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江苏增分二轮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三 突破散文阅读重点难点 学案6
2020届江苏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专题二 散文阅读
B.第⑤段引用朱熹为溪山书院 ①“贫病交加、仇怨相攻的朱熹”“也
①写出了朱熹处在孤绝之境。②写出
前的欣木亭题诗“真欢水菽外,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孤凄、绝望”。
了朱熹不畏绝境。③引用诗句印证了
一笑和乐孺”,写出了朱子在 ②脚步从容,目光坚定。③他在溪山书院讲学,为书院前的欣木亭题诗:真欢
选项正确
怀。(内容:形象分析)
水菽外,一笑和乐孺。
①“新建的溪山书画院就在景区的入口 ①交代了新旧溪山书院。②表达了对
C.文章写上世纪政府因修建古 处附近”“真正的旧溪山书院已被淹没 书院文化继续传承的赞美。
田溪水库淹没书院,与现在新 在湖底的某一处”。(第②段)
比对结论:选项对新旧书院的交代符
建溪山书院形成鲜明对比,也 ②这溢满书香的湖底,依然是他们的精 合文本,但没有将新旧书院进行对比,
11
⑥这位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杰出的教育家,其一生为学“穷理以致其知,反躬 以践其实”。在古田期间,他以溪山书院和地处杉洋镇的蓝田书院为轴心,来往于古 田境内的螺峰、谈书、魁龙等多个书院,巡视教务,设帐授徒,宣讲理学,培育后秀。 这是一个性格倔强的老头,我行我素;又是一位宅心仁厚的长者,心无旁骛,一心教 学。他在随时有暴风雨降临的暗夜里,把自身当作火把,点燃同行者的希望。
[解题策略]
7
Ⅱ.“4选1”选择题解题求快“3妙招”
妙招一:见到主题类 妙招二:见到形象类选 妙招三:见到手法类选项,预判
选项,预判三种设误: 项,预判三种设误:或 四种设误:或无中生有,或判断
或狭隘,或拔高,或 贬损失当,或夸大失当,不准,或手法作用判断不当,或
无中生有。
或总结特点不准。 语言特点分析不当。
3
2020高考语文江苏增分二轮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突破小说阅读重点难点 学案12
学案12主题意蕴探究:多方挖掘,深入思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秋[加拿大]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我们只能把它卖了,食量太大。
”我记得母亲不容置辩地说道,“六个孩子,哪个都需要吃饭。
”十一月某个星期六,冷风灰雨。
我们在厨房里,母亲说话时,很精神地在捅着炉子里的木柴和煤块。
刚从二百里码头上回来的父亲则背对我们站着,从窗口看着大海冲击着峭壁。
他的两只手在他身后握着,肯定握得很紧,因为皮肤都泛白了。
“再留它一个冬天吧,也没什么损失。
”这时父亲说道,眼睛还是望向窗外。
他们说的是那匹老马——斯科特。
父亲在地下挖矿时,骑着它度过了两个冬天。
第二年春天,父亲就买下那匹马,为的就是能和马一起见到太阳,能一起踏踏芳草。
那时它黑亮强健,额有白星。
后来父亲帮人运煤。
二月份昼短夜长,他喝酒谈天、一醉不醒,全然将酒店外的冰雪世界抛诸脑后。
直到翌日早晨,走到门口,看到马和雪橇还在他昨晚走开时的位置。
雪花如细粉,那匹马,则在凌晨的冥暗中站成一个黑影。
黑色毛皮的外面,昨天的汗液已成灰白的冰霜,鼻下悬着微小的冰凌。
父亲无法相信如此酷寒之下,这匹没有拴住的马,毫无必要地等了他一夜。
此刻,马蹄把地上的雪踏得嘎吱作响,结冰的马具下看得到它肌肉的颤动。
那晚之前,父亲从未被世上另一个活物守候过。
他把脸埋在马鬃和白霜中,伫立良久。
厚重的黑色马毛覆盖着他的脸,颊上凝起冰珠。
这故事他讲过多遍,母亲早已听厌。
有一次弟弟大卫坐在他大腿上听完,说他也一样会等的,不管天有多冷、要等多久。
“行了,我给麦克雷打过电话了,他今天就会来牵它走。
詹姆新,给我拎着桶,”她跟我说,“过来帮我一起喂鸡,至少喂喂鸡还有点意义。
”父亲从窗口猛地转过身来,我看到他这个装卸工的手已经握成了两个拳头,关节又白又冷。
就在他转身的时候,我们拎着桶溜走了。
我们正在局促的鸡棚里喂食,忽然门“砰”地打开,我们眼见大卫几乎是被风雨吹打进来的。
“有个男人开着辆卡车,上面有头老牛,”他说,“他刚才进咱们家了。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第七章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讲义含解析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读懂比答题更重要一、散文概念散文概念有广狭之说。
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古代无“散文”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这一概念广为公众所接受。
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
二、散文文体特征1.形散神聚现代散文的“形”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
①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
②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借景抒情;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与小说相比.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也不要求展示矛盾发展的全过程。
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
“神聚”.指文章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约束。
