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
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
高寒草原
分布区域
高寒草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包括西藏、青海、四 川西部等地区。
植被特点
高寒草原由适应高寒环境的草本植物组成,以高山草甸和草甸草原 为主,植物群落的生长和演替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较大。
生态功能
高寒草原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源、防止水土流 失、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
热带荒漠
01
分布区域
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南和西南地区,如广东、广西、云南等省
份的热带沙漠和戈壁地带。
02
植被特点
热带荒漠的植被以热带旱生植物为主,如仙人掌、霸王鞭等。这些植物
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和储水能力,能够在极度缺水的环境中生存。
03
生态环境
热带荒漠的生态环境同样十分恶劣,降雨量极少,气候炎热干燥,地表
生态环境
生长在亚热带气候区,土壤主要为红壤和黄壤。
03
草原植被类型
温带草原
分布区域
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 新疆、青海、甘肃等省份。
植被特点
温带草原由耐寒的草本植物组成,通常以针茅、羊茅、碱草等草种 为主,草原植物群落的生长和演替受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
生态功能
温带草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提供生态服务等多种功能。
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
目录
• 中国植被概述 • 森林植被类型 • 草原植被类型 • 荒漠植被类型 • 水生植被类型
01
中国植被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植被是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 群落的统称,是自然地理环境的 重要组成部分。
分类
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和地理分布 ,可以将植被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论中国植被分区的原则、依据和系统单位
论中国植被分区的原则、依据和系统单
位
中国植被分区分为八个县区,植被覆盖率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21.2%,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地理区域。
中国植被分区的原则是划分的根据植物物种、生态环境、植物群落类型和地形特征,综合考虑在不同地点的植物序列、种植盖度和分布区域。
一、植物物种。
中国植物物种是独特的,且物种数量非常大,使得分
区更容易。
这需要根据植物物种的分布、交流状况、生长环境信息和植物
群落特性,对其进行有效的植物分区。
二、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物种划分的重要依据,其丰富的自然条件
使得中国的植物地理区域分为不同的区域。
因此,根据植物的生境关系、
易更新、抗逆性、适应性、演化历史等特点,进行有效的植物分区。
三、植物群落类型。
植物群落的类型是植物分区的第三个原则,有许
多植物群落,即珊瑚礁、苔藓礁、湿地、草原、森林和荒漠。
植物群落类
型依赖于气候因子,变幻莫测,根据不同的植物群落及其生态类型进行植
物分区。
四、地形特征。
根据不同地形特征进行分区,它代表着地势、地貌等特征,用大块区域来解释植物生活、空间分布和分布规律等。
通过比较和检查,用分形技术和高精度的空间数据分析,以保证植物分区的准确性。
总之,中国植被分区的原则、依据和系统单位是根据植物物种、生态环境、植物群落类型和地形特征进行有效的植物分区。
通过分析植物群落和生态环境,分类不同的植物单位,以准确确定植物分区。
第八章 植物群落及植被的类型与分布(共96张PPT)
亚群:天然的与半天然的
群系:球形树冠针叶林
群属:Pinus taeda 密林 群丛:Pinus taeda/ Symplocos tinctoria-Myriea
cerifera-Vaccinium elliotii
1、排序的概念
但事实上,如果排序的结果构成若干点集的话,则可达 到群落分类的目的;如果分类允许重叠的话,则又可反 映群落的连续性。这一事实反映了群落的连续性和间断 性之间并不一定要相互排斥,关键在于研究者从什么角 度和尺度看待这个问题。
分类的实质:对所研究的群落按其属性、数据所 反映的相似关系进行分组,使同组的群落尽量相 似,不同组的群落尽量相异。通过分类研究,可 以加深认识群落自身固有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间 的相互关系。
群系的命名 只取建群种的名称,如东北草原以羊草为建群种组成的群系,称 为羊草群系,即Form.Aneurolepidiumchinense。如果该群系的优
势种是两个以上,那么优势种中间用“+”号连接,如两广地区常见的 华栲+厚壳桂群系,即Form.Castanopsis chinensis+Cryptocary chinensis。
第八章 植物群落及植 被的类型与分布
主要内容
植物群落的分类和排序 植被及植物群落的分布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第一节 植物群落的分类和排序
关于群落的性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 点。争论的焦点在于群落到底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 还是一个纯自然的个体集合。
机体论? 个体论?
