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的近似值的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案范文第【1】篇〗《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在学习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小数除法后,学生再来学习求商的近似数,不会感到太困难。

应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地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

同时,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好数学并应用于生活,让生活因为数学而精彩。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难点:结合实际情况和要求来求商的近似数。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43.9995保留整数是()43.9995精确到十分位是()43.9995保留两位小数是()43.9995精确到千分位是()2.求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1)0.34×0.76(保留一位小数)(2)0.27×0.45(保留两位小数){设计意图:课前复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数方法,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

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做好知识的迁移。

}二.探究新知(多媒体展示)1.教学例7: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

一筒羽毛球有12个,共19.4元,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1)学生读题(2)学生独立列式(3)师生交流师:同学们在计算的过程当中发现什么?生:怎么除也除不尽师:那里可以看出生:.......师:这下可难倒王鹏了,他怎么也算不出一个羽毛球多少钱。

现在同学们开动下你们聪明的大脑,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生:可以求商的近似数师:什么方法?生:四舍五入法师,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值》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值》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值》教案一. 教材分析《商的近似值》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这一章节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的分数和小数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分数的除法运算,但对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知道为什么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2.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素材(包括例题和练习题)3.学生分组名单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实际情境,如购物时找零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合适的零钱。

从而引出商的近似值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求商的近似值。

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四舍五入法可以快速求得商的近似值。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一组题目,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商的近似值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利用四舍五入法,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求商的近似值吗?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求法。

求商的近似值教案

求商的近似值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求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意义。

2. 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

3. 运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求商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商的近似值。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几个典型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5. 练习巩固: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所学成果。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能力,看他们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积极参与、交流和合作。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求商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购物、烹饪等方面。

2.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例如利用计算器或者计算机。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数学教材,让学生阅读和学习。

2. 案例: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

3. 练习题: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4. 计算器:为学生提供计算器,方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进行计算。

九、教学建议1. 建议学生在学习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时,多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以加深理解和掌握。

2. 建议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求商方法。

商的近似值-西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商的近似值-西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商的近似值-西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商的概念和特性。

2.能够使用除法求商,掌握除法竖式。

3.能够估算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重点1.商的概念和特性。

2.除法竖式的运算技巧。

3.商的近似值的估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估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商的概念、特性和运算方法,讲解如何使用竖式进行除法运算,以及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估算方法。

2.演示法:老师进行商的竖式计算的演示,学生跟随计算。

3.练习法:课堂上进行小组练习,巩固和提高学生对商的掌握能力。

4.归纳法:对商的概念、特性、运算方法和近似值估算方法进行总结概括,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一道口算题目:“5除以2等于多少?”,并让学生回答。

2.让学生回忆一下,我们怎么算除法的商。

2、讲解商的概念和特性(10分钟)1.老师让学生回忆一下商的概念、特性和运算方法。

2.让学生观察一下商和被除数、除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商和被除数、除数有什么特性。

3、讲解商的竖式运算(15分钟)1.老师让学生观察一下商的竖式运算方法,讲解如何进行商的竖式运算。

2.在黑板上进行一道商的竖式计算演示,并让学生跟随计算。

4、练习商的竖式运算(20分钟)1.老师出示一道竖式计算题目,让学生在纸上进行计算。

2.对于计算错误的学生,老师进行纠正和指导。

5、讲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估算方法(10分钟)1.老师讲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估算方法。

2.让学生了解近似值的概念和作用。

6、练习商的近似值估算(20分钟)1.老师出示一道需要估算商的题目,让学生进行估算。

2.对于估算错误的学生,老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7、总结归纳(5分钟)老师对商的概念、特性、运算方法和近似值估算方法进行总结概括,并要求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小组练习会听到每个学生的声音。

2.学生在估算商的近似值时,需要在其纸上写下他们的近似估算值,并在精确计算后明确是否过高或过低。

商的近似值(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商的近似值(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商的近似值(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商。

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求商的近似值。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商的概念。

2.商的近似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商的概念及应用。

2.难点:商的近似值的求解。

四、教学准备1.课件。

2.教学用具(如计算器)。

五、教学方法1.演示法。

2.问答法。

3.举例法。

六、教学过程1. 商的概念1.引入“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商的基本概念和含义。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商。

3.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和强化商的概念。

2. 商的近似值1.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小刚去超市买苹果,他要求商人称5斤苹果,但小刚只得到了商人称出的9.5公斤苹果,怎么办?2.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例如:我们可以将9.5公斤的苹果除以5,来得到5斤苹果的近似值。

