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主动减振器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

合集下载

汽车半主动减振器工作原理

汽车半主动减振器工作原理

汽车半主动减振器工作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汽车半主动减振器那神奇的工作原理。

你想想看,咱开车在路上跑,那路面可不总是平平整整的呀,坑坑洼洼的多了去了。

这时候要是没有个好东西来帮忙缓冲一下,那咱坐在车里不就跟坐花轿似的,颠得七荤八素啦!这汽车半主动减振器啊,就像是汽车的贴心小棉袄。

它是怎么工作的呢?其实啊,就好比是一个聪明的小精灵。

当车子遇到颠簸的时候,它能迅速地感知到,然后马上行动起来。

它里面有一些特别的装置,就像一个个小战士,随时准备应对挑战。

这些小战士会根据路面的情况,快速地调整自己的状态。

如果路面很平坦,那它们就稍微休息一下,不怎么使劲。

可要是遇到了大坑大洼,它们就立刻紧张起来,使出浑身解数来减少车子的晃动。

你说这像不像咱人啊,遇到轻松的事儿就放松点,遇到困难了就全力以赴去应对。

这半主动减振器就是这么牛,它能让咱的车子在各种路况下都能尽量保持平稳。

咱再打个比方,这半主动减振器就像是一个厉害的武林高手。

它能以柔克刚,把那些路面的颠簸都化解掉。

它能让车子在行驶过程中,就像在平地上滑行一样顺畅。

而且啊,它还特别耐用呢!只要你正常保养车子,它就能一直忠心耿耿地为你服务。

你说,这多靠谱啊!你可别小看了这个小小的半主动减振器,它可是汽车行驶品质的重要保障呢!没有它,咱开车得多难受啊。

有了它,咱才能舒舒服服地享受驾驶的乐趣。

所以啊,朋友们,咱得好好爱护这个小家伙。

就像爱护咱自己的身体一样。

这样它才能更好地为咱服务,让咱的出行更加愉快和安全。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总之,汽车半主动减振器就是这么神奇,这么重要!咱可得好好珍惜它呀!。

半主动减振器工作原理和控制方式

半主动减振器工作原理和控制方式

半主动减振器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丁问司1控制规则1.1悬挂系统分类悬挂系统从振动控制的角度来说可分为主动悬挂与被动悬挂,其中主动悬挂按其是否需要外界能量的供应可分为有源主动悬挂和无源主动悬挂。

有源主动悬挂也称全主动悬挂,通常由产生主动力或主动力矩的装置(油缸、气缸、伺服电机、电磁铁)、测量元件(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力传感器等)和反馈控制系统等几部分及一个能连续供应能量的动力源组成。

无源主动悬挂也称作半主动悬挂。

由无能源输入但可进行控制的阻尼元件和弹性元件组成,其减振方式和工作原理与被动悬挂相似,不同的是悬挂参数可在一定的范围内任意调节,以获得最佳的减振效果。

半主动悬挂与全主动悬挂的区别是前者只能调节阻尼力的大小,而后者则可同时控制阻尼力的大小方向。

半主动悬挂的核心实际上是一种可调阻尼减振器,其阻尼力大小一般通过调振节流孔开度来获得,而对阻尼力的约束条件是:系统振动时联系于阻尼器的能量全部耗散掉。

1. 2列车半主动控制原理悬架系统的半主动控制原理在七十年代由美国人Karnopp提出,旨在以接近被动悬挂的造价和复杂程度来提供接近主动悬挂的性能。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激励和系统的状态调节悬挂系统中的刚度和阻尼,以使某个性能指标达到最优。

由于在半主动状态下改变系统的刚度非常困难,目前的研究实际上仅限于对悬挂系统阻尼的控制。

多年研究使得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衍生了多种控制方式,其中包括:慢速控制、天棚控制、相对控制、最优控制、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从工程实践的情况来看目前只有天棚控制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已运用到成熟的产品中。

日本KYB公司与铁道总研联合研制的列车横向半主动减振器及是运用了天棚(Sky Hook)控制原理。

列车天棚原理的基本控制逻辑是被称为“天棚悬架”的数学模型,如图1所示。

假设列车是沿一道虚拟的刚性墙移动,在虚拟墙与车体之间通过一虚拟减振器的作用来减小车体振动,此虚拟减振器称天棚减振器。

机械振动控制中的主动与半主动阻尼

机械振动控制中的主动与半主动阻尼

机械振动控制中的主动与半主动阻尼振动控制在机械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减小振动幅值,同时延长系统的寿命。

在振动控制中,主动阻尼和半主动阻尼是两种常用的控制策略。

本文将分别介绍主动和半主动阻尼的原理和应用。

主动阻尼是通过主动干预机械系统,实时改变系统的动力参数来实现的。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是通过电机或电磁力来施加力矩或阻尼力。

主动阻尼可以根据振动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实现实时调节。

例如,在风力发电机组中,由于风速的变化,风力机组的振动会发生变化。

通过监测风速和振动信号,可以实时调整发电机组的转速,以减小振动幅值,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主动阻尼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汽车悬架系统中,可以通过主动控制阻尼器的刚度和阻尼特性,实现对车身的主动控制,进而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在建筑结构中,可以通过控制主动阻尼器的阻尼力,减小结构的振动幅值,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与主动阻尼不同,半主动阻尼是通过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来实现的。

这种方法通常利用液体或磁性材料的特性,通过调节控制器的参数,改变阻尼材料的阻尼特性。

半主动阻尼可以根据系统的振动状态实时调整阻尼参数,从而改变系统的振动响应。

半主动阻尼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桥梁和建筑结构中,可以使用液体阻尼器或磁流变阻尼器来减小结构的振动幅值。

