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进展》课程教学大纲.doc
《环境科学前沿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前沿讲座》课程教学大纲The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环境科学前沿讲座旨在向学生介绍环境科学的发展并结合本教研室所从事的研究课题,使学生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全球大气增温、水体富营养化、环境纳米材料、有机污染物污染等方面的新理论和热点问题有较全面和深入理解。
— 1 —(二)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环境科学学术前沿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进展。
(三)素质目标使学生具备跟踪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动向及最新的资料及理解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
(二)理解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全球大气增温、水体富营养化、纳米颗粒的环境行为及生物响应、有机污染物控制与生态修复、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和前景等方面的新理论和热点问题。
(三)掌握环境科学学术前沿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的研究动态。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4学时第一节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2学时知识点: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技术及不同重金属来源特点。
第二节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行治理方法2学时知识点:工程治理方法、生物治理方法、农业治理方法等在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重点: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和污染修复治理原理及技术。
难点:农产品产地分级管理技术及理论。
思考题: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特点。
作业:如何防治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
建议教学方法:板书、多媒体第二章全球大气增温4学时第一节温室气体排放2学时知识点:温室气体清单及排放规律。
— 2 —第二节温室气体增温规律2学时知识点:温室气体如何引起可全球大气的增温。
本章小结重点:全球大气增温原因。
难点:温室气体效应机制。
思考题: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大气增温的原因及后果。
作业:简述温室气体的危害。
教学方法:板书、多媒体第三章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研究4学时第一节富营养化概念、状况2学时知识点:世界与中国的富营养化问题第二节赤潮的爆发原因及研究2学时知识点:赤潮的概念、暴发原因与状况;赤潮研究的监测手段及环境效应。
《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入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环境科学的基础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环境科学意识和基本研究能力。
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培养学生的环境科学思维和意识;3.培养学生的环境科学研究和问题解决能力;4.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环境科学概述(2学时)1.1环境科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2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2.环境要素与环境系统(4学时)2.1大气环境;2.2水环境;2.3土壤环境;2.4生物环境;2.5环境系统与能量流动。
3.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6学时)3.1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3.2自然灾害与人类风险;3.3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3.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3.5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
4.环境监测与评价(6学时)4.1环境监测的目的和方法;4.2环境评价的原理和指标;4.3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
5.环境保护与管理(8学时)5.1环境政策和法律法规;5.2环境管理与规划;5.3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6.环境工程与技术(8学时)6.1大气污染控制技术;6.2水污染控制技术;6.3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利用;6.4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
7.环境科学案例分析(6学时)7.1水环境污染案例;7.2大气环境污染案例;7.3土壤环境污染案例;7.4生态环境破坏案例。
8.实践教学(4学时)8.1环境监测实验;8.2实地考察与调研。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1.教学方法1.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2实验教学法:组织环境监测实验和实地考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1.3讨论与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1.4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
环境科学研究进展教案

环境科学研究进展教案一、引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环境科学的兴趣。
2. 教学内容:介绍环境科学的定义、研究领域和应用。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二、环境科学的起源与发展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 教学内容:介绍环境科学的起源、重要事件和阶段性成果。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历史事件和数据进行分析。
三、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为学生提供研究思路。
2. 教学内容:介绍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具体研究案例进行分析。
四、环境科学的方法与技术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内容:介绍环境科学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如采样与分析、模型建立、环境影响评价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操作演示。
五、环境科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展望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环境科学的发展现状,认识我国环境问题的特点和挑战。
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相关政策、数据和案例进行分析。
六、环境污染与健康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教学内容:介绍环境污染的类型、来源和健康影响,探讨环境污染与疾病的关联。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际案例和研究报告进行分析。
七、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问题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国际合作意识。