9.5÷5=1.9因此,小刚付钱时,实际可以付1.9份的价钱。

3.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等工具,实现更精确的计算和说明。

4.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3. 拓展练习1.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2.给学生一些实际的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3.对学生的练习和问题解决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七、教学反思1.教师应该更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2.学生在学习时应考虑自己的实际应用背景,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理论知识。

3.考虑学生的教育需求,以及他们对课程的反映。

商的近似数

商的近似数

《商的近似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2过程与方法: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商的近似数,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求商的近似数与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教学工具ppt、题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1 复习旧知,揭示课题1.按照要求写出表中小数的近似数。

(PPT课件出示题目。

)2.求出下面各题中积的近似值。

(PPT课件出示题目。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83×0.9;(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07×0.56。

3.揭示课题:我们已经会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数了。

在小数除法中,常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虽然除得尽,但是商的小数位数比较多,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这么多位的小数,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2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教学教材第32页例6。

爸爸给王鹏买了一筒羽毛球,一筒是12个,这筒羽毛球19.4元,每个大约多少钱?19.4÷12 ≈ 1.62(元)答:每个大约1.62元。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中的信息自主列式计算,并指名板演。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给予适当指导。

)(2)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还除不尽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在计算价钱时,通常只精确到“分”,这里的计量单位是“元”,那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①学生回答后,修改自己的计算过程,得到19.4÷12≈1.62(元)。

②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两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三位小数,再将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8《商的近似值》教案3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8《商的近似值》教案3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8《商的近似值》教案3一. 教材分析《商的近似值》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这一内容既是对以前学习的除法知识的巩固,也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他们在求商的近似值时,可能会对“四舍五入”法有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如何将商的近似值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练习题。

3.小组合作学习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商的近似值。

例如:一块地分成了5块,每块的地面积是8平方米,问这块地的总面积大约是多少?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求商的近似值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求商的近似值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求商的近似值有什么实际意义?如何在生活中运用?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商的近似值(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商的近似值(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商的近似值(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1. 教学目标•知道商的意义是除法中被除数与除数的比值。

•知道商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通过多种方式计算商的近似值,提高计算能力。

2. 教学重点•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及其运用。

•多种方法计算商的近似值。

3. 教学难点•应用商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引入教学内容•介绍商的概念及其意义。

•举例介绍商的应用场景。

教学步骤1.教师介绍商的含义,并详细解释被除数、除数、商之间的关系。

2.教师举例讲解商的应用场景,让学生体会商的实际应用。

第二课时:商的近似值的概念教学内容•商的近似值的含义;•商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1.通过举例介绍商的近似值的含义,让学生了解商的近似值是指,用一个数量逼近另一个数量时所得到的结果。

2.讲解商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习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到商的近似值。

第三课时:商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教学内容•商的近似值的多种计算方法;•商的近似值的应用场景。

教学步骤1.讲解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四舍五入法、捆整数法、小数凑整数法等,让学生理解不同计算方法的使用场景。

2.提供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商的近似值,提高应用能力。

第四课时:复习提高教学内容•商的运用;•提高计算技巧。

教学步骤1.通过多种实例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应用能力;2.提供一些有趣的商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发散,锻炼计算技巧。

5.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商的概念及应用场景有了更深的认识,掌握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学会了通过大量练习提高应用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使用商的近似值,更好地应对计算问题。

求商的近似值教案

求商的近似值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求商的近似值的概念。

2. 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 求商的近似值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近似值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使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求商的近似值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包括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例子,让学生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和心得。

5.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总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 作业:布置一些作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求商的近似值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一些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求商的近似值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思考:求商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介绍一些相关的数学知识,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

3.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求商的近似值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八、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教学内容、案例分析、练习题等。

2. 练习题:包括课后作业和一些拓展练习题。

3. 课外阅读材料:提供一些与求商的近似值相关的文章和资料。

九、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师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求商的近似值优秀教案(共16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求商的近似值优秀教案(共16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求商的近似值优秀教案〔共16篇〕篇1: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求商的近似值优秀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求商的近似值优秀教案教材分析^p本节课的设计思想完全遵循课程大纲按课时要求编写教案,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力求做到重难点突出,精心的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p在学习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小数除法后,学生再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感到太困难。

老师尽可能的创造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的时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位学生打破自己,展示自己,同时应重点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展正确地分析^p ,选择正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

同时,引导学生擅长观察、发现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方法。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意义。

