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法检测混凝土构件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外观缺陷及超声测缺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构件缺陷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外观缺陷检测和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
混凝土构件内部缺陷检测包括裂缝深度检测、不密实区检测和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检测。
二、检测目的采用观察及尺量判断混凝土构件外观缺陷:采用带波形显示功能的超声波检测仪,测量超声脉冲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首波幅度(简称波幅)和接收信号主频率(简称主频)等声学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及其相对变化,判断混凝土中内部缺陷情况。
三、检测依据《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人民防空工程质量验收与评价标准》RFJ01-2015。
四、检测设备盒尺、手持测距仪、吊线、超声波检测仪。
五、抽检数量5.1外观缺陷检测:全数检查;5.2内部缺陷检测: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相应构件的内部缺陷检测①委托方要求:②混凝土外观质量检测中,混凝土表面存在修补痕迹或严重质量缺陷:③人防工程口部、防护密闭段、采光井、水封井、防毒防爆井等有防护密闭要求的部位,未一次整体浇筑混凝土:④后浇带、施工缝不符合《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的规定。
行。
六、检测前准备6.1收集资料了解工程概况,结构型式,成型工艺等情况,收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日志》等相关工程资料。
6.2制定检测方案,确定设备七、检测方法7.1外观缺陷检测检验方法:观察,检测技术处理方案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7.2内部缺陷检测7.2.1裂缝深度检测(1)平面检测法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估计裂缝深度又不大于500mm时,可采用单面平测法。
平测时应在裂缝的被测部位,以不同的测距,按跨缝和不跨裂缝布置测点(布置测点时应避开钢筋的影响)进行检测,其检测步骤为:①不跨缝的声时测量:将T和R换能器置于裂缝附近同一侧,以两个换能器内边缘间距1’等于100、150、200、250mm……,分别读取声时值(ti),绘制“时——距”坐标图,或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求出声时与测距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l i =a+bti每测点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li=1’+|a|式中:l i —第i 点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mm ); 1’—第i 点的R 、T 换能器的内边缘间距(mm );a —“时——距”图中1’轴的截距或回归直线方程的常数项(mm )。
钢筋混凝土雷达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钢筋混凝土雷达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前言钢筋混凝土雷达是一种高科技检测设备,在工程建设和维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科学合理地操作和维护钢筋混凝土雷达,对工程质量的保证和设备的寿命延长都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将从操作和保养两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钢筋混凝土雷达的操作与保养规程。
操作规程1.钢筋混凝土雷达应在平稳、干燥、无尘、无腐蚀气体和电磁干扰的环境中使用。
使用人员必须穿戴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防静电衣服、手套等防护设备,避免外界电磁波对仪器的干扰,提高数据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使用前必须充分熟悉仪器功能和结构。
2.操作人员在使用钢筋混凝土雷达前,必须严格按照使用手册进行规范操作。
启动时应检查电源、通信线缆及其他传感器是否正常连接。
3.当使用钢筋混凝土雷达进行检测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探头、扫描方式、扫描模式、扫描区域和扫描深度等参数,并按照使用手册中给出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对于复杂的检测任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定义参数设置,以避免结果数据出现错误。
4.在使用钢筋混凝土雷达进行检测任务时,务必注意安全。
严禁在雷达探头下直接站立或放置重物,以免发生意外。
5.操作完成后,必须对仪器进行正常的关机操作,并妥善存放。
保养规程1.钢筋混凝土雷达在存放前必须清洁干净,并关机断电。
仪器的存放环境应干燥、通风、无尘、无腐蚀气体和电磁干扰。
仪器应存放在封闭柜内,防潮防尘,避免阳光直射。
2.仪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护,避免探头和传感器部分受到重击和强烈震动。
操作人员必须避免使用硬物敲击或擦伤仪器,以免发生机械损伤。
3.仪器使用完成后,操作人员必须对仪器外观、探头、传感器等部分进行清洁,特别是在使用过程中会有水、泥、油渍等杂质附着的地方,必须用清洁剂进行清洁,以保证仪器的可靠性和精度。
