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文学家韩熙载生平简介
韩熙载:《韩熙载夜宴图》的主人公
![韩熙载:《韩熙载夜宴图》的主人公](https://img.taocdn.com/s3/m/e1553f4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48.png)
韩熙载:《韩熙载夜宴图》的主⼈公友情提⽰:本⽂1813字,阅读约需5分钟韩熙载(902-970年),字叔⾔,祖籍南阳(今属河南),潍州北海(今潍城)⼈。
五代⼗国南唐时名⾂、⽂学家。
韩熙载⾼才博学,⼜精⾳律,善书画。
为⽂长于碑碣,颇有⽂名,当时求其为⽂章碑表者甚多。
其所作制诰典雅,⼈称“有元和之凤”,与徐铉并称“韩徐”。
江左称其为“韩夫⼦”,时⼈谓之为“神仙中⼈”。
在北京故宫浩如烟海的书画收藏品中,有⼀幅⼀定不会被忽略,它就是被誉为传世名画的《韩熙载夜宴图》。
这幅画卷展⽰了南唐官员韩熙载在家中宴饮歌乐的景象,通过听乐、观舞、歇息、清吹、送客这五个⽚段,真实再现了整个夜宴的场景。
该幅画作构思精巧,⼈物刻画细腻,画⾯雅致清新,在故所藏书画珍品中亦属难得画中⼈物,到底是何⽅神圣呢?此画的主⼈公为韩熙载,潍州北海⼈(今潍城⼈),⽣活于五代⼗国的乱世,本为北⼈,出⾝官宦世家,曾祖⽗韩钧曾任太常卿,祖⽗韩殷任侍御史;⽗韩光嗣,任秘书少监、平卢节度副使等职。
其⽗因故被杀,他避乱于南⽅,先后历经南唐烈祖、元宗、后主三代。
官⾄中书侍郎、光政殿学⼠承旨。
他死后李煜下诏赠其左仆射、同平章事,赐谥“⽂靖”。
韩熙载在当时便以⽂才出名,时⼈评价他“学问精赡,辞⽓亮直。
本以通识,济之奇⽂”同光四年(926年)中进⼠,平⽣所撰诗⽂颇多,富有才⽓,在《全唐⽂》《全唐诗》中都存有其诗⽂。
据说,他南下时曾⽴下豪⾔壮语:江南若肯⽤我为宰相,我必长驱以定中原。
然⽽,历经三代宦海沉浮,年轻时的豪情似乎逐渐褪去,他的⼼思也默默发⽣了变化。
“好声伎,专为夜饮,虽宾客揉杂,欢呼狂逸,不复拘制”成为世⼈眼中对他的印象,这样的⼈设符合他的家世,却不是君王眼中可堪⼤任之⼈。
《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顾闳中。
他是江南⼈⼠,擅⼈物画,为画院中⾼⼿。
据《宣和画谱》记载:后主李煜继位后欲重⽤韩煕载,然⽽“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其第,窃窥之,⽬识⼼记,图绘以上之。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https://img.taocdn.com/s3/m/232ceb8acc22bcd126ff0cce.png)
《韩熙载夜宴图》画卷描述《韩熙载夜宴图》卷,五代,顾闳中作(宋摹本) ,绢本,设色,纵28.7cm,横335.5cm。
本幅无款。
前隔水存南宋人残题“熙载风流清旷,为天官侍郎,……”20字。
引首有明初程南云篆书题“夜宴图”三大字。
卷后有南宋史弥远“绍勋”葫芦印,清·宋荦钤“商丘宋荦审定真迹”一印。
拖尾有行书“韩熙载小传”,后有元·班惟志泰定三年(1326年)题诗,又积玉斋主人题识。
后隔水清·王铎题跋,后有“董林居士”、“纬萧草堂画记”等收藏印。
又有乾隆皇帝长跋及清内府诸收藏玺印。
韩熙载简介韩熙载(907~970 年),字叔言,山东北诲人,唐末进士,是一位北方贵族,因战乱南逃,被南唐朝廷留用,后主李煜想授他为相。
韩熙载本也是个有政治才干的人,艺术上也颇具造诣,懂音乐,能歌擅舞,擅长诗文书画。
但南唐统治者贪图享乐,国势日衰,韩熙载不愿出任宰相,而把一腔苦衷寄托在歌舞夜宴之中。
李煜听说韩熙载生活“荒纵”,出于“惜其才”,想通过图画对韩熙载起规劝作用,即派当时任画院的顾闳中深夜潜入韩宅,窥看其纵情声色的场面,顾闳中目识心记,回来后便作这幅《韩熙载夜宴图》卷。
创作经过南唐后主李煜听说韩熙载生活“荒纵”,派画院待诏顾闳中到韩熙载家窥探,回来后凭“目识心记”画作此幅反映韩熙载夜宴情况的长卷,真实地描绘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神情。
全画分五段,段落之间,以屏风、帐篷等相隔:第一段“听乐”,图中人物有李嘉明、新科状元郎粲、太常博士陈志雍、紫薇郎朱跣、善舞少女王屋山等;第二段“观舞”,韩熙载亲自击鼓伴奏,王屋山翩翩起舞;第三段“歇息”,画面由动转入静,有客披被而眠,韩熙载坐在榻上与侍女调情,有一侍女以琵琶遮面;第四段“清吹”,韩熙载右手持扇,正在欣赏乐队吹奏笛箫;第五段“散宴”,人或携妾离去,或依依不舍。
画卷赏析《韩熙载夜宴图》卷以时间为序列,共分五段,每段以屏风巧妙隔开,前后相连又各自独立,图中有许多独具匠心的构思,体现了作者敏锐细腻的观察力和纯熟畅达的表现力。
韩熙载和他的《夜宴图》
![韩熙载和他的《夜宴图》](https://img.taocdn.com/s3/m/6dc33a5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7.png)
韩熙载和他的《夜宴图》作者:路上哥来源:《人生与伴侣·综合版》2020年第09期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南唐保大十三年12月17日,周世宗柴荣任命司空、门下侍郎李谷为淮南前军行营都部署,兼任庐州、寿州知州,忠武节度使王彦超为其副将。
李谷统领督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等十二名将领出兵征伐南唐,后周和南唐之间的“淮南之战”爆发。
此时,后周统帅李谷年轻时的好友韩熙载正在南唐朝中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充铸钱使,是南唐国财政的主要负责人。
面对来势汹汹的后周大兵圧境,满怀壮志未酬的韩熙载不知道是不是又想起将近三十年前他和李谷的一段青春往事。
韩熙载与李谷年轻时是好友,韩熙载因为父亲的牵连离开后唐、逃离中原地区,到淮南避难。
他与李谷在正阳关分手渡淮河时,在一个小酒馆里,两人举杯痛饮。
几杯酒喝过,韩熙载对李谷说:“兄弟,后唐我是不能再呆了,好男儿志在四方,如今吴主求贤若渴,我到了吴国,必定有用武之地,有朝一日,吴如果用我为宰相,我必将长驱以定中原。
”李谷笑着回答说:“那我们就各自努力,好自为之吧。
有朝一日,中原如果用我为相,我取吴国如同探囊取物。
”两人说罢,相视大笑,而一旁的史虚白也禁不住摇了摇头,长叹一声。
两人说这话时,中原的皇帝是后唐明宗李嗣源,如今南唐土地上的主人那个时候还是徐温。
现在周世宗果然用李谷为相,开始任用他为帅统兵前来夺取南唐的土地;而韩熙载在南唐,虽然胸怀大志,眼看着国事不堪收拾,却英雄无用武之地。
这一切,抑或真的是冥冥中早有定数,造化弄人?01韩熙载,字叔言,唐昭宗李晔天复二年(902年)出生于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