〔2〕掌握“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正确的按题意求商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进展求近似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灵敏应用的才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意义,掌握“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

0.63÷7 0.24÷0.3 0.65÷0.1372÷144 1.44÷0.6 5.6÷0.082.按“四舍五入”法,将以下各数保存一位小数.1.483 5.347 8.7852.8643.按“四舍五入”法,将以下各数保存两位小数.7.602 4.003 5.897 3.996做完第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二、探究新课1.教学教科书P23页例7.〔1〕出例如题7.〔提问学生:一打是多少个羽毛球?〕〔2〕要求根据书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列式19.4÷12〔3〕根据单价=总价÷数量〔4〕根据题意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3.3商的近似值(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3.3商的近似值(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3.3商的近似值(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除法算式中商的近似值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商的近似值的概念2. 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3. 估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商的近似值的概念,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2. 教学难点: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除法算式中商的近似值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引导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3.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4.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四舍五入法和估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收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并写出解题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商的近似值的概念2. 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3. 估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这个细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掌握商的近似值的关键。

下面我将对这个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四舍五入法是一种常用的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它是一种简单的数学技巧,通过将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使得除数成为10的整数次幂,然后根据被除数的个位数进行四舍五入,最后将结果除以这个10的整数次幂,得到商的近似值。

例如,我们要计算32除以5的商的近似值。

首先,我们可以将32和5同时乘以2,得到64和10。

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教学教案设计(热门5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教学教案设计(热门5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教学教案设计(热门5篇)篇1:五年级上册数学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P23例7、做一做,P26练习四第10、11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知道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一、复习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6.037.98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8.785 7.602 4.003 5.897 3.996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3. 计算0.38*1.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二、新课1.教学例7:教师出示例6,口述图意, 再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为什么?(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横式应该怎样写出?教师板书.教师问:表示计算到“角”需要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应该约等于多少?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我们学习班了求积的近似值和求商的近似值,比一比这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P23做一做: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师: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三、巩固练习1、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数:3.81÷7 32÷42 246.4÷132、P26第10题第(1)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值(2)》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值(2)》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值(2)》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何谓商的近似值;2.掌握利用估算确定商的近似值的方法;3.能够正确使用商的近似值求解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利用估算确定商的近似值的方法;2.教学难点:能够正确使用商的近似值求解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复习商的概念;2.商的近似值;3.商的近似值的应用。

2. 教学方法1.讲授;2.练习。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课件和教具;2.学生将相关教材和工具带到课堂。

2. 导入新课1.回顾商的概念;2.小组讨论手中的两个数,判断哪个数大,哪个数小;3.让学生口算第二部分的例题,掌握计算商的方法。

3. 新课讲解1.商的近似值是指通过估算得到的一个和商接近的一个数;2.通过例题讲解如何利用估算确定商的近似值;3.多组练习,巩固方法。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2.鼓励学生讨论解题思路,与同桌交流;3.教师及时给出答案,纠正错误。

5. 课堂讨论1.让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适宜使用商的近似值,如何使估算的数据更准确;2.学生结合课堂习题,进行讨论。

五、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答今天学到了什么内容;2.教师对本节课讲解的重点进行归纳。

六、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2.思考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商的近似值。

七、教学反思整个课程重点在于如何利用估算确定商的近似值,学生对该方法掌握情况良好。

但是在练习过程中,部分同学在估算过程中出现错误,需要在下一课加以纠正。

商的近似值是个实用且常见的知识点,教师需要加强实际应用的讲解。

求商的近似值教案

求商的近似值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求商的近似值的概念。

2. 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

3. 求商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求商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理解求商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新课讲解:讲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举例说明。

3.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方法。

4. 实例分析:分析求商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6. 课堂反馈:课后收集学生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求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的理解,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小组讨论、学生讲解。

3. 评价指标:准确度、理解力、应用能力、合作精神、表达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求商的近似值的概念、方法和实例。

2. 练习题库:准备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供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使用。

3. 实例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

2. 第2周:练习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第3周:总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布置课后作业。

4. 第4周:收集和批改课后作业,进行课堂反馈。

5. 第5周:进行教学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商的近似值-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商的近似值-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商的近似值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年级上数学教案中的“商的近似值”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人教新课标教材的第七章第三节内容。

我们会探讨如何求解一个数的近似商,以及如何利用四舍五入法来简化计算过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和四舍五入法的运用。

