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所谓“内容要点”指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指文章整体或某个层次、段落的主要意思。
“归纳”“概括”即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即概括大意。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对具体内容加以概括,对抽象内容加以阐述,对含蓄内容加以解说等。
一、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庭有树,鹊巢其上,育二子,日呱呱自鸣。
后值狂风,树摧巢毁,二雏坠地。
一儿见之,不胜喜,怀而归,旦夕饲之,爱甚。
稍长而飞,一猫袭来,攫而去,儿亟逐之,不及,抚膺而泣,曰:“早知是,吾放汝林间,安得为猫所食?是乃吾之过也。
”从这则小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答案】每个人或每个事物都应处在适合他的环境中(我们应该让小动物在适合它们的环境中生长);爱就该放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寓意的能力。
小鸟本来应该在林中自由飞翔,小孩子因为喜欢而养在家中,使之逐步丧失自己的生存技能,结果造成被猫抓的后果。
所以,寓意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归纳:每个人或每个事物都应处在适合他的环境中;我们应该让小动物在适合它们的环境中生长;爱就该放手。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下列属于本文中心句的一项是()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句的提炼。
中心句是对一段话起总结归纳作用的句子,在段落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在段落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在段落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可以看出,这段话写的是司马光勤奋读书背诵的故事,中心句是“书不可不成诵”,故选C。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作者:薛秋影来源:《作文周刊(高中·人教版)》2011年第21期【技法指津】“内容要点”,是指文本局部或整体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是指文本局部或整体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阅读思维过程。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在考查学生对文章所说明的事物、所阐述的事理是否达到整体的、深层的本质认识,检验学生是否具有分析、归纳、概括的基本能力。
它要求学生能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常见的考查内容有:(1)对具体内容的概括。
要求学生能将文字量大的句、段、篇的要旨简要地提取出来,并概括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2)对抽象内容的阐发。
要求学生对文中抽象的、概括的语句,能用具体的文字,通俗地加以解释、阐发。
阐发的形式有:举出事例、分析因果等。
(3)对含蓄的语句的解释。
文章中总有一些表达含蓄的句子,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解释这些句子的深层含意、言外之意等。
“概括中心意思”常见的考查内容有:(1)概括文章中心意思。
学生应在整体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中心意思进行理解和概括。
学生答题时,须首先分析文章每个段落的内容,然后从段意中找出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段落进行仔细分析,抓住问题的关键。
(2)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
对文章某一段落的中心意思进行概括。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分清段落的表达方式,是记叙还是议论,是描写还是抒情,是说明还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通过对表达方式的把握理解文章内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主要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弄清文章主要内容,依据文章内容这四个方面来总结中心意思。
学生答题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一、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文章设计段落、层次的目的是更好地表达中心。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时,学生可以从分析每个段落的意思入手,通过对段落的分析,找出文章层次,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进而明确作者的写作重点。
论述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析版)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重难点精讲精练论述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析版)知识点回顾1.“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概述。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分析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所谓“要点”“中心”,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它们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归纳内容要点”,是指针对阅读材料的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用几句或--句简明的话扼要地表达出来,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
它侧重考查考生对语段乃至整个文本进行总结与把握的能力。
“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进行具体化的!阐发或概括,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
文章的中心意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它侧重考查考生能否着眼文本整体驾驭文本,通过理清文本内部的相互关系来抓住文本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
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形式。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高考论述类文本常考考点,可单独设题,也可将该考点与概括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结合起来考查,呈现--种综合命题趋势。
从高考试题来看,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的层次。
题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
2023 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3.“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着力点。
(1)直接考查全文或某段思路。
(2)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3)文章整体或部分结构的特点及安排理由。
(4)文章段落组织、材料选择的效果。
专项练习(2022·安徽六安·安徽省舒城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77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河南丁彬考点阐述“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2014年高考考纲针对高中生古诗文分析综合能力提出的基本要求,其能力等级为C级。