散文的“神”整体统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在结构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①以时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
②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
③以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2.意境深远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便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三、散文种类1.主要种类及特征2.高考重点考查文体——文化游记散文(1)概念以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景观为写作对象.通过游历名人、文化古迹的方式.咏史怀古.阐发作者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人们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的散文形式。
2020高考语文江苏增分二轮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四 突破小说阅读重点难点 学案9
专题四突破小说阅读重点难点学案9情节(句段)作用:抓住关联,忌贴标签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索画柳喜和犟黄老退休了,在风情小镇上买了房,便常住在此。
犟黄老姓黄,但因脾气犟,人们背后常称他犟牛黄,当他面则称他犟黄老。
犟黄老是当代著名书画家,画作盈尺便价格数万。
犟黄老落户风情小镇的消息,像风一样,没几天就传开了,不少人都想结识犟黄老,以便索得他的画作。
最早登门索画的,是小镇上唯一一家书画商店的老板的儿子小屠。
那日,小屠来到犟黄老家,说明来意。
犟黄老问:“索画何用?”小屠思索了片刻,就避重就轻地说:“我们单位的领导崇拜您,特别喜欢您的画儿,就派我来求一幅。
”犟黄老问:“你们领导是管什么的?”小屠说:“我们领导权力可大了,譬如住宅楼的水电气暖,我们领导都管。
”犟黄老冷冷地说道:“你让你们领导把我的水电气暖都停了,把我困在屋里以后,你们再来取画!”小屠回家把索画的过程告诉了老屠,并强调说,局里最近要提拔一批科长,咱家又无长物,商店里卖的字画都是一些粗俗之作,我们领导根本就看不上眼。
老屠很拿儿子的事当回事儿,就装上鼓鼓一提包钱来找犟黄老。
犟黄老见老屠,依然是那句话:“索画何用?”老屠不假思索地言道:“我是搞书画经营的,想买您的画,或销售,或作为镇店之物悬于店中。
”犟黄老不屑一顾,说:“我不卖画,买我的画请到拍卖行去拍。
”老屠回到家,不仅带回了那鼓鼓一提包钱,还带回鼓鼓一肚子气。
老屠和小屠大骂犟牛黄不识好歹,不进油盐!某日,犟黄老家来了一个村妇,她衣衫破旧,也来索画。
犟黄老和村妇见面,还是那句开场白:“索画何用?”村妇说:“我是个农民,又是一个寡妇,儿子大学毕业,在市里找了一个媳妇。
媳妇家有房有车,我什么也做不了,眼看儿媳妇要娶回家了,可我这当婆婆的连个见面礼也拿不出来。
听说儿媳妇家一家子都是文化人,我想一准儿喜欢个书呀画呀的,今天我就舍下这张脸,求您给我画一张画。
我要啥没啥,等秋完了,地里的庄稼收成了,我再来感谢您!”犟黄老听后有几分感动,便吩咐保姆把村妇领入会客室,看座,上茶,唠家常。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精准提分二轮讲义:第三章 散文阅读 突破六
突破六句段赏析题:以题定向,据文析法题型透视赏析句段是品味语言表达艺术、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考生语言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句段赏析题是高考的常考题型之一。
考生虽然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识和答题模板已有所掌握,但是在做题过程中,常常出现表达技巧界定不准、表达效果分析空洞等问题。
我们应该以题确定答题方向,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方法运用及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庐山石工号子杨震雩庐山石工大多为湖北大冶人,大冶石工号子,以大冶民歌为基础,引入庐山之后,又融合了庐山周边民歌元素,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有别于大冶号子的庐山石工号子。
工地上,人群中有谁发出信号,众人同时低头弯腰,将杠子往肩上一顶,弯曲的麻绳立刻绷直,绳索在木杠上发出吱吱的声音,沉重的麻石离开地面。
后面石工的一手搭在前面石工的肩头,整个队列成为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巨石就在整齐迈开的腿间缓缓启动。
这时,领头者一曲高亢嘹亮的号歌唱了出来:“嘿!呵!嘿呀——呵!”仿佛天地为之一新,山河为之一震,众人精神为之抖擞,立即附和着唱道:“嘿!嘿!呵!”人们脚下似乎吸足了大地的精气,顿时全身肌肉收缩、绷紧、鼓胀、饱满得将要爆裂。
所有的肩臂变得像岩石般坚硬而有韧性,承受着木杠重力的碾压;所有的腿脚都变成了坚挺的桨叶,在地面上有力地划动。
这时,巨石也好像听懂了号歌的意思,十分配合,它整个浮起来了,变成了水面上的一叶轻舟,富有节奏和动感,平稳地向对岸驶去。
大冶石工抬石头,必须打号歌,因为号歌始终贯穿着一股势,借助这股势,就像帆船凭借一股好风。
剩下来要做的,就是掌舵者的事情了,让你举重若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看似简单的没有明确意义的号子,却有着神奇的力量。