韩熙载少年时和青年时期的事迹失考,史料上只记载了一句:“少隐嵩山,唐同光中,擢进士第。
”这里的唐同光是指后唐同光,同光为后唐李存勖年号(公元923--926年)。
韩熙载隐居嵩山读书时,曾游学于洛阳,在此时,他和家在洛阳的李谷相识。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韩熙载登进士第。
浅析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点
![浅析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0c1d8f7a8956bec0975e3eb.png)
浅析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浅析《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点韩熙载(902-970),字叔言,五代十国南唐官吏,青州人。
后唐同光进士。
因父被李嗣源所杀而奔吴。
南唐李升时,任秘书郎,辅太子于东宫。
李璟即位,迁吏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书舍人。
逃往南唐,?曾有统一中原之志,?并多次参政,?但终不被重用。
其晚年浪迹耿舞,?表示了对封建礼教的藐视与抗争,?更是对其政治上失意的一种寄慰。
也有人这么说,身处逆境的韩熙载,为了免遭可能发生的厄运,不得不在政治上尽量避免与朝廷发生冲突,并在生活上以疏狂自放、纵情声色的方式,去转移同僚的视线,蒙蔽朝廷的耳目。
本幅作品就是顾闳中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宅第窥视其夜宴的情景而作的。
说到顾闳中,他是南唐宫廷画师,人物的刻画尤为深入,以形写神,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
因此,下文笔者要阐述人物刻画方面,顾闳中确实在绘画方面的有很高的造诣,让现今的学者专家们感叹于他的深厚功力,而《韩熙载夜宴图》在中国历史上成为后代画家不断追摹的蓝本。
当时的南唐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而是一番萧条景象,后主李煜想要重用韩熙载,然而之前屡献国策却不被信用的韩熙载天天欢宴,夜夜声色,藉此表示对于政治了无兴趣。
于是有了顾闳中用画笔再现那场夜夜笙歌了。
笔者并不想简单地阐述画中令人身临其境的场景--琵琶曲中的翩翩起舞,阑珊夜色下的醉生梦死,抑或通宵达旦的意犹未尽。
这些留给文学爱好者就够了。
笔者想要深入的是顾闳中在画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它们又起到怎样的作用。
(一) 色彩的运用笔者初次接触本幅作品时,因才学疏浅,并未看懂其深层的故事情节的相关联性。
单单是一整幅画中浓重的色彩对比让笔者影响深刻。
韩熙载的一身白色,床榻桌椅的墨色,仕女服装的淡或浓青色,还有宾客们的朱红与青墨色,隐约可见和尚的淡黄色,使得这幅作品有着很强的视觉冲击,使整个画卷统一在墨色丰富的层次变化中,色墨相映,神采动人。
韩熙载
![韩熙载](https://img.taocdn.com/s3/m/552431026bd97f192279e942.png)
韩熙载(902-970)自叔言,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南唐同光年间(923-926)登进士第,书画文章名噪一时。
在南唐前主李昪和中主李璟时期,因其直言敢谏、勤于任事,特别是在中主时期,他谏言推行的新币制,使南唐的经济得以稳定,后官拜南唐中书侍郎。
南唐后主时期,继位后的李煜,虽然在诗词书画方面颇有造诣,但终日沉迷酒色、不思治国。
李煜本想用韩熙载为相,可因韩熙载出身北方,博学多才,政治抱负远大,又加之其快口直言,所以李煜一直对其心存戒备。
韩熙载亦知君主对其有猜忌之心,又见朝纲败落,知道南唐气数将尽,自己再进谏也是无济于事,故为以求自保,便终日设宴,沉醉于声色之中,以此来掩饰自己的政治抱负。
但是李煜对韩熙载仍不放心,便派擅长人物画的宫廷画家顾闳中前去探查,并将所见绘于画上,这就是国宝级名作《韩熙载夜宴图》的由来。
作品分述《韩熙载夜宴图》包括“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宴归”五部场景。
画作中虽未画出墙壁、门窗,但作品以其独特而巧妙的连环画式构图,依次用屏风、隔扇、床帐等使全作段落分明,似分实连,浑然一体。
同时又通过环境布局、人物着装、动作、表情变换的刻画使观者顿觉置身其中。
“听乐”场景此部分出现的人物最多。
韩熙载长须高帽,身着黑袍,盘腿坐于榻上,与其他宴客及侍女共同欣赏艺妓的琵琶弹奏。
画作者以其高深的技艺,淋漓尽致的描绘了“听乐”的场景,从画中人的目光、姿态,让观者充分感受到琵琶奏出的旋律,在撩拨着听者的心弦。
范宽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浓厚的墨色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
这幅竖长的大幅作品,不仅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浑厚,而且极富美感,整个画面气势逼人,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扑面而来的悬崖峭壁占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
这就是高山仰望,人在其中抬头仰看,山就在头上。
在如此雄伟壮阔的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如此渺小。
山底下,是一条小路,一队商旅缓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一种动态的音乐感觉。
韩熙载
![韩熙载](https://img.taocdn.com/s3/m/56144d6527d3240c8447ef67.png)
【名称】韩熙载夜宴图【类别】设色画【年代】五代(原迹已佚失,今版本为宋人临摹本)【作者】顾闳中【文物现状】绢本,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顾闳中,约910年生,980间逝世,五代南唐画家。
江南人。
元宗、后主时任画院待诏。
工画人物,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描摹神情意态。
存世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卷,绘写南唐中书侍郎韩载夜宴。
该画真实地描绘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划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