液体阻尼器通过调整液体的流动参数来实现阻尼效果,而磁流变阻尼器则通过改变磁场对磁流变材料的作用力来实现阻尼控制。

这些半主动阻尼器可以根据结构的振动情况实时调整其阻尼特性,从而减小结构的振动幅值。

在机械振动控制中,主动和半主动阻尼的选择取决于实际的应用需求和成本考虑。

主动阻尼通常需要较为复杂的控制系统和高成本的实施,但可以实现更为精准和实时的振动控制。

而半主动阻尼则相对简单和经济,但在某些情况下无法达到与主动阻尼相同的控制效果。

总之,机械振动控制中的主动和半主动阻尼是两种常用的控制策略。

主动阻尼通过实时调节系统的动力参数来减小振动幅值,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半主动及主动减震器需求趋势及技术路线

半主动及主动减震器需求趋势及技术路线

半主动及主动减震器需求趋势及技术路线本文介绍了半主动及主动减震器的概况和案例,分析了下未来的需求趋势以及举例了些主动及半主动减震器的技术路线。

半主动及主动减震器的概况减震器是整车上的一个重要功能件,在保证车辆的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方面有着重要的用途。

减震器有被动和主动之分,被动减震器(传统减震器)是无法自发适应路况,其阻尼是固定的。

现实中,人们期望在保证驾驶车辆操作稳定性的同时,兼顾舒适性,要做到兼顾,就必须采用非传统的减震器,也就是主动或半主动的减震器。

但实际这种需求的实现是必须与悬架一同来考虑的。

所以谈主动及半主动减震器就得谈到汽车悬架。

减震器的主动及半主动实际与悬架的主动与否是关联的,或者说将二者的主动及半主动要区分开来谈。

被动悬架系统传统的悬架在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不断在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之间寻求平衡。

最终设计的悬架参数(弹簧刚度和减震器阻尼等)是不可调节的,使得传统悬架只能保证汽车在一种特定的道路和速度条件下达到性能最优的匹配,并且只能被动地接受地面对车身的作用力,而不能根据道路、车速的不同而改变悬架参数,更不能主动地适应路况条件甚至控制地面对车身的作用力。

主动悬架系统采用电子等技术实现汽车悬架的自主控制,依据道路、车速的不同而改变悬架参数(弹簧刚度和减震器的阻尼等),悬架刚度和阻尼动态的自适应调节使悬架系统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既能使汽车乘坐的舒适性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又能使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达到极佳状态。

主动悬架、主动减震器有逐步向中低端车型上过渡的趋势主动悬架:诸如空气弹簧、液压弹簧、带路况预知探测装置的悬架系统,除了减震器阻尼可调,还可以实现悬架车身姿态的调节,以找到车身适应实时路况的最佳运行姿态。

半主动悬架:与被动悬架类似,只是悬架参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多数是减震器阻尼或弹簧刚度在一定范围内可调。

减震器阻尼的可调也分多种可调选择方案。

主动减震器:可以自主调节阻尼的减震器。

主动悬架技术

主动悬架技术

Continental空气悬架
Conti电控空气悬架系统
针对纯电动汽车提供的电子空气悬架系统,主要是采用了带有高性能压缩机和电 磁阀体的封闭式供气系统。和开放供气系统相比,封闭系统使用高压储气罐,系统 内部的空气只需在空气弹簧和高压空气储气罐之间往返流动。这样,系统的充气和 放气时间就会大大缩短,有效提升了汽车能效水平。而且系统也不需要经常从周围 环境中往系统中储放空气。自备闭合式供气系统的压缩机包含电动机、干燥机和开 关阀门。与其他应用于开放式供气系统的压缩机相比,这个闭合压缩机在重量上具 有显著优势。
简介
(半)主动悬架
主 要 内 容
Continental空气悬架 ZF减震技术 磁流变减震技术 奔驰Airmatic
简介
传感器
电子控制 ECU
控制执行机 构
可实现
车高调节
阻尼力控制
பைடு நூலகம்
弹簧刚度控制
简介
空气悬架—空气弹簧作为弹性元件的悬架 结构:主要由ECU、空气泵/空压机、储压罐、气动前后 减震器和空气分配器等部件构成,可调节车身水平高度 和悬架软硬程度。 原理:利用前后轮附近的离地距离传感器,控制电脑可 判断出车身高度变化,再控制空气泵和排气阀门,使空 气弹簧自动伸长或压缩,从而改变底盘离地间隙,进而 影响车身稳定型和通过性。空气悬挂工作压力在 600~1000kPa,压力由空压机或储压罐(1300~1600kPa) 提供
ZF减震技术
Nivomat车高自平衡减震系统
功能: 1 可根据行驶工况自动调整车身高度,动力来源是车轮和车身的 相对运动 2 Nivomat内的高压气腔形成空气弹簧,与螺旋弹簧、缓冲块共 同构成悬架系统的弹性元件,刚度可变
3 提供与负载相关的附加阻尼力

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主动与半主动控制

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主动与半主动控制

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主动与半主动控制汽车底盘悬挂系统是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支撑和缓解车身震动,保证车辆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控制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主动和半主动控制成为了现代汽车悬挂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主动悬挂系统是指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路面情况和车辆动态,通过悬挂系统的控制单元主动调节悬挂刚度、减震力度等参数,以优化车辆的悬挂性能。

主动悬挂系统可以根据不同路况和行驶状态主动作出调整,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采用主动悬挂系统的车辆可以更好地适应复杂路况,减少车身的侧倾和颠簸感,提升行驶平稳性。

主动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液控制技术,实现悬挂系统的快速响应和精准控制,从而提升车辆悬挂性能。