机体论观点
就是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similarity)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 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国的森林类型及其分布
中国的森林类型及其分布| [<<][>>]我国共有森林15 894.1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6.55%。
中国森林类型众多,拥有各类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和热带林,以及它们的各种次生类型。
据“中国植被”(1980)对天然乔灌林的分类,中国划分有森林210个群系(formation)、竹林36个群系、灌林与灌丛(不含半灌丛及草丛)94个群系。
此外,还有许多人工栽植营造的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和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类型,更丰富了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这是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持点。
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温带山地垂直带谱、亚热带山地垂直带谱,北半球纬度最高的热带山地雨林、季雨林类型,种类最丰富的落叶松属(Larix)、松属(Pin us)、云杉属(Picea)、冷杉属(Abies)、栎类(Quercus)森林,中国还有世界上罕见的高生物量的雅鲁藏布江峡谷云杉林。
在这多种类型的森林中,栖息着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
据统计,中国有6347种脊椎动物,其中哺乳类581种,鸟类1244种,两栖类284种,爬行类376种,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森林中或林缘。
这些动物中,许多为中国特有或主要分布在中国,如全世界有雉类276种,中国就有56种,占20%,其中19种为中国所特有。
其他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羚牛、毛冠鹿等动物也为中国所特有。
中国现有原生性森林已不多,它们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区。
按森林外貌划分,针叶林和阔叶林面积约各占一半,前者49.8%,后者占47.2%,其余3%为针阔叶混交林,现分述如(1)针叶林针叶林在中国分布广泛,但作为地带性的针叶林则只见于东北和西北两隅以及西南、藏东南的亚高山针叶林,其余的则常为次生性针叶林,如各种次生松林,更多的则是人工营造而成,如杉木林等。
这些针叶林不仅植物组成丰富,而且还栖息着大量的动物种类,成为众多特有种类的栖息地和避难所。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一、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我国现代植物区系的形成和特点是在特定自然地理条件,特别是自然历史条件综合作用下,和植物界本身发展演化的结果。
其特征主要可归纳以下五方面。
1.植物种类丰富据统计,我国现有维管束植物有353科,3184属,27150种,在世界植物区系中占重要地位(表7-1)。
按我国植物区系所包含种的数目,与世界植物区系丰富的国家相比较,仅次于马来西亚(约4.5万种)和巴西(约4万种),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植物种类丰富,还表现在一些大科,特大科含有大量种类。
世界种子植物中4个含万种或万种以上的特大科,在我国都含千种以上,即兰科1040种、菊科2170种、豆科1080种、禾本科1160种。
另外还有50个大科,在我国各含有100—1000种,如蔷薇科(912种)、唇形科(793种),杜鹃花科(792种),毛茛科(687种);玄参科(687种)等。
这54个科我国共含有19700多种,约占全国种子植物种数的80%,广布全国,是我国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2.起源古老根据古地理研究,我国白垩纪至第三纪时期,大部地区气候暖热。
第四纪冰期,也仅受到寒冷气候影响或一些地方受到山地冰川影响。
由于我国地处中低纬度,加之地形复杂,便成为许多古老植物的避难所或新生孤立类群的发源地。
因此,我国具有许多古老的孑遗植物及系统演化上原始或孤立的科属。
我国现有种子植物2980属中,单型属(只含1种)422属、少型属(含2—6种)713属,合计占全国属数的38%。
我国特有的190多属中,单型属和少数型属的比例更高达97%。
只含1属1种的科也有16个之多。
这些种类多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或更古老的成分。
如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银杏(Ginkgo biloba)、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等号称活化石。
此外还有银杉(Cathaya argyrophylia)、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白豆杉(Pseudotaxuschienii)、柳杉(Cryptomeria,2种)、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台湾杉(Taiwania,2种)等古老的裸子植物,以及被子植物中钟萼树(Brctuhneidera,1-2种)、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金钱槭(Dipteronia2种)、杜仲(Eucommia ulmoides)、马尾树(Rhoiptelea chiliantha)、水青树(Tetracentron siense),等等。
植被分类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根据上述系统,我国植被分为11个植被型组、29个植被型 、550多个群系,至少几千个群丛。
11
群丛的命名:凡被确认的群丛,均应给予正式命名。我国 习惯于采用联名法,即将各个层中的建群种、优势种和生 态指示种的学名按照顺序排列起来,前面冠以Ass. (association),不同层中的优势种以 “–” 相联。
3 全球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3.1 常雨木本群落:红树林
红树林为热带海岸的一种适应特殊条件的常绿矮林,分布于不受风 浪冲击的平坦海岸或海湾浅滩,生长基质为通气条件差的淤泥,并 受海潮影响。
结构特征:红树林主要由红树科(Rhizophoraceae)和马鞭草科 (Verbenaceae)植物组成,都是常绿灌木,灌木状小乔木,一般高 度在10m以下。涨潮时仅树冠部分露出水面,退潮时才露出树干、 支柱根和呼吸根。在群落外围支柱根尤其发达,常交织成网状,以 抵御海水冲击。
Ass. Caragana microphylla ‖ Stipa grandis– Cleistogens aquarrosa
Ass. (Caragana microphylla) – Stipa grandis – Cleistogens 但在草本植物群落,习惯上采用 “+” 来连接各层的优势 种。如:Ass. Caragana microphylla < Stipa grandis + Cleistogens aquarrosa + Artemisia frigida(蒿属)
季雨林普遍分布于东南亚地区,以印度、缅甸中部最为典型,我 国南部也有分布。
我国的季雨林包括落叶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和石灰岩季雨林等 三种。
第七章 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
13
1)亚欧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沿岸
由北向南其带谱 为:
苔原-北方针叶林-针 阔叶混交林-落叶阔 叶林-常绿阔叶林-季 雨林、雨林
.
14
1)亚欧大陆 西西伯利亚-中亚-阿拉伯
由北向南其带谱为:
苔原-北方针叶林-温带 草原-温带荒漠-亚热带 荒漠
.
15
1)亚欧大陆
欧洲-非洲大陆西部大西洋沿岸
纬度地带性在中国的表现:
东部湿润森林区 自北向南依次为:
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 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
7
纬度地带性在中国东部湿润区的表现
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 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性,但又其自己的特点。 4、高山植被性质因地而异。 5、植被带的海拔高度随纬度升高而逐步降低。 6、当高大山脉与盛行风向垂直时,其两侧差异很大。 7、中高纬度地区的垂直带谱更为复杂。
.