为古代人物画杰作。
但有人将此画断为宋人摹本,未得公认。
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也是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作品,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相关电影】:《夜宴》,冯小刚。
【相关图书】:《韩熙载夜宴》,吴蔚,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编辑本段]文物描述《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1]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
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
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
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为了适于案头观赏,作者将事件的发展过程分为五个既联系又分割的画面。
构图和人物有聚有散,场面有动有静。
对韩熙载的刻画尤为突出,在画面中反复出现,或正或侧,或动或静,描绘得精微有神,在众多人物中超然自适、气度非凡,但脸上无一丝笑意,在欢乐的反衬下,更深刻的揭示了他内心的抑郁和苦闷,使人物在情节绘画中具备了肖像画的性质。
全图工整、细腻,线描精确典雅。
人物多用朱红、淡蓝、浅绿、橙黄等明丽的色彩,室内陈设、桌机床帐多用黑灰、深棕等凝重的色彩,两者相互衬托,突出了人物,又赋予画面一种沉着雅正的意味。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
故宫藏画珍品:顾闳中(五代)《韩熙载夜宴图》及背后的那些故事
![故宫藏画珍品:顾闳中(五代)《韩熙载夜宴图》及背后的那些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8fcf328ee06eff9aef8075c.png)
故宫藏画珍品:顾闳中(五代)《韩熙载夜宴图》及背后的那些故事短清来自云上文化00:00 02:56 点击上方音频,聆听云上的声音《韩熙载夜宴图》第一段《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五代时期大画家顾闳中的作品。
这幅画从表达主题思想到绘画的艺术技巧,都显示了我国人物画高度的成就。
这幅杰作创作于五代时期南唐的李后主(李煜)时期(961—975),距离现在已经将近千年的历史。
大家知道,在我国历史上,五代的五十几年,是一个干戈扰攘、战乱不息的时期。
尽管如此,各地爱好艺术的风气并没有因战乱而陷于停顿,因为当时战争是局部的,这一国里有战争,那一国里却太平无事,何况在继承唐代之后,绘画作家很多,实力非常雄厚,特别是人物画作家,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遗产。
《韩熙载夜宴图》就是这个时期产生的最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代表性作品。
《韩熙载夜宴图》第二段自937年建国,地方富庶,经济生活又比较安定,有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相应地文化艺术也就发达起来,又因开封、西安许多地区不安定,中原的许多画家都逃到金陵来,由此金陵便形成了当时的文化艺术中心,成立了翰林图画院,出现了不少有才能的画家,《韩熙载夜宴图》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作品。
《韩熙载夜宴图》的作家顾闳中,江南人,是李后主时期画院的待诏(最高的画官)。
据《宣和画谱》记载,他的作品,宋徽宗的御府只收藏了5件,《韩熙载夜宴图》是其中之一。
从·但据另外的书记载,《夜宴图》还另有几个摹本流传世间。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本是原作真本,也是体现顾闳中高超绘画水平的代表作品。
这幅画的主题是描写南唐的中书舍人韩熙载在做官时期,平常生活中富有戏剧性的一段故事。
《韩熙载夜宴图》第三段我们欣赏这幅画,对于画里的主人公——韩熙载的身世,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有了更多的了解,欣赏起来就更有兴趣。
但是,关于这个人,历代画史上记载很多,说法也不一样。
韩熙载,山东人,后唐时期(朱全忠的朝代)即中了进士。
他父亲在后唐做官,后因争权被杀,韩熙载在山东站不住脚,辗转逃到了金陵(南京)。
《韩熙载夜宴图》详解
![《韩熙载夜宴图》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61044bece2f0066f533227d.png)
《熙载夜宴图》详解关于《熙载夜宴图》的原作者和绘制背景在北宋《宣和画谱》卷七中有这样的记载:“顾闳中,江南人也。
事伪主氏为待诏。
善画,独见于人物。
是时中书舍人熙载,以贵游世胄,多好声伎,专为夜饮,虽宾客揉杂,欢呼狂逸,不复拘制,氏惜其才,置而不问。
声传中外,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故世有夜宴图。
”《宣和画谱》的作者认为煜命人“写臣下私亵以观”有失体统,应该“阅而弃之”,但此图还是入了北宋御府的画库,而且这个画题在御府的收藏中还中有几本,比如《宣和画谱》中记录的南唐家顾大中的《熙载纵乐图》等等。
元明以来更有多个本子见于著录书中,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伪讹考辨》中对此有详细的考证,可见《熙载夜宴图》在画史上是后代画家不断追摹的母题和蓝本。
除顾闳中外,还有一位画家周文矩。
“后主命周文矩顾弘中图熙载夜燕图,予见周画二本;至京师见弘中笔,与周事迹稍异。
”(元汤垕《画鉴》)由此可知,后主至少派了两个画家,去监视熙载,了解他的行踪举止。
画于乾德五年(964年)。
台静农先生在“《夜宴图》与熙载”(写于1967年)引述宋人著述,称“后主即位,颇疑北人,鸠死者多,而熙载且惧,愈肆情坦率,不遵社法,破其财货,售集妓乐,迨数百人,日与荒乐,蔑家人之法。
”顾闳中的原迹早已佚失,现藏故宫博物院传为顾闳中的《熙载夜宴图》被认为是存世最古的一件摹本,一说是北宋摹本,一说是南宋摹本。
此图绢本设色,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无款。
