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斜边直角边”习题讲评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斜边、直角边(HL)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斜边、直角边(HL)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斜边、直角边(HL)一、教学目标1.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种特殊方法——“斜边、直角边”(即“HL”).2.会运用“HL”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推理证明问题.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斜边、直角边”的探究及其运用.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进行证明,并注意“HL”与其他判定方法的区别与联系.重难点解读“HL”是直角三角形特有的判定方法,对于一般三角形不适用.“HL”实际上就是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但所对的角是直角,所以它只对直角三角形适用,对一般三角形并不适用,因此在“HL”使用过程中要突出直角三角形这个条件.三、教学过程活动1 旧知回顾1.如图,在Rt△ABC中,直角边是________,________,斜边是________.2.我们学过的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2 探究新知1.教材第41页思考.提出问题:(1)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什么?请说出它们的共同点.(2)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除了直角相等外,还需要满足几个条件,就能证明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教材第42页 探究5.提出问题:(1)你能画出Rt △A ′B ′C ′吗?怎么画?用什么方法?(2)将画好的Rt △A ′B ′C ′剪下,比一比,看一看,它能否与Rt △ABC 重合?(3)根据上面的探究,你能否得出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活动3 知识归纳提出问题:(1)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是什么?它对一般的三角形是否适用?(2)归纳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1. 斜边 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 HL ”.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SSS , SAS , ASA , AAS ,HL .HL 只适用于 直角三角形 ,对于一般三角形不适用.活动4 典例赏析及练习例 如图,AB ⊥BD ,CD ⊥BD ,AD=CB.求证:AD ∥BC.【答案】证明:∵AB ⊥BD ,CD ⊥BD ,∴∠ABD=∠CDB=90°(垂直的定义).在Rt △ABD 和Rt △CDB 中,,,AD CB BD DB ∴Rt △ABD ≌Rt △CDB (HL ).∴∠ADB=∠CBD.∴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练习:1.下列语句中不正确的是( C )A.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B.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C.有两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有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如图,AB=CD,AE⊥BC,DF⊥BC,垂足分别为E,F,CE=BF,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D )A.DF∥AEB.∠C=∠BC.CF=BED.∠A+∠D=90°活动5 课堂小结1.“HL”判别法是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它只对两个直角三角形有效,不适合一般三角形.2.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SSA 和AA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四、作业布置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12.2.3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AAS)》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12.2.3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AAS)》
例4 在△ABC和△DEF中,∠A=∠D, ∠B=∠E ,BC=EF,证明△ABC≌△DEF
A
C
B
E
D F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证明:在△ABC和△DEF中,
∠A +∠B +∠C=1800,
∠D +∠E +∠F =1800,
∵ ∠A =∠D, ∠B=∠E,
∴ ∠C=∠F,
在△ABC和△DEF中
B
∴ ∠B=∠E,
符号语言表示
在△ABC和△DEF中 ∠A=∠D (已知 ) AB=DE(已知 )
B
C
D
∠B=∠E(已知 )
∴ △ABC≌△DEF(AS等三角形
例3 已知:点D在AB上,点E在AC上,BE和CD相交 于
点O,AB=AC,∠B=∠C.
求证:AD=AE BD=CE
A
A
A
ED
D
E
B
C
O
B
C
D
E
F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已知,如图,∠1=∠2,∠C=∠D
求证:AC=AD
D
证明: 在△ABD和△ABC中
∠1=∠2 (已知) ∠D=∠C(已知) AB=AB(公共边)
1
A2
B
∴△ABD≌△ABC (AAS)
∴AC=A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C
BC=EF,
∠C=∠F,
∴ △ABC ≌△DEF (ASA) E
A C
D F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有两角和它们中的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
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符号语言:
A
在△ABC和△DEF中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利用HL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习题名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利用HL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习题名
拔尖角度二 在坐标系中构造全等三角形
11.如图1,已知点P的坐标为(2,2),点A在x轴正半轴上运动,点B在y轴负半轴上运动,且PA=PB.(1)求证:PA⊥PB;(2)求OA-OB的值;(3)如图2,若点B在y轴正半轴上运动时,求OA+OB的值.
(2)解:∵Rt△APE≌Rt△BPF,∴AE=BF.∵AE=OA-OE=OA-2,BF=OB+OF=OB+2,∴OA-2=OB+2,∴OA-OB=4.(3)解:过点P作PE⊥x轴于点E,作PF⊥y轴于点F.同(1)可得Rt△APE≌Rt△BPF,∴AE=BF.∵AE=OA-OE=OA-2,BF=OF-OB=2-OB,∴OA-2=2-OB,∴OA+OB=4.
谢谢大家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怯懦每天只看目标,别老想障碍宁愿辛苦一阵子,不要辛苦一辈子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成功者的最基本要素生活总会给你另一个机会,人生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21:19:48我们必须在失败中寻找胜利10、一个人的梦想也许不值钱,但一个人的努力很值钱。11、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易错点 混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5.要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有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②有两个锐角对应相等;③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④有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相等;⑤有斜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⑥有两条边相等. A.6个 B.5个 C.4个 D.3个
拔尖角度一 分类讨论与“HL”判定方法的综合
10.如图,在△ABC中,∠C=90°,AC=10 cm,BC=5 cm,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上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Q上运动,问点P运动到AC上什么位置时,△ABC才能和△APQ全等?

罗田县第七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斜边直角边教案1新版新

罗田县第七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斜边直角边教案1新版新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AD BC BD AC AD BD BC AC ==⊥⊥求证:如图,例(2)画好后,把Rt △A'B'C'剪下,放到Rt △ABC 上,看它们全等吗? (3)发现了什么结论?(全等).结论: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注意两点:一是“HL ”是仅适用于Rt △的特殊方法。

