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考点梳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笔记(袁行霈版本)知识讲解
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基本知识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弹歌》、《伊耆氏蜡辞》、《神北行》、《侯人歌》、《周易。
归妹。
上六》爻辞、《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
2、阅读作品《周易·同人》、《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屯·六二》、《卜辞通纂》375、《后羿射日》、《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刑天断首》、《共工触山》。
三、思考与练习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袁行霈)(整理版)
第一部分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难复习,一是因为文学史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
二是内容多,有很多风格各异的作家、作品以及抽象的文学理论。
注意掌握主要的作家流派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尤其要多参看历届的真题,做到有的放矢。
下面从从文学流派团体、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文学创作的特点、主要著作的文体性质和基本内容、作家文论家的文学主张及文学理论作品等方面对文学史有关知识、内容进行归类,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扬马:指西汉扬雄、司马相如。
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2)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3)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重点)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文学——先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秦汉:董仲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开办学校,经学魏晋:道家思想崛起并与黄老思想结合形成玄学,外来佛教开始确定地位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1、建安:汉献帝年号。
文学史上的“建安”:汉末到魏初的一段时期(曹植死为止)。
2、《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第一首纯粹写景的山水诗)。
3、《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现存最早的完整而又成熟的七言诗)。
一韵到底(缺少变化):押韵不成熟的标志。
4、《典论•论文》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
5、曹丕的诗文开婉约纤丽一路,兼有情美、景美、辞美、韵美的艺术特点。
6、王粲创作主题:(1)去国怀乡;(2)怀才不遇。
7、蔡琰(蔡文姬)《悲愤诗》:自传体——诗史价值——场面描写——心理倾诉二、建安文学的基本特点:真是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
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
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
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三、建安风骨形成因素:(1)时代因素:天下纷乱,生灵涂炭;群雄角逐,各骋才智。
(2)思想因素:儒学定于一尊的地位趋于动摇,道家和刑名之学兴起。
(3)文人因素:生命意识,悯时情怀,理想张扬,个性风发。
(4)文学因素:汉乐府的健朗风格,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的幽怨情调。
四、曹操诗特点: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文特点:清峻通脱,自开风气文学上的突出成就:(1)四言诗,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五言诗“借旧乐写时事”,堪称“汉末实录”,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诗歌传统;(2)散文创作方面,鲁迅称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五、曹植——前期多抒写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战乱萧条的社会现实以及游荡宴乐的公子生活,洋溢着青春气息,体现济世精神;后期诗文以抒写身世之感为主,自伤不遇,复痛心于亲友离散的遭遇,艺术上多深于寄托,语悲而调爽。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超全完整版笔记
(六)李清照的《词论》追述了词的发展概况。
(七)(元)辛文房《唐才子传》为398位唐代诗人作传,间有评论,从中可以看出唐诗发展的因革流变。
(八)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题辞,汉魏六朝文学发展脉络。
(九)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对明代诗人一千六百余家作了评述。
一、夏商文化。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说:“夏商二代文化略同。”即贯通夏商文化某些相同的制度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都以原始宗教为主。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
(一)诗歌。传说南音起于涂山氏所咏《候人歌》,东音起于夏孔甲的《破斧歌》。夏商时代已有较完整的诗歌出现。如夏启时的《九歌》,与祭天活动有关,应该是祭祀歌谣;商代如《诗经·商颂》五篇,歌颂咏祖先,歌舞娱神,都用于祭祀;商代韵文还包括《周易》中某些卦爻辞。诗歌内容或怨上刺世、申诉痛苦,或抒发爱情、歌咏劳动,运用象征、比兴、白描、叠咏等手法,用韵参差多样,古代诗歌萌芽状态特点。
1、第二段从鸦片战争开始。
(1)向西方寻求富国强兵路同时寻求到新文学灵感;
(2)文学创作发生变化。救亡图存的意识和求新变于异邦的观念,成为文学的基调。文学被视为社会改良工具,小说地位得到肯定;外国译作逐渐增多,文学叙事技巧更新;报刊媒体出现,写作方法变化,出现报刊文体。
近古期终结,在“五四”运动爆发的1919年。
(二)春秋战国时,探索宇宙人生、进行哲学思辨、关注社会政治、讨论治国之道的诸子说理散文成熟,表现鲜明个性,浓郁情感,丰富形象,具较强文学性。
二、先秦诗歌:宗教颂赞祷祝诗—政治叙事诗—言志抒情诗。