乾隆初此画从私家收藏转入清宫,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1921年溥仪从宫中携出变卖,后大千购得,带到。
20世纪50年代又从私家购回,入藏故宫博物馆。
《熙载夜宴图》卷以时间为序列,共分五段,每段以屏风巧妙隔开,前后相连又各自独立,图中有许多独具匠心的构思,体现了作者敏锐细腻的观察力和纯熟畅达的表现力。
从全图的结构上看,画家分别利用三件大的立屏将画面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的空间深度感又通过斜置的榻、几案、屏风等物件的对称布局来表现;全图共绘了46人(女21人,男28人),有些人物频繁出现,各自的形象十分统一。
《韩熙载夜宴图》故事三则
![《韩熙载夜宴图》故事三则](https://img.taocdn.com/s3/m/d52cf166c850ad02de8041bf.png)
《韩熙载夜宴图》故事三则《夜宴图》的故事五代十国之时,北方有个韩熙载,很有学问,诗书文章,名震一时。
韩熙载父亲出了事,他怕受牵连,趁着战乱,逃奔到江南,自此在南方安身,以后任职南唐的中书舍人。
韩熙载生活豪奢放荡,先后蓄妻妾四十多人,朝廷给他的薪俸,都被妻妾分走,最后反弄得自己难以应付。
他穷极无聊,有时便故意身穿破衣,撑着根拐杖,背着一篓,扮成乞丐的模样,到各处已独立门户的妻妾家求食,不以为耻为难堪,反是以此为乐。
此后,韩熙载又被罢官。
可南唐李后主看重他的才华,想加以重用,又怕他生活不检点,名声不好,不能称职。
李后主不知道他的日常生活究竟如何,便派画院待诏顾闳中等人到他家去暗中窥探,“目识心记,图绘以上”,把他夜里饮宴作乐的情景描绘下来,报告自己。
于是,顾闳中便画下了《韩熙载夜宴图》。
以上是一种传说。
另一种传说是这样的:当时南北对峙,北方的后周时时南侵,威胁着南唐的安全。
李后主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加紧内部防卫,对北方南来的官员百般猜疑。
韩熙载是北方南下的,但他原本就不是个有政治野心的人,对逃离的北方也没有好感,于是他为了保护自己,免被他人怀疑,就故意在生活上放浪形骸,装成一个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好让李后主放心。
果然,自顾闳中画下这张《夜宴图》后,李后主也就真对他放心了。
《韩熙载夜宴图》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人物画杰作之一。
画中描绘了韩熙载家中举行夜宴时的情景,全图以屏障等物作间隔,分为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等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五个场面,刻画了四十六个不同的人物的形象。
其中韩熙载是全画的中心,在五个场面中反复出现,表情、动作各不相同,作为豪华酒宴的主人,他或则注目凝神,或是沉郁寡欢,反映了他矛盾苦闷的内心世界。
其他人物的描绘,也都细腻精工,充分表现了他们不同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在这幅画中得到了圆满的表现。
此画除人物外,家具、器皿和乐器等物的描绘均细致精微,线条劲健洗练,色泽匀净富丽,是研究中国画史以及工艺美术史和音乐、舞蹈的重要形象史料。
历史趣谈韩熙载个人简介 韩熙载为什么有宰相也不当?
![历史趣谈韩熙载个人简介 韩熙载为什么有宰相也不当?](https://img.taocdn.com/s3/m/70c455f10975f46527d3e16a.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韩熙载个人简介韩熙载为什么有宰相也不当?导语:韩熙载在后唐同光年间,二十岁出头就曾经考中进士,原本可以出仕,可随即因为自己的父亲牵涉到一场兵变中,而被诛杀,家族也受到牵连。
韩熙韩熙载在后唐同光年间,二十岁出头就曾经考中进士,原本可以出仕,可随即因为自己的父亲牵涉到一场兵变中,而被诛杀,家族也受到牵连。
韩熙载只能带着家眷向南逃跑。
途中特意去了汝阴县。
而汝阴有一位五代时期赫赫有名的人物——李谷,两人正是好友。
相传两人喝酒分别,韩熙载慨然立誓:“如果江南君主任用我为宰相,我一定率兵北上,平定中原!”李谷也说:“如果中原君主用我为宰相,我踏平江南如探囊取物!”两人一听,哈哈大笑。
从这段话可知,李谷也好,韩熙载也好,都既有才学,又有抱负。
可是,在周世宗时期,李谷作为大将攻占淮南,建立大功。
可韩熙载却一生了无建树。
韩熙载有才学,有抱负,也有机会。
当年在中主李璟还是太子的时候,两人就经常谈诗论文,即位之后又给韩熙载升官。
开始任命的是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赐绯。
本来作为六品官的员外郎是没有资格穿五品以上官员的红色官服的,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李璟对韩熙载特殊的礼遇。
之后多次升迁,担任负责起草诏令的重要官职中书舍人知制诰。
韩熙载从此可以参与朝政,一展抱负。
而韩熙载也并未辜负李璟,对国政提出多番建议,可却因此得罪了冯延巳、宋齐丘等权臣,此后宦海沉浮,几番坎坷。
虽然仕途不顺,但韩熙载并非放弃,一直渴望实现自己北伐中原、一统天下的抱负。
直到淮南战败,韩熙载从此彻底的沉沦下来。
955年,后周大举进攻淮南,此时韩熙载正是当年的好友李谷担任后周大将,进军淮南。
可以料想韩熙载是如何期望打赢这一场战争。
生活常识分享。
韩熙载——五代十国南唐时名臣
![韩熙载——五代十国南唐时名臣](https://img.taocdn.com/s3/m/b34a371c2f60ddccda38a05f.png)
韩熙载——五代十国南唐时名臣韩熙载介绍本名:韩熙载别称:韩文靖字号:字叔言所处时代:五代十国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潍州北海出生时间:902年去世时间:970年8月31日主要作品:《定居集》《拟议集》《格言》主要成就:高才博学,精音律、善书画,与徐铉并称“韩徐”祖籍:南阳官职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追赠:右仆射、同平章事谥号:文靖韩熙载(902年—970年8月31日),字叔言,原籍南阳(今属河南),后迁居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
五代十国南唐时名臣、文学家。
韩熙载为后唐同光四年(926年)进士。
后南奔归吴,为校书郎,出为滁、和、常三州从事。
南唐烈祖时,召为秘书郎。
元宗嗣位,屡迁至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后主李煜时,改吏部侍郎,徙秘书监。
后任兵部尚书,充勤政殿学士承旨。
他目睹国势日蹙,且以北人南来,身处疑难,遂广蓄女乐,彻夜宴饮以排遣忧愤。
