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控制与网络隔离技术课件PPT

合集下载

学校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的内外网隔离与访问控制

学校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的内外网隔离与访问控制

学校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的内外网隔离与访问控制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校园网络在教育、学术和管理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安全问题的增加。

为了保障校园网络的安全和稳定,学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内外网隔离与访问控制是关键的环节。

一、内外网隔离的必要性学校网络中往往同时存在内部局域网和外部互联网,两者的功能和安全性要求差异较大。

所以,进行内外网隔离十分必要。

首先,内外网隔离可以保障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学生和教职工的个人信息在内网传输,而外网更面向公众,容易受到来自互联网的攻击和窃取。

其次,内外网隔离可以防范外部攻击。

通过设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防止黑客入侵、病毒攻击等威胁校园网络安全的行为。

最后,内外网隔离还可以提高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和性能。

内外网隔离能够避免外网使用过载导致内网流量拥堵,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

二、内外网隔离的实现方式1.物理隔离物理隔离是指通过网络设备(如交换机、防火墙等)将内网和外网进行物理隔离。

通过设置不同的网络地址、网关和子网掩码,实现内网和外网之间的流量划分。

2.逻辑隔离逻辑隔离是指通过软件配置方式来进行内外网的隔离。

通过虚拟局域网(VLAN)和虚拟专用网(VPN)技术,将内网和外网进行逻辑分隔。

3.访问权限限制除了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访问权限的限制也是内外网隔离的重要手段。

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L)、用户认证、流量监控等技术手段,可以精确控制校园网络的访问权限,防止非法用户访问。

三、访问控制的重要性在内外网隔离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访问控制是保护校园网络安全的重要环节。

访问控制的目的是保护网络资源,限制网络用户的访问权限,防止未授权用户进入系统。

首先,访问控制可以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校园网络。

通过使用强密码、双因素认证等手段,限制用户的访问权限,可以有效减少骇客和黑客的攻击。

其次,访问控制可以防止网络滥用。

校园网络资源有限,为了保证网络的公平使用,学校需要对用户进行流量控制和限制,以防止滥用行为影响其他用户的正常使用。

第16章--网络安全隔离课件

第16章--网络安全隔离课件

第16章 网络全隔离
16.2 安全隔离的原理
16.2.1 安全隔离理论模型 安全隔离的安全思路来自于“不同时连接”,如图16- 1所 示,不同时连接两个网络,近似于人工的“U盘摆渡”方式, 通过一个中间缓冲区来“摆渡”业务数据。安全隔离的安全性 来自于它摆渡的数据的内容清晰可见。安全隔离的设计是“ 代理+摆渡”。代理不是仅仅完成简单的协议转换或“隧道”式 的外部封装,而是将整个数据包报文进行彻底的“拆卸”,把 数据还原成原始的部分,拆除各种通信协议添加的包头和包 尾,通信协议落地,用专用协议、单向通道技术、存储等方 式阻断业务的连接,用代理方式支持上层业务。
第一代网闸利用单刀双掷开关使得内外网的处理单元分时存 取共享存储设备来完成数据交换。安全原理是通过应用层数据提 取与安全审查达到杜绝基于协议层的攻击和增强应用层安全的效 果。第二代网闸吸取了第一代网闸的优点,利用专用交换通道 (Private Exchange Tunnel ,PET)技术,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 能够完成内外网之间高速的数据交换,有效地克服了第一代网闸 的弊端。第二代网闸的安全数据交换过程是通过专用硬件通信卡、
要经历数据的接收、存储和转发三个过程。
第16章 网络安全隔离
物理隔离的一个特征,就是内网与外网永不连接,内网 和外网在同一时间最多只有一个与隔离设备建立非TCP/IP协 议的数据连接。其数据传输机制是存储和转发。物理隔离的 好处很明显,即使外网处在最坏的情况下,内网也不会有任 何破坏,修复外网系统也非常容易。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 统对数据的交换不依赖于任何通用协议,没有数据包的处理 及连接会话的建立,而是以静态的专有格式化数据块的形式 在内/外网间传递,因此不会受到任何已知或未知网络层漏 洞的威胁。