其中“归纳内容要点”,是指通过对文本信息的提炼和综合,梳理文章线索,总结文章大意;“概括中心意思”是指对文本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以体会作者观点。
要想顺利攻克此类考题,我们必须准确理解词义、句意,并在此基础上认真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注重细节赏读,做好题目和原文的分析比较。
考题回放(2014年高考新课标一卷第6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
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
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
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解析】本题属于考查“归纳文章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的典型试题。
从文体类型上看,本文属于人物传记类文章,它以时间为线索叙述人物生平,介绍了于休烈的政治成就和精神品格,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首先可以根据这一文体特征对文段进行分层,总结文本大意,然后依据各选项的次序,找出其在文本中的对应区间,把选项和原文进行分析比对。
最后结合常见的错误选项类型,我们便不难发现A选项中“谨遵职业操守”一句在文本中并无依据,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由此可知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选项。
命题预测从多年来各省市的高考真题来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一考点的考查形式基本不变,一直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选项的设置则和文本写作顺序保持一致,内容多为文段层次大意的分析概括。
考点28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所谓“内容要点”指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指文章整体或某个层次、段落的主要意思。
“归纳”“概括”即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即概括大意。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对具体内容加以概括,对抽象内容加以阐述,对含蓄内容加以解说等。
高考对这个考点的考查形式一般为客观选择题,要求考生从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文意”或“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命题人在命制不符合文意的选项时往往使用下面几种方法:1.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曲解文章中一些词语的意思,特别是利用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设置错误。
2.遗漏信息,以偏概全。
文章的信息比较多,但选项在归纳时却故意漏掉一些信息,在细节上设置错误。
3.混淆时间,颠倒顺序。
选项故意把文章中提到的事件发生的时间混淆或者把事情的先后顺序颠倒等。
4.张冠李戴,杂糅事件。
把某件事情的主人公说成另外一个人,把几个事件杂糅在一起概述等。
5.无中生有,歪曲事实。
把没有发生的事情说成发生的事情,或者故意拔高、贬低人物等,造成错误选项。
6.牵强附会,胡乱联系。
文章中的两个人或两件事、两种物之间本来没有条件、递进、因果关系,但选项故意将其组合在一起,强加上或条件或递进或因果等关系。
预计2019年高考仍将继续保持这种考查形式,而命题人命制干扰项时,也会运用上述方法。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特别注意。
考向一传记类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盖传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
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
孙坚举义兵,盖从之。
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
坚薨,盖随策及权,擐①甲周旋,蹈刃屠城。
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
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主诸曹。
教曰:“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
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②谬误。
两掾所署,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
”初皆怖威,夙夜恭职;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9年第46期解题技巧“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求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
该考点是在阅读理解、筛选整合的基础上考查对文章进一步分析和整合的能力。
“归纳内容要点”是就具体的现象加以概括、抽象,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具体的内容概括正确;(2)抽象的内容阐发正确;(3)含蓄的内容解说正确。
“概括中心意思”主要考查以下两个方面:(1)概括、归纳文章的中心(或中心论点);(2)揭示文章的意义、价值、目的和用意。
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对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异。
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
有的文章从总体上看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明确的,但具体到文中某一部分内容的观点态度,如引用、转述多人观点时作者本人的意图就比较隐蔽了。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既是对作者思想观点和对社会人生的态度的分析,也包含着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观点态度的分析。
这一考点也是高考的一大重点,经常在各卷中出现。
做好此类题目,要求作者整体把握全文或段落层次中的主要内容或基本观点,依据文本细细揣摩,深入探究,巧妙加以归纳概括。
具体来说:一、“归纳内容要点”可运用如下方法:1.“去粗取精”。
即要紧扣材料中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
2.“去伪存真”。
即综合句意法。
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重点段(句),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由面到点,归纳出内容要点。
3.“紧扣题目”。
主观题在组织文字表述时,要紧扣题目要求。
要有针对性,注意回答角度、词句来源(有的要求用原文原句,有的要求用原文词句组装,有的要求用自己的话)、字数限制等。
二、“概括中心意思”可采用以下方法:1.“抓住关键”。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课件
二、夸大其词
命题者在构拟这类选项时,常常在大体 准确的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两处故意夸 大的地方作为干扰。 1:10年北京卷第9题B项【取材于柳宗元 《宋清传》】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 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文中宋清表白道:“清逐利以活妻子 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而选项是对文中人物的过度拔高,夸大其 词。
要突破文言文的这些考点,首先就得有整体阅读策略 整体阅读策略: 要突破文言文的这些考点,首先就得有整体阅读策略:
