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概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似乎狂犬病毒知道其感染宿主迟早会消灭它们,所在,在 损害脑神经元或脊髓神经元后,就毫不停留地通过轴浆通路到达 唾液腺及其分泌物中,在宿主发病并在死亡之前接种新的宿主, 以保持其传播的连续性。
狂犬病病理改变
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主要为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 脑膜多正常。以大脑基底面海马回和脑干部位(中 脑、脑桥和延髓)及小脑损害最为明显。外观有充 血、水肿及微小出血等。镜下脑实质有非特异的神 经细胞变性与炎性细胞浸润。
狂犬病发病机理、临床表现、 诊断与治疗
文登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 2008.12.18 文登
主要内容
狂犬病的发病机理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狂犬病的诊断标准 狂犬病的治疗
一、狂犬病发病机理
狂犬病发病机理
狂犬病的发病机理是狂犬病毒进入机体 之时开始的。常见的感染途径是被感染 动物咬伤或抓伤,狂犬病毒随唾液进入 机体,进行其感染和增殖周期。
临床表现—潜伏期
潜伏期:长短不一,大多在3个月内发病, 绝大多数在1年以内。也有长达十年以上 病例报道。最常见潜伏期一般 20 – 60 天。
短潜伏期常见于儿童的面部、头部和颈部 严重或多部位咬伤,也见于实验动物接受 大剂量病毒注射后。4例角膜移植的狂犬 病,其潜伏期较短,约22~33日。
临床表现—潜伏期
脊髓病变以下段较明显,是因病毒沿受伤部位转入 神经,经背根节、脊髓入脑,故咬伤部位相应的背 根节、脊髓段病变常很严重。延髓、海马、脑桥、 小脑等处受损也较显著。
狂犬病病理改变
具有特征性的病变是:在肿胀或变性的神经 细胞浆中,可见到1至数个圆形或卵圆形、 直径约3~10μm 的嗜酸性包涵体,即内基小 体(Negri body)。最常见于海马及小脑浦 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中,偶亦见于大 脑皮层的锥体细胞层、脊髓神经细胞、后角 神经节、交感神经节等。内基小体为病毒集 落,染色后呈樱桃红色,是本病特异且具有 诊断价值的病变,但约20%的患者为阴性。
狂犬病毒在到达大脑之前,脊髓是必经途径。 当病毒到达大脑后,对动物和人来说,感染 是不可逆转的,其结局不是死亡,就是永久 性脑损害。
狂犬病发病机理
(3) 向各器官扩散期。 病毒自中枢神经系统再沿传出神经向周围神经扩展, 侵入各组织与器官,如眼、舌、唾液腺、皮肤、心 脏、肾上腺髓质等。尤以唾液腺、舌部味蕾、嗅神 经上皮等处病毒量较多。由于迷走神经核、舌咽神 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受损,致吞咽肌及呼吸肌痉挛, 临床上出现恐水、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交 感神经受累时出现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迷走神经 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时,病人可发生 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或者猝死。
狂犬病发病机理
狂犬病毒通过周围神经到达中枢神经之前还 要在局部停留一段时间,有时也在移动一定 距离,它们有时要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同 时感染了另外一种病毒感染,尤其是单纯疱 疹病毒感染,可使狂犬病毒在体内加速移行 致早日发病。在感染内毒素细菌的感染性疾 病,尤其是发生内毒素休克时,也有同样的 作用。
狂犬病毒沿免疫禁区移行避免机体免疫 系统的追杀
狂犬病毒
咬
咬
人和动物皮肤皮下
免疫禁区
传
外周神 经系统
入
神
经
通
道
中枢神经
系统
人和动物唾液腺
免疫禁区
传 出 神 经 通 道
狂犬病发病机理
狂犬病病毒自皮肤或粘膜破损处入侵人体后, 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致病过程可分 为三个阶段: (1) 局部组织内病毒小量增殖期。 病毒自咬伤部位入侵后,先在伤口附近的肌 细胞小量增殖,在局部可停留3天或更久, 然后入侵人体近处的末梢神经,此时病人无 任何自觉症状。
狂犬病发病机理