计算机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教程 ch6 访问控制技术.ppt

计算机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教程 ch6 访问控制技术.ppt
上个世纪70年代末,M.H.Harrison,W.L.Ruzzo, J.D.Ullma等对传统DAC做出扩充,提出了客体主人自 主管理该客体的访问和安全管理员限制访问权限随意扩 散相结合的半自主式的HRU访问控制模型,并设计了安 全管理员管理访问权限扩散的描述语言。到了1992年, Sandhu 等 人 为 了 表 示 主 体 需 要 拥 有 的 访 问 权 限 , 将 HRU模型发展为TAM(Typed Access Matrix)模型, 在客体和主体产生时就对访问权限的扩散做出了具体的 规定。
访问控制矩阵(Access Control Matrix)是 最初实现访问控制技术的概念模型。
返回本章首页
第六章 访问控制技术
的基础上对访问进行限定的一种方法。传统的DAC 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的分时系统中,它 是多用户环境下最常用的一种访问控制技术,在目
前流行的Unix类操作系统中被普遍采用。其基本思 想是,允许某个主体显式地指定其他主体对该主体
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是否可以访问以及可执行的访问
类型。
返回本章首页
第六章 访问控制技术
第六章 访问控制技术
6.1 访问控制技术
计算机信息系统访问控制技术最早产生于上 个世纪60年代,随后出现了两种重要的访问控制 技术,即自主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DAC) 和 强 制 访 问 控 制 ( Mandatory Access Control,MAC)。
返回本章首页
第六章 访问控制技术
安全管理员 认证
用户
授权数据 库
引用监控器
访问控制 客体
审计
图6-1 访问控制与其他安全服务关系模型
返回本章首页

第五章访问控制与网络隔离技术

第五章访问控制与网络隔离技术
第五章访问控制与网络隔离技术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重点介绍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及网络隔 离技术的基本概念、作用、分类、基本原理、防火墙的 组成以及基本实现技术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内容: (1)理解访问控制技术的定义、分类、手段、模型; (2)理解防火墙基本概念、作用、分类、基本原理、 组成; (3)掌握防火墙基本实现技术; (4)掌握网络隔离基本原理及实现技术; (5)掌握简单防火墙软件的使用。
5.1 访问控制技术
5.1.3 主机访问控制的基本方案
2.访问能力表方案(CL-Capabilities List) 访问能力表这也是一种矩阵表示法,但以主体为索引
。每个主体对应有一个访问能力表,指出对各个客体的访 问权限。这种方法的优缺点与直ACL相反。在分布式系统 中,可允许主体只进行一次认证便获得它的CL,不必在会 话期间不断地对各个分布的系统进行授权申请和处理。
5.1 访问控制技术
5.1.2 主机访问控制模型
2.强制访问控制(MAC-Mandatory Access Control) 强制访问控制是一种不允许主体干涉的访问控制类型。
它是基于安全标识和信息分级等信息敏感性的访问控制。 由一个授权机构为主体和客体分别定义固定的访问属
性,且这些访问权限不能通过用户来修改。B类计算机采 用这种方法,常用于军队和政府机构。
User A
Obj2 Own
R W O
Obj2 R O
Obj2
R W O
5.1 访问控制技术
5.1.3 主机访问控制的基本方案
2.访问能力表方案
网络中通常包括多种安全区域。直接地围绕一个目 标的安全区域,通常立即需要一个关于该目标的访问决 策的表达。然而,访问能力适合于联系相对少的目标, 并且对发起者访问控制决策容易实现的情况。访问能力 方案的实施主要依赖于在系统间所采用的安全传递能力。 其缺点是,目标的拥有者不容易废除以前授予的权限。

访问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PPT课件

访问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PPT课件
7
3、Bell-LaPadula模型
为了实现MAC策略,必须采用Bell-LaPadula模型 Bell-LaPadula模型可实现的两条规则 ▪ 简单安全特征规则 任何一个主体只能“读”访问不大于其安全等级的客
体 ▪ 星状特征规则 任何一个主体只能“写”访问不小于其安全等级的客

