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逆反心理 案例
逆反心理案例
逆反心理案例逆反心理是指对一种可能是合理或合适的行为或决定出现抵触、反抗、反感或反对的心理反应。
下面是一个逆反心理的案例:小明是一个十五岁的初中生,他在学校成绩一直不错,但是在家里的学习却非常不认真。
他对家人的教育和规定总是反感和抗拒,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或是不认真复习考试内容。
父母多次尝试鼓励和督促,但小明的逆反心理并没有改变,反而越来越严重。
后来,小明的父母决定采取另外一种方式来应对他的逆反心理。
他们找到了小明的一位喜欢的老师,希望老师能够帮助他改变这种心理状态。
这位老师平时对学生们非常关心,也和父母保持着密切的沟通。
老师在了解了小明的情况后,决定采取一种更为亲近的方式来引导他。
他在课堂上经常给予小明鼓励和赞赏,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
这样的正面反馈激励了他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他的主动性。
同时,老师还与小明进行了许多深入的交流,试图了解他逆反的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倾听,老师发现小明对父母给予的期望和压力感到压抑,因为他觉得自己必须要达到父母的期望,才能获得他们的认可和赞赏。
于是,老师帮助他明确了他的兴趣和梦想,并鼓励他为自己的目标努力。
通过老师的关心和引导,小明的逆反心理逐渐消散。
他开始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习,放下了对父母的无形压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成绩也在逐渐提高。
他慢慢地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为自己树立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这个案例中,小明的逆反心理主要是由于他对父母的期望感到压抑和无法接受。
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关心,以及对小明个人兴趣和梦想的尊重,才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处理逆反心理时,了解个体的心理原因,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给予正面反馈和激励,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真正关注和理解个体的需求,才能让逆反心理得到有效的化解。
初中逆反学生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13岁,初中一年级学生,从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
然而,进入初中后,小明开始出现逆反心理,与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变得紧张。
具体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与老师顶撞,与同学关系紧张,甚至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原因:小明家庭环境相对优越,父母对其期望过高,从小给予过多关爱。
这使得小明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小明无法正确应对,产生逆反心理。
2. 学校原因:初中阶段,学生面临学习压力增大、人际关系复杂等问题。
小明由于自身性格特点,难以适应新环境,导致与老师和同学关系紧张。
3. 学生自身原因:小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面对挫折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同时,小明在家庭教育中,缺乏与父母沟通的机会,导致逆反心理愈发严重。
三、教育措施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了解学生:通过与小明谈心,了解其内心的困惑和需求,找到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2)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小明的个性,给予其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3)关爱学生:关心小明的日常生活,关注其心理健康,使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2. 家庭教育指导(1)与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小明的现状,共同探讨家庭教育方法。
(2)引导家长转变观念: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3)开展亲子活动:组织家长与小明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3. 心理辅导(1)开展心理讲座:邀请心理专家为全体学生开展心理讲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个别辅导:针对小明的心理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走出困境。
(3)建立心理辅导小组:邀请小明参加心理辅导小组,与其他同学共同成长。
4. 改善人际关系(1)开展团队活动:组织班级同学参加团队活动,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2)树立榜样:在小明身边树立榜样,让他学会关爱他人。
(3)鼓励合作:在课堂和课外活动中,鼓励小明与其他同学合作,培养其团队精神。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
精品文档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篇一: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案例:小强是个处事果断,遇事有主意的女同学,但是,十分任性,脾气暴躁,小因而很多同学宁可躲她平时对同学说话也是相当不客气,指甲时常要发挥作用,她自己也很苦恼。
小强是心知肚明的,着她,也不愿和她发生冲突。
对于这一点,但她却将这本是件小事,前几天她与一个大个子的男同学又发生了一点不愉快,临桌同学一连几个指甲血印落在了同学胳膊上,点邪火就撒到了临桌同学身上,一手未还,同学们见此情景都愤愤不平,纷纷对小强进行指责、批评。
在这种情况下,小强采取默不作声作为消极抵抗的办法。
心理咨询师分析:但从主观上分析:小强自尊心强,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小她就有一小强的父母在她三岁时离异,从客观上分析: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但这些情况由来在小学时又曾因此而受到同学和朋友的冷嘲热讽。
种自卑心理。
更何况班中从未有人因其父母离异而冷落为何今天小强反映如此强烈呢,已久,她。
下课后老师主动了解了一些情况,有两个原因:其一,小强从小都寄宿,刚刚开始走读学习,很不适应,为此,他心里烦躁时常发火;其二,新学期伊始,原来今天但越急越不能自控。
克服自己的性格缺点,她希望改变和同学的关系,的事是个导火索,看来,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不能草率处理。
面对这种情况,不能单纯的认为是小强任性教师又做了一番理性的思考:根据同学反映的情况,初中二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同时存在着青春焦虑期的一些心理因素,骄横,因为,.精品文档妥善处作为老师不能采取训斥的态度,应循循善诱,孩子正处在心理叛逆时期,理。
应对策略:、以爱做原动力倾心交谈:1 倾听:小强对此事的想法,请他做一下自我分析;当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所以,分析:由于平时养成了任性骄横的不良习惯,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这样做不是少年君子的作风,不能考虑同学的感受,伤了他人和集体,发火也有害于身心;点播:女孩子应该落落大方,应有一颗宽容之心,遇事要沉着冷静,伤害别当遇到一些风言风语又伤了友情,也显得缺少君子淑女风范。
