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高中化学计算技巧(1)
专题二 化学计算常用方法和技巧【专题目标】中学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①关系式法——多步变化以物质的量关系首尾列式计算。
②差量法——根据变化前后的差量列比例计算。
③守恒法——运用质量、电子、电荷守恒计算。
④极值法——对数据处理推向极端的计算。
⑤信息转换法——为解题寻找另一条捷径。
⑥讨论法——将可能存在的各种情况分别求算。
【经典题型】题型一:关系式法例1:一定量的铁粉和9g 硫粉混合加热,待其反响后再参加过量盐酸,将生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共收集得9g 水,求参加的铁粉质量为A .14gB .42gC .56gD .28g例2:有以下两组固体混合物:(1) Na 2O 2、NaOH 混合物,含Na 元素58% (2) Na 2S 、Na 2SO 3、Na 2SO 4的混合物,含硫元素:32%那么上述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 。
例3:一定温度下,w g 以下物质 (1)H 2,(2)CO ,(3)CO 和H 2,(4)HCOOCH 3,(5) HOOC ―COOH ,在足量氧气 中完全燃烧,将产物与过量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响,固体增重 w g ,符合此要求的是〔 〕A .全部B .〔4〕〔5〕C .〔1〕〔2〕〔3〕D .〔1〕〔2〕〔3〕〔4〕练:在a L Al 2(SO 4)3和(NH 4)2SO 4的混合物溶液中参加b molBaCl 2,恰好使溶液中的-24SO 离子完全沉淀;如参加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 molNH 3气,那么原溶液中的Al 3+离子浓度(mol/L)为A .a c b 22-B .a c b 22-C .a c b 32-D .a c b 62-【规律总结】用关系式解题的关键是建立关系式,建立关系式的方法主要有:1、利用微粒守恒关系建立关系式,2、利用化学式或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建立关系式,3、利用方程式的加合建立关系式。
题型二:差量法例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向100 mL CH 4和Ar 的混合气体通入400 mL O 2,点燃使其完全反响,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枯燥气体460mL ,那么反响前混合气体中CH 4和Ar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例5:现有KCl 、KBr 的混合物3.87g ,将混合物全部溶解于水,并参加过量的AgNO 3溶液,充分反响后产生6.63g 沉淀物,那么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0.241B .0.259C .0.403D .0.487练:加热碳酸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mg ,使之完全反响得剩余物ng ,那么原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规律总结】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响,且反响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响体系。
高中化学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高中化学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一、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A. 3.2gB. 4.4gC. 5.6gD. 6.4g【解析】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
所以,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3.2g,应选A。
二、方程或方程组法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 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g无水晶体。
该碱金属M可能是()(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6.94、23、39、85.47)A. 锂B. 钠C. 钾D. 铷【解析】设M的原子量为x,解得42.5>x>14.5,分析所给锂、钠、钾、铷的原子量,推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B、C。
三、守恒法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
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题:将5.21 g纯铁粉溶于适量稀H2SO4中,加热条件下,用2.53 g KNO3氧化Fe2+,充分反应后还需0.009 mol Cl2才能完全氧化Fe2+,则KNO3的还原产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解析】0.093=0.025x+0.018,x=3,5-3=2。
应填:+2。
(得失电子守恒)四、差量法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
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
高一化学计算题计算方法
高一化学计算题计算方法化学计算题是高中生在测验中较难得分的一类题,能选用最合适的方法准确而快速地解决计算题,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有着重要意义。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的计算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A.3.2gB.4.4gC.5.6gD.6.4g【解析】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
所以,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3.2g,应选A。
2方程或方程组法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g无水晶体。
该碱金属M可能是()(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6.94、23、39、85.47)A.锂B.钠C.钾D.铷【解析】设M的原子量为x,解得42.5>x>14.5,分析所给锂、钠、钾、铷的原子量,推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B、C。
3守恒法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
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题:将5.21g纯铁粉溶于适量稀H2SO4中,加热条件下,用2.53gKNO3氧化Fe2+,充分反应后还需0.009molCl2才能完全氧化Fe2+,则KNO3的还原产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解析】0.093=0.025x+0.018,x=3,5-3=2。
应填:+2。
(得失电子守恒)4差量法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
高一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一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高一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1.守恒法:包括原子个数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法、质量守恒法等。
2.极值法:从问题的极端去考虑、去推理、判断,使问题得到解决。
3.讨论法:当题中含有不确定的因素时,对每一种可能情况进展的讨论。
4.量量关系法:利用量物质与未知量物质之间的关系来解题。
5.数形结合法: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图形互为浸透、互相补充。
6.差量法:运用前后量的差,根据方程式中的计量数的关系直接求解。
7.定量问题定性化;8.近似估算;9.运用整体思维,化繁为简;10.利用图象解题等等。
11.注意解题标准格式,这方面主要是指要带单位运算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的标准格式。
12.注意分步作答。
每年国家考试中心的评分标准都是分步计分,往往分步计分之和不等于总分。
13.注意有效数字的取用近年来有效数字的取用越来越重视,在平时的练习中就要引起注意。
