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必考知识点(共十九类)(全国通用)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必考知识点(共十九类)(全国通用)

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考知识点1.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4.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2.原始的农耕生活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约七千年;2.生活地区:长江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2.生活地区:黄河流域大汶口原始居民3.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2.地区:黄河流域3.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原因:四发明)尧舜禹的“禅让”夏朝建立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4.夏、商、西周的兴亡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5.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6.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知识点总结归纳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4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的贡献:(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背诵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背诵版)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的人类代表——北京人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一、原始居民二、 原始农业的发展1、 我国是最早的人工栽培稻的国家。

2、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3、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3课 远古的传说一、 炎黄联盟1、炎帝和黄帝部落生活在黄河流域。

2、影响: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二、传说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炎帝 (神农氏): 教民开垦耕种,制作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造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历法知识。

黄帝 (名轩辕): 1、建造宫室2、制作衣裳3、挖掘水井4、会炼铜5、发明弓箭和指南车6、制造船只和黄帝有间接关系的: 1、仓颉创造文字 2、伶伦制作音律 3、隶首发明算盘4、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制1、含义: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2、实行时间:尧舜禹时期3、实质: 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四、大禹治水1、方法:疏导2、尊称:大禹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1、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2、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二、商1、盘庚迁殷2、灭亡:公元前1046年(商纣)三、西周1、建立者:周武王(武王伐纣——牧野之战)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对象:宗亲和功臣(3)内容:①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②诸侯的权利:管理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③诸侯的义务:服从命令,交纳贡品,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4)影响(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重要基础知识点整理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重要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1课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代表—元谋人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产活动:能够制造工具和知道使用火。

4.发现的意义(重点):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质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4.生产和生活:会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使用天然火,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过群居生活。

火的使用(1)用途: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2)意义: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5.北京人发现的意义(重点):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2.距今约3万年3.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4.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5.有了审美观念6.已会人工取火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

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公元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

1 世纪 =100 年。

每个世纪每十年为一段,第几个十年即为第几个十年代,前 20 年为初,后 10 年为末。

一、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XX省元谋县,长江流域。

目前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人:距今约70—20 万年,XX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

保存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1929 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 3 万年,XX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根本一样。

能够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四、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五、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的比照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距今时间距今约 6000 年距今约7000年地点XXXX半坡村XX余姚河姆渡村所在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房屋样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干栏式建筑种植作物粟水稻畜牧业饲养猪和狗等家畜饲养猪、狗和水牛生产工具磨制石器磨制石器、骨耜制作黑陶、玉器、乐器、骨哨;手工业制作彩陶、乐器,会纺织、制衣等。

懂得雕刻技术、使用天然漆。

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三、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异同?存在差异的原因?一样点:都从事农业生产;都过着定居的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使用陶器。

不同点:〔 1〕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而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

〔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2〕房屋样式不同: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风保暖,适应了北方寒冷枯燥的气候特点;而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

〔3〕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居XX要种粟 , 而河姆渡居XX要种水稻;〔4〕陶器不同:半坡居民制作彩陶,而河姆渡人制作黑陶。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要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要点归纳总结
址出土了铜镜。 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功能也由
多年的 等发展到
年,
遗 ,礼
器的数量反映了权力的
和严格的

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
的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
的青铜器)
”,如著名
2、 甲骨文记事 .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
和牛、羊等
上的文字。
, ,饲养
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
④生活用具:主要是
,最具特色 的为
,代表:
半坡
;还有装饰品,乐器
。 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 时间:距今约
年 地点:
区域:
2、生产生活情况: ①房屋:使用
建筑,是中国 最早 的木构建筑,

迄今发现 最早 的木构水井; ②生产活动:农作物主要种植
朝廷直接任免。
的实行, 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 地方行政 的基本模式。
3、 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命丞相
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
,作为通用文字 颁
有利于
的交流与发展。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 统一度量衡:以 的发展。
作为标准货币,在 国流通。 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便利了
新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 1 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
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根本区别。
是人与动物的
2、
——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 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约
年 地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学问点总结1、我国是世界上觉察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时间约 170 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北京人距今约70 万-20 万年。

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群体,会使用〔自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4、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5、河姆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浙江余姚,距今约七千年,磨制石器,种植水稻,干栏式房屋〔水井〕乐器骨哨,会象牙雕刻技术使用自然漆等。

6、半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陕西西安,约六千年种植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制造彩陶会纺织、制衣7、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8、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9、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根底。

10、距今约四五千年,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11、黄帝战胜炎帝是阪泉之战。

炎黄部落涿鹿之战战胜蚩尤,形成华夏族。

尊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2、炎帝奉献:种植五谷和蔬菜;会煮盐,通商。

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学问。

13、黄帝奉献:建筑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制造舟车。

妻子嫘祖制造养蚕缫丝擅长纺织,下属仓颉制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制造算盘,14、将部落首领之位传给贤德之人即“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禹:治理洪水15、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16、启,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7、夏王桀时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汤战胜,汤建立商朝,建都于亳。

