浙江省2004—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及答案

合集下载

浙江省04——11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目及详细答案汇总

浙江省04——11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目及详细答案汇总

浙江省04——11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目及详细答案汇总04浙江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6.(6分)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05浙江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16.(6分)(1)傍晚西风(2)拟人表现手法。

(完整版)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

2017 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照答案一、【北京卷】阅读下边这首词,达成15— 17 题。

(共 12 分)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1】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说明:【 1】树杪:树梢。

(15)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明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有条不紊,二水流过,格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到达巴峡,山川之趣宽心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以下诗句采纳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 ( ) ( 3 分)A.欲暮黄鹂啭,悲伤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好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相同是描述山峡,《晓行巴峡》与以下诗句对比,在运意图象、抒发感情方面有何不一样?请联合诗句,详细剖析。

( 6 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二、【江苏卷】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0-11 题。

( 11 分)秋兴陆游鹤发萧萧欲满头,回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 注 ] ①迮:狭小。

10. 依据中间两联,概略作者“愁”的原由。

(6 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成效。

( 5 分)三、【新课标I 】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15 题。

( 11 分)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品德,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2004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集

2004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集

2004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集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

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之二:200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答:之三: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之四: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之四) 青海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之五: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2017诗歌鉴赏真题参考答案

2017诗歌鉴赏真题参考答案

•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 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 诗句,具体分析。(6分)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 经注》) •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 八首》) • 答:《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 日”“鸡鸣”“水国”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 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 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 对比诗句:所用“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 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 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 作手法的一项是( B )(3分) •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 中》) •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 春晚即事》)
•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 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 D】(5分)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 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 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 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 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 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
析。(6分)
• 答: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
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含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含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含答案)2017全国卷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017全国卷Ⅲ(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浙江卷)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浙江卷)

2004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全面详解“品茗网”站长大胡子按:本详解参用了浙江宁波李克刚、戴孟姣老师的成果。

在此表示感谢!一.(18分,每小题3分)1.B A项:“粳米”的“粳”应读:jīnɡ;B项:“伉俪”的“伉”应读:kànɡ,“引吭高歌”的“吭”应读:hánɡ;D项:“恰当”的“当”应读:dànɡ,“螳臂当车”的“当”应读:dānɡ。

2.D A项:“忧柔寡断”的“忧”应为“优”;B项:“良晨美景”的“晨”应为“辰”,时辰的意思,“各行其事”的“事”应为“是”,意思是“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

比喻各搞一套。

”“饥肠漉漉”的“漉漉”应为“辘辘”。

3.A 申述:详细说明;申诉: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政党、团体成员等对所受处分不服时,向原机关或上级机关提出自己的意见;②诉讼当事人或其他公民对已发生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时,依法向法院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

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

失言: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

依据上述解释已可确定答案A。

第③句抓住第二空格,前后是转折关系,只能选择“而”。

4.B “勉为其难”:勉强做能力所不及的事。

“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山不转水转”:强调事在人为,想办法总能解决问题达到目的;亦作“山不转路转,石头不转磨砖”“山不转路转,河不弯水弯”。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楚汉相争中,刘邦在进军南郑途中烧掉栈道,表示不再返回关中,用以打消项羽的顾虑;随后又暗渡陈仓,打败楚军,又回到咸阳。

后用来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

5.C A项:搭配不当,“优质化”不能修饰“农户”。

B项:成分赘余,“不可缺少”与“必需”重复,删除“不可缺少”。

D项:结构混乱,“发挥”与“起到”共用了同一宾语“作用”。

应在“起到”和“无可替代”之间加上“的”。

6.C A项:两个逗号应改为问号。

B项:括号应删除。

D项:第一对引号中是一个倒装句,问号应放在句末,应改为“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二.(12分,每小题3分)7.C 本题要求选择“最准确”的一项。

2005-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一览表

2005-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一览表

站在溪桥远眺,落日西斜,距地两竿,对岸杨柳含烟,淡影朦胧。

水2005-2017 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一览表2005 年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解析】拟人的运用:第一首诗中,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