二是应用“HL ”时,虽只有两个条件,但必须先有两个Rt △的条件 4.讲解教材P42页例5结合图形,先分析已知条件和求证.从这些已知条件中,我们能发现什么?结合所求证的,你又能发现什么?(留时间让生思考)…… 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AC ⊥BC ,BD ⊥AD ,又加上AC =BD ,我们能找到两个Rt △:Rt △ADB ,Rt △BCA .又因为AC =BD 已经是一条直角边相等,我们再找到另一条件就行了.从这道题中可以看到,若已知几个垂直关系,我们可以试着找找Rt △,看看这些Rt △的关系.若能发现全等,那就能得出对应边、对应角相等了.的重点.让学生表述,培养归纳、表达能力,并能进一步理解“HL ”这一条件.自己读题、审题,先独自证明,培养学生独自面对围难的勇气和信心.让学生上台说方法,说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巩固练习教科书第43页练习1、2.小结与作业小结提高 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问? 布置作业 1.必做题: 2.选做题:第2课时 “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掌握“边角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边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重点“边角边”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3.“SSS ”具体内容是什么? 二、新知探究已知△ABC,画一个三角形△A′B′C′,使AB =A′B′∠B =∠B ′,BC =B′C′. 教师画一个三角形△ABC.先让学生按要求讨论画法,再给出正确的画法. 操作:(1)把画好的三角形剪下和原三角形重叠,观察能重合在一起吗? (2)上面的探究说明什么规律?总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三、举例分析多媒体出示教材例2.例2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 ,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 ,从点C 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 和B.连接AC 并延长到点D ,使CD =CA.连接BC 并延长到点E ,使CE =CB.连接DE ,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为什么?分析:如果证明△ABC≌△DEC,就可以得出AB =DE. 证明:在△ABC 和△DEC 中, ⎩⎪⎨⎪⎧CA =CD ,∠1=∠2,CB =CE ,∴△ABC ≌△DEC(SAS ). ∴AB =DE.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分析实际问题,按要求画出图形,根据图形及已知条件选择对应的方法.四、课堂练习如图,已知AB=AC,点D,E分别是AB和AC上的点,且DB=EC.求证:∠B=∠C.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交流,用规范的书写完成证明过程.五、小结与作业1.师生小结:(1)“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使用公共边和公共角.2.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2第3,4题.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掌握运用“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讨论,发现此定理中角必为夹角,从而得出“边角边”的判定方法.不仅学习了知识,也训练了思维能力,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掌握的也好,但要强调书写的格式的规范,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在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或角相等的问题时,通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第3课时异分母分式的加减【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法则.【过程与方法】经历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的探讨过程,训练学生的分式运算能力.【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转化未知问题为已知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进一步通过实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计算.【教学难点】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计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分母分式是怎样进行加减运算的?2.异分母分数又是如何进行加减?3.那么314a a+=?你是怎么做的?【教学说明】通过回忆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同时对问题3运用类比的思想方法,使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顺理成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类比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的法则,异分母的分式如何进行加减呢?【归纳结论】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2.思考:从甲地到乙地依次经过1千米的上坡路和2千米的下坡路.已知小明骑车在上坡路上的速度为vkm/h,在下坡路上的速度为3vkm/h,则他骑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长时间?【分析】他骑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分为2段,即,走上坡路所用时间、走下坡路所用时间.解:根据题意可得,所以,小明骑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53vh.【教学说明】使学生掌握应用分式的加减法则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三、示例讲解,掌握新知1.见教材P28例5、例6、P29例7.2.计算:【教学说明】让学生体会法则的运用要因题而变,而万变不离其宗——异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4”中第3、4题.在授课结束后发现学生对于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运算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对于异分母的分式加减就掌握得不是很理想,很多学生对于计算结果应该为最简分式理解不够,总是无法化到最简的形式,所以对异分母的加减法还要加强练习.。

