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专业阅读书目

语言学专业阅读书目
语言学专业阅读书目

语言学专业阅读书目

1.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 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3.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5. 吕叔湘(1942)《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82

6.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

7.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84

8. 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9. 马庆株《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10. 马庆株编《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1999

11. 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12. 石毓智《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

13. 宋国明《句法理论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4.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15. 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语文出版社,1983

16. 詹伯慧主编《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

17. 张伯江、方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18.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的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9.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0.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

21. 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

22. 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

23. 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4. 李泉主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25. 王建勤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26. 王建勤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27. 孙德金主编,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28. 孙德金主编,对外汉语语法及语法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29. 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30.陈昌来编,《应用语言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07

31.何自然,冉永平编著,《新编语用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2.吴为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3. Lappin, S. ed., 1998. Th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Semantic Theory(当代语义理论指南),487-507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布莱克韦尔出版社,2001

34. Levinson, S. 1983. Pragmatics(语用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1

35. Saeed, John I. 1997. Semantics(语义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布莱克韦尔出版社,2000

红色为重点书目,可以捡吕叔湘和陆建明的看

认知语言学参考书目

认知语言学参考资料 Aitchison, J. 1987. Words in the Mi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Ltd. Anderson, J. R. 1983. The Architecture of Cognition.Cambridge, MA: HarvardUniversity Press. Anderson, J. R. 1995.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New York: W. H. Feeman and Company. Bach, K. 1987. Thought and Reference. 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 Barsalou, L. W. 1982. Context-independent information and context-dependent information in concepts.Memory & Cognition 10: 82-93. Barsalou, L. W. 1983. Ad hoc categories.Memory & Cognition 11: 211-227. Barsalou, L. W. 1987. The instability of graded structure: Implications for the nature of concepts. In U. Neisser (ed.), Concepts and Conceptual Development: Ecological and Intellectual Factors in Categorization. New York: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01-140. Barsalou, L. W. & B. H.Ross. 1986. The roles of automatic and strategic processing in sensitivity to superordinate and property frequenc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2: 116-134. Barsalou, L. W. & J. W.Hutchinson. 1987. Schema-based planning of events in consumer contexts. In P. F. Anderson & M. Wallendorf (eds.),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V ol. 14. Provo, UT: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114-118. Blakemore, D. 1987. Semantic Constraints on Relevance.Oxford: Blackwell. Blakemore, D. 2002. Relevance and Linguistic Meaning: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arkers.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Carston, R. 1988. Language and cognition. In F. J. Newmeyer (ed.), Linguistics: The Cambridge Survey, V ol. 3.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38-68. Croft, W. & A. D.Cruse. 2004. Cognitive Linguistics.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Fauconnier, G. 1994. 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 New York: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Fauconnier, G. 1997.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英语论文语言学方向选题课件.

语言学方向论文选题 1.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2.诗意的美和喜剧性幽默 3.英汉禁忌语、委婉语的对比研究 4.英汉数字习语的对比研究 5.词义演变的原因与方式 6.名词化的语篇功能 7.诺曼时期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8.浅谈英语虚拟语气及其语用功能 9.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 10.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 11.英汉宾语类型差异的认知原因 12.英汉动词非谓语用法比较研究 13.英汉否定问句的答句对比研究 14.英汉合成词构词对比研究 15.英汉名词短语修饰模式比较 16.英汉拟声词异同探讨 17.英汉人称代词运用对比研究 18.英语复合词的语义分析及其类型 19.英语委婉语的使用原则与策略 20.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 21.汉英色彩词汇的对比研究及其象征意义 22.中英恭维语对比研究 23.委婉语的礼貌原则研究及策略 24.汉英“山丘”对比研究 25.英汉颜色词跨域对比分析—以RED和红为例 26.英语道歉方式的策略及研究 27.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研究 28.英语委婉语的寒暄功能 29.英语请求言语的策略研究