14.价配平法当化学方程式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较难确定时,通常采用0价配平法,所选配平标准可以是反响物,也可以是生成物。
15.万能配平法万能配平法所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只是原子个数守恒,化合价的升降总值不一定相等,因此不一定正确,虽然中学阶段很少遇到这样的化学方程式,但在最后进展化合价升降总值是否相等的验证,还是必要的。
16.合并配平法关键是找出发生氧化复原反响的两种物质间的某种数量关系,常用方法有〔1〕通过某种物质的分子中原子间的数量关系,确定其他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数量关系。
〔2〕通过电荷守恒等方法确定其他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数量关系。
17.拆分配平法合适氧化剂和复原剂是同一种物质,且氧化产物和复原产物也是同一种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其配平技巧是将氧化复原剂〔或氧化复原产物〕根据需要进展合理拆分。
拓展阅读:高考化学选择题有什么解题技巧 1、列举特例、速排选项高考选择题往往考察一般规律中的特殊情况,这就要求考生熟悉特例,对于一些概念判断、命题式判断正误类题目,假如从正面不能直接作出判断,可以列举反例、特例,迅速判断选项正误。
高中化学《经典计算题》解题方法分类总结
高中化学《经典计算题》解题方法分类总结一、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A. 3.2gB. 4.4gC. 5.6gD. 6.4g【解析】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
所以,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3.2g,应选A。
二、方程或方程组法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g无水晶体。
该碱金属M可能是()(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6.94、23、39、85.47)A.锂B.钠C.钾D.铷【解析】设M的原子量为x,解得42.5>x>14.5,分析所给锂、钠、钾、铷的原子量,推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B、C。
三、守恒法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
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题:将5.21g纯铁粉溶于适量稀H2SO4中,加热条件下,用2.53g KNO3氧化Fe2+,充分反应后还需0.009mol Cl2才能完全氧化Fe2+,则KNO3的还原产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解析】0.093=0.025x+0.018,x=3,5-3=2。
应填:+2。
(得失电子守恒)四、差量法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
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
高考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高考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在高考化学中,常见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包括:摩尔计算、浓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配合物计算、燃烧分析计算、酸碱滴定计算、晶体计算和电化学计算。
1.摩尔计算:根据给定物质的摩尔质量以及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计算其他相关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
计算公式为n=m/M,其中n表示摩尔数,m表示质量,M表示摩尔质量。
2.浓度计算:根据溶质溶液中的质量或摩尔数和溶液的体积,计算溶液的浓度。
计算公式为C=n/V或C=m/V,其中C表示浓度,n表示溶质的摩尔数,V表示溶液的体积,m表示溶质的质量。
3.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例和物质的电价,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摩尔数、质量或体积。
根据氧化还原半反应的电子数差异推导出反应物的摩尔比例。
4.配合物计算:根据配位化合物的配合比例和物质的摩尔或质量来计算其他相关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根据配位化合物的化学式,解析出其中金属离子和配体的摩尔比例关系。
5.燃烧分析计算:根据化合物的燃烧产物的摩尔或质量,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摩尔或质量的含量。
根据燃烧产物的摩尔比例或质量比例,得出化合物中元素的比例关系。
6.酸碱滴定计算:根据滴定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和滴定剂的摩尔浓度,计算待测物质的摩尔浓度或质量。
根据滴定反应的摩尔比例或质量比例,推导出待测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7.晶体计算:根据晶体结构和晶体的摩尔质量,计算晶体中各元素的摩尔数或质量。
根据晶体结构的化学式,分析出晶体中各元素的比例关系。
8.电化学计算:根据电化学反应的电荷数、电位差和摩尔浓度等参数,计算反应物质的摩尔数、电量或浓度。
根据电化学反应的电量比例或摩尔比例,推导出反应物质的摩尔数或浓度。
以上是高考化学中常见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
这些方法基于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和物质的计量关系,通过推导和计算来解决具体的题目。
在考试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计算方法,并灵活运用到不同的题目中。
(完整版)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含答案)
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的一些巧解和方法一、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 所谓“差量”就是指一个 过程中某物质始态量与终态量的差值。
它可以是气体的体积差、物质的量差、质量差、 浓度 差、溶解度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 1】把 22.4g 铁片投入到 500gCuSO 4 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 洗涤、 干燥后称其 质量为 22.8g ,计算(1)析出多少克铜? (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多大?解析“充分反应”是指 CuSO 4 中 Cu 2+ 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为 FeSO 4 溶液, 不能轻 率地认为 22.8g 就是 Cu ! (若 Fe 完全反应,析出铜为 25.6g), 也不能认为 22.8-22.4=0.4g 就是铜。
分析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溶解 56gFe ,就析出 64g 铜,使铁片质量增加 8g(64-56=8) ,反过来看:若铁片质量增加 8g ,就意味着溶解 56gFe 、生成 64gCu ,即“差 量” 8 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 (也可是物质的量)成正比。
所以就可以根据题中所给的已 知“差量”22.8-22.4=0.4g 求出其他有关物质的量。
设:生成 Cu x g , FeSO 4 y gFe+CuSO 4 =FeSO 4+Cu 质量增加 56 152 64 64-56=8y x 22.8-22.4=0.4故析出铜 3.2 克铁片质量增加 0.4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溶液的质量必减轻 0.4g ,为 500-0.4=499.6g 。
【巩固练习】将 N 2和 H 2的混合气体充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反应器内,达到平衡时, NH 3 的体积分数为 26%,若温度保持不变,则反应器内平衡时的总压强与起始时总压强之比为 1∶______。
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温度、体积一定时,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 比。
中学化学计算中常用的8种解题方法和技巧,打印收藏!