2022年秋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4课时 直角三角形全

2022年秋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4课时 直角三角形全

易错点:将“HL”与“AAS”混淆.
自我诊断 3. 如图,在△ABC 中,D 是 BC 的中点,DE⊥AB,DF⊥AC,垂 足分别为 E、F,∠B=∠C,则△BDE 与△CDF 全等的依据是( C )
A.HL C.AAS
B.SAS D.SSS
1.如图,可直接用“HL”判断 Rt△ABC 和 Rt△DEF 全等的条件是( C )
12.如图①,E、F 分别为线段 BC 上两个动点,AB=CD,AE⊥BC 于点 E, DF⊥BC 于点 F,CE=BF,AD 交 EF 于点 O. (1)猜想 O 是哪些线段的中点,选择一个结论给出证明; (2)当 E、F 两点移动至如图②所示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1)中的猜想 是否成立?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证明.
2018秋季
数学 八年级 上册•R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4课时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用“HL”证明三角形全等 斜边 和 一直角边 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 直角边”或“HL”). 自我诊断 1. 如图所示,BD、CE 是△ABC 的高,且 BD=CE,则可以判定 Rt△BCD≌Rt△CBE 的依据是 HL .
A.AC=DF,BC=EF
B.∠A=∠D,AB=DE
C.AC=DF,AB=DE
D.∠B=∠E,BC=EF
2.如图所示,已知 AB=CD,AE⊥CD 于点 E,CF⊥BD 于点 F,AE=CF,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C )
A.1 对
B.2 对
C.3 对
D.4 对
3.如图所示,AB⊥BC 于 B,AD⊥CD 于 D,若 CB=CD,且∠BAC=35°, 则∠BAD= 70° . 4.如图,AD⊥BC 于点 D,要使△ABD≌△ACD,若根据“HL”来判定,还 需要加条件 AB=AC ,若加条件∠B=∠C,则可用 AAS 判定.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案(全单元)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案(全单元)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全等三角形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寻找规律,能迅速正确地指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一、情境导入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了”,但是在我们的周围却有着好多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案.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二、探究新知1.动手做(1)和同桌一起将两本数学课本叠放在一起,观察它们能重合吗?(2)把手中三角板按在纸上,画出三角形,并裁下来,把三角板和纸三角形放在一起,观察它们能够重合吗?得出全等形的概念,进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观察观察△ABC与△A′B′C′重合的情况.总结知识点: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全等的符号:“≌”,读作:“全等于”.如:△ABC≌△A′B′C′.3.探究(1)在全等三角形中,有没有相等的角、相等的边呢?通过以上探索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把△ABC沿直线BC平移、翻折,绕定点旋转,观察图形的大小形状是否变化.得出结论:平移、翻折、旋转只能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能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如△ABC和△DEF全等,记作△ABC≌△DEF,其中点A和点D,点B 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AB和DE,BC和EF,AC和DF是对应边;∠A和∠D,∠B和∠E,∠C和∠F是对应角.三、应用举例例1如图,△ADE≌△BCF,AD=6 cm,CD=5 cm,求BD的长.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找出对应边即可.解:∵△ADE≌△BCF,∴AD=BC.∵AD=6 cm,∴BC=6 cm.又∵CD=5 cm,∴BD=BC-CD=6-5=1(cm).四、巩固练习教材练习第1题.教材习题12.1第1题.补充题:1.全等三角形是()A.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B.周长相等的三角形C.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D.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③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④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A.1B.2C.3D.43.如图,已知△ABC≌△DEF,∠A=85°,∠B=60°,AB=8,EF=5,求∠DFE 的度数与DE的长.补充题答案:1.D2.D3.∠DFE=35°,DE=8五、小结与作业1.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作业:教材习题12.1第2,3,4,5,6题.本节课通过学生在做模型、画图、动手操作等活动中亲身体验,加深对三角形全等、对应含义的理解,即培养了学生的画图识图能力,又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课时)第1课时“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掌握“边边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3.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重点“边边边”条件.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思考: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二、探究新知根据上面的结论,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出示探究1: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C与△A′B′C′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B′C′与△ABC一定全等吗?(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 cm,6 cm.(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一条边为3 cm.学生剪下按不同要求画出的三角形,比较三角形能否和原三角形重合.引导学生按条件画三角形,再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方式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出示探究2:先任意画出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让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明确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并作出△A′B′C′,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强调在应用时的简写方法:“边边边”或“SSS”.实物演示: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明确:三角形的稳定性.三、举例分析例1如右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引导学生应用条件分析结论,寻找两个三角形的已有条件,学会观察隐含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口头表达理由,由教师板演推理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作图.已知∠AOB,求作∠A′O′B′,使∠A′O′B′=∠AOB.讨论尺规作图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师归纳:(1)什么是尺规作图;(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依据是“边边边”.四、巩固练习教材第37页练习第1,2题.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给出个别指导.五、小结与作业回顾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进一步明确: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2第1,9题.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运用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的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合作交流等过程,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让学生产生学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为下一节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第2课时“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掌握“边角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边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重点“边角边”条件的理解和应用.难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3.“SSS”具体内容是什么?二、新知探究已知△ABC ,画一个三角形△A′B′C′,使AB =A′B′∠B =∠B ′,BC =B′C′. 教师画一个三角形△ABC.先让学生按要求讨论画法,再给出正确的画法.操作:(1)把画好的三角形剪下和原三角形重叠,观察能重合在一起吗?(2)上面的探究说明什么规律?总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三、举例分析多媒体出示教材例2.例2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 ,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 ,从点C 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 和B.连接AC 并延长到点D ,使CD =CA.连接BC 并延长到点E ,使CE =CB.连接DE ,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为什么?分析:如果证明△ABC ≌△DEC ,就可以得出AB =DE. 证明:在△ABC 和△DEC 中,⎩⎨⎧CA =CD ,∠1=∠2,CB =CE ,∴△ABC ≌△DEC(SAS ). ∴AB =DE.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分析实际问题,按要求画出图形,根据图形及已知条件选择对应的方法.四、课堂练习如图,已知AB =AC ,点D ,E 分别是AB 和AC 上的点,且DB =EC.求证:∠B =∠C.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交流,用规范的书写完成证明过程. 五、小结与作业 1.师生小结:(1)“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使用公共边和公共角. 2.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2第3,4题.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掌握运用“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讨论,发现此定理中角必为夹角,从而得出“边角边”的判定方法.不仅学习了知识,也训练了思维能力,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掌握的也好,但要强调书写的格式的规范,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在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或角相等的问题时,通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第3课时“角边角”和“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掌握“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重点“角边角”条件及“角角边”条件.难点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复习导入1.复习旧知:(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三个角、三个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2)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2.[师]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三种,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定两三角形全等.二、探究新知1.[师]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有几种可能?[生](1)两角和它们的夹边;(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做一做: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的夹边为4 cm,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吗?将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比较,观察它们是不是全等,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学生活动:自己动手操作,然后与同伴交流,发现规律.教师活动:检查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活动结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将所得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完全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全等.提炼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师]我们刚才做的三角形是一个特殊三角形,随意画一个△ABC,能不能作一个△A′B′C′,使∠A=∠A′,∠B=∠B′,AB=A′B′呢?[生]能.学生口述画法,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加深对“ASA”的理解.[生](1)先用量角器量出∠A与∠B的度数,再用直尺量出AB的边长;(2)画线段A′B′,使A′B′=AB;(3)分别以A′,B ′为顶点,A ′B ′为一边作∠DA′B′,∠EB ′A ′,使∠DA′B′=∠CAB ,∠EB ′A ′=∠CBA ;(4)射线A′D 与B′E 交于一点,记为C′.即可得到△A′B′C′.将△A′B′C′与△ABC 重叠,发现两三角形全等. [师]于是我们发现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这又是一个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出示探究问题:如图,在△ABC 和△DEF 中,∠A =∠D ,∠B =∠E ,BC =EF ,△ABC 与△DEF 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证明:∵∠A +∠B +∠C =∠D +∠E +∠F =180°, ∠A =∠D ,∠B =∠E , ∴∠A +∠B =∠D +∠E. ∴∠C =∠F.在△ABC 和△DEF 中,⎩⎨⎧∠B =∠E ,BC =EF ,∠C =∠F ,∴△ABC ≌△DEF(ASA ). 于是得规律: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例 如下图,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AB =AC ,∠B =∠C.求证:AD =AE.[师生共析]AD 和AE 分别在△ADC 和△AEB 中,所以要证AD =AE ,只需证明△ADC ≌△AEB 即可.学生写出证明过程.证明:在△ADC 和△AEB 中,⎩⎨⎧∠A =∠A ,AC =AB ,∠C =∠B ,∴△ADC ≌△AEB(ASA ). ∴AD =AE.[师]到此为止,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条件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问题已全部结束.请同学们把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作一个小结.学生活动:自我回忆总结,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补充.三、随堂练习1.教材第41页练习第1,2题. 学生板演. 2.补充练习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说明理由.四、课堂小结有五种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边边边(SSS ) 3.边角边(SAS ) 4.角边角(ASA ) 5.角角边(AAS )推证两个三角形全等,要学会联系思考其条件,找它们对应相等的元素,这样有利于获得解题途径.五、课后作业教材习题12.2第5,6,11题.在前面研究“边边边”和“边角边”两个判定方法的前提下,本节研究“角边角”和“角角边”对于学生并不困难,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方式体验数学结论的发现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也了解了分类思想和类比思想.第4课时 “斜边、直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探索和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斜边、直角边”. 2.会运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重点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难点灵活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进行证明.一、情境引入(显示图片)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1)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2)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方法一:测量斜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AS );方法二:测量没遮住的一条直角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SA 或AAS ). 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 二、探究新知多媒体出示教材探究5.任意画出一个Rt △ABC ,使∠C =90°.再画一个Rt △A ′B ′C ′,使∠C′=90°,B ′C ′=BC ,A ′B ′=AB.把画好的Rt △A ′B ′C ′剪下来,放到Rt △ABC 上,它们全等吗?画一个Rt △A ′B ′C ′,使∠C′=90°,B ′C ′=BC ,A ′B ′=AB. 想一想,怎么样画呢?按照下面的步骤作一作: (1)作∠MC′N =90°;(2)在射线C′M 上截取线段B′C′=BC ;(3)以B′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 于点A′;(4)连接A′B′.△A ′B ′C ′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吗?学生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 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由探究5可以得到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 多媒体出示教材例5如图,AC ⊥BC ,BD ⊥AD ,垂足分别为C ,D ,AC =BD.求证:BC =AD.证明:∵AC ⊥BC ,BD ⊥AD , ∴∠C 与∠D 都是直角.在Rt △ABC 和Rt △BAD 中,⎩⎨⎧AB =BA ,AC =BD , ∴Rt △ABC ≌Rt △BAD(HL ). ∴BC =AD.想一想:你能够用几种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所以不仅有一般三角形判定全等的方法:SAS,ASA,AAS,SSS,还有直角三角形特殊的判定全等的方法——“HL”.三、巩固练习如图,两根长度为12米的绳子,一端系在旗杆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地面两个木桩上,两个木桩离旗杆底部的距离相等吗?请说明你的理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点评.四、小结与作业1.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斜边、直角边.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所有判定方法:定义,SSS,SAS,ASA,AAS,HL.思考:两个直角三角形只要知道几个条件就可以判定其全等?3.作业:教材习题12.2第7题.本节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回顾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特殊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加深他们对公理的多层次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实验、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方法,一步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重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难点灵活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一、复习导入1.提问角的平分线的定义.2.给定一个角,你能不用量角器作出它的平分线吗?二、探究新知(一)角的平分线的画法教师出示:已知∠AOB.求作:∠AOB的平分线.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第48页上方思考.(教师演示画图)通过对分角仪原理的探究,得出用直尺和圆规画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师生共同完成具体作法.(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试验:(1)让学生在已经画好的角的平分线上任取一点P;(2)分别过点P作PD⊥OA,PE⊥OB,垂足为D,E;(3)测量PD和PE的长,观察PD与PE的数量关系;(4)再换一个新的位置看看情况怎样?归纳总结得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分析讨论PD=PE的理由.(三)角平分线的判定教师指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1)写出已知、求证.(2)画出图形.(3)分析证明过程.巩固应用:解决教材第49页思考(四)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1.例题:教材第50页例题.2.针对例题的解答,提出:P点在∠A的平分线上吗?通过例题明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练习:教材第50页练习.三、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1)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2)你有什么收获?四、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3第1~4题.教学始终围绕着角平分线及其性质、判定的问题而展开,先从出示问题开始,鼓励学生思考,探索问题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

