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的十位成功父母》三:叶圣陶-倡导“为文必先为人”的名家父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动中国的十位成功父母》三:叶圣陶-倡导“为文必先为人”的名家父亲
《感动中国的十位成功父母》三:叶圣陶,倡导“为文必先为人”的名家父亲三、叶圣陶:倡导“为文必先为人”的名家父亲
谁要立足在今后的世界上,谁就得深切记住,不要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
即使是练习,也应该写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自家就没有什么把握,一切都在学习试验之中,怎么能给后一代人预先把立身处世的道理规定好了教给他们呢?
【教子故事】
1、教育孩子为他人着想
谁要立足在今后的世界上,谁就得深切记住,不要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很重视教育儿女如何做人。凡是关系儿女个人的事,他总是给他们以极大的自主权。而一旦涉及到子女和他人之间关系的事,他就一定要管。
一次,他让儿子递给他一支笔,儿子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他手里。
他对儿子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
他接着又举例说:“刀剪一类物品要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
他反复告诫儿女们,一定要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
抗战期间,叶老写了一篇《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的文章,文章分析了“不养成什么习惯”和“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的危害性,并深刻地指出:“谁要
立足在今后的世界上,谁就得深切记住,不要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
【家长体悟】
●告诫儿女们,一定要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
【著者点评】
孩子毕竟是孩子,正在成长之中,有时难免以为自己有特殊的权利,可以去做所有要做的事情,因而常常也就无所顾及。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就应该想方设法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权利,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而不能什么事情什么时候都以自己为中心,为所欲为。要让孩子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且逐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2、让孩子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即使是练习,也应该写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意。——叶圣陶叶至善兄妹三人在开始上学的时候,叶圣陶先生就指导他们练习写作,他们几乎每个星期都要交一篇习作给父亲。
至于孩子们写什么,则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叶老从不出一个题目硬逼孩子们去写。不过,叶老有个要求,即使是练习,也应该写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叶老给孩子改文章是很有趣的。说是父亲改,实际是商量着共同改。他不像老师那样在子女的文章上画画改改,而是边看边启发式地问孩子: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
遇到他看不明白的地方,还要用商量的语气问孩子:原本是怎样想的?究竟想清楚了没有?
叶老每改罢一段,就大声朗诵一遍,看语气是否通顺,孩子们就跟着他默诵。
叶圣陶称这样教孩子们作文是“引儿学步”。在他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
自奋其力,进步很快。
【家长体悟】
●倡导孩子们写作文,孩子们写什么,应该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
●写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著者点评】
孩子天生并不胆小,都想干事,很好地表现自己,但做父母的常常管得太多,剥夺了孩子原有的机会。这样,孩子长时间体验不到自己“行”的经历,就会慢慢丧失勇气和胆量,成为一个胆小的人。
叶老指导孩子们练习写作文时,孩子们写什么、怎么写,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从不出一个题目硬逼孩子们去写。即使是练习,也告诉孩子们应该写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实际上,叶老是在教育子女如何做一个有个性、有勇气和有胆量的人。
“知心姐姐”卢勤说得好:一些中国的家长什么都愿意为孩子做,认为多替孩子做一些,孩子就少辛苦一些。他们没有意识到让孩子去“走冤枉路”其实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因为“走冤枉路”后获得的发现记忆更强烈。父母给孩子“知”的喜悦,孩子因为辛苦而产生的挫折感就会一扫而空。
但现实生活中,父母常常愿意代替孩子做事,时时处处表现父母行,而不是鼓励孩子自己做事,让孩子证明自己行,这就无意中剥夺了孩子从失败中求得经验的机会,也就无意中剥夺了让孩子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
3、介乎“教”与“不教”之间
将来的固然重要,因为有跨到那里的一天,但现在的至少与将来的一样重要,因为已经踏在脚底下了。——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指导孩子们读书和作文时,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而是介乎“教”与“不教”之间。
叶老仅仅要求孩子们每天要读一些书。至于读点什么,悉听尊便。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点什么,都要告诉他。
此外,叶老还要求其子女每天要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
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
不教中有教,集中体现在叶老精心为子女修改文章上。
他常常是先不说应该怎么改,让孩子们自己一起来说。你也想,我也想,父亲也想,一会儿提出了好几种不同的改法。经过掂量比较,选择最好的一种,然后修改定稿……
叶老“一直留意语言”,他很少用浓艳富丽、华而不实的词藻语汇,作品中也很难发现冗长拗口、曲里拐弯的欧化句子。他的语言有一种不雕凿、不做作的朴素美。叶老特别讲究锤字炼句,讲究以少胜多,一语传神,自称有“斟酌字句的癖习”。
【家长体悟】
●指导孩子们读书和作文时,不要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而是介乎“教”与“不教”之间。
●要求孩子们每天要读一些书。至于读点什么,悉听尊便。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点什么,都要告诉父母。
【著者点评】
叶老在指导孩子作文、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教中有教,有指导,有点拨,有热烈讨论,有激烈竞赛。高明之处就在于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启发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觉,让孩子自觉成才,自学成长,而不是强制、苛求。
这是一种多好的学习氛围!学习一旦变成孩子们的自觉行动,那学习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叶老的三个孩子长大成人后个个成才,确实得益于叶老独特的教子之道。
4、不自命为“名父”
自家就没有什么把握,一切都在学习试验之中,怎么能给后一代人预先把立身处世的道理规定好了教给他们呢?——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在早年所写《做了父亲》一文中,就明确提出不自命为“名父”的观点。
“学校,我想也不是与儿女有什么了不起的关系的。学习一些符号,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