23
山地垂直带 与水平地带性的关系
水平地带性是基础,它 决定着山地垂直地带的 系统。
某一山体植被垂直带分 布,与山体所处的纬度 开始到极地为止的水平 植被带分布顺序相对应。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
8
纬度地带性在中国的表现:
西部内陆腹地
受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的影响,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 从北至南出现的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巨大山系,打破了 原有的纬度地带性,因此自北向南的变化如下: 温带荒漠、半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 高寒草原带→高寒山地灌丛草原带。
.
1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世界主要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世界主要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分布(一)热带雨林1.热带雨林是指分布于赤道附近的南北纬10℃之间的低海拔高温多湿地区,由热带种类所组成的高大繁茂、终年常绿的森林群落,为地球表面最为繁茂的植被类型。
2.植被特征:①种类组成特别丰富,均为热带分布的种类。
②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而分层不明显,乔木高大挺直,分枝少,灌木成小树状,群落中附寄生植物发达,有叶面附生现象,富有粗大的木质藤本和绞杀植物。
③乔木树种构造特殊:多具板状根、气生根、老茎生花等现象;叶子在大小形状上非常一致,全绿,革质,中等大小;多昆虫传粉。
④林冠高低错落,色彩不一,无明显季相交替,终年常绿。
3.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度10℃之间的区域,全球可分为三大群系:①美洲雨林群系:主要分布亚马逊河流域,面积最大。
②非洲雨林群系:主要分布刚果盆地一带。
③亚洲雨林群系: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附近岛屿、婆罗洲、伊里安及菲律宾群岛。
向西可达缅甸和印度的阿萨姆,向北经中南半岛可达中国的台湾、广东及云南南部,向东南可一直延伸到澳大利亚大陆的东部。
以龙脑香科植物为标志。
④我国的热带雨林为北方边缘,不很典型,分布于台湾、两广、藏、滇的南部。
群落中绞杀植物较多,但龙脑香科的种类不多。
可分为湿润雨林、季雨林、山地雨林三个植被亚型。
(二)红树林1.指分布于热带滨海地区受周期性海水侵淹的一种淤泥海滩上生长的乔灌木植物落。
2.植被特征:①主要由红树科的常绿种类组成,其次为马鞭草科、海桑科、爵床科等的种类,共10余科,30多种。
②外貌终年常绿,林相整齐,结构简单,多为低矮性群落。
③具特殊的胎生现象,具支柱根或呼吸根,以及旱生、盐生的形态和生理特点。
分布:有两个分布中心。
①东方红树林: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热带、亚热带滨海地区。
②西方红树林:分布于太平洋东岸和大西洋沿岸的热带、亚热带滨海地区。
③我国的红树林属东方红树林的一部分,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沿海、广西和台湾。
中国植被-类型和区划
• • • • •
V. 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
VA 东部偏湿性热带季雨林、雨林亚区域 VAi 北热带半常绿季雨林、湿润雨林地带 VAi 南热带季雨林、湿润雨林地带 VB 西部偏干性热带季雨林、雨林亚区域 VBi 北热带季节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地带 VC 南海珊瑚岛植被亚区域 VCi 季风热带珊瑚岛植被地带 VCii 赤道热带珊瑚岛植被地带
•
• •
IV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IV A 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 IV Ai 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地带 IV Aii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IV Aiii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 IV B 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 IV Bi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IV Bii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 IV Biii 亚热带山地寒温性针叶林地带
中国植被的分类单位
植被型组(针叶林,11个) 植被型( Vegetation type,如:寒温性针叶林,53个) 植被亚型(2个) 群系组(7个) 群系( Formation, 如:兴安落叶松林,960个 群系和亚群系) 亚群系(兴安落叶松-白桦林)
中国植被区划的等级
植被区域(Region, 如: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8个):为区划的最高级单位。 由具有一定性地带性的热量-水分综合因素所决定的一个或数个植被型占优势 的区域,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占优势的植物区系成分。 植被亚区域 (Subregion):是植被区划的高级单位。在植被区域内,根据水分 条件及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不同而引起的地区性差异。 植被地带( Zone, 如:暖温带北部落叶栎林地带,28个):为中级植被区划单 位。在植被区内,由于水平或垂直变化所造成的水热变异而表现出植被型或 植被亚型的差异。 植被亚地带 (Subzone): 在植被地带内,根据伴生植物的差异进行划分。 植被区(Area 或 Province, 如:辽河平原栽培植被区,116个): 是区划的低级 单位。在植被地带内,由于局部的水热状况,尤其是中等地貌单元所造成的 差异,可根据占优势的中级植被分类单位(群系、群系组或其组合)划分出 若干个植被区。 植被小区(District 或 Area,464个): 是植被区划的最低级单位。它反映了植 被区内局部地貌结构部分的分异引起的植被差异和植被利用与经营方向的不 同。
中国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
中国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中国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非常丰富,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从而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
