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1科学并不神秘教案(1)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1科学并不神秘教案(1)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1 科学并不神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十一章“科学并不神秘”,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科学的本质”,了解科学的基本特征和科学方法;第二章“科学探究”,学习观察、提问、假设、实验等科学探究方法;第三章“科学的力量”,探讨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的基本特征和科学方法,认识到科学并不神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2. 学会运用观察、提问、假设、实验等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 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科学的基本特征、科学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试管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科学发现的照片,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出问题:“科学是什么?科学有什么用?”2. 讲解:讲解科学的基本特征和科学方法,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本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如观察植物细胞。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并展示实验结果。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提醒学生复习和预习。

六、板书设计1. 科学并不神秘科学的基本特征科学方法2. 科学探究观察提问假设实验3. 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2. 答案: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探究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竞赛、科学社团等活动,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

2024年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浙教版

2024年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浙教版

2024年科学并不神秘教案浙教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本质和特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特点,掌握科学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并不神秘,而是充满趣味性和实用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手机、电脑、电视等科技产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离不开这些科技产品?它们背后的原理是什么?2.科学并不神秘(1)教师通过讲述科学家的小故事,如爱因斯坦、牛顿等,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2)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科学现象,如太阳升起、雨后彩虹等,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科学方法(1)教师简要介绍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2)以实例说明科学方法的应用,如科学家如何通过实验证明地球是圆的。

4.科学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如观察物体沉浮、探究光的传播等。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推理,得出结论。

5.科学与生活(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学生举例说明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医学、环保、能源等。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科学素养。

四、课后作业1.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并不神秘,而是充满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实验操作不够规范,需要教师在课后加强指导。

2.学生对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1科学并不神秘优质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1科学并不神秘优质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1 科学并不神秘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十一章“科学并不神秘”,内容包括:科学的概念、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涉及章节为第1节“什么是科学”和第2节“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科学的概念,认识到科学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2. 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科学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科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新课内容:(1)讲解科学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普遍性和实用性。

(2)介绍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科学探究的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科学并不神秘科学概念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3.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科学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列举科学探究的步骤,并说明每个步骤的作用。

(3)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要求写出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结论。

2. 答案:(1)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医学、农业、工业等。

(2)科学探究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并不神秘》,内容包括:科学的定义、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方法的应用。

具体章节为第1节“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和第2节“科学探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的定义,认识到科学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2. 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思考、提问、实验等科学技能。

3. 提高科学素养,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科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其科学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出问题:“什么是科学?科学离我们有多远?”2. 讲解:讲解科学的定义,阐述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介绍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a. 提问:引导学生提出关于生活中科学现象的问题。

b. 假设:指导学生针对问题提出假设。

c. 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d. 实施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e. 分析结果: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f. 表达交流:鼓励学生将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表达和交流。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的定义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方法的应用2. 科学探究提问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表达交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并尝试用科学方法进行解释。

b. 结合教材第2节“科学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并写出实验步骤和结论。

2. 答案:a. 略b.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的定义,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教案新版浙教

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教案新版浙教

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教案新版浙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教材的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科学的概念、科学的基本方法和科学探究的过程。

具体章节内容涉及:科学的定义,科学探究的步骤,观察、假设、实验、验证等科学方法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的定义,认识到科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2.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简单的科学解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科学的定义,科学探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烧杯、试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出问题:“什么是科学?科学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新课导入:讲解科学的定义,介绍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尝试用科学方法进行解释。

4. 例题讲解:以“水的沸腾”为例,讲解观察、假设、实验、验证等科学探究步骤。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解释。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科学并不神秘科学的定义科学探究的步骤科学方法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干?(2)为什么树叶在秋天会变黄?2. 答案:(1)阳光照射,加快了湿衣服中水分的蒸发。

(2)秋天气温下降,树叶中的叶绿素减少,显现出黄色的类胡萝卜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培养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科学探究方法和步骤的掌握。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

《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科学精神和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和材料,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2. 制作PPT课件,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实验过程。

3. 提前安排学生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资源和器械。

4. 准备一些相关的科学故事和案例,用于教室讨论和讲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介绍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并非奇奥莫测,而是与我们休戚与共。