半主动悬挂系统是介于传统被动悬挂系统和主动悬挂系统之间的一种系统。

半主动悬挂系统同样可以根据路况和行驶状态调节悬挂参数,但是其调节范围和速度相对主动悬挂系统较小,无法实现完全主动的悬挂调节。

半主动悬挂系统采用电磁阻尼器、气压悬挂等技术,通过主动改变阻尼力和气压来调节悬挂刚度和减震效果,提高车辆悬挂性能。

半主动悬挂系统的优点在于成本较低、结构简单,对悬挂系统的改造和升级相对容易,因此在许多中高端车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主动和半主动悬挂系统在汽车底盘悬挂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发展,悬挂系统的控制技术将会越来越智能化和高效化,为驾驶员提供更加舒适和安全的驾驶体验,推动汽车行业向着智能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

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主动与半主动控制必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减震器工作原理详解

减震器工作原理详解

减震器工作原理详解减震器是一种安装在汽车悬挂系统上的重要组件,其主要功能是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震动和冲击,提高行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解释减震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减震器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一、减震器的结构减震器通常由减震筒、活塞、活塞杆、密封装置和阀门组成。

1. 减震筒:减震筒是减震器的外壳,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承受道路上的冲击。

2. 活塞:活塞是减震器内部的移动部件,其上装有多个孔,用于控制液体的流动。

3. 活塞杆:活塞杆连接活塞和车身悬挂系统,当车辆受到冲击时,活塞杆会相对于减震筒发生位移。

4. 密封装置:密封装置用于防止液体泄漏,通常由橡胶或其他弹性材料制成。

5. 阀门:减震器内部的阀门控制液体的流动,以实现对车辆震动和冲击的控制。

二、减震器的工作过程减震器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压缩阶段和回弹阶段。

1. 压缩阶段:当车辆受到冲击时,悬挂系统会向下运动,活塞杆会向减震筒内部移动。

同时,液体会通过活塞上的孔进入减震筒内部,活塞杆上的阀门会打开,液体被迫通过阀门进入减震筒的下部。

这样,减震筒内部的液体被压缩,从而吸收了车辆冲击产生的能量。

2. 回弹阶段:当车辆的悬挂系统回弹时,减震筒内部的液体会通过活塞杆上的阀门进入减震筒的上部。

同时,活塞杆会向上移动,将液体从减震筒的下部排出。

这样,减震筒内部的压缩液体会逐渐恢复原状,减震器也会回到初始位置。

三、减震器的工作原理减震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液体的压缩和回弹过程。

当车辆受到冲击时,减震器会通过压缩液体来吸收冲击产生的能量,从而减少车辆的震动和冲击。

当车辆回弹时,减震器会通过液体的回弹来恢复原状,以保持车辆的稳定性。

减震器内部的阀门起着关键作用。

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控制液体的流动,从而实现对车辆震动和冲击的控制。

当车辆受到冲击时,阀门会打开,液体被迫通过阀门进入减震筒的下部,从而吸收冲击产生的能量。

当车辆回弹时,阀门会关闭,液体通过阀门进入减震筒的上部,从而恢复减震器的初始状态。

振动控制-主动、半主动

振动控制-主动、半主动

目录0.前言 (1)0.1 结构振动控制研究与应用概况 (1)1.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 (2)2.结构振动控制分类 (3)3.各类控制系统构造及性能 (4)3.1 结构振动主动控制概述 (4)3.1.1 主动控制控制原理 (5)3.1.2 加力方式及加力位置 (7)3.1.3 控制装置 (8)3.2 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概述 (8)4.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算法 (11)4.1 主动控制算法 (12)4.1.2 几种算法的简单介绍 (13)4.2 半主动控制算法 (21)4.3 智能控制算法 (22)5.结构主动、半主动控制系统分析方法及设计方法 (24)5.1 主动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力设计与分析 (25)5.1.1 主动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力设计 (25)5.1.2 主动最优控制力和受控反应特征分析 (26)5.2 结构主动变阻尼和智能阻尼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力设计与分析 (30)5.2.1半主动最优控制力设计 (31)5.2.2系统反应分析 (36)5.3 结构主动变刚度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力设计与分析 (37)5.3.1主动变刚度最优控制力设计 (37)5.3.2系统反应分析 (40)6.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 (41)6.1 AMD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 (41)6.2 结构主动变刚度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 (41)6.3 结构主动变阻尼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 (42)6.4 其他结构振动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 (42)7.研究展望 (43)7.1 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43)7.2 结构振动控制的有待研究的问题 (43)8.结语 (43)参考文献 (44)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综述0.前言0.1 结构振动控制研究与应用概况结构振动控制技术与传统的依靠结构自身强度、刚度和延性来抵抗地震作用的做法不同,通过在结构中安装各种控制装置,从而达到减小结构地震反应、保障结构地震安全的目的。

电磁阀控制半主动悬架可调减振器的研制

电磁阀控制半主动悬架可调减振器的研制

电磁阀控制半主动悬架可调减振器的研制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半主动悬架可调减振器在车辆的悬挂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为汽车悬挂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其质量、性能和可靠性对于汽车的行驶安全和舒适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磁阀是半主动悬架可调减振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开关状态可以实现车辆悬挂系统的调节。

该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基于电磁阀控制的半主动悬架可调减振器。

首先,我们根据车辆的工作原理和传动机构的特性,设计出了一种电磁阀控制的半主动悬架可调减振器。

其主要由电磁阀、调节阀、减振器本体、传感器等组成。

电磁阀的控制原理是根据传感器获取的车辆工况信息,控制电磁阀的通断,从而调节减振器的振动特性。

其次,我们对电磁阀控制的半主动悬架可调减振器进行了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该悬架的性能表现优秀,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快速响应,同时能够在不同的路况和行驶状态下保持稳定的性能。

最后,我们还对该半主动悬架可调减振器进行了性能优化。

我们发现在电磁阀的控制时,需要考虑路况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优化了控制算法,从而使得悬架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更为优秀。