学生逆反心理及鼓励法案例
学生逆反心理及鼓励法案例初中学生阶段的逆反心理特别强烈。
其主要表现为:行为上的违拗,态度上的抵触,情感上的冷漠三个方面。
中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是普遍的,也是正常的。
有时适当用点鼓励反倒起好效果。
但如何掌握这个度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分析、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则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为了能找到比较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法,经过对个案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本人十几年来从事中中学教育的经验,初步得出了结论。
本文就此经验进行阐述。
一典型案例案例1:王老师任初二年级的体育老师。
王老师的教育思想是:学生就应该积极参与运动,公而忘私,思想纯真,不应该计较小小的得失。
而学生却不这样认为。
在一次体育游戏中,同学之间吵闹起来。
老师怕他俩打起来。
又和他们讲道理。
两名学生反倒对老师说我的一点也没听进去。
一些调皮的男生一副看热闹的表情。
他们认为王老师老实,故意难为老师。
在老师的劝说下,还是牢骚满腹。
案例2:李某,男,初一年级学生。
由于父母离异,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由爷爷奶奶照顾。
爷爷管教比较严厉,奶奶却又比较溺爱,再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逆反心理特别强。
在小学阶段,由于害怕爷爷的斥责和打骂,还能勉强按家长的意思去做,到了初中,家长不让上网他千方百计找理由上网,家长让他按时回家他偏不按时回家,学习成绩下落非常厉害,爷孙关系极不和睦,家长非常头疼。
案例3:在一节体育公开课上,老师想调动学生积极性,安排了游戏活动,希望同学都能参与进来,只有一名同学什么也不参加,老师过去微笑着叫他加入队伍,可他说什么没意思了,小儿科玩的游戏了。
声音也蛮不礼貌。
也是一个平时在每个老师看来都是一无事处的学生,老师是希望这个孩子也能在这样一个时候获得团队情感,快乐感。
可是,该生回答却让他后悔不已,他说:“你让我玩什么?我不用你管。
”嘴里不干净话也说。
老师很震惊,可毕竟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依旧微笑着问:“那么你现在可以尝试加入团队你就会快乐的。
你喜欢哪些运动老师相信你,”可是这个学生并没有买他的帐:“我他妈不用你管,声音很大”精彩的一堂课就因为这样一个插曲而划上了一点遗憾的痕迹。
学生逆反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从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
然而,进入初中后,小明开始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与父母和老师的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也出现了波动。
经过深入了解,发现小明逆反心理的形成与其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学校教育方式密切相关。
二、案例经过1. 家庭教育方式小明的父母是典型的“望子成龙”型家长,对小明要求严格,期望过高。
在学习上,父母总是要求小明争分夺秒地学习,不允许他参加课外活动。
在生活中,父母对小明管教甚严,甚至限制他的交友范围。
这种高压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小明倍感压抑,逐渐产生了逆反心理。
2. 学校教育方式小明所在的学校以应试教育为主,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课堂上,老师总是以灌输知识为主,缺乏与学生互动。
这使得小明对学校生活感到厌倦,逆反心理愈发严重。
3. 逆反心理表现(1)与父母对抗:小明经常与父母顶嘴,不服从父母安排,甚至故意做一些让父母生气的事情。
(2)与老师对立:小明在课堂上经常故意捣乱,不认真听讲,甚至与老师发生争执。
(3)学习成绩下滑:由于逆反心理的影响,小明在学习上失去了兴趣,成绩出现了波动。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方面(1)调整家庭教育方式:父母要尊重小明的意愿,适当降低期望值,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2)增进亲子沟通:父母要多与小明沟通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帮助他解决问题。
2. 学校教育方面(1)转变教育观念: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2)改进教学方法:老师要善于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 逆反心理疏导(1)心理辅导: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为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化解心理矛盾。
(2)开展主题班会: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逆反心理的危害,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老师的关系。
四、案例反思1. 家庭教育要适度:父母在关爱孩子的同时,要注意适度,避免给孩子带来压力,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青少年逆反心理案例
青少年逆反心理案例离家出走内容提要:青少年离家出走的行为是指青少年未经父母同意离开家庭,长时间夜不归宿的行为。
离家出走是青少年向成人权威反抗的一种表现。
(1)典型病例一、个案介绍王某,男,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
王某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寄予他很大的期望,从小就对他管教严格。
前不久,王某刚考完初中升高中考试,由于心理压力大、心情紧张等原因,平时成绩还不错的王某,没有很好地把握时间,导致不够时间做题,还没放榜之前王某就预料到自己肯定考不上重点中学。
几天后放榜果然如此,王某没能考上重点中学。
几天来,父母一直对他非打即骂,说一些“没考上重点中学就考不上大学”,“你这么笨以后只能上街要饭”之类伤其自尊的话。
之后的第二天中午,王某由于在家玩了一会儿游戏被父亲发现,立即招来一顿暴打。
待父亲上班后,他随即出门,离家出走,徘徊至深夜12点,又累又饿的何某终于一屁股坐在立交桥下哭开了。
后来幸好被警察发现并把他送回家。
二、诊断与评析现在的家长们,都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考不上大学就会没出息”之类的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严重的精神压力。
就如上述个案中何某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考不上重点中学,对考上大学就更加没有希望了。
其实,中考只是人生中的一步,这一步并不能决定以后的命运,重要的是将来的学习要努力。
当然,何某离家出走也是不对的,应该寻找更好的方法与自己的父母交流,以此改变父母的看法。
(2)离家出走的症状青少年离家出走者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4岁左右是青少年离家出走的高峰年龄。
离家出走的学生中,男生多于女生。
居住在农村的离家出走者多于居住在城镇的人数。
离家出走的青少年往往流浪乞讨、赌博、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等。
(3)离家出走的成因①个性障碍。
青少年的离家出走大多由于本人的个性障碍。
有些青少年有一种喜欢出走、游荡的心理癖好,是出于对玩乐和无拘束的渴望,大胆冒险,又缺乏家庭意识和家庭亲密感等,出走是他们消极性格的表现。
逆反心理案例6篇
逆反心理案例6篇篇一: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案例:小强是个处事果断,遇事有主意的女同学,但是,十分任性,脾气暴躁,小指甲时常要发挥作用,她平时对同学说话也是相当不客气,因而很多同学宁可躲着她,也不愿和她发生冲突。
对于这一点,小强是心知肚明的,她自己也很苦恼。