三、楚地文学。铁器最早,间接促进战国楚文化发展。屈原说:“惜诵以致愍矣,发愤以抒情。”(《楚辞·九章·惜诵》),在楚地民风、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王逸《离骚经序》),借鉴《诗经》艺术精神和手法,作出琦玮瑰丽诗篇。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隋唐五代(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9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9.1 复习笔记一、唐传奇及其嬗变1.唐传奇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传奇”之名,似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
发展到后来,传奇才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小说的体裁。
于是,传奇作为唐人文言小说的通称,便约定俗成地沿用下来。
现存的大部分唐传奇作品都收在宋初编的《太平广记》一书里。
2.唐传奇的发展过程(1)发轫期初、盛唐时代为发轫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作品数量少,艺术表现上也不够成熟。
在现存的主要作品中,以张鷟的《游仙窟》成就较高。
(2)兴盛期中唐时代是传奇发展的兴盛期,从唐代宗到宣宗这100年间,名家名作蔚起,唐传奇的大部分作品都产生在这个时期。
①兴盛原因a.小说本身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结果。
b.蓬勃昌盛的各体文学在表现手法上所提供的丰富借鉴。
c.同时也与此期特殊的社会文化风尚紧相关联。
②发展情况中唐时期,通俗的审美趣味由于变文、俗讲的兴盛而进入士人群落,传奇在很大程度上已为人们接受和欣赏,已经有了广大的接受群,并伴随着贞元、元和之际由雅入俗的浪潮而日趋壮大。
为了满足由雅入俗的审美要求和期待视野,以重叙事、重情节为特征的传奇在中唐时代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
如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既提高了传奇的地位,也扩大了传奇的影响。
中唐传奇所存完整作品约四十种,题材多取自现实生活,涉及爱情、历史、政治、豪侠、梦幻、神仙等诸多方面,就中以爱情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
代表性作品有陈玄祐的《离魂记》、沈既济的《任氏传》及《枕中记》、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和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
(3)衰落期唐传奇在晚唐时代开始退潮,出现了由盛转衰的局面。
晚唐传奇涌现出了一批描写豪侠之士及其侠义行为的传奇作品,其中传为杜光庭所作的《虬髯客传》,更是晚唐豪侠小说中成就最著的一篇。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复习资料中国文学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记录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涵盖了从古代至现代的各个时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中国文学史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古代文学时期古代文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的起点,它包括了先秦时期、汉代文学和魏晋南北朝文学。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的发轫阶段,代表作品有《诗经》、《楚辞》等。
汉代文学以《史记》为代表,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雄浑与深厚。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作品多样化,代表作品有《世说新语》、《文选》等。
二、唐宋文学时期唐宋文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的鼎盛时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
唐代文学以诗歌为主,代表作品有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静夜思》等。
宋代文学以词为主,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水调歌头》、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三、元明清文学时期元明清文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的后期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元代文学以戏曲为主,代表作品有《西游记》、《红楼梦》等。
明代文学以小说为主,代表作品有《水浒传》、《金瓶梅》等。
清代文学以诗词为主,代表作品有纳兰性德的《虞美人·听雨》、袁枚的《隋堤晚泊》等。
四、现代文学时期现代文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的最后一个时期,它涵盖了从19世纪末至今的文学作品。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样化,代表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等。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学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创新,不仅有传统文学的延续,还有西方文学的影响。
五、中国文学的特点中国文学有着独特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注重情感表达。
中国文学作品往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人情、爱情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此外,中国文学还注重形象描写和意象的运用,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中国文学还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许多作品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六、中国文学史的意义中国文学史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国文化、历史和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隋唐五代(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第8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8.1 复习笔记一、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1.中唐士人的中兴愿望安史之乱以后,社会上有了藩镇割据、佛老蕃滋等一系列问题。