总之,电磁阀控制的半主动悬架可调减振器是一种能够满足不同路况和行驶状态下车辆性能要求的高性能悬架系统。

在未来的汽车研发中,这种悬架系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半主动悬架可调减振器是一种可以根据车辆运行状态和路面状况主动调整车身高度和减震刚度的悬架系统。

相比传统的固定刚度减振器,半主动悬架可大幅度提高汽车的行驶性能和驾驶舒适性。

这种悬架系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电液混合式和电磁阀式。

电液混合式悬架可调减振器是由传统液压减震器与电子控制系统结合而成。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子控制单元定时获取车辆及驾驶员调动指令,将控制指令传递到液控单元并调整阻尼力,从而实现半主动调校。

由于该系统在装车时需要单独配置电子控制单元和液控单元,在维护时需要更换磨损的液控零部件,因此系统成本较高。

电磁阀式半主动悬架可调减振器则摆脱了电液混合式的缺点,采用了先进的电磁阀技术,能在控制精度、响应速度、节能性、可靠性等方面达到更为优秀的表现。

减震器工作原理详解

减震器工作原理详解

减震器工作原理详解引言概述:减震器是汽车悬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路面不平而产生的震动,提高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本文将详细解析减震器的工作原理,包括液压减震器和气压减震器两种类型。

正文内容:1. 液压减震器1.1 液压减震器的构造液压减震器由缸筒、活塞、阻尼油、活塞杆和密封件等组成。

缸筒内充满了特殊的阻尼油,活塞通过活塞杆与缸筒相连接。

1.2 液压减震器的工作原理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外部冲击时,活塞杆会向上或向下运动,使阻尼油通过缸筒的阻尼孔流动,从而产生阻尼力,减少车辆的震动。

2. 气压减震器2.1 气压减震器的构造气压减震器由气压弹簧、气压阻尼器和密封件等组成。

气压弹簧和气压阻尼器通过密封件连接在一起。

2.2 气压减震器的工作原理气压减震器利用气压弹簧和气压阻尼器的作用来减少车辆的震动。

当车辆受到冲击时,气压弹簧会压缩或释放气体,同时气压阻尼器会通过调节气压的大小来控制车辆的阻尼效果。

3. 减震器的调节方式3.1 预调式减震器预调式减震器可以通过调节减震器的阻尼力来适应不同的路况和驾驶需求。

3.2 主动式减震器主动式减震器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辆的状况,并根据实时数据调节减震器的阻尼力,以提供更好的悬挂效果。

3.3 半主动式减震器半主动式减震器结合了预调式减震器和主动式减震器的优点,能够根据驾驶条件自动调节减震器的阻尼力。

4. 减震器的维护保养4.1 定期检查减震器的工作状态定期检查减震器是否出现漏油、变形或损坏等情况,及时更换损坏的减震器。

4.2 避免超载和剧烈行驶超载和剧烈行驶会对减震器造成额外的负荷,影响其正常工作,因此要避免超载和剧烈行驶。

4.3 保持车辆的平衡保持车辆的平衡可以减少减震器的负荷,延长其使用寿命。

5. 减震器的发展趋势5.1 轻量化设计减震器的轻量化设计可以降低车辆的整体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

5.2 智能化技术减震器的智能化技术可以根据车辆的状况和驾驶需求进行自动调节,提供更好的悬挂效果。

车辆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方法研究

车辆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方法研究

车辆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方法研究一、引言车辆悬架系统对车辆行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悬架系统的控制方法研究是提高车辆安全性能和行驶舒适性的关键之一。

车辆悬架系统的控制方式可分为主动、半主动和被动三种,其中半主动悬架系统因为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和经济性,近年来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车辆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方法,提高车辆行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二、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车辆悬架系统主要由减震器、弹簧和悬架支撑等组成。

在半主动悬架系统中,增加了一些控制器和执行器,通过调整减震器和弹簧的刚度和阻尼来控制车辆悬架系统的状态。

半主动悬架系统根据控制方式可分为阻尼可调和弹簧可调两种。

阻尼可调悬架最早应用于赛车领域,通过控制阻尼来减小车身振动,提高行驶稳定性。

弹簧可调悬架则利用可变刚度弹簧来调整悬架系统阻尼和刚度,实现悬架系统的控制。

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方式有当前反馈、预测控制和模型参考控制等,其中预测控制是一种现在较为流行的控制方法。

三、车辆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方法半主动悬架系统最优控制方法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车辆行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提高行驶性能需要控制车辆的悬架系统调整,提高车辆的悬架系统的阻尼和刚度,减小车身的姿态变化,提高悬架系统对路面的适应能力。

提高乘坐舒适性需要减小车辆悬架系统的振动,提高乘坐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最优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器设计和优化问题两个方面。

控制器的设计可以采用反馈线性二次型控制器,并采用Kalman滤波器估计状态变量。

为了确保悬架系统的最优性能,需要根据不同车辆和不同路面情况进行优化设计。

优化问题中,应该考虑到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可以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将行驶安全性能和乘坐舒适性综合考虑,在保证安全性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高乘坐舒适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将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方法应用于某种车辆上,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在不同路面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半主动悬架系统最优控制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车辆行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主动与半主动控制方法

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主动与半主动控制方法

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主动与半主动控制方法汽车底盘悬挂系统是整个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行车的舒适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底盘悬挂系统的控制方式也得到了不断的优化和创新,其中主动与半主动控制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主动与半主动控制方法。

一、主动控制方法主动悬挂系统是指可以主动调节悬挂刚度、高度和阻尼等参数的系统。

主动控制方法通过悬挂系统自身的传感器获取道路情况和车辆状态,再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对悬挂系统进行实时调节,从而保证车辆在不同道路和行驶状态下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主动控制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主动作出调整,保持车辆在最佳状态下行驶。