整体阅读,读懂选文: 整体阅读,读懂选文: 先读第6道选择题,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1)先读第6道选择题,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题设一般是“ (此题题设一般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 和概括, 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然后带着“何人? 何时何地做何事?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 结果怎样? 为什么? 等问题用心地默读文章, “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用心地默读文章, 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 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下放先读下文, 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下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 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 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 有些常用的方法在复习中还会进行指导。 案。有些常用的方法在复习中还会进行指导。
10年宁夏海南卷第文言文题设【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拿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 翼:保护 C.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趣:归顺 D. 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徇:掠取 筛选文中的信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3分) 以下各组句子中, 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 以下各组句子中 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 分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息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 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④ B.①③⑤ 归纳内容要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A.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 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B.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 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 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服后,妻子没水而死。 句子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 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精选】第6课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第6课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一、考点透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它要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这种考查应用性、综合性强。
考查时,一般涉及以下几点:(1)某个论点的依据;(2)某种现象的内在本质;(3)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发展所导致的结果;(4)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
史传性文段最大的特点是时间、地点、人物、具体事件或感情的发展线索比较清晰,这就为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提供了方便。
对于文言文,可以采用分步阅读的方法。
第一步,粗读全文,不求甚解。
这一步只是概览全文(段),不追究难词难句,只图明白文中写的时、地、人、事、作者的看法。
阅读时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考:(1)文章写了什么人、什么事;(2)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3)文章说了什么道理;(4)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
具体说,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
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
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
第二步,排除死字,分析关系,以求理解。
所谓“死”字,即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时间名词等,要边读边用铅笔在其下边一一标出,表时地的词可作为转换叙述事件的标志。
接着再读原文,分析“关系”加深理解。
即分析文中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理清孰主孰次,孰善孰恶,分析事件的原因结局,分析人物的命运归宿,从而理解文段的中心思想.........。
这一步仍不要深究难字难句,要从..宏观上着眼.....。
第三步,扫清障碍,筛选概括,准确答题。
文段中的加点字和画线的句子一般都是难字难句,它也正是文后的命题依据,通过前三遍的阅读分析,不少已经“理解”,但还需再读第四遍,并对照研读六个问题,在珍视“第一印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印证,以彻底解决所有难点。
现代文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好)PPT教学课件
①“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②“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③“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2020/12/11
6
据此,作者对“历史上长城的评价”可归纳为 以上三点:
①一卷凄婉的历史;
②民族封闭的象征;
③文化愚钝的标志。
文章第二部分写现实的长城,其中有“他们的 到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且充满自信”这 一个概括性的句子。
据此,对“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这一小题, 可以归纳为“开放,自信”。
文章局部内容要点的归纳,一般说来,也
可以运用这一方法。
2020/12/11
7
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
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相关文字 作大致的层次分析。
威廉斯根据吉尔福特的理论,经10年实验,
数百名教师参与,归纳出18种创造思考教学的
前面提到第27题“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 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 (不超过60个字)”就属于这种情况。
当年选择的文章是爱尔兰作家萧伯纳的 《贝多芬之谜》。
2020/12/11
11
全文共四段,第一段介绍巴赫和莫扎特的 音乐创作特色,第二、三两段详述贝多芬的音 乐创作特色,最后一段说明贝多芬的音乐创作 对后世的影响。
威廉斯的研究成果为什么会具有“整体性、 灵活性和明确性”而易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 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收到显著的效益?答案不 超过60字。
本题要求归纳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怎样 回答本题呢?