一部分士人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慨然奋起,思欲变革,以期王朝中兴。
2.儒学思潮和政治改革(1)与强烈的中兴愿望相伴而来的,是复兴儒学的思潮。
安史之乱后,儒学开始出现一种新倾向,就是重大义而轻章句。
(2)韩愈、柳宗元将复兴儒学思潮推向高峰。
韩愈最突出的主张是重新建立儒家的道统,越过西汉以后的经学而复归孔、孟。
柳宗元也是重新阐发儒家义理的重要理论家,他更重视的,乃是源于啖、赵学派不拘空名、从宜救乱的经世儒学。
3.文体与文风改革文体文风的改革,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
这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今人习惯上把它称为“古文运动”。
二、倡导古文的理论主张与杂文学观念的复归1.唐代的骈文唐代骈文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不少作品已于工整的对偶、华丽的辞藻之外,展示出流走活泼的生气和注重骨力的刚健风格。
骈文去赘典浮辞,走向平易流畅的过程,反映了散文领域中要求改革的愿望。
这种愿望,也表现在理论批评上。
2.倡导古文的理论主张(1)萧颖士、李华倡导宗经,提倡走向文学上的复古。
(2)独孤及在宗经之外,主张“先道德而后文学”。
(3)柳冕的理论较前二人更为系统:一是以文明道,极力突出文章的教化功用;二是由教化论出发,对文学史上与教化无关的文学作品一概否定。
(4)韩、柳的古文理论①内容a.“文以明道”,反对不切实际的文体文风。
将文体文风的改革作为其政治实践的组成部分,赋予文以强烈的政治色彩和鲜明的现实品格。
这是韩、柳理论主张的核心。
b.在倡导“文以明道”的同时,也充分意识到“文”的作用,为写好文章而博采前人遗产。
c.为文宜“自树立,不因循”,贵在创新。
d.韩愈论文非常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认为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考点归纳【名词概念】初唐四杰、文章四友、吴中四士、馆阁体、上官体、沈宋、气来、神来、情来、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歌、大历十才子、韩孟诗派、古文运动、长吉体、沉郁顿挫、以文为诗、郊寒岛瘦、诗圣、诗仙、诗鬼、元白诗派、元和体、张王乐府、三十六体、武功体、小李杜、俗讲、变文、花间派、敦煌曲子词、温韦、皮陆【主要问题】唐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佛、道对唐文学的影响;贞观诗坛;上官体的贡献;四杰的理论与不足;沈宋对于格律的贡献;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唐诗兴象;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特点;边塞诗派的创作特点;王昌龄七言绝句的艺术特点;崔颢诗歌的艺术特点;《河岳英灵集》的主张与价值;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特点;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李白乐府歌行的艺术特点;李白绝句的艺术特点;李白的地位与影响;杜甫的律体诗成就;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征;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杜甫的地位和影响;大历诗歌的背景和风格;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大历十才子的创作特点;顾况与李益的诗歌风格;韦应物的诗歌艺术特征;刘长卿的诗歌艺术特征;韩孟诗派的主张;韩愈以文为诗的诗歌创作特点;孟郊的苦吟风格特征;张籍与王建的诗歌特点;李贺的诗歌风格;刘禹锡的诗歌创作特征;柳宗元的诗歌创作特征;元白诗派的主张;白居易、元稹的诗歌艺术成就;古文运动的背景、主张;韩柳对散文的开拓;韩柳的散文艺术成就;晚唐小品文的特点;晚唐李商隐等人的骈文;唐传奇的兴盛原因、阶段、代表作品和艺术成就;俗讲及其代表作品;变文及其代表作品《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的艺术特点;陆龟蒙、皮日休的诗歌创作;司空图的诗歌创作和理论;郑谷、韦庄、罗隐等诗人的创作特点;贾岛、姚合的诗歌创作;李商隐的诗歌特征和艺术成就;李商隐“无题诗”的特点和影响;杜牧以绝句为代表的艺术;许浑的诗歌创作;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南唐词的特点;花间词派的风格和缘起;温庭筠作品的艺术风格;李煜前后期词风特征区别【作家作品】略核心考案1、唐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唐代文学是我国封建社会上升到高峰并由高峰开始下降时期的产物。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隋唐五代(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圣才出品】
第1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1.1 复习笔记一、隋代文学1.统一国家的建立北周大定元年,相国隋王杨坚即帝位,改元开皇,国号隋,是为隋文帝。
开皇九年,隋师渡江入建康,南朝的最后一位皇帝陈后主投降,陈亡。
中国经历了二百七十馀年的南北分裂,至此重新统一。
2.南北文学的合流(1)隋代文学的作者基本上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等。
前者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后者把南朝诗风直接带入隋朝。
(2)由于南朝的文学比较发达,在诗歌体式和表现形式方面,为北方作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作品。
如卢思道采用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的南朝歌行体,写出了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名作《从军行》。
(3)北方文人在学习南朝文学的表现手法时,诗风也发生变化。
如卢思道的《棹歌行》《美女篇》,薛道衡的《昔昔盐》,诗中所写乃南朝诗常见的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
(4)在隋文帝时代,北、南两种诗风是同时并存的,甚至在同一作家的创作中体现出来,但到隋炀帝杨广即位之后,身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就明显地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了。
(5)隋朝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呈现出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二、初唐诗坛1.贞观诗风及上官体(1)贞观诗风①主掌贞观诗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
南朝诗风“贵于清绮”,北朝诗歌“重乎气质”。
而贞观时期对于文学发展方向的一种共识,是“各去所短,合其两长”。
②初唐的诗歌创作,主要是以唐太宗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的,一开始多述怀言志或咏史之作,刚健质朴。