8
4、“中国城墙”策略与Brewer-Nash
则(C类)和实施类规则(E类) ,主要用于实现“正规交 易”策略和“职责分离”策略。 ▪ 保证“正规交易”内部一致性的三条基本规则:
验证过程认证规则(C1规则);转换过程认证规则(C2规则) ;正 规交易实施规则(E1规则);
▪ 保证“职责分离” 外部一致性的六条基本规则:
职责分离实施规则(E2规则) ;职责分离认证规则(C3规则) ;身 份验证实施规则(E3规则) ;
Bell-LaPadula模型(实现MAC策略) Biba模型(实现完整性控制策略) Brewer-Nash模型(实现中国城墙策略) RBAC模型(实现中国城墙策略和MAC策略)
▪ 访问控制机制包括:
基于客体的访问控制列表(ACL)控制机制 基于主体的能力列表控制机制
3
1、访问控制基本概念
▪ 访问控制策略、机制与模型
包括层次化部分无限制秘密机密绝密非层次化部分国家安全部核设施军事设施民用设施2自主访问控制策略与强制访问控制策略为了实现mac策略必须采用belllapadula模型belllapadula模型可实现的两条规则简单安全特征规则任何一个主体只能读访问不大于其安全等级的客星状特征规则任何一个主体只能写访问不小于其安全等级的客中国城墙策略的用途是防范利益冲突coi方的数据被同一个用户掌握
▪ 计算机安全中:

虚拟机网络配置中的访问控制与隔离(一)

虚拟机网络配置中的访问控制与隔离(一)

虚拟机网络配置中的访问控制与隔离在现今数字化时代,虚拟化技术在企业和个人计算机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虚拟机是一种模拟真实计算机的软件程序,它允许多个操作系统实例在同一台物理主机上运行。

通过虚拟机,我们可以在一个物理主机上运行多个独立的操作系统,这为资源利用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虚拟机网络配置中的访问控制与隔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虚拟机网络配置涉及网络的物理设备、虚拟交换机、虚拟机网卡等多个方面。

在这么多的组成部分中,如何确保虚拟机之间的访问受到限制,以及如何有效地隔离虚拟机之间的网络流量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虚拟机网络访问控制的首要目标是保证不同虚拟机之间的数据互相隔离,防止恶意用户通过网络攻击进入其他虚拟机。

在虚拟化环境中,由于虚拟机之间共享同一台物理主机的网络资源,虚拟机之间的网络隔离变得尤为重要。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虚拟交换机和虚拟机网卡的访问控制列表来控制不同虚拟机之间的网络访问。

此外,虚拟机网络配置中的访问控制还可以通过网络安全组策略来实现。

网络安全组是一种基于策略的访问控制机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安全需求,限制虚拟机之间的网络通信。

例如,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安全组策略,只允许特定端口之间的流量通过,而禁止其他流量通过。

通过合理配置网络安全组,可以减少网络攻击的风险,并增强虚拟机之间的隔离性。

另外一个涉及虚拟机网络配置的关键问题是虚拟机的外部网络访问控制。

虚拟机一般需要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访问互联网或者企业内部网络。

然而,虚拟机与外部网络的通信也应该受到限制,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设置网络地址转换(NAT)或者防火墙规则来控制虚拟机与外部网络之间的数据通信。

通过虚拟机网络配置中的访问控制与隔离,我们可以实现对虚拟机的有效管理和安全控制。

但是,虚拟机网络配置中的访问控制与隔离并非一成不变的。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的威胁的出现,虚拟机网络的安全性也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

虚拟机网络安全:隔离与访问控制(七)

虚拟机网络安全:隔离与访问控制(七)

虚拟机网络安全:隔离与访问控制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虚拟化技术在企业和个人用户中越来越普及。

作为虚拟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机网络的安全性备受关注。

如何保障虚拟机网络的隔离性和访问控制成为安全专家们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从虚拟机网络的隔离与访问控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安全策略。

1. 虚拟机网络的隔离虚拟机网络的隔离是指在虚拟化环境中,不同虚拟机之间的网络流量互相隔离,确保一个虚拟机中的恶意活动不会对其他虚拟机造成影响。

实现虚拟机网络隔离的方式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虚拟局域网(VLAN)。

VLAN技术通过在虚拟交换机上配置不同的虚拟局域网标识,将虚拟机分配到不同的虚拟局域网中。

这样,不同虚拟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通过虚拟交换机进行中转,从而实现了虚拟机网络的隔离。