前几天她一个大个子的男同学又发生了一点不愉快,本是件小事,但她却将这点邪火就撒到了临桌同学身上,一连几个指甲血印落在了同学胳膊上,临桌同学一手未还,同学们见此情景都愤愤不平,纷纷对小强进行指责、批评。
在这种情况下,小强采取默不作声作为消极抵抗的办法。
心理咨询师分析: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分析:小强自尊心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从客观上分析:小强的父母在她三岁时离异,从小她就有一种自卑心理。
在小学时又曾因此而受到同学和朋友的冷嘲热讽。
但这些情况由来已久,为何今天小强反映如此强烈呢,更何况班中从未有人因其父母离异而冷落她。
下课后老师主动了解了一些情况,有两个原因:其一,小强从小都寄宿,刚刚开始走读学习,很不适应,为此,他心里烦躁时常发火;其二,新学期伊始,她希望改变和同学的关系,克服自己的性格缺点,但越急越不能自控。
原来今天的事是个导火索,看来,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不能草率处理。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又做了一番理性的思考:根据同学反映的情况,不能单纯的认为是小强任性骄横,同时存在着青春焦虑期的一些心理因素,因为,初中二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心理叛逆时期,作为老师不能采取训斥的态度,应循循善诱,妥善处理。
应对策略:1、以爱做原动力倾心交谈:倾听:小强对此事的想法,请他做一下自我分析;分析:由于平时养成了任性骄横的不良习惯,所以,当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不能考虑同学的感受,这样做不是少年君子的作风,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伤了他人和集体,发火也有害于身心;点播:女孩子应该落落大方,应有一颗宽容之心,遇事要沉着冷静,伤害别人既不能解问题,又伤了友情,也显得缺少君淑女风范。
【案例分析】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引言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摸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其主要表现为:行为上的违拗,态度上的抵触,情感上的冷漠三个方面。
中小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是普遍的,也是正常的。
但如何科学,正确的分析、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则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为了能找到比较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法,经过对个案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本人十几年来从事中小学教育的经验,初步得出了结论。
本文就此经验进行阐述。
一、典型案例案例1:王老师任初二年级某班班主任。
王老师的教育思想是:学生就应该劳动积极,公而忘私,思想纯真,不应该计较小小的得失。
而学生却不这样认为。
在一次植树劳动中,这个班分的劳动任务比别的班重了一些,王老师在劳动开始前还动员了一翻:多干一点是我们的光荣,我们要坚决完成任务。
但一些调皮的男生一副反对的表情。
他们认为王老师老实或是在领导面前表现,使自己多干活。
在老师的要求下,活虽然是干开了,但牢骚满腹。
在挖树坑时把土扬的老高,有的故意把土撒向其他同学,还有的拿树苗撒气。
案例2:周涛,男,初三年级学生。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由爷爷奶奶照顾。
爷爷管教比较严厉,奶奶却又比较溺爱,再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逆反心理特别强。
在小学阶段,由于害怕爷爷的斥责和打骂,还能勉强按家长的意思去做,到了初中,家长不让上网他千方百计找理由上网,家长让他按时回家他偏不按时回家,学习成绩下落非常厉害,爷孙关系极不和睦,家长非常头疼。
案例3:在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正讲到精彩之处,他抛出了一个很有想象空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题目,的确,几乎每个人都举手了,他微笑着叫起了一个平时在每个老师看来都是一无事处的学生,他是希望这个孩子也能在这样一个时候获得成就感。
可是,该生站起来的回答却让他后悔不已,他说:“你让我站起来干什么?我又不会回答问题!”他很震惊,可毕竟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依旧微笑着问:“那么你现在可以尝试着想一想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回答的很漂亮!”可是这个学生并没有买他的帐:“我很笨的,我想不出来,能有什么办法?”精彩的一堂课就因为这样一个插曲而划上了一道遗憾的痕迹。
叛逆期心理学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小李,一个活泼开朗、聪明伶俐的女孩,在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出现了一系列叛逆行为。
她经常与父母顶撞,对学校教育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与同学发生冲突。
这让她的父母非常苦恼,也引起了学校老师的关注。
为了帮助小李度过叛逆期,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决定对她进行个案辅导。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小李的家庭环境较为宽松,父母对其宠爱有加,导致她在面对挫折时缺乏承受能力。
此外,父母在教育方式上过于溺爱,没有给予小李足够的关爱和指导,使得她在面对问题时无法正确处理。
2. 学校因素小李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一般,但她对老师的教育方式产生抵触情绪。
一方面,她认为老师过于严厉,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另一方面,她觉得老师没有关注到自己的需求,使得她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迷茫和压抑。
3. 同伴因素小李在班级中人际关系较为紧张,与同学之间存在矛盾。
这让她感到孤独和无助,进一步加剧了她的叛逆心理。
4. 心理因素小李在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她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渴望独立,但又害怕失去父母的关爱。
这种心理矛盾使得她产生了叛逆行为。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1)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她的需求和想法,给予适当的关爱和支持。
(2)调整教育方式,适当降低期望值,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让她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2. 学校教育(1)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加强师生沟通,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给予必要的关心和指导。
3. 同伴教育(1)引导小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与人相处。
(2)组织班级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3)鼓励小李参加课外活动,拓宽人际交往圈。
4. 心理辅导(1)与小李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她的心理状况,帮助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2)运用心理学技巧,引导小李调整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3)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小李释放心理压力,缓解叛逆心理。
