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工程问题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工程问题》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工程问题》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2页例7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了解工程问题的特征。
2、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运用假设、验证等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会数学模型思想。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了解工程问题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工程问题的解答方法,掌握工作效率的表示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链接生活,谈话导入一条道路,如果甲队单独修,12天能修完,如果乙队单独修,18天能修完。
假如你是公司经理,你会选择哪个施工队?板书课题二、利用旧知,辨析标准1、一条道路长150米,施工队每天修30米,多少天修完?生列式,说数量关系2、一条道路,施工队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的是全长的几分之几?三、准备铺垫,讲授新知1、一条道路长30米,如果甲队单独修,10天能修完,如果乙队单独修,15天能修完。
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学生试做,教师巡视预设:1、30÷(30÷10+30÷15)=30÷(3+2)=6(天)2、1÷(1/10+1/15)=1÷1/6=6(天)2、一条道路长45米,如果甲队单独修,10天能修完,如果乙队单独修,15天能修完。
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和上一题有什么不同?学生试做预设:1、45÷(45÷10+45÷15)=45÷(4.5+3)=6(天)2、1÷(1/10+1/15)=1÷1/6=6(天)3、思考讨论:(1)为什么路的长度变了,但结果都一样?甲乙两队每天修的长度分别占总长度的几分之几没变(2)如果这条道路的长度变成100米、20千米、500千米……结果怎样?自己随意写个数试试4、一条道路,如果甲队单独修,10天能修完,如果乙队单独修,15天能修完。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工程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工程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工程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关系,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步骤,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例、分数等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步骤。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工程问题的解题步骤。
2.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 cases,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案例。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工程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典型 cases,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工程问题的解题步骤和关键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四):工程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四):工程问题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工程问题,探讨其在数学中的应用。
工程问题通常涉及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教学目标1. 理解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工程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应用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2. 解决涉及多个变量和条件的工程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工程问题案例、PPT、计算器。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工程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工程问题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
4. 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工程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3. 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4. 典型工程问题案例分析。
作业设计1. 解决几个简单的工程问题。
2. 分析并解决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练习和讨论,学生能够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等。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工程问题是六年级上册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我们需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我们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把握工程问题的特征,分析思路及解题的方法.2.能正确娴熟地解答这类应用题.3.培育同学运用所学到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和题目特点,把握分析、解答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解答下面应用题1.挖一条水渠100米,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列式:100÷5=20〔米〕2.挖一条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长的几分之几列式:老师提问:上面这两道题争辩的是哪三种的关系什么,求什么同学答复:上面两道题争辩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的三量关系,工作总量和工程时间,求工作效率.3.挖一条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几天可以挖完列式:100÷20=5〔天〕4.挖一条水渠,每天挖全长的,几天可以挖完列式:〔天〕师生小结:上面3、4两题争辩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求工作时间.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9.例9.一段大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1.老师提问:〔1〕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怎样分析怎样解答30÷〔30÷10+30÷15〕=6〔天〕〔2〕把上题的一段大路完成60千米、90千米、30千米、24千米等如何分析解答60÷〔60÷10+60÷15〕=6〔天〕90÷〔90÷10+90÷15〕=6〔天〕24÷〔24÷10+24÷15〕=6〔天〕〔3〕通过计算,你发觉了什么〔结果都相同〕〔4〕为什么结果都相同呢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变了,但数量关系没有变;工作效率是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得到的,所以工作效率是随着工作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它们的商也就是工作时间不变.〕〔5〕去掉具体的数量,你还能解答吗把这段大路的长看作单位“1〞,甲队每天修这段大路的,乙队每天修这段大路的.两队合修,每天可以修这段大路的〔〕列式:2.老师:这就是我们今日学习的新学问.〔板书课题:工程问题〕3.归纳总结.4.小组争辩:工程问题有什么特点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工作效率用来表示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span。
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案
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答方法,并能解答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培育学生的观测、比较以及分析的综合能力。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使学生理解、掌握把工作总量看成单位1。