中学化学计算中常用的8种解题方法和技巧,打印收藏!在中学化学中,有许多计算相关的题型。
对于这些题型,其实都有相对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下面这8种解题方法就基本涵盖了中学化学中的主要题型和考点,家长和学生们可以收藏起来后慢慢了解和消化。
题型一: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或物质的量之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分析】混合物质量减轻是由于碳酸氢钠分解所致,固体质量差21.0g-14.8g=6.2g,也就是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混合物中m(NaHCO3)=168×6.2g÷62=16.8g,m(Na2CO3)=21.0g-16.8g=4.2g,所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0%。
【规律总结】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压强差,也可以是物质的量之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巩固练习】(答案见文末)现有KCl、KBr的混合物3.87g,将混合物全部溶解于水,并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产生6.63g沉淀物,则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0.241B.0.259C.0.403D.0.487题型二:守恒法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1. 原子守恒例:有0.4g铁的氧化物,用足量的CO 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全部CO2通入到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0.75g固体沉淀物,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 FeOB. Fe2O3C. Fe3O4D. Fe4O5【分析】由题意得知,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原子最后转移到沉淀物CaCO3中。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王晓波内蒙古师范大学锦山实验中学 024400高考命题中,最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有“守恒法”、“差量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终态法”等,在这几种计算方法中充分体现了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核心作用和纽带作用,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础。
现就高中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汇总一下,分享给各位同仁!方法一 电解质溶液的计算法宝——电荷守恒法涉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时常需用到电荷守恒,首先找出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和阴离子,再根据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列等式。
如Al 2(SO 4)3、NH 4NO 3混合溶液的电荷守恒为 3c (Al 3+)+c (NH +4)+c (H +)=2c (SO 2-4)+c (NO -3)+c (OH -)注意 一般情况下,列电荷守恒等式时不能忽略H +、OH -,但在计算时,酸性溶液中常可忽略OH -,碱性溶液中常可忽略H +。
例题1、在硫酸钠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Al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 -1,SO 2-4为0.4 mol·L -1,溶液中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1 mol·L -1 B .0.2 mol·L -1C .0.3 mol·L -1D .0.4 mol·L -1答案 B解析 在任何一个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则有3c (Al 3+)+c (Na +)=2c (SO 2-4),解得c (Na +)=0.2 mol·L -1 例题2、某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液中,c (Mg 2+)=2 mol·L -1,c (SO 2-4)=6.5 mol·L -1,若将200 mL 的此混合液中的Mg 2+和Al 3+分离,至少应加入1.6 mol·L -1的氢氧化钠溶液( )A .0.5 LB .1.625 LC .1.8 LD .2 L 答案 D解析 根据电荷守恒得: 2c (Mg 2+)+3c (Al 3+)=2c (SO 2-4),c (Al 3+)=2×6.5 mol·L -1-2×2 mol·L -13=3 mol·L -1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Mg 2+、Al 3+分离,此时NaOH 转化为Na 2SO 4和NaAlO 2,由电荷守恒得: V (NaOH)=2n SO 2-4+n AlO -2c NaOH=2×6.5 mol·L -1×0.2 L +3 mol·L -1×0.2 L 1.6 mol·L -1=2 L 方法二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巧思妙解——差量法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时均可用差量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封面高中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常见化学计算方法●考点阐释在每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计算题的分值大约要占到15%左右,从每年的高考试卷抽样分析报告中经常会说计算题的得分率不是太高。
高一化学中计算类型比较多,其中有些计算经常考查,如能用好方法,掌握技巧,一定能达到节约时间,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下面就谈一谈解答计算的一些巧解和方法。
主要有: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守恒法、极值法、关系式法、方程式叠加法、等量代换法、摩尔电子质量法、讨论法、图象法(略)、对称法(略)。
过量计算: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是按化学方程式所确定的质量比进行反应的,如某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的量都已给出,则应先通过计算判断两种反应物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如不是恰好完全反应,应判断哪一种反应物有剩余,有剩余的这种物质我们就说它过量了。
因过量的物质反应结束后有剩余,因此不能按该物质的量进行计算,而应根据没有过剩的(即完全消耗掉的)那种反应物的量来进行计算。
什么情况下需考虑过量问题计算? (1)题目给了两种反应物的量,需考虑过量问题计算(即便所给的两种物质的量恰好完全反应)。
(2)题目给出了一种反应物的量和一种生成物的量,需考虑过量问题计算(即使所给反应物完全消耗掉)。