以下是对中国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详细介绍:1. 北方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北方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包括寒温带和温带区域。
* 主要特点:寒温带的北方植物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如红松、云杉等;温带地区则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如榆树、槐树等。
2. 南方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南方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区域。
* 主要特点:南方植物以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如南方红豆、榕树、杜英等。
3. 西部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西部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新疆、青海等地,以高寒、高海拔地区为主。
* 主要特点:西部植物区系以高寒植被为主,包括高山草甸、高山沙漠等,植物适应严寒、高原等极端环境,如高山旗杆、冷杉等。
4. 草原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草原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新疆等地,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区域。
* 主要特点:草原植物以禾草、灌木为主,适应干旱和寒冷的气候,如羊草、刺槐等。
5. 水域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水域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江河湖泊、海岸线等水域。
* 主要特点:水域植物包括水生植物和湿地植物,如芦苇、荷花、莲花等,适应水中生长的特殊环境。
6. 喜马拉雅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喜马拉雅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四川等喜马拉雅山脉地区。
* 主要特点:喜马拉雅植物区系以高山植被为主,包括高山草甸、高山灌丛等,植物种类多样,如红景天、岩蕨等。
中国植物区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得益于其广泛的地理分布和复杂的生态系统。
各个区系之间形成了独特的植被景观,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中国植被的类型与区划
影响中国植被类型和分布的条件
• 气候条件 • 土壤条件 • 地貌条件 • 主要建群植物的区系
特征和地理分布 • 青藏高原的隆起 • 人类活动
中国的气候特征
气候带:
• 寒温带:大兴安岭区域。 • 温带:北纬34-50º之间,分为暖温带和温带。 • 亚热带:秦岭--淮河至南岭南侧。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 000 000)》 及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中国植被图图件由以下6个组成部分: 1)中国植被图(1∶1 000 000)60幅,表示了全国868个基本植 被分类单位,绘制图斑75785个,详细显示了我国植被的分布状况和 地理格局,包括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及其与气候因子和地面环 境因子的关系。 2)中国植被区划图(1∶6 000 000)1幅,表示了我国8大植被 区域的460个基本植被区划单位的区域性分布和地带性分异规律,详 细表示了我国植被的局地分异和组合情况。 3)《中国植被及其地理格局》——中国植被图(1∶100万)说 明书(上、下卷),共1270页、230万字,并附彩版168页,含867 幅植被照片,叙述了我国植被研究的基本理论、各级植被分类单位和 区划单位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4)中国植被图及说明书的电子版(DVD)光盘1个。 5)中国植被图(1∶100万)电子数据库一份。 6)中国植被信息管理系统(VIS)一套。
Forest Region Forest Region III. Warm Temperate Deciduous Broadleaf Forest Region IV. Subtropical Broadleaf Evergreen Forest Region V. Tropical Monsoon Rain Forest and Rain Forest Region VI. Temperate Steppe Region VII. Temperate Desert Region VIII. Qinghai-Xizang (Tibetan) Plateau Alpine Vegetation
植物地理群落分类
群系
亚群系
群丛组
群丛
羊草 + 大针茅 + 柴胡草原
羊草+大针茅草原 羊草+中生杂类草草原 羊草+丛生小禾草草原 羊草草原 羊草+丛生禾草草原 羊草+盐中生杂类草草原 大针茅草原 芨芨草草甸 兴安落叶松林 红沙荒漠 羊草 + 大针茅 + 寸草苔草草原
5、群系组 在植被型或亚型范围内,可以根据 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生活型(三或四 级)近似或生境相近而划分群系组。 6、植被亚型 在植被型内根据优势层片或指示层 片的差异进一步划分亚型。
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
2、群丛组
凡是层片结构相似,而且优势层片 与次优势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标志 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组。
3、亚群系 在生态幅度比较广的群系内,根据
次优势层片及其所反映的生境条件的差
异而划分亚群系。
4、群系(植被分类的中级单位)
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标志种)相 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
1.植物群落是各个种的有规律的结合,
3.各个具体的植物群落有自己明确的
边界,与其他群落在性质上和分布上都有 一定的间断性。