夏朝灭亡。

18、商王盘庚迁殷。

前 1046年武王伐纣〔商纣王〕牧野之战,周武王建周,定都镐京,史称西周19、西周分封制,公元前 771 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_族所灭,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20、青铜器绚烂时期:商朝。

七年级上册人教部编历史总复习知识点考点重点笔记

七年级上册人教部编历史总复习知识点考点重点笔记

七年级上册人教部编历史总复习知识点考点重点笔记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重点笔记夏商西周的更替一、我国历第一个国家“家天下"的夏朝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2、建立者:禹3、都城:阳城4、政权机构:城堡、宫殿、军队、刑法、监狱夏朝成为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原因:1、夏朝按地区划分国民(九州);部落按血缘划分人群;2、建立了压迫人民的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3、“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开始“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出现和对立阶级的产生夏灭亡的原因:夏桀暴虐成性、荒_无度、大兴土木、剥削百姓二、商朝的建立1、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定都亳2、盘庚迁都:殷公元前1300年3、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政治上:是当时世界上的国家之一。

经济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文化上: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三、西周的建立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2、建立者:周武王3、都城:镐京(今西安)4、西周的政治、经济政治:分封制农业: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手工业:分工较细(百工);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建筑业: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四、西周的灭亡及东周建立1、西周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2、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五、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1)荒_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分封制的作用作用《春秋》《战国策》西汉刘向编写内容周王的分封:“授民授疆土"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背诵知识点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背诵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背诵内容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活动1.朝代顺序: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2.中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人类:云南元谋人。

3.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4.因自然环境的差异,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种植粟,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居住在干栏式建筑里。

5.禅让制:将王位传给各部落首领推举出来的贤能的人。

(事例:尧、舜、禹)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1.夏朝的建立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禹将王位传给启,标志着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商朝文化代表:青铜器、甲骨文。

3.西周分封制定义: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

分封标准:血缘关系、功劳大小分封对象:宗亲、功臣分封制的作用:巩固西周统治,扩大统治范围。

分封制的缺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关系会逐渐变淡;诸侯拥有较大独立性,容易形成分裂割据势力。

西周分封制形成的贵族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5.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社会生产力进步。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思想上:百家争鸣。

6.战国七雄及其方位: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7.商鞅变法(时间:战国时期,支持者:秦孝公,目的:使秦国富国强兵)经济: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家收入。

奖励耕织——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家收入统一度量衡——作用:方便各地经济交流政治:实行县制——作用:加强中央集权严刑峻法,制定秦律,实行连坐制——作用: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但容易激起人民反抗。

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授爵制——作用: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思想:燔诗书而明法令——作用:推行愚民政策,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8.都江堰:战国末期,由李冰主持,在今四川成都地区修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1.、中国...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024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

2024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

2024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课时任务了解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等古人类活动,知道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

初步认识考古发掘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

必背重点古人类项目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年代约170万年约110万—80万年约100万—50万年约70万—20万年约3万年发现地点云南元谋湖北郧阳陕西蓝田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生产生活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是否会制作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群居生活;已经会使用火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过集体生活;有爱美意识(遗址)地位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相关图片“目前已知”“之一”不可丢掉结论考古发掘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获得北京人等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考古发掘图片解读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迹有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元谋人等,其分布较为广泛,多集中于大河附近、平原地带,体现我国境内古人类起源的多元性特征。

教材问题解答【P6想一想】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P7——8课后活动】名称类型生活年代脑容量制作工具用火状况北京人直立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平均1088毫升打制石器已经会使用火山顶洞人晚期智人距今约3万年1300—1500毫升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知道人工取火2.理由:(1)砍砸器:是旧石器时代的一种形体较大、形状不固定的工具,器身厚重,有钝厚曲折的刃口,可起到砍劈、锤砸和挖掘等多种作用,因而可以用于砍树、做木棒、挖植物块根、砸坚果等工作。

(2)刮削器:是从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至新石器时代的工具,在中国南、北广大区域,呈现出一种广布性。

(3)尖状器:是由石片或石块沿着两边或一边加工的具有尖刃的工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一、中国远古的传说1、中国有着丰富的神话传说,如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夸父追日等。

2、这些传说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生命、道德等方面的认识和思考,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二、女娲补天的传说1、传说内容:女娲用五彩石补天,创造了人类,教人们制作工具,传播文明。