但他们后来成为唐太宗器重的宫廷诗人,把诗作为唱和应酬的工具而琢磨表现技巧,多奉和应制之作,尽管在声律、辞藻的运用方面日趋精妙,但在风格趣味方面却已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
(2)上官体①上官体在贞观诗坛的后期,出现了一位重要诗人上官仪,形成一种诗风“上官体”。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隋唐五代(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第12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12.1 复习笔记一、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1.燕乐的兴起中国诗歌有与音乐相结合的传统。
唐五代词是先有乐,后有辞,词所配的是隋唐新起的燕(宴)乐。
燕乐之起,可以追溯到北朝。
配合燕乐演唱的歌辞长短句形式的歌辞外,还有齐言的声诗。
2.词的起源词从孕育、萌生到词体初步建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从隋代到初盛唐,传世作品有限,创作呈偶发、散在的状态。
到中唐,有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较多诗人从事填词,这种文体的写作才从偶发走向自觉,词的制作便由最初的依曲谱制词,演变为依词谱填词。
词也由融诗乐歌舞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转变为单纯文学意义上的一种抒情诗体。
3.早期民间词(1)起源词起源于民间,但在1900年敦煌石室打开之前,研究中很难见到民间作品。
敦煌词创作的早期性与作者成分来源的民间性,使作品从内容、体制到语言风格,都表现出脱离一般诗歌的大文化系统,开始独立成体的过渡性特征。
(2)题材敦煌词虽亦多写男女之情,但同时又有更广泛的取材。
这样多方面的内容和题材,为五代宋初文人词中所无。
(3)评价敦煌词在体制上亦属粗备型体,未臻完全成熟。
如字数不定,韵脚不拘,平仄通押,兼押方音,常用衬字等等,都说明词格宽,声辞相配要求不严,用韵方法简单,处于草创阶段。
4.早期文人词词体在民间兴起后,盛唐和中唐一些诗人,以其敏感和热情,迎接了这一新生事物,开始了对新形式的尝试。
如张志和的《渔父》和戴叔伦的《调笑令》以及白居易的三首《忆江南》。
二、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1.《花间集》(1)后蜀赵崇祚编成《花间集》十卷,选录18位“诗客曲子词”,凡500首。
《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
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2)花间词把视野完全转向裙裾脂粉,花柳风月,写女性的姿色和生活情状,特别是她们的内心生活。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考点梳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考点梳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考点梳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二章两晋诗坛第三章陶渊明第四章南北朝民歌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第三章李白第四章杜甫第五章大历诗风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十章晚唐诗风第十一章李商隐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绪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个性化为文学发展带来巨大变化。
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而陶渊明独树一帜。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历程建安文学——正始文学——太康诗风——两晋文学——南北朝文学1.建安文学(1)建安文学包括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以曹氏父子为中心,他们周围集中了王粲,刘桢等一批文学家。
(2)这是在动乱中成长的诗人团体,他们不再拘泥于儒学,而是表现鲜明的个性,他们的创作表现了动乱的时代。
(3)他们诗作特点高扬政治理想,哀叹人生短暂,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浓郁的悲剧色彩,构成“建安风骨”这一时代特征。
2.正始文学(1)正始文学指的是魏朝后期的文学。
(2)此时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执掌大权,政局动荡。
玄学兴起,代表人物何晏,王弼。
文学上代表人物是阮籍和嵇康。
(3)作品主要崇尚自然,反对名教,揭露礼教的虚伪,表现政治重压的苦闷,对当权者的反抗。
3.太康诗风(1)指的是以潘岳,陆机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2)在诗歌技巧上形成了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貌:繁缛,追求华丽词藻,描写繁复,大量运用排偶。
(3)对南朝山水诗发展和声律对仗成熟有推动作用。
4.玄言诗(西晋)(1)产生于西晋,盛行于东晋。
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的诗歌。
袁行霈古代文学史总绪论知识点整理
袁行霈古代文学史总绪论知识点整理1.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1)文学史与文学史学●史家记述文学: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齐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等●目录学著作:班固《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等●诗文评:(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下20篇论及文体形成过程;(梁)钟嵘的《诗品序》、郑玄《诗谱序》、(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从文体流变角度,论述文学发展等。
●文学史著作:滥觞是林传甲《中国文学史》,此外谢无量、胡适、郑振铎、刘大杰、游国恩等人也著有中国文学史。
分体文学史: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综上,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文学史才成为独立学科。
2)文学本位●文学史著作应立足于文学本位,把文学当成文学来研究,重视文学特有的艺术感染力与审美价值。
●文学史●主体:文学创作●三个层面(由外层到核心)●创作背景:社会政治经济●作家:生平、思想、心态等●作品(核心)●两翼●文学理论(创作前的指导);文学批评、文学鉴赏(文学创作后读者中的反应)●文学传媒(口头流传到书写传抄到印刷出版)3)史学思维:变定性式的评价语言为“描述式的语言”,注重说明解释4)文化学视角:与其他学科(宗教、哲学、考古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交叉研究,从广阔的文化学角度考察文学。