2. 教学内容:介绍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探讨全球环境治理的途径。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国际协议和案例进行分析。
八、生物多样性保护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环境科学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教学大纲一、引言环境科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科学,涵盖了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化学、物理等多个学科内容。
环境科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为推动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 掌握环境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3. 培养环境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培养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三、课程内容1. 环境科学概论1.1 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1.2 环境系统的概念和组成;1.3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
2. 大气环境科学2.1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2.2 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2.3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和控制。
3. 水环境科学3.1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3.2 水污染的来源和影响;3.3 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技术。
4. 土壤环境科学4.1 土壤的形成和分类;4.2 土壤污染的类型和治理方法;4.3 土壤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
5. 生物环境科学5.1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5.2 生物对环境的响应和适应;5.3 生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解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 实践操作:开展环境科学实验和调查活动;3. 讨论研究:引导学生围绕环境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加环境调研和考察活动。
五、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等;2. 作业考核:包括课堂作业、实验报告等;3. 期中期末考试: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核;4. 研究报告: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环境科学相关研究的报告。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环境科学导论、环境保护法律、环境监测技术等;2. 实验设备:大气环境监测仪器、水质分析设备等;3. 参考资料:环境科学期刊、学术论文等。
七、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为将来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环境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
学时
2 3
教学方式
讲授 讲授+实验 讲授+实验 讲授+实验 讲授+实验 讲授+实验 讲授+实验 讲授+实验 讲授+实验 讲授+实验 讲授+实验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6 PCR amplification and syrup AGAR gel electrophoresis 7 The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technologies for environmental samples: Part 1 8 The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technologies for environmental samples: Part 2 9 The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technologies for environmental samples: Part 3 10 The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technologies for environmental samples: Part 4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环境科学综合实验》课程是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实践课 程,共 32 学时。课程涵盖了《环境化学》 、 《环境毒理学》 、 《环境生物学》 、 《环 境生态学》和《环境土壤学》等环境科学核心课程的基础和专业实验;并利用学 院中心实验室分析测试平台设计了数个现代环境仪器分析实验, 将部分教师研究 成果转化为特色教学实验项目,有利于学生开展基础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 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 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Environmental Science Experiments is one core experimental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nd the teaching time is a total of 32 hours. The course includes some basic and professional experiments related with the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environmental biology, environment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oil science, and so on. It also includes several modern instrument analysis experi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amples in the college center laboratory analysis test platform. Some special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which come from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some teachers also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course. 1 Determination of the partition coefficient of dimethyl benzene octanol - water 2 Speciation analysis of cadmium in waste water 3 Determina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by chemical oxidation method 4 Adsorption experiments on copper in the soil 5 Determination of NOx in the atmosphere by hydrochloric acid naphthalene ethylenediamine method
环境科学教学大纲环境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掌握环境科学的 基本概念、原理 和方法
理解环境问题的 产生、发展和解 决途径
掌握环境监测、 评价和治理的基 本技能
提高环境保护意 识和社会责任感
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具备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 具备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具备环境科学研究的能力 具备环境科学教育与传播的能力 具备环境科学实践与创新的能力