(2) 从周围神经侵入中枢神经期。 病毒沿神经的轴突向中枢神经作向心性扩展, 至脊髓的背根神经节大量繁殖,然后侵入脊 髓并很快到达脑部。主要侵犯脑干及小脑等 处的神经细胞。但亦可在扩散过程中终止于 某部位,形成特殊的临床表现。
狂犬病发病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理
病毒沿周围神经的轴索浆向心性扩散,其速 度约每小时3mm,每天15-100mm。
临床表现
狂犬病毒对人的感染均为急性感染,主要有 两种临床类型:
一种是狂躁型狂犬病,常出现兴奋症状,尤 其是恐水,80%以上的狂犬病属此型;
另一种为麻痹型狂犬病,或称哑型狂犬病, 无明显兴奋症状,一般不出现恐水表现。
临床表现
潜伏期 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以下3期: 前驱期 兴奋期 麻痹期
狂犬病发病机理
根据以上资料,提示:(1)对于怀疑是狂犬动物 咬伤的伤口,应该用肥皂水反复洗刷伤口;
(2)除了面部的一般伤口,积极清创、消毒,但 不能缝合,不然的话,狂犬病毒要经过几周或几月 的时间才能进入周围神经部位,而在缝合的一瞬间 可将狂犬病毒带入深部组织,特别是进入神经组织 以促使发病;
(3)对于严重、深部伤口,应及时加用马抗狂犬 病免疫血清或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局部浸润注射。
狂犬病发病机理
还有一些感染的组织器官可能对病毒的传播有作 用,如口腔与鼻腔的感觉神经末端器官,这些部 位都位于可直接向口鼻分泌物释放病毒的位置, 提示气雾也可能是可以理解的狂犬病传播机理。
狂犬病发病机理
主要的影响因素:
暴露的部位:病毒进入的部位接近中枢神经越 近潜伏期越短。移动速度15-100mm/天。
感染的病毒数量:病毒入侵伤口和周围神经的 量越多,感染的机会越大。
病毒毒力强弱 暴露的严重程度
临床表现—潜伏期
某些文献报告的某些长潜伏期(19年或更长), 其可能的解释是患者将新近不太明显的暴露史遗忘 了,另一种解释是病毒潜伏在神经系统某些部位, 直到被另一种感染或某些紧张因素所激活。
近年许多实验研究提示,
狂犬病毒:单股、负链RNA弹状病毒,具有高的“智商”。
(1)它主要通过狂犬动物叮、咬而“接种”入新的宿主,在骨 骼肌短期增殖后,选择性地在神经肌肉结合部与乙酰胆碱受体结 合。
(2)病毒随轴浆流动而到达靶器官,隐藏在神经血管或脑血管 屏障以逃避宿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防御系统,并借细胞和细胞 间的运动方式由感染的神经元侵入其他神经元,由此避开宿主细 胞间的不利环境。
狂犬病病理改变
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主要为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 脑膜多正常。以大脑基底面海马回和脑干部位(中 脑、脑桥和延髓)及小脑损害最为明显。外观有充 血、水肿及微小出血等。镜下脑实质有非特异的神 经细胞变性与炎性细胞浸润。
狂犬病发病机理、临床表现、 诊断与治疗
文登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 2008.12.18 文登
主要内容
狂犬病的发病机理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狂犬病的诊断标准 狂犬病的治疗
一、狂犬病发病机理
狂犬病发病机理
狂犬病的发病机理是狂犬病毒进入机体 之时开始的。常见的感染途径是被感染 动物咬伤或抓伤,狂犬病毒随唾液进入 机体,进行其感染和增殖周期。
临床表现—潜伏期
潜伏期:长短不一,大多在3个月内发病, 绝大多数在1年以内。也有长达十年以上 病例报道。最常见潜伏期一般 20 – 60 天。
短潜伏期常见于儿童的面部、头部和颈部 严重或多部位咬伤,也见于实验动物接受 大剂量病毒注射后。4例角膜移植的狂犬 病,其潜伏期较短,约22~33日。
临床表现—潜伏期
脊髓病变以下段较明显,是因病毒沿受伤部位转入 神经,经背根节、脊髓入脑,故咬伤部位相应的背 根节、脊髓段病变常很严重。延髓、海马、脑桥、 小脑等处受损也较显著。
狂犬病病理改变
具有特征性的病变是:在肿胀或变性的神经 细胞浆中,可见到1至数个圆形或卵圆形、 直径约3~10μm 的嗜酸性包涵体,即内基小 体(Negri body)。最常见于海马及小脑浦 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中,偶亦见于大 脑皮层的锥体细胞层、脊髓神经细胞、后角 神经节、交感神经节等。内基小体为病毒集 落,染色后呈樱桃红色,是本病特异且具有 诊断价值的病变,但约20%的患者为阴性。
狂犬病毒在到达大脑之前,脊髓是必经途径。 当病毒到达大脑后,对动物和人来说,感染 是不可逆转的,其结局不是死亡,就是永久 性脑损害。
