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申不害
B商鞅
C韩非子
D孟子
答案:ABC
5、《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哪几种?
A风
B乐
C颂
D曲
答案:AC
6、在表现手法上,《诗经》运用了哪些创作手法?
A赞
B赋
C比
D兴
答案:BCD
7、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有三条?
A慎独自修
B忠恕宽容
C至诚尽性
D至真至诚
答案:ABC
8、我国封建社会朝廷组织的不同等级的科举考试有哪些?
A.简约B.复杂C.炫耀D.文化
11、(D)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与教育“内发说”截然相反的教育“外铄论”。
A.孔子B.孟子C.墨子D.荀子
12、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A)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B.为政以德C.讲究礼节D、.因材施教
13、孟子以(B)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A.人性善B.人性恶C.人性无善恶D.人性有善恶
35.“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就是《学记》强调的(C)。
A.博学于文B.开而弗达C.强而弗抑D.道而弗牵
36.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B)
A.智之端B.仁之端C.义之端D.礼之端
37.荀子以(B)作比喻,说明人借助学习,可以有很大的进步。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A.货币B、实权C.王道D.法度
3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出自:(C)
A.《孝经》B.《诗经》
C.《论语-公冶长》D.《千字文》
32.天所赋予人的就叫做(C)
A.道B.教C.性D.义
33.孔子在(A)方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
A.教育B.政治C.经济D.军事
34.在对人性的看法上,荀子主张(B)
答案:C
4、“尚贤”、“尚同”是哪一本书的基本政治纲领。
A《道德经》
B《墨子》
C《史记》
答案:B
5、《楚辞》的代表作家()是中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伟大诗人之一。
A屈原
B韩非子
C荀子
答案:A
6、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医学著作是()。
A《素问》
B《灵枢》
C《皇帝内经》
答案:C
7、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A仁
B义
C忠
A.墨子B.孔子C.韩非D.老子
二、多项选择
四书包括哪些?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E《孔子》
答案:ABCD
2、五经除了《诗》《书》,还包括哪些?
A《易》
B《礼》
C《春秋》
D《四库全书》
答案:ABC
3、道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
A庄子
B老子
C孟子
D孔子
答案:AB
法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
答案:A
8、“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哪位的名言?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答案:C
9、“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于()。
A《中庸》
B《孝经》
C《道德经》
答案:A
10、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此话意在说明广博地学习,详尽地解说,目的在于融会贯通后返归到(A)上去。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不积跬步,无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8.《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最根本的是(A)。
A.教育B.政治C.经济D.军事
39.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B)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A.严禁学术B.焚书坑儒
C.扫除乱世迹象,恢复教化D.什么也不做
23.古代的君王将什么作为管理人民的重大事务?(A)
A.教化B.物质诱惑C.行暴政D.其他
24.“然则常玉不瑑,不成文章。”出自以下哪篇?(D)
A.《三字经》B.《百家姓》C.《千字文》D.《对贤良策》
25、“强勉行道”的“行道”指什么?(C)
A.打发时间B.制造气氛C.改变民风,感化民俗D.其他
20.《诗》曰:“夙夜匪解。”是什么意思?(B)
A.从早到晚都在解题。B.从早到晚都不懈怠。
C.早出晚归D.早上和晚上都没有时间。
21.“乐”的声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来的?(B)
A.天灾人祸B.社会和谐C.国家衰亡D.其他
22.圣明的君王在乱世中继承王位后会做什么?(C)
A.人性恶B.人性善C.人性无善恶D.人性有善恶
14、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A)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15、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C)。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16、孟子认为(A)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
B.如果教化已经鲜明,习俗已经成就,子孙遵循下去,过个五六百年仍然不会衰败。
C.汉朝没有很好的治理好的原因就在于应当改革时却没有改革。
D.乐是用于给君王行乐,而不是用来改变民风、感化民俗的。
29.“夫虞氏之不为政久矣”中的“虞氏”指:(A)
A.虞舜B.虞姬C.虞美人D.其他
30.纵观周朝、秦朝,君王统治因为缺少什么而导致灭国?(C)
A.行动B.替天行道
C.践行圣人的学说或道理D.人行横道
26.汉代时称呼学校为什么?(D)
A.校B.庠C.序D.庠序
27.秦朝继承周朝之后,“重禁文学”,这里的“文学”指:(A)
A.儒家学说B.现代文学C.当代文学D.其他
28.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用仁来熏陶人民,用义来砥砺人民,用礼来规范人民就能使人民习俗美善。
国学智慧——与官员谈国学
一、单项选择
国学,是指以(A)为主题的中华传统文化与艺术。
A儒学
B佛学
C古文
党政领导干部学习国学、研究国学,对提升个人修养,深刻认识(B),做好领导工作和指导人生都有着巨大的帮助。
A党史
B历史
C国家
诸子百家是指()时期出现的一些大思想家以及他们创立的学派。
A春秋
B战国
C春秋战国
A院试
B乡试
C会试
D点试
答案:ABCD
判断题
1、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源泉和载体,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核心价值和基础。对
2、现存兵家著作有《皇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将苑》、《百战奇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等。对
A.教育B.政治C.经济D.军事
17、孔子在(B)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
A.教育B.政治C.经济D.军事
1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映了教学的( D )。
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D.教学相长原则
19、君王制作乐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