4.长期不使用仪器时,建议按照规定周期复查仪器,以保证仪器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仪器维修保养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不得私自进行任何维修和调试。
雷达法检测混凝土结构缺陷技术规程

雷达法检测混凝土结构缺陷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技术规程规定了使用雷达法检测混凝土结构缺陷的方法和操作流程。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桥梁、隧道等混凝土结构的缺陷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技术规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这些文件的进一步明确,可参考这些文件的最新有效版本。
3. 术语和定义
3.1 雷达法检测:使用雷达设备向混凝土结构发射电磁波,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通过分析反射波的振幅、相位、频率等参数,判断混凝土结构内部是否存在缺陷的方法。
3.2 缺陷:混凝土结构中存在的非均匀性、不密实、空洞、裂缝等不良现象。
4. 基本要求
4.1 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雷达法检测的操作流程和判别依据。
4.2 检测设备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性能稳定,精度可靠。
4.3 检测环境应满足雷达设备的工作要求,如温度、湿度等。
5. 检测设备与材料
5.1 雷达设备:应选用性能稳定、精度可靠的雷达设备,如X波段、C波段等。
5.2 耦合剂:用于雷达设备和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耦合,应选用对混凝
土无腐蚀、无污染的耦合剂。
5.3 安全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用于保护检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6. 检测方法与操作流程
6.1 准备工作:检查雷达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准备好耦合剂和安全防护用品。
6.2 确定检测区域:根据工程需要,确定需要检测的混凝土结构区域。
雷达法检测混凝土构件作业指导书

雷达法检测混凝土构件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发布日期:批准:审核:编写:1 运用范围适用于混凝土结构的结构层厚度与内部缺陷检测。
由于重金属物质或钢筋过密均会对电磁波造成干扰甚至屏蔽,所以本方法不适用于含有重金属物质或配筋过密的混凝土结构检测。
目前配备有2种频率的天线:1600MHz天线适用于探测深度在0~0.6m,600MHz天线适用于探测深度在0.6~2.0m。
2 编制时参考(1)产品说明书(2)《雷达法检测建设工程质量技术规程》DGJ32/79-20093 检测仪器和设备3.1本项目采纳的雷达设备系统由雷达数据采集软件K2FastWave系统以与 RIS 天线系统组成。
硬件配置如下:DAD 限制单元1台、网络电缆1根、电池电缆1根、电池包2组、600MHZ天线1台、1600MHZ天线1台、配套组件和线缆1套以与笔记本电脑1台。
(1)DAD 限制单元DAD 限制系统干脆和天线相连,它是可以把采集到的雷达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的限制单元。
具有以下接口:Lan Port、Battery Port、Wheel Port和ANT.1-ANT.2。
其中Lan Port和笔记本电脑相连接、Battery Port与电池相连接、Wheel Port与测量轮位置传感器相连接、则与雷达天线系统相连接。
DAD限制单元如图 3.2 所示:图3.1 DAD限制单元与接口ANT.1-ANT.2 两个天线接口并不完全相同,ANT.1 是 19 针的接口而 ANT.2则是 11 针的接口,运用单个天线的时候,干脆采纳 11 针电缆连接到 ANT.2 接口之上。
当采纳天线阵也就是同时采纳两个不同频率的天线,则须要运用到 ANT.1接口,这时须要一根转接线进行接口转换。
(2)探地雷达天线系统本试验在浅层探测方面采纳1600MHZ的天线系统。
深层探测方面采纳600MHZ的天线系统。
在同时进行深层和浅层检测方面则采纳600+1600MHZ天线阵系统。
地质雷达作业指导书

地质雷达作业指导书1、测线布置(1、)隧道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以纵线布线为主,横向布线为辅。
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和遂底各布1条;横向布线可按检测内容和要求布设线距,一般情况线距为8~12m。
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小于6个点。
若检测中发现不合格地段,应加密测线或测点。
(2、)隧道竣工验收时,质量检测应纵向布线,必要时可横向布线。
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拱顶、左右拱腰和左右边墙各布1条;横向布线距为8~12m。
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小于5个点。
需确定回填空洞规模和范围时,应加密测线或测点。
(3、)三车道隧道应在隧道拱顶部位增加两条测线。
(4、)测线每5~10m应有一里程标记。
2、介质参数标定(1、)检测前应对衬砌砼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做现场标定,且每座隧道长度不大于1处,每处实测不少于3次,取平均值,即为该隧道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
当隧道长度大于3Km、衬砌材料或含水率变化较大时,应适当增加标定点数。
(2、)标定方法:在已知厚度部位或材料与隧道相同的其他预制件上测量;在洞口或洞内避车洞处使用双天线直达波法测量;钻孔实测。