(有删改) 1.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描写巨石在搬运过程中似轻舟般平稳并富有节奏和动感,侧面表现了庐山石工们在号歌声中展现出的齐心协力的精神与强大的力量,也反映了号歌有着神奇的感染力与鼓舞力。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第三章文言文阅读核心突破三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讲义含解析
核心突破三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大致说来它包括古代官职、姓名称谓、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等。
其他如阴阳术数、星图占卜、兵法行阵等比较生僻、艰深或带有唯心色彩的可以不纳入复习范围。
面对内容广泛的古代文化常识.我们应该重视巧记。
下面介绍几种巧记法:1.分类串记法(1)科举记忆法:明清时期科举共分四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中榜者为“秀才”.乡试中榜者为“举人”.会试中榜者为“贡士”.殿试中榜者为“进士”;举人中的第一名为“解元”.贡士中的第一名为“会元”.进士中的第一名为“状元”;一个考生.倘若能连获上述三个第一名的话.那他就是“连中三元”了。
(2)雅号记忆法:“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诗囚”孟郊、“诗狂”贺子章、“诗奴”贾岛等。
(3)文体记忆法:教材所选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是按“语录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这四种文体优选的文章。
《论语》.语录体.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关于孔子言行思想的记录.共20篇512章;《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编年体.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国语》《战国策》.国别体.是分国叙述的记言史书;“二十四史”.纪传体.是以记载帝王、诸侯王、社会各界著名人物事迹的巨著.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他均为“断代史”。
(4)基数记忆法:殿试一甲等(状元、榜眼、探花);汉代二京都(洛阳、长安);政务三省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星宿四象分(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夜晚五时段(一更、二更……五更);许慎六书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人有七情欲(喜、怒、哀、惧、爱、恶、欲);方位八荒地(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古国九州天(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儒家十义德(父慈、子孝、兄良、弟悌、父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2020高考语文江苏增分二轮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五 突破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难点 学案13
专题五突破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难点学案13概括论述思路:层次要清,层意要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教育的新生陶行知①世界是在动,人生是在动,教育怎能不动?并且是要动得不歇,一歇就灭!怎样动?向着哪儿动?②我们要想寻得教育之动向,首先就要认识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之对立。
一方面是生活教育向传统教育进攻,又一方面是传统教育向生活教育应战。
在这空前的战场上徘徊、缓冲、时左时右的是改良教育。
教育的动向就在这战场的前线上去找。
③传统教育者是为教育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分离。
改良教育提出“教育生活化”和“教育即生活”的口号。
生活教育者承认“生活即教育”。
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前进的生活就是前进的教育,倒退的生活就是倒退的教育。
生活里起了变化,才算是起了教育的变化。
我们主张以生活改造生活,真正的教育作用是使生活与生活摩擦。
④为教育而办教育,在组织方面便是为学校而办学校,学校与社会中间是造了一道高墙。
改良者主张半开门,使“学校社会化”。
他们把社会里的东西拣选几样,缩小一下搬进学校里去,“学校即社会”就成了一句时髦的格言。
这样,一只小鸟笼是扩大而成为兆丰花园[注]里的大鸟笼。
但它总归是一只鸟笼,不是鸟世界。
生活教育者主张把墙拆去,承认“社会即学校”。
这种学校是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二十八宿为围墙,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
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
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
⑤为学校而办学校,它的方法必是注重教训。
给教训的是先生,受教训的是学生。
改良一下,便成为教学——教学生学。
先生教而不做,学生学而不做,有何用处?于是“教学做合一”之理论乃应运而起。