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
2.认知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控答疑方法。
教学过程(一)备考准备工作1.复习旧知。
张师傅4小时搞了个零件,平均值每小时搞多少个零件?(=50(个))(1)问: 50个则表示什么?生:50个表示每小时做的个数,就是张师傅的工作效率。
(2)张师傅4小时搞了20个零件,1小时顺利完成这些零件的几分之几?同吗?互相探讨后学生讲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分之几?2.导入。
准备工作题一段公路30千米,甲队单独修成10天顺利完成,乙队单独修成15天顺利完成,甲、乙两队合修,几天可以顺利完成?(1)分析:①打听学生读题,并认知题意。
②提问:要想求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要先求什么?生:先求两队的工作效率和。
③学生独立完成。
④王莎莎学生边说道,教师边板书。
30(+)=6(天)⑤运用哪种数量关系?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2)将30千米改成60千米,怎样解答?学生单一制顺利完成后,教师板书:60(+)=6(天)(3)将60千米换成90千米,怎样答疑?90(+)=6(天)问:同学们在搞这3道题的时候,你辨认出了什么吗?生:结果都是6天。
师:刚才,我们把工作总量30千米换成60千米,再换成90千米,最后结果都就是一样的。
如果工作总量换成10千米呢?千米呢?千米呢?(结果都就是 6天)师:既然工作总量发生变化而工作时间却不变。
那么,我们能不能把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去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工程问题。
(板书:工程问题。
)(二)自学新课1.出示例10。
(把黑板上练习题中的`90千米摘掉,前面迎上基准10和修字。
)例10 修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恳请同学读题,认知题意。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工程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工程问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答方法,并能解答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及迁移类推触类旁通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及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设计情境,复习铺垫:1.谈话:同学们,你发现最近我们南雄城发生了哪些变化?生答:略师:如果我们要把新建沿江路人行道两边进行绿化。
①这项工程计划1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几分之几?②如果这项工程每天完成,几天可以完成全部工程?2、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像搞绿化、修马路、盖房屋、造桥、运货等各种工作,统称为工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工程问题。
二.尝试探究、探讨新知:1.谈话:如果我们将新建路两旁的绿化工程进行招标,应聘单位有三个,他们都承诺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但甲工程队单独完成需10天,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15天,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18天。
请问:①你选择哪个队施工?为什么?②为了加快工程完成速度,又该做怎样的选择?2.(投影)出示例题,进行研讨。
(1)要绿化30公顷土地,甲队单独完成要10天,乙队单独完成要15天,两队合作,几天可以完成?要求: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分析题意:明确:3010 、 3015与(3010+3015)各求出的是什么?怎样求合作时间?(2)把30公顷改为10公顷、1公顷。
这时分别怎样求合作时间?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板书: 30(3010+3015)=6天10(1010+1015)=6天1(110+115)=6天问:通过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工作总量在变化可用的时间都一样)怎样求出合作时间呢?板书:工作总量效率和=合作时间为什么绿化面积加大了,可用的时间却都一样呢?(3)(出示去掉具体绿化面积是多少的题目)通过读题看看现在这道题与前面三道题有什么不同?①、学生独立解答,相互交流。
②、弄清:表示什么?表示什么?又表示什么?要求合作时间,为什么要用1( + )?讨论:已知条件中去掉了具体的数量也能求出问题,这种做法与前面具体的数量计算结果的方法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不同:一是具体的工作总量,另一题是没有具体的工作总量,而是用单位1表示。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工程问题(一)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工程问题(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了解工程问题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
二、教学重点1.工程问题的理解和解题方法。
2.各类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难点1.工程问题的不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灵活应用。
2.复杂的工程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内容和讲解1. 工程问题的定义工程问题是指在生产和实际应用中,涉及到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方面的计算问题。
2. 工程问题的类型工程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面积和体积问题2.比例和单位换算问题3.带有小数的工程问题4.复杂的工程问题3. 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3.1 面积和体积问题的解题方法面积和体积问题的解题方法分为两种:方法1:先求出图形的面积或体积,再根据题目条件求出答案。
方法2:均采用比例法进行计算。
3.2 比例和单位换算问题的解题方法比例和单位换算问题的解题方法:1.明确比例大小2.确定一个未知数3.用已知数和未知数的比例大小,求出未知数的值3.3 带有小数的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带有小数的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1.将小数转换为分数2.将分数约分,使得分数的分母最小3.计算分子与分母之间的乘积,得到最终结果3.4 复杂的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通过分析、建模和求解等步骤,才可得出最终答案。
4. 工程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汽车、房屋建设、设计制图、商业交易、体育运动等各个领域都应用了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五、教学训练和验收1. 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解实际的工程问题来引导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同时,可以选择适当的练习题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 验收验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口头答题、作业布置等方式来进行。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对于复杂的工程问题,学生仍需进一步掌握分析解题的方法,以便于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小学数学教案工程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工程问题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
2. 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小学数学知识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3.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例子。
【教学方法】:
1.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工程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2. 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解决工程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实际意义。