2、文化意义: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和对人类文明的追求,具有启示意义。

三、大禹治水的传说1、传说内容:大禹治理洪水,划分九州,建立夏朝。

2、文化意义: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对治理能力的尊重,具有历史价值。

四、夸父追日的传说1、传说内容:夸父追日,不幸身亡,成为后人崇拜的英雄。

2、文化意义:反映了古人对勇气和追求的崇尚,具有民间传说的特点。

1.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的变革。

2.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3.在战争和动荡的背景下,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相继兴起,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发展迅速,商业也得到了发展。

5.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关系复杂,外交成为各国争夺利益的重要手段。

6.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也发生了变化,从分封制逐渐演变为中央集权制。

1.战国时期,七个强大的国家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和秦。

其中,韩、赵和魏是从晋国分裂出来的,而田氏家族则代替了齐国的统治。

2.在战国时期,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3.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包括以下内容:①政治方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遣官吏来治理;废除贵族的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格实行法律,禁止私斗。

②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民和织工,生产粮食和布匹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③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的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之一,为后来的秦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中考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中考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中考知识点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距今约70万-20万年。

(1)体貌特征: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2)生产生活:①生产工具: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

②生活方式: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劳动。

③火的应用:会使用火和长时间保存火种。

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

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①生产工具: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②生活方式: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

能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有了爱美意识,也会埋葬逝者。

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原始农业的发展(1)发展:距今10 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发展到使用耒耜等翻土工具。

(2)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河姆渡人的生活(1)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海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约七千年。

(2)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①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②生产活动:种植农作物水稻,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点汇总第1课:中国早期的人类代表---北京人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他们已经能够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2、北京人: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大约距今70—20万年之间,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学会用火和保存火种,过着群体生活。

3、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4、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在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距今约6000年。

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饲养猪狗,使用彩陶,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和制衣。

2、河姆渡人:生活长江中下游,距今约7000年。

住干栏式房屋,使用木结构水井,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会制作陶器和玉器,会雕刻和懂得使用天然漆。

3、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新石器时代。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3课:远古的传说1、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代。

黄河流域活动着有炎帝、黄帝和蚩尤等几个大部落。

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击败炎帝,炎帝归顺黄帝,结成炎黄联盟。

2、炎黄部落通过涿鹿之战,打败蚩尤部落。

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炎帝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3、炎帝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还会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黄帝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了弓箭的指南车。

其部属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会纺织和缫丝。

4、黄帝后,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当时实行禅让制。

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被尊称为“大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北京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

他们保留着猿的一些特征,但能直立行走。

北京人打制石器,能使用天然火。

同时,他们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距今约7000年前,浙江余姚地区的原始居民开始从事农业生产,过着定居的生活。

他们种植水稻,使用磨制石器和黑陶器。

干栏式建筑是他们常见的房屋类型,通风、防潮。

与半坡原始居民相同的是,他们都从事农业生产,过着定居的生活,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的是,房屋结构、种植的农作物和陶器类型不同,这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

第3课远古的传说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贡献。

炎帝创造了原始农业、手工业、乐器琴瑟和天文历法知识;黄帝则贡献了衣食住行和军事方面的知识。

仓颉发明了文字,嫘祖养蚕抽丝。

禅让制代表人物有尧、舜、禹,意味着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贤德之人,即有才能的人。

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在分封制时期,夏朝的禹继承了禅让制,王位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朝的汤、纣和盘庚相继建立国家,并迁都至殷墟。

西周时期,周武王和周幽王相继建立了周朝,都城为镐京,牧野之战也是西周时期的重大事件。

东周时期,周平王和洛邑平王东迁。

国打下了基础。

夏商周三代的灭亡,主要原因是统治者昏庸残暴,缺乏仁政。

这启示我们,统治者应该爱护百姓,实行仁政,以巩固统治。

在周朝,分封制度是根据宗亲和功劳大小来分封的,对象是宗亲和功臣。

分封的目的是建立诸侯国,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同时,他们也需要服从周王的命令,并定期纳贡。

这样做可以保证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在周朝,贵族包括周王、诸侯、卿大夫和士。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和孔子,他们的思想主张是仁和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2、汉武帝为了监视地方官吏,还建立了什么制度?刺史制度
3、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思想上实行了什么措施?谁提出来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4、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什么学府?,以什么作为教材?
5、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专卖。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铸币权;五铢钱;盐铁官营
6、汉武帝派谁在什么战役中大破匈奴?卫青、霍去病;漠北战役
7、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或大一统的表现或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
(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在长安兴办太学。

(3)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军事上: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经过漠北战役大破匈奴。

2、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定都在什么地方?公元25年;刘秀;洛阳
3、光武帝后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为什么?光武中兴
4、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黄巾起义
5、东汉末年农民大起义的名称、时间、领导人、他创立了什么教?黄巾起义;184年;张角;太平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