坐托疾不朝,贬太子右庶子,分司东都。
复召为秘书监、兵部尚书。
官终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
于开宝三年(970年)去世,年六十九,获赠右仆射、同平章事,谥号“文靖”。
韩熙载高才博学,又精音律,善书画。
为文长于碑碣,颇有文名,当时求其为文章碑表者甚多。
其所作制诰典雅,人称“有元和之风” ,与徐铉并称“韩徐”。
江左称其为“韩夫子”,时人谓之为“神仙中人”。
其所撰诗文颇多。
有《韩熙载集》、《格言》等,今皆佚失。
《全唐文》、《全唐诗》、《全唐诗外编》等存有其诗文。
人物生平家世显赫韩熙载的祖先在先秦时期居于南阳(今河南济源县、淇县之间),春秋时属晋国。
至晋末时为避战乱,迁居到昌黎(今河北昌黎)。
因著名文学家韩愈自称“郡望昌黎”,遂使昌黎韩氏声名远播,也使许多韩姓之人都以出自昌黎为荣,加之韩熙载与韩愈很可能出自同一远祖,于是后人好事者,便称其为昌黎人了。
至少在唐朝后期,韩熙载家已迁居北海。
其曾祖父韩钧,曾任太常卿;祖父韩殷,任侍御史;父韩光嗣,任秘书少监、淄青观察支使、平卢节度副使。
赏析韩熙载夜宴图》
![赏析韩熙载夜宴图》](https://img.taocdn.com/s3/m/b21fdce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5.png)
赏析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902年—970年8月31日),字叔言,其先为南阳(今属河南)人,后家于齐,遂为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
五代十国南唐时名臣、文学家。
韩熙载是北方贵族,后堂时举进士,凭借自己的才华闻名于京洛间。
后因战乱难逃,被南唐朝廷留用,但却一直不被器重。
南唐后主李煜继位的时候,北方宋王朝迅速崛起,逐鹿天下。
眼见南唐王朝摇摇欲坠、危在旦夕,李煜一方面花重金向宋求和,一方面在朝廷内对北方人加强监管力度,甚至经常毒死有内奸嫌疑的人。
由于韩熙载的政治洞察力极高,且满腹经纶,李煜想让韩熙载来担任宰相一位,却对韩熙载又不是十分放心。
韩熙载内心也明白李煜的顾虑,慢慢的,韩熙载对政治的热情消失殆尽,便“纵情声色”,掩人耳目以达到自身安全的目的。
当李煜听说韩熙载“放荡”的生活的时候,便想通过图画的方式规劝韩熙载。
于是派画师顾闳中于夜间到访韩熙载的家,顾闳中细心观察韩熙载府上的夜宴情景,暗记于心,后来顾闳中回家根据自己的记忆重现了这一极具生活现实、绘声绘色的传世作品《韩熙载夜宴图》。
概览这幅画普遍可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宴罢聆听、击鼓舞伴、画屏小憩、玉人轻吹、夜阑余兴。
这些部分由屏风隔开,均可独立成章,又可以根据时间空间关联构成一部完整的夜宴全景。
作者在构图上巧妙安排,每段一个情节、一个地点、一个人物组合,每段在一个严整的布局当中,繁简相约,虚实相生,富有节奏感。
用来隔段用的三个屏风也各不相同,这种处理方式体现了作者的巧妙的构思。
画面中人物的趋向动势变化丰富,疏密向背有致,神态动静相宜,紧密而富有张力。
宴罢聆音韩熙载和宾客们在喧宴之中都停下酒杯,所有的目光全都聚焦在教坊司李嘉明的妹妹李姬身上,李姬横抱琵琶、娓娓弹唱。
韩熙载头戴高冠,侧身盘坐于榻上,两眼凝视,双手自然松垂,看上去悠然自得,实则脸上露出忧郁的神情。
于韩熙载同榻而坐的是身着朱红色官袍的状元郎粲,郎粲的表情则是完全醉心于音乐。
室内的其他宾客,有的抱手,有的侧耳,有的回顾,有的垂立,都凝神在了琴曲里面。
韩熙载——南唐国祚的人格投影
![韩熙载——南唐国祚的人格投影](https://img.taocdn.com/s3/m/92f7e73f14791711cd79170b.png)
韩熙载——南唐国祚的人格投影作者:梵狮子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2009年第24期一韩熙载之所以能留名于世,并非因为什么重大事件或者过人才智,而主要靠的是顾闳中那幅名画—《韩熙载夜宴图》。
之所以要画这幅长卷作品,是因为李煜曾想任命韩熙载为宰相,但是听说他帷薄不修—生活作风比较混乱,就派了两个写实派绘画高手到韩府,要他们记录下韩熙载的生活情形。
这一次政治偷窥,却造就了一幅千古名画。
长卷共分为五部分,有“聆听琵琶”、“擂鼓起舞”、“盥手小憩”、“重奏管龠”、“再开歌舞”等场景。
在“重奏管龠”里,韩熙载身穿白色单衣,袒胸露乳盘坐在椅子上,手摇纨扇,面色肃穆,似乎想起了什么遥远的事情。
最后一幕,曲终人散,客人或者作别离开,或者留下来和侍女大胆调笑……与众人的放荡轻佻形成明显对比的,是韩熙载独立当庭,怅然所失地遥望着远方……在这幅长卷里,南唐官员奢靡安逸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过画面里的主人公,似乎和整个气氛格格不入,他表情里有种淡淡的忧愁。
晚年韩熙载,正如南唐后期,壮志湮灭无影,纵有金戈铁马、万卷韬略,也只能沉醉于夜夜笙歌。
在奢侈的纸醉金迷之下,是一个敏感迷茫,乃至沧桑沮丧的灵魂。
韩熙载人生轨迹的嬗变过程掩映的是南唐国祚的人格投影。
二年轻时候的韩熙载不是这样的,那会儿他和所有自以为身怀利器的年轻人一样,以天下为己任,“怀抱奇志,行有异操”。
因为父亲涉嫌造反,他只好流窜江南,出发之前,与好朋友李谷比赛自吹自擂,韩熙载说:“如果江南用我做宰相,我一定可以长驱直取中原!”李谷毫不示弱:“如果中原用我做宰相,取江南易如反掌!”两个年轻人吹完牛皮,就匆匆作别,不料到了江南,韩熙载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礼遇。
当时的南唐叫吴国,还是杨溥当政,韩熙载就给杨溥写了一封求职信,写得气势磅礴锋芒毕露,完全没有求职者应该具备的正常谦逊,简单来说,重点是讲述了人才的重要,然后表示自己就是个大大的人才—“某爰思幼稚,便异诸童。
【宋词风月故事】(八)不当亡国宰相
![【宋词风月故事】(八)不当亡国宰相](https://img.taocdn.com/s3/m/6a87c7a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5.png)
【宋词风月故事】(八)不当亡国宰相【宋词风月故事】(八)不当亡国宰相——兼析词牌名《抛球乐》最初知道韩熙载是通过顾闳中所画的历史上最有名的“情报”画《韩熙载夜宴图》。
这幅价值连城的《韩熙载夜宴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画全长3米,共分五段,每一段画面以屏风相隔,很象近世的连环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第一段《听琵琶》描绘韩熙载在宴会进行中与宾客们听歌女弹琵琶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韩熙载和他的宾客们全神贯注侧耳倾听的神态。