植物群落是一个确定的、具体的有机体 (1)组成群落的各个植物种是高度结合的、相互 有机体的观点 (Clements 1905) 依存的,类似有机体的各个器官间一样。 (2)植物群落和有机体一样有其出生、生长、成 熟、繁殖和死亡的过程,可以通过重复基本上是同 样形式的发展阶段而自行繁殖。
单优种群落
直接使用优势种命名 优势种名 加 单位名
Phragmites communis Association (芦苇群丛)
多优种群落
列出各层优势种的学名,共优种名之间用“+”号相连,各层 之间以“—”号相连 A1优势种名+ B1优势种名—C2优势种名+D2优势种名—E3优势 种名+F3优势种名„„加单位名
浅谈气候条件与中国植被类型的地理分布
浅谈气候条件与中国植被类型的地理分布摘要:植被类型的出现,主要决定于气候条件,由于我国陆地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具有不同的生态地理条件,与此相应,也有不同的植被类型。
本文主要从我国的气候条件来阐述我国的植被类型的地理分布。
关键词:气候类型植被类型植物群落中国陆地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气候,而中纬度气候是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互角逐的地带。
影响此地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极锋、盛行西风、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等。
因此我国一年中辐射能收支差额的变化较大,四季分明。
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在15~18℃以下,有4~12个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
全年可能蒸散能量在130~52.5cm之间。
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和降水的季节变化都很显著。
再加上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大陆面积较大,受海陆热力对比和高耸庞大地形的影响,因此我国气候更加错综复杂。
一、中国主要气候类型:1、热带季风气候。
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等地。
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6℃,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2、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华北和华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8--0℃,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3、温带季风气候。
我国内蒙古和新疆北部等地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年积温低于1600--34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8℃、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但超过25℃的已很少见。
4、温带大陆性气候。
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
5、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青藏高原及一些高山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热的气温也低于5℃,甚至低于0℃。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
第十章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第一节自然植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和分布世界上不同的地带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
它们的分布,决定于群落所在的生态环境和历史原因,但是气候常在其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因此,大多数类型的植物群落在分布上是有地带性的。
以下将分别叙述世界植物群落的基本类型和他们的分布。
一、常雨林和红雨林这两类群落都出现在潮湿的地带。
常雨林又称为潮湿热带雨林,分布在终年湿润多雨的热带(年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分配均匀)。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常雨林分布在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赤道非洲的西部,其他如中美的东部,印度西南沿海,中印半岛的西部,我国的台湾南部、海南岛,以及许多热带岛屿上,也都有出现。
常雨林分布在雨量最充沛、热量最丰富,热、水与光的常年分配最均匀的地带;相应地,常雨林就成为陆地上最茂盛的植物群落。
在常雨林里,植物种类很多,每公顷的地面上可以出现二、三百种以上的树种(也有种类较少的情况)。
树木的分枝少,树图10-1 云南河口小南溪后山雨林中的省藤长达50米(云南大学生物系)冠小,树身高挺,有些树种在树干下部产生许多板状跟、像护墙一样围绕着高大的树身。
由于乔木的高度不等,因此常雨林的树冠常参差不齐。
成层结构很发达,乔木层多至4~5层,下面还有灌木层和草本层。
藤本植物纠缠交错,如棕榈科的省藤属(Calamus)缠绕茎长可达300米,附生真蕨类和附生的兰科植物最为常见(图10-1)。
这些附生植物大量出现,种类也很多。
除附生的藻类和藓类外,还经常出现附生的蕨类和有花植物,尤其是附生植物不但生在枝干上,还生在叶上,似乎形成特殊的空中花园。
常雨林中所有植物都是常绿的,终年生长,轮流开花。
很多树木,例如可可属(Theobroma)、木波罗属(Artocarpus)、榕属(Ficus)以及柿属(Diospyros)等的许多种,能在树干和老茎上直接开花结实(图10-2)。
常雨林中所有植物的芽都没有牙鳞。
林内湿度很高,林下植物具有大而柔软的叶,显示出湿性植物的特征;但上层乔木的叶由于有时接触到晴朗炎热的天气,所以通常革质、坚硬、具光泽,带有旱生特征。
植物地理学中的植物区系与分布规律
植物地理学中的植物区系与分布规律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物分布及其成因的学科,涉及到植物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形成植物区系的原因。
植物区系是指特定地理范围内的植物群落和物种组成。
通过研究植物的区系和分布规律,可以揭示大地构造、气候、土壤、海陆变迁等因素对植物群落和物种的影响,为生态学、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植物区系的分类植物区系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体系进行划分,常见的分类有全球植物区系划分、洲际植物区系划分和局部植物区系划分等。