例如,通过展示一些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科学应用,如微波炉、冰箱、洗衣机等,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原理和科学知识。

同时,可以播放一些关于科学钻研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的尽力和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1. 介绍科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

可以通过举例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科学实验探究的乐趣和方法。

2. 讲解基本观点和原理,例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让学生对科学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生活实例,如摩擦力、重力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观点和原理。

3.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器械,进行实验探究。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制作酸碱指示剂等,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过程。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如为什么汽车轮胎是黑色的?为什么水壶内壁会出现水垢?等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和解答。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探究效果和经验,同时听取其他同砚的看法和建议。

科学并不神秘优质教案浙教版教学教材

科学并不神秘优质教案浙教版教学教材

科学并不神秘优质教案浙教版教学教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详细内容包括科学基本概念、科学探究过程以及科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解科学本质,消除对科学误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科学基本概念,掌握科学探究基本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兴趣,提高他们探索科学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过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2. 教学重点:科学基本概念和科学探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一些科学现象,引发学生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1)讲解科学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白科学内涵。

(2)介绍科学探究过程,包括观察、假设、实验、验证等环节。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个简单科学实验,如“纸锅烧水”,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2)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释实验现象。

4. 例题讲解:(1)选取一道典型例题,如“为什冰块融化后水体积减小?”(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过程分析问题,得出答案。

5. 随堂练习:(1)设计一些简单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回答,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科学基本概念2. 科学探究过程3. 科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举例说明科学在生活中应用。

(2)分析一个科学实验,阐述科学探究过程。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掌握程度如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在课后开展科学小实验,提高他们实践能力。

(2)推荐一些科学书籍和网站,让学生深入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科学素养。

2024年科学并不神秘教案浙教版

2024年科学并不神秘教案浙教版

2024年科学并不神秘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章《走进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科学并不神秘”。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科学的本质,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的定义,知道科学研究的范畴和特点。

2.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科学的定义、特点以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温度计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科学发现图片(如牛顿的苹果、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科学的定义、范畴和特点,让学生对科学有全面的认识。

3. 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介绍科学探究的四个阶段:观察、假设、实验、结论。

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

4.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一个实践情景,如“如何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5.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有关科学探究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与科学探究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科学并不神秘定义:科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种系统性、理论性的认识活动。

特点:客观性、严谨性、创新性、发展性。

2.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假设、实验、结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三个你身边的现象,尝试用科学探究方法解释。

a. 科学研究的范畴有哪些?b.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什么?2. 答案:(1)示例: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观察:天空是蓝色的。

假设:可能与大气中的气体、颗粒物有关。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80%通过举例,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科学的学问,认识科学存在于我们周围,科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2、80%学生在乒乓球实验中,认识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是科学学习的基础。

3、70%通过辩论说互联网的影响,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变革和发展的同时,不恰当的使用技术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过程与方法】4、通过“凹陷乒乓球复原”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会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等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5、通过互联网使用的利弊分析,辩证看待科学技术的使用方法,培养一分为二分析问题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什么是科学;科学研究方法;【难点】辩证看待科学给我们的影响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感情调节:奇妙的实验:瓶子变瘪了让学生尝试利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原来是瓶内气体冷缩后,气压变小,大气压将瓶子压瘪。

能力拓展:(1)如何让瓶子复原?说明理由。

如打开瓶盖、放热水中等过渡:刚才同学们就在进行一项科学研究,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现象,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身边的科学吧。

2、自学教师随机抽取几名同学回答:科学研究什么?为什么学习科学?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并要求学生将相应句子划起来,做好标注。

3、互帮4、总结提升总结:科学研究往往从疑问开始,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身边的问题入手,我们就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实验书本“活动”部分——乒乓球复原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步骤: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等。

拓展:一个小小的科学研究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

说说热胀冷缩科学原理有什么应用。

如温度计、双金属片(可以做成继电器、温控开关等)、金属瓶盖开不了用火烤一下等。

拓展:科学还能给我带来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教师可适当举例说明科学给人类带来的有利和有害影响。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科学并不神秘》,包括第1章“科学的本质”,第2章“科学探究的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科学的定义、科学的特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与实验、科学思维与创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认识到科学并不遥远,而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2. 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

3. 初步掌握科学观察与实验的操作技巧,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与实验的操作技巧。