例如,当车辆行驶在颠簸路面时,主动悬挂系统会加大阻尼力和提高悬挂高度,从而减小车身的颠簸感;当车辆高速行驶时,主动悬挂系统会降低悬挂高度和减小阻尼力,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二、半主动控制方法半主动悬挂系统是指在主动悬挂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可以根据预设的控制算法主动调节悬挂参数。

与主动悬挂系统相比,半主动悬挂系统需要更少的电子控制单元和传感器,成本较低,但调节效果也相对有限。

半主动控制方法通过预设的控制算法对悬挂系统进行调节,例如将车辆的行驶状态、车速和转向角度等信息输入到控制算法中,再根据算法输出的结果对悬挂系统进行调节。

虽然半主动控制方法的调节精度不如主动控制方法准确,但在提升车辆性能和舒适性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三、主动与半主动控制方法的比较主动悬挂系统和半主动悬挂系统各有其优缺点。

主动悬挂系统可以实现更精确的调节,适应性更强,但成本相对较高;而半主动悬挂系统成本更低,适用性更广,但调节精度有所不足。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车辆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悬挂控制方法。

综上所述,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主动与半主动控制方法在提升车辆性能和舒适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底盘悬挂系统的控制方法会越来越完善,为驾驶员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行车体验。

简述振动控制原理和技术

简述振动控制原理和技术

振动控制原理和技术振动控制原理和技术是一种用于减少或控制物体振动的方法和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建筑结构、航空航天、汽车工程等领域。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采取措施来减少或抑制振动的能量传递或振动的幅值,以达到减少振动对系统性能和结构完整性的影响的目的。

振动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主动控制、被动控制和半主动控制三种方式。

主动控制:主动控制是指通过激励和反馈控制来产生与振动相反的力或力矩,以抑制振动。

主动控制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

传感器用于测量振动信号,控制器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并输出控制指令,执行器根据控制指令产生相应的力或力矩,从而实现振动抑制。

主动控制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可调节性强的优点,适用于对振动进行精确控制的应用场景。

被动控制:被动控制是指通过添加阻尼器、弹簧等被动元件来吸收或分散振动能量,从而减少振动的幅值。

被动控制技术通常采用传统的机械或材料手段,例如减震器、隔振垫等。

这些被动元件能够消耗振动能量,减小振动的传递路径或改变结构的固有频率,从而实现振动控制。

被动控制技术简单可靠,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一些振动幅值较小的应用场景。

半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是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的结合,通过调节控制器中的参数或改变元件的特性来实现振动控制。

半主动控制技术可以根据振动的特征和控制要求动态调整控制参数,以适应不同工况下的振动抑制需求。

常见的半主动控制技术包括可调阻尼器、液体阻尼器等。

在振动控制技术中,还存在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模态分析、频域分析、时域分析、最优控制等。

这些方法和手段可以用于振动系统的建模和分析,通过对振动系统的特性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和参数,从而实现振动的减小或控制。

综上所述,振动控制原理和技术通过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和措施,减少或抑制振动对系统性能和结构完整性的影响。

无论是主动控制、被动控制还是半主动控制,都旨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减小振动幅值、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为各个领域的工程应用提供更加可靠和安全的解决方案。

减震器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减震器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减震器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减震器是一种用来减少或抑制机械设备或结构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冲击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基于运用一定的材料和结构设计,有效地吸收和分散振动和冲击能量,从而降低由振动和冲击引起的噪音、损坏和不稳定性。

一般来说,减震器的工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振动或冲击的引入:机械设备或结构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振动或冲击。

这些振动或冲击可以来自不平衡的旋转部件、突然的负载变化、地震、车辆行驶等。

2. 能量吸收:减震器的主要任务是吸收来自运动过程中的振动或冲击能量。

为了实现这一点,减震器通常采用弹簧、气缸、液体、减震材料等各种材料和结构。

3. 能量转移和分散:一旦振动或冲击能量被吸收,减震器会将这些能量转移到其他介质中,如液体或弹性材料。

通过转移和分散振动或冲击能量,减震器可以减少机械设备或结构的振动和冲击幅度。

4. 振动抑制和控制:通过吸收和转移振动或冲击能量,减震器可以显著降低机械设备或结构的振动和冲击水平,从而减少噪音、延长设备寿命并提高工作效率。

不同类型的减震器可以适应不同的振动和冲击环境,并提供不同的抑制水平。

总的来说,减震器通过吸收、转移和分散振动或冲击能量,实
现减少机械设备或结构振动和冲击的目的。

这样可以减少噪音、振动损坏和不稳定性,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车辆主动减震系统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车辆主动减震系统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车辆主动减震系统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车辆主动减震系统是一种用于改善汽车行驶舒适性和稳定性的技术。

它通过实时调整悬挂系统的工作状态,使得车辆在不同的道路条件下能够提供更加平稳和舒适的驾驶体验。

本文将介绍车辆主动减震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我们来了解车辆主动减震系统的工作原理。

主动减震系统基于电子控制单元(ECU)和传感器网络,通过车辆传感器和运动控制算法来实时监测和分析车辆的动态状态。

当系统检测到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悬挂状态不稳定或者路面不平等情况时,ECU会根据传感器提供的信息,精确地调整每个悬挂单元的工作状态和阻尼力,以适应当前的道路条件。

车辆主动减震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两个关键技术。

第一个是采用了阻尼力调节器的悬挂单元。

这些单元可以根据ECU的指令,调整阻尼器的摩擦力和压缩力,从而改变悬挂系统的刚度和阻尼特性。

第二个关键技术是采用了快速响应的电液伺服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实现高速、精确的调节,以快速响应路面变化和车辆姿态调整的需求。

使用车辆主动减震系统可以带来多个优势。

它可以提高车辆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传统的悬挂系统通常有一个固定的减震力度,无法适应不同的路况和车辆负载。

而主动减震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的工况变化,调整悬挂刚度和阻尼力,从而提供更好的减震效果。