5)文学史的写作具有当代性,写给当代人的。
注意当代的价值判断、审美趣味以及文学创作。
6)文学史史料学(包括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是文学史的基础性工作,体现学科的分工。
2.第二节中国文学的演进1)推动文学发展的外部因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春秋大变革社会的百家争鸣、汉代大一统社会的汉赋与汉代散文、汉末军阀混战下的建安文学等、唐代的对外开放交流、宋代印刷术的发展、元代士人地位低下走向市井、明中叶以后商业化发展等等;2)内部因素:●一、文学发展不平衡●(一)文体发展不平衡:(形成时间相差很远)●诗歌与散文最早形成,成文各种文体的基础;●魏晋南北朝小说初具规模,唐代中期才有成熟的小说;●宋代杂剧和金代院本标志着中国戏曲的形成;●骈文形成于魏晋以后●词形成于唐代中叶●白话短篇小说形成于宋代●白话长篇小说形成于宋元之际●(二)朝代不平衡●各个朝代有其相对发达的文体: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明清的小说●一种文体在一朝代的前中后期发展情况也不同●(三)地域不平衡●不同朝代,各地文学发展情况不同●建安文学集中于邺城●梁陈文学集中于金陵●唐代诗人中河南山西的较多●宋代诗人中江西的最多●明清两朝中江苏、浙江的作家最多●不同地区孕育的文体不同,文学发源地不止一个●《楚辞》带有明显的楚地特色●五代词有江南特色●杂剧有强烈的北方特色●南戏有突出的南方特色●二、一些相反相成的因素的互动推动文学演进●(一)雅与俗●“国风”、梁陈宫体诗、词、戏曲都是由俗逐渐变雅的●(二)各种文体相互渗透融合●诗者缘情,赋者体物;诗不忌简,赋不厌繁;诗之妙在内敛,赋之妙在铺陈;诗之用在寄兴,赋之用在炫博●魏晋以后赋吸收了诗的特点,抒情小赋兴盛起来,抒情小赋是“诗化的赋”;初唐诗吸收赋的特点,出现“赋化的诗”,如卢照邻《长安古意》●苏轼以诗为词,模糊了诗与词的界限;周邦彦以赋为词,其词极尽铺张之能事;辛弃疾以文为词,缩小了词和文的距离。
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_袁行霈版
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_袁行霈版(总29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基于宗族的血统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玄学兴起: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
佛学的兴起道教的兴盛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1、文学的自觉所谓文学的自觉有四个标志:一是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是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兴起。
三是文体的区分。
四是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诗赋欲丽、缘情而绮靡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1)文学风尚与主题。
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了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谈玄析理山水田园文学:陶谢为代表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家族化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
4、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
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魏晋南北朝小说)【圣才出品】
第9章魏晋南北朝小说9.1 复习笔记一、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1.关于“小说”“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以“小说”与“大达”对举,指那些琐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小道理。
东汉班固据《七略》撰《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诸子略十家的最后。
这是小说见于史家著录的开始。
2.小说的起源(1)神话传说神话中已有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这两种重要的小说因素。
活在人们口头上的神话传说一旦被记录下来,就成为具有浓厚小说意味的逸史。
逸史是中国小说的直接源头。
从神话传说到小说的这根链条中,逸史是关键的一环。
(2)寓言故事如《孟子》《韩非子》等书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鲜明的寓言故事,它们已带有小说的意味。
因此寓言故事可看作小说的源头之一。
(3)史传《左传》《战国策》《史记》等描写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或为小说提供了素材,或为小说叙事积累了经验。
唐代传奇小说多取人物传记的形式,证明史传是小说的一个源头。
3.小说系统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文言小说。
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之为笔记体小说。
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
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4.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很多,重要的如张华《博物志》,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语》等,包括后人的辑本,共约五十种,足见其兴盛的情况。
二、志怪与志人1.志怪小说(1)兴盛的背景志怪小说的兴盛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是其兴盛的土壤。
巫术灵验、神仙方术、佛法灵异等故事,成为志怪小说的素材。
志怪小说适应了宗教宣传的需要,也提供了闲谈的资料,因而得以流传。
(2)内容①地理博物。
如张华的《博物志》。
②鬼神怪异。
如干宝的《搜神记》。
③佛法灵异。
如颜之推的《冤魂志》。
志怪小说中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曲折地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的爱憎以及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作品。
袁行霈笔记——2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杂而不重要‚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曹丕的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