教学重点:科学的定义和特点,科学思维与创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实验试剂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科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出问题:“什么是科学?科学有什么特点?”2. 讲解:详细讲解科学的定义、特点,让学生了解科学并不神秘,而是实实在在的。

3. 实践:分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思考、创新。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5.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科学思维。

六、板书设计1. 科学并不神秘科学的定义:探索自然规律,解释自然现象的系统性知识体系。

科学的特点:实证性、系统性、发展性。

2.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思考、创新实验操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科学探究活动。

2.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并完成实验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科学新闻、参加科学竞赛,提高科学素养。

《科学并不神秘》教学指导设计

《科学并不神秘》教学指导设计

《科学并不神秘》教学指导设计《科学并不神秘》是一本科普读物,由钱学森主编,集结了多位科学家的智慧和经验,旨在向读者介绍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使读者对科学有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本篇教学指导设计旨在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这本书。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科学并不神秘》,使学生了解科学方法、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等科学综合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准备1、课本:《科学并不神秘》2、课件:针对教材内容设计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3、辅助材料: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科学实验或观察材料,科学家的实例和故事等。

4、教学环境:图书馆、实验室或者多媒体教室。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科学的定义和特点,以及他们对科学的认识和想法。

例如:“你们觉得科学是什么?”、“科学是如何产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等。

2、阅读与理解(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一章节并总结出其中的重点观点和内容。

然后,每个小组轮流发言,提出自己的总结和问题,其他小组进行回应和讨论。

教师可以配合课件和辅助材料,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兴趣。

3、思辨分析(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a.科学家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通常采取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和方法?b.科学研究的过程是怎样的?有哪些步骤和工具?c.科学家需要具备哪些品质和能力?d.科学与宗教、哲学等其他领域有何异同之处?通过讨论展示学生对科学思维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实践探究(30分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科学实验或观察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探索。

根据实践结果和观察,学生要求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并与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和分析。

例如,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化学反应或者生物观察等。

《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3. 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通过实验操作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准备实验器械,如试管、烧杯、天对等。

3. 准备一些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实例,以便在教室上引导学生观察。

4.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准备好安全防护措施。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如水往高处流、瓶子吞蛋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出科学并不奇奥的观点。

(二)新课教学1. 科学方法教育通过介绍科学钻研中常用的观察、实验、推理、假设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 科学精神教育通过介绍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求真态度和团队协作,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精神的伟大和可贵。

3. 科学知识教育通过讲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如物质、能量、空间、时间等观点,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本质和基础。

4. 科学应用教育通过介绍科学在生活、生产、医疗、环保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重要性。

(三)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 你认为科学是什么?它奇奥吗?为什么?2. 你对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有什么感想?3. 你觉得科学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四)教室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科学并不奇奥,它是一门周密、求实、探索的学科。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奥秘,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

(五)安置作业1. 搜集一些与科学有关的资料,了解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2. 写一篇关于科学的文章,谈谈自己对科学的认识和感想。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科学并不奇奥,科学知识是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掌握的。

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教案新版浙教

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教案新版浙教
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教案新版浙教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教材的详细内容包括:
1.科学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2.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3.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消除对科学的神秘感。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思考、探索的能力。
2.语调起伏,注重抑扬顿挫,增强课堂氛围,提高学生注意力。
二、时间分配
1.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内容、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的完整性。
2.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避免拖延或过于仓促。
三、课堂提问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质疑精神。
3.注意提问的顺序和方式,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知识点。
为了突破这些难点与重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结合生活实例,讲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科学方法。
二、实践情景引入的选取
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环节。在本节课中,应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现象作为实践情景引入。
2.是否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方法?
三、课堂氛围的营造
1.是否注重语言语调的运用,提高课堂氛围?
2.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
四、教学效果的评估
1.学生对科学概念和特征的理解程度如何?
2.学生能否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思考、探索?
五、改进措施
1.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第1节__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节__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理解科学原理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室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科学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图片和实验器械。

2. 设计互动性强、有趣味的教室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 准备一些与科学相关的有趣故事和案例,用于教室讨论。

4.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课前对科学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2. 教师诠释:科学就是人们为了认识自然界、社会现象而进行的活动。