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
∴∠ACB=∠BDA=90°.
在Rt△ABC和Rt△BAD中,ቊ
= ,
= ,
∴Rt△ABC≌Rt△BAD(HL),
∴∠CBA=∠DAB.
∵CE⊥AB,DF⊥AB,∴∠CEB=∠DFA=90°.
∠ = ∠,
在△BCE和△ADF中,ቐ∠ = ∠,
= ,
课时4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
知识点1 斜边、直角边(HL)
1. [2022韶关期末]如图,已知∠C=∠D=90°,添加一个条件,可使用“HL”判定
Rt△ABC≌Rt△ABD.以下给出的条件适合的是 (
A.∠ABC=∠ABD
B.∠BAC=∠BAD
C.AC=AD
D.AC=BC
)
答案
= ,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7.D ∵BE⊥AD,CF⊥AD,∴∠AEB=∠CFD=90°.选择①,可利用“AAS”证明
Rt△ABE≌Rt△DCF;选择②,由AB∥CD,可得∠A=∠D,可利用“AAS”证明
Rt△ABE≌Rt△DCF;选择③,可利用“HL”证明Rt△ABE≌Rt△DCF;选择④,由AF=DE,可
1.C 当添加AC=AD时,在Rt△ABC和Rt△ABD中,ቊ
∴Rt△ABC≌Rt△ABD(HL).
= ,
知识点1 斜边、直角边(HL)
2. [2022长春绿园区期末]如图,在△ABC中,∠C=90°,AD=AC,DE⊥AB.若∠B=28°,则
∠AEC= (
)
A.28° B.59° C.60° D.62°
∴△BCE≌△ADF(AAS),∴CE=DF.
Rt△ABC中,
∵∠ABC+∠BCA=90°,∴∠ABC+∠DFE=90°.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12.2第4课时“斜边、直角边”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12.2第4课时“斜边、直角边”

AB=CD, AF=CE.
Rt△ABF≌Rt△CDE(HL).
BF=DE ∠BFG=∠DEG ∠BGF=∠DGE
Rt△GBF≌Rt△GDE(AAS).
侵权必究
C
FG=EG BD平分EF
课堂小结
✓ 归纳总结 ✓ 构建脉络
侵权必究
课堂小结
内容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 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斜边、 前提 直角边” 条件
使用 方法
侵权必究
在直角三角形中
只须找除直角外的两个条件即可 (两个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条件是一 对对应边相等)
课堂小结
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四种思路”: (1)若已知条件中有一组直角边和一组斜边分别相等,
用“HL”判定. (2)若有一组锐角和斜边分别相等,用“AAS”判定. (3)若有一组锐角和一组直角边分别相等,①直角边是锐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几何语言:
B AB=A′B′,
BC=B′C′,
∴Rt△ABC ≌ Rt△ A′B′C′ (HL).
A
C B′
“SSA”可以判定两个直角
三角形全等,但是“边边”
指的是斜边和一直角边,
A′
C′
而“角”指的是直角.
侵权必究
练一练
侵权必究
在△ACD和△BEC中,
A CBE, D BCE, CD EC,
∴△ACD≌△BEC(AAS). ∴AD = BC,AC = BE, ∴AD+AB = BC+AB = AC = BE.
侵权必究
当堂练习
7、如图,AB=CD, BF⊥AC,DE⊥AC,AE=CF. 求证:BF=DE.