(3、)求取参数时应具备以下条件:标定目标体的厚度一般不小于15cm,且厚度已知;标定记录中界面反射信号应清晰、准确。
(4、)标定结果应按下式计算:εr =(0.3t/2d)2V=(2d/t)×1093、测量时窗测量时窗由下式确定:ΔT=(2d√εr /0.3)a4、扫描样点数扫描样点数由下式确定:S=2ΔTfK×10-35、纵向布线纵向布线应采用连续测量方式,扫描速度不得小于40道(线)/s。
特殊地段或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点测方式,测量点距不宜大于20cm。
6、数据处理及判定。
衬砌背后回填密实度的主要判定特征如下:(1、)密实。
信号幅度较弱,甚至没有界面反射信号。
(2、)不密实。
衬砌界面的强反射信号同相轴呈绕射弧形,且不连续、较分散。
(3、)空洞。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2)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发布日期:版次号:批准:审核:编写: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的缺陷。
缺陷检测系指对混凝土内部空洞和不密实区的位置和范围、裂缝深度、表面损伤层厚度、不同时间浇注的混凝土结合面质量、钢管混凝土中的缺陷进行检测。
二、检测目的采用带波形显示功能的超声波检测仪,测量超声脉冲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首波幅度(简称波幅)和接收信号主频率(简称主频)等声学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及其相对变化,判断混凝土中的缺陷情况。
三、检测依据《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CECS21:2000;《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T 50344-2004。
四、检测设备超声波检测仪。
超声波检测仪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并在法定计量检定有效期限内使用五、抽检数量依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的3.3.13规定的样本最小容量限定值抽检六、检测工作检测准备检测前应取得下列有关资料:1)工程名称;2)检测目的与要求;3)混凝土原材料品种和规格;4)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情况;5)构件尺寸和配筋施工图或钢筋隐蔽图;6)构件上观质量及存在的问题。
一般规定6.1.1依据检测要求和测试操作条件,确定缺陷测度的部位(简称测位)。
6.1.2测位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必要时可用砂轮磨平或用高强度的快凝砂浆抹平。
抹平砂浆必须与混凝土粘结良好。
6.1.3在满足首波幅度测读精度的条件下,应选用较高频率的换能器。
6.1.4换能器应通过耦合剂与混凝土测试表面保持紧密结合,耦合层不得夹杂混砂或空气。
6.1.5检测时应避免超声传播路径与附近钢筋轴线平行,如无法避免,应使两个换能器连线与该钢筋的最短距离不小于超声测距的1/6。
6.1.6检测中出现可疑数据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进行复测校核或加密测点补测。
6.1.7采用数字式超声检测仪测量应按下列方法操作:1)检测之前根据测距大小和混凝土外观质量情况,将仪器的发射电压、采样频率等参数设置在某一档并保持不变。
混凝土密实度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混凝土内部缺陷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混凝土内部缺陷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一、依据的检测标准及技术要求1、《雷达法检测建设工程质量技术规程》(DGJ32/TJ79-2009);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雷达法检测混凝土的缺陷。
缺陷检测系指对混凝土内部孔洞和不密实区的位置和范围、不同时间浇注的混凝土结合面质量进行检测。
三、试验目的采用基于雷达检测技术的混凝土专用探测仪,根据探测介质的电阻率、介电常数等电性参数的差异,利用高频电磁脉冲波的反射探测被检体,判断混凝土结构中的缺陷状况。
四、试验原理当雷达系统利用天线将高频电磁波(106Hz-109Hz)以宽频带脉冲的形式(通过天线T)向地下发射。
电磁波信号在介质内部传播遇到介质差异较大的介质界面时,就会反射、透射和折射。
两种介质的介电常数差异越大,反射的电磁波能量也越大。
反射回的电磁波被与发射天线同步移动的接收天线接收后,由主机精确记录下反射回的电磁波的运动特征,再通过信号技术处理,形成全断面的扫描图,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对雷达图像的判读,判断出目标物的实际结构情况。
五、仪器设备PS 1000混凝土专用探测仪;检测仪器见图5.1;混凝土专用探测仪技术参数见表5.1;图5.1 PS 1000混凝土专用探测仪表5.1 PS 1000混凝土专用探测仪技术参数名称技术指标产品型号PS 1000最大探测范围300mm定位最大精度±5mm定位标准精度±10mm深度指示精度<100mm:±10mm>100mm:±15%雷达频率范围 1.0~4.3GHz雷达中心频率 2.0GHz最小扫描长度320mm最大扫描长度10m显示屏类型 5.7英寸TFT显示屏尺寸115×86mm数据存储SD存储卡(200个文件)/内部数据存储器(10个文件)电池锂电池尺寸(长×宽×高)318×190×143mm工作时间<6小时主机尺寸250mm×158mm×58mm主机重量 2.45kg(含内置电池)工作环境温度-10℃~+50℃湿度<95%RH六、试验准备(1)收集工程资料。
地质雷达法测混凝土厚度的方法

地质雷达法测混凝土厚度的方法
一、现场准备:按有关要求布置纵向测线位置及数量(纵向布线位置应在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和隧底各布1条),并按一定间距打出里程桩号标记点,该桩号应与隧道开挖施工桩号一致;准备高空作业台车或适于高空作业的天线架子。