首先要分析这段文字的层次。
这段文字首句是概括性语句,为一层。下
文“威廉斯认为”、“他曾设想”各Biblioteka 起一个层次,最后一句是结论。
高考考点聚焦: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高考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续表)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简答题:①文中某个细节出现的原因;②人物之间的关系: 考点解读 ③人物言行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想法、性格等;④作者对人物的 行为等的评价;⑤对某一观点应怎样理解;等等。
技法攻略
准确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
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 遗. ,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
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
真题演练
对曰:“隋主好自专庶. 务. ,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
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 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 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 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 “为吏受略,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 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 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真题演练
【答案】第一问: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第二 问:告诚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 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回答第一 问,需联系上文“君恶闻其过……化为忠”的意思进行分析。回答第二 问,需要联系司马光《资治通鉴》的撰书目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来进行理解。
1.整体阅读,把握文章。 对于传记类文章来说,一般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简 要介绍人物的姓名、字号、籍贯、官职等:其次,选取最能体现人物 性格特点的典型事例连缀成文;最后,介绍享年,有的还加以评价。 对于非传记类文章来说,最主要的就是明确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考点扫描“归纳内容要点”是指现代文阅读中的整体内容或其中某一部分要用几句简明的话扼要表达出来,即“化整为零”的分解剖析,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
如果内容比较复杂,还需要把若干要点合并或归纳共同特点后再概括。
“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化,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
它需要运用题面提供的文字材料对作者用意、有关背景进行分析,对文章思路作合理的补充或完善,然后用自己的话对内容、主旨加以阐发或概括。
我们写文章总会有一个目的,不管什么体裁的文章,都会有自己的中心,都会有一个写作的目的。
或赞成什么,或批判什么;或宣传某种思想观点,或驳斥什么思想观点;或介绍什么事件,或传播什么知识,或抒发某种感情……总之,不管哪一种文体的文章,都要有一个主旨,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主脑,选材、组材、构思、行文个个都要围绕着它进行。
同时作者为了将这个中心意思表达得充分全面深刻,往往不只是从单一层面来表达,而是注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面来将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充分深刻全面。
因此,在阅读文章时,我们不但要能整体感知文章的中心内容,还要能够知道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中心内容的。
这一“知道”的过程,就是对文章内容要点进行归纳整理的过程。
复习方略对这一考点,命题的重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面正确理解全文内容,并用精练简洁的语言按顺序概括段意或全文的中心思想、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二是理解重要句子或作者的观点、判断、结论等产生的原因、条件,所涉及的材料或各种角度,然后分条概括出来。
三是分析文中叙述、说明、议论等不同表达的有关部分,并进行归纳。
四是对内涵丰富,语言精彩的语段或某项材料进行浓缩,突出要点。
因此,为应对这一考点,我们有如下的注意点。
1、注意段落构成,切分意义层次,准确归纳内容要点。
“归纳内容要点”,就是要你知道文章一个意义中心的内容,它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的。
第六章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第六章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佚名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04(000)0Z2
【摘要】<正> 考点导航从近年来的高考实践来看,“归纳内容要点”中“归纳”这一指令并未直接要求考生执行,而只是要求考生对命题者已经“归纳”好了的内容要点判断其对错,选出符合要求的一项而已。
“概括”中心意思的“概括”,同样是这样的情况。
就难度而言,现实情况比规定的要求低了好多。
不过,随着考查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提升,直接让考生亲自动手进行“归纳”和“概括”也完全是可能的,就像已经实行的亲自动手翻译文句那样。