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直角边”》教案

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直角边”》教案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显示图片)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对称,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
(1)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
(2)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方法一:测量斜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AS);
方法二:测量没遮住的一条直角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SA或AAS).
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
二、探究新知
三、例题讲解 教材例5
如图,AC ⊥BC ,BD ⊥AD ,垂足分别为C ,D ,AC =BD.求证:BC =AD.
证明:∵AC ⊥BC ,BD ⊥AD , ∴∠C 与∠D 都是直角.
在Rt △ABC 和Rt △BAD 中,


⎧AB =BA ,
AC =BD , ∴Rt △ABC ≌Rt △BAD(HL ). ∴BC =AD.
四、应用提升 想一想:
你能够用几种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所以不仅有一般三角形判定全等的方法:SAS ,ASA ,AAS ,SSS ,还有直角三角形特殊的判定全等的方法——“HL ”.
三、巩固练习 如图,两根长度为12米的绳子,一端系在旗杆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地面两个木桩上,两个木桩离旗杆底部的距离相等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点评. 五、小结。

第4课时 用“HL”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课课练】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

第4课时 用“HL”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课课练】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

12345
第4课时 用“HL”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
知识梳理 课时学业质量评价
3. 如图,用三角尺可以画角平分线:在已知∠ AOB 的两边上分别取点
M , N ,使 OM = ON ,再过点 M 画 OA 的垂线,过点 N 画 OB 的垂线,
两垂线交于点 P ,画射线 OP ,可以得到△ OMP ≌△ ONP ,所以∠
E ,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A )
A. 4对
B. 3对
C. 2对
D. 1对
12345
第4题图
第4课时 用“HL”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
知识梳理 课时学业质量评价
5. 如图, CA ⊥ AB ,垂足为 A , AB =8, AC =4,射线 BM ⊥ AB ,垂 足为 B ,一动点 E 从点 A 出发以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 AN 运 动,点 D 为射线 BM 上一动点,随着点 E 运动而运动,且始终保持 ED = CB ,当点 E 运动 0,2,6或8 秒时,△ DEB 与△ BCA 全等.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4课时 用“HL”判定直角
三角形全等
第4课时 用“HL”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
知识梳理 课时学业质量评价
斜边 和 一条直角边 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 成“斜边、直角边”或“ HL ”).
第4课时 用“HL”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
知识梳理 课时学业质量评价
AOP =∠ BOP ,那么射线 OP 就是∠ AOB 的平分线.△ OMP ≌△ ONP
的依据是( C )
A. SAS B. ASA
C. HL
D. SSS
12345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第4课时斜边及一直角边证全等(HL)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第4课时斜边及一直角边证全等(HL)课件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第4课时 斜边及一直角边证全 等(HL)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6 用“斜边、直角边(HL)”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1.(教材变式·P42例5)如图,AC⊥BC,BD⊥AD,垂足分别为C,D,要 根据“HL”证明Rt△ABC与Rt△BAD全等,则还需要添∵∠C=90°,DE⊥AB,∴∠C=∠BED=90°,
在Rt△BCD和Rt△BED中,
BD BC
BD, BE,
∴Rt△BCD≌Rt△BED(HL),∴CD=DE,
∴AD+DE=AD+DC=AC=8 cm.
4.如图,在△ABC中,过点A向BC作垂线,垂足为E,D为CA延长 线上一点,过点D作DF∥AE交BC于点F,交AB于点P,若DF= BE,BA=DC.请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ABC+∠DEB=90°,
∵∠ACB=90°,∴∠ABC+∠A=90°,∴∠A=∠DEB,
ACB EBD,
在△ABC和△EDB中, A DEB,
AB ED,
∴△ABC≌△EDB(AAS),∴BD=BC.
(2)由(1)知△ABC≌△EDB,∴AC=BE,BC=BD=6 cm, ∵E是BC的中点,∴BE= 1 BC=3 cm,∴AC=3 cm.
2
素养探究全练
12.(几何直观)如图,△ABC中,∠ABC=60°,AD、CE分别平分 ∠BAC、∠ACB,AD、CE相交于点P. (1)求∠APC的度数. (2)若AE=3,CD=4,求线段AC的长.
解析 (1)∵∠ABC=60°,∴∠BAC+∠ACB=120°, ∵AD、CE分别平分∠BAC、∠ACB, ∴∠PAC+∠PCA= 1 (∠BAC+∠ACB)=60°,

