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的书法艺术特色、成就及其历史地位与影响

合集下载

论苏轼的书法艺术特色、成就及其历史地位与影响

论苏轼的书法艺术特色、成就及其历史地位与影响

论苏轼的书法艺术特色、成就及其历史地位与影响论苏轼的书法艺术特色、成就及其历史地位与影响苏轼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他多才多艺,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书法成就只是他所取得的多方面文化成就中的一个部分。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门类的精神文化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且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的发展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

因此,我们考察苏轼书法思想的历史地位,就必须将其置于苏轼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整体文化的大背景中来进行。

当我们将苏轼的书法思想放置于这个中国古代文化整体发展的大背景中来进行考察的时候,便不难发现苏轼的书法思想在宋代文化发展和中国古代书法发展中所具有的无以取代的历史地位。

”苏轼的书法特点1、用墨丰腴。

苏轼书法给人第一直观感就是丰腴。

瘦金体以瘦闻名,而苏轼的书法却是以胖为美。

当然,环肥燕瘦,各人喜好不同。

有人第一眼便喜欢上了苏轼的书法,也有人对苏轼书法的第一观感不好。

赵孟頫就评价苏轼的书法如“黑熊当道,森然可怖”。

黄庭坚也认为苏轼书法用墨过丰。

正因如此,在苏轼的书法中,极少看到枯笔,飞白,而是字字丰润。

苏轼的所有作品,皆有此特点。

如《辩才老师帖》、《与董长官帖》。

2、结字扁平。

与殴体字形的修长相反,苏轼书法的结字,多呈扁平。

这一特点,在其《赤壁赋》、《洞庭春色赋》等作品中,都有突出体现。

3、横轻竖重。

这一点充分表明,苏轼书法明显受到颜体的影响。

这一书法特点,在其作品《归去来兮辞》中有明显表现。

4、笔画舒展。

习过黄庭坚书法的人,都对他的书法中的撇捺的舒展有很深的体会。

而黄庭坚曾经是苏轼的学生,被称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两人私交颇深,苏轼的很多传闻趣事,都与黄庭坚有关。

因此,苏轼的书法,应该对黄庭坚有影响。

这种影响体现在何处?研究苏轼的书法与黄庭坚的书法,不难发现,在撇捺的书写上,甚至在结字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很舒展。

5、轻重错落。

轻重错落,主要是指苏轼的书法,特别是行书中,字与字之间,经常会出现用笔一轻一重,致使字体一大一小错落分布的韵律感。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苏学”,代表作品有《前赤壁赋》《赤壁赋》等。

苏轼的书法作品风格多样,其中的“尚意”风格尤其被后人所推崇。

本文将从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出发,试论其艺术价值和深远影响。

一、苏轼书法“尚意”风格的特点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意为主,笔墨自如苏轼书法讲究“以意为主”。

他认为书法主要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因此在书写过程中注重以意为主,忽视笔墨的技巧。

在墨、笔、纸的运用上,他自由自在,笔墨激荡,不拘一格,富有灵动感和生命力。

苏轼书法的自由自在之风,正是这种对意境的追求。

2. 随心所欲,随墨而书苏轼书法在用墨上尤为讲究。

他主张“随心所欲,随墨而书”,不拘规矩,自由奔放。

在传统的书法中,墨的用法非常讲究,要以深浅、干湿、浓淡来表达不同的意境和动态。

而苏轼则不拘一格,墨迹淋漓尽致,灵动活泼。

他的“随墨而书”正是一种对传统书法规矩的挑战和突破。

3. 情意深远,意境优美苏轼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情感的深远和意境的优美。

他常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之中,以情感为线索,以意境为载体,展现出诗情画意的美感和空灵的气韵。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呈现出一种美的姿态,更能够让人慢慢品味、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蕴。

苏轼书法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尚意”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 彰显个性,风格独特苏轼书法强调自由奔放,以意为主,笔墨自如。

这种个性化的风格,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与其他书法家各具特色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苏轼书法的独特风格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2. 情感丰富,意境深邃3. 承载文化,传承传统苏轼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传统。

他在书法创作中融汇了中国古代书法的精华,同时又不拘一格,自成一体,为中国书法传统增添了新的艺术魅力,也为后来的书法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苏东坡的书法艺术及其对书法发展的贡献

苏东坡的书法艺术及其对书法发展的贡献

苏东坡的书法艺术及其对书法发展的贡献自古以来,书法一直被视为中国艺术的瑰宝,而苏东坡作为宋代文人的代表,他的书法艺术更是独树一帜。

苏东坡的书法风格独特,兼具古朴和洒脱,深受后世书法家的推崇。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艺术追求,更对整个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苏东坡的书法作品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承继。

他以古籍为师,研究骨法,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苏东坡的书法注重结构稳健,笔画刚柔并济,既有传统书法的庄重,又有个人的创新与突破。

他的作品字迹豪放洒脱,意境深远,展现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和热爱。

他的书法作品如同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后世书法家的关注。

其次,苏东坡在书法发展史上的贡献无法忽视。

他极大地推动了篆刻艺术的发展。

苏东坡在篆刻领域具有极高的造诣,他创造了许多精美的篆刻作品。

他的篆刻字体博大精深,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后世篆刻艺术赖以学习与借鉴的经典之作。