此外,管理员还可以根据需求对虚拟机进行动态调整,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除了VLAN,还可以使用虚拟专用网(VPN)技术实现虚拟机网络的隔离。

VPN通过隧道将虚拟机网络流量加密,确保网络通信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VPN技术可以在不同物理位置的虚拟机之间建立安全的连接,保护敏感数据的传输。

2. 虚拟机网络的访问控制在虚拟机网络中,访问控制是确保虚拟机资源只被授权用户访问的关键环节。

要实现虚拟机网络的访问控制,需要采用有效的身份验证和授权策略。

身份验证是确保用户的真实身份的过程。

在虚拟机网络中,可以使用传统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

然而,为了增强安全性,建议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例如使用令牌、指纹或生物识别技术。

在进行身份验证时,需要对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加密存储,以免密码泄露导致安全漏洞。

授权策略是确定用户能够访问哪些资源的规则。

在虚拟机网络中,可以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L)或网络防火墙来定义授权策略。

ACL允许管理员灵活地配置虚拟机网络的访问权限,包括允许或禁止特定IP地址或端口的访问。

此外,虚拟机网络中的防火墙还可以通过检测和过滤网络流量,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第11章 访问控制机制PPT课件

第11章 访问控制机制PPT课件

22.11.2020
第11章 访问控制机制
3
ISO访问控制通用框架
访问请求
访问行为
主体
访问请求 (主体、客体、访问方
式)
访问检查和实现
客体
访问决策
访问决策组件 (根据访问策略或规则库进行判定)
22.11.2020
第11章 访问控制机制
4
访问控制概述
访问控制的三个要素:主体、客体、保护 规则
主体:发出访问操作、存取要求的主动方,通常 为进程、程序或用户。
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包括:
认证和授权机制 访问检查机制 对象重用机制 审计和可信通信机制
22.11.2020
第11章 访问控制机制
33
网络访问控制机制
访问控制机制应用在网络安全环境中,主 要是限制用户可以建立什么样的连接以及 通过网络传输什么样的数据,这就是传统 的网络防火墙。防火墙作为网络边界阻塞 点来过滤网络会话和数据传输。根据防火 墙的性能和功能,这种控制可以达到不同 的级别。
22.11.2020
第11章 访问控制机制
30
操作系统访问控制相关机制
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均提供不同级别的访 问控制功能。通常,操作系统借助访问控 制机制来限制对文件及系统设备的访问。
例如:Windows NT/2000操作系统应用 访问控制列表来对本地文件进行保护,访 问控制列表指定某个用户可以读、写或执 行某个文件。文件的所有者可以改变该文 件访问控制列表的属性。
22.11.2020
第11章 访问控制机制
8
访问控制的一般实现机制和方法
一般实现机制—— 基于访问控制属性 —— 访问控制表/矩阵 基于用户和资源分档“安全标签” —— 多级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与网络隔离技术

访问控制与网络隔离技术
(1)入网访问控制 (2)网络的权限控制 (3)目录级安全控制 (4)属性安全控制 (5)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 (6)网络监控和锁定控制 (7)网络端口和结点的安全控制
精品课件
5.2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的概述
防火墙是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和 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 的组合,是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唯一出入口, 能根据用户的安全策略控制(允许、拒绝、监测) 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 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 础设施。在逻辑上,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 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能有效地监控内部网和 Internet之间的任何活动,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精品课件
5.1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的功能及原理 访问控制的主要功能包括:保证合法用户访问受权
保护的网络资源,防止非法的主体进入受保护的网 络资源,或防止合法用户对受保护的网络资源进行 非授权的访问。访问控制首先需要对用户身份的合 法性进行验证,同时利用控制策略进行选用和管理 工作。当用户身份和访问权限验证之后,还需要对 越权操作进行监控。因此,访问控制的内容包括认 证、控制策略实现和安全审计.
精品课件
5.1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机制 访问控制机制是检测和防止系统未授权访问,并对
保护资源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是在文件系统中广泛 应用的安全防护方法,一般在操作系统的控制下, 按照事先确定的规则决定是否允许主体访问客体, 贯穿于系统全过程。
精品课件
5.1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ACL) 是应用在路由器接口的指令列表,用于路由 器利用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等的特定 指示条件对数据包的抉择。
精品课件