无论是考生,还是高三的任课教【总页数】8页(P110-113,28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
【相关文献】
1.解密文言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J], 罗常军
2.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全突破之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J], 唐惠忠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J], 唐仕伦
4.洞察设题雷区,提升应试技能——文言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剖析[J], 李雪松
5.洞察设题雷区提升应试技能——文言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全攻略 [J], 李雪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点解说】本考点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能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需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分析。
对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分析归纳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是考查热点,当然,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试题,在题干中直接设问的并不多,而较多的是变换形式让考生完成。
但不管以怎样的方式命题,其基本目的是考查考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因此,要做好这类题目,就应该掌握一些规律和方法。
“归纳”、“概括”的几种基本形式:一、归纳段落内容要点归纳段落内容以分析词语、句子为基础,因此,对重要词语、句子的理解,对不同句子恰当组合(或相加或合并)的理解,对句间内在关系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准确把握段落中心意思,首先就要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有的段落有中心句,有的段落却没有,没有中心句的就要归纳、概括出段落的要点或中心意思。
二、归纳层次内容要点层次是指作者写文章时安排材料、表达思想感情的顺序。
层次与段落关系密切又有区别,层次是依据思想内容划分的,段落是依据文字表达划分的。
在一篇文章中有时层次与段落一致,有时是互有大小,常常是一个层次包含若干段落,因此归纳层次的意思要以归纳段意为基础。
在分析段与段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或理清事件顺序,或理清论证说理的逻辑,或理清说明顺序等等。
明确具体层次的内容,然后以准确、简洁的语言对其内容进行归纳。
三、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文章的中心意思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它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求概括的内容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文章写了什么;二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方法指导】一、归纳内容要点(一)概览段落意,明确中心句中心句的一般表现形式有。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003年《考试说明》将“中心思想”改成了“中心意思”,符合主观题的答题特点,为考生展示才情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降低了难度。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查的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一步分析和整理的能力。
一段文字内容很多,但其核心的意思我们可以用一句或几句话来概括。
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分析归纳,从题目设计所覆盖的范围来看,它可以是要求归纳某一段落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要求对整篇材料中心的归纳。
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有时试题还会有些附加的要求,如字数要求等,这在答题时也是必须注意的。
在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可运用这样一些方法:①提取精要法,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
②综合句意法,即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
③整体透视法,即对于有些写景抒情类的散文,若单独分析某一两个句子会割裂甚至曲解文意,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
高考复习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ppt
试题所说的“议论”,就是用破折号标 示的七种议论。从各句“议论”的内容 看,前两句“大体”上属一种态度,即 起来斗争或发动全村打虎;三四两句属 于明哲保身的态度;“虎在深山中”一 句是是非不分;最后两句则是是非颠倒 的态度。因为试题要求是“大体上”的, 所以不必一一概括;概括时要抓住主要 的文句,即鲜明地表示某种态度的文句, 否则要点会遗漏。
从这段文字看,最后一句是小结句,“童年 的烙印”就在该段的前几句中。前两句是 领起性质的句子,打下“烙印”的应在这 两句之后。中间的四句话分别为一层意思。 第一层说的是“父亲”、“母亲”“亲族” 的爱;第二层说的是家乡的山水草木;第 三层说的是“悲欢离合的家史”;第四层 说的“邻里乡情”。据此,本题的答案是: ①父母亲族的爱;②家乡的山水草木;③ 悲欢离合的家史;④邻里乡情。如果不对 这段文字作层次分析,不凭借文中的词语, 就会像许多考生一样,比较容易的题目也 得不到高分。)
课堂回顾:
认真审题 明确概括对象。
筛选信息 整合信息
确定筛选区间。 截能成答案的句子和词语。 把代词换成具体内容。