它源于现象的疑问,需要观察、思考、实验和探索,并以逻辑推理、证明、批驳等方式,在证实和修正中逐步明晰。

3. 教师引出:科学并不奇奥,科学就是看、想、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科学并不奇奥》。

(二)新课教学1. 介绍科学家故事:教师简要介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科学家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由普通的人经过不懈尽力而形成的。

2. 认识科学工具:介绍一些常见的科学工具,如显微镜、温度计、电磁铁等,并引导学生尝试应用这些工具,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实践探究: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并观察现象,从而揭示科学原理。

例如:静电实验、颜色混合实验等。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就自己实践探究的现象和结果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寻求解答。

5. 教师点评:教师对讨论进行总结并点评,必定学生的积极表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6. 拓展延伸:提出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并不神秘》优质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并不神秘》优质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并不神秘》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索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科学并不神秘》,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科学在我们身边”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我们将讨论科学本质,探索科学如何影响我们生活,以及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来认识世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到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方法运用和科学思维培养。

教学重点:科学本质和科学在生活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温度计等),教学PPT。

2. 学具:学生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科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思考,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冰箱、电视、手机等日常用品。

提问:这些用品中,哪些体现科学原理?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2. 基本概念讲解:介绍科学定义,科学方法以及科学在生活中应用。

概念讲解:科学是对自然界、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实验、推理、验证一种探究活动。

方法介绍: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等科学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科学现象,并尝试用科学方法解释。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列举至少三个生活中科学现象,并尝试解释。

小组汇报:每组选代表汇报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解科学方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例题展示:如何测量一张纸厚度?解题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题:测量一支铅笔长度、观察显微镜下细胞等。

六、板书设计1. 科学并不神秘科学是什?科学方法有哪些?科学在生活中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生活实际,发现并解释一个科学现象。

思考: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问题?2. 答案提示:科学现象:如水沸腾、植物生长等。

科学并不神秘教案__浙教版公开课

科学并不神秘教案__浙教版公开课

科学并不神秘教案__浙教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不神秘。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

2、难点(1)如何打破学生对科学的畏难心理,让他们认识到科学的平易近人。

(2)培养学生从常见现象中提出科学问题并尝试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神奇的科学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如彩虹的形成、磁悬浮列车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这些现象神奇吗?其实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2、讲解科学的定义和范畴(10 分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科学的定义:科学是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研究和探索。

强调科学不仅包括高深的理论和复杂的实验,也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例如,为什么苹果会落地?为什么冬天嘴里会呼出白气?这些都是科学研究的范畴。

3、小组讨论:身边的科学(1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科学现象,并尝试解释。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在学生发言后进行总结和补充,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无处不在。

4、实验探究(15 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会跳舞的盐”。

在一个碗上覆盖一层保鲜膜,将盐撒在保鲜膜上,然后对着碗大声喊叫,观察盐的跳动。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盐为什么会跳动?这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5、科学方法的介绍(10 分钟)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得出结论等。

通过具体的例子,如探究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的应用。

6、科学与社会的关系(10 分钟)讲解科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如医疗技术的进步、交通工具的革新、通信方式的改变等。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11《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11《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11《科学并不神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11课《科学并不神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特点、科学家的日常工作。

具体章节内容:1. 科学是什么:介绍科学的基本概念,阐述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

2. 科学探究:介绍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特点,如观察、假设、实验、验证等。

3. 科学家的工作:介绍科学家是如何通过探究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科学家在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认识到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科学发展的新动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家的工作特点。

2. 教学重点: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探究的步骤,科学家的日常工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科学家工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科学的基本概念,阐述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3. 科学探究过程讲解:详细讲解科学探究的步骤,如观察、假设、实验、验证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 科学家的工作介绍:介绍科学家是如何通过探究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

六、板书设计1. 科学并不神秘科学是什么?科学探究:观察、假设、实验、验证科学家的工作:解决问题、挑战、创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谈谈你对科学的认识,并举例说明。

答案示例: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例如,通过科学探究,我们可以了解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理解科学原理。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图片。

2. 准备实验器械和道具。

3. 设计教室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4. 准备一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如水往高处流、彩虹雨、人造彩虹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出科学这一话题。