教师评价:建立教师评价体系, 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定期评 估和反馈
教材:《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等
参考书目:《环境科学导论》、《环境科学实验教程》、《环境科学案例分析》等
网络资源: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 实践基地: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生态保护区等
实验室设备:包括显微镜、离心机、电泳仪等 实验场地:包括实验室、野外观测站、生态园等 实验材料:包括化学试剂、生物样本、土壤样本等 实验安全:包括实验室安全规范、实验操作规程等
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包括 环境科学原理、环境污染 与防治、生态学等
环境监测技术:包括环境 监测方法、仪器设备使用、 数据分析等
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环境 影响评价方法、环境影响 评价报告编写等
环境管理与法规:包括环 境法律法规、环境管理政 策、环境管理实践等
环境教育与宣传:包括环 境教育方法、环境宣传技 巧、环境教育实践等
评价标准:根据 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效果、创新 能力等方面进行 评价
评价周期:定期 进行评价,如每 学期一次或每学 年一次
评价反馈:及时 向学生反馈评价 结果,帮助学生 了解自己的学习 情况,改进学习 方法
教师自评: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和建议 同行评价:邀请同行专家对课程进行评价和指导 改进措施:根据自评、学生反馈和同行评价,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232012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其它非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以人类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人类生态系统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阐述环境科学分支学科及其在环境治理与保护中的作用。
使学生能够分析污染控制工程、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环境概念、环境基础理论、环境问题等基础知识;2.环境基础学科、环境分支学科体系;3.环境问题产生原理及防治途径与手段。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自学与终身学习能力。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
重点讲述课程难点,以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意识,具有不断适应环境与发展的能力。
2.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为主,课堂与课外结合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终生学习能力。
3.适当聘请校外管理与技术人员开展环境保护讲座。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先修物理、化学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课外查阅文献,学会循序渐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环境问题、综合进行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重点考核学生掌握的概念及基础理论,综合分析环境问题并进行污染综合防治。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0-50%,大作业占50-100%。
(七)参考书目1.《环境科学概论》,杨志峰、刘静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2.《环境科学概论》,方淑荣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7;3.《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周敬宣,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9;4.《环境学导论》,王羽亭、井文涌、何强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9;5.《可持续发展导论》, Rogers.P.P、Jalal.K.F、郝吉明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7;二、中文摘要以人─地环境复合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了环境的发生和发展,并深入剖析了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系统阐述了环境科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规律,结合学科前沿领域、热点问题及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环境科学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环境科学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课程学分:X学分4、课程总学时:X学时5、适用专业:具体专业名称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和发展趋势。
2、培养学生运用环境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1、环境科学概述环境的概念、分类和特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2、地球环境系统地球环境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功能3、环境污染与防治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大气污染的危害和控制措施水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水污染的危害和治理方法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土壤污染的危害和修复技术4、固体废物污染与处置固体废物的分类和特点固体废物的污染危害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方法5、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的目的、任务和方法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内容6、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内容环境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管理7、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和措施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危害保护臭氧层的国际行动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和保护对策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例讲解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环境问题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4、实验教学:安排相关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环境科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5、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参考书籍和文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面。