虚拟机网络安全:隔离与访问控制(九)

虚拟机网络安全:隔离与访问控制(九)

虚拟机网络安全:隔离与访问控制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虚拟化技术在企业和个人用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虚拟机(Virtual Machine,VM)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利用和管理能力,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风险。

本文将探讨在虚拟机网络中如何确保隔离与访问控制,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首先,我们来介绍虚拟机网络的隔离性。

虚拟机网络的隔离性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虚拟机之间的隔离,二是虚拟机与宿主机之间的隔离。

在虚拟机环境中,我们可能会部署多个虚拟机来满足不同的需求,比如搭建一个测试环境或者运行不同的应用程序。

为了确保虚拟机之间的隔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首先,通过使用虚拟局域网(Virtual LAN,VLAN)来划分不同的网络,可以将不同的虚拟机部署在不同的网络中。

这样一来,即使在同一个物理服务器上运行的虚拟机也无法直接通信,减少了攻击者通过虚拟机之间的通信渠道进行攻击的可能性。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虚拟防火墙(Virtual Firewall)来对虚拟机之间的流量进行过滤和监控。

通过设置规则,可以限制虚拟机之间的通信,只允许经过授权的流量通过。

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恶意虚拟机对其他虚拟机造成的攻击或者干扰。

此外,为每个虚拟机分配独立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也是一种有效的隔离方法。

这样可以确保每个虚拟机拥有自己独立的网络标识,不会与其他虚拟机产生冲突。

虚拟机与宿主机之间的隔离同样至关重要。

在虚拟机环境中,宿主机充当着管理和控制的角色,如果宿主机受到攻击,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为了保证宿主机的安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及时更新宿主机的操作系统和虚拟化软件。

厂商经常会发布安全补丁来修复已知的漏洞,因此及时更新可以有效地提高宿主机的安全性。

其次,合理配置宿主机的网络设置。

为宿主机设置一个独立的管理网络,与虚拟机的网络完全隔离,可以防止虚拟机对宿主机造成的攻击。

同时,限制宿主机与外部网络的访问,只允许必要的网络连接,也是确保宿主机安全的重要措施。

网络隔离技术PPT课件

网络隔离技术PPT课件

8.6 网络隔离技术
8.6.3 网络隔离的基本技术
目前实现网络隔离的基本技术主要有: 网络安全隔离卡; 安全集线器技术; 单主板安全隔离计算机;
8.6 网络隔离技术
8.6.3 网络隔离的基本技术
1.网络安全隔离卡 功能:以物理方式将一台工作站或PC虚拟为两部计
算机,实现工作站的双重状态(安全状态、公共状态) ,这两种状态是完全隔离的,从而使一部工作站可在完 全状态下连接内外网。网络安全隔离卡实际上是将一台 工作站或PC的单个硬盘物理分割为两个分区,即公共区 (Public)和安全区(Secure)。这些分区容量可以由用户指 定。这样可以使一台工作站或PC能够连接两个网络。
网络安全隔离集线器是一种多路开关切换设备,它 与网络安全隔离卡配合使用。它具有标准的RJ45接口, 如图 5-19所示,入口与网络安全隔离卡相连,出口分别 与内外网络的集线揣(hub)相连。
8.6 网络隔离技 8.6.3 术网络隔离的基本技术
2.网络安全隔离集线器
内网 外网
8.6 网络隔离技
8.6.4实术现网络隔离的典型方案
8.6.1网络物理隔离的方式
3.服务器端的物理隔离 服务器端的物理隔离方式是通过复杂的软、硬件技术
实现在服务器端的数据过滤和传输任务,其技术关键还是 在同一时刻内外网络没有物理上的数据连通,但又快速分 时地处理并传递数据。
8.6 网络隔离技术
8.6.2 物理隔离技术的发展
物理隔离技术的发展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
8.6 网络隔离技术
8.6.1网络物理隔离的方式
1.客户端的物理隔离 这种方案用于解决网络的客户端的信息安全问题。 在网络的客户端应用物理隔离卡产品,可以使一台工
作站既可连接内部网又可连接外部网,可在内外网上分时 工作,同时绝对保证内外网之间的物理隔离,起到了方便 工作、节约资源等目的。