‛——鲁迅文学自觉相当漫长,贯穿整个魏晋南北朝,大约三百年才实现,自觉有三个标志:1> 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南朝文学与儒玄史学,且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萧绎“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
”2> 对文学各种体裁有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曹丕《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四科;《文赋》将文体分为十类“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3> 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文学自觉最重要的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
“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正是审美追求;四声的发现及运用加上讲究对偶都说明对语言形式美的追求。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酝酿新变的时期,概述魏晋南北朝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 文学进入自觉的时代,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
就三曹而言,诗歌创作即各具特色,曹操诗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2> 玄学兴起和佛教传入为文学创作带来新因素。
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想象世界的丰富、故事性加强,词汇扩大。
3> 语言形式美的发现并在文学上的运用。
两晋诗坛讲究语言的形式美,辞采华丽,诗风繁缛。
4> 从文体的发展上看:五言古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更突显了诗人的个性,得到较大发展并达到鼎盛。
骈文兴盛,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抒情性很强的文体。
大赋演变为抒情小赋,并增加骈俪成分,骈文、骈赋在梁陈两代进入高峰。
七言古诗在此时确立起来,并取得一定成就;南北朝民歌的新鲜气息刺激诗人进行新的尝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代绝句的兴盛;小说初具规模,出现一批著名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奠定了中国小说的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完整笔记[汇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完整笔记[汇编]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甲骨文时期。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文学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袁行霈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做了详细的分类和注解。
以下是袁行霈先生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笔记汇编。
一、先秦文学《诗经》是先秦文学的代表作品,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是一部以歌颂阴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为主题的诗集,以其铿锵有力的语言和优美的意象被誉为“诗歌的圣典”。
《楚辞》是先秦文学的另一部重要作品。
它包括了《离骚》、《九歌》和《招魂》三篇篇章,是我国最为辉煌的诗歌作品之一。
其中,《离骚》是传世名篇,涉及爱情、战争、政治等多方面内容,是选自楚怀王时代(公元前408-334年)的长篇抒情诗。
二、汉代文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通史,由司马迁完成。
全书共130篇,包括纪传体和志传体两种形式。
《史记》采用精练、简洁的语言,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历史意义。
《汉书》,是我国二十四史之一,由班固编纂完成。
该书共分为十分,分别为本纪、志、表、传和列传等。
现存《汉书》有三十篇本纪、一百六十二篇列传和九十篇志等。
《汉书》在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汉代文学除了正史外,还有很多散文、韵文和乐府民歌等。
其中,《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之一,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文选》是我国第一部官方选集类文学作品,内容包括诗、赋、文等作品。
唐朝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代表着中国文学最高峰的达到。
唐代文学呈现出多种文学形式,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
唐诗堪称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总量达到了五万余首。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诗人被誉为唐代四大诗人。
有许多杰出的诗歌作品,其中《长恨歌》、《将进酒》、《春夜喜雨》、《登高》、《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作均被誉为经典。
唐代散文的代表作品主要有《韩非子》、《汉书》、《帝京景物略》等。
唐代小说的代表作品为《崔莺莺》、《牡丹亭》、《伶官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考点梳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二章两晋诗坛第三章陶渊明第四章南北朝民歌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第三章李白第四章杜甫第五章大历诗风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十章晚唐诗风第十一章李商隐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绪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个性化为文学发展带来巨大变化。
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而陶渊明独树一帜。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历程建安文学——正始文学——太康诗风——两晋文学——南北朝文学1.建安文学(1)建安文学包括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以曹氏父子为中心,他们周围集中了王粲,刘桢等一批文学家。