说明:过量问题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是一个步骤,即出现了以上两种情况就必须有一个判断按哪种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步骤[第(2)种情况须判断能否按反应物的量进行计算]即便所给的量我们一下就能看出来谁过量,也要有这个判断步骤,因在高考中这个步骤是占一定分数的。
如何判断反应物中哪一种过量:若已知两种反应物的量,必须先判断哪种反应物过量,然后以完全反应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判断哪一种反应物过量一般有2种方法:(1)设未知数法,即假设法(2)交叉相乘法 将两种反应物的量列入相应物质化学式的下面,通过交叉相乘计算出结果并比较大小,乘积大的数,表明相应的反应物的量过量,应该由另一种反应物的量计算。
一、差量法在一定量溶剂的饱和溶液中,由于温度改变(升高或降低),使溶质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溶质(或饱和溶液)质量的差量;每个物质均有固定的化学组成,任意两个物质的物理量之间均存在差量;同样,在一个封闭体系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尽管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但物质的量、固液气各态物质质量、气体体积等会发生变化,形成差量。
高一化学解题技巧有哪些
高一化学解题技巧有哪些高一化学,到底应该怎么去学习?而且怎么才能更加轻松愉快的学好我们高一化学呢?又有哪些实用的学习方法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一化学解题技巧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1.守恒法:包括原⾼个数守恒、得失电⾼守恒、电荷守恒法、质量守恒法等。
2.极值法:从问题的极端去思考、去推理、判断,使问题得到解决。
3.讨论法:当题中含有不确定的因素时,对每⾼种可能情况进⾼的讨论。
4.量量关系法:利⾼已知量物质与未知量物质之间的关系来解题。
5.数形结合法: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图形互为渗透、互相补充。
6.差量法:运⾼前后量的差,根据⾼程式中的计量数的关系直接求解。
7.定量问题定性化;8.近似估算;9.运⾼整体思维,化繁为简;10.利⾼图象解题等等。
11.注意解题规范格式,这⾼⾼主要是指要带单位运算和利⾼化学⾼程式计算时的规范格式。
12.注意分步作答。
每年国家考试中⾼的评分标准都是分步计分,往往分步计分之和不等于总分。
13.注意有效数字的取⾼近年来有效数字的取⾼越来越重视,在平时的练习中就要引起注意。
14.价配平法当化学⾼程式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较难确定时,通常采⾼0价配平法,所选配平标准可以是反应物,也可以是⾼成物。
15.万能配平法万能配平法所配平的化学⾼程式只是原⾼个数守恒,化合价的升降总值不⾼定相等,因⾼不⾼定正确,虽然中学阶段很少遇到这样的化学⾼程式,但在最后进⾼化合价升降总值是否相等的验证,还是必要的。
16.合并配平法关键是找出发⾼氧化还原反应的两种物质间的某种数量关系,常⾼⾼法有(1)通过某种物质的分⾼中原⾼间的数量关系,确定其他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数量关系。
(2)通过电荷守恒等⾼法确定其他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数量关系。
17.拆分配平法适合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种物质,且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也是同⾼种物质的化学⾼程式的配平,其配平技巧是将氧化还原剂(或氧化还原产物)根据需要进⾼合理拆分。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复习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复习化学计算是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化学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化学实验和计算题的问题。
了解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对于学习化学和备考考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进行复习。
一、摩尔计算摩尔是用来表示物质的数量的单位,化学计算中常用摩尔来进行计算。
在化学方程式中,摩尔的概念非常重要,它指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关系。
例如,在化学反应中,如果已知反应物的摩尔数,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物的摩尔数,进而计算反应物之间的摩尔比。
摩尔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基础,大家要熟练掌握。
二、质量计算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质量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摩尔计算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可以轻松地进行质量计算,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在质量计算中,还需要注意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三、体积计算在一些化学实验中,我们需要根据反应物的体积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
体积计算也是化学计算的常见方法之一。
在体积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气体的摩尔体积与摩尔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计算。
同时,体积计算还需要考虑到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压力和温度,这对于体积计算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溶液浓度计算溶液浓度是溶质溶于溶剂中的比例。
在化学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摩尔数来计算溶液的浓度。
溶液浓度计算常用的单位有摩尔/升、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等。
在溶液浓度计算中,还需要注意到浓度和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条件下浓度的变化。
五、热量计算在一些化学反应中,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热量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热量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热化学方程式来计算反应的热量变化。
热量计算也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需要注意到放热和吸热的情况,以及热量与其他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以上就是高中化学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的复习内容。