1. 全球植物区系划分:按照全球范围内的植物分布特征,将植物区系分为热带区、亚热带区、温带区和寒带区四大类。
热带区植物区系特点是物种多样性高、竞争激烈;亚热带区植物区系则受季风气候和温度带变化的影响;温带区植物区系则具有四季明显和温度变化大的特点;寒带区植物区系则以苔藓植物和低矮植物为主。
2. 洲际植物区系划分:根据地理位置和植物类型的差异,将世界各大洲的植物区系分为北美洲区系、南美洲区系、欧洲区系、非洲区系、亚洲区系和大洋洲区系等。
3. 局部植物区系划分:按照地理范围的不同,将各大洲或各国家地区内的植物区系进行划分。
例如,在中国可以将植物区系划分为北方区系、南方区系和高原区系等。
二、植物区系的形成原因1. 大地构造因素:地球的大地构造对植物的物种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山脉的形成会引起气候和土壤的变化,从而导致植物区系的形成。
2. 气候因素:气候是植物地理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有着明显的影响。
例如,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草原则多分布在温带和寒带地区。
3. 土壤因素:土壤的类型和养分含量也对植物的分布产生影响。
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合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从而形成不同的植物区系。
4. 海陆变迁:地球上的海陆变迁也会对植物的分布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海平面升降、陆地与海洋之间的变化都会导致植物的迁移和分布变化。
5. 生物因素:动物的迁移和传播也会对植物的分布产生影响。
植被类型及分布
草原是指以草本植物为优势种组成的植被类型,通常分布在气候干燥或温带地区。
详细描述
草原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如禾本科、菊科等植物。草原的形成与气候、土壤和地形等多种因素有关,通常在年 降水量较低、土壤贫瘠的地区分布较为广泛。草原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和提供食物等重要作 用。
沙漠
总结词
阔叶林
总结词
阔叶林是指以阔叶树为优势种组成的森林,广泛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详细描述
阔叶林主要由橡树、枫树、桦树等阔叶树种组成,形成茂密的林冠层。叶子通常 较大,形态各异,能够适应多种气候和土壤条件。阔叶林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 价值,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同时也是人类重要的木材和景观资源。
草原
保护措施
设立自然保护区
为保护特定的植被类型和生态系统, 可以在关键区域设立自然保护区,限 制人类的开发和干扰。
生态补偿机制
加强公众对植被重要性的认识,提高 人们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 与植被保护的氛围。
立法保护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禁止非法砍 伐、采矿、开发等活动,确保植被的 长期稳定。
公众教育
沙漠是指以耐旱植物为优势种组成的植 被类型,通常分布在气候极端干燥的地 区。
VS
详细描述
沙漠主要由仙人掌、沙棘、胡杨等耐旱植 物组成,这些植物具有特殊的生理机制和 形态特征,以适应干旱的环境条件。沙漠 的形成与气候、地形等多种因素有关,通 常在年降水量极低、土壤贫瘠的地区分布 较为广泛。沙漠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 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
总结词
经度对植被类型的分布也有一定影响,但相 对于纬度而言,其影响较小。
详细描述
在同一纬度带内,不同经度地区的植被类型 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气候、地 形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大陆东岸和西岸 的植被类型就有所不同,东岸的植被较为繁
中国植被分类恩格勒系统
中国植被分类恩格勒系统植被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恩格勒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植被分类和研究的系统,它基于植物群落的分类和分布情况来进行分类,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植被研究中。
恩格勒系统将中国的植被划分为五大类、十大型、二十多个亚型和数百个群系。
在这个系统中,每个植被类型都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分布区域。
恩格勒系统将中国的植被划分为森林、草原、灌丛、沙地和湿地五大类。
森林是指树木覆盖度较高的地区,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等;草原是指以草本植物为主的地区,包括草原、草甸和草沼等;灌丛是指以灌木为主的地区,包括灌丛和灌草等;沙地是指以沙质土壤为主的地区,包括沙地和荒漠等;湿地是指湖泊、河流和湿地等水域区域。
每个大类下面又分为若干个具体的植被类型。
例如,在森林类下面有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等;在草原类下面有草原、草甸和草沼等;在灌丛类下面有灌丛和灌草等;在沙地类下面有沙地和荒漠等;在湿地类下面有湖泊、河流和湿地等。
每个植被类型都有其独特的植物组成和生态特征。
恩格勒系统还将每个植被类型进一步细分为亚型和群系。
亚型是指在某个植被类型中,根据不同的生境条件和植物组成的差异而划分出来的亚类别。
群系是指在某个亚型中,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和结构而划分出来的类别。
这种分类方式使得植被的分类更加精细和准确。
恩格勒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植被类型和分布,也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植被的分类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被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植被资源提供理论指导。