初中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王燕妮)
初中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记一位优秀生逆反心理转变历程导语: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自身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更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
一、背景资料王某某,就读九年级7班,男,14周岁,外地生,他是我班一个成绩中上的男生,智力较好,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情绪化,好表现自己,该生属男生中的早熟型,已进入青春期,且已有青春期逆反心理,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叫他干的事偏不干。
其父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但家庭条件还是挺不错的。
但是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有很大的原则上的分歧。
其母亲一切任其自由发展即可。
其父亲则认为从小要打好基础没。
两人经常为这个问题发生分歧。
二、案例分析1.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与“原有的理所当然的观点或行为”发生背离的内发的反向力量,在现实中表现为不接受教育或“反教育”的心理。
通俗地说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你说正,却使我产生一种负的感觉,你本想叫我向东,我却偏偏产生一种向西的要求;你不许我这样做,倒反而使我增强了想这样做的欲望。
其实逆反心理也并非中学生所特有,它往往隐藏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2.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2014年下半年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作业上述案例中的王某属于自主逆反心理的表现。
自主逆反在一些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究其原因:其一,与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有关。
一方面青春期的少年,其心理发展处于依附与反抗的矛盾之中,随着独立性及成人意识的增强,他们需要学校和家长给自己自由思考活动的空间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成人感、自尊心的需要。
他们认为自己是大人了,不希望别人将自己当小孩看,他们反抗成人的约束,以表现自己已经长大,因而更容易产生“自主冲动”以至“自主逆反”。
所以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会让父母感叹:“这孩子真长大了,连我们的话也不听。
初中叛逆期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小明,男,14岁,初二学生。
小明在初中阶段,正值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生了很多变化。
他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经常顶撞老师,学习成绩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面对小明的叛逆行为,家长和老师都感到十分困扰。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小明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家庭教育主要以物质满足为主,忽视了精神层面的关爱。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过于严厉,缺乏耐心,导致小明对父母产生了抵触情绪。
(2)家庭关系紧张。
小明父母经常因为琐事争吵,家庭氛围紧张,小明在这种环境下,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2. 学校因素(1)教师教育方式单一。
小明所在班级的教师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在课堂上,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同学关系紧张。
小明在班级中与同学关系紧张,部分同学故意排挤他,导致小明在班级中感到孤独、无助。
3. 社会因素(1)网络诱惑。
小明在网络上接触到了很多不良信息,导致价值观扭曲,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2)社会不良风气。
小明所在社区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如赌博、打架等,对小明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教育对策1. 家庭教育(1)调整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给予适当的关爱和支持。
(2)改善家庭关系。
家长要注重家庭氛围的营造,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 学校教育(1)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3. 社会教育(1)加强网络监管。
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防止不良信息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2)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四、教育效果通过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小明的叛逆行为得到了明显改善。
初二学生自我发展矛盾案例
初二学生自我发展矛盾案例一、案例:刘某,男,某中学初二学生,据父母和老师反映该生自初一下学期开始就变得异常反叛。
在家经常和父母顶嘴,父母让干什么他就偏不干什么,父母说不对的不好的事他却偏偏要尝试一下。
父母强烈反对他吸烟,可他却想尽一切办法吸烟。
在学校也不服管教,经常与老师顶撞,上课不认真听讲,扰乱课堂纪律,而且意见特别多,经常无原无故自言自语,大声喧哗。
与同学关系也很不好,爱挑剔别人的意见,言行偏激,常与同学打架斗殴,耍老大欺负弱小。
对老师的批评要么以沉默相对,要么肆意顶撞。
学习成绩直线下滑,而且对成绩的下滑自己毫不在乎。
二、分析:孩子叛逆行为的表现有哪些:本案例中描述的刘某的表现是典型的青春期叛逆现象的表现,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家长可以通过下面的表现来观察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叛逆的迹象。
1、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1)对父母的抵触情绪明显的增加对父母抵触情绪的明显增加是孩子叛逆心理在家庭中的主要变现。
他们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
如本案例中的刘某经常和父母顶嘴,与父母对着干,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就偏偏不干什么。
(2)对父母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很多家长反映升入初中之后孩子变得越来越不爱和父母说话,而是喜欢写日记了,这也是孩子进出叛逆期的表现。
从他们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青春期孩子是需要并渴望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的。
但由于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不和,使他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只好诉说在日记里。