二、内业准备:检查有关零部件是否齐全,准备有关记录、资料、照明灯具等,室内连机调试看仪器是否工作正常,充电。
三、现场作业:操作人员和仪器均位于作业车上,天线贴在衬砌表面,设置有关仪器参数并调试(时窗长度、滤波器、增益等),随作业台车一起移动,若实行连续扫描探测,应保持匀速移动,按设置的测线检测并按设置的里程桩号打标定位。
四、室内资料整理:将所获图像资料文件导入软件后处理,核对文件与记录有无差错。
五、信号处理和目标识别:输入有关相对介电常数或波速,由传播时间曲线从而检测出衬砌砼厚度(根据回波图像在横向和纵向上的的变化特点和典型特征、标准图像进行解译mdash;mdash;包括衬砌厚度、围岩空洞、钢拱架、衬砌配筋等)。
1。
混凝土梁柱非破坏检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梁柱非破坏检测技术规程1.引言混凝土结构是建筑中最常用的结构类型之一,其主要构件包括梁、柱等。
由于长期使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混凝土结构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破坏,影响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非破坏检测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梁柱非破坏检测技术规程,包括检测方法、设备及步骤等方面。
2.检测方法混凝土梁柱的非破坏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超声波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是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速度和反射来检测材料的内部结构和缺陷。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混凝土中的裂缝、孔隙、空洞等缺陷,以及钢筋的位置、直径和数量等信息。
(2)雷达检测法雷达检测法是利用电磁波在材料中传播的速度和反射来检测材料的内部结构和缺陷。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混凝土中的钢筋、空洞、裂缝等缺陷,以及确定钢筋的深度和直径等信息。
(3)红外热像检测法红外热像检测法是利用红外线相机拍摄混凝土表面的热像图来检测混凝土的温度分布情况,进而识别混凝土中的缺陷和损伤。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混凝土中的裂缝、空洞、孔隙等缺陷。
3.设备混凝土梁柱非破坏检测需要使用以下设备:(1)超声波探伤仪超声波探伤仪是用于检测混凝土中缺陷和钢筋等信息的主要设备。
该设备包括主机、探头、数据处理器等部分。
(2)雷达探测仪雷达探测仪是用于检测混凝土中缺陷和钢筋等信息的主要设备。
该设备包括主机、探头、数据处理器等部分。
(3)红外热像仪红外热像仪是用于检测混凝土表面温度分布情况,识别混凝土中缺陷和损伤的主要设备。
该设备包括相机、控制器、数据处理器等部分。
4.检测步骤混凝土梁柱非破坏检测的步骤如下:(1)准备工作在进行混凝土梁柱非破坏检测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①确定检测区域:根据建筑设计图纸或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混凝土梁柱区域。
②清理表面:清理混凝土表面灰尘、污垢等杂物,保持表面干燥。
③标记位置:在混凝土表面标记检测点和检测线,以便后续检测。
工程技术:水泥混凝土路面无损检测之雷达法

工程技术:水泥混凝土路面无损检测之雷达
法
钢筋混凝土雷达多采用1GHz 及以上的电磁波,可探测结构及构件混凝土中钢筋的位置、保护层的厚度以及孔洞、酥松层、裂缝等缺陷。
它首先向混凝土发射电磁波,当遇到电磁性质不同的缺陷或钢筋时,将产生反射电磁波,接收此反射电磁波可得到一波形图,据此波形图可得知混凝土内部缺陷的状况及钢筋的位置等。
雷达法主要是根据混凝土内部介质之间电磁性质的差异来工作的,差异越大,反射波信号越强。
雷达法检测混凝土其探测深度较浅,一般为20 cm 以内,探地雷达使用较低频率电磁波,探测深度可稍大些。
此外,该法受钢筋低阻屏蔽作用影响较大,且仪器本身价格昂贵,故实际工程上应用的并不多。
1。
CX混凝土雷达操作手册v2.3-2011

MALA CX系统操作手册2.3 EM版北京鑫衡运公司V2.3目录1 简介 (3)2 开始使用CX (4)3 2D项目 (11)4 3D项目 (13)4.1 创建3D项目 (14)4.2 偏移设置和3D任务图像 (17)5 Object-Mapper(物体成图)项目 (20)6 EM选项 (22)6.1 信号/图像结果 (23)6.2 灵敏度 (24)7 GPS功能 (25)8 文件管理器 (27)8.1 数据传输 (28)9系统设置 (29)10升级 (34)11 电池和电源 (35)12 高频天线 (36)13 CX主机的技术指标 (41)14 高频天线技术指标 (42)1 简介CX雷达系统可以与MALA公司的高频天线配合使用,可以选择或不选择电磁探头EM.CX10是高亮度屏幕,而CX11是防强光反射屏幕,它在太阳光下也能清晰看到。
CX内置软件即可用于数据采集,也可用于现场数据解释,该系统主要用于高精度的雷达应用,如混凝土检测。
使用该主机的有用信息:根据欧洲通讯标准法规 ETSI EN 302 066-1:–系统未连接前,主机不能打开。
不使用时主机开关总在关闭状态。
–在采集时,天线总是指向地面、墙等,不能指向天空。
–在探测时,天线要尽可能贴近地面。
注:中国没有这些规定。
实际上雷达天线对无线电信号和人体几乎没有影响。
2 开始使用CX使用CX系统之前,必须完成以下连接:- CX主机用电缆与选定的天线相连,天线电缆总是在CX主机开机前连接。
- 将CX用电池电缆与电池或其它电源相连,见第11章- 将测距轮接到天线上所有连线都接好后,打开CX的开关.按右上方的On/Off钮即可.高频天线的详细信息见第12章。
注意! 探测前,天线应在ON一会,以进行预热。
合适时间在10分钟。
开机后,CX用双功能的旋转按压钮(在监视器的右下方)来工作.通过右旋或左旋,指定菜单的选项会高亮度显示.通过压下该旋钮来确定.操作者也可以用天线(图12-5)、高频小车(图12-2)、延长杆(图12-6)上的遥控按钮来导航和执行所有功能。