苏东坡的篆刻作品对后来的书法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在苏东坡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使篆刻艺术得以发展壮大。

在书法发展历史上,苏东坡还提出了“蘇體”概念,对后世书法家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苏东坡认为,书法应该追求灵动自然的境界,不拘泥于形式与规范。

他注重个体的表达和创新,主张笔墨融合心境,用笔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这一观念对于后世书法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启发了后世书法家的创作思路,并催生了多种不同风格的书法流派的形成。

除了对书法发展的贡献,苏东坡本人的书法作品也在文化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誉为“可饮之”。

他的书法给人一种亲切感和沉浸感,他通过作品传递的情感和审美追求,引领着人们进入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境界。

他的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成为了宋代文化艺术的瑰宝,并影响了后世书法家的创作。

综上所述,苏东坡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他借鉴古人的经典之作,创造了独特的书法风格,对后世书法家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简述苏轼书法艺术特色

简述苏轼书法艺术特色

简述苏轼书法艺术特色苏轼的书法特点之一就是结字扁平、横轻竖重。

他的作品呈现出扁平的结字形态,与颜体的书法特点相呼应。

这种书法风格在《赤壁赋》、《洞庭春色赋》等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1、书法风格:苏轼的书法风格主要以楷书为主,但其行、草、隶也有不俗表现。

其中,楷书独具一格,字形秀丽,笔画工整,章法精致,构图整体感强,是中国书法世界中的一朵奇葩。

苏轼的书法有很高的艺术境界,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感受到他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和浓郁的艺术气息。

2、书法特点:苏轼的书法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墨韵浑厚,遒劲有力;二是结构严谨,章法协调;三是笔画灵动,自由流畅。

苏轼在书法创作中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的自由和舒展。

从笔画到整体的布局,都散发着自由的气息。

他的书法像是抽象的诗歌,很少有丝毫的拘束性,能够让观者感受到流畅和自由。

3、诗书合一:苏轼的书法艺术更是与其文学创作相辅相成。

书法与诗歌甚至可以说是互通的。

苏轼在其书法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将诗意嵌入到字里行间。

既表达了文章的意境,又抒发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句不断地启迪着他的书法,而书法也不断地为他的诗歌注入新的灵性和美感。

4、意境深刻:苏轼在书法创作中所要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笔墨的技巧方法,更主要的是营造一种意境和氛围。

《行草中秋月》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字体豪迈而威严,墨水湿润而浓重,犹如行云流水一般,释放出丰富的诗意,让我们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

总的来说,苏轼的书法艺术充分展示了他浓厚的人文情感、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意蕴,深受中华民族书法学者的推崇。

其卓越的书法成就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文化遗产,更为我们展示了艺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良好范例。

苏东坡的诗词艺术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苏东坡的诗词艺术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苏东坡的诗词艺术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苏东坡(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美食家。

他以其卓越的诗词艺术才华以及深远的影响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探讨苏东坡的诗词艺术,并分析其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一、苏东坡的诗词艺术苏东坡的诗词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

他的诗作注重表达个人真情实感,崇尚自由灵动的意境描绘,文字简练、意蕴深远。

苏东坡的诗词作品以豪放激昂、豪迈慷慨的风格为主,常以写景抒怀、咏史咏物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词更具表现力与感染力。

苏东坡的作品向来注重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对人民生活、社会现象、历史事件等进行了深入思考与记录。

他的诗词常常反映出对社会进步、人民疾苦的关注,表达了他对社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关怀。

例如他的《赤壁赋》通过赋予历史事件美学上的意味,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诗词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苏东坡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 开创豪放诗风: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在豪放派诗歌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对乐府古体诗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豪放诗风的创立使得后世的诗人在表达情感时更注重真实感与豪情壮志的体现。

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将豪放的诗风发扬光大,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2. 注重个人情感表达: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强调个人情感、生活体验的真实表达。

他以真情实感为基础,以感悟人生为目标,对后世文学家提供了一种深入挖掘内心世界的思路。

后世文学家在苏东坡的影响下,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并将个体的体验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

3. 增强写实主义色彩:苏东坡的作品注重对社会、人民生活的真实反映,其写实主义色彩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他通过描绘生活琐事、记录社会现象等手法,使作品更加具有现实感与可读性。

这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具有启示作用,使得后世文学家更加注重社会状况的反应与揭露。

简述苏轼的成就及影响

简述苏轼的成就及影响

简述苏轼的成就及影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

他是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和政治思想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苏轼的成就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学成就:
苏轼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才华,在诗、词、散文等文学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山水田园、政治抒发、个人感情等多个主题,以其自由奔放、豪放不羁的风格而闻名。

他的词作更是华丽辞藻、婉约细腻,对后世文人的词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散文作品也非常丰富,他以其独到的见解和优美的叙述风格,构成了独特的散文风格。

他的作品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二、书法成就:
苏轼的书法以楷书和行书为主,他通过对古人碑帖的研习和自己的创作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苏轼的书法以骨力老辣、笔势峻拔见长,他的作品具有豪放洒脱、秀逸流畅的特点,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也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大家之一,对于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政治影响:
苏轼虽然在政治上并未取得太大的成就,但他对于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苏轼主张“以文治国”,强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政府应该尊重人才,重视教育,并提出了“救亡图存”的政治主张。