又由于这一时期的孩子自尊心很强,不愿被他人知道自己所想,于是就形成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他们渴望理解又无从表达,长此下去,便会觉得无人理解,进而减少了和父母的沟通,封闭了自己的内心。
(3)对家庭生活变得冷漠孩子升入初中之后,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冷漠。
青春期逆反行为的案例分析
青春期逆反行为的案例分析引言青春期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上出现巨大变化的阶段,年轻人往往在这个时期表现出逆反的行为。
逆反行为指的是年轻人对权威、规则和传统观念的反抗和不接受。
本文通过分析一些青春期逆反行为的案例,旨在更好地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青春期逆反行为案例一:学校逃学某中学学生小明,在青春期逐渐表现出厌学和逃学的行为。
他经常缺课,并因此受到学校和家长的批评和处罚。
经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小明的逃学行为有以下几个原因:1. 学业压力:小明在学校面临很大的学业压力,他感到自己无法应对。
逃学成为了他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2. 自我认同问题:小明在青春期对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进行探索,他通过逃学来彰显自己的独特性和对规则的反叛态度。
青春期逆反行为案例二:家庭冲突某高中生小红和父母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她表现出明显的逆反行为。
我们对小红的家庭环境进行了调查,并找到了冲突的几个主要原因:1. 沟通问题:小红和父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她感到自己的声音被忽视和无法被理解。
2. 家庭压力:小红的父母对她的期望很高,给了她很大的压力。
她通过逆反行为来表达自己对这种压力的反抗。
青春期逆反行为案例三:违反法律和道德规范一些青少年会在青春期表现出违法和不道德的行为。
我们分析了一个贩卖毒品的案例,找到了以下原因:1. 社交影响:这些青少年身边的朋友圈存在负面影响,他们受到了错误价值观的引导。
2. 自我认同问题:这些青少年在逆反行为中试图找到自己的价值和身份,但却选择了错误的途径。
结论青春期逆反行为的原因复杂多样,常常涉及到情感、心理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指导和支持年轻人。
教育和家庭环境的改善、良好的沟通和引导,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都是减少逆反行为的重要因素。
以上仅为对青春期逆反行为的案例分析,不能泛化到全体青少年。
对于个体青少年的逆反行为,应该进行个案分析,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
叛逆期小孩心理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是一名初二的学生。
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庭条件一般。
小明性格开朗,但自从进入青春期后,他开始变得叛逆,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
在学校,小明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成绩下滑,与同学关系紧张。
这让小明父母非常担忧,不知如何教育小明走出叛逆期。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原因小明的叛逆行为主要源于家庭原因。
首先,小明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导致小明感到孤独和缺乏安全感。
其次,父母的教育方式较为简单粗暴,缺乏耐心和关爱,使小明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逆反心理。
2. 学校原因在学校,小明由于成绩下滑,自信心受挫,导致他开始否定自己,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此外,同学关系紧张也使小明在集体中感到孤立无援,加剧了他的叛逆行为。
3. 社会原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小明接触到了各种不良信息,这些信息对他的价值观产生了冲击,使他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迷茫和困惑。
三、心理教育策略1. 家庭教育(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小明父母要抽出时间陪伴小明,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倾听他的心声,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调整教育方式。
父母要采用民主、平等、耐心的教育方式,尊重小明的意见,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关注小明的兴趣爱好。
父母要鼓励小明参加各种活动,培养他的兴趣爱好,提高他的自信心。
2. 学校教育(1)加强师生沟通。
教师要多关注小明,了解他的心理需求,帮助他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的心理素质。
(3)组织团队活动。
通过团队活动,增进小明与同学之间的友谊,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 社会教育(1)引导小明正确使用互联网。
父母要监督小明上网,引导他关注有益的信息,避免接触不良内容。
(2)培养小明的社会责任感。
父母可以鼓励小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了解社会,培养他的责任感。
四、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教育,小明逐渐走出了叛逆期。
孩子逆反期家庭教育案例
孩子逆反期家庭教育案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逆反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通常发生在青春期,此时孩子开始寻求独立,对父母的指导和控制产生反感。
以下是一些家庭教育案例,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孩子的逆反行为。
案例一:自主选择的冲突小明是一个14岁的初中生,最近开始对父母的建议和安排表现出明显的抵触。
例如,父母希望他参加周末的数学辅导班,但小明坚持要和朋友们一起去打篮球。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处理:1. 倾听和理解:首先,父母需要耐心倾听小明的想法和需求,理解他对自由选择的渴望。
2. 沟通和协商:与小明进行开放的对话,讨论数学辅导班的重要性以及打篮球的乐趣,试图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3. 设定边界:在尊重小明选择的同时,父母也应该明确一些基本的规则和边界,比如学习时间的保证。
4. 支持和鼓励:在小明做出选择后,父母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即使这个选择可能不是他们的首选。
案例二:隐私权的争执小红是一个16岁的高中生,她开始对自己的隐私非常敏感,不希望父母进入她的房间或查看她的手机。
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尊重隐私:父母应该尊重小红的隐私需求,避免无故侵犯她的个人空间。
2. 建立信任:通过日常的互动和沟通,建立起与小红的信任关系,让她感到被理解和尊重。
3. 明确规则:与小红一起制定一些关于隐私的规则,比如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查看她的房间或手机。
4. 提供指导:在尊重隐私的同时,父母也应该提供适当的生活和情感指导,帮助小红处理成长中的问题。
案例三:价值观的碰撞小刚是一个17岁的高中生,他开始对一些社会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有时与父母的价值观相冲突。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可以:1. 开放讨论:鼓励小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进行平等的讨论。