第10章-访问控制PPT课件

第10章-访问控制PPT课件
用户与客体无直接联系,他只有通过角色才享有 该角色所对应的权限,从而访问相应的客体。
用户不能自主地将访问权限授给别的用户,这是 RBAC与DAC的根本区别所在。
-
第12页12
3 访问控制策略的制定实施原则
是指在制定策略时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最小权力原则
按照主体执行任务所需权利的最小化原则分配给主体权力 优点是最大限度地限制了主体实施的授权行为
第十章第十章访问控制访问控制第1页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访问控制的概念?2访问控制策略?3访问控制策略的制定实施原则第2页?4访问控制的实现11访问控制的概念访问控制的概念?访问控制是指主体依据某些控制策略对客体进行的不同授权访问?访问控制的基本任务是防止非法用户对资源的访问以及合法用户对资源的非法使用源的访问以及合法用户对资源的非法使用第3页?访问控制三要素?主体?客体?控制策略11访问控制的概念访问控制的概念访问控制系统三个要素之间的行为关系rdwiereadwriteexecute访问控认证第4页so制策略22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控制策略?自主访问控制模型?对某个客体具有拥有权或控制权的主体能够将对该客体的一种访问权或多种访问权自主地授予其它主体并在随后的任何时刻将这些地授予其它主体并在随后的任何时刻将这些权限回收第5页?授权的实施主体自主负责赋予和回收其他主体对客体资源的访问权限?缺点
W
W
E
-
第14页14
-
第15页15
4 访问控制的实现
访问控制矩阵
a00 a01 ... a0n S1
Ma10 ...
a11 ...
... ...
a.1.n.S.2.. O1
O2
...On
am0 am1 ...amn Sm