事该怎样做便该怎样学,该怎样学便该怎样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突破课件:散文阅读 精确分析散文结构——从结构与内容两个方面思考
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 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 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 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 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角度二 分析线索的作用
解题技巧
第一步:寻找线索——“四看”定线索
有些标题就揭示了线索。如《白杨礼赞》标题所揭示的对白杨 看标题
树的赞美就是文章的情感线索。
看时空 有些时间、空间词语很可能就是“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
词语
如《荷塘月色》就有空间线索。
文章中某一“物”若反复出现,很可能就是线索。如《记一辆 看“物”
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 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 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 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 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 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角度一 分析行文思路
解题技巧
散文行文思路分析“五字诀” 1.明——明确文体,把握全貌 通过阅读,明确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概括文章主要叙 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的文章题材,行文思路有所不同。
2.圈——圈点勾画,抓关键句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 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的作用。 3.标——标示段意,显露脉络 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每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 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成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 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四分析概括文意讲义(含解析)
核心突破四分析概括文意一、遵循答题三步骤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尹师鲁墓志铭欧阳修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
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
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
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
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
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
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
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
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
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变徙通判濠州。
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
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
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
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
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
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
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
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选自《欧阳修全集·居士集卷二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的士人认识和不认识的都叫他师鲁,大概是因为都看重师鲁的名声,都了解他的文学才能、才干和节操等。
2020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新增分一轮讲义: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二