30.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 31.会话得体:会话者的立场语境运用研究 32.英语课堂学生提问的策略研究 33.英语课堂的焦虑现象及策略研究 34.广告口号语的语言特点 35.从礼貌原则看短信语言 36.从合作原则看课堂师生互动 37.浅析中英言语行为中的礼貌原则 38.中英政治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研究 39.言语错误分析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40.英汉颜色词的引申义的文化差别 41.外语学习中应该重视中介语的作用 42.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43.副词EVER的句法环境和语义特征 44.论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45.学习者的动机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46.浅谈词汇搭配错误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47.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48.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49.中英文性别歧视习语的对比研究 50.称谓语使用中的性别差异 51.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在经济语篇中的应用 52.浅析广告语言的特点 53.浅谈英语新词的产生、构成及翻译 54.浅谈网络英语中的缩略语。 55.论中英文化对隐喻的影响 56.礼貌原则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57.浅析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根源 58.英诗中的常用修辞研究 59.英语词汇中的外来语单词

中国传媒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方 向介绍 (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50102) 1.应用语言学方向 应用语言学方向是适应我国应用语言学发展需要设立的研究方向,它以“人机交际”和人际交际的语言理论和技能、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作为跨学科的语言应用学科,它同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都有密切关系。 本方向有社会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两个研究领域。社会语言学,重在研究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它结合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对语言应用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总结社会生活不同领域(如旅游、交通、商贸、公关、司法、教育等)人际交往中语言应用的特殊规律,对语言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并为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服务。计算语言学是利用计算机对人类自然语言处理和加工的科学,它是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语音识别与合成等都是本方向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些课题的研究对人工智能计算机的研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方向将发挥中国传媒大学文、理、工多科院校、以及与教育部语言应用研究所合作的优势,为二十一世纪的应用语言学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 2.对外汉语教学方向 本研究方向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为重点。汉语教学法历来都是汉语言基础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教学法研究,也是汉语言基础理论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自现代汉语诞生之日起,其教学过程即随之开始;应用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更进一步推动了汉语教学研究的理论升华。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汉语教学研究,无论是对内的,还是对外的,都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的角度说,我校有国内著名语言学家为学科带头人的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研究的深厚基础,最近又增添了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雄厚实力,如果再加上汉语教学研究理论的参与,必将使汉语语言理论研究体系更趋完善。我校作为全国广播电视人才培养基地,多年来一直担负着为广播电视事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如何在汉语教学中把结构、意义和交际功能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是多年来面临的理论与实际的大问题。随着时代要求的不断提高,矛盾日益突出。汉语教学如何借鉴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结合语言应用实际,力求走出一条新路子。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近年来不断加大,国内各汉语教学机构为了在来华留学生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更多的份额,都纷纷把对外汉语教学高学历师资的竞争放到了首位。此外,全球性“汉语热”方兴未艾,特别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内外汉语教学师资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本方向将竭力培养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3. 语言信息处理方向 语言信息处理是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是应用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十五”发展规划的重要方针之一,是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会计专业阅读书目