主动减震系统还可以改善车辆的操控性能。

通过调整悬挂系统的刚度和阻尼特性,可以减小车身翻滚和侧倾,提高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灵活性。

在日常使用车辆主动减震系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及时维护和保养主动减震系统。

系统中的液压元件和电子器件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以确保其正常运作。

根据车辆使用场景和个人需求,调节减震系统的工作模式。

有些系统提供了不同的模式选择,如普通模式、运动模式和舒适模式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

使用车辆主动减震系统时应保持驾驶平稳,避免剧烈加速和急刹车等行为,以免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总结起来,车辆主动减震系统是一种基于先进技术的悬挂系统,通过实时的监测和调整,能够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

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内容

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内容

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内容
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时监测:悬架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辆的动态信息,包括车速、转向角度、加速度、制动力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系统判断当前行驶状态和路面状况。

2. 路面感知:悬架系统通过传感器感知路面状况,如颠簸、凹凸不平等情况,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控制单元。

3. 控制算法:悬架系统根据实时监测的数据和路面感知信息,通过控制算法计算最佳的悬架调节策略。

这个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行驶情况和路况动态调整,以提供最佳的悬架调节效果。

4. 悬架调节:悬架系统通过控制电磁阀、阻尼器或空气弹簧等调节装置,实现对悬架硬度、阻尼力等参数的调节。

根据控制算法计算的结果,系统可以动态调整悬架的工作状态,以提供更好的悬架控制性能。

5. 悬架模式选择:半主动悬架系统通常具有不同的工作模式,如舒适模式、运动模式等。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式,控制系统会根据选择的模式来调节悬架的工作状态。

总的来说,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内容主要包括实时监测车辆和路面信息、路面感知、控制算法、悬架调节和悬架模式选择等方面,以提供更好的悬架控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减震器工作原理详解

减震器工作原理详解

减震器工作原理详解减震器是一种常见的汽车零部件,它在车辆行驶中起到了重要的减震和稳定车身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解释减震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其结构组成、工作过程以及对车辆行驶的影响。

一、减震器的结构组成减震器通常由减震器筒体、活塞、活塞杆、密封装置和阻尼液等组成。

1. 减震器筒体:减震器筒体是减震器的外壳,通常由钢材制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 活塞:活塞是减震器的核心部件,它与减震器筒体之间形成了一个密封的工作腔。

3. 活塞杆:活塞杆与活塞相连接,通过活塞杆上的密封装置与减震器筒体形成密封,同时起到支撑作用。

4. 密封装置:密封装置用于保持减震器内部的阻尼液不泄漏,通常采用橡胶或者金属材料制成。

5. 阻尼液:阻尼液是减震器的核心工作介质,它通过活塞的运动来产生阻尼力,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震动。

二、减震器的工作过程减震器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压缩阶段和回弹阶段。

1. 压缩阶段:当车辆经过颠簸路面或者受到外部冲击时,车轮会向上移动,减震器筒体内的阻尼液会受到压缩,活塞向下移动,同时产生阻尼力,减缓车轮的上升速度。

2. 回弹阶段:当压缩阶段结束后,车轮会回弹,减震器筒体内的阻尼液会受到拉伸,活塞向上移动,同时产生阻尼力,减缓车轮的下降速度。

减震器通过阻尼液的压缩和拉伸运动,消耗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能量,从而减少车辆的震动和颠簸感,提高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

三、减震器对车辆行驶的影响减震器对车辆行驶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乘坐舒适性:减震器能够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震动和颠簸感,使乘坐者感受到更加平稳和舒适的行驶体验。

2. 提高行驶稳定性:减震器能够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起伏和横向摇摆,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3. 延长车辆寿命:减震器能够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冲击和振动,减少其他零部件的磨损和损坏,从而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

4. 提高制动效果:减震器在车辆制动时能够保持车身的稳定性,减少制动时的前倾和后仰,提高制动效果和安全性。

半主动悬架技术

半主动悬架技术

ZF减震技术
单筒/双筒减震器
压缩行程,浮动的分离活塞以 相对于活塞杆体积的油总量压 缩气体。回弹行程,气体压力 便将分离活塞推回。通过多级 活塞阀来实现两个方向上的减 震。 •噪音更低 •精确减振,即使是最小的高 频车桥活动也适用 •由于油气分离,因此可以安 装在任何位置 •无油沫 •重量轻 压缩行程,油从下油腔经由活塞阀流进上 油腔。和活塞杆体积相对应的油量经由底 阀被压入平衡室中。回弹行程,活塞阀便 接管减振功能,平衡室中的油经由底阀流 回。
bwidelphi连续可变的离散阻尼性能对控制信号的输入有快速线性的反应很宽的动态性能在活塞杆低速运动时有较高的阻尼性能压缩力与反弹力对称通过原点的阻尼力曲线斜度可以定制没有运动件磁流变减震技术11空气悬挂系统airmaticdcsystem主动悬挂控制abc特点
简介
(半)主动悬架
主 要 内 容
Continental空气悬架 ZF减震技术 磁流变减震技术 奔驰Airmatic
Bose悬架系统
系统构成:线性电磁发动机、功率放大器、控制规则系统,无液压油。 输入的电流越大,定子线圈中产生的磁场就越强,直线电动机产生反方向的 阻尼力和减振力也就越大。
日立直线电机液压减震器
由传感器、圆筒型线性电动机、油压减震器和弹簧组成,与普通油压减震器 相比,响应更快,提高舒适和运动性。
工作原理:ECU依据传感器检测到的路面信 息,控制直线电机产生与减震器运动方向相 反的阻尼力,衰减车辆上下的振动。在平整 直线路面行驶时,直线电机不工作,悬架表 现得偏舒适性,而在激烈的驾驶或者是崎岖 路面行驶时,直线电机会产生与路面状况相 适应的阻尼力,减少震动,提高对车身的支 撑性。
•摩擦力小 •驾驶更舒适 •多级活塞和底阀使得曲线配置多变 •安装长度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主动减振器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丁问司1.控制规则1.1悬挂系统分类悬挂系统从振动控制的角度来说可分为主动悬挂与被动悬挂,其中主动悬挂按其是否需要外界能量的供应可分为有源主动悬挂和无源主动悬挂。