他的思想对于后世文化教育和政治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总体来说,苏轼以其杰出的文学才华、卓越的书法艺术和独特的政治见解,对中国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和思想为后世文化创作和政治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使他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宋代文豪苏轼的艺术成就

宋代文豪苏轼的艺术成就

宋代文豪苏轼的艺术成就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豪。

他以其出众的才华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而闻名于世。

在宋代,苏轼的文学成就和文化影响力都达到了巅峰。

本文将就苏轼的艺术成就进行详细探讨。

一、作为一代文豪的苏轼苏轼在文学领域的成就是非常显著的。

他擅长诗词、散文、赋等多种文体,涉猎广泛。

他的诗歌作品充满情感,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苏轼的散文写作风格独特,善于运用夸张、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他的文学才华广为赞誉,被誉为“诗鬼”、“文豪”。

苏轼的作品丰富多彩,充满了艺术魅力,令人陶醉其中。

二、苏轼的诗词艺术苏轼的诗词堪称经典之作。

他以诗为志,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苏轼的诗风轻盈明快,自然流畅。

他的诗作以独特的意境和精湛的技巧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苏轼的诗词描绘了自然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状况的关注。

他的诗作流传至今,对后世的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苏轼的散文创作苏轼的散文作品也是其艺术成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散文作品既有北宋时期的政论文章,也有记叙自述的文章。

苏轼在散文创作中注重表达个人感受和思考,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积极的写实手法。

他的散文作品充满了对人生、艺术和社会的思考,思想深刻,表达独特。

四、苏轼的书法艺术除了文学创作,苏轼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熔汇了古今书法艺术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苏轼的书法潇洒大方,笔势挥洒自如,字体遒劲有力。

他的书法作品造型美观,线条流畅,寓意深远。

苏轼的书法成就在当时就已经备受赞誉,并且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苏轼的文化贡献苏轼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着出色的成就,还对当时的文化与学术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热爱读书,广泛涉猎各种学问,对经史子集有着深入的研究。

苏轼在文化界被誉为“东坡先生”,他倡导多元文化,崇尚自由思想,提倡个性独立。

他对当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后来文化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浅析苏轼书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苏轼书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苏轼书画的艺术特色摘要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同样也是杰出的书法家和知名的画家。

他的书画作品从选题、运笔、构图、思想表达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而带领了当时书画的主流风向,并且对后世的书法绘画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本文对苏轼书画作品中《黄州寒食诗帖》和《枯木怪石图》为研究对象,系统挖掘他在书法绘画的艺术风格、取材形式、绘画技巧及创新等艺术特征。

在收集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比较全面细致的进行分析总结,对苏轼书画的艺术特色及成就进行比较系统的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苏轼;书画;《黄州寒食诗帖》;艺术特色;《枯木怪石图》;AbstractSu Shi is an outstanding writer in China, Northern Song Dynasty statesman, thinker, is also a outstanding calligrapher and a famous painter. Although he has no system of calligraphy, painting theory monographs, but as the main advocate and the mainstay of Song Dynasty "Shang Yi" calligraph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bout the prevailing wind direction of his painting, but also produce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 Th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of Su Shi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in Huangzhou "poetry and Guaidan wood fig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mining system of him in th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rt style, material form, painting techniques and innovative artistic features. On the basis of data collection to,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investigation, the Su Shi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chievements of the artistic features and achievements of a more systematic study and analysisKey words: Su Shi;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Huangzhou Han Shi Posts ; artistic features; dead rocks map ;目录TOC \o "1-3" \h \u 摘要IAbstract II前言1一、苏轼简介及时代背景2(一)苏轼简介2(二)时代背景21、政治22、经济23、文化2二、苏轼书法的艺术特色3(一)苏轼书法的缘由3(二)苏轼书法的表现手法31、用墨丰腴32、字体形状多用扁侧33、轻重错落34、大小悬殊3(三)《黄州寒食诗帖》的历史价值41、《黄州寒食诗帖》简介42、《黄州寒食诗帖》产生的背景43、《黄州寒食诗帖》书法的风格特点4三、苏轼绘画的艺术特色5(一)绘画题材5(二)苏轼朱竹的创新5(三)《枯木怪石图》的历史价值51、《枯木怪石图》简介52、《枯木怪石图》产生的背景53、《枯木怪石图》绘画的风格特点6四、苏轼书画对后世的影响6(一)苏轼书法对后世产生的影响6(二)苏轼绘画对后世产生的影响6结论7参考文献8谢辞9前言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对苏轼书画艺术特色及成就的探析,系统挖掘他在书法绘画的艺术风格、取材形式、绘画技巧及创新等艺术特征。

苏东坡的书法

苏东坡的书法

苏东坡的书法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书法被誉为“天下第一”,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一笔。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对苏东坡的书法进行介绍。

一、苏东坡的书法艺术背景苏东坡生活于宋代,这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

宋代书法的特点是注重笔墨的韵味和笔画的结构,同样也注重书法的规矩和法度,但不拘泥于古代的秩序。

苏东坡的书法受到了这一时期的影响,因此他的书法作品具有乾隆、元代刘松年等书法大师的特点,沉稳而不失活泼,笔墨韵味极佳。

二、苏东坡的书法特点苏东坡的书法独具个性,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勇于创新,不拘泥于传统苏东坡不惧传统书法的约束,勇于创新。