第二段《观舞》描绘韩熙载亲自为舞女击鼓。
第三段《休憩》描绘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
第四段《听清吹》韩熙载坐听管乐的场面。
他盘膝坐在椅子上,好像在跟一个女子说话,另有五个女子做吹奏的准备,她们虽然坐在一排,但各有各的动作,毫不呆板。
第五段《曲终》是描绘众宾客与歌女们谈话的情景。
韩熙载才高八斗,工作认真负责,政绩突出,因此他颇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多次想起用他作为宰相,来辅佐自己。
但当时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了北方,对南唐虎视眈眈。
而南唐君臣没有丝毫的准备,只知享乐,成天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作为大臣的韩熙载知道南唐是秋后的蚂蚱,北宋的军队随时可能会兵临城下,因此,他总是推辞,不愿就相位。
为了掩饰自己“不愿自己做亡国之相,为千古耻笑”的真实意图,他就故意大张旗鼓地在民间买了很多唱流行歌曲的美**婢,每天歌舞升平,自娱自乐,以达到“避入相耳”的目的。
当时江南人顾闳中,居吴(今属江苏省),在南唐为待诏,善画,尤长于画人物。
后主李煜听说韩熙载“多好声妓,专为夜欣”,很惋惜他的才华。
而李煜自己也是一个声色犬马的角色,心里还是很想见识一下韩熙载“觥筹交错之态”。
于是就命令顾闳中晚上偷偷摸摸地潜入韩熙载在今南京中华门一带的寓所,据《同治上江志》载:“戚家山,在江宁城南聚宝门外,南唐韩熙载居此。
”暗中窥探韩熙载的活动,命令他们把所看到的一切如实地画下来交给他看。
顾闳中到了韩熙载家以后,正碰上韩熙载在家夜宴,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意,整个夜宴中,韩熙载将那种不问时事、沉湎歌舞、醉乐其中的形态来了个酣畅淋漓的表演……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家中整个夜宴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个性张扬使韩熙载在南唐仕途坎坷素材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个性张扬使韩熙载在南唐仕途坎坷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2e4e9c9958fafab068dc0242.png)
个性张扬使韩熙载在南唐仕途坎坷韩熙载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三朝老臣,事后主李煜时,南唐正处于朝不保夕的风雨飘摇之中。
眼见李煜醉心于寻欢作乐,荒废国家大事,韩熙载曾经试图劝谏,可惜李煜不但充耳不闻,反而对他心生疑惑。
为求自保,韩熙载惟有装扮成生活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
后来李煜派人窥探实情,画师便画下了?韩熙载夜宴图?,以便向后主汇报。
虽然画此图的目的是为了向李煜汇报韩熙载的行为,但却在无意之中成就了一幅流传后世的绝世精品。
从韩熙载个人的修为来看,有人认为,倘假设韩熙载跟随的是有作为的明主,或许历史便会改写,或许韩熙载会成为一代贤臣,而不是亡国之臣、荒淫之臣。
可是,历史是无情的,没有倘假设与或许。
韩熙载的先祖在先秦时期居于南阳〔今河南济源县、淇县之间〕,晋末为避战乱,迁居到昌黎〔今辽宁义县〕。
昌黎韩氏在唐代曾出了一个著名人物,即大诗人韩愈,遂使昌黎韩氏声名远播,也使许多韩姓人都以出自昌黎为荣,加之韩熙载与韩愈很可能出自同一远祖,由是,后人便称其为昌黎人。
但至少在唐朝后期,韩熙载家已经迁到了北海〔今山东东南〕。
其曾祖父韩钧,担任过太常卿;祖父韩殷,任侍御史;父韩光嗣,任秘书少监、平卢观察支使。
不过,他的父亲虽然没有多少作为,却卷进了一场兵变,并导致了韩熙载不得不南迁江南,以避祸乱。
韩熙载自幼勤学苦读,后隐居中岳嵩山读书,约二十岁游学洛阳,参加科举考试,一举考中进士,此时年龄大约在二十二岁至二十四岁之间。
韩熙载在后唐同光年间考中进士后,是否担任过官职,史书没有记载。
但不久就发生了其父被杀的事件,株连整个家族,因此韩熙载不得不逃离中原。
韩熙载装扮成商贾,经长途跋涉,于吴顺义六年〔公元926年〕七月,到达吴国都城广陵〔今江苏扬州〕。
为了获得吴国的接纳,他首先向吴睿帝杨溥上了一个介绍自己籍贯、出身、投吴原因以及平生志愿,类似于投名状的?行止状?。
这篇?行止状?文采斐然,气势恢宏。
虽是请求对方接纳自己的投名状,却丝毫没有乞求之意,反而气势如虹,畅述平生之志。
【五代】韩熙载的五首诗作,值得品读
![【五代】韩熙载的五首诗作,值得品读](https://img.taocdn.com/s3/m/5b01b5d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f.png)
【五代】韩熙载的五首诗作,值得品读韩熙载(902年-970年8月31日),字叔言,北海(今山东省青州市)人。
五代十国南唐名臣、文学家,秘书少监韩光嗣的儿子。
出身南阳韩氏。
后唐同光四年(926)中进士,南奔杨吴,为校书郎,出为滁、和、常三州从事。
南唐烈祖时,召为秘书郎。
南唐元宗嗣位,屡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契丹灭亡后晋时,奏请出兵,恢复大唐领土,未被采纳,与宋齐丘对立,出任和州司马。
后主李煜即位后,历任吏部侍郎、秘书监、兵部尚书、勤政殿学士承旨、太子右庶子、分司东都、秘书监、兵部尚书、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
谥号“文靖”。
韩熙载高才博学,精通音律,善于书画。
为文长于碑碣,颇有文名,当时求其为文章碑表者甚多,所作制诰典雅,颇有“元和之风”,与徐铉并称“韩徐”。
江左称其为“韩夫子”、“神仙中人”。
其所撰诗文颇多,有《拟议集》《定居集》等,今皆佚失。
《全唐文》《全唐诗》《全唐诗外编》等存有其诗文。
感怀诗二章(奉使中原署馆壁)其一仆本江北人,今作江南客。
再去江北游,举目无相识。
金风吹我寒,秋月为谁白。
不如归去来,江南有人忆。
未到故乡时,将为故乡好。
及至亲得归,争如身不到。
其二目前相识无一人,出入空伤我怀抱。
风雨萧萧旅馆秋,归来窗下和衣倒。
梦中忽到江南路,寻得花边旧居处。
桃脸蛾眉笑出门,争向前头拥将去。
溧水无相寺赠僧无相景幽远,山屏四面开。
凭师领鹤去,待我挂冠来。
药为依时采,松宜绕舍栽。
林泉自多兴,不是效刘雷。
送徐铉流舒州(时铉弟锴亦贬乌江尉,亲友临江相送)昔年凄断此江湄,风满征帆泪满衣。
今日重怜鶺鴒羽,不堪波上又分飞。
书歌妓泥金带风柳摇摇无定枝,阳台云雨梦中归。
他年蓬岛音尘断,留取尊前旧舞衣。
注:图片为清代画家潘恭寿的作品。
韩熙载知道南唐药丸,为何不逃回北宋?