(二)讲授新课1. 介绍科学的定义和特点通过讲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科学是一门钻研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学科,具有客观性、实证性和可验证性等特点。

2. 科学的方法和态度介绍科学的钻研方法和态度,如观察、实验、推理、质疑、假设、验证等,让学生了解科学不是凭空想象,而是通过实证和推理得出的结论。

3. 科学的应用和发展介绍科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如医学、物理、化学、生物、航天等,让学生了解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互动讨论1. 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科学现象,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猜想。

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分享科学的应用和实践。

3.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讨论内容,教师进行总结和评判,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奥秘。

(四)作业安置1. 搜集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和名言,了解他们对科学的贡献和影响。

2. 尝试自己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一个科学原理或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小结再次强调科学的特点和方法,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奥秘,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阐述科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世界的兴趣和热情。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1科学并不神秘精品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1科学并不神秘精品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1 科学并不神秘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索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十一章“科学并不神秘”内容。

具体涉及第1节“科学本质”,详细内容将围绕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以及科学态度培育展开。

我们将重点探讨教材中提到科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基本过程,掌握科学方法。

2. 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和实证思维。

3. 能够设计简单科学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基本过程和方法,以及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科学实验中。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提炼出科学结论,并培养学生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每组准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尺子、计时器等实验器材,以及实验记录本和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一个简单日常现象,如“水杯中硬币为什看起来变大?”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入科学探究主题。

2. 理论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科学探究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具体探究案例,如探究“植物生长方向与光关系”,讲解如何将科学探究步骤运用到实际中。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提供材料设计简单探究实验,如“比较不同液体表面张力”。

5. 实验操作(30分钟)学生按照自己设计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6. 结果分享与讨论(20分钟)各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从数据中提炼出科学结论,并讨论实验过程中问题与反思。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步骤2. 实验设计关键点3. 实验结果数据记录与分析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科学探究实验,探究“盐水凝固点与纯水凝固点是否相同”。

答案:要求学生提交实验设计方案,包括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所需材料及仪器。

2. 课后思考题:为什科学探究需要遵循一定步骤?请举例说明。

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科学并不神秘教案科学并不神秘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是一种基于观察、实验和推理的系统性方法。

2. 通过实践活动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白板2. 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放大镜、磁铁、显微镜等)3. 视频或图片资源(关于科学实验或科学家的介绍)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展示一张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并引发他们对科学的思考。

2.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是如何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和探索未知的。

探究(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验活动,例如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使用磁铁探索磁性等。

2.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帮助他们从实验中总结规律和结论。

3.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是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发现新知识的。

讲解(15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白板,向学生介绍科学的定义和科学家的工作方式。

2. 通过展示科学家的实验和发现的例子,让学生了解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应用(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解决或回答这个问题。

2.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中的观察、规律和结论。

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总结科学的特点和应用。

2. 鼓励学生提出关于科学的问题,并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 带领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或科学实验室,进一步了解科学的应用和发展。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实验结果的记录。

2.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能力。

3. 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对科学的兴趣程度。

教案扩展:1. 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调整实验的难度和要求。

2. 可以邀请科学家或科学教育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实验演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科学并不神秘
适用学科科学适用年级七年级适用区域浙江本讲时长120分钟知识点科学在我们身边, 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问;
(2)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3)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4)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树立学好《科学》的良好习惯和决心。

教学重点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问;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导入
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总,见过很多奇妙的景象,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大自然给予我们不仅仅只是美的享受,还有无穷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科学是一门非常有趣且实用的学科。

二.目标1.科学在我们身边
展示火山喷发的图片,播放火山喷发视频问:火山为什么会喷发,展示种子发芽、小鸟孵化、昆虫蜕皮、大雁迁徙等图片,解释引出自然界不断变化的原因,展示图片从火药到2008年火箭将宇航员送入太空,从指南针到卫星导航系统的图片
1.定义: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2.科学的研究对象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3.科学的本质: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我们去探索,去创新,推动人类的不断地向前
4.例题
(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科学研究是科学家的工作,和我们无关
B. 科学研究是高深而神秘的,可望而不可及
C.. 科学研究是很复杂的工作,我们没有办法完成
D. 只要留心观察,从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世界进行科学研究思路导引:总体感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研究并不神秘,关键在于你是否善于观察和思考。