会计专业阅读书目 1、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88元。梁小民教授翻译。曼昆为哈佛高才生,天才横溢,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 该书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写,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界面相当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何运作,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为初学者解说,极其便利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学此书,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可知经济学之功用及有趣,远超一般想象之外。推荐入门首选阅读。目前国内已经有某些教授依据此书编著《西方经济学》教材,在书中出现“经济学10大原理”一词,一眼便可看出是抄袭而来。 2、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 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研究范围横跨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多个领域,对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有独到的见解。目前经济学各种教科书,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采用由他1947年的《微观经济分析》发展糅合凯恩斯主义和传统微观经济学而成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理论框架。他一直热衷于把数学工具运用于静态均衡和动态过程的分析,以物理学和数学论证推理方式研究经济。目前经济学理论数学化大行其道,此翁实始作俑者。 《经济学》由美国麦格劳——希尔图公司1948年初版。现已出第16版,通行全世界。国内50年代由高鸿业教授根据英文第10版翻译,商务印书馆于1981年出版。市面之16版,是和诺德豪斯合写,由萧深教授翻译,并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单行本出版。 全书结构宏伟,篇幅巨大。可谓博大精深。渗透老萨数十年经济学见解。字里行间,三言两语,每有深意。其中诸如“热情的心,冷静的头脑”、“相关未必因果”等言语,可谓经济学之《老子》。读完该书,可了解经济学所探讨问题在经济学体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对经济学有一个完备之认识框架。知识庞杂,有一体系框架,则适宜以后更进一步学习。学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尽管该框架在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方面仍有断层,但不失为一个好框架。此书国内有机工版发行之英文版。建议直接阅读英文版。 3、斯蒂格利姿《经济学》及系列辅助教材。 斯蒂格利姿在信息经济学成就甚高,此书可作为前二者的补充,前二者所涉及经济学内容主要是以价格理论及边际分析为基础,不包括不对称信息经济学、不确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利姿之《经济学》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 尽管三位作者政策倾向不同,但教材体现凯恩斯主义的特征稍多一点,总体上讲,教材相当客观和公允。很适宜做入门教材。 4、《经济学、原理、问题与政策》及《经济学原理与问题》、〈经济学案例〉、〈经济学小品〉、《经济学悖论》、〈社会问题经济学〉等。此类书之特点是先提问题,再论原理,主要是针对社会习见问题,逐步解释原理,水平、内容大多较好,唯缺乏体系与框架,适宜略懂经济学者补充学习。 5、国内老师自行编写之《西方经济学》教材:目前国内各大学自己编写的直接冠以《西方经济学》或〈经济学原理〉均属入门教材。如高鸿业、历以宁、宋承先、梁小民、朱锡庆、尹伯成、司春林等等。然皆远逊外国教材。其中宋承先之《西方经济学》教材,竟用黑体加插一段马克思论地租之说法,以说明所传授学问之错误,实为极可笑者。 说明:1、越基础性之教材越需深入浅出,将复杂抽象的道理联系到生活实际上,

中国语言文学系参考书目

中国语言文学系参考书目: 文艺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黄晋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新编》陈传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陆贵山、周忠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陆贵山、周忠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文艺理论史》张秉真、章安祺、杨慧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现代汉语》北大现代汉语教研室商务印书馆 《古代汉语》人大古汉语教研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纲要》叶蜚生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 《现代汉语》北大现代汉语教研室商务印书馆 《古代汉语》人大古汉语教研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史文献学》杨燕起等书目文献出版社 《语言学纲要》叶蜚生北京大学出版社 对外语言文化学院参考书目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现代汉语》北大现代汉语教研室商务印书馆 《古代汉语》人大古汉语教研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人大文学考大综合,一门文学基础,一门语言学基础,各一百五十分,参考书目大致如下(各专业本专业参考书目可能有所不同): 文学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主编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 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外国文学简编;黄晋凯等;人大出版社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11年文学理论没有考这本书,而是考了西方文论和中国古代文论,可参考北大版张少康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朱立元《西方当代文学理论》,人大版章安祺等编《西方文艺理论史:从柏拉图到尼采》。由于文论部分向来占分比较重,又太多,所以不好抉择,各位自己做决定。文论我只看了童庆炳,其它的都没看。) 语言学基础: 语言学纲要;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一二册);王力编

语言学方向论文框架

语言学方向论文框架: 1> 实证性论文框架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R esearch Background 1.2R esearch Objective( Motivation ) 1.3R esearch Significance 1.4S tructure of the Paper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Studies abroad 2.2 Studies at home 2.3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Chapter Three Research Design 3.1 Research Questions 3.2 Research Subjects 3.3 Research Methods 3.4 Research Procedure 3.5 Data Collection Chapter Four Data Analysis and Results 4.1 Analysis on………. 4.2 Results on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Research Findings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2>文本分析性论文框架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R esearch Background 1.2R esearch Objective( Motivation ) 1.3R esearch Significance 1.4S tructure of the Paper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Studies abroad 2.2 Studies at home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具体阐述文中要用的理论)3.1… 3.2… 3.3… Chapter Four Data Analysis and Results 4.1 Analysis on………. 4.2 Results on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Research Findings