风荷之恨是从诗人的心目中呈现的。

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到无生命的风荷之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 中,带着自己感情色彩去看风荷“相倚”、“回首”之状,觉得它们似若背西风。

有情,心怀恨事,因而把对外界物态的描摹与自我内情的表露,不期而然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 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 分)【答案】(1)傍晚 西风【解析】16.本题考查考生古诗文鉴赏能力。

第一首诗的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明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两竿落日”,地融合为一。

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伤感不平之情。

《暮热游荷池上 》中,诗的一、二两句写,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快风,用“细草摇头”来衬托自己的心情。

在移情于景时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鲜活生动,富有情趣。

诗的三、四句写,正因为自己深感余热盈怀,所以觉得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 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表现了诗人的欣喜,喜悦之情。

用小荷的 情来表现诗人自己的情。

用荷花的“深藏”来写出天气之热,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

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新鲜、轻松,写的是热,透露出的是“清 爽”之情。

表达了诗人对夏季傍晚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齐安郡中偶题》白话译文则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

在读者眼前展开 的这幅画是光线和亮度柔的傍晚。

浙江省—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及答案

浙江省—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及答案

浙江省2004至2017高考诗歌鉴赏1、(04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菩萨蛮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考点:语言炼字内容选材(唐曲)答: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2、(0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齐安郡中偶题(唐·杜牧)暮热游荷池上(宋·杨万里)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考点:意象表达技巧情感选材(唐诗宋诗)答:(1)傍晚西风(2)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一、【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7题。

(共12分)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3分)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二、【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11分)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

(6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5分)三、【新课标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11分)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浙江省2004―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及答案(优选.)

浙江省2004―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及答案(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浙江省2004至2017高考诗歌鉴赏1、(04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菩萨蛮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考点:语言炼字内容选材(唐曲)答: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2、(0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齐安郡中偶题(唐·杜牧)暮热游荷池上(宋·杨万里)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004-2015浙江卷诗歌鉴赏归纳

2004-2015浙江卷诗歌鉴赏归纳

作品作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思想感情意象2004《菩萨蛮》李白触景生情孤寂、惆怅2005《齐安郡中偶题》杜牧拟人伤感不平之情荷花、傍晚西风《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借景抒情怜爱喜悦之情2006[正官]《叨叨令》无名氏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流水白云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2007《乌衣巷》刘禹锡寓情于景含蓄深沉兴亡盛衰之感燕子《人月圆》(金)吴激化用温婉悲凉同燕子2008[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议论作结明快直露同燕子《暮倚杖水边》(金)王寂触景生情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元2009《踏莎行·雪中看梅花》王旭对比(反衬)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梅花与雪花大自然2010《定林》[宋]王安石拟人流连忘返的愉悦寄情山水的旷达2011《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以景作答,融情入景孤寂惆怅(开篇作用(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

(2)议论开篇。

(3)奠定感情基调。

)2012《未展芭蕉》唐钱珝比喻美好情思《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衬托、对比、比拟沉稳独立、自主自爱2013《秦中吟·歌舞》白居易对比忧国忧民(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一脉相承。

(2分)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014《溪行逢雨与柳中唐》唐李端寓情于景猿声《三峡吟》宋徐照用典、借典故写愁猿声2015《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侧面描写(典故联想、景色渲染)正面描写感想:纵观2004-2015 诗歌鉴赏对于表现手法的考查较多语言特色考查较少。

在表现手法中以借景抒情以及修辞手法特别是对比反衬比喻拟人考的较多,用典、化用也要注意。

对于意象的考查多出现在两首诗的比较中,共同意象等。

近几年更加侧重和书本内的名句联系如2013 2015 的21题都是与其他诗歌相联系。

然后分点答题据分猜点踩点给分尤为重要。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浙江卷)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浙江卷)