2. 分析: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程问题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背景,并思考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
3.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问题,巩固知识点。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工程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数学知识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活动,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提高能力。
【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数学建模比赛或工程设计比赛,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2. 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完整版)《工程问题》教案
《工程问题》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创设,理解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学着用图形分析问题,学会找等量关系。
2.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难点:掌握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设计一、复习同学们,完成一项工作,我们关注哪些数量?它们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复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二、练习(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5天完成,则他每天完成(),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
若他m天完成,每天完成().(2)修一段路,甲工程队3天完成了15,则他们每天完成( ),需()天完成全部工程.(3)某项工作,甲单独a天完成,乙单独b天完成,甲乙合作一天完成的工作量为()。
(4)一项工作甲乙两人合作6天完成,每天完成几分之几?若乙单独10天完成,则甲的工作效率是( )。
对上述等式的应用,①完成一项工作的工作总量看成单位1,工作时间5天,求工作效率。
当工作时间是字母时,工作效率求法一样。
②工作量15,工作时间是3天,求工作效率。
③工作效率之和,弄清1a b+与11()a b+的区别。
④工作效率之差。
⑤“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勤鼓励",让学生巩固数量关系,快乐学习.三、创设情境例1,将一批会计报表输入电脑,甲单独做需要20 h完成,乙单独做需12 h完成。
①甲乙合作需几小时完成?②若由甲单独做4 h,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作完成,甲、乙两人合作的时间是多少?③由甲先做一段时间后,乙也来帮忙,两人合作3小时后,共完成全部的34,甲共工作了几小时?④由甲乙合作一段时间后,乙有事情离开,余下的工作甲又做了3小时才完成?问甲一共做了几小时? ⑤你能用113()1201212x ++=编一道题吗? 分析: 1、把全部的工作总量看作1。
2、则甲的工作效率为120,乙的工作效率为112。
六年级数学上册《工程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发现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探讨解决工程问题的不同方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某工厂生产一批产品,原计划每天生产200个,需要10天完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工厂决定提前3天完成任务,每天至少需要生产多少个产品?
(2)一项水利工程需要挖掘土方,若每天挖掘100立方米,需要20天完成。现在施工队想用15天完成任务,每天至少需要挖掘多少立方米?
(3)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原计划每小时行驶60公里,需要5小时到达。为了提前1小时到达,汽车每小时至少需要行驶多少公里?
4.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自我检查和改正,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3.教师强调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建议。
4.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层次性的工程问题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和评价,强调解题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易错点。
3.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助学生完成作业,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工程问题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工程问题9篇工程问题 1课题: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关工程问题的应用题1、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关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在小学里我们学过有关工程问题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中一般有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个量。
这三个量的关系是:2、由以上公式可知:一件工作,甲用a小时完成,则甲的工作量可看成________,工作时间是________,工作效率是_______。
若这件工作甲用6小时完成,则甲的工作效率是_______。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
问:甲乙合做,需几小时完成这件工作?Ⅰ: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Ⅱ:这道题目要求什么问题?Ⅲ:这道题目的相等关系是什么?有一个蓄水池,装有甲、乙、丙三个进水管,单独开甲管,6分钟可注满空水池;单独开乙管,12分钟可注满空水池;单独开丙管,18分钟可注满空水池,如果甲、乙、丙三管齐开,需几分钟可注满空水池?此题的处理方法:Ⅰ:先由一名学生阅读题目;Ⅱ:然后由两名学生板演;丙管改为排水管,且单独开丙管18分钟可把满池的水放完,问三管齐开,几分钟可注满空水池?要求学生口头列出方程。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
若甲先单独做4小时,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做,问:还需几小时完成?(1)先由学生阅读题目(2)引导:Ⅰ: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Ⅱ:这道题目要求什么问题?Ⅲ:这道题目的相等关系是什么?(3)由一学生口头设出求知数,并列出方程,师生共同解答;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解题过程,形成板书。
若乙先做2小时,然后由甲、乙合做,问还需几小时完成?以上两题的处理方法:(1)根据方程:3/12+x/12+x/6=1,编应用题。
(2)事由:打一份稿件。
条件:现在甲、乙两名打字员,若甲单独打这份稿件需6小时打完,若乙单独打这份稿件需12小时打完。
要求:甲、乙两名打字员都要参与打字,并且要打完这份稿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工程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工程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和掌握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2.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工程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对数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耐心和毅力。
二、教学内容1.工程问题的定义与特点2.工程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3.实际工程问题的应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工程问题的定义与特点知识讲解1.工程问题是指与实际生活中的工程建设、生产制造直接相关的数学问题。
2.工程问题通常涉及到长度、面积、体积等概念。
案例分析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案例,了解工程问题的具体应用场景。