他曾经说过:“我虽然不如前人,却都不拘泥于前人”。

他的书法作品中,常常不拘泥于笔法和规矩,加入了许多自己独特的风格。

2.笔墨浑厚,气势磅礴苏东坡的书法墨迹浓厚、韵味深重,给人一种磅礴之感。

他的书法多采用大幅章草,笔画骨力雄健、顿挫有力,彰显出豪迈的气概,令人叹为观止。

3.形神兼备,意境深邃苏东坡的书法作品尽管笔画狂放,却异常工整、严谨。

他的书法既融入了诗歌的韵味,又展现出了雄壮的气势,节奏感极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入人心。

三、苏东坡的代表作品苏东坡的书法作品众多,其中主要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黄庭经》、《洛神赋》等。

其中,《赤壁赋》是苏东坡的代表作品之一,能在赤壁大桥下的岩壁上挥毫泼墨,以巨幅长卷行深入细腻的宣纸上,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独特见解,是中国书法、文学艺术的巅峰之作。

四、总结苏东坡的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座金字塔,是中国文化瑰宝的体现。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成就了他自己的人生,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书法在苏东坡的书法探索中,得以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进行了卓越的创造和革新,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意义,至今仍然对中国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苏东坡的历史地位与文化影响分析

苏东坡的历史地位与文化影响分析

苏东坡的历史地位与文化影响分析苏东坡(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为松阳,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地位和文化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苏东坡的重要性。

一、苏东坡的历史地位苏东坡生活在宋代时期,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出色的政绩而享誉一时。

他先后担任过诸多要职,包括宰相、枢密使等。

尤其在政治上,苏东坡秉持崇尚贤才的理念,以实际行动推动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对宋代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倡“任贤使能”、“舍己从人”,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使得当时政府吸纳了大量有才华的人,并积极推行吏治改革。

苏东坡的政治理念和实践为后世政治家提供了借鉴,对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此外,苏东坡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他在北方边疆地区推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增强了宋朝军队的战斗力。

他采用了一种新的军事策略,注重军事训练和装备,通过改革,使得宋军在北方地区的防御能力大大提升。

这一改革不仅为宋代北方的安全提供了保障,而且也为后世的军事改革提供了借鉴。

二、苏东坡的文化影响苏东坡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尤其是在诗词和散文方面。

他的作品不仅独具风格,而且充满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

苏东坡的诗词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他的诗词语言简洁明快,富有情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散文方面,苏东坡的作品更是独步一时。

他的散文语言生动活泼,文字流畅,思想深邃。

他的散文作品以抒发情感、描绘自然、观察社会等多种风格为主,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表现了苏东坡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他的散文对后世影响巨大,特别是对宋代以后的文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苏东坡还对书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就。

他的书法造诣极高,以行草为主,笔势狂放大方,富有变化。

他的画作多以山水、花鸟为主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苏轼书法的艺术特色doc

苏轼书法的艺术特色doc

苏轼书法的艺术特色.doc 苏轼,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苏轼的书法风格以豪放、洒脱、自然、灵动为主要特点,他的书法作品充分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

一、注重个性表现苏轼的书法作品充分展示了他独特的个性和思想。

他的书法作品中没有一丝一毫的做作和刻意,而是以自然、流畅、率真、朴素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这种个性表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具有极强的辨识度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二、笔法灵动自然苏轼的书法作品在笔法上灵动自然,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气息。

他的书法作品中没有一丝一毫的呆板和僵硬,而是以灵活多变的笔法,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他的书法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如同一个生命体,有着自己的精神和气质,充满了内在的力量和生命力。

三、结体奇崛多变苏轼的书法作品在结体上奇崛多变,充满了艺术家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他的书法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形态和气质,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他的书法作品中的结体常常打破常规,不拘一格,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布局疏密有致苏轼的书法作品在布局上疏密有致,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感。

他的书法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位置和形态,整个作品看起来既和谐又生动。

他的书法作品中的布局常常打破常规,不拘一格,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五、墨色变化丰富苏轼的书法作品在墨色上变化丰富,充满了层次感和立体感。

他的书法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墨色和质感,整个作品看起来既有深度又有宽度。

他的书法作品中的墨色变化常常打破常规,不拘一格,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六、意境高远幽雅苏轼的书法作品在意境上高远幽雅,充满了哲学思考和文化内涵。

浅析苏轼的书法特点和创作思想

浅析苏轼的书法特点和创作思想

浅析苏轼的书法特点和创作思想中国最专业的书画艺术品收藏学习、交流、交易平台,满足普通大众“亲近艺术、感悟生活”的文化空间!集书画交流、研讨、鉴赏、养生、文论于一体,旨在弘扬我国优秀传统书画艺术,宣传高端书画人才,打造优质的书画艺术交流平台。