难点:如何判断使用四舍五入法时的进位情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我们去超市购买苹果,每千克3元,我们买了2.5千克的苹果,请问我们需要支付多少钱?2. 例题讲解: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例子,比如我们要计算 25.6 除以 4 的结果。

我们可以将 25.6 四舍五入到最近的整数,也就是 26,然后将 26 除以 4,得到 6.5。

这就是 25.6 除以 4 的近似值。

3.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计算 32.7 除以 5 的近似值。

4. 讲解答案:我们可以将 32.7 四舍五入到最近的整数,也就是33,然后将 33 除以 5,得到 6.6。

这就是 32.7 除以 5 的近似值。

六、板书设计商的近似值:1. 将除数四舍五入到最近的整数。

2. 进行普通的除法运算。

七、作业设计(1)25.6 除以 4;(2)32.7 除以 5;(3)18.9 除以 3。

答案:(1)6.4;(2)6.6;(3)6.3。

2.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除了四舍五入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求解商的近似值?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

在课后,他们可以尝试寻找其他的方法来求解商的近似值,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刚才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商的近似值-西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商的近似值-西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商的近似值-西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什么是商的近似值;2.掌握计算商的近似值的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算。

教学重难点1.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2.掌握对商的近似值进行计算的方法。

教学内容概念解释商的近似值是指将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得的商近似于但不等于精确的商,多用于实际问题中的估算。

例如:3 ÷ 4 ≈ 0.75,0.75就是3 ÷ 4的近似值。

计算方法1.将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数字进行四舍五入处理,获得近似值的商;2.用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精确的商;3.通过对比两个商的大小,估算出近似值的误差范围。

例如:计算27 ÷ 4的近似值。

•将4的个位数字看作个位数,即近似值为7,得到近似商为7;•精确商为6.75;•近似值的误差范围为0.25,即精确商的上下两个近似值的差距。

实例练习1.将20 ÷ 6计算出的近似值和精确的商进行比较,估算它们之间的误差范围。

2.将45 ÷ 7计算出的近似值和精确的商进行比较,估算它们之间的误差范围。

3.将202 ÷ 11计算出的近似值和精确的商进行比较,估算它们之间的误差范围。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知识老师展示最近购买的商品,询问同学是否能够用近似值计算出购买商品的价钱。

呈现教学内容老师讲解什么是商的近似值,以及计算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让同学进行练习同学们进行计算,并在黑板上写出他们得到的近似值。

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如何得到这些值,并计算出精确商。

给出检查的方法老师与同学们比较所得到的近似值和精确商的差距,讨论近似值的误差范围。

总结与出反馈老师对同学们进行总结,让他们了解到商的近似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评估老师与同学们进行问答交流,检查同学们是否掌握了商的近似值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课后作业1.计算35 ÷ 8的近似值,估算误差范围;2.计算57 ÷ 9的近似值,估算误差范围;3.计算230 ÷ 12的近似值,估算误差范围。

《求商的近似值》教案

《求商的近似值》教案

《求商的近似值》教案《求商的近似值》教案(通用2篇)《求商的近似值》教案篇1《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探索、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更实在的体现《新课标》,实施“智慧课堂”的科研课题,因此在苏教版第九册“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有趣的情境,通过师生、生生以及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认识数学、获取知识、积累学习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这样不仅关注了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还关注了学生情感和体验。

1、创设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例题的巧妙改动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能像上题那样,保留两位小数得6.67吗?”的开放问题,导引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生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

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学生主体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2、设计了生活化,学以致用的练习。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致用。

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求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3、组织了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

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

商的近似值优秀教案

商的近似值优秀教案

商的近似值(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例1、例2 ,第57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意义,学会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2.通过学生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价值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保留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正确认识精确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每天都在步行,想知道自己每一步跨出的距离有多长吗?今天,我们就来测算一下自己每一步的距离。

准备怎么测每一步的长度呢?测量一步的长度准确吗?(多走几步测得的平均值才比较准确。

)找几位同学走几步后停住,测一测他这几步的平均距离。

分组分别走6步、7步、8步、9步,测算平均距离。

看看有什么发现?有的除不尽,有的能除尽,但这个商的值本来就不够准确,我们也不需要准确值,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教师:刚才有的同学用只走一步测出的结果是不太准确的,因为走路时,有时迈得长一些,有时短一些,所以要多走几步测得才比较准确,比如小明走8步,(出示课件)学生看时,老师告诉学生:小明走路时每步的长短大致是相近的。