雷达法检测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

雷达法检测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引言: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安全性和耐久性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雷达法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的检测和评估中。
本文将介绍雷达法检测混凝土结构的技术标准。
一、检测对象雷达法主要用于检测混凝土结构中的缺陷和损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混凝土结构中的空洞、裂缝和脱粒等表面缺陷;2. 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锈蚀和腐蚀;3. 混凝土结构中的混凝土质量和密实度;4. 混凝土结构中的结构缺陷和隐藏缺陷。
二、检测原理雷达法是利用电磁波在混凝土结构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来检测结构的物理性质和缺陷情况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
雷达法通过发射高频电磁波,然后接收并分析波的反射信号,根据反射信号的强度、时间和频率等参数,可以确定混凝土结构中的缺陷位置、尺寸和性质。
三、检测设备雷达法检测混凝土结构通常需要使用雷达探头和数据采集仪等设备。
雷达探头是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传感器,通常分为空气探头和地质探头两种类型,可以根据具体检测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探头。
数据采集仪是用于接收和处理探头传回的信号,并生成检测结果的设备,可以将信号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后续处理和分析。
四、检测方法雷达法检测混凝土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 静态扫描法:将雷达探头固定在待检测的混凝土表面上,通过控制探头的位置和方向,进行全面的扫描和检测。
2. 阵列扫描法:使用多个雷达探头组成数组,同时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扫描,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3. 趋势分析法:通过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多次扫描和比对,观察和分析不同时间点的反射信号变化,判断结构的演化和损伤情况。
4. 频谱分析法:对接收到的反射信号进行频率分析,提取不同频率的成分,从而获得更详细的结构信息和缺陷特征。
五、检测评估根据雷达法检测结果,可以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评估和判定。
评估指标主要包括结构的完整性、强度和耐久性等方面。
混凝土雷达(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

2 混 凝 土 雷 达相 对 传 统 超 声 检 测 仪 器 的优 点
混 凝 土雷 达 ( C R D R 6 B ) 测 混凝 土 内部 R A A 0 F检 缺 陷 的原理 与传统 的超 声检测 仪器 相 同 ,但后 者 需对
(hn ogIs tt o rhtcuead E gneig 2 0 1 ,i a C ia S a dn ntue fA ci tr n nier ,5 0 4J nn,hn ) i e n
Ke o d :o cee rdr u esnc n p cin o s u t n jit y w r sc n rt a a ;sp ro i ;is et ;c nt ci ons o r o
I P CT ON OF CONS RUC ON J N NS E I T TI OI TS 耵 CONC RET T E S RUCT E WI H UR T CONCR E ET R AR ( UP S AD S ER ONI C ME HOD T )
W ANG Xi,JA Lu o g,XI e g n,XU a ln HAN Z iu n I id n A F n mi E Sh nu , hg o
脉 冲 波 的波 幅 、 率 、 时 和波 形进 行 仔 细计 算 分 析 , 频 声 且 测试 面 的平整程度 和耦合剂 的厚 薄会 直接 影响 到检 测 结 果 的准 确性 和 可 靠性 ;另 外 ,还 需 要 一 对发 射
1 超 声 法 检 测 混 凝 土 缺 陷 的基 本 原 理
由超声 仪通 过发 射换 能器 发 出的周期 性超 声脉 冲
超声检 测技 术是混 凝 土非破 损检 测技术 中的一个
混凝土检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检验作业指导书主编:审批:2010-11无锡XX混凝土有限公司1.0坍落度和坍落度扩展度(GB/T50080-2002)1.0.1仪器设备准备:(1)坍落度筒—应符合JG3021《混凝土坍落度仪》中有关技术要求规定;(2)小铲、钢直尺、抹刀等。
1.0.2试验步骤:(1)湿润坍落度筒及底板(应无明水),底板放置在坚实水平面上(最好是平铁板),筒放在底板中心;(2)用脚踩住二边的脚踏板,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应保持固定的位置;(3)把按要求取得的混凝土试样分三层均匀地装入筒内,使捣实后每层高度为筒高的三分之一左右;(4)每层用捣棒插捣25次,捣插应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进行,各次插捣应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插捣筒边混凝土时,捣棒可稍稍倾斜,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浇灌顶层时,混凝土应高出筒口,插捣过程中如混凝土低于筒口应随时添加,顶层插捣完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用抹刀抹平;(5)清除筒边底板上的混凝土后,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