北京大学语言学参考书目

综合考试语言学书目 I普通语言学 1)Bloomfield,https://www.360docs.net/doc/3c13105359.html,nguage.London:George Allen&Unwin Ltd.(Reprinted in2002b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Chomsky,N.2002.On Nature and Langua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printed in2004by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Robins,R.H.1989.General Linguistics.4th ed.London:Longman.(Reprinted in2000b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Sapir,https://www.360docs.net/doc/3c13105359.html,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Reprinted in2002b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Saussure,F.de.1916/1960.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trans.W.Baskin).London:Peter Owen.(Reprinted in2001b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Whorf,https://www.360docs.net/doc/3c13105359.html,nguage,Thought,and Reality:selected writings of Benjamin Lee Whorf. Cambridge,Mass.:M.I.T.Press.(高一虹等中译本2001年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7)胡壮麟、姜望琪(主编),2002《语言学高级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II句法学 8)Baltin,M.R.&Collins,C.(eds.)2000.Th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Syntactic Theory. Cambridge,Mass.:Blackwell.(Reprinted in2001b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9)Cook,V.J.&Newson,M.1996.Chomsky's Universal Grammar:An Introduction.2nd.ed.Oxford: Blackwell.(Reprinted in2000b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0)Radford,A.1997.Syntactic Theory and the Structure of English:A Minimalist Approach.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printed in2002by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1)van Valin,R.D.&Lapolla,R.J.1997.Syntax:Structure,Meaning,and Functio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printed in2002by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2)温宾利,2002《当代句法学导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II语义学

什么是语言学

1、什么是语言学? 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的科学。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讨论它的性质、起源和结构原理的称为普通语言学,以某一具体语言(例如汉语、英语等)为研究对象的称为××语语言学,如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等等。具体语言的研究是普通语言学的基础,因为语言的共性结构原理都是从具体语言的研究中总结出来的。 2、语言的功能有哪些? 语言的功能主要分为两种:心理学功能和社会学功能。心理学功能可被描述为人与现实世界沟通的途径,而社会学功能则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心理学功能的本质可被视为内向和主观的,社会学功能则是外向和人际的。 3、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第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含义: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符号是人们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 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 约定俗成说明了语言的本质:第一,意义任意性,没有本质联系;第二,音义结合关系社会成员共同遵守,说明它反映了音义联系的实质。 2.语言符号又不同于一般符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理解,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 3.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其中重点理解任意性特点。 (1)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具体表现:要求结合人类不同的语言的种种现象来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 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方言。 (3)所谓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依次出现,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 第三、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的底层是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的序列。上层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部分学校对外汉语考研参考书目汇总

部分学校对外汉语考研参考书目汇总 2008-08-23 16:57 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33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 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 黄伯荣《现代汉语》、 胡裕树《现代汉语》、 王力《古代汉语》、 张之强《古代汉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郭志刚《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30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 陈昌来、齐沪扬《应用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复试: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要略》) 华东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29 语言基础+作文 对外汉语教学未定 语言基础+作文 民俗学 5

文学基础+作文 文艺学 3 文学基础+作文 中国古代文学 11 文学基础+作文 汉语言文字学 9 汉语基础+作文 文学基础:《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语言基础:《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基础:《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20 王德春《语言学概论》(外教社)、 胡裕树《现代汉语》