核心突破二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理解,灵活辨析文言虚词是区别于文言实词的一个相对概念。
这里的“相对”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相对于文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范畴,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二是具体到某一个词,会有虚词的义项,也会有实词的义项,所以不能说哪一个词一定是虚词,它在特定语境中也会作实词的。
一、分清五类虚词的词性1.代词代词就是代替词、短语和句子的词。
它能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
共有三类:(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我、吾、余、予。
第二人称:女、汝、尔、而、乃、若。
第三人称:之、其、厥、彼。
(2)指示代词。
近指代词:此、是、斯、之、兹、然。
远指代词:彼、夫、其。
虚指(不定)代词:某、或、莫等。
(3)疑问代词:谁、孰、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去今之墓而.葬焉 B.⎩⎪⎨⎪⎧ 家祭无忘告乃.翁今君乃.亡赵走燕 C.⎩⎪⎨⎪⎧ 豫州今欲何.至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秦王恐其.破璧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代词。
A 项人称代词,同“尔”,你的/连词,表承接。
B 项人称代词,你的/副词,居然。
C 项疑问代词,哪里/副词,多么。
2.副词副词是指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情态、否定等的词。
主要种类有:(1)表程度:少、稍、略,愈、益、弥、更,最、极、甚、残、太、至、尤、良、大、绝、特、颇。
(2)表范围:悉、皆、咸、俱、举、毕、凡,唯、特、徒、独、直、第、但、止、则、仅。
(3)表共同:共、同、并、相。
(4)表时间:既、已、曾、尝,向、初、曩、始、昔,常、素、雅、恒,方、正、适、会,俄、旋、寻、臾、未几、无何、斯须、既而,急、遽、猝、立、即,将、且、行将,终、卒、竟。
(5)表语气:必、诚、信、固、果,不、弗、未、非、靡、亡、否、勿、毋、莫、无,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岂、宁、庸、其。
2020届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散文阅读
专题二散文阅读1.江苏卷考查文学类文本,侧重于考查小说,近三年未考查散文。
2017年全国卷Ⅱ、Ⅲ分别考查了散文,其他地方卷如北京、天津、浙江把散文作为考查重点,但在2020年高考备考中依然把散文的复习作为重点,2019年江苏高考中对文学类文本考查形式也采用了全国卷形式,所以在备考中应该加强客观选择题的训练。
2.从选材看,所考的散文都是记人、记事或抒情类;从考查内容看,对句子含意的理解、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作品线索结构、探究意蕴等,是考查的重点。
3.在复习过程中,要把备考的重心放在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上,要注意储备相应的知识,如线索、思路、形象、内容、手法、语言特点等,从而快速读懂文章,熟悉典题,明白一般是怎么考的,努力提升阅读解题能力。
一、(2018·北京卷改编)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20分)水缸里的文学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
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
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
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
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2020高考语文江苏增分二轮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五 突破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难点 学案15
学案15词句理解:定位语境,内外结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瞎子摸象陈乐民①据说欧洲的启蒙时期受到了中国的“启发”。
这则“佳话”的来源是法国的传教士。
这些传教士受命于法王路易十四,意在到东方去用基督教感化那里的异类。
他们钻到了康熙皇帝的左右,从这位有道明君身上看到路易十四所缺少的雍容大度和好学不倦的风范和品性。
结果是,康熙和他的左右不曾被基督教化,传教士们却被“儒化”了。
传教士之一李明居然认为基督教义几乎都能在中国古书里找到。
②传教士们关于中国的见闻和良好印象通过两条渠道....扩散开来了。
③十八世纪初,教廷组织批判了那些维护中国传统礼法的传教士,“亲华派”被推上了批判席。
批判的结果自然是李明等“败诉”。
然而“李明”们的主张却不胫而走。
李明的厚厚一本《中国现状回忆录》虽因而遭禁,后来却实实地成了畅销书。
④到了欧洲启蒙前期,那些渴求新知的哲人们,发现“中国哲学”对于他们匡正时弊有用,康熙皇帝又如此英明,他明明不相信基督教,却能容忍它在古老的中国传播。
身处逆境的伏尔泰因而把中国和康熙皇帝一起理想化了。
这可以叫做“托华改制”吧。
伏尔泰曾嘲笑莱布尼茨犬儒主义式的乐观主义。
然而,在对待中国问题上,他和莱布尼茨却是一致的。
只是莱布尼茨比伏尔泰更深一层。
伏尔泰是从为什么法国不能出个康熙皇帝的角度来对待中国的。