恩格勒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植被分类系统,在中国的植被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植被的分类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植被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植被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新版]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我国生态学家在《中国植被》一书中,参照了国外一些植物生态学派的分类原则和方法,采用了不重叠的等级分类法,贯穿了“群落生态”原则,即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拄为分类依据,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地理分布、动态演替、生态环境等特征在不同的分类等级中均作了相应的反映。
所采用的主要分类单位分3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
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
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则侧重于种类组成。
其系统如下:植被型:凡建群生活型(一级或二级)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
如寒温性针叶林、夏绿阔叶林、温带草原、热带荒漠等。
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被型联合为植被型组,如针叶林、阔叶林、草地、荒漠等。
在植被型内根据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可划分植被亚型。
这种层片结构的差异一般是由于气候亚带的差异或一定的地貌、基质条件的差异而引起。
例如,温带草原可分为3个亚型:草甸草原(半湿润)、典型草原(半干旱)和荒漠草原(干旱)。
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
例如,凡是以大针茅为建群种的任何群落都可归为大针茅群系。
以此类推,如兴安落叶松群系,羊草群系、红沙群系等。
如果群落具共建种,则称共建种群系,如落叶松、白桦(Betulaplatyphylla)混交林。
将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同属或相近属)、生活型(三级和四级)近似或生境相近的群系可连合为群系组。
例如,落叶栎林;丛生禾草草原;根茎禾草草原等。
在生态幅度比较宽的群系内,根据次优势层片及其反映的生境条件的差异而划分亚群系。
如羊草草原群系可划出:羊草+中生杂类草草原(也叫羊草草甸草原),生长于森林草原带的显域生境或典型草原带的沟谷黑钙土和暗栗钙土;羊草+旱生丛生禾草草原(也叫羊草典型草原),生于典型草原带的显域生境栗钙土;羊草+盐中生杂类草草原(或称羊草盐湿草原),生于轻度盐渍化湿地,碱化栗钙土、碱化草甸土、柱状碱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第一节 自然植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和分布世界上不同的地带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
它们的分布,决定于群落所在的生态环境和历史原因,但是气候常在其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因此,大多数类型的植物群落在分布上是有地带性的。
以下将分别叙述世界植物群落的基本类型和他们的分布。
一、常雨林和红雨林这两类群落都出现在潮湿的地带。
常雨林又称为潮湿热带雨林,分布在终年湿润多雨的热带(年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分配均匀)。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常雨林分布在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赤道非洲的西部,其他如中美的东部,印度西南沿海,中印半岛的西部,我国的台湾南部、海南岛,以及许多热带岛屿上,也都有出现。
常雨林分布在雨量最充沛、热量最丰富,热、水与光的常年分配最均匀的地带;相应地,常雨林就成为陆地上最茂盛的植物群落。
在常雨林里,植物种类很多,每公顷的地面上可以出现二、三百种以上的树种(也有种类较少的情况)。
树木的分枝少, 树冠小,树身高挺,有些树种在树干下部产生许多板状跟、像护墙一样围绕着高大的树身。
由于乔木的高度不等,因此常雨林的树冠常参差不齐。
成层结构很发达,乔木层多至4~5层,下面还有灌木层和草本层。
藤本植物纠缠交错,如棕榈科的省藤属(Calamus )缠绕茎长可达300米,附生真蕨类和附生的兰科植物最为常见(图10-1)。
这些附生植物大量出现,种类也很多。
除附生的藻类和藓类外,还经常出现附生的蕨类和有花植物,尤其是附生植物不但生在枝干上,还生在叶上,似乎形成特殊的空中花园。
常雨林中所有植物都是常绿的,终年生长,轮流开花。
很多树木,例如可可属(Theobroma )、木波罗属(Artocarpus )、榕属(Ficus )以及柿属(Diospyros )等的许多种,能在树干和老茎上直接开花结实(图10-2)。
常雨林中所有植物的芽都没有牙鳞。
林内湿度很高,林下植物具有大而柔软的叶,显示出湿性植物的特征;但上层乔木的叶由于有时接触到晴朗炎热的天气,所以通常革质、坚硬、具光泽,带有旱生特征。
红树林是以红树科(Rhizophoraceae )为主的灌木或矮树丛林;此外,还有海榄雌科(Avicenniaceae )、海桑科(Sonneratiaceae )、紫金牛科(Myrsinaceae )和使君子科(Combretaceae )等种类以及一些伴生植物,分布在热带海岸上的淤泥滩上,我国的台湾、福建和广东、广西沿海也有分布。
当涨潮时,红树林茎干下部淹没,只有林冠挺出海面;退潮时,树干和红树特有的根系——支柱根和呼吸根就都显露出来。
支柱根伸入土中,支撑着树身。
海岸土壤由于缺氧,表现为蓝色,呼吸根挺出地面,能从空中获得充足的氧气。
红树林植物的果实在母体上时种子已经开始萌发,伸出胚轴。
当坠入海岸淤泥后,能很快地固定发育成新株(图10-3)。
这是红树群落对环境的一种特殊的适应。
二、阔叶常绿林阔叶常绿林分布在亚热带潮湿多雨的地区。
我国南部、日本南部、印度北部、葡萄牙、加那列群岛、马德拉群岛、美国南部的佛罗里达、智利、巴塔哥尼亚、新西兰等处,都有分布。
这类森林所占的面积并不很大,主要的树种为樟属(Cinnamomum )、楠木属(Phoepe)等。
有时也出现一些具有扁平叶的针叶树,例如竹柏属(Podocarpus )、红杉属(Sequoia )等。
树叶革质、有光泽,叶面与光照垂直,能在潮湿多云的气候下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
但这类森林生长处的气候并不像常雨林的那样终年温热湿雨,所以上层乔木的芽都已有了芽鳞保护。
林下植物虽仍表现出湿性植物的特征,但林内的附生植物已不如常雨林中的发达,并缺少老茎开花和具有板状根的植物。