学前教育专业阅读书目

学前教育专业推荐阅读书目经典着作: 1.柏拉图着,郭斌和,赵竹明译.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美]夸美纽斯着,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英]约翰·洛克着,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瑞士]裴斯泰洛齐着,夏之莲等译.裴斯泰洛齐教育论着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陶行知着.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 6. 6.[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着,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7.[美]约翰·杜威着,赵祥麟等译. 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8.[美]约翰·杜威着,王承绪译. 民主主义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9.[法]卢梭着,李平沤译. 爱弥儿(上、下)[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10.[德]福禄贝尔着,孙祖复译. 人的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1.[意]玛丽亚·蒙台梭利着,任代文译. 蒙台梭利幼儿科学教育方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2.[意]玛丽亚·蒙台梭利着,马荣根译. 童年的秘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3.[意]亚米契斯着,夏丏尊译.爱的教育[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14.陈鹤琴. 家庭教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5.陈鹤琴. 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儿童心理[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6.陈鹤琴. 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活教育[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参考书目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参考书目 1 概论 高明凯、石安石主编《语言学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79 刘伶、黄智显、陈秀珠主编《语言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吴为章编著《新编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较深] 伍铁平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兹维金采夫《普通语言学纲要》(1962),伍铁平、马福聚、汤庭国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 语言学理论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高明凯等译,岑麒祥、叶蜚声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初读有一定难度,但需要仔细品味] 赵元任《语言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Lyons,J.Linguistics,1980,载南开大学中文系《语言研究译丛》编辑部编:《语言研究译丛》第二期,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于根元主编《应用语言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宋国明《句法理论概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Radford,A.1997.Syntax: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较深] 陈原《社会语言学》,北京,学林出版社,1983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卫志强《当代跨学科的语言学》,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现在叫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了),1992 语言在交际中规范施春宏中国经济出版社 西方语言学流派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语言理解与认知崔希亮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3 语言学史 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R.H.罗宾斯《简明语言学史》,许德宝、冯建明、胡明亮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4 本体研究(一般参考现代汉语课老师开的参考文献) 罗常培、王均《普通语言学纲要(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朱德熙《语法答问》,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较深] 5 其他 岑麒祥《普通语言学人物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 王希杰主编《语言学百题(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王振昆、谢文庆、刘振铎编《语言学资料选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 《现代汉语》参考文献目录

教育部推荐汉语言文学专业必读书目

教育部推荐汉语言文学专业必读书目 中国古典文学类 1.《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2.《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3.《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4.《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5.《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6.《乐府诗选》余冠英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7.《史记选》王伯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8.《陶渊明集》逮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9.《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10.《杜甫诗选》萧涤非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11.《李商隐选集》周振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2.《唐宋八家文选》牛宝彤选,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3.《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4.《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15.《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6.《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17.《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18.《元人杂剧选》顾肇仓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19.《辛弃疾词选》朱德才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20.《西厢记》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1978年版 21.《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22.《水浒传》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23.《西游记》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24.《今古奇观》抱瓮老人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5.《牡丹亭》汤显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6.《聊斋志异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27.《儒林外史》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阅读文献需要注意的问题

阅读文献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在进行会计学术研究,撰写论文时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那么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一起来看看! 1、文献阅读的一般要求 无主题地广泛浏览。 定期浏览一些重要期刊,及时了解到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研究内容和科研成果。 围绕研究方向泛读: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大量阅读有关文献,使自己对该研究领域有深入细致的了解。 2、文献阅读的技巧 (1)学会从Abstract和Introduction中筛选和判断 必须要学会只看Abstract和Introduction便可以判断出这篇论文的重点和自己的研究有没有直接关联,从而决定要不要把它给读完。假如有能力每50篇论文只根据摘要和简介便能筛选出其中最密切相关的10篇论文,那么效率将大大提高。 (2)仔细阅读需要把握一个“度” 硕士生面对的知识是浩瀚的,因此只需要把握一定的程度就够了。硕士生必须学会选择性的阅读,而不是全部精读从而导致过多地纠结在某些细节知识中。多吸收“点子”比较重要,而不是细节知识。 (3)整批逐层地阅读 对于相关性比较近的文献,不需要逐篇逐篇地整篇一次读懂,而是要把这一系列的文献一整批一起读懂到某个层次。这样,第一轮读完后,可以根据第一轮所获得的知识判断出哪些论文与自己的议题不相关,不相关的就不需要再读下去了。这样才可以从广泛的论文里逐层准确地筛选出真正非懂不可的部分。 (4)要敢于想象与猜测 看到文献的题目后,要发挥不太离谱的想象能力,去大胆地猜测文献的主题、研究目标、研究方案、实验方法以及预期的实验结果。 3、带着哪些问题去精读 这篇论文最主要的创意或者闪光点是什么? 这些创意在应用上有什么好处? 这些创意和应用上的好处是在哪些条件下才能成立?