坍落度筒的提离过程应在5-10S内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应在150S内完成。
(6)提起落度筒后,测量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值;坍落度筒提离后,如混凝土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另行测定;如第二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表示该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应予记录备查。
(7)观察坍落后的混凝土试体的黏聚性及保水性。
黏聚性的检查方法是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锥体侧面轻轻敲打,此时如果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黏聚性良好,如果锥体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黏聚性不好。
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合物稀浆析出的程度来评定,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有较多的稀浆从底部析出,锥体部分的混凝土也因失浆而骨料外露,则表明此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能不好;如坍落度筒提起后无稀浆或仅有少量稀浆自底部析出,则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良好。
混凝土梁柱超声波检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梁柱超声波检测技术规程一、引言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对建筑物的整体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对混凝土梁柱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是非常必要的。
超声波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混凝土梁柱的质量,判断其强度和损伤程度。
本文就混凝土梁柱超声波检测技术进行详细的规程说明。
二、检测仪器和设备1.超声波探头:探头应选用频率为50kHz的探头,探头直径为10mm,探头表面应平滑,不得有划痕和损伤。
2.超声波仪器:超声波仪器应具有存储功能,能够记录并输出检测结果。
3.参考标准:检测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如《混凝土结构检测规范》等。
三、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混凝土梁柱的表面应清洁干净,不得有杂物和尘土。
2.对于混凝土梁柱表面有油污和涂层的部分,应先清洗干净,去除油污和涂层,确保探头能够接触到混凝土表面。
3.对于混凝土梁柱表面有凸起和凹陷的部分,应进行打磨和修补,使其表面平整光滑。
4.对于混凝土梁柱的孔洞和裂缝,应先进行修补,确保探头能够接触到混凝土表面。
5.检测前应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稳定性。
四、检测方法和过程1.选择检测点:在混凝土梁柱上选择检测点,通常在距离梁柱端部1/4处、1/2处和3/4处各选取一个点进行检测。
2.清洁检测区域:用清洁布将检测点周围的表面清洁干净,确保探头能够接触到混凝土表面。
3.探头接触混凝土表面:将探头放置在检测点上,确保探头与混凝土表面紧密接触。
4.进行检测:在超声波仪器上设置检测参数,如采样频率、脉宽等,按下开始检测的按钮,进行检测。
5.记录检测结果:检测过程中,超声波仪器会记录下检测数据,可通过超声波仪器的存储功能进行存储和输出。
6.判断检测结果: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判断,判断混凝土梁柱的质量、强度和损伤程度。
五、检测后的处理和维护1.根据检测结果,对混凝土梁柱进行维护和修缮,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2.定期检测:定期对混凝土梁柱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确保建筑物整体安全。
混凝土梁非破坏检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梁非破坏检测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梁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构件,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裂缝、变形等缺陷,这些缺陷会影响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混凝土梁进行非破坏检测是保证建筑结构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技术规程旨在介绍混凝土梁非破坏检测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检测方法混凝土梁非破坏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声波法、超声波法、电磁法、雷达法和红外热像法等。
其中,声波法和超声波法是常用的方法,本技术规程主要介绍这两种方法。
2.1 声波法声波法是利用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速度来判断混凝土梁内部缺陷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检测位置,在混凝土梁表面打上标记。