参考答案一听力材料及答案林冲本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

起初只想忍气吞声,无奈之下奋起反抗。

最终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

1.听下面一小段诗,判断诗中描写的“我”是什么自然景物?( B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幼苗,绕着鱼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新编的洗衣谣.A春风 B春雨 C太阳2.听下面一句话,这句话中“深”的意思是什么?( C )这本书很深,不太容易理解。

A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 B 感情深厚 C深奥,深刻3.下列有关2007年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B )2007年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赛事构成“三赛两会一节”的基本格局。

三赛指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全国马拉松锦标赛、首届中国大学生公开赛。

两会指第16届国际马拉松赛和公路跑协会世界大会、2007海峡两岸体育休闲用品博览会暨首届中国厦门国际健身器材展览会。

一节是突出全民健身和奥运同行的主题,办成全民健身节。

A本届赛事构成“三赛两会一节”的基本格局B三赛指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全国马拉松锦标赛、首届中国中学生公开赛C一节是突出全民健身和奥运同行的主题,办成全民健身节听下面一则新闻报道,回答第4题第5题和第6题13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确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读书日”)。

厦门人怎么读书?读什么书?今天是第13个世界读书日。

本期《公众调查》采用街头抽样调查方式,对200个市民随机调查采访,根据采访和对数据的分析,管窥厦门市民的阅读习惯。

相比于新兴的网络图书、手机图书等阅读方式,纸质图书仍然是阅读的主流。

近日,记者调查采访了厦门大学和我市几所中学、大型书店,对100名受访者进行了随机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六成左右的受访者表示喜欢网络阅读,基本上集中于40岁以下的人群,但他们也表示不会抛弃传统的书籍阅读;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表示离不开传统的图书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仅有1人表示不喜欢传统书籍阅读,98%的受访者都依旧喜欢传统书籍阅读。

2004-2019年高考浙江卷语文专题复习资料讲座《诗歌鉴赏题及赏析》

2004-2019年高考浙江卷语文专题复习资料讲座《诗歌鉴赏题及赏析》

1.(2018浙江,19—2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送王昌龄 李 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 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5)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恋;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诚心志的告白。知识拓展 何 为“点染”?
(1)点染,本来是指书画家挥笔作书作画,后文艺理论家引以概括词的此 种表现手法,并将“点与染分开说,而引词以证之”(《词学集成》引江顺诒 语)。如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就谈道:“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 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 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这首诗是叙事诗,可根据 核心事件来概括主要内容。前八句讲在春旱的背景下,百姓食不果腹,去田里采摘地 黄,但地黄也不多,采摘极其艰难。可概括为“采地黄”。后六句讲采来的地黄不是 自家吃,而是带到“朱门家”(达官贵人家),卖给那些吃得面白肥胖的人。卖给那些 人的“地黄”被拿去干什么了呢?他们用它去喂肥马了。百姓却希望能换点马吃剩下 的残粮以度饥荒。可概括其核心为“卖地黄”。
方法点拨 诗歌中常见的5种情感 (1)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②反映离乱的痛苦;③同情人民的疾苦;④对国家前 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②保家卫国的决心;③报国无门的悲伤;④山河沦丧的 痛苦;⑤年华消逝、 壮志难酬的悲叹;⑥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⑦抒发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3)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②思乡念亲;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②昔盛今衰的感慨;③借古讽今的情怀;④青春 易逝的伤感;⑤仕途 失意的苦闷;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浙江卷)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浙江卷)

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第1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泊车(bó) 船舶(bó) 粳米(gěng) 心肌梗塞(gěng)B.招徕(lái) 青睐(1ài) 切磋(qiē) 雕栏玉砌(qì)C.拙劣(zhuō) 罢黜(chù) 伉俪(háng) 引吭高歌(kàng)D.宿敌(sù) 星宿(xiù) 恰当(dāng) 螳臂当车(dà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耗费坐标系仗义执言忧柔寡断B.疏浚度假村良晨美景各行其事C.渲染编辑室饥肠漉漉枉费心机D.弹劾协奏曲融会贯通志大才疏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第一次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作的______,揭露了三年来原告在这起家庭暴力案件中遭受虐待的真相。