莱布尼茨是用自己的哲学“格义”消化中国哲学。
莱布尼茨似乎有一种通汇天下学问的本领,一个“先定和谐”、一个“异教相通”,就把天下一切格格不入乃至对立的东西都消化掉了。
⑤就这样,传教士了解的那点中国学问就被放大了,似乎在遥远的东方真的有那么一个理想的“天国”,那里的一切都值得刚刚走出中世纪的欧洲社会仿效。
久而久之,有的人便得出一个说法,似乎欧洲的启蒙运动是受到了中国哲学的启示。
⑥其实这两点都有错觉和幻觉。
前者,罗马教廷的霸道作风反提高了中国在欧洲社会的声望。
后者,则是欧洲的哲学家们“为我所用”地从传教士们那里摸到大象的一条腿或一只耳朵或一根尾巴……然后加以“格义”。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第三章文言文阅读核心突破四分析概括文意讲义含解析
核心突破四分析概括文意一、遵循答题三步骤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尹师鲁墓志铭欧阳修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
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
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
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
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
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
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
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
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
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变徙通判濠州。
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
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
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
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
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
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
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
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选自《欧阳修全集·居士集卷二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的士人认识和不认识的都叫他师鲁.大概是因为都看重师鲁的名声.都了解他的文学才能、才干和节操等。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用培优二轮讲义+习题:散文 技法提分点18
技法提分点18归纳形象特征,赏析塑造手法鉴赏文学形象五抓手读文支招第一步划分层次,理清情节①—⑩写童年的圣诞节记忆。
重点写制造蛋糕的过程,写送的对象以及庆祝的后续,写我与朋友间(包括奎尼)互相赠送礼物和彼此祝福。
⑪—⑬我的朋友和我后来的发展。
第二步依据情节,把握形象(意义)“我”和“我的朋友”都是社会的最底层。
他们贫穷,热情,友好,热爱生活、充满快乐。
第三步分析环境,明确作用对冬日清晨的环境描写,让“我的朋友”的辞世带上感伤的色彩;清冷的氛围与“我的朋友”欢快的话语形成反差,增添小说的张力;呼应开头,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
第四步提炼整合,概括主题作者通过童年生活的回忆,再现了亲情和友情是世间最明媚的色彩,无论处在什么时代,即使是大萧条时期,寄人篱下的孤儿,与寂寞的老妇,相互涂抹出足以温暖一生的记忆的画面,赞颂了人间最纯真的情感是友谊。
第五步把握技巧,鉴赏艺术特色通过“我”和“我的朋友”在圣诞节到来前夕做水果蛋糕送给朋友,表现了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人民热爱生活、众志成城、与人为善、真诚相待的美好品格,以小见大,情真意切。
典题文本(2017·江苏)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美]杜鲁门·卡波特①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②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
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起。
她叫我“巴迪”,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
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还是个孩子。
她现在仍是个孩子。
③我们把童车推进山核桃树丛。
童车是我出生时买的,快散了,轮子摇来摆去,像醉鬼的腿。
奎尼是我们养的一条小狗,她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现在一路小跑跟在小车旁。
④三个小时后我们回到厨房,把拉回家的满满一车风吹自落的山核桃的壳剥去。