苏轼,号东坡(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长于行书、楷书。

作品肉丰而骨劲,笔圆而韵胜、态浓意淡、匀稳妍妙、体度安庄、气象雍容,藏大巧于古拙、以茂密寓空灵、淳厚遒劲、风神秀伟。

他的书法在宋代名列榜首,深受后人推崇,是因为他学识修养丰富,且对佛道哲学研究深入,体现在书法中,有一种“技近乎道”的精神之美。

苏轼书法风格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苏轼的书法特点。

有人第一眼便喜欢上了苏轼的书法,也有人对苏轼书法的第一观感不好。

黄庭坚也认为苏轼书法用墨过丰。

研究苏轼的书法与黄庭坚的书法,不难发现,在撇捺的书写上,甚至在结字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很舒展。

轻重错落,主要是指苏轼的书法,特别是行书中,字与字之间,经常会出现用笔一轻一重,致使字体一大一小错落分布的韵律感。

苏轼的书法于二王后独树一帜,别开生面。

其字丰满肥润,跌宕多姿。

笔墨寓意深刻,透露出深厚的文人学养。

苏轼书法还表达了强烈、深刻而含蕴丰富的意境。

在营造意境的同时又能将线条与文辞完美地结合起来。

苏书追求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冲和淡远、自然萧散的风格,其书法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苏轼书法作为“宋四大家”之首,其成就十分显著。

苏书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笔墨寄情、意境营造和风格评价方面颇多新意,体现出丰富的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苏轼在书法美学思想方面强调笔墨寓意深刻,透露出深厚的文人学养。

追求含蕴丰富的意境。

并能将线条、文辞与意境完美结合起来。

崇尚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冲和淡远、自然萧散的艺术风格苏轼《书林逋诗后》约书于1089-1091年(元祐四至六年)。

苏轼书法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研究

苏轼书法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研究

苏轼书法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研究苏轼(1037-1101)乃中国古代书法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他的书法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苏轼的书法笔墨流动自如,韵味迥然,演绎出一种新的艺术精神;他的墨宝蕴含浓厚的书香气息,尚景让人不可自拔,且极具诗意。

他的墨宝凝聚着他的智慧,引领出“墨香文风”;他的绘画开创了“苏式画风”,突出气韵,追求安静而优雅。

苏轼的书法深受后世书法家们的赞誉,他们在书法艺术上大量受其影响,“苏体书法”之称尽得中外书法家们的共同认同。

苏轼的书法极具诗意,把书法艺术从传统的文艺形式中拓展出一条新的道路。

此外,苏轼的书法艺术还直接影响了同时代的书画派别,甚至是中国文艺的发展,更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苏轼的书法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世人究竟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苏轼的书法技法和表现形式具有相当开创性。

他把“折枝花篆”系统地总结了起来,并以“字画同贯”营造出一种新的书法艺术形式。

其次,苏轼的书法技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的笔墨可以根据主题和内容采取灵活的把握,营造出不同的气氛和效果。

此外,苏轼还拓宽了书法艺术视野,将注重文字表达概念与美学元素结合起来,采取折衷主义,使书法更加生动有趣。

苏轼的书法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使他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他对书法艺术技艺的独特精神以及不可替代的贡献,一直令世人倾倒,铭记不忘。

他的成就,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发展,更让当今书法艺术受益,乃最佳示范。

综上所述,苏轼书法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无疑给中国书法史留下了一笔不可磨灭的历史笔记,他的书法艺术极富诗意,唐诗宋词,让书法更加具有美学价值,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苏轼的精湛书法,为书法史留下了绝世贡献,其功绩进入史册,更为我们现代人奉行,从而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书法艺术世界。

苏轼书法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研究

苏轼书法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研究

苏轼书法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研究本文以苏轼书法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为研究课题,旨在探讨苏轼书法的艺术特色,以及他生命中长久留存的影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晚唐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也是一个杰出的思想家。

他的文学作品无不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审美能力,他的书法也显示出他独特的书法风格。

他的书法在宋宋元书法中处于极别的地位,被誉为“东坡书法”,其影响深远不可撼动。

苏轼的书法艺术成就体现在他从精妙的书体和技巧上,书体多种多样,如行书、楷书、柳宗元、占地山、鸭睛等都有他的独特之处,在他书写的书体中,能感受到苏轼给予书法的深情,思考过去,为未来,在尝试中一步步造就了卓越的成就,书法的技巧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轼采用了多种技巧,如细巧象征、夹繁引浅等,表现出了他的书法艺术水平和能力。

此外,苏轼书法更多的是体现了他丰富的经历和他对人生追求的思考,他追求的是一种完美的生活,不仅仅是他的书法能力,也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的审美感中。

因此,他的书法能力也体现了他对技艺之累累绵绵的精湛,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充分显示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苏轼的书法成就和影响对后世的文化书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苏轼的书法艺术突破了宋元时期书法的固有框架,开辟了新的途径,创造出了在宋元以后书画行业恢弘并被民间广为推崇的“东坡书法”,他的书法给民间书写书法带来了一股新鲜而芬芳的空气。

其次,苏轼书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书法发展,他善于应用他获得的文学天赋以及对审美的观念去抒写他对生活的思考,以及他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说,苏轼书法的影响使得追求审美效果的书法技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综上所述,苏轼书法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显著。

他的书法艺术突破了宋元以前的传统,追求新的审美效果,为后世的书法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他同样也从审美角度丰富了书法艺术,给后世书法技艺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使得书法发展在文化上得以传承和发展。