高考化学计算题4种常用方法总结
高考化学计算题4种常用方法总结一、假设法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相对比,进行合理判断,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1、极端假设法主要应用:(1)判断混合物的组成。
把混合物看成由某组分构成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讨论。
(2)判断可逆反应中某个量的关系。
把可逆反应看作向左或向右进行到底的情况。
(3)判断可逆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变化。
把可逆反应看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单一反应。
(4)判断生成物的组成。
把多个平行反应看作单一反应。
2、状态假设法状态假设法是指在分析或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虚拟出能方便解题的中间状态,并以此为中介,实现由条件向结论转化的思维方法。
该方法常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使用。
3、过程假设法过程假设法是指将复杂的变化过程假设为(或等效为)若干个简单的、便于分析和比较的过程,考虑等效状态的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的方法。
该方法在等效平衡的计算中使用概率非常高。
4、变向假设法变向假设法指在解题时根据需要改变研究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进而迁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二、关系式法在多步反应中,关系式法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
正确书写关系式是用关系式法解化学计算题的前提。
1、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关系式特点:在多步反应中,上一步反应的产物即是下一步反应的反应物。
2、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叠加找关系适用于多步连续反应或循环反应。
方法:将其中几个有关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适当变形(改变化学计量数),然后相加,消去中间产物,即得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三、差量法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其解题步骤如下:(1)分析题意:分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引起差值的原因。
(2)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之间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差量法,极值法,转换法,十字交叉法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差量法,极值法,转换法,十字交叉法..主要,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题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适用条件】(1)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
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2)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
【用法】A ~B ~Δxa b a-bc d可得a/c=(a-b)/d已知a、b、d即可算出c=a*d/(a-b)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中有一条: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各物质间的比例关系。
这是差量法的理论依据。
【证明】设微观与宏观间的数值比为k.(假设单位已经统一)A ~B ~Δxa b a-ba*k b*k (a-b)*k可得a*k=a*[(a-b)]*k/(a-b)推出a/(a*k)=(a-b)/[(a-b)*k]用c替换a*k,d替换(a-b)*k已知a、b、d即可算出c=a*d/(a-b)因此差量法得证【原理】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和参加该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这就是根据质量差进行化学计算的原理。
【步骤】1.审清题意,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2.将差量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3.写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数。
【分类】(一)质量差法例题: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3.2克,问:(1)加入的铜粉是多少克?(2)理论上可产生NO气体多少升?(标准状况)分析:硝酸是过量的,不能用硝酸的量来求解。
高中化学14种基本计算题解法
高中化学14种基本计算题解法1.商余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应用于解答有机物(尤其是烃类)知道分子量后求出其分子式的一类题目。
对于烃类,由于烷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烷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烯烃及环烷烃通式为CnH2n,分子量为14n,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炔烃及二烯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3,分子量为14n-3,所以可以将已知有机物的分子量减去含氧官能团的式量后,差值除以14(烃类直接除14),则最大的商为含碳的原子数(即n值),余数代入上述分子量通式,符合的就是其所属的类别。
[例1]某直链一元醇14克能与金属钠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则此醇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A、6个B、7个C、8个D、9个由于一元醇只含一个-OH,每mol醇只能转换出molH2,由生成0.2克H2推断出14克醇应有0.2mol,所以其摩尔质量为72克/摩,分子量为72,扣除羟基式量17后,剩余55,除以14,最大商为3,余为13,不合理,应取商为4,余为-1,代入分子量通式,应为4个碳的烯烃基或环烷基,结合“直链”,从而推断其同分异构体数目为6个.、2.平均值法这种方法最适合定性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