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X%):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负责人:课程中文名称: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 Science Generality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2 课程学时数:36 授课对象:坏境科学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无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类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现代环境理念、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等方而的问题有一初步了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环境科学方而的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农内容学时绪论6学时|勺然环境3学时社会环境3学时环境污染与防治9学时环境价值与经济6学时环境管理3学时环境理念与伦理观3学时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3学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的基木概念•、环境的定义二、环境的纽成与分类三、环境要素与环境质景四、环境的功能与特征第二节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三、全球环境问题第三节环境科学一、环境科学的定义二、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三、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四、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五、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六、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七、环境科学的未来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老师填写第二章白然环境第一节地球环境一、地球的形成二、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纽成二、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性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四、生态系统的演化与平衡第三节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二、水资源三、土地资源四、矿产资源五、生物资源六、能源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老师填写第三章社会环境第一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一、史前文明二、农业文明三、工业文明四、生态文明第二节人口与环境一、人口与人口过程二、世界人口发展状况三、中国人口发展状况四、人口增长対环境的影响五、地球人口环境容量第三节城市环境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二、城市化及英进程三、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四、城市生态系统五、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措施六、生态城市及英建设第四节经济与环境一、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方程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艸、工业发展模式第五节社会环境一、政治与环境二、国际关系与环境三、法律与环境四、军事行动与环境五、贸易与环境第六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二、人与白然协调发展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老师填写第四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一、水体污染二、大气污染三、土壤污染四、固体废弃物污染五、有毒化学品污染六、环境噪声污染第二节环境污染治理与控制一、水污染治理与控制二、大气污染治理与控制三、土壤污染治理与控制四、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与控制五、有毒化学殆污染治理与控制六、环境噪声污染的治理与控制第三节环境污染预防一、环境污染预防概述二、工业污染预防技术三、污染预防计划四、污染预防的法律法规与策略五、污染预防的教育与研究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教师填写第五章环境价值与经济第一节环境介质理论一、环境价值的构成二、环境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第二节环境价值的评估方法一、克接市场评价法二、揭示偏好评价法三、意愿调查评价法四、评价方法的选择第三节环境价值评估的应用一、费用效益分析二、环境经济核算三、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第四节环境经济手段一、环境经济手段的界定和分类二、排污收费三、排污权交易四、环境税五、生态补偿第五节循环经济一、循环经济的含义与特征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三、循环经济的层次四、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教师填写第六章环境管理第一节环境管理概述一、环境管理的概念二、环境管理的特点三、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四、环境管理的主耍方法和于-段第二节环境规划管理一、环境规划的概念二、环境规划的类型及内容三、环境规划的作用第三节环境政策管理一、环境政策的概念二、环境管理政策工具三、中国环境政策体系第四节中国环境管理制度一、基本框架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三同吋”制度四、排污收费制度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六、限期治理制度七、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八、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九、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第五节环境法制管理一、环境法及环境法制二、环境法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三、中国环境法律体系四、环境法律责任第六节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一、污染控制模式的转变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七节环境保护的国际行动一、国际环境会议二、国际环保机构和纽织三、国际环保活动四、环境日五、环境教育六、环境保护公约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教师填写第七章环境理念与伦理观第一节人类的环境观一、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及其发展二、传统环境观三、现代环境观第二节环境伦理观一、环境伦理观的概念二、环境伦理学第三节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耍道徳规范一、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二、环境道徳的主要规范三、环境道徳范畴四、环境道徳行为评价与教育第四节环境伦理观的实践一、决策和管理中的环境伦理二、经济活动中的环境伦理三、社会发展中的环境伦理以、法制中的环境伦理五、科学发展观中的环境伦理本章主要讲授:环境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内容、流派;环境伦理学的发生发展;环境伦理在社会经济等活动中应用与实践。
《环境科学进展》课程改革与实践

《环境科学进展》课程改革与实践王文全+张玲卫摘要:《环境科学进展》是环境科学专业学科平台课,主要讲授环境科学各研究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动态,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创新思维。
通过课程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的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科学进展;课程;教改G642.0 文献标志码:A :1674-9324(2017)02-0133-02《环境科学进展》是新疆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学科平台课。