把有修饰成分的句子,换成陈 述性的句子。 删去和问题要求无关的内容。 同一关系取其一。Biblioteka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考点导析 《百家讲堂》P161
《考试说明》对“归纳内容要点,概 括中心意思”这一考点的要求是:要 求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 章的中心。该考点考查的是在阅读理 解、筛选整合的基础上对文章进一步 分析和整合的能力,体现了阅读层次 比较高的要求。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起始部分为 第一句,提出天坛高、圆、清,体 现了天坛崇高、祥 和、清朗的意境。 2、展开部分为第二句,通过天 坛与故宫的对比展 开,比较点依次为建筑物数量、 格局、造型 和色彩。通过比较而印证天坛崇高、祥 和、 清朗的意境特征。 3、终结部分为第三句,在 重申天坛独特意境基 础上进一步引人思考。 本段 内容概括要在把握第二句材料基础上,着 重从第 一、三句中提炼,其段落中心可概括 为:天坛崇高、 祥和、清朗的意境引人深思。
(二)、不完全的议论段落或者省去起始 部 分,或者减掉终结部分,但展开部分是必须 保留的。
没有起始和终结部分的段落,则要从分 析论证 的文字中提炼概括作者的观点。
二、归纳内容要点 一般来说,论述类文章一个主体段落的中 心 就是全文的一个内容要点。但各个段落 的中心之 间有着复杂的关联方式,如并列 式、层进式、对照 式、总分式等等。在罗 列全文段落中心的基础上, ” 我们要在更高 层次上归并组合段落中心,形成更 为概括 的内容要点。
• 全文共7段,先依次罗列各段的中心: ①大运河文物保护至今未得到重视; • ②大运河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命脉; • ③大运河保存了极具特色的内河文化; • ④大运河至今未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名单 • ⑤大运河保护现状令人忧虑; ⑥大运河亟待文物调查和保护研究; • ⑦大运河应作为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比较上述7个段落中心,按照一定的标 准给予归类。 • ①④可组合在一-起,概括为:大运河 文物保护至今 未得到重视。②③可组合在一起, 概括为:大运河 曾是我国古代的交通命脉,保存了 极具特色的内河 文化。 • 与②③历史地位和作用并 列,⑤单独成为一个要点。 • ⑥⑦都是谈论如何保 护的问题,可以概括为:进行 大运河文物调查和保 护研究,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经过这样一番整理,就形成了上述4个内容要点。 • 其中第一个要 点是中心论点, • 二 三两个要点在历史与现实的对 比中凸显大运河 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第 四个要点提出具体的保护方法。 • 这样就形成了一 个合乎逻辑的内容纲要。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专题训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点精析:归纳内容要点实质上就是准确理解文章局部、整体的内容要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中考考题对归纳能力的检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⑴具体的内容能够准确地进行概括,提炼出它的核心,这是概括能力的考查。
⑵将抽象的、含蓄的内容加以阐发、解释,使之具体化,这是阐释能力的考查。
文章的中心思想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一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必须对全文有整体的把握,还要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结合作者写作意图,抓住本质进行概括,防止以偏概全。
归纳内容要点时要总览全文,把握整个文意,而不可拘泥于某些词句,要善于找全文、全段的中心句、指示句、过渡句、总结句,把握全文脉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找准内容要点,不遗漏,也不把无关紧要的内容牵扯进去,具体有以下方法:⑴直接提取要点。
可从原文中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提取出这样的词语和句子,经过删改,可转化为自己的答案。
⑵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要点。
有些文章,中心句、重点句并不明显,就需自己对内容进行条分缕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如怕遗漏,可先分部分、分层次,将其脉络把握,再概括层意。
⑶概括性语句的选用一般是判断句。
分析近几年的考题我们知道,考生在判断时一定切记要结合原文内容整体感知,不可臆断,也不可只抓只言片语,要结合作者写作意图,避免以偏概全和随意拔高。
解题思路与技巧:为了真正达到准确地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这一目的,有三个原则:⑴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⑵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间,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
⑶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
除此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⑴注意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抓准核心句子——起始句、重点句、归纳句,概述中心要点时,要液晶保持概念的一致;⑵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意义相近的词语;⑶概括时,要注意保持角度一致,概括的层次要恰当,内容要涵盖得全面正确,概念要限制准确,表述要精练确切;⑷注意弄清作品的社会背景,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知人论世,这是准确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必要条件;⑸充分利用题干所提供的信息;⑹掌握常用方法:标题法、开篇法、结尾法、摘录关键句法、自拟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归纳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教案)【解读考点】所谓“归纳”就是把具体的容加以抽象、提炼;所谓“要点”就是事情涉及的重要方面。