黔江区第六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斜边直角边教案1新版新

黔江区第六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斜边直角边教案1新版新

第4课时 “斜边、直角边”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直角边”.(重点)2.经历探究“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的过程,能运用“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解决有关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1)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2)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对应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应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如图,已知∠A =∠D =90°,E 、F 在线段BC 上,DE 与AF 交于点O ,且AB =CD ,BE =CF .求证:Rt △ABF ≌Rt △DCE .解析:由题意可得△ABF 与△DCE 都为直角三角形,由BE =CF 可得BF =CE ,然后运用“HL ”即可判定Rt △ABF 与Rt △DCE 全等.证明:∵BE =CF ,∴BE +EF =CF +EF ,即BF =CE .∵∠A =∠D =90°,∴△ABF 与△DCE 都为直角三角形.在Rt △ABF 和Rt △DCE 中,∵⎩⎪⎨⎪⎧BF =CE ,AB =CD ,∴Rt △ABF ≌Rt △DCE (HL).方法总结:利用“HL ”判定三角形全等,首先要判定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找出对应的斜边和直角边相等即可.探究点二:“斜边、直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运用 【类型一】 利用“HL ”判定线段相等如图,已知AD ,AF 分别是两个钝角△ABC 和△ABE 的高,如果AD =AF ,AC =AE .求证:BC =BE .解析:根据“HL ”证Rt △ADC ≌Rt △AFE ,得CD =EF ,再根据“HL ”证Rt △ABD ≌Rt △ABF ,得BD =BF ,最后证明BC =BE .证明:∵AD ,AF 分别是两个钝角△ABC 和△ABE 的高,且AD =AF ,AC =AE ,∴Rt △ADC ≌Rt △AFE (HL).∴CD =EF .∵AD =AF ,AB =AB ,∴Rt △ABD ≌Rt △ABF (HL).∴BD =BF .∴BD -CD =BF -EF .即BC =BE .方法总结:证明线段相等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解决,作为“HL ”公理就是直角三角形独有的判定方法.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最多,使用时应该抓住“直角”这个隐含的已知条件.【类型二】 利用“HL ”判定角相等或线段平行如图,AB ⊥BC ,AD ⊥DC ,AB =AD ,求证:∠1=∠2.解析:要证角相等,可先证明全等.即证Rt △ABC ≌Rt △ADC ,进而得出角相等. 证明:∵AB ⊥BC ,AD ⊥DC ,∴∠B =∠D =90°,∴△ABC 与△ACD 为直角三角形.在Rt △ABC 和Rt △ADC 中,∵⎩⎪⎨⎪⎧AB =AD ,AC =AC ,∴Rt △ABC ≌Rt △ADC (HL),∴∠1=∠2.方法总结:证明角相等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解决.【类型三】 利用“HL ”解决动点问题如图,有一直角三角形ABC ,∠C =90°,AC =10cm ,BC =5cm ,一条线段PQ =AB ,P 、Q 两点分别在AC 上和过A 点且垂直于AC 的射线AQ 上运动,问P 点运动到AC 上什么位置时△ABC 才能和△APQ 全等?解析:本题要分情况讨论:(1)Rt △APQ ≌Rt △CBA ,此时AP =BC =5cm ,可据此求出P 点的位置.(2)Rt △QAP ≌Rt △BCA ,此时AP =AC ,P 、C 重合.解: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 可知:(1)当P 运动到AP =BC 时,∵∠C =∠QAP =90°.在Rt △ABC 与Rt △QPA中,∵⎩⎪⎨⎪⎧AP =BC ,PQ =AB ,∴Rt △ABC ≌Rt △QPA (HL),∴AP =BC =5cm ;(2)当P 运动到与C 点重合时,AP =AC .在Rt △ABC 与Rt △QPA中,∵⎩⎪⎨⎪⎧AP =AC ,PQ =AB ,∴Rt △QAP≌Rt △BCA (HL),∴AP =AC =10cm ,∴当AP =5cm 或10cm 时,△ABC 才能和△APQ 全等.方法总结: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关键是找对应边和对应角,由于本题没有说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因此要分类讨论,以免漏解.【类型四】 综合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如图,CD ⊥AB 于D 点,BE ⊥AC 于E 点,BE ,CD 交于O 点,且AO 平分∠BAC .求证:OB =OC .解析:已知BE ⊥AC ,CD ⊥AB 可推出∠ADC =∠BDC =∠AEB =∠CEB =90°,由AO 平分∠BAC 可知∠1=∠2,然后根据AAS 证得△AOD ≌△AOE ,根据ASA 证得△BOD ≌△COE ,即可证得OB =OC .证明:∵BE ⊥AC ,CD ⊥AB ,∴∠ADC =∠BDC =∠AEB =∠CEB =90°.∵AO 平分∠BAC ,∴∠1=∠2.在△AOD 和△AOE 中,∵⎩⎪⎨⎪⎧∠ADC =∠AEB ,∠1=∠2,OA =OA ,∴△AOD ≌△AOE (AAS).∴OD =OE .在△BOD 和△COE 中,∵⎩⎪⎨⎪⎧∠BDC =∠CEB ,OD =OE ,∠BOD =∠COE ,∴△BOD ≌△COE (ASA).∴OB =OC .方法总结: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除“HL ”外,还有:SSS 、SAS 、ASA 、AAS.三、板书设计“斜边、直角边”1.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斜边、直角边”或“HL ”.2.方法归纳:(1)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常用方法是“HL ”,除此之外,还可以选用“SAS ”“ASA ”“AAS ”以及“SSS”.(2)寻找未知的等边或等角时,常考虑转移到其他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进行证明.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分组讨论、操作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等方式来进行.在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直角边”时,要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寻找未知的等边或等角时,常考虑将其转移到其他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进行证明.此外,还要注重通过适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的新知识.第14章勾股定理1.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比一直角边长大2,另一直角边长为6,则斜边长为( ) A.4 B.8 C.10 D.122.已知△ABC的三边长为a,b,c,且满足(a-2)2+|b-2|+|c-2|=0,则此三角形一定是(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一般三角形3.如图,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台风中距地面5 m处折断,倒下后树顶端着地点A距树底端B 的距离为12 m,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 )A.10 m B.15 m C.18 m D.20 m4.如图,为修铁路需凿隧道AC,测得∠A+∠B=90°,AB=130 m,BC=120 m,若每天凿隧道5 m,则把隧道凿通需要( )A.10天B.9天C.8天D.11天5.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 )A.5 B.7 C. 5 D.5或76.如图①,分别以Rt△ABC三边为直径向形外作三个半圆,其面积分别为S1,S2,S3;图②,分别以Rt△ABC三边为边向形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1,S2,S3;图③,分别以Rt△ABC三边为边向形外作三个等边三角形,其面积分别为S1,S2,S3.其中满足S1=S2+S3的有(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②③7.如图,在水塔O的东北方向32 m处有一抽水站A,在水塔的东南方向24 m处有一建筑工地B,在AB间建一条直水管,则水管的长为( )A .45 mB .40 mC .50 mD .56 m8.下列几组数:①7,24,25;②8,15,17;③9,40,41;④n 2-1,2n ,n 2+1(n 是大于1的正整数).其中是勾股数的有( )A .1组B .2组C .3组D .4组9.如图是一块长,宽,高分别是6 cm ,4 cm 和3 cm 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长方体木块的一个顶点A 处,沿着长方体的表面到长方体上和A 相对的顶点B 处吃食物,那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的长是( )A .(3+213) cmB .97 cmC .85 cmD .109 cm10.以下列各组数为三角形的边长:①62,82,102;②13,14,15;③1,2,3;④8,15,17;⑤300,400,500.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________.(填序号)11.在△ABC 中,a 2+b 2=25,ab =12,且c =5,则最大边上的高是________.12.如图,在Rt △ABC 中,∠C=90°,AC =4 cm ,BC =3 cm .现将△ABC 进行折叠,使顶点A ,B 重合,则折痕DE =________cm .13.在Rt △ABC 中,∠C=90°,BC =6 cm ,CA =8 cm ,动点P 从C 点出发,以每秒2 cm 的速度沿CA ,AB 方向运动到B 点,则从C 点出发,经过________秒时,可使S △BCP =12S △ABC .14.观察下列各式:32+42=52,82+62=102,152+82=172,242+102=262……,根据其中规律,写出下一个式子为______________.15.如图,在一个高BC 为6米,长AC 为10米,宽为2.5米的楼梯表面铺设地毯,若每平方米地毯的价格为50元,你能算出铺设地毯至少需要花费多少钱吗?16.如图,在Rt△ABC中,AB=BC,D为AC边的中点,过点D作DE⊥DF,交AB于点E,交BC于点F.(1)试判断线段DE与DF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2)若AE=4,FC=3,求线段EF的长.17.如图,笔直的公路上A,B两点相距25 km,C,D为两村庄,DA⊥AB于点A,CB⊥A B 于点B,已知DA=15 km,CB=10 km,现在要在公路的AB段上建一个土特产品收购站E,使得C,D两村到收购站E的距离相等,则收购站E应建在离A点多远处?18.如图,在△ABC中,∠ABC=45°,CD⊥AB,BE⊥AC,垂足分别为D,E,F为BC中点,BE与DF,DC分别交于点G,H,∠ABE=∠CBE.(1)线段BH与AC相等吗?若相等,给予证明;若不相等,请说明理由;(2)求证:BG2-GE2=EA2.答案 1. C 2. C 3. C 4. A 5. D 6. D 7. B 8. D 9. C10. ③④⑤11. 2.4 12. 15813. 2或6.514. 352+122=37215.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2=AC 2-BC 2=102-62=64,∴AB =8米,根据楼梯表面的形状可知:铺设的地毯在楼梯的所有水平面上的长度之和等于AB ,竖直面上的长度之和等于BC ,故地毯的总长度为6+8=14(米),所以铺设地毯的总面积为14×2.5=35(平方米),铺设地毯至少需要花费35×50=1750(元)16. (1)DE =DF ,理由如下:如图,连结BD. ∵等腰直角△ABC 中,D 为AC 边上中点,∴BD⊥AC,BD =CD =AD ,∠ABD=45°,∴∠C=45°,∴∠ABD =∠C.∵DE 丄DF ,∴∠FDC +∠BDF =∠EDB +∠BDF ,∴∠FDC =∠EDB.在△EDB[JP2]与△FDC 中,∵⎩⎪⎨⎪⎧∠EBD=∠C BD =CD ∠EDB=∠FDC,∴△EDB≌△FDC(A .S .A .),∴DE =DF∵△EDB≌△FDC,∴BE=FC=3,∴AB=AE+BE=4+3=7,则BC=AB=[JP]7,∴BF=BC -CF=7-3=4.在Rt△EBF中,∵∠EBF=90°,∴EF2=BE2+BF2=32+42,∴EF=5.故线段EF的长为517. ∵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相等,∴DE=CE,∵DA⊥AB于A,CB⊥AB于B,∴∠A=∠B=90°,∴AE2+AD2=DE2,BE2+BC2=EC2,∴AE2+AD2=BE2+BC2,设AE=x,则BE=AB-AE=(25-x),∵DA=15 km,CB=10 km,∴x2+152=(25-x)2+102,解得x=10,∴AE=10 km,∴收购站E应建在离A点10 km处18. (1)BH=AC,证明:∵∠BDC=∠BEC=∠CDA=90°,∠ABC=45°,∴∠BCD=45°=∠ABC,∠A+∠DCA=90°,∠A+∠ABE=90°,∴DB=DC,∠ABE=∠DCA,在△DBH和△DCA中,∵∠DBH=∠DCA,∠BDH=∠CDA,BD=CD,∴△DBH≌△DCA,∴BH=AC(2)连接CG,∵F为BC的中点,DB=DC,∴DF垂直平分BC,∴BG=CG,∵∠ABE=∠CBE,BE⊥A C,∴∠AEB=∠CEB,在△ABE和△CBE中,∠AEB=∠CEB,BE=BE,∠CBE=∠ABE,∴△ABE≌△CBE,∴EC=EA,在Rt△CGE中,由勾股定理得:CG2-GE2=EC2,即BG2-GE2=EA2第2课时二次根式的化简【知识与技能】1.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意义,并能作出准确判断.2.能熟练地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3.了解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化简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多种方法化简二次根式,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观点.【教学重点】会把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二次根式.【教学难点】准确运用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什么叫二次根式?使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什么?2.当a≥0时,a叫什么?当a<0时,a有意义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作铺垫.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计算下列各式,观察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化简下列二次根式(1)18(2)20(3)72【教学说明】化简二次根式时,可以直接把根号下的每一个平方因子去掉平方号以后移到根号外.(注意:从根号下直接移到根号外的数必须是非负数)3.化简下列二次根式4.观察上面几个二次根式化简的结果,它们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我们把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得尽方的因数(因式),被开方数不含分母的二次根式,叫作最简二次根式.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一般要把最后的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总结规律.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二次根式中哪些是最简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分析】判断一个二次根式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就是逐个检查定义中的两个条件是否同时满足,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就是,否则就不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因为解:最简二次根式有1545=⨯=⨯=,45595935被开方数中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9,所以它不是最简二次根式.16x (x>0)2.化简26.化简:7.一个底面为30cm×30cm长方体玻璃容器中装满水,现将一部分水倒入一个底面为正方形、高为10cm的铁桶中,当铁桶装满水时,玻璃容器中的水面下降了20cm,铁桶的底面边长是多少厘米?【分析】根据倒出的水的体积等于铁桶的体积,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设正方形铁桶的底面边长为x,则10x2=30×30×20,x2=1800,解得x=302(厘米).答:正方形铁桶的底面边长是302厘米.【教学说明】检测本节课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不足,以便查缺补漏,个别辅导.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布置作业:完成教材P160“习题5.1”中第4、5、8 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主要靠教师的激励和主导,才能达到彼此互动.正是在这一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协调发展,有效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目的是让教师乐教、会教、善教,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和谐、愉快的情景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4课时 斜边、直角边习题课件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4课时 斜边、直角边习题课件