苏轼行书风格艺术特征略论

苏轼行书风格艺术特征略论

苏轼行书风格艺术特征略论
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行书风格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苏轼的行书风格艺术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略论。

首先,苏轼的行书具有豪放洒脱的特点。

他的行书笔势遒劲有力,气韵生动,富有变化,具有很强的个性特色。

在书写中常常表现出潇洒奔放的风格,给人以豪迈激昂之感。

其次,苏轼的行书注重笔墨的运用。

他善于运用浓淡、点画、虚实等技法,使得作品的墨色浓淡变化丰富,线条流畅有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行书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墨色的层次感和笔墨的丰富变化。

另外,苏轼的行书注重结构的安排。

他擅长运用构图的技巧,善于掌握整体布局和结构的平衡美感,使得作品在视觉上具有和谐统一的美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此外,苏轼的行书作品富有情感。

他的行书常常能够表现出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如悲愤、豪放、忧郁等,使得作品更具有感染力
和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苏轼的行书风格具有豪放洒脱、笔墨运用的精湛、结构安排的巧妙和情感表达的丰富等艺术特征。

他的行书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人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行书三十首

苏轼行书三十首

苏轼行书三十首引言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

他的行书是他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当时被广泛赞誉,而且对后世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行书共有三十首,包括诗词、碑铭、墨迹等。

苏轼行书的特点苏轼行书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灵动自如苏轼行书笔势雄浑有力,奔放潇洒,给人以灵动自如的感觉。

他的行书不拘泥于规矩,富有变化,使人感受到他的个性和情感的自由表达。

2. 气韵生动苏轼行书追求意气风发的效果,笔墨间透露出生动活泼的气息。

他善于用极简的笔触勾勒出丰富的意境,给人以耐人寻味的感觉。

3. 以直代曲苏轼行书弃繁就简,善于以直代曲。

他追求墨迹的简洁和力度,用简练的笔触表达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4. 岳阳楼记行书版苏轼的《岳阳楼记》行书版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个版本的“楼”字用雄健的笔触写成,犹如楼阁的壮丽气势,给人以震撼之感。

苏轼行书三十首的意义苏轼行书三十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品集,展示了他在行书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这些作品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1. 保留了苏轼的艺术风格苏轼行书三十首保留了苏轼在书法艺术上的独特风格。

它们以其独特的笔墨展示了苏轼的个性和情感,使人可以更好地了解苏轼的艺术观念和创作风格。

2. 推动了行书艺术的发展苏轼行书三十首在当时书法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反响,为行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它们的影响力超越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对后世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丰富了书法的艺术表现形式苏轼行书三十首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风格丰富了书法的艺术表现形式。

它们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创新,突破了传统的束缚,为后世的书法家们探索书法艺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苏轼行书的艺术价值苏轼行书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在书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1. 艺术审美价值苏轼行书以其奔放潇洒的笔墨、灵动自如的笔势、气韵生动的气息,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

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官员。

他创作了大
量的诗歌、散文、书信、日记等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
思想深度,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苏轼的文学思想和创作技巧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他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大量的批判和反思,提出了以“自我表达”为核心的文学创作理念,主张文学要体现“德艺双馨”的标准,
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艺术境界。

他的文学理念开创了“宋学派”文学思潮,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次,苏轼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唐宋八
大家”之一。

他的诗歌以豪放清峻、含蓄婉约、俊逸洒脱为特点,
表现了他对人生理想、爱情、自然等方面的感悟,具有深刻的思想
和崇高的情感。

他的散文则富有表现力、形象生动、语言优美,常
常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思想性。

最后,苏轼的书法和绘画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书法以雅俗共赏、承前启后、刚柔并济著称,被誉为“宋代书
法艺术的巅峰”。

他的绘画则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气韵生动的特点,常常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哲理和审美情感。

综上所述,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
影响力,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创新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东坡书法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

东坡书法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

东坡书法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2014-11-03 10:24 分类:东坡文化邓思华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二十岁中进士,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尔后一贬再贬,几起几落,曾任礼部尚书,明殿大学士。