![韩熙载知道南唐药丸,为何不逃回北宋?](https://img.taocdn.com/s3/m/f26cbb1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d.png)
韩熙载知道南唐药丸,为何不逃回北宋?01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大乱世,中原政权是“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
”周边地区还有十几个独立政权。
南方先是吴国,后来李昪篡权,国号唐,史称南唐。
南唐有个卓尔不群的伟男子,叫韩熙载,这个人最被人熟知的是一幅《韩熙载夜宴图》,高中美术课本上就有的插图,图中一个高帽子、大胡子的文人,一脸愁容看人跳舞唱歌。
千年之后还留下这个愁相,真乃历史之一大奇观。
顺义六年(926)年,淮河渡囗正阳镇,两个年轻士子正在畅饮。
寥阔江天,大风劲吹,遥望河上点点白帆。
千古江山,感物兴怀。
一人仰面喝下一杯酒,大声道:“江南如果拜我为相,我必长驱河洛,平定中原!”另一人道:“中原如果以我为相,取江南如探囊取物耳!'两人相视大笑。
这两人就是韩熙载和好友李谷。
一年前,韩熙载父亲卷入后唐的权争斗争被杀。
小韩乔装打扮,从中原一路向南逃亡。
在此与李谷最后见一面,渡过淮河,就是吴国地盘,安全着陆。
两个朋友相对一揖:“就此别过。
”韩熙载到了吴国首都广陵,向吴帝杨溥上了《投止状》,这大约是史上最为高调的自荐信。
气势逼人,志向高远。
自许文韬武略,乃是'断长鲸'的宝刀,若人主得用,必能安邦定国。
“横行四海,高步出群。
”这就是我,大人才韩熙载!或许这种傲视四海的气度,没有真知灼见的大人物难以容纳。
北方来的士人,多数受到重用。
小韩却是夏天的绵袄,无人问津,只弄了个小小的从事过日子。
幸好小韩不以为意,只是呤风诵月,悠游山水。
直到吴国的权臣李昪'禅让'夺得政权,建立南唐,韩熙载这才进入江南官宦队伍。
02南唐本以大唐的继承者自居,尊儒重教。
三个皇帝都是文艺典范,江南文化大兴旺,一时成为动乱时代文人墨客的天堂。
韩熙载如鱼得水,步步高升。
李昪时代,他担任太子李璟的老师。
虽然他并不满意,同事也受不了他的自大,还是挡不住他进入高层领导。
老韩的碑碣写的最好,求字求碑的人一伙伙组团来,金银绸缎堆积如山。
韩熙载送美人至陶谷处,凌晨被送回,信上说:霞侵鸟道,月满鸿沟
![韩熙载送美人至陶谷处,凌晨被送回,信上说:霞侵鸟道,月满鸿沟](https://img.taocdn.com/s3/m/5e75e00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49.png)
韩熙载送美人至陶谷处,凌晨被送回,信上说:霞侵鸟道,月
满鸿沟
陶谷画像
北宋立国后不久,天下割据者多,他们表面上对新天子恭顺有加,实际还是割据如故。
赵匡胤一直对南唐虎视眈眈,因为他的目标是一统天下。
于是派遣陶谷出使江南,陶谷,从后周的官员一直到大宋,现天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他来开封来到金陵后住进馆驿,自恃是上国使臣,盛气凌人,态度倨傲,让南唐后主李煜难堪。
李煜和金陵市市长韩熙载商量着怎样杀杀陶谷的傲气。
思量着陶谷是风流才子,来到异国,独居馆驿,一定会寂寞。
于是就想了出美人计。
韩熙载从家妓中挑一个上乘紫色的美女,晚上送进陶谷住的馆舍,别的不说,就说韩大人知道北宋的使臣辛苦,特派一美女来帮助打扫庭院。
那小女子粉面含羞,秋波频送,陶谷自然会意,一改昔日傲慢的
样子,就说谢过韩大人美意之类的。
谁想到,第二天,天才亮,那名美女就被送了回来,还带着一封感谢信。
信上有两句:巫山之丽质初来,霞侵鸟,道;洛浦之妖姬自至,月满鸿沟。
巫山神女,大家都知道出自宋玉的《高唐赋》,洛清妖姬在家也清楚,是出《思玄赋》《洛神赋》。
妖姬就是指宓妃。
可是这霞侵鸟道,月满鸿沟,韩熙载都一时没搞懂啥意思。
他四处翻阅典籍,也没查到。
他就问那被遣送回来的家妓,那美女这才支支吾吾地说,昨晚她正来了好事儿,无法和陶谷行房,事,所以一大早就被送回来了。
韩熙载哑然失笑。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纵情声色的南唐重臣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纵情声色的南唐重臣](https://img.taocdn.com/s3/m/7fac84a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1.png)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纵情声色的南唐重臣高步出群,纵情声色的南唐重臣韩熙载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齐鲁大地,战火连绵,民不聊生。
在这动乱的岁月里,北海县(今山东潍坊)的一户小官吏家中,一个小生命呱呱落地了。
他的出生除了给这个家庭带来些许欢乐外,竟然在所有的文献中都找不到其降生月日的记载。
这个平凡的小生命就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名震南北的韩熙载,他是南唐的著名臣僚,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当时人称之为神仙中人。
每次外出,人们仰慕其大名,随观者前呼后拥,场面十分热烈。
韩熙载语言诙谐,谈笑风生,听者忘倦。
他多才多艺,通音律,能歌舞,善书画,尤精八分书,冠绝当时。
韩熙载生性孤傲,不惧权贵,在朝中除皇帝外,平生不拜一人,这种高洁的品格也增加了其人格魅力。