HL,可判定________ △AED ≌_________. △AFD
4 . (4 分 ) 如图 , ∠ B =∠ D = 90° , 若用 HL 证明△ ABC≌△ADC , 则还应该补充一个条件,补充的这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AB=AD或BC=DC
5.(4分)如图,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B=∠E=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4课时 斜边、直角边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______ 全等 , 简写成 “________________ ”. HL 斜边、直角边 ”或“______
用“HL”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 1 . (4 分 ) 如图 , 在△ ABC 中 , AB = AC , 若 AD⊥BC , 则 判定△ABD和△ACD全等的方法是( D ) A.SAS B.ASA C.SSS D.HL
那么下列各B A.AB=A′B′=5,BC=B′C′=3 B.AB=B′C′=5,∠A=∠B′=40° )
C.AC=A′C′=5,BC=B′C′=3
D.AC=A′C′=5,∠A=∠A′=40°
7.(4分)如图所示,在△ABC中,∠C=90°,DE⊥AB于点D, BD=BC,若AC=6 cm,则AE+DE等于( A.4 cm B.5 cm C.6 cm D.7 cm )C
11.如图,∠ADC=∠ABC=90°,AD=AB,有下列结论:①DC =BC;②AC⊥BD;③ DE=BE;④ ∠ACD= ∠ACB.其中正确的个 数为( D ) A.1 B.2 C.3 D.4
二、解答题(共48分) 12.(10分)如图所示,已知AB=CD,DE⊥AC于点E,BF⊥AC 于点F,且BF=DE,求证:AB∥CD.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图文详解)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图文详解)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需要我们掌握: 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所以不仅有一般三角形
判定全等的方法:SAS、ASA、AAS、SSS,还有直角三角形 特殊的判定方法:HL.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
1.如图,AB=CD, BF⊥AC,DE⊥AC,AE=CF.求证:BF=DE
B
A
E
F
C
D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
【证明】在Rt△ABF和Rt△CDE中,
∵ AE=CF
∴AF=CE 又∵ AB=CD
A
E
∴ Rt△ABF≌Rt△CDE(HL)
∴ BF=DE
D
B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
我们已经学过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有哪些? 1、边边边(SSS) 2、边角边(SAS) 3、角边角(ASA) 4、角角边(AAS)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
A 如图,AB ⊥ BE于B,DE⊥BE于E,
(1)若A= D,AB=DE,
F
E
B
C
则△ ABC与 △DEF 全等 (填“全等”或“不全
等”)根据 ASA (用简写法).
D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
(2)若A=D,BC=EF,则 △ABC与△ DEF 全等 (填
“全等”或“不全等”)根据 AAS .(用简写法)
(3)若AB=DE,BC=EF,则△ABC与△ DEF 全等 (填“全 等”或“不全等”)根据 SAS (用简写法)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
第12章全等三角形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4课时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斜边直角边课件课件2_1-5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斜边直角边课件课件2_1-5