其父苏洵,弟苏辙,均为唐宋八大家。

其中,苏轼成就最高,对后世之影响也最大。

他一生命运多舛,厄运不断,然而,磨难成就了他。

苏轼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也无所不妙,是难得的奇才、全才。

他被贬黄州,共创作了753篇作品。

其“一词二赋”和《黄州寒食书帖》,则是东坡文化极具特色的代表作,也是东坡先生的人生巅峰之作。

本文仅就其书画作品做简要探讨、评说。

东坡先生不仅学识广博,诗词歌赋无所不精,其书法绘画的造诣也相当了得。

宋代有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苏轼首推第一。

首先,东坡书法用笔纯正,乌黑方白。

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变古为今,削繁就简。

其书既刚正敦实,又具潇洒婀娜之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苏体。

东坡先生自称“余用笔丰腴跌宕,字品丰润,拙朴、雄健、婀娜、有天真烂漫之趣”。

的确,他运笔纯厚,笔端不浑,既不故弄玄虚,又不节外生枝,笔路交待清楚。

学着学着,竟有无穷之趣味,更有引人入胜之感慨。

其次,东坡书法刚中含柔,端雅秀丽。

外貌润实而筋骨内涵,点画华滋遒劲,结体秀美宽绰。

点画之间,黑白有度,枯荣有章,既注重呼应,又不失形体敦实端秀。

内刚外润,间架劲挺,抑扬顿挫,又具变化之妙。

再者,东坡先生的书法,笔圆架方,极具灵动。

它间架方正,把雄强、洁峻与雅秀融于一炉,正符合古人提倡的“墨圆白方”的书写标准。

苏书点画滋润,结构布白却十分注重严谨、方正。

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心稳重,又大气灵动,暗香流动。

如苏公手书《前赤壁赋》,历代书家评赞极高。

明代董其昌称赞其笔力“欲透纸背”,像《兰亭集序》一样,《前赤壁赋》是坡公之《兰亭》,有宋一代无人超过其书。

清人朱日濬评赞更高:东坡手书《赤壁赋》,“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罕有俦比者”。

苏轼的书法

苏轼的书法

苏轼的书法
苏轼,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作品留存至今,深受人们的赞叹和喜爱。

苏轼的书法也是熟悉的一个字,其书法曾得到许多赞誉和赞许。

下面将介绍苏轼的书法历史、特点和影响。

苏轼,继承自唐朝颜真卿,善用硬笔、柔笔,自幼书法出众,被称为“批驳家”,他的书法逐渐成熟,形式精练,极具艺术风格。


轼不仅改变了书法的形式,而且把书法本身提升为一门艺术。

苏轼在书法创作过程中,遵从“真、势、趣”的原则,致力于细节的把握上,使他的书法在经典中也有独特的时代变化。

苏轼的书法有着特殊的特点,他的书法中大特别突出。

苏轼在书写中,采用“大、重”的处理手法,使书法具有明显的空间效果,以及比例和节奏的处理,使书法具有流动感。

苏轼的书法,不仅把唐代的经典处理得洒脱自如,而且能够用广泛的技法传达唐代文化的精髓。

苏轼的书法,继承了唐代书法的精华,又有自己的创新,影响深远。

苏轼的书法征服了大量的书法爱好者,被誉为“苏轼风”。

他的
书法广泛流传,影响后代,并形成一种特殊的书法成色,也鼓舞了后代书法家继续创新。

综上所述,苏轼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功底深厚,技巧高超,精湛绝伦,在艺术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脚印。

苏轼的书法也为世人所熟知,流传于世。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苏轼的书法艺术特色、成就及其
历史地位与影响
苏轼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他多才多艺,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书法成就只是他所取得的多方面文化成就中的一个部分。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门类的精神文化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且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的发展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

因此,我们考察苏轼书法思想的历史地位,就必须将其置于苏轼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整体文化的大背景中来进行。

当我们将苏轼的书法思想放置于这个中国古代文化整体发展的大背景中来进行考察的时候,便不难发现苏轼的书法思想在宋代文化发展和中国古代书法发展中所具有的无以取代的历史地位。


苏轼的书法特点
1、用墨丰腴。

苏轼书法给人第一直观感就是丰腴。

瘦金体以瘦闻名,而苏轼的书法却是以胖为美。

当然,环肥燕瘦,各人喜好不同。

有人第一眼便喜欢上了苏轼的书法,也有人对苏轼书法的第一观感不好。

赵孟頫就评价苏轼的书法如“黑熊当道,森然可怖”。

黄庭坚也认为苏轼书法用墨过丰。

正因如此,在苏轼的书法中,极少看到枯笔,飞白,而是字字丰润。

苏轼的所有作品,皆有此特点。

如《辩才老师帖》、《与董长官帖》。

2、结字扁平。

与殴体字形的修长相反,苏轼书法的结字,多呈扁平。

这一特点,在其《赤壁赋》、《洞庭春色赋》等作品中,都有突出体现。

3、横轻竖重。

这一点充分表明,苏轼书法明显受到颜体的影响。

这一书法特点,在其作品《归去来兮辞》中有明显表现。

4、笔画舒展。

习过黄庭坚书法的人,都对他的书法中的撇捺的舒展有很深的体会。

而黄庭坚曾经是苏轼的学生,被称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两人私交颇深,苏轼的很多传闻趣事,都与黄庭坚有关。

因此,苏轼的书法,应该对黄庭坚有影响。

这种影响体现在何处?研究苏轼的书法与黄庭坚的书法,不难发现,在撇捺的书写上,甚至在结字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很舒展。