有源主动悬挂也称全主动悬挂,通常由产生主动力或主动力矩的装置(油缸、气缸、伺服电机、电磁铁)、测量元件(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力传感器等)和反馈控制系统等几部分及一个能连续供应能量的动力源组成。

无源主动悬挂也称作半主动悬挂。

由无能源输入但可进行控制的阻尼元件和弹性元件组成,其减振方式和工作原理与被动悬挂相似,不同的是悬挂参数可在一定的范围内任意调节,以获得最佳的减振效果。

半主动悬挂与全主动悬挂的区别是前者只能调节阻尼力的大小,而后者则可同时控制阻尼力的大小方向。

半主动悬挂的核心实际上是一种可调阻尼减振器,其阻尼力大小一般通过调振节流孔开度来获得,而对阻尼力的约束条件是:系统振动时联系于阻尼器的能量全部耗散掉。

1.2列车半主动控制原理悬架系统的半主动控制原理在七十年代由美国人Karnopp提出,旨在以接近被动悬挂的造价和复杂程度来提供接近主动悬挂的性能。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激励和系统的状态调节悬挂系统中的刚度和阻尼,以使某个性能指标达到最优。

由于在半主动状态下改变系统的刚度非常困难,目前的研究实际上仅限于对悬挂系统阻尼的控制。

多年研究使得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衍生了多种控制方式,其中包括:慢速控制、天棚控制、相对控制、最优控制、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从工程实践的情况来看目前只有天棚控制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已运用到成熟的产品中。

日本KYB公司与铁道总研联合研制的列车横向半主动减振器及是运用了天棚(Sky Hook)控制原理。

列车天棚原理的基本控制逻辑是被称为“天棚悬架”的数学模型,如图1所示。

假设列车是沿一道虚拟的刚性墙移动,在虚拟墙与车体之间通过一虚拟减振器的作用来减小车体振动,此虚拟减振器称天棚减振器。

按照天棚原理,列车运行时理想的状况是天棚减振器始终处于工作状态以提供减振力。

由于天棚减振器是虚拟的,则其应提供的减振力实际上由安装于车体与转向架间的横向减振器模拟提供。

假设车体的绝对速度X1为正(设向右为正),相对速度也为正时(车体相对转向架向右运动),虚拟的“天棚减振器”应产生一向左的力,实际中的横向减振器也产生一向左的力,此两力的方向相同,则F r = F s。

仍假设车体的绝对速度X1为正,而相对速度为负时(车体相对转向架向左运动),虚拟的“天棚减振器”应产生一向左的力,但实际中横向减振器却产生一向右的力,希望值与实际值方向相反。

若此时仍让横向减振器提供向右的力,则会加速车体的振动。

可见,这种情况下则不能实现天棚原理,最好的方法是将横向减振器的切换为关状态——不提供减振力,使其值为零。

同样可推理车体在绝对速度X 1为负时的两种状态。

图1 天棚减振控制原理由上可知,对于可调阻尼的横向减振器的基本控制逻辑是要求减振器提供的阻尼力满足下式:F r = -C s X 1 当X 1(X 1- X 2)>0 时 (a )F r = 0 当X 1(X 1-X 2)≤0 时 (b ) (1-1)按照这种逻辑设计的半主动悬挂系统称“连续变化式半主动悬架”,这是因为实际中减振器能提供的阻尼力为C r *(X 1-X 2),而要达到的“天棚减振器”的阻尼力为C s * X 1,由于X 1和X 1-X 2是连续变化的,所以实际减振器的阻尼系数C r 也要连续变化,使得C r = C s X 1/(X 1- X 2)。

但当X 1- X 2趋向零时,要求C r 趋于无穷大,这是这种控制方式的缺陷之一,也是这种减振器不能达到理想悬挂性能的原因之一。

对此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是限制C r 的大小,使其不超过上限值C max 和下限值C min 的范围。

C max C s X 1/(X 1- X 2)>C maxC r = C s X 1/(X 1- X 2) C min <C s X 1/(X 1- X 2)<C max (1-2)C min C s X 1/(X 1- X 2)<C min由于天棚原理半主动悬挂以牺牲一定的行车安全裕度为前提(全主动悬挂亦是如此),所以有必要保留悬挂质量与非悬挂质量间的常规阻尼,且阻尼应比被动悬挂的略小。

除“连续变化式半主动悬架”外,目前还有一种“开/关式半主动悬架”,其目的是将“连续变化式半主动悬架”简化。

方法是取消阻尼孔(阻尼系数)连续的变化,仅用固定大小的阻尼孔产生阻尼力,其控制逻辑如下:{{F r = -C s(X1- X2)当X1(X1- X2)>0 时(a)F r = 0 当X1(X1-X2)≤0 时(b)(1-3)这种减振器的阻尼系数C r与天棚减振器的阻尼系数C s是相同的,为定值。

此类半主动减振器的优点是实现结构较简单,但在高频时它比连续变化的减振器的减振效果要差,在低频时则反之。

2.工作原理2.1半主动减振器结构原理图2 半主动减振器结构原理图图2为半主动减振器结构原理图,由图可看出半主动减振器较被动式减振器不同之处在于多了一套控制系统,此控制系统由加速度传感器、控制器、两个电磁阀和一个电液比例安全阀及相应的油路组成。