方法总结:证明线段相等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解决,作为“HL” 公理就是直角三角形独有的判定方法.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最 多,使用时应该抓住“直角”这个隐含的已知条件.
不禁让人想到卞之琳的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写真中陈米麒简单的黑直发造型,慵懒随意,两种穿搭随意切换,展露出她独特的镜头表现力。她甚至还把这段经历苦中作乐的分享在了自 己的。
变式1: 如图, ∠ACB =∠ADB=90,要证明△ABC≌
△BAD,还需一个什么条件?把这些条件都写出来,并在相
应的括号内填写出判定它们全等的理由.
(1) AD=BC
( HL )
(2) BD=AC
( HL )
(3) ∠ DAB= ∠ CBA ( AAS )
D
(4)∠ DBA= ∠ CAB ( AAS )
A
C B
变式2
如图,AC、BD相交于点P,AC⊥BC,
BD⊥AD,垂足分别为C、D,AD=BC.
求证:AC=BD.
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HL
Rt△ABD≌Rt△BAC
A
AC=BD
C P
B
变式3
• 如图:AB⊥AD,CD⊥BC,AB=CD, 判断AD和BC的位置关系.
A
HL
Rt△ABD≌Rt△CDB
B
∠ADB=∠CBD
提起由西影出品并于1995年上映的《大话西游》系列电影,无疑是中国电影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时至今日仍让观众回味无穷,成为几代影迷心中永恒的经典
做这些简单的事情,也可以让八卦新闻播种下优质的基因,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成为行业的翘楚。 八卦新闻 /
国内电影票房更是从2012年的170.7亿元增长到2017年559.1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6.78%。在获奖时,她谈及自己的历程,是一个被动成长的过往,但她却主动选择了电影演员这条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2.2第4课时 “斜边、直角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参考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2.2第4课时  “斜边、直角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参考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复习旧知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如图,Rt△ABC中,直角边是、,斜边是3、如图,AB⊥BE于C,DE⊥BE于E,(1)若∠A=∠D,AB=DE,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用简写法)(2)若∠A=∠D,BC=EF,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用简写法)(3)若AB=DE,BC=EF,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用简写法)(4)若AB=DE,BC=EF,AC=DF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用简写法)Ⅱ.导入新课(一)探索练习:(动手操作):已知线段a ,c (a<c) 和一个直角α利用尺规作一个Rt△ABC,使∠C=∠α,AB=c ,CB= a1、按步骤作图: a c①作∠MCN=∠α=90°,②在射线CM上截取线段CB=a,③以B 为圆心,C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于点A,α④连结AB2、与同桌重叠比较,是否重合?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斜边与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二)巩固练习:1.如图,△ABC中,AB=AC,AD是高,则△ADB与△ADC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用简写法)2.如图,CE⊥AB,DF⊥AB,垂足分别为E、F,(1)若AC//DB,且AC=DB,则△ACE≌△BDF,根据(2)若AC//DB,且AE=BF,则△ACE≌△BDF,根据(3)若AE=BF,且CE=DF,则△ACE≌△BDF,根据(4)若AC=BD,AE=BF,CE=DF。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