狂犬病发病机理
(3) 向各器官扩散期。 病毒自中枢神经系统再沿传出神经向周围神经扩展, 侵入各组织与器官,如眼、舌、唾液腺、皮肤、心 脏、肾上腺髓质等。尤以唾液腺、舌部味蕾、嗅神 经上皮等处病毒量较多。由于迷走神经核、舌咽神 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受损,致吞咽肌及呼吸肌痉挛, 临床上出现恐水、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交 感神经受累时出现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迷走神经 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时,病人可发生 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或者猝死。
狂犬病发病机理
狂犬病毒通过周围神经到达中枢神经之前还 要在局部停留一段时间,有时也在移动一定 距离,它们有时要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同 时感染了另外一种病毒感染,尤其是单纯疱 疹病毒感染,可使狂犬病毒在体内加速移行 致早日发病。在感染内毒素细菌的感染性疾 病,尤其是发生内毒素休克时,也有同样的 作用。
狂犬病毒沿免疫禁区移行避免机体免疫 系统的追杀
狂犬病毒
咬
咬
人和动物皮肤皮下
免疫禁区
传
外周神 经系统
入
神
经
通
道
中枢神经
系统
人和动物唾液腺
免疫禁区
传 出 神 经 通 道
狂犬病发病机理
狂犬病病毒自皮肤或粘膜破损处入侵人体后, 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致病过程可分 为三个阶段: (1) 局部组织内病毒小量增殖期。 病毒自咬伤部位入侵后,先在伤口附近的肌 细胞小量增殖,在局部可停留3天或更久, 然后入侵人体近处的末梢神经,此时病人无 任何自觉症状。
狂犬病发病机理
(2) 从周围神经侵入中枢神经期。 病毒沿神经的轴突向中枢神经作向心性扩展, 至脊髓的背根神经节大量繁殖,然后侵入脊 髓并很快到达脑部。主要侵犯脑干及小脑等 处的神经细胞。但亦可在扩散过程中终止于 某部位,形成特殊的临床表现。
狂犬病发病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理
病毒沿周围神经的轴索浆向心性扩散,其速 度约每小时3mm,每天15-100mm。
临床表现
狂犬病毒对人的感染均为急性感染,主要有 两种临床类型:
一种是狂躁型狂犬病,常出现兴奋症状,尤 其是恐水,80%以上的狂犬病属此型;
另一种为麻痹型狂犬病,或称哑型狂犬病, 无明显兴奋症状,一般不出现恐水表现。
临床表现
潜伏期 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以下3期: 前驱期 兴奋期 麻痹期
狂犬病发病机理
根据以上资料,提示:(1)对于怀疑是狂犬动物 咬伤的伤口,应该用肥皂水反复洗刷伤口;
(2)除了面部的一般伤口,积极清创、消毒,但 不能缝合,不然的话,狂犬病毒要经过几周或几月 的时间才能进入周围神经部位,而在缝合的一瞬间 可将狂犬病毒带入深部组织,特别是进入神经组织 以促使发病;
(3)对于严重、深部伤口,应及时加用马抗狂犬 病免疫血清或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局部浸润注射。
狂犬病发病机理
还有一些感染的组织器官可能对病毒的传播有作 用,如口腔与鼻腔的感觉神经末端器官,这些部 位都位于可直接向口鼻分泌物释放病毒的位置, 提示气雾也可能是可以理解的狂犬病传播机理。
狂犬病发病机理
主要的影响因素:
暴露的部位:病毒进入的部位接近中枢神经越 近潜伏期越短。移动速度15-100mm/天。
感染的病毒数量:病毒入侵伤口和周围神经的 量越多,感染的机会越大。
病毒毒力强弱 暴露的严重程度
临床表现—潜伏期
某些文献报告的某些长潜伏期(19年或更长), 其可能的解释是患者将新近不太明显的暴露史遗忘 了,另一种解释是病毒潜伏在神经系统某些部位, 直到被另一种感染或某些紧张因素所激活。
近年许多实验研究提示,
狂犬病毒:单股、负链RNA弹状病毒,具有高的“智商”。
(1)它主要通过狂犬动物叮、咬而“接种”入新的宿主,在骨 骼肌短期增殖后,选择性地在神经肌肉结合部与乙酰胆碱受体结 合。
(2)病毒随轴浆流动而到达靶器官,隐藏在神经血管或脑血管 屏障以逃避宿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防御系统,并借细胞和细胞 间的运动方式由感染的神经元侵入其他神经元,由此避开宿主细 胞间的不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