天棚控制所需提供减振力的大小、方向及状态的转换均是由电磁阀和电液比例安全阀通过不同的状态组合而得到的。

图中所示为各阀非控制(失效)状态的情形。

2.2半主动悬挂系统配置半主动悬挂系统的配置形式如图3所示,每个转向架上对称布置两个半主动减振器,每个转向架上方安置一个加速度传感器。

一台车配置四个减振器、两个加速度传感器和一台控制器。

图3 半主动悬挂系统的配置形式2.3半主动悬挂系统工作原理分析2.3.1 天棚减振力方向的控制图4 X1>0、X1-X2=X3>0时半主动减振器工作状态如图4所示,半主动减振器A、B作用在车体与转向架之间,其对应的控制阀分别为A1、A2、A3、A4、A5、A6、B1、B2、B3、B4、B5、B6。

当X1>0、X1-X2=X3>0时,阀A1、B2得电动作,其对应的控制油路被接通。

此时减振器A的活塞相对缸体向右运动(拉出),其右腔油液通过节流阀A4和电液比例溢流阀A5流向左腔。

同时,油箱中储蓄的油液流进左腔,用于补偿有杆腔(右腔)对无杆腔(左腔)在运动时体积差而所带来的供油流量不足。

由于A4、A5具有节流作用,因此,此时右腔为高压腔、左腔为低压腔(压力约为0)。

减振器A的活塞承受的合力F rA向右,此力作用在车体上,阻止车体向右运动。

同时,减振器B的活塞相对缸体向左运动(收缩),由于单向阀B5的截止作用,右腔油液只能通过阀B6流入左腔,并通过节流阀B4和电液比例溢流阀B5流向油箱,并产生高压,此时回路中的流量等于无杆腔(右腔)对有杆腔(左腔)在运动时产生的体积差。

由于提动阀B2得电打开,使得减振器B的左、右腔的压力相等,均为高压腔(压力为P BH),而右腔(无杆腔)活塞有效面积为左腔(有杆腔)活塞有效面积的两倍,所以,液压力作用在活塞上的合力F rB向左,并与F rA一起作用在车体上,阻止车体向右运动。

当X1>0、X1-X2=X3<0时,各阀的状态保持不变,如图5所示。

图5 X1>0、X1-X2=X3<0时半主动减振器工作状态减振器A活塞相对缸体向左运动(收缩),左腔的油液分两路流动,一路通过阀A6流入右腔,补充活塞移动带来的油腔体积增大;多余的油量通过另一油路由提动阀A1流向油箱。

由于单向阀A6和提动阀A1不产生流动阻力,油路及左、右腔均不产生压力,活塞所受的合力F rA为0。

此状态下减振器A不提供减振力。

同时,减振器B活塞相对缸体向左运动(拉出),由于单向阀B6的截止作用,左腔油液只能通过阀B2流入右腔,其不足部分由油箱供油来补充。

由于提动阀B1不产生流动阻力,油路及左、右腔均不产生压力,活塞所受的合力F rB为0。

此状态下减振器B也不提供减振力。

由以上分析可知,当X1>0、X1-X2=X3>0时减振器A、B可提供向左的减振力,实施减振作用;当X 1>0、X 1-X 2=X 3<0时减振器A 、B 不提供减振力。

从而可在X 1>0时实现天棚原理对减振力方向的控制要求。

同理,可推出当X 1<0、X 3<0时减振器A 、B 可提供向右的减振力,当X 1<0、X 3>0时减振器A 、B 不提供减振力。

由此也可在X 1<0时实现天棚原理对减振力方向的控制要求。

表1 不同速度状况下,各阀的动作状态天棚阻尼器减振力的幅值大小是通过调整节流阀和比例安全阀的参数来实现的。

节流阀工作时流量与压力的关系可表示为式2-1,成指数关系,其特性曲线如图6所示。

2222Q SC p ρ=∆ 2-1图6 节流阀的流量特性曲线 图7 电液比例安全阀的特性曲线ΔpQ Q P电液比例安全阀的工作特性曲线如图7所示,当油路中的压力高于某一设定压力时,安全阀开启。

开启后,由于存在调压偏差,被控压力随流量的增加而略有上升。

电液比例安全阀的安全压力设定值可由电压信号成比例的控制,所以,其特性曲线为相互平行的一族曲线。

图8 基于节流阀与电液比例安全阀组合控制油路的工作特性曲线天棚阻尼器在实际控制时是由节流阀与安全阀组合控制的,其组合后系统压力控制特性可由图8来表示。

理论上,在曲线与水平轴间的任一位置对应的压力均可通过改变阀的参数而获得,实现系统压力的无级调节。

在图8中,若改变节流阀的孔径大小,可使得指数曲线变得陡峭或平缓,从而使得整个曲线左右移动。

若改变电液比例阀的开启压力设定值可使得整个曲线上下移动。

由于组合阀的过流量与活塞的运动速度成比例关系,所以图8也可以理解为活塞速度与减振力的关系图。

减振器工作时大多数情况下,安全阀处于开启状态,如何调整电压(电流)从而调整开启点、控制输出压力是控制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可获得在不同活塞运动速度下的控制电流与减振力的关系图。

图9为某一减振器活塞速度为5cm/s 时的电流—减振力图。

图9 某减振器电流—减振力关系(活塞速度为5cm/s )对应于不同的活塞速度,可获得相应的一族曲线。

由此可得到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或表格,并储存于芯片中以备控制时计算或查询。

PQ减振力(K N )安全阀驱动电流(A )在实施半主动控制过程中,为了获得理想的减振力F R ,须先根据F R = C s X 1计算出其理想值(C s 为预先计算好的优化值、X 1可由对车体加速度的积分获得),并依此计算值和车体速度来查询(计算)电流—减振力表格(函数),得到相应的电流值,再依此电流值来设定安全阀的驱动电流,即得到所需要的减振力。

2.4 失效状态下半主动减振器的工作原理一般认为失效状态下,半主动减振器转换成被动减振器,各阀状态如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