(2)将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固定在混凝土表面,并连接电缆。
(3)通过声波发射器向混凝土内部发送一个声波信号。
(4)接收器接收到声波信号后,将信号传输到仪器上,通过计算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时间和距离,可以判断混凝土梁内部缺陷的位置和大小。
2.2 超声波法超声波法是利用高频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速度和反射来检测混凝土梁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检测位置,在混凝土梁表面打上标记。
(2)将超声波探头固定在混凝土表面,并连接电缆。
(3)通过超声波探头向混凝土内部发送一个高频声波信号。
(4)当声波遇到混凝土梁内部缺陷时,部分声波会反射回来,探头接收到反射信号后,将信号传输到仪器上。
(5)通过计算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时间和距离,可以判断混凝土梁内部缺陷的位置和大小。
三、检测注意事项在进行混凝土梁非破坏检测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3.1 检测前准备工作在进行混凝土梁非破坏检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选择合适的检测时间和天气条件,避免雨雪天及高温天气。
(2)选择合适的检测位置和方法,避免对混凝土梁造成二次损伤。
(3)清洁检测表面,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2 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混凝土梁非破坏检测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检测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达法检测混凝土构件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发布日期:
批准:
审核:
编写:
1 使用范围
适用于混凝土结构的结构层厚度及内部缺陷检测。
由于重金属物质或钢筋过密均会对电磁波造成干扰甚至屏蔽,所以本方法不适用于含有重金属物质或配筋过密的混凝土结构检测。
目前配备有2种频率的天线:1600MHz天线适用于探测深度在0~0.6m,600MHz天线适用于探测深度在0.6~2.0m。
2 编制时参考
(1)产品说明书
(2)《雷达法检测建设工程质量技术规程》DGJ32/79-2009
3 检测仪器和设备
3.1本项目采用的雷达设备系统由雷达数据采集软件K2FastWave系统以及 RIS 天线系统组成。
硬件配
置如下:DAD 控制单元1台、网络电缆1根、电池电缆1根、电池包2组、600MHZ天线1台、1600MHZ 天线1台、配套组件和线缆1套以及笔记本电脑1台。
(1)DAD 控制单元
DAD 控制系统直接和天线相连,它是可以把采集到的雷达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控制单元。
具有以下接口:Lan Port、Battery Port、Wheel Port和ANT.1-ANT.2。
其中Lan Port和笔记本电脑相连接、Battery Port与电池相连接、Wheel Port与测量轮位置传感器相连接、ANT.1-ANT.2则与雷达天线系统相连接。
DAD控制单元如图 3.2 所示:
图3.1 DAD控制单元及接口
ANT.1-ANT.2 两个天线接口并不完全相同,ANT.1 是 19 针的接口而 ANT.2则是 11 针的接口,使用单个天线的时候,直接采用 11 针电缆连接到 ANT.2 接口之上。
当采用天线阵也就是同时采用两个不同频率的天线,则需要使用到 ANT.1接口,这时需要一根转接线进行接口转换。
(2)探地雷达天线系统
本试验在浅层探测方面采用1600MHZ的天线系统。
深层探测方面采用600MHZ的天线系统。
在同时进行深层和浅层检测方面则采用600+1600MHZ天线阵系统。
图3.2 1600MHz天线系统图3.3 600MHz天线系统图3.4 600+1600MHz天线阵
3.2仪器设备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修和调试,计量设备按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其技术性能指
标应符合有关的规范、规程、规定的要求。
仪器有严格的使用、检查、维修、检定等记录。
4 抽样要求
4.1应依据规范要求,并由监理(建设)、施工及设计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及实际检测环境等因
素,研究决定哪些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或内部缺陷的检测不适宜采用常规检测方法,而选择采用雷达法
4.2混凝土构件的抽检数量及抽检部位,应参考常规检测方法中标准规范的要求。
4.3应清除受检构件混凝土表面的杂物,并用磨石将表面浮浆等不平整处打平。
5 检测实施要求
5.1检测前宜具备下列资料:
(1)工程名称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
(2)结构或构件名称以及相应的设计图纸资料;
(3)混凝土构件中是否含有重金属成分的物质;
(4)检测部位钢筋设计规格、设计保护层厚度、结构构件中是否有预留管道、金属预埋件等;
(5)必要的施工记录等相关资料;
(6)检测原因。
5.2根据钢筋设计资料,确定检测区域钢筋的可能分布状况,并选择适当的检测区域,拟定雷达扫描方
案。
检测面宜为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并避开金属预埋件。
5.3对于具有饰面层的构件,其饰面层应清洁、平整,并与基体混凝土结合良好。
饰面层主体材料以及
夹层均不得含有金属。
对于含有金属材质的饰面层,应进行清除。
对于内部构造复杂的混凝土构件应进行足够的实验室验证后方可进行检测。
6 检测实施方法
6.1连接检测设备:
(1)根据实际检测需要选择天线系统,并固定测距轮,将测距轮电缆连接到天线;