“容要点”就是通过归纳、总结分析事情的原因、结果、影响等。
文章的容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文的。
概括“中心意思”就是用简明的语言归纳文章的核心容或作者的思想观点,其形式就是“通过什么,表现了什么,有什么影响”等。
“作者观点态度”其实就是理解作者对文中涉及的某问题、某现象的看法。
本考点是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对具体的容加以概括,对复杂的容加以整理。
【考查方式】1、根据要求归纳要点:(1)试用自己的话归纳作者关于XX的感受;(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XX进行描述;(3)从全文来看,作者的看法(感受)是什么;(4) 作者对XX的看法表现在哪些方面。
2、概括文章或文段的主旨(1)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旨;(2)对某文段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3)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某段的容。
3、分析归纳作者的观点态度(1)下列表述符合(不符合)作者看法的一项(2)文章阐述了作者对XX的看法,请简要概括。
(3)请分析概括作者对XX所持的态度(即归纳要点)。
【方法指导】一、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1、归纳容的步骤。
【步骤】整体阅读,分清文体,理解文意(弄清作者写了人、物、事、理,怎么写的)——跳出文章,结合背景,整体把握主旨(文章涉及到哪些社会问题,有哪些潜台词,弦外音)——舍本逐末,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的真意和灵魂,即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
科技文: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何特点——有何价值(对社会有何意义)社科文:中心观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论证——结构特点——语言特点文学作品:写了什么人、事——人(事、物)有何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
2、明确主旨的角度。
(1)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如《古都的秋》作者借助对古都的秋景和景物的描写,揭示了古都的秋“来得清净、悲凉”的特点,抒发对古都的热爱。
(2)从开头、结尾入手。
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的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就就会使人感觉到。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作者高度评价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历史科学等方面的贡献,抒发对他的崇敬之情。
(3)从写作背景、文章关键句入手。
如:“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拿来主义》作者针对如何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主要从揭露“送去主义”、“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送来者”的本来面目,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等方面来阐述的。
(4)从散文的类型入手。
记叙类:以记人物叙事为主,主要看作者所写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画龙点睛的句子,分析赞扬了什么精神,鞭策了什么世风;抒情类:以抒发作者主观的感情为主,主要看抒情的方式,直接还是间接。
间接看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还看流露什么感情,阐发了什么哲理。
(包括哲理散文)议论类:以议论为主,主要看作者的观点,借助哪些生动形象的材料来论证的。
(5) 学会用一句话概括主旨。
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描写)了……,表现了(抒发)……品质(感情)本文的中心观点是……,主要从……方面(角度)来阐述本文通过……故事,告诉我们(说明了)……道理。
二、归纳文章局部容(类似于压缩语段)1、归纳容的步骤。
(1)统读全文,领略大意,(2)审读题目,明确要求(要求——词?句子?围——全文?某段?)(3)找到对应的容,分析要点,(4)组织语言,整理有效信息(要点全、容实、文句简)2、【经典例题】本段对“瓦的音乐”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可分为哪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各有什么特点?请分条述。
瓦似乎是专门为雨而设置的乐器,平常里它们总是一言不发,一旦雨滴接踵而至,瓦的音乐就叮叮地奏响了,那声音酷似古筝,清脆且韵味十足,在黑暗了想四面八方弥漫。
雨势急骤,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百鸟齐鸣;又如两军交战擂鼓助阵。
雨势减缓,音乐也跟着下去,像激战后的短暂休憩。
又像是“冰泉冷涩弦凝绝”。
雨声大概是世界上最繁复难解的音,你听那节奏那旋律,似混乱不堪又似包罗万象。
而那尽职的瓦片只是专注地演奏着,听雨人的脑海中便漫漶出不尽的情意。
【解析】首先找准信息点。
题目要求对“细致描写的”“瓦的音乐”的部分进行分析,从原文中看,信息区间在“平日里他们……又像是‘冰泉冷涩弦凝绝’”这一部分。
其次,划分层次。
划分层次是防止漏点的有效方法。
在划分层次时可给每一句话编号,然后看句与句直自己觉得关系,语意相近或相似的合围一层,层次之间用双竖线隔开,比如上文可分为:(1)平日里…(2)那声音…|| (3)雨势急骤…||(4)雨势减缓…“冰泉冷涩弦凝绝”。
然后筛选概括容。
从具体材料中去粗取精,加以改造和浓缩,拟出与原材料相吻合的答案。
如第一层中提取关键词“奏响”|“清脆”“韵味十足”,第二层提取关键词“急骤”“慷慨激昂”,第三层提取关键词“减缓”“弱下去”。
最后注意赋分,分点答题。
如果没有提示,为防止答不全,应注意分支。
一般4分至少2点。
【答案】可分为三层:雨声奏响、雨势急骤、雨势减缓,特点是:清脆、韵味十足,慷慨激越,余韵渐止。