三、竹林竹林是禾本科竹类植物组成的木本状多年生单优势种常绿植物群落,分布范围很广,从赤道两边直到温带都有分布。
不少竹类高达20~30米,但大多数是灌木状的中小型竹,少数是蔓生藤竹。
全世界竹类植物约共62属、1000种以上。
亚洲是竹类的起源中心,不但种类最为丰富(有37属,约700余种),而且特有属的数目较多(共有27属);依次为美洲、非洲和大洋洲。
欧洲没有自然分布的竹种。
天然的竹林多为混交林,乔木层中以竹为主,还混生其他常绿阔叶树或针叶林。
人工栽培的则多为纯林。
竹林的地下茎既是养分贮藏和输导的主要器官,同时也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
竹林的开花周期长,种的传播和繁殖更新主要是通过营养体(地下茎)的繁殖来实现的。
竹类植物适应性较强,从赤道两边直到温带,从河谷平原到丘陵和山地都有分布。
除了干燥的沙漠、重盐碱土壤和长期积水的沼泽地以外,几乎各种土壤都能生长,但绝大多数竹种要求温度湿润的气候和较深厚而肥沃的土壤。
我国竹类植物约有26属,近300种,为亚洲各地之冠。
竹林面积约270万公顷,相当于世界竹林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包括丛生、散生和混生竹三类。
我国竹类植物天然分布范围大约在北纬18~35度、东经85~122度,南至海南岛,北至黄河流域,东起台湾岛,西迄西藏的聂拉木地区。
其中有经济价值的约50余种,而且有不少种类原产在我国,如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刚竹(Ph.bambusoides Sieb et Zucc)、淡竹〔Ph.nigra(Odd.)Munrovar.henosis(Mitf.)Stapfex Rendle〕、唐竹(Sinobambusa tootsik Makino)和茶杆竹〔Pseudosasaomabilis(McClue)Keng f.〕等。
我国竹林的分布区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华南地区竹的种类最多(占全国竹类种数的48%),长江流域以南海拔100~800米的丘陵山地以及河谷平地竹林分布最广、生长最盛。
四、硬叶林硬叶林是常绿、旱生的灌丛或矮林。
出现处的气候特点为夏季炎热而干旱,此时植物虽不落叶,但处于休眠状态;其余时期的雨量较多而不冷(最冷月份的平均温度也不低于0ºC),适合植物生长。
地中海沿岸一带属于硬叶林分布的典型地区。
其他如澳洲的西部、东部和中部的一些地区,南非的开普敦,北美的加利佛尼亚,南美的契兰(圣地亚哥以南)沿海一带,也都有硬叶林出现。
硬叶林的主要特征是:叶常绿,革质,有发达的机械组织,没有光泽,叶面的方向几乎与光线平行。
群落中大多数植物都能分泌挥发油,因此这类群落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
硬叶林的种类成分随地区而不同。
栓皮槠(Quercus suber L)、椰子栎(Q.coccifera L)、大果黑钩叶(Arbutus unedo L)、百里香属(Phymus)等在地中海一带,桉属(Eucalyptus)、金合欢属(Acacia)在澳洲,欧石楠属(Erica)在南非都占优势。
栎属(Quercus)、和黑钩叶属(Arbutus)在北美也占有重要地位。
五、季雨林和稀树草原这类群落分布在干湿季节交替出现的热带地区,干季落叶休眠,雨季生长发育。
依雨量的多少和干季的长短又有不同的类型。
季雨林(又称雨绿林)出现在雨量较多的地方(年雨量在1500毫米)。
雨季枝叶茂盛,林下的灌木、草本和层外植物发达,外貌很像常雨林,但干季植物落叶,群落外貌仍然保持绿色,这样的季雨林和阔叶常绿林很近似,我国南方沿海的季雨林就是这种类型。
如果大部分或者全部植物都在干季落叶,那么,群落在干季就显出枯黄的迹象,这样的季雨林在东南亚(印度、中南半和撰他群岛的一些岛屿)非常发达,如柚木(Tectona grandis L.)林是典型列子。
在雨量较少(年雨量900~1200毫米)、干季较长(达4~6个月)的热带地区,有稀树草原出现。
其特点是草原为主,稀疏地生长着旱生的乔木或灌木,雨季葱郁,干季枯黄。
草层常以高茂的禾本科草本植物为主。
木本植物的种类随地区而不同,例如,非洲的猴面包树(Adansonia digitata L.),南美的纺锤书(Cavanillesia arborea)等,都是很有名的。
稀树草原在赤道非洲、南非、南美、澳洲以及亚洲的印度等地都有分布。
我国云南、台湾和海南岛的少雨地区,也有稀树草原出现。
六、夏绿阔叶林夏绿阔叶林简称夏绿林,出现在温带和一部分亚热带地区。
特点是:夏季枝叶繁茂,冬季落叶进入休眠。
夏绿林的种类成分不很繁杂,优势种明显,因此,有栎林、桦林、山杨林等名称。
乔木层除夏绿阔叶林外,有时还有松、侧柏等针叶林。
林下植物的多少随乔木的种类而不同。
例如,在稠密、阴暗的山毛榉林里,几乎没有什么林下植物,但在明亮的栎林下,则常有发达的灌木层和草本层。
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不多。
夏绿林在北半球相当普遍,南半球则较少。
七、针叶林在高纬度地带和高山上,有针叶林分布。
北半球的针叶林很发达,从温带起向北延伸,一直达到森林的北界,然后被灌丛、冻原等植被所代替。
南半球的针叶林很少,大多出现在山区。
一般针叶林对于酸性、瘠薄土地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除落叶松林外,针叶林都是常绿的,种类成分比较单纯,因此,有落叶松林、云杉林、冷杉林、松林、杉木林等名称。
林下植物不发达,层外植物极少。
在低湿环境的针叶林下,藓类常占优势;而在特别干燥的针叶林下,常有较多的地衣;在土层较厚、湿度适中的针叶林下,也能出现较茂盛的草本层。
八、干草原和草甸干草原和草甸都是草本植物群落。
干草原主要分布在温带雨量较少的地区。
欧亚大陆的干草原较发达。
我国内蒙、苏联的苏伯利亚、北美的密西西比平原以西与洛杉矶山脉之间,南美的阿根廷与乌拉圭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广大面积的干草原。
其他如南非的桔河上游以及澳洲、新西兰等处也有分布。
干草原出现地区年雨量大约200~450毫米。
在典型的干草原上,由于雨量不足,乔木绝迹(图10-4)。
但在雨量稍多的地方干草原与小片树林交错出现,这样的植被带有过渡的性质称为森林草原。
干草原的草层一般能郁闭起来。
但在干燥较甚的情况下,草原比较稀疏,地面经常暴露,这样的干草原带有向荒漠过渡的性质,称为半荒漠。
干草原的草类属于旱生类型,它的种类成分一般是以丛生的多年生禾本科草类为主,其中以针茅属(Stipa)分布最广,无论在欧亚大陆或南美、北美的干草原上都常占优势,也是我国内蒙、新疆典型干草原的优势种。
在干草原里,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强,还会逐渐增多一年生植物的数量。
草甸的草类都是中生的,因此,常比干草原的草类植株高大,种类成分也较复杂。
除禾本科、莎草科、豆科、菊科等占优势的草甸外,还有其他植物构成的草甸。
例如,亚丽山或高山的草甸常包括龙胆属(Gentiana)、报春花属(Primula)、马先蒿属(Pedicularis)、勿忘草属(Myosotis)、罂粟属(Papaver)、毛莨属(Ranunculus)、风铃草属(Campanula)、紫菀属(Aster)等许多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