2. 接受差异: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接受与孩子观点的差异。
3. 引导思考:在讨论中引导小刚思考问题的多个方面,培养他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共同成长:将这些讨论视为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与孩子一起探索和理解不同的价值观。
案例一 青春期逆反心理
案例一青春期逆反心理1、基本情况吴某学习成绩中上,但逆反心理强烈,与父母情绪抵触,与教师反驳讲理。
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父母从事旅游事业,工作很忙长期在外。
和孩子交流少,遇到问题就斥责、谩骂孩子;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只关心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
在教育孩子问题,两人观点不同。
(2)受家庭生活环境影响。
吴某家小区里有一些品行不端的少年,抽烟、喝酒、打架。
常与这些年龄比他大、习惯不好的人交往,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一种成熟的标志,并以他们为榜样。
(3)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
这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通过以上原因,可将吴某视为青春期逆反心理。
理特征,让家长更多地了解这一阶段的孩子。
给家长推荐几本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其次,经吴某做心理疏导。
①了解自己,与他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了解自己。
②学会自我调节,而且要学会接受他人意见。
③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④改善与家长的关系,学会理解父母。
⑤经常找教师谈心,把教师当朋友。
须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顺应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避免出现几种错误的教育方法。
作为学校,应加强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变,树立热爱教育工作特别是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积极、鼓励的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从社会方面看,应加强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导向,要及时、有效、准确地通过大众传媒把握、分析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帮助青少年构建正确的认知,避免盲目地从众。
青春期叛逆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青少年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特殊的阶段,孩子们在这一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叛逆心理逐渐显现。
本文将通过一个典型的青春期叛逆教育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和教育叛逆期的青少年。
二、案例描述案例背景:小华,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初中生,成绩优异,性格开朗。
进入青春期后,小华开始表现出叛逆心理,与父母关系紧张。
他经常晚归,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甚至在家长面前表现出不屑和对抗。
案例经过:1. 问题发现:小华的父母发现小华的叛逆行为,开始尝试与他沟通,但效果不佳。
小华总是以冷漠、抵触的态度回应父母的关心和劝导。
2. 冲突加剧:一次,小华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争执,回家后与父母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父母感到非常失望,认为小华已经完全不听管教。
3. 求助心理辅导:在多次沟通无果后,小华的父母决定寻求专业心理辅导。
他们带小华去见了心理咨询师。
4. 心理咨询过程:心理咨询师通过与小华的深入交流,了解到他叛逆行为背后的原因。
原来,小华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中感到困惑和焦虑,希望通过叛逆行为来吸引注意力和证明自己的独立性。
5. 教育引导:心理咨询师针对小华的情况,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主要包括:情感支持:鼓励小华表达自己的感受,倾听他的想法,让他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理解。
沟通交流:教导小华如何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帮助他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期望。
自我认知:引导小华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帮助他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兴趣爱好:鼓励小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他的业余生活,转移他的注意力。
6. 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小华的叛逆行为明显减少,与父母的关系也得到改善。
他开始主动与父母沟通,关心家人的感受,成绩也有所提高。
三、案例分析1. 叛逆心理的成因:青春期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成因包括生理变化、心理发展、社会环境等。
青春期叛逆心理辅导案例分享
青春期叛逆心理辅导案例分享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阶段,许多青少年常常表现出叛逆的心理。
这种叛逆心理可能会给他们及周围的人造成困扰和痛苦。
为了帮助青少年顺利度过这个阶段,需要给予他们适当的辅导与支持。
本文将分享一些青春期叛逆心理辅导案例,以探讨如何应对并解决这个问题。
案例一:小明的情绪波动小明是一个十四岁的男孩,在上初中后,他开始呈现出明显的情绪波动和涉及到家庭关系方面问题的行为变化。
在校期间,小明经常与同学发生摩擦和争吵,并且表现出对老师抗拒、不服从指令等行为。
同时,在家中时,小明也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并且总是固执己见,不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引导。
第一节:理解叛逆心理背后的需求在面对类似情境时,重要的是首先要了解他们身处青春期叛逆心理所面临的挑战。
青春期是个人独立性快速发展的时期,青少年希望表达自我、寻找自我身份和价值观。
叛逆行为往往是对这种需求的一种反应,通过反抗来展示他们的独立意识。
第二节:建立信任与倾听在辅导过程中,重要的是与小明建立信任关系。
辅导师应该倾听和尊重他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足够的空间去表达内心的困扰和冲突。
倾听并接纳他们的意见,可能会让他们愿意更多地开放与沟通。
第三节:帮助探索身份认同一个稳定而积极的身份认同对于个体成长至关重要。
辅导师可以通过启发式问答、角色模拟等方法来帮助小明探索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并了解到打破传统或刻板印象并不代表违背家庭教育规范。
案例二:小芳的规则挑战小芳是一个十五岁女孩,在她走进青春期后,她开始频繁地挑战家庭和学校的规则。
她开始违抗父母的严格约束,经常晚回家、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违反学校纪律。