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可以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而这个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换言之,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例2]将两种金属单质混合物13g,加到足量稀硫酸中,共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11.2L,这两种金属可能是()A.Zn和FeB.Al和ZnC.Al和MgD.Mg和Cu将混合物当作一种金属来看,因为是足量稀硫酸,13克金属全部反应生成的11.2L(0.5摩尔)气体全部是氢气,也就是说,这种金属每放出1摩尔氢气需26克,如果全部是+2价的金属,其平均原子量为26,则组成混合物的+2价金属,其原子量一个大于26,一个小于26.代入选项,在置换出氢气的反应中,显+2价的有Zn,原子量为65,Fe原子量为56,Mg原子量为24,但对于Al,由于在反应中显+3价,要置换出1mol氢气,只要18克Al便够,可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18,同样假如有+1价的Na参与反应时,将它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23×2=46,对于Cu,因为它不能置换出H2,所以可看作原子量为无穷大,从而得到A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大于26,C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小于26,所以A、C都不符合要求,B中Al的原子量比26小,Zn比26大,D中Mg原子量比26小,Cu原子量比26大,故B,D为应选答案。
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作者:孟凡盛方兰来源:《求学·理科版》2015年第05期孟凡盛,湖北省特级教师,全国高中化学教学改革优秀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
培养了多名省、市理科状元,多名学生高考化学获满分。
在复习的过程中,若能熟练地选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就能节约答题时间,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巧1:守恒法1.原子守恒法原子守恒是指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相等。
对于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确定恒量后,常常省略中间过程的探究,直接利用原子守恒关系进行求解。
【例1】(2015·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模拟)将35.8 g Al、Fe、Cu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产生6.72 L气体(标准状况)。
另取等质量的该合金溶于过量的稀硝酸中,生成13.44 L NO(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A.66.4 gB.50.8 g C .44.8 g D. 39.2 g解析: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金属铝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气体氢气6.72 L(标准状况),物质的量为6.72 L÷22.4 L/mol=0.3 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n(Al)=0.3×2/3=0.2 mol,故金属铝的质量为0.2 mol×27 g/mol=5.4 g,金属铝提供电子的量是0.6 mol。
将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分别生成Al3+、Fe3+、Cu2+离子,根据电子守恒,金属共提供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3.44 L÷22.4L/mol)×3=1.8 mol,故Fe、Cu共提供的电子物质的量为1.8 mol-0.6 mol=1.2 mol。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铝离子全部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不会出现沉淀,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铜,由电荷守恒可知,反应中金属铁、铜提供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碱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即n(OH-)=1.2 mol,所以反应后沉淀的质量等于35.8 g-5.4 g+1.2 mol×17 g/mol=50.8 g,故选B。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法归纳
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法归纳计算方法原理差质量差利用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求解量法体积差利用气体物质在反应前后的体积差量求解质量从宏观上看,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守恒①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整个溶液呈中性,所电荷以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量必定相等。
②在守守恒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所带正(负)电荷总量恒与生成物所带正(负)电荷总量相等。
法在氧化还原过程中,总是存在着得电子总数等电子于失电子总数,在原电池和电解池中经过两极守恒的电子数必然相等。
原子反应前原子总数等于反应后产物以各种形式守恒存在的总数粒子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前后同种元素的原子个关守恒数必然相等。
系对循环反应(前一反应的某一产物,在参加后式方程式续反应后,又再生成,使反应循环下去)将方法叠加程式相加,消去循环项。
平均即用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判断平式量物质成分或含量均平均摩电反应中平均转移 1mol 电子所需混杂物的质量,值子质量其值介于两组分之间法平均在混杂物的计算中,可以把平均组成作为中说明依照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 。
利用该法要点有两点:①弄清差量的原因;②弄清差量与什么量成比率。
是巧妙选择化学式或溶液中某两种数(如正负化合价总数、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或几个连续(或平行)的方程式前后某微粒(如离子、原子、电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作为解题依照。
是计算中用来表示已知量与未知量成正比例关系的式子。
是一种将数学平均原理应用于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
它依照数学原理是:两个数A1和A2的平均值 A, A 介于 A1和 A2之间。
应用于混杂物的解析(定量、定性),常用的技巧:十字交织组成介,以此谈论可能的组成法。
是把所研究的对象或过程变化经过假设,推到常用于求有关存在“极限值”的计算题,理想的极限值,使因果关系变得十分明显,从如某些化学平衡的计算,平行反应的计算,极值法而得出正确的判断,也许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混杂物的计算等。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主要有: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守恒法、极值法、关系式法、方程式叠加法、等量代换法、摩尔电子质量法、讨论法、图象法(略)、对称法(略)。