课件显示:小明走8步,并量出共2.97m。

教师:请同学们帮小明算算平均每步走多少米。

(两名学生板演)2.97÷8=0.37125(m)教师:谁来说说0.37125m中的“3”,“7”,“1”分别在哪一位上,各表示多少?引导学生说出“3”,“7”,“1”分别在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表示3 dm,7 cm,1 mm。

教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直尺上看看7cm,1mm有多长呢?并用手指比划一下。

学生看、比划其长度。

教师:1mm长吗?(太短了。

)教师:1mm对我们走一步的影响大吗?(不大,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教师:既然没什么影响,每步的长度也不需要非常精确,保留到厘米就行了。

怎样保留呢?学生讨论后,得出商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教师:那么这道题的商保留两位小数应是多少?为什么?学生:商应该是0.37,因为第3位小数是1,比5小,所以要舍去后面的小数。

商的近似值(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商的近似值(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商的近似值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 学会使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3.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商的近似值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1. 商的近似值的概念。

2. 四舍五入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商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2. 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商的近似值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商的近似值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对商进行估算,而不是精确计算。

2. 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商的近似值的意义。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商的近似值是什么。

2. 讲解四舍五入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3.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商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求商的近似值的练习题。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纠正错误,解答疑惑。

四、实际应用1. 给学生讲解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商的近似值进行估算。

2. 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总结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强调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商的近似值进行估算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备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四舍五入法的运用四舍五入法是求商的近似值的一种常用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四舍五入法的运用是非常关键的。

因此,我们需要对四舍五入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四舍五入法是一种数学上的近似计算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将小数点后第一位的数字进行判断,如果这一位数大于或等于5,则将小数点前一位数加1;如果这一位数小于5,则直接舍去小数点后的所有数字。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近似的数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的近似值的教案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商的近似值(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例1、例2 ,第58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二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意义,学会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2.通过学生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价值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 =()角()分米=()分米()厘米()毫米
2、竖式计算
×=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总结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师:这是我们原来学习的积的近似值,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与这个问题相似的——商的近似值。

(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显示:小明走8步,并量出共。

小明平均每步大约走了多少米)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抽生答
(2)问题里有平均两个字,求平均分的问题,用什么法?
(3)生列式计算:÷8=(m)
(4)讨论商的值
教师:谁来说说 25m中的“3”,“7”,“1”分别在哪一位上,各表示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7”,“1”分别在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表示3 dm,7 cm,1 mm。

教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直尺上看看7cm,1mm有多长呢?并用手指比划一下。

学生看、比划其长度。

教师:1mm长吗
学生:太短了。

教师:1mm对我们走一步的影响大吗
学生:不大,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教师:既然没什么影响,每步的长度也不需要非常精确,保留到厘米就行了。

怎样保留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商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教师:那么这道题的商保留两位小数应是多少为什么
学生:商应该是,因为第3位小数是1,比5小,所以要舍去后面的小数。

教师:这个商是一个近似值,我们写商时要注意什么
指导学生说出写得数时要写约等于符号。

老师指导学生看书,特别强调对话框内容,加深理解。

教师:同学们,你们对例1的竖式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回答:这道题不需要除尽,后面两步的计算是无用的,只计算到商是就行了。

教师:请同学们用上面的方法算一算走7步共3m,平均每步大约走了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2个学生的作业在黑板上展示,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保留商的近似值。

2.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教师: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7箱饮料共重53kg,平均每箱饮料大约重多少千克
教师:怎样列式
学生:53÷7。

教师:题中要求得数保留1位小数,商应除到哪一位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除到小数点后第2位就行了。

指导学生看书完成例2,同时教师在课件上完成,并提醒学生要写约等于符号。

教师:这道题如果只除到小数点后第1位。

那么你怎样判断是“舍”还是“入”呢
学生:看余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除数的一半。

教师:为什么可以这样想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老师总结:只要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数上要加1。

这道题,除到小数点后第1位后,余数是5,比除数7的一半大,所以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5上加1,得6,也就是商约等于。

三、讨论
求“商的近似值”与求“积的近似值”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都要用到“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并且都要看保留的那一位的后一位。

不同点:求积的近似值,要先算出积的准确值,再求近似数,求商的近似值不需求出商的准确值,只要求出要保留的下一位就可以了。

四、练习巩固
五、
1、竖式计算,(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7≈÷≈
2、苹果每千克元,6元钱大约可以买多少千克(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总结出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强调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一位,然后再用“四舍五入”法求商。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1~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