《访问控制列表》课件

《访问控制列表》课件
缺点
可能会增加网络延迟,对性能有一定影响,同时 需要配置网关设备。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
配置步骤
01
02
03
04
05
确定需求
选择合适的访问 控制列表
配置访问规则
测试配置
监控和维护
明确访问控制的目标和需 求,例如保护特定资源、 限制网络访问等。
应场景
流量过滤
通过配置ACL,可以过滤网络流 量,只允许符合特定条件的数据 包通过。例如,可以过滤掉来自
特定IP地址或端口的数据包。
安全策略实施
ACL可以用于实施网络安全策略 ,限制对敏感资源的访问。例如 ,可以限制外部网络对内部服务 器的访问,以防止潜在的攻击和
数据泄露。
网络地址转换
在私有网络中使用ACL,可以控 制对公共IP地址的访问,实现网 络地址转换(NAT)功能。通过 将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共IP地址 ,可以实现多台计算机共享一个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访问控制列表的安全性
安全风险
未经授权的访问
攻击者可能利用访问控制 列表的漏洞,绕过安全策 略,获取未授权的资源访 问权限。
数据泄露
如果访问控制列表配置不 当,敏感数据可能被未经 授权的人员访问,导致数 据泄露。
系统性能下降
过于复杂的访问控制策略 可能增加系统的处理负担 ,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05
访问控制列表的发展趋 势
动态访问控制列表
总结词
动态访问控制列表可以根据用户行为和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提高访问控制的 安全性和灵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5.1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机制 访问控制机制是检测和防止系统未授权访问,并对
保护资源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是在文件系统中广泛 应用的安全防护方法,一般在操作系统的控制下, 按照事先确定的规则决定是否允许主体访问客体, 贯穿于系统全过程。
12
5.1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ACL)是 应用在路由器接口的指令列表,用于路由器 利用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等的特定指 示条件对数据包的抉择。
(1)入网访问控制 (2)网络的权限控制 (3)目录级安全控制 (4)属性安全控制 (5)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 (6)网络监控和锁定控制 (7)网络端口和结点的安全控制
19
5.2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的概述
防火墙是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和 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 的组合,是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唯一出入口, 能根据用户的安全策略控制(允许、拒绝、监测) 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 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 础设施。在逻辑上,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 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能有效地监控内部网和 Internet之间的任何活动,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
访问控制与网络隔离技术
1
本章简介
本章主要介绍了访问控制的功能、原理、类型及机制, 并对防火墙的定义和相关技术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本章也对目前的各种物理隔离技术进行了比较和讲解, 并介绍了我国目前物理隔离技术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读者: (1)了解访问控制列表; (2)理解防火墙原理; (3)了解物理隔离的定义和原理; (4)掌握防火墙和物理隔离的基本配置。
14
5.1访问控制
1.对桌面资源的统一访问管理 2.Web单点登入 3.传统C/S 结构应用的统一访问管理
15
5.1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的安全策略 访问控制的安全策略是指在某个自治区域内
(属于某个组织的一系列处理和通信资源范 畴),用于所有与安全相关活动的一套访问控 制规则。由此安全区域中的安全权力机构建立, 并由此安全控制机构来描述和实现。访问控制 的安全策略有三种类型:基于身份的安全策略、 基于规则的安全策略和综合访问控制方式。
访问控制的功能及原理 访问控制的主要功能包括:保证合法用户访问受权
保护的网络资源,防止非法的主体进入受保护的网 络资源,或防止合法用户对受保护的网络资源进行 非授权的访问。访问控制首先需要对用户身份的合 法性进行验证,同时利用控制策略进行选用和管理 工作。当用户身份和访问权限验证之后,还需要对 越权操作进行监控。因此,访问控制的内容包括认 证、控制策略实现和安全审计.
9
5.1访问控制
强制访问控制(MAC)是系统强制主体服从 访问控制策略。是由系统对用户所创建的对 象,按照规定的规则控制用户权限及操作对 象的访问。
10
5.1访问控制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是通过对角色的访问所进行 的控制。使权限与角色相关联,用户通过成 为适当角色的成员而得到其角色的权限。
16
5.1访问控制
1.安全策略实施原则 最小特权原则。 最小泄露原则。 多级安全策略。
17
5.1访问控制
基于身份和规则的安全策略 授权行为是建立身份安全策略和规则安全策
略的基础,两种安全策略为: (1)基于身份的安全策略 (2)基于规则的安全策略
18
5.1访问控制
3.综合访问控制策略
能力关系表(Capabilities List)是以用户为 中心建立访问权限表。
13
5.1访问控制
单点登入的访问管理 通过单点登入SSO的主要优点是:可集中存储
用户身份信息,用户只需一次向服务器验证身 份,即可使用多个系统的资源,无需再向各客 户机验证身份,可提高网络用户的效率,减少 网络操作的成本,增强网络安全性。根据登入 的应用类型不同,可将SSO分为3种类型。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1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限制访问主体对客体的访问, 从而保障数据资源在合法范围内得以有效使用和管 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访问控制需要完成两个任 务:识别和确认访问系统的用户、决定该用户可以 对某一系统资源进行何种类型的访问。
访问控制包括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控制策略。
4
5.1访问控制
5
5.1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功能及原理
6
5.1访问控制
1)认证 包括主体对客体的识别及客体对主体的检验确认。 (2)控制策略 通过合理地设定控制规则集合,确保用户对信息资源在授权范
围内的合法使用。既要确保授权用户的合理使用,又要防止非 法用户侵权进入系统,使重要信息资源泄露。同时对合法用户, 也不能越权行使权限以外的功能及访问范围。 (3)安全审计 系统可以自动根据用户的访问权限,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有 关活动或行为进行系统的、独立的检查验证,并做出相应评价 与审计。
7
5.1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的类型及机制 访问控制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物理访问控制和逻辑访
问控制。 访问控制的类型 主要的访问控制类型有3种模式:自主访问控制
(DAC)、强制访问控制(MAC)和基于角色访问控 制(RBAC)。
8
5.1访问控制
自主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 DAC)是一种接入控制服务,通过执行基于系 统实体身份及其到系统资源的接入授权。
2
5.1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指系统对用户身份及其所 属的预先定义的策略组限制其使用数据资源能力的手 段。通常用于系统管理员控制用户对服务器、目录、 文件等网络资源的访问。访问控制是系统保密性、完 整性、可用性和合法使用性的重要基础,是网络安全 防范和资源保护的关键策略之一,也是主体依据某些 控制策略或权限对客体本身或其资源进行的不同授权 访问。
20
5.2 防火墙技术
21
5.2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的目的 从理论上讲,防火墙用来防止Internet上的各类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