一、差量法在一定量溶剂的饱和溶液中,由于温度改变(升高或降低),使溶质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溶质(或饱和溶液)质量的差量;每个物质均有固定的化学组成,任意两个物质的物理量之间均存在差量;同样,在一个封闭体系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尽管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但物质的量、固液气各态物质质量、气体体积等会发生变化,形成差量。
差量法就是根据这些差量值,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的一种化学计算方法。
该方法运用的数学知识为等比定律及其衍生式:a b c d a c b d ==--或c a d b--。
差量法是简化化学计算的一种主要手段,在中学阶段运用相当普遍。
常见的类型有:溶解度差、组成差、质量差、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
在运用时要注意物质的状态相相同,差量物质的物理量单位要一致。
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 ,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2.5g 。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实验室用冷却结晶法提纯KNO 3,先在100℃时将KNO 3配成饱和溶液,再冷却到30℃,析出KNO 3。
现欲制备500g 较纯的KNO 3,问在100℃时应将多少克KNO 3溶解于多少克水中。
(KNO 3的溶解度100℃时为246g ,30℃时为46g )3.某金属元素R 的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 ,相同价态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 ,则金属元素R 的化合价为多少?4.将镁、铝、铁分别投入质量相等、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所得各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的镁、铝、铁三种金属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A )Al >Mg >Fe (B )Fe >Mg >Al (C )Mg >Al >Fe (D )Mg=Fe=Al5.取Na 2CO 3和NaHCO 3混和物9.5g ,先加水配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加9.6g 碱石灰(成分是CaO 和NaOH ),充分反应后,使Ca 2+、HCO 3-、CO 32-都转化为CaCO 3沉淀。
高中化学计算中的基本解题方法
(实际差量)
由此可知共消耗15 mL气体;还剩余1 mL气体, 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O,则VNO∶V(NH3) =(9 mL+1 mL)∶6 mL=5∶3,假设剩余的 气体全部是NH3,则V(NO)∶V(NH3)=9 mL∶(6 mL+1 mL)=9∶7,但因该反应是可 逆反应,剩余气体实际上是NO NH3的混合气 体,故V(NO)∶V(NH3)介于5∶3与9∶7之间, 对照所给的数据知3∶2与4∶3在此区间内
mol×12 g·mol-1=4.2 g。
▪ 答案 B
2.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 的纯度;现将w1 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
A.84w321-w513w1 C.73w321-w412w1
B.84w311w-1w2 D.115w321-w81 4w1
练习
1.在含有 a g HNO3 的稀硝酸中,加入 b g 铁粉充分反应,铁
全部溶解并生成 NO,有a4 g HNO3 被还原,则 a∶b 不可能
为
( )。
A.2∶1
B.3∶1
C.4∶1
D.9∶2
解析 Fe 与 HNO3 反应时,根据铁的用量不同,反应可分 为两种极端情况。 (1)若 Fe 过量,发生反应:3Fe+8HNO3(稀)=== 3Fe(NO3)2+2NO↑+4H2O 则有5b6∶6a3=3∶8,解得:ab=31 此为 a∶b 的最小值。
2准确称取所制备的0 250 0 g CuCl样品置于 一定量的0.5 mol·L-1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 全溶解后,加水20 mL,用0.100 0 mol·L-1的 Ce(SO4)2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24.60 mL Ce(SO4)2溶液 有关化学反应为 Fe3++CuCl===Fe2++Cu2++Cl-
高中化学计算题基本类型计算方法
高中化学计算题基本计算方法1.差量法 当反应前后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发生变化时或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密度、物质的量、体积等发生变化时可用差量法计算。
(1)体积差[练习1] 常温下盛有20mL 的NO 2和NO 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大试管倒立在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16mL 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 2和NO 的体积分别是多少?若在上述大试管中缓缓通入O 2,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残留2mL 气体,则通入O 2体积可能为多少mL ? 【解答】2223NO 323121v 2v 436y 20614NO x y NO H O HNO NO mL x xmL x mLmL+=+∆=∆===-=设原混合气体中的体积是,的体积是理论体积差实际体积差答:略。
223223222316NO 2mL 4NO+3O +2H O=4HNO NO,14NO 4NO+3O +2H O=4HNO 431410.5O NO 4NO+3O +2H O=4HNO 4316214mL mL xx mLmL y y mL=-=由上小题可以确定剩余气体均为,通入氧气后仍有气体剩余①若剩余气体是那么有参加反应②若剩余气体是,那么有16参加反应答:略。
(2)质量差[练习2] 将10.000g 氯化钠、溴化钾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溶于水中,通入氯气充分反应,然后把溶液蒸干并灼烧(高温高压),灼烧后残留物的质量为9.813g 。
若将此残留物再溶于水并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所得的沉淀经干燥后质量为0.721g ,求原混合物中各化合物的质量。
【解答】223223g,,.10O 74.59.81311944.50.1871190.51000.7211110.8100.50.88.7x y g z g x y z NaCl NaCl NaClKBr Cl KCl Na CO KClCaCl CaCl CaC x y z y y g z z gx g ++=⎫⎧⎧⎪⎪⎪+−−−−→+−−−−−→⎬⎨⎨⎪⎪⎪⎭⎩⎩++=-=====--=灼烧蒸干过滤沉淀干燥设:氯化钠 溴化钾氯化钙①②①②:答: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常用的8 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例题:某种H2 和CO 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再通入过量O2 ,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