(2)这是在动乱中成长的诗人团体,他们不再拘泥于儒学,而是表现鲜明的个性,他们的创作表现了动乱的时代。
(3)他们诗作特点高扬政治理想,哀叹人生短暂,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浓郁的悲剧色彩,构成“建安风骨”这一时代特征。
2.正始文学(1)正始文学指的是魏朝后期的文学。
(2)此时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执掌大权,政局动荡。
玄学兴起,代表人物何晏,王弼。
文学上代表人物是阮籍和嵇康。
(3)作品主要崇尚自然,反对名教,揭露礼教的虚伪,表现政治重压的苦闷,对当权者的反抗。
3.太康诗风(1)指的是以潘岳,陆机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2)在诗歌技巧上形成了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貌:繁缛,追求华丽词藻,描写繁复,大量运用排偶。
(3)对南朝山水诗发展和声律对仗成熟有推动作用。
4.玄言诗(西晋)(1)产生于西晋,盛行于东晋。
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的诗歌。
(2)代表人物是许询,孙绰。
5.游仙诗(晋)(1)游仙诗描写想象中的神仙世界,直接是为了乞求长生,但同时又是为了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感。
(2)最先以游仙作为标题的是曹植的《游仙》但最具代表的是郭璞的《游仙诗》,他的游仙诗是壮志难酬时的精神寄托,是抒发苦闷的一种方式。
6.吴歌与西曲(南北朝民歌)(1)吴歌西曲是南朝民歌两种主要类型。
大部分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写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
(2)吴歌产生于东晋和刘宋居多,语言清新浅近,风格艳丽缠绵;西曲产生于宋齐梁陈居多,主要来源于长江中下游,更多表现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
7.永明体(南朝齐梁陈)(1)南朝齐永明年间产生的新诗体,代表诗人是沈约,谢脁,阴铿,何逊等。
(2)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
他们建立了以四声八病说为核心的诗歌格律,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和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8.宫体诗(梁陈诗风)(1)兴盛于梁陈时期的诗歌风格。
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多咏物与描写女性,情调轻艳,风格柔靡。
(2)这种轻艳的诗风一直影响到隋及唐初,在初唐四杰和陈子昂手中才有根本的变化。
诗歌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加格律化。
(3)代表诗人及作品是萧纲《咏舞二首》,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9.徐庾体指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在东宫时所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
其诗歌沿着永明体讲究词藻声律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二文学批评及文学著作1.《典论·论文》(1)曹丕所著,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他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2)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的一篇文学批评专论,标志着中国文学自觉的时代到来。
2.《文赋》(1)西晋陆机所撰,论述了诗赋碑诔等十多种文体的风格特征,比曹丕的四种文体区分更加细密。
(2)第一个把创作过程,方法,形式,技巧提上文学批评的议程,并且进行了系统论述。
3.《文心雕龙》(1)南朝刘勰所撰的文学理论巨著。
全书五十篇,分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部分。
(2)主要贡献在于论述了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规律;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揭示了创作活动的奥秘,兴达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论。
(3)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4.《文选》(1)又称为《昭明文选》,南朝梁萧统所编。
选录了从先秦到梁代共130人作品。
是现存最早的文选总集。
(2)此书编排方法是先将文体分为诗,词,骚等37大类,在一些大类下再按体裁分若干小类。
诗歌是各类中数量最多的。
(3)《文选》自唐代以来受到广泛重视,并逐渐形成“文选学”。
5.《诗品》(1)作者是南朝的钟嵘,对汉代以来五言诗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品评了汉到梁代诗人一百二十二人,分诗人为三品。
(2)反对四声八病说,反对用典,主张赋比兴相济并用。
6.《玉台新咏》(1)由南朝梁徐陵所编,选取汉至梁诗歌六百六十多首,主要为妇女题材。
(2)《孔雀东南飞》收入其中。
7.《世说新语》(1)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又称《世说》,主要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趣事和玄虚清谈,梁刘孝标为之作注。
(2)作品重在表现人物特点,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曹丕1.曹丕诗作内容(1)宴游诗。
如《芙蓉池作诗》(2)抒情言志诗。
如《黎阳作诗》(3)写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最能体现曹丕诗歌水平。
如《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
2.曹丕诗歌新变(1)个人感情的抒发。
他敏感多情,对人生凄凉情感的体验是超出旁人的。
(2)文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和艺术形式的创造。
选用清词丽句,再配以和谐的音韵,表达情思;艺术上勇于创新,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都具备。
曹植3.结合《诗品》评价曹植(论述)(1)曹植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上。
钟嵘《诗品》概括曹植诗歌特点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2)“骨气和辞采”指的是曹植的诗风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是结合父兄之长处,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
(3)“情兼雅怨”指的是曹植文学创作的两个分期所表现不同的情思。