这种行为使得小芳日渐与周围人疏离,也让她的亲情关系受到了冲击。
第一节:建立积极的沟通模式对于小芳这样的青少年来说,他们表现出规则挑战行为可能是因为内心感到被过度限制或者缺乏足够自主权。
与其指责他们,更重要的是倾听并尊重他们的声音,并找到一个适当方式解决规则方面问题。
青春期叛逆素质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许多青少年表现出叛逆心理,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案例,探讨如何通过素质教育引导青春期叛逆青少年,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二、案例介绍小明(化名),男,15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开朗,但自进入青春期以来,表现出强烈的叛逆心理。
在家不听父母的话,在学校与老师、同学关系紧张,经常顶撞老师,甚至逃课。
父母对此十分头疼,多次与学校沟通,但效果不佳。
三、问题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平时很少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导致小明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指导。
2. 学校教育方式单一:学校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小明对学习缺乏兴趣。
3. 同伴影响:小明身边的朋友大多也是叛逆性格,相互影响,使得小明更加坚定自己的叛逆行为。
4. 青春期心理特点: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叛逆心理是这一阶段的一种正常心理表现。
四、素质教育方案1. 家庭教育指导:- 定期组织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对青春期叛逆心理的认识。
- 鼓励家长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 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2. 学校教育改革:-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克服叛逆心理。
- 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 同伴教育:- 建立同伴互助小组,让叛逆青少年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 邀请优秀学生分享成长经验,激发叛逆青少年的上进心。
4. 个体心理辅导:- 对小明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帮助他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自信心。
- 引导小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与人沟通和合作。
五、实施过程1. 家庭教育指导:学校邀请专家为家长讲解青春期叛逆心理,并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一青春期逆反心理1、基本情况吴某学习成绩中上,但逆反心理强烈,与父母情绪抵触,与教师反驳讲理。
2、原因分析吴某的情况是典型的逆反心理问题,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父母从事旅游事业,工作很忙长期在外。
和孩子交流少,遇到问题就斥责、谩骂孩子;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只关心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
在教育孩子问题,两人观点不同。
(2)受家庭生活环境影响。
吴某家小区里有一些品行不端的少年,抽烟、喝酒、打架。
常与这些年龄比他大、习惯不好的人交往,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一种成熟的标志,并以他们为榜样。
(3)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
这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通过以上原因,可将吴某视为青春期逆反心理。
3、解决方案首先,应该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
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探讨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家长更多地了解这一阶段的孩子。
给家长推荐几本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其次,经吴某做心理疏导。
①了解自己,与他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了解自己。
②学会自我调节,而且要学会接受他人意见。
③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④改善与家长的关系,学会理解父母。
⑤经常找教师谈心,把教师当朋友。
4、小结对于逆反心理,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看,应学会理解,学会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老师、家长,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
还应把握自己,经常提醒自己,虚心接受老师、家长的教育,遇事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从而展现自我价值。
从家长角度看,必须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顺应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避免出现几种错误的教育方法。
作为学校,应加强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变,树立热爱教育工作特别是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积极、鼓励的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从社会方面看,应加强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导向,要及时、有效、准确地通过大众传媒把握、分析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帮助青少年构建正确的认知,避免盲目地从众。
案例二中学生早恋1、基本情况李某表现好,被粗暴干涉,关系奥妙,爱恨交织,多次教育,明理却不能改。
2、原因分析李某的情况是典型的中学生早恋问题,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⑴特定年龄身心发展的需要。
青春期青少年由于生理的发展,渴求与异性的交往。
但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在与异性交往中难以建立自然、适度的关系,由此陷入“早恋”。
⑵亲情的需要。
李某所在家庭相对孩子多,是一个大家庭。
由于自己一贯表现出色,父母对其很放心,再加上父母忙于做生意,也无暇顾及对他思想方面的教育,所以很少关心他的心理需要,使他受到了一定的冷落。
由此,渴望从其他渠道获得关爱。
⑶被他人需要的需要。
由于女孩的母亲多次打骂女儿,运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干涉二人的交往,激发了李某作为男性保护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女性的责任感,并从中获得了被他人需要的满足感。
⑷逆反心理在作怪。
由于女方母亲不冷静,企图在短期内扑灭已燃烧的爱情之火,反而使解决问题欲速则不达,造成两个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烈。
⑸家长不能正确引导。
女孩子处理问题简单粗暴,暴露出家长对待孩子早恋问题缺乏必要的心理知识,这常常给孩子的心灵造成负面影响。
3、解决方案根据李某的情况,可以采用综合性辅导对策:⑴主动找他谈心。