A.3.2g
B.4.4g
C. 5.6g
D.6.4g
【解析】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 的质量。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 的质量。
所以,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3.2g ,应选A。
二、方程或方程组法
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有某碱金属M 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 g ,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g 无水晶体。
该碱金属M 可能是()(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6.94、23、39、85.47 )
A.锂
B.钠
C.钾
D.铷
【解析】设M 的原子量为x,解得42.5 >x>14.5 ,分析所给锂、钠、钾、铷的原子量,推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B、C。
三、守恒法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
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题:将5.21 g 纯铁粉溶于适量稀H2SO4 中,加热条件下,用2.53 g KNO3 氧化Fe2+,充分
反应后还需0.009 mol Cl2 才能完全氧化Fe2+ ,则KNO3 的还原产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
【解析】0.093 =0.025x +0.018 ,x=3,5 -3=2。
应填:+2。
(得失电子守恒)四、差量法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
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
它最大的优点是:只要找出差量,就可求出各反应物消耗的量或各生成物生成的量。
例题:加热碳酸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mg,使之完全反应,得剩余物ng ,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设MgCO3 的质量为x,MgCO3 MgO+C↑O2 混合物质量减少,应选A。
五、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是巧解方法,它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维和解题,断MA 或MB 的取值范围,从而巧妙而快速地解出答案。
例题: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 g 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 L ,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锌
B.铁
C.铝
D.镁
【解析】各金属跟盐酸反应的关系式分别为:Zn—H2↑,Fe—H2↑,2Al—3H2↑ ,Mg —H2↑。
若单独跟足量盐酸反应,生成11.2LH2(标准状况)需各金属质量分别为“Z∶n 32.5g ;Fe∶ 28 g;Al∶9g;Mg∶12g”,其中只有铝的质量小于10g ,其余均大于10g ,说明必含有的金属是铝。
应选C。
六、极值法巧用数学极限知识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即为极值法。
例题:4 个同学同时分析一个由KCl 和KBr 组成的混合物,他们各取2.00 克样品配成水溶液,加入足够HNO3 后再加入适量AgNO3 溶液,待沉淀完全后过滤得到干燥的卤化银沉淀的质量如下列四个选项所示,其中数据合理的是()
A.3.06g
B.3.36g
C. 3.66g
D.3.96g
【解析】本题如按通常解法,混合物中含KCl 和KBr, 可以有无限多种组成方式,则求出的数据也有多种可能性,要验证数据是否合理,必须将四个选项代入,看是否有解,也就相当于要做
四题的计算题,所花时间非常多。
使用极限法,设2.00 克全部为KCl,根据KCl-AgCl, 每74.5 克KCl 可生成143.5 克AgCl,则可得沉淀为(2.00/74.5 )*143.5=3.852 克,为最大值,同样可求得当混合物全部为KBr 时,每119 克的KBr 可得沉淀188 克,所以应得沉淀为(2.00/119 )*188=3.160 克,为最小值,则介于两者之间的数值就符合要求,故只能选B 和C。
七、十字交叉法十字交叉法是二元混合物(或组成)计算中的一种特殊方法,它由二元一次方程计算演变而成。
若已知两组分量和这两个量的平均值,求这两个量的比例关系等,多可运用十字交叉法计算。
使用十字交叉法的关键是必须符合二元一次方程关系。
它多用于哪些计算?
明确运用十字交叉法计算的条件是能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特别要注意避免不明化学涵义而滥用。
十字交叉法多用于:
①有关两种同位素原子个数比的计算。
②有关混合物组成及平均式量的计算。
③有关混合烃组成的求算。
(高二内容)
④有关某组分质量分数或溶液稀释的计算等。
例题:已知自然界中铱有两种质量数分别为191 和193 的同位素,而铱的平均原子量为
192.22 ,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为()
A.39 ∶ 61
B.61 ∶ 39
C. 1 ∶1
D.39 ∶ 11
191-Ir:193-Ir =(193 -解析】此题可列二元一次方程求解,但运用十字交叉法最快捷:
192.22 ):(192.22 -191 )=39:61,选A。
八、讨论法
讨论法是一种发现思维的方法。
解计算题时,若题设条件充分,则可直接计算求解;若题设条件不充分,则需采用讨论的方法,计算加推理,将题解出。
例题:在30mL 量筒中充满NO2 和O2 的混合气体,倒立于水中使气体充分反应,最后剩余
5mL 气体,求原混合气中氧气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解析】最后5mL 气体可能是O2 ,也可能是NO ,此题需用讨论法解析。
解法(一):
最后剩余5mL 气体可能是O2 ;也可能是NO ,若是NO ,则说明NO2 过量15mL 。
设30mL 原混合气中含NO2 、O2 的体积分别为x、y
4NO2+O2+2H2O=4HNO3 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可能是10mL 或3mL 。
解法(二):设原混合气中氧气的体积为y(mL )(1 )设O2 过量:根据
4NO2+O2+2H2O=4HNO3 ,则O2 得电子数等于NO2 失电子数。
(y-5 ) ×4= (30-y )×1
解得y=10 (mL )
(2 )若NO2 过量:
4NO2+O2+2H2O=4HNO3
4y y
3NO2+H2O=2HNO3+NO
因为在全部(30-y )mLNO2 中,有5mLNO2 得电子转变为NO ,其余(30-y-5 )mLNO2 都失电子转变为HNO3 。
O2 得电子数+(NO2→ NO )时得电子数等于(NO2→ HNO3 )时失电子数。
【评价】解法(二)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转化信息,将体积数转化为物质的量简化计算。
凡氧化还原反应,一般均可利用电子得失守恒法进行计算。
无论解法(一)还是解法(二),由于题给条件不充分,均需结合讨论法进行求算。
4y+5×2= (30-y-5 )×1 解得y=3 (mL )
原氧气体积可能为10mL 或3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