语言类考研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教材及相关参考书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大、北语、南大、南开、北外、厦大、湖大) 2、《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上海教育出版社(武大、南大、浙大、南开、暨大) 3、《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浙大、武大、华科、川大、) 4、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北大、北语、人大) 5、《现代汉语》齐沪扬主编,商务印书馆,2007(南大、上海师大) 6、《现代语言学导论》池昌海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浙大) 7、《现代汉语研究导引》,杨锡彭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南大) 8、《现代汉语》张谊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上海师大) 9、《现代汉语》,杨文全,重庆大学出版社(川大) 10、《实用现代汉语》,袁彩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湖大) 11、朱德熙《语法讲义》(北大、北外) 12、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北大) 1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大) 14、《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北京大学出版社。(北语) 15、《现代汉语实词》方绪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上海师大) 16、《现代汉语虚词》张谊生,同上;(上海师大) 17、《现代汉语短语》齐沪扬,同上;(上海师大) 18、《现代汉语句子》陈昌来,同上;(上海师大) 19、《现代汉语语法分析》范开泰、张亚军,同上。(上海师大) 20、《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北京大学出版社。(北语) 古代汉语及相关参考书 1、《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南大、浙大、北语、南开、暨大、华科、厦大、川大、湖大) 2、郭锡良《古代汉语》(北大、南大、浙大、上海师大) 3、《古代汉语》中国人大古文系古汉语教研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人大) 4、《古代汉语基础》施向东、冉启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南开) 5、《古代汉语》,俞理明、雷汉卿,重庆大学出版社(川大) 6、《古代汉语知识辞典》,向熹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川大) 7、沈源祥《古代汉语》(武大) 8、《古代汉语研究导引》,高小方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南大) 9、《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张双棣,北京大学出版社。(北语) 10、王彦坤、朱承平、熊焰编著《古代汉语》2000年,暨南大学出版社(暨大) 11、《立体化古代汉语教程》洪波高教出版社(南大) 语言学概论及相关参考书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大、人大、武大、暨大、北语、南大、浙大、厦大、上海师大、南开、华科、川大、湖大) 2、《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著,中华书局。(北外)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留学生研究生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留学生研究生)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MA Program) 课程设置与内容 Course Schedule and Brief Introduction 一、课程总表Course Schedule

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简介 About the Postgraduate Program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是天津外国语大学面向留学生招生的三年制硕士项目。学校自1984年以来开始招收留学生,致力于培养具有出色汉语言技能、通晓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学术科研水平的跨文化交际人才。本项目整合了天津外大汉语言、语言学、经济/商务等学科的优秀教师资源,建立起主要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国际交流学院的教师都具有海外从事汉语教学的经历。目前,该项目在读研究生来自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乌克兰、泰国等国家,研究生每年招生人数稳定递增,首批硕士研究生将于2013年7月毕业。 The three-year postgraduate program of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is provided by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TFSU)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FSU,which began to admit foreign students from as early as 1984, devotes itself to the educ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equip them with outstanding language skills,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bout Chinese culture, fair academic research competence and multi-cultural communicative abilities. The Program integrated teaching recourses of Chinese language, linguistics and Business/Trade. Most teachers of this program are professors or associate professors. Among them, most of the teachers from the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re experienced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who have worked in countries outside China. Currently, postgraduate students on this program come from countries like the United States, Korea, Japan, Russia, Ukraine, Thailand, etc, and the number of students enrolled increases steadily. The first graduates will complete their program in July, 2013. 三、课程简介 About the Courses