首先,使其认识早恋的危害及中学生不宜早恋的原因。
其次,肯定其智力水平和曾经取得的优异成绩,使其建立自信心,努力帮助他树立理想和目标。
再次,重新任命他为班干部,充实其生活内容,严于律已,让他多为班级服务,转移他的兴趣爱好,并加强师生沟通。
⑵从家庭方面来说,主动找李某家长谈话,要求父母多与儿子做思想、心灵的交流,加强情感沟通,重视他思想品质的发展;多与学校加强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
⑶从女孩的角度来说,找女孩做谈话教育。
除使其认识到早恋的危害及中学生不宜早恋的原因外,还应劝导女孩要自尊自爱,培养独立人格,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有依附他人的思想,要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业上。
并教育其母亲正确对等女儿的早恋问题,多从思想上引导,不可采取“高压政策”。
4、小结要走出早恋误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⑴不要人为地夸大这种爱。
中学时期对异性产生好奇、感兴趣的心理是正常的,但过分夸大这种感受,有意识地去刺激助长这方面的情感是不可取的。
⑵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去,多参加集体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迁移情感的注意力。
⑶用坚强的意志去克制自己的情感的流露。
对自己爱慕的同学也像对其他同学一样落落大方,一视同仁。
时间一长,这种感情就会逐渐淡化,最后消失。
案例三中学生性心理咨询1、基本情况杨某,看别人谈恋爱,暗恋英俊潇洒的男生。
整日深感压抑,苦闷,备受煎熬。
2、原因分析杨某是典型的性心理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主要有:(1)性成熟。
青春期开始逐渐进入性成熟期,对异性产生特殊的感情,对异性的知识感到神秘好奇,这是自然现象。
但是,具有性敏感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则表现为过分热衷于性的引诱,沉湎于性的想象,经常受原始性欲的影响,使学习的注意力分散,扰乱智力活动。
由于常常情绪激动,消耗精力,以至精神萎靡,思想呆滞。
这是精神过度紧张而出现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功能紊乱。
(2)青春期神经衰弱。
多发于青春期(初中阶段),通常女生多于男生。
由于大脑皮质承担任务过重,超过了它的承受力,调节机能相对减弱,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受到破坏,便产生了一系列全身不适症状。
青春期神经衰弱的一般表现是:身体疲劳无力,头痛头晕,心情烦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入睡难,多梦多醒,睡不实,终日昏昏沉沉,学习效率低。
此患者就属于这种情况。
这也就是所谓的性敏感。
(3)单相思倾向。
单恋是一种自作多情的心理倾向。
它是以一方对另一方的一厢情愿的倾慕与热爱为特点的畸形爱情,甚至知道对方不爱自己也还要一味追求。
单恋的形式是多样的,有的有特定的单恋的对象,有的根本没有单恋对象。
有的单恋是由于误会造成的,有的单恋则出于幻想。
一般的都是无感单恋,即对方并不知道的单恋。
这类单恋多是幻想型的,在生活中多发生在性格内向的人身上。
他们对单恋对象抱着高不可攀的畏惧心理,把对方想得神圣非凡,大有可望不可及之势。
因此,只能将感情深深地藏在心里,形成普通痛苦的自我折磨,造成心理失调。
该案例中的杨某就属于这种情况。
3、解决方案对于杨某的症状,可以采用以下疗法:⑴运用疏泻疗法,把杨某的爱尽情表达出来,或向知已、要好的朋友倾诉,取得一些安慰。
⑵运用认知疗法,使其明白性与爱是两个元素,两者常合在一起。
此刻请其学会分解***,把爱提取出来。
爱一个人并非要共同生活不可。
爱是奉献,不像性那样强调结合、“占有”。
⑶战胜自己,激扬个人的自尊自爱,学会把握、驾驭自己。
4、小结在性心理发展过程中,10~15的青少年大多要经历一个“牛犊恋”时期,从“牛犊恋”到成婚的这一段时期(现代人大致要有10年之久)称为“性适应期”,这是人生道路上期待、进步、欢乐、困惑、曲折、磨难最多最大时期,所有这些感受都可能与***有关。
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圆满地解决***难题,则为人生之大事,是一种良性的性适应。
案例四中学生情感受挫1、基本情况李某,喜欢气质高雅的陈女。
一看书脑子里全是陈某的影子。
他感到压抑和苦闷,备受心理挫折和煎熬。
2、原因分析李某的情况属于情感受挫问题。
经分析,李某出现该问题原因有:⑴性意识的萌发。
李某现正处于青年时期,是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也是个体在生理、心理发展上接近成熟的时期。
青年初期的个体在性发育方面已经成熟,并进一步竭尽只到两性关系,身体的发育已经接近成人水平。
李某正沉弱于“单相思”的情感挫折当中,这反映出处于青春期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点之一——性意识开始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他们的同伴关系,尤其是异性之间的关系,如他们开始对异性注意、愿意与异性交往等。
⑵心理的不断成熟。
高中时期,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高度发展,并开始形成辩证逻辑思维;不仅关注外在客观世界,而且关注自己的主观世界,希望能了解和把握自己内在的心理活动,并能独立自觉地按一定标准评价自己的生活道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他们希望有人能够理解他们,有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由于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更喜欢找异性朋友来谈心、交往。
而处于高中阶段的女生由于学业压力,她们主要将精力放在学习上,无暇顾及男同学的感受。
这也是中学生情感受挫的原因之一。
⑶解决方案⑴针对李某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向他提出早恋的危害性,以提高他对早恋的认识。
⑵详细分析他目前的状况,正确引导他走出困境。
李某目前出现了成绩下滑的现象,出现了压抑、苦闷的心理状态,渐渐地不愿与同学在一起,失去许多社交机会而导致与他人交往的困难。
⑶采取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帮助他走出困境。
一是合理的宣泄。
李某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敢于向教师倾诉内心痛苦,这就是一种合理的宣泄。
此外,还可以把自己的苦恼诉之于日记或向自己的好朋友倾诉。
总之,通过一些合理的宣泄手段可以达到调整机体平衡的目的。
二是采取自我安慰法。
要想方设法地找她的缺点,达到自我安慰的目的。
这也就是心理学上讲的“酸葡萄”心理,此外,还可以设想如果自己不和这名女生交往,自己的精力就会完全集中到学习上,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三是采用转移的方法。
建议李某应该把一时的情绪失落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变为发奋读书、努力为班级工作的动力,以此变失为得,使自己早日成熟起来,用高尚的理想和情操来主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4、小结从此案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青春期各种性生理和性心理反应,克服焦虑、恐惧、烦燥不安、自责、自卑的心理障碍。
⑵鼓励并引导男女生之间正常交往,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特别注意引导女生在男女生交往中做到自尊、自爱,把握好分寸;教育男同学在与女同学交往中应该学会尊重、爱护女同学,并着重向学生指出早恋的危害性。
总之,中学生遇到的情感受挫问题较多的又是早恋倾向和早恋问题。
对待这些问题切不可采取简单的粗暴、训斥、惩罚等方式处理。
实践证明,对待这类问题采用斥责粗暴,简单化处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反而还会使事情走向反面。
案例五青春期体相烦恼1、基本情况吴某初中班干部,高中学习委员,产生情绪焦虑,认为自己长得太胖,一度节食,长达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