依托我校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我们在课程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机制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和尝试,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本课程对学科发展的意义《环境科学进展》是适应环境科学发展和该专业学生科学研究需求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讲授环境科学各研究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动态,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当今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人们在解决环境问题时提出的各种理论和观点,从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并且在最新研究基础上利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关系的思想指导分析、解决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创新思维。
《环境科学进展》是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学科平台课,虽然大部分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环境学概论》这门课,但由于教材的更新有一个过程,教学使用教材一般都涉及不到最新的学科研究情况,这就有必要开设环境科学研究进展课程,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二、本课程在国内外的开设现状环境科学进展课程在很多高校都有开设,课程组织形式大致分为三种:(1)整门课程由本校一位老师讲授。
(2)学生通过听取相关学科的前沿讲座的方式来获取学分。
(3)由本校相关专业几位教师联合讲授,学生参与讨论。
多数高校采用第一种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系统所讲授内容系统且授课教师能准确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度剖析,缺点是教师时间精力有限,对自己没有涉猎的领域有所欠缺,部分内容深度不够;第二种授课方式的弊端是只能听取讲座涉及到的内容,部分领域的研究生无法了解自己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且整个学习内容没形成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物理环境理论研兖进展
1.研究发展史
2.监测技术与评价方法
3.发展趋势
第三章环境科学污染控制技术进展
重点:本章重点是污染控制技术的优缺点。
难点:各环境污染的最新污染控制技术。
教学要求:
1.了解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中日前的最新技术。
2.掌握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中存在的主要污染及其控制技术。
(2)通过软件科学研究,提高管理能力,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3)提供污染防治的实用技术
(4)推动环境科学学科建设和高等环境教育
4.未来环境科学发展的热点
(1)全球环境变化与地球环境系统科学研究
(2)环境污染机理的研究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污水资源化及水污染控制技术
(4)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变化规律和土地退货的综合防治
第五章环境安全研究进展
重点:本章重点是环境安全的研充进展。
难点:环境安全研窕的三个视角。
教学要求:
1.了解环境安全研兖的进展。
2.掌握环境安全的由来。
教学内容,
1.环境安全的由来
2.环境安全关注的三类问题
3.当前环境安全研充的三个视角
4.环境安全研兖进展
四
章(或编)次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
其他
合计
第一章
2
0
2
第二章
6
6
12
第三章
3
3
6
第四章
1
1
2
第五章
1
1
2
合计
13
11
24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课程讨论:
1.大气环境理论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掌握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的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大气环境理论研兖进展
1.研兖发展特点
2.监测技术与评价方法
3.发展趋势
第二节水环境理论研兖进展
1.湖泊
2.海洋
3.河流
第三节土壤环境理论研兖进展
1.研兖发展史
2.监测技术与评价方法
3.发展趋势
第四节 生态学环境理论研兖进展
1.研兖发展史
2.监测技术与评价方法
(5)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
(6)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和监测技术的新原理和新方法的研究
第二章环境科学理论研兖进展
重点:本章重点是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
难点:各环境要素中的最新研窕领域。
教学要求:
1.了解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中目前的最新研窕领域。
2.熟悉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的监测技术与评价方法。
一
《环境科学进展》为专业提高课,其授课目的主要是通过总结、学习、探讨,掌握环境科学的研 究进展,熟悉各环境领域的发展历程,了解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的研充情况。
二
《环境科学进展》是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的提高性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对四年学习相关知 识的升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科学的研究进展,对四年所学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汇总, 为其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做衔接。
教学要求:
掌握环境科学的由来,熟悉其发展历程,深入了解环境科学的进展。
教学内容:
1.环境科学的由来
(1)环境科学的提出
(2)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
(3)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环境科学的研究任务
2.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
(1)第一个进展
(2)第二个进展
(3)第三个进展
3.环境科学研兖的作用
(1)促进适合国情的环境管理制度的建立
本课程采取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展开教学工作。教师讲授各环境领域的发展历程, 并提供近年来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的相关文章,在课堂中展开讨论,总结、归纳出相关的研究进展。 使学生对环境科学领域的理论发展及控制前沿技术有全而和深入的了解。
三
第一章堵论
重点:本章重点包括环境科学的由来及发展历程。
难点:环境科学的进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大气污染控制与技术进展
1.脱硫技术5.VOC控制技术
第二节水污染控制与技术进展
1.污控技术发展史
2.发展趋势
第三节土壤污染控制与技术进展
1.污控技术发展史
2.发展趋势
第四节生态学污染控制与技术进展
1.污控技术发展史
2.发展趋势
第五节 物理环境污染控制与技术进展
《环境科学进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708030
课程名称:环境科学进展
英文名称: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课程类型:专业提高课
总 学时:24讲课学时:24实验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
先修课程:环境学概论、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执笔人:刘衍君审定人:张金萍
1.污控技术发展史
2.发展趋势
第四章 全球变化研兖进展
重点:本章重点是全球变化的发展趋势。
难点:各全球变化的原因。
教学要求:
1.了解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的研兖进展。
2.掌握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全球变暖
1.原因
2.研究进展
3.发展趋势
第二节臭氧层破坏
1.原因
2.研兖进展
3.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