解析:科学研究其实是一项平凡而又充满创造性的工作,对每一个人来说,只要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答案:D
3. 课堂练习
(1)科学研究的前提是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下列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A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B、小明发现了西湖十大美景
C、小王发现蚯蚓有触角
D、小东发现自己说的很好
(2)小明喜欢《科学》课程,在走进科学大门过程中,下列认识和做法不正确是()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收集资料,发现规律
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
(3)发明蒸气机的科学家是(B ) A.牛顿B.瓦特C.伽利略D.爱迪生
(4)当一个有一点凹陷的乒乓球放入杯子中,将热水倒入杯中,热水中的乒乓球会_______凹陷部分膨胀__.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是______热症冷缩______.
(5)认识科学规律,掌握科学原理通过( D )
①观察②实验③分析④归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你知道我国第一位圆了遨游太空梦的航天英雄是谁( A )
A、杨利伟
B、姚明
C、刘翔
D、周杰伦
(7) 科学家对自然界事物的存在、发展和变化的研究方法是( B )
A、科学家就在实验室里研究自然界的现象,得出科学结论
B、科学家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把考察、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C、科学家就在野外考察得出结论
D、科学家就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得出科学结论
目标2. 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1 .科学技术带给世界的影响,利: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提高了用利用和保护环境的能力,使人们的生活趋于方便和舒适弊:污染环境,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2.例题
(1)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科学是对人类有用的,它能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B.科学对人类有用,没有任何不利之处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我们要学好科学,为人类社会服务
思路导引:从辨正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是存在正反两方面因素的。

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科学带给人类的巨大推动力,也要看到科学的负面效应。

解析:科学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影响,如汽车的发明一方面带来了交通工具的重大革新,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2)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它载着两名宇航员,进行了时间长达119小时的太空飞行。

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如果在飞船外作业,他们之间就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

你认为产生这种区别的原因是( B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 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
C. 太空中噪声太大
D. 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输
(3)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怎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思路导引:从身边由于科学技术的应用而使得我们的生活或生产变得方便、高效、快捷的角度进行思考。

解析与答案:(1)汽车、火车、飞机大大缩减货运和客运的时间。

(2)集传真、电子邮件、互联网等功能于一身的移动电话有助于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

(3)洗衣机能在短时间内洗涤大量的衣服。

(4)吸尘器能帮助人们清除灰尘。

3.课堂练习
(1) 发动天文学领域革命,创立“日心说”理论的科学家是( B )
A.拖勒密
B.哥白尼
C.哈勃
D.多普勒
(2)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C )
A.昆虫蜕皮
B.刮风下雨
C.人造卫星飞上天
D.雨后出现了彩虹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巩固练习
【基础】
(1)科学是研究各种___自然现象________,并寻找它们____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_______的学问。

每个小小的疑问,都可能引发科学发现。

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_万有引力定律__________;___瓦特____好奇于水的沸腾发明了_________蒸汽机__。

(2)这个学年开设了《科学》课程,小宇很喜欢。

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的做法和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B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要经常背诵
C.流心观察,认真思考
D.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3)科学家为证实自己所提的假设,通常以什么为重要的依据( C )
A.观察
B.假设
C.实验
D.推论
(4) “全球犀牛数量锐减,这可能是人类滥杀的结果。

”此叙述属于( C )
A.结论
B.观察
C.假设
D.实验
(5) 下列对科学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要仔细观察,善于提出问题
B.要认真做实验,收集相关资料
C.要善于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问题答案
D.是科学家的事,我们无法研究【巩固】
(1)通过各种途径,解释下列自然现象:
①筷子在水中“弯折”;②雨后出现彩虹;③晴朗的夜空出现流星
(2)在3只相同啤酒瓶里分别加1/4、1/2、3/4的水,用铅笔或筷子分别敲打3只瓶子,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水越多,音调越低,水越少,音调越高
【探究】
(1)比较近视眼镜和老花眼镜的镜片,你会发现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老花镜为凸透镜,近视镜为凹透镜
(2)请你两手各拿一张白纸,相隔一段不大的距离然后用嘴从两纸中间向下吹气。

首先请你猜想将会是什么?然后用实验做一做,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两张纸靠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