第二课时:工程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知识讲解1.确定问题2.设定目标3.分析问题4.列出解决方案5.实施方案6.检验结果练习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教师提供的工程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时:实际工程问题的应用联想拓展学生结合身边的生活或学校周边的环境,提出实际工程问题并尝试解决。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工程问题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工程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与学校其他老师进行交流,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工程问题》的教学内容,希朥通过本教案的实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工程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工程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具体涉及第九章“工程问题”。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解决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了解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解决方法及实际应用。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解决方法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修筑一条公路为例,甲队每天修筑3公里,乙队每天修筑4公里。
两队合作,多少天可以完成这条公路的修筑?2. 讲解与示范:(1)解释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关系。
(2)讲解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3)示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解决方法求解。
3. 随堂练习:(1)独立完成上述实践情景的数学模型构建及求解。
(2)解决其他类似的工程问题,如: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要10天,乙队单独完成需要15天。
两队合作,多少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4. 小组讨论与合作:(1)分组讨论如何解决工程问题,并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
(2)每组选取一道工程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并展示解题过程。
(2)强调工程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解决方法: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实际应用:修筑公路、完成工程等。
七、作业设计(1)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要10天,乙队单独完成需要15天。
两队合作,多少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答案:5天。
(2)修筑一条公路,甲队每天修筑3公里,乙队每天修筑4公里。
两队合作,多少天可以完成这条公路的修筑?答案:4天。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工程问题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工程问题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7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假设法”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分数工程应用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通过猜想验证、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工程问题的特点,掌握其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工程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先来看看,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ppt课件出示。
)(1)修一条360米的公路,甲队修12天完成,平均每天修多少米?360÷12=30(米)。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教师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修一条360米的公路,甲队每天修18米,多少天能完成?360÷18=20(天)。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教师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3)加工一批零件,计划8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加工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1÷8=。
(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师小结:不知道工作总量时,我们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相对应的工作效率就用时间分之一来表示。
)(4)一项工程,施工方每天完成,几天可以完成全工程?1÷=6(天)。
(师:你又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设计意图】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新知识同原有知识相互作用,发展形成新的数学认识结构的过程。
因此,在复习准备阶段,设计了上述4道基本练习题,帮助学生激发原有的知识记忆,使学生能进一步熟练运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并适当渗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不是具体的数量时应该怎样表示,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工程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工程问题)》人教版第一课:认识工程问题目标•了解什么是工程问题•能够分析并解决基本工程问题教学重点•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掌握基本的工程问题解决方法教学难点•将常见生活问题转化为工程问题进行解决教学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认识到其中的工程问题。
2.通过生动案例分析,明确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生活中常见问题转化为工程问题,并尝试解决。
第二课:利用图表解决工程问题目标•能够利用图表解决工程问题•训练逻辑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图表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加强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图表解决工程问题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图表在工程问题中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图表解决问题。
2.学生通过实际例题练习,逐步掌握利用图表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
3.学生分组进行综合训练,通过团队合作解决更复杂的工程问题。
第三课:模拟实验解决工程问题目标•了解模拟实验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的应用•能够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得出有效结论教学重点•掌握模拟实验的基本步骤•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进行模拟实验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模拟实验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进行实例分析。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并记录数据。
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得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结论。
第四课:实际应用解决工程问题目标•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工程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教学重点•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学会分析并解决真实的工程问题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自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教学过程1.教师提供真实的工程问题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