(2)将选用的天线系统连接上DAD控制单元;
(3)通过网络电缆将DAD控制单元与装有K2-FW采集软件的笔记本电脑连接;
(4)通过电池电缆将DAD控制单元与电池连接;
(5)开启DAD控制单元电源开关,开启笔记本电脑中的K2-FW采集软件;
(6)通过软件连接指示灯效验设备连接情况,保证所有设备有效连接并可以正常使用;
(7)根据选择的天线系统,在采集软件进行天线驱动的选择和初始参数设置。
6.2参数校准:
(1)选择与受检混凝土构件材质相同的材料进行扫描,通过软件对天线进行增益标定;
(2)选择与受检混凝土构件材质相同,并可以通过常规检测方法确定截面厚度的构件进行扫描,将扫描结果与常规实测结果对比,在采集软件中重新设置针对该材质构件的波速参数,然后重新进行增益标定;
6.3根据雷达扫描方案对选定的检测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将网格划分参数输入采集软件。
图6.1 检测区域网格划分示意图
6.4根据该雷达产品的操作说明,对受检混凝土构件进行扫描并采集数据。
扫描过程中要保持天线底面
紧贴受检构件表面,保持测距轮紧贴受检构件表面且不受干扰正常滚动,保持天线沿网格划分中的直线
6.5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选取合适的构件区域,采用钻孔,剔凿等方法验证。
(1)认为钢筋分布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2)大量受检混凝土构件中存在类似缺陷的显示;
(3)构件实测尺寸与设计有较大偏差;
(4)混凝土材质不均匀,不同构件或同一构件的不同区域有较大差异。
7 数据处理及图像分析
7.1数据处理前,应对数据进行重新组织,剔除与探测目标无关的数据,同时进行相应的记录;合并因
测线过长而造成的不连续数据。
7.2选用与设备配套的后处理软件GRED HD对采集数据进行后期处理。
7.3应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滤波处理。
(1)根据探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滤波方式,滤波方式可选低通、高通、带通滤波等;
(2)首先,根据不同的天线初选滤波参数;其次,对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得到较为准确的频率分布,设定滤波参数,进行滤波处理;
(3)采集的数据应进行背景去噪处理。
7.4根据实际情况,应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增益处理,增益方式可选:线性增益、平滑增益、反比
增益、指数增益、常数增益等。
7.5根据实际情况,宜对采集的数据有选择地进行反滤波处理(反褶积处理)、偏移处理等。
7.6应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
(1)应进行振幅恢复;
(2)应将同一通道不同反射段内振幅值乘以不同权系数;
(3)应将不同通道记录的振幅值乘以不同的权系数。
7.7单个雷达图像分析步骤:确定反射波组的界面特征;识别地表干扰反射波组;识别正常介质界面反
射波组;确定反射层信息。
7.8雷达图像数据解释。
(1)结合多个相邻剖面雷达图像,找到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2)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将探测区域表面情况和实际探测图像进行比对分析;
(3)将探测得到的雷达图和经典的经过验证的雷达图比对分析。
8 技术及判定
8.1雷达检测的基本原理:
图8.1 雷达检测原理图
8.2根据上节给出的反射层界面识别的一般步骤可确定结构层分层界面,以此确定构件结构层厚度。
如
图8.2所示,图像中三处明显的波峰即为混凝土构件与空气分界面在雷达灰度图中的显示。
8.3根据上节的数据处理与图像分析步骤进行数据处理并分析解读图像信息,可得到钢筋间距、保护层
中的显示。
图8.2 结构层分层界面雷达灰度图
8.4单通道雷达检测缺陷
(1)根据孔洞缺陷典型图像识别孔洞位置、分布;
(2)根据裂缝缺陷典型图像特征识别裂缝位置、分布;
(3)根据不密实缺陷典型图像特征判定不密实区;
(4)检测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缺陷的检测区域应进行测线加密,重复检测,通过多条测线数据结合进行解释。
如图8.3所示,图像中几处不规则位置的高亮波峰即为混凝土构件内部的缺陷在雷达灰度图中的显示。
图8.3 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及缺陷雷达灰度图
8.5天线阵雷达检测缺陷
(1)天线阵雷达一次检测可采集多组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后可得到雷达灰度剖面图对比图像,分析比较相同水平位置不同雷达图像的异常特征判定缺陷位置。
(2)应使用天线阵对疑似目标物周围进行高密度扫描,采用多通道数据结合进行解释。
9 检测报告
9.1报告编写前,应进行全面资料整理,保证最终成果的质量。
9.2检测报告的编写和技术成果的整理,应区别工程类型、规模大小、繁简程度、专业特点、实施方法
等情况分别对待。
9.3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并应参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2009的规定。
(1)工程概况:工程依据、目的和要求;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开竣工日期、实际完成工作量等;
(2)探测技术措施:作业的规程依据;探测仪器与检测方法;
(3)现场检测情况:日期、天气、异常现象、环境情况和明显缺陷情况;
(4)质量评定;
(5)结论与建议;
(6)附图与附表。
注:小型工程的报告书可以从简,或采用表格形式。
9.4 检测报告应突出重点、文理通顺、表达清楚、结论正确。
报告书必须打印盖章。
10 附录
10.1结构层厚度检测记录表;
10.2保温层厚度检测记录表;
10.3钢筋间距检测记录表;
10.4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记录表;
10.5缺陷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