三、归纳作者的观点态度1)、明确所问的是对什么的看法2)、找准相应的阅读区间,画出议论抒情的句子3)、整合相关的语句,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作答。
【经典例题】(09)《书房的窗子》作者问什么说,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生动?请联系4、5段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月下梅花因光色幽暗而比晴雪梅花更显空蒙灵动。
②因为幽光能激发人的想象,人的想象被放大,人格也被放大,更富有情思。
③因为光度影响了态度,月光与日光所带来的美感是不同的。
四、掌握归纳要点方法方法一:摘句归纳法。
从文章中找出最能表达段意的句子,如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局,把它们摘录下来作为段意。
方法二:联词归纳法。
从文章中找出能表达本段容的词语,然后将它们串联在一起,组成段意。
方法三:节意归纳法。
将由几个小节组成的一段文章,一节一节的归纳出节意,再联系主要容,归纳段意。
方法四:分层归纳法。
将一段话分成几个意思来叙述,最后按照主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把它归纳成段意(注意不是将层意相加)。
方法五:借助归纳法。
就是借助段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
如总分段,可借助总述部分;因果段,可借助结果部分;递进段,可借助后一层的意思,但要注意在同一篇文章里归纳段意的方法要统一,不能几种方法同时使用。
注意:语段层次的概括要准确,事物特点的概括要简明,作者观点的概括要明确。
【答题模式】题型一“……原因是什么,或为什么……【规答题】1.审题干,在原文中找到出处并标明。
2.在问题出处的前后搜寻答案。
3.划定答案区间,尽量用原文句子作答。
4.注意字数要求,适当增删。
5.选准答案用语。
6.答完后,回望答案,语言表达准确通顺。
(09)《书房的窗子》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生动?请联系4、5段简要分析。
(相关语段)④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
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像的世界放大了。
我们想像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睛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见,月亮风清欲坠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情。
⑤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且是光度影响了态度。
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收敛。
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像的距离。
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堆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溶冶、铸出来的作物。
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解题分析】根据因果关系的表达方式,已知原因就可以推出结果;已知结果就可以推出原因。
如果问原因,则所提的问题就是结果;如果问结果测所提的问题就是原因。
如果问“原因是什么”或“结果是什么”,答案显然在问题的前后。
这是由文章的前后文互解的规律决定的。
这个题目已经有了结果“更为生动”要求回答原因。
这个问题先要准确理解两句话的含义“月下景物”比“日光下的景物”更生动。
【参考答案】:①月下梅花因光色幽暗而比晴雪梅花更显空蒙灵动。
②因为幽光能激发人的想象,人的想象被放大,人格也被放大,更富有情思。
③因为光度影响了态度,月光与日光所带来的美感是不同的。
题型二“表现在哪些方面?或”从哪些方面写到……“(08)《敦煌》本文对都会的哪些描写再现了“最鲜活的历史”?【解题分析】问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全文中找答案;二是在某一段中找答案。
前者注意每段的开头句或结尾总结句;后者则注意答案就在“表现在”的后面。
这句话有总起下文作用,题目中明确规定是“本文”,这是对文章整体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考查。
答案要点不难拟出。
题目“哪些描写”提示之描写的容。
就非常明确了。
【规答题】1.找出问题的出处并标明。
2.在出处的前后寻找答案。
3.选准答案用语:“……表现在……”4.分序号1、2……答要点,注意字数。
【参考答案】:表现在(1)绕楼穿窗而过的飞人。
(2)迈着舞步的马(3)美丽的菩萨(4)童子嬉戏土(5)一笔一划抄出的经书(6)顶天立地的佛像。
题型三“文章写了XX的…特点?”(08)《雾》文章的②③自然段中着重描写的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
从本文的主旨看,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雾的哪些特点?(相关语段)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
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
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
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
③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
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
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
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
【解题分析】要求结合全文的主旨,归纳“雾”的特点。
描写的容方式把花看成砖头,可见在雾中看不清事物的本来面目,雾中的事物是模糊地;在雾中只听到鸽子和狗的叫声而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可见雾很浓,具有遮蔽性。
结合全文主旨,作者是对模糊性的思考,因此可归纳为“模糊性和遮蔽性”,而不需要写出雾的浓厚特点。
【规答题】1、找到问题涉及的容,2、归纳特点。
3、结合文章主旨确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