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讨论,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学生展示解决方案,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评价和讨论,不断完善解决方案。
六年级《工程问题》奥数教案
( 六年级 ) 备课教员:第四讲 工程问题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认识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
2. 掌握它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3. 并能正确解答工程问题的基本题。
能力目标 1. 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 通过课堂教学中引用国家发展建设中的图片, 渗透学生爱国思想,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1. 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用“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用单位时间完成工作总量 的几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
四、教学准备: 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设计意图:通过一组中国古代大型工程的图片和相关了解,渗透学生的爱国思想,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再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对工程问题的基本结构和解题思想做一个复习】师:这节课一开始,老师就想要考考大家。
同学们知道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是什 么吗?生:长城、故宫……师:有的同学们猜到了,但是都没有完全猜对。
那老师给大家降低一些难度, 先给大家看图片,再由大家来猜,举手抢答哦!(出示PPT ,说出正确的名词后,再请一名同学或老师来读下面的介绍文字) 师:我们的古人是不是很厉害,很伟大?生:是。
师:但是在他们的伟大背后却付出了几代人甚至更多代人的努力,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们要学习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好好学习,将来祖国的建设 需要你们。
那么回到我们的课堂,我们今天要来学习“工程问题”。
【板书课题:工程问题】师:我们再来看几个简单的问题?(出示PPT )师:修完一段路需要5天,每天修这段路的多少?生:51。
师:每天修一段路的51,修完这段路需要多少天? 生:5天。
师:都是怎么计算的?生:第一个问题是:1÷5=51,第二个问题是:1÷51=5(天)。
师:我们在做工程问题的时候经常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那么这里工作总量是?生:一段路。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工程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工程问题》教案工程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
2.会解答较简单的工程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及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境激疑(一)、复习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做工问题涉及到哪三种量?生: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师:那它们的关系又如何呢?(课件出示)生: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师:请打开课本P84,我们先来完成“做中学”。
(课件出示)1、(1)一本书4天看完,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
(2)一本书每天看,看完这本需要()天。
2、修一段600米长的公路,甲工程队单独做20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做30天完成,两队合作多少天完成?生:600 ÷20=30(米)600 ÷30=20(米)600 ÷(30+20)=600 ÷50=12(天)二、合作探究(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如果不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该怎么解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工程问题。
(师板书:工程问题)师:什么是工程呢?就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建房子,修公路,造桥,运货等等这些都可统称为“工程”。
(三)、探究交流,学习新知。
1、出示例7。
(课件出示)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需12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做需18天完成,两队合作需多少天完成?师:那怎样理解什么是独做?什么是合做?我们先来演示一下,我们就以同学的课桌的长度为一项工程,以笔的运作为工作效率,同桌分别扮演甲乙工程队,独做就是一个同学从左运作到右,另一个同学从右运作到左。
合做就是两个同学相向运作,直到相遇表示这项工程完成了。
同学们看看,完成一项工程是独做的快还是合做的快?(同学们紧张有序的动手操作)师:同学们,你们得出的结论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工程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工程问题的特征,分析思路及解题的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和题目特点,掌握分析、解答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解答下面应用题
1.挖一条水渠100米,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列式:1005=20(米)
2.挖一条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长的几分之几?列式:
教师提问:上面这两道题研究的是哪三种的关系?已知什么,求什么?
学生回答:上面两道题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的三量关系,已知工作总量和工程时间,求工作效率.3.挖一条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几天可以挖完?
列式:10020=5(天)
4.挖一条水渠,每天挖全长的,几天可以挖完?
列式:(天)
师生小结:上面3、4两题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问题.已知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求工作时间.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9.
例9.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1.教师提问:
(1)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怎样分析?怎样解答?
30(3010+3015)=6(天)
(2)把上题的一段公路完成60千米、90千米、30千米、24千米等如何分析解答?
60(6010+6015)=6(天)
90(9010+9015)=6(天)
24(2410+2415)=6(天)
(3)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结果都相同)
(4)为什么结果都相同呢?
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变了,但数量关系没有变;工作效率是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得到的,所以工作效率是随着工作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它们的商也就是工作时间不变.)
(5)去掉具体的数量,你还能解答吗?
把这段公路的长看作单位1,甲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乙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两队合修,每天可以修这段公路的()列式: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工程问题)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3.归纳总结.4.小组讨论:工程问题有什么特点?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
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