②人应当讲信用,对已经作出的允诺就决不______。

③汪曾祺先生终生主要从事创作,即使偶尔也写些评论,甚至这些评论可以归入学术论文一类,______总的说来,他天生就是一个作家,______很难算是一个纯粹的学者。

A.申述食言但/而B.申述失言不过/也C.申诉失言但/而D.申诉食言不过/也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这事你现在做不了,就不要勉为其难,以后有条件再做不迟。

B.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C.随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许多下岗职工坚信山不转水转,自立自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

D.在国企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企业改制的幌子,侵吞国有资产。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该信用社大力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向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农户优先发放贷款。

B.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浙江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汇编2004—2019(附答案)

浙江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汇编2004—2019(附答案)

浙江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汇编2004—2019(附答案)【2004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菩萨蛮(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①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②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③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200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2004至2017高考诗歌鉴赏1、(04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菩萨蛮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考点:语言炼字内容选材(唐曲)答: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2、(0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齐安郡中偶题(唐·杜牧)暮热游荷池上(宋·杨万里)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考点:意象表达技巧情感选材(唐诗宋诗)答:(1)傍晚西风(2)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3、(06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正官]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分)(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4分)考点:意象情感选材(元曲小令)答:(1)流水白云(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4、(07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6分)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

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 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之感。

(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4分)考点:意象情感表达技巧语言特色选材(唐诗七绝金词小令)答:(1)燕子兴亡(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

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

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5、(6分)(2008•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1)此诗颔联以和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考点:用典内容写作特点选材(金诗七律)答:(1)(2分)屈原白居易(2)(4分)内容:①漂泊的焦思②谪官的愁思③乘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获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浮沉宦海的厌倦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6、(6分)(2009•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

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考点:意象写作手法情感选材(唐诗元词)答:(1)①梅花与雪花②大自然(2)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7、(6分)(2010•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考点:表现手法内容选材(宋诗)答:(1)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

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8、(7分)(2011•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考点:结构表现手法选材(清词)答案:(3分)(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

(2)议论开篇。

(3)奠定感情基调。

22.(4分)(1)以情相问,以景作答,看似答非所问,实则独具匠心。

(2)融情入景,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抒情效果浓郁。

(3)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极力渲染荒凉氛围,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9、(12年浙江样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7分)拟古九首(其九)①[晋]陶渊明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注】①公元418年刘裕扶持晋恭帝登基,隔年又逼晋恭帝退位,改晋为宋。

有人认为这首诗暗喻晋亡的一段历史。

21.简析画线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22.分析这首诗的象征意义。

(4分)考点:句子作用表现手法作用选材(晋诗)答案:21.(3分)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由描述转为议论。

哀叹桑树被毁,春蚕无叶可食,养蚕人的寒衣也无着落。

暗喻晋亡后造成的祸害。

写出结构上的作用,给1分;写出哀叹的意思,给1分;写出暗喻的意思,给1分。

22.(4分)桑树象征晋国。

桑树错植在长江边,以致折枝毁叶,被洪水卷走,而晋恭帝依赖于刘裕登基,又因刘裕而亡国,桑树的命运就是晋国的命运。

写出象征意义,给2分;具体分析,给2分。

如果从人生命运,或者从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等角度分析也可以。

10、(7分)(2012•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未展芭蕉(唐)钱珝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考点:意象情感表现手法答案:21.还未展开芳心22.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11、(7分)(2013•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

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一脉相承。

(2分)(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5分)考点:情感对比的艺术效果答案: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12、(7分)(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三峡吟(宋)徐照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这两首诗都以来写愁。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考点:意象抒情手法21.[答案]猿声[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两首诗都是借物抒情,它们共有的意象是猿,并且都提到了猿声。

[答案]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

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从表现手法上看,第一首借景抒情,第二首可以根据注解的提示,使人想到化用前人诗句,化用前人诗文也是用典。

从表达方式上看,第一首未着一“愁”字,比较内敛;第二首末句表达情感明朗,议论与抒情兼而有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