欢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核桃肉散发着甜美的香气。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第三章文言文阅读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讲义含解析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读懂比答题更重要[专题微语] 同学们做阅读题.总是轻阅读.重做题。
这一点在文言文阅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实.文言文与现代文一样.需要整体阅读.把握大意。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某次做题.你把所给的文言文都读懂了.读透了.题目几乎全部回答正确。
这就是整体阅读之效。
文言文整体阅读其实很简单.读了下面的内容.你自然就会明白。
江苏卷所选文言文体主要有传记类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两种。
一、传记类散文1.选文特点传记类散文主要是指以记人为主的散文.一般包括史传文、碑志墓表、各类文人笔记及小说中的人物传记。
多为四五百字的浅易文言文.命题人对一些疑难生僻的字句都有恰当的处理.或加注释。
一般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所选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
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
选文以叙事为主.含有一定的议论抒情。
虽然经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整.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内容特点传记一般有下面几部分内容:(1)人物的基本情况。
(2)人物的主要事迹。
(3)人物的性格作风。
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三种情况.多出现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
要注意以下内容:①作者的直接评价;②对传记主人公(简称“传主”)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③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具体到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文本.一般都包含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
3.形式特点(1)结构高考所选人物传记阅读文本一般呈“纺锤形”结构.头尾细.中间粗。
开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
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二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
2020高考语文江苏增分二轮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三 突破散文阅读重点难点 学案7
学案7结构分析:谋篇布局,体悟匠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草木恩典李丹崖草的香,似乎只有在两个时间可以闻出来。
一是在被碾压或拦腰斩断的时候,这时候的草,像是慷慨就义,被镰刀、被车轮割断、碾压,散发出奇特的生命的香,这香味,让人觉得有一种拿生命才换得来的美。
我小时候喂过牛,给牛铡过草,当祖母把成捆的青草放到铡刀下,我奋力挥动胳膊,向下一压,咔嚓,草被斩成了两段,旋即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
我追求这种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人是具有动物性的,格外爱这些草木滋味。
另一是在草被熬煮的时候。
我的父亲是一位中医,小时候,我常常爱在他的中药橱边转悠,可以闻到与众不同的草木香味,就好像这些香味纠缠在一起,我置身其中,可以免除疾病的侵扰一样。
遇到病人前来抓药,父亲把那些或叶、或花、或根、或果的中药材用纱布包起来,放到砂锅内熬煮,满屋子的中药香。
在滚沸的高温作用下,我觉得这样才能彻彻底底地闻到草木的香味。
秋天到了,草木走向成熟。
似一个男孩走向青年,一个女人发育完善。
旧时,在乡间,我喜欢睡在小溪边的草甸子上,一边看蓝天白云,一边嚼草根,我觉得,这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
小时候,身小力薄的我干不了农活,放羊是我唯一的活,我把羊拴在溪边的小树上,确保它们只吃草,不会啃食庄稼,我就往地上一躺,看着羊羔吃奶,母羊反刍,我呢,则效仿羊的样子,去尝一尝草根。
羊吃草,在我看来,简直是一件艺术。
用舌头把草揽到嘴里,嚓嚓而食,羊毛洁白似雪,羊的嘴唇粉红似桃,青草如翡翠一样耐看,整幅画面简直太有感觉了。
草木的根深深扎进土地,通过叶面来进行光合作用,它是最能吸纳天地灵气的。
所以,维生素多蕴含在很多青草当中,牛羊通过青草来摄取营养,我们再通过牛羊的肉来摄取营养,然后,牛羊和人的粪便又可作为肥料给青草带去营养。
这个循环看起来有些吊诡,实际上,又是多么巧妙的一个轮回。
青草,在这样的一个轮回中,无疑扮演了“双面人生”。
成全人畜,又替人畜打扫垃圾,还这个世界天蓝水碧,它们的一生近乎伟大。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第七章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二概括内容主旨讲义(含解析)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第七章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二概括内容主旨讲义(含解析)核心突破二概括内容主旨——删繁就简,提炼要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现代文阅读考查中重要的考点。