北京语言大学对比语言学与韩国语词汇研究考博参考书目导师笔记重点

北京语言大学对比语言学与韩国语词汇研究考博参考书目导师笔记重点 一、专业的设置及考试科目 二、导师简介 崔顺姬女,朝鲜族。文学博士,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外国语学院韩语系主任、韩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东方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高丽学会亚洲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韩国语教育研究会理事、国际韩国语教育学会会员、国际笔会韩国分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延边分会会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韩国语词汇学、语义学、韩中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先后编写出版《精选韩汉-汉韩词典》(商务印书馆)、《走遍韩国》系列教材(外研社,一套共12本,副主编)、《跟我说韩语》、《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朝鲜语》、《韩语交际口语》、《韩国语201句》、《脱口而出说韩语》,出版专著《韩国语词汇教育研究》、散文集《共饮一杯爱情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词汇研究与韩国语教育”,“韩国语固定词组研究在教学中的运用”,“论中国的韩国语能力考试”,“韩中称呼语的对比研究”,“韩中同素反序词的对比分析”,“女性词汇和女性的社会地位”等论文30多篇,多次参加在韩国、朝鲜、日本、英国举行的学术研讨会,完成韩国学术振兴财团韩国学研究项目。曾获得“首届海外文学奖”,尹东柱文学奖,doraji 文学奖,张洛柱文学奖。 三、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学科、专业名称及研究 方向 指导教师 人数考试科目备注 050210亚非语言文学 203对比语言学与韩国语 词汇研究 崔顺姬 (本年度停招)①1021二外英语或1022二外日语②2038韩国语语言学概论③3085韩国语词汇学

旅游管理专业阅读书目

旅游管理阅读书目 思想类图书: 1、龚鹏程.《游的精神文化史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这是一本了解游的精神的经典读本,很值得一读!】 2、郭少棠.《旅行:跨文化想像》,北京:北京大学,2005.【这本书值得每一位学生去认真阅读,对于我们理解旅游大有裨益!】 3、瓦伦·L.史密斯.《东道主与游客》.张晓萍,何昌邑等译.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这本书有些的地方写得不够好,但是对于深入理解旅游还是特别值得一读。】 4、约瑟夫.皮珀.《闲暇:文化的基础》.刘森尧译. 新星出版社.2005.【这是一本哲学著作,很经典,值得细读!】 5、梯利著.《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商务印书馆,2009.【如果有来生,我或许会选择哲学专业,因为哲学让我们学会深刻思考,而这正是我们文科生工作的利器】 6、孙隆基著.《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2004.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本书我们没有阅读过,但据朋友介绍很好。很多读者评价也相当高——值得一读!】 7、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商务印书馆,2007.【这其实是一本介于经济学和哲学的论著,很有思想性。也许某些观点过时,但作者思想过程永远值得学习。】 8、王宁著.《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消费现象。王宁这本书写得很好,值得一读】 9、纳什著.《旅游人类学》. 宗晓莲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纳什是著名旅游学者,这本书也是他的经典著作之一,很值得我们经济管理出生的学子一读。】 10、尤瑞.《游客凝视》. 杨慧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这是一本经典,对于我们认识旅游大有帮助,被誉为后现代的经典之一】 11、(美)契克森米哈赖著,《生命的心流》,陈秀娟译,中信出版社,2009.【这是一本心理学著作,也是我们常说的“flow 理论”。我看过三遍,是一本值得细读的经典,对于你的幸福人生一定大有裨益!】 12、科恩(Cohen,E.)著.《旅游社会学纵论》.巫宁,马聪玲,陈立平主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科恩是国际知名旅游学者,尤其是旅游社会学的权威,这本书则是他的经典之作,我们一起阅读吧。】 13、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这本书我曾经给研究生教授过,感觉写得一般,甚至有些凌乱。但是,细读还是很有思想的一部著作。】 14、吴家骅.《景观形态学》,叶南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这是一本台湾学者的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