前期诗歌主要表现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了信心,这是雅的一面。
比如《白马篇》;而后期诗歌则是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激起的悲愤,这是怨的一面。
比如《赠白马王彪》。
(4)“体被文质”指的是曹植五言诗的成就,曹植诗歌创作主要是五言诗。
他的诗歌既有《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有楚辞的奇谲;即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完成了从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
(5)《诗品》给曹植以很高的评价“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
”4.曹植诗歌被人推崇的原因(1)由于文采富艳(2)他对五言诗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3)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5.曹植创作分期(1)前期:歌唱他的政治理想抱负,洋溢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白马篇》(2)后期:主要表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激起的悲愤。
内容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对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
如《赠白马王彪》;第二类是用思妇,弃妇寄托自己身世,表白心迹。
如《美女篇》;第三类是述志诗。
如《杂诗》“闲居非吾志,甘心付国忧。
”第四类是游仙诗。
如《游仙诗》6.结合作品论述建安时期五言诗特点(论述)(1)高扬的政治理想,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的共同追求。
如曹操的《观沧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陈琳《诗》“建功不及时,钟鼎何所铭。
”(2)表现出人生苦短的哀叹。
一种是单纯的哀叹。
如徐幹《室思诗》“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一种是感慨岁月短促,功名未就,但仍努力追求。
如曹操的《短歌行》。
第三种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曹操的《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是典型代表。
(3)诗人创作个性高扬。
往往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的独特风貌。
如曹操的古直悲凉,曹丕的便娟婉约,曹植的“辞采华茂,骨气奇高,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曹操擅长四言,曹植《燕歌行》则被誉为七言之祖,曹植等则以五言名世。
(4)建安诗歌还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曹操的《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植的《七步诗》等。
7.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8.阮籍的《咏怀诗》开创中国文学史政治抒情组诗先河《诗品》评“言在耳目之外,情寄八荒之表”9.嵇康“峻切”10.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常在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之七贤。
第二章两晋诗坛1.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一拟古二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表现出繁缛的诗风。
繁指描写繁复,详尽,不避繁琐;缛指色彩华丽。
繁缛表现在:(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2.左思《咏史》主要内容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和抗争。
钟嵘评为“左思风力”,指左思再现建安风骨的意思。
第三章陶渊明1.陶渊明诗歌题材: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2.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论述)一总的来说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自然。
陶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单纯是自然的流露。
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二是将日常生活诗话。
陶诗侧重展现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话写家常事。
如他的《责子》二具体说来表现为:(1)情,景,事,理的融合。
如《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结合诗歌具体分析)第四章南北朝民歌1.《木兰诗》艺术特点(1)描写有繁有简,裁剪精当而结构严谨(2)通过人物行动和气氛烘托来刻画人物心理性格,将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3)诗中复沓,排比,对偶,问答句式,叠字,比喻,夸张各类修辞运用巧妙。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1.元嘉三大家指南朝谢灵运,鲍照,颜延之三位诗人。
三位诗人共同特点是描写山水,讲究词藻和对偶。
谢诗富艳精工,鲍诗雄姿奔放,颜诗华美典雅。
第六章永明体和齐梁诗坛1.竟陵八友竟陵王萧子良宾客中八位为学成就比较突出的文士。
分别是:沈约,谢脁,王融,肖琛,范云,任昉,陆倕。
2.大小谢指南朝诗人谢灵运和谢脁,谢灵运为大谢,谢脁为小谢。
二人都擅长写景,谢灵运诗富艳精工,谢脁诗清新流丽。
3.简述骈文的特点及代表作品骈文又称为骈体文或骈偶文,因为常用四句,六句,因而又称为四六文。
主要有以下特点:(1)在语言方面讲究节奏和平仄;(2)在语句方面讲究骈偶,骈偶就是两两要相对;(3)在用词方面讲究用典和词藻。
代表作品有:庾信的《哀江南赋》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刘勰的《文心雕龙》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唐代文学分期(1)初唐:上官体—王绩与四杰—杜审言与审,宋—陈子昂与唐诗风骨—张若虚与兴象(2)盛唐:王孟诗—王昌龄,崔顥等人诗—高适,岑参,王之涣的诗—李白(3)中唐:杜甫—大历诗风—韩孟诗派与刘,柳等诗人—元白诗派—古文运动—唐传奇与俗讲变文(4)晚唐:杜牧与怀古咏史诗—李商隐—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坛1.上官体:上官体指的是初唐唐贞观后期上官仪的诗歌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