由于这些原因,使韩熙载名声远播,无论南北,皆知其名,旧史记载说:韩熙载“为当时风流之冠,尤长于碑碣,他国人不远数千里,辇金币求之。
”可见影响之大。
连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对他也不敢忽视,据《图画见闻志》卷三记载:画家王霭,善画佛道人物,长于写貌,在五代时颇有影响。
入宋后,王霭在宫廷画院任祗候,曾奉命出使南唐,暗中将南唐的三位著名人物的相貌画了下来。
这三个人就是宋齐丘、韩熙载、林仁肇,前者号称江左之诸葛武侯,后者则是南唐的著名战将,都被中原王朝视为日后统一江淮的障碍,韩熙载能名列其中,可见宋朝皇帝对他的重视程度。
王霭由于任务完成得好,归朝后升任翰林待诏。
王霭给韩熙载画的像流传广泛,以至于几十年后,人们把唐朝著名的文学家韩愈都画成了韩熙载。
宋人沈括的《梦溪笔谈》里就记载了这个趣事。
书里说现在人画韩愈,小面而美髯,戴着纱帽,这其实是江南韩熙载,韩愈胖而且少髯。
当时这幅画还有流传,上面的题款可以看得很清楚,应该是韩熙载而不是韩愈。
韩熙载谥号文靖,江南人称之为韩文公,这也是他被讹传为韩愈的一个重要原因。
宋朝元丰年间,以韩愈从享文宣王庙,也就是孔子庙,各郡县孔庙中所画的,其实都是韩熙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代十国文学家韩熙载生平简介
韩熙载,字叔言,其先为南阳人,后家于齐,遂为潍州北海人。
五代十国南唐时名臣、文学家。
南唐烈祖时,召为秘书郎。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五代十国文学家韩熙载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韩熙载也叫韩文靖,祖先是南阳人,曾祖父那一代一直到他的父亲,都是做官,分别担任太常卿、侍御史、秘书少监。
公元902年,韩熙载出生在潍州北海,从小就刻苦学习,饱读诗书,二十出头考上了进士。
由于父亲被卷入了王公俨的事件中,韩熙载被迫逃亡。
出于好朋友李谷在汝阴和交通方面的考虑,他流亡到了吴国,为了融入当地,上交了一份《行止状》给吴睿帝。
虽然韩熙载的《行止状》写得气势恢宏,足见其才能,但他的这份傲气也被人指指点点,之后几年并没有被器重。
公元937年,李昪当上了皇帝,重新重用了韩熙载,任命他为秘书郎,并希望他能辅佐太子李璟,七年间韩熙载的文采得到了李璟的赏识。
六年后,太子登基,韩熙载被委以重任,官职做到了知制诰,却因为他的过于耿直和公正,招来了很多人的记恨。
韩熙载曾一度遭陷害被贬官,后官复原职,并升迁到了户部侍郎的职位。
公元955年,后周进攻南唐,韩熙载建议李璟不要用陈觉,李璟不听,导致南唐国力衰弱,积郁成疾的李璟去世了。
李煜登基后,因为性格原因,有不少人对韩熙载不满,使得他的
为官之路也不是很顺,几上几下。
作为朝中的重臣,李煜对于晚年的韩熙载可以说是很宽容、很尊敬了,以至于在他寿终就寝时,追封他谥号,为穷困的他挑选不错的墓地,并请名士写墓志铭。
韩熙载是个什么样的人韩熙载自幼通读诗书,擅长写书作画,特别有才华,文学造诣颇高,一生写了不少诗文典籍,包括《韩熙载集》、《拟议集》等,可惜基本上找不到了。
除了文学方面的成就,韩熙载还在音律上有自己独到的地方。
韩熙载出生于官宦世家,继承了家中为官的思想,后来也位居高位。
只是过于耿直的他还没能适应圆滑的为官之道,加上自己本身恃才自傲,得罪不少同僚,这也是其仕途坎坷的原因之一。
早年的韩熙载拥有抱负,意气风发,也确实做得还不错,到了晚年,正直南唐衰落时期,他感觉到自己的理想很难实现了,即将成为亡国之人,心中自然郁闷,于是用歌舞声乐和喝酒来安慰自己,这一点在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中有体现。
韩熙载出于动荡的时代,侍奉了三位帝王,为官正直,不怕权贵,在南唐的政治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他性格幽默、孤傲狂放,才华出众,擅长书画和音律,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后人对于韩熙载的评价,基本上是正面,因为一幅夜宴图,让人对其正面的形象产生怀疑,其实他只是借机化解李煜的疑心和避免接受宰相一职,表达了他对南唐国运的忧心。
韩熙载夜宴图隐藏鲜为人知故事韩熙载夜宴图生动地描述了韩熙载宴请群臣的热闹景象,从侧面反映了南唐的社会背景和风气。
那
么其中韩熙载夜宴图隐藏鲜为人知故事了吗?答案是肯定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谈一谈韩熙载夜宴图隐藏鲜为人知故事。
南唐时期,朝廷盛行骄奢淫逸的风气,所以南唐越来越衰弱。
此时后周发展的比较强大,李煜担心南唐政权,对在南唐朝廷做官的北方人十分猜疑。
而韩熙载恰好是一名北方人,而且他在南唐朝廷位高权重,更加引起了李煜的猜疑。
韩熙载为了避免君主的无端猜疑,他选择了纵情酒色来远离朝廷的斗争。
当时,韩熙载夜夜笙歌的宴会生活传到了后主李煜耳中,为了勘察韩熙载宴会的真假,他便让画家周文矩和顾闳中悄悄观察韩熙载夜宴场景,将所见画成一幅作品,以便自己鉴定真假。
后来,顾闳中和周文矩前去参加韩熙载夜宴,俩人都将韩熙载声势浩大的宴会场景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李煜看后,认为韩熙载是位没有野心的臣子,于是减少了对韩熙载的戒心。
所以在韩熙载夜宴图中,每一幅画卷都有美色和韩熙载,画家将其中的性欲场景描绘的十分隐晦。
韩熙载夜宴图中,内室坐塌后面有一张床,床上蓝色被子高高隆起,好像里面藏有一人。
这就是画家对韩熙载夜宴淫乱之事的含蓄表达,如果慢慢考察,会发现韩熙载夜宴图中隐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