5、轻重错落。

轻重错落,主要是指苏轼的书法,特别是行书中,字与字之间,经常会出现用笔一轻一重,致使字体一大一小错落分布的韵律感。

如《武昌西山诗帖》中的“但见落日低黄埃”一句,一大一小,错落有致。

有时是几个字重,几个字轻,轻重搭配,同样给人很强的韵律感。

如《答钱穆父诗帖》中“借君妙语写春容,自顾风琴不成弄”一句。

“借君”二字重,“妙”字轻;“语写春”三字重,“容自”两字轻;“顾风”两字重,“琴不成”三字轻,“弄”字又转重。

6、大小悬殊。

用笔有轻重,字体有大小,几乎是很多名家书法的一大特点。

但同一幅作品中,字体大小悬殊之大者,苏轼书法可谓独树一帜。

如《寒食帖》中“哭涂穷”三字。

这三字所占比例,比前一行中五个字所占的比例还大。

这种字形大小悬殊给人视觉上极强的冲击力,实际上也表达了当时书写过程中的一种强烈的情绪。

这种情况,在《武昌西山诗帖》中也有体现。

7、妩媚天真。

黄庭坚在《与景道使君书》中称“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

这种娟秀的韵味,让人看起来觉得自然率真甚至天真朴拙,毫无狂怪做作之意。

加之丰腴的用墨,扁平的结字,观之犹如视敦厚贤淑之贵妇,望之未觉生疏,反而顿生一股亲近温暖之意。

苏轼的书法思想是整个宋代文化一个部分,在整个宋代的精神文化中苏轼的书法思想是无以取代的。

当我们将苏轼的书法思想放置于宋代文化自身发展历程中来进一步来考察的时候,就会更清楚地发现,苏轼的书法思想在宋代的文化发展中,在苏轼本人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还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性。

宋代是一个文人大有作为的时代,我们知道,即使在同一时代中,各种门类的精神文化的发展也往往是不平衡的。

单就个人的文化成就在宋代文化自身发展历程中的影响来看,苏轼在书法思想方面则无人可比。

“宋学”的发展,起自中唐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历北宋,到南宋的朱熹方集前人之大成,在苏轼之前有王安石,与苏轼兄弟同时者也有程氏兄弟,朱熹“理学”一出,独尊“北宋五子”,尽废王安石之“新学”与苏轼之“蜀学”,苏轼毕生用力的三书经注,在南宋之后鲜有提及。

文学上,苏轼的综合成就虽然最高,但在各种文体中也难说都是独一无二的。

唐宋文章“八大家’,,宋有六家,苏门父子三人各占其一;苏轼诗歌成就很高,而后来黄庭坚也自开“江西诗派”,与之比肩,并称“苏黄”;倒是他本人用力不算太大的词作首开“豪放”词风,不过,宋词中尚有“婉约”一派与“豪放”词派相抗衡。

苏轼,不但有一套相对完备而独具特色的书法思想,而且提出了充分体现宋代文化主流精神的书法主张,从而开启了左右整个宋代书坛的“尚意”新风。

在宋代的重要思想家中,王安石“新学”、程朱“理学”在理论上都排斥人的个体性情,强调天理至上、唯理是尊,因而也必然有重理义而轻文艺的主导倾向;欧阳修晚年好书,终无大成。

因此,虽然苏轼本人也未必把书法看得太重,却于挥手之间,带动了宋朝一代书法的振兴。

同时,苏轼的书法思想在古代书法自身发展历史中也同样具有无以取代的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书法数千年历史发展,若从文字形体的演变而言,秦汉之间的篆、隶之变是由古入今的分水岭,但是,若从书写工具的进步而带来的书法变化来说,汉末到魏晋又以纸张代替简犊的使用成为今体汉字书法发展中的一个具有质变地位的重要阶段。

今天论者所谓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的独立”或“书法艺术的觉醒”,实质上正是纸张普及使用带来的书写进步的结果。

苏轼书法思想对书法自身发展的历史地位放置于魏晋以来古代书法发展历程中来考察。

清人总结的“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中的前三句大略不错,至于“元、明尚态”令人感到未免有些拼凑牵强。

学界之所以对“元、明尚态”之论多有议论,其客观原因在于从元、明两代书法发展历程中很难于找到一个足以标领这一历史阶段书法风向的共同主题,如赵孟顺、文征明、董其昌诸人的书法都曾在某一历史时期对书坛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他们的影响主要是来自书迹,而不是思想性的理论性的,这种影响是有形的,很现实、很具体,同时也是有限的,很难像苏式一样以比较完备的思想去召唤一代人以不尽相同的书体样式共同支撑整
个时代书法追求的共同主题。

如黄庭坚、米莆的书体与苏轼的书体各不相同,但“尚意”的主题精神却十分统一,而且他们对书法“尚意”的主题追求又是高度自觉的。

魏晋至唐的书法发展是一种以承继为主的顺延性发展的历史过程,由无定势发展为有定式,书写的法度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完备,是比较自然的。

而到了宋代,书法的继续发展则面临着另外一种的问题,就是如何突破原本己经发展得很完备的书写模式限制的问题,而不合前人规矩的书法发展要得到自己与他人的认同就必须有一套足于证明其合理性的说法。

苏轼的雄才气度恰恰表现在这里。

是他的书法思想为宋代人提供了一种书法上不随前人脚跟而自出新意的堂堂皇皇理由,它是令人信服的,便成了大家共同的书法追求。

于是,宋代书法才有旗帜鲜明的主题,才得以以“尚意”而自立。

苏轼对中国古代书法发展的影响与王羲之、颜真卿也有所不同,王羲之、颜真卿的历史地位主要取决于书迹的影响,而苏轼的历史地位则不能仅以书迹论之。

苏轼书法思想对整个时代书法发展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看,要大于他的书迹。

他虽然没有写过论书的专著,但是,他提出的书法思想观点的影响力却比同时代的所有书法理论家的书法史论专著加在一起的影响还要大得多。

甚而可以说,没有苏轼,恐怕就没有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的“宋尚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