但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在题干中直截了当设咨询的并别多,较多的是采纳以下三种形式:(1)依照要求归纳要点。
①试用自个儿的话归纳对于××的感觉。
②概括××段的内容。
③从全文来看,作者的看法(感悟)是啥?请简要概括。
(2)梳理概括情感。
①请梳理全文作者情感的变化。
②简析××段所表达的情感。
③请概括作者对××的情感。
(3)概括文章主旨。
①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旨。
②请依照全文,概括作者寄予在××的思想感情。
下面结合《依稀荷塘》一文的练习谈谈这三类概括题型的概括办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依稀荷塘李建臣①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让我神往多年。
②当我跨入清华校门时,第一具愿望便是尽快一睹荷塘的风采。
③记得当时班上有个同学,带了一台海鸥相机来为大伙儿拍照,成了全班焦点。
七嘴八舌之后,几个拍摄点便确定下来。
一是工字厅,建于乾隆年间,雕梁画栋如翚斯飞,门楣高悬咸丰御匾;二是清华学堂,德国古典建造范式,青砖红瓦廊柱白墙,清华教育发端之地;三是二校门,三拱牌坊中西合璧,作为清华标识和象征嵌入国人经历;四是融会古希腊和拜占庭艺术风格的大礼堂……④见此情形,我真没有勇气提议荷塘了。
⑤没多久开展义务劳动,我们被带到校园西北角的荒岛挖土清淤。
偶然间我探询一句荷塘在哪儿。
别料老师的回答令我目瞪口呆:此时正在清淤的这片壕沟便是荷塘!⑥真是造化弄人。
面对眼前的荒凉萧飒、满目狼藉,我怅然若失。
这便是我魂牵梦萦、寤寐以求的荷塘么?蓦然间,脑海中闪过一句“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别见时”。
⑦秋风瑟瑟,暮雨潇潇。
眼见得绿群渐次褪去,黄叶倏然飘降,心底那莫名的挂念却未曾消匿。
2020高考语文江苏增分二轮讲义:第一部分 专题五 突破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难点 学案14
学案14分析概括观点态度:强化意识,掌握技巧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书法与建筑林语堂①我们每天要目睹自己建造的房屋,在里面消磨掉大部分时光,糟糕的房屋会限制我们的生活方式,于是,人们自然就有美化这些房屋的要求。
问题是怎样让砖块灰浆有一定的寓意,表达一定的美,赋予它一种精神。
就像欧洲大教堂那样,用无声的语言向我们表达着一种巨大的美和崇高的精神。
②中国建筑的主要倾向是寻求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建筑从梅花枝头获得了灵感——首先变换到书法上的生动线条,而后变换到建筑的线条和形态之中。
③中国建筑甚至都受到中国书法的影响,这一点听起来似乎难以置信。
这种影响可见于构架的大胆应用,比如柱子和屋顶,厌恶直线、死线。
而这一点在倾斜屋顶的演变中显得更为明显。
④间架结构或露或藏,与绘画中的“笔触”问题极为相似。
在绘画中,轮廓线并不仅仅是用来标志事物的模样和外形,而且表达了本身的大胆与自由。
而在中国建筑中,木质框架总是显露在房屋的墙壁后面,而且大梁和小椽在屋内屋外总可以看到。
⑤这都起因于一条著名的书法原则,即“间架”。
一个字的诸多笔画之中,我们总是选择一个主要的横笔或竖笔,或一个封口的方框,为其余笔画提供一个依靠。
有了这个主要笔画作为依托,其余笔画就可以围绕在它周围,或由此发散开去。
即使在群体建筑的设计中,也有一个“中轴线”原则,就像大部分中国字里有轴线一样。
⑥比笔直的“中轴线”原则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弧形、波浪形或不规则的线条与直线相对映。
这在中国式屋顶的构造上看得最为清楚。
中国的每一座庙宇、宫殿或宅第,在本质上总是由柱子的直线和屋顶的曲线组合对比而成。
屋顶本身也是由屋脊的直线和往下的斜线组合对比而成的。
这要归功于我们的书法。
书法先生教导我们说,要有一条主线,不管是横是直是斜,我们一定要使这条主线与它周围的曲线相对比。
⑦倾斜的屋顶也许是中国建筑最为明显最无与伦比的特征,它与书法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没有一个懂得中国书法要旨的人会看不出美妙的曲线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突破散文阅读重点难点学案6词句理解:由表及里,由实及虚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不是个好儿子贾平凹①母亲一生都在乡下,没有文化,不善说会道。
前些年,母亲每次到城里小住,总过不惯城里的生活,最不能忍受我打骂孩子,孩子不哭,她却哭,和我闹一场后就生气回乡下去。
母亲每一次都高高兴兴来,每一次都生了气回去,回去了,我并未思念过她,甚至一年一年的夜里不曾梦着过她。
②七年前,父亲做了胃癌手术,我全部的心思都在父亲身上,父亲去世后,我仍是常常梦到父亲,父亲依然还是有病痛的样子,醒来就伤心落泪,要买了阴纸来烧。
在纸灰飞扬的时候,突然间我会想起乡下的母亲,又是数日不安..,也就必会寄一笔钱到乡下去。
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
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
我埋怨过母亲,母亲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啥?零着攒下了将来整着给你。
你们都精精神神了,我喝凉水都高兴的,我现在又不至于就喝着凉水!”③我成不成为什么专家名人,母亲一向是不大理会的。
一部《废都》,国之内外怎样风雨不止,我受怎样的赞誉和攻击,母亲未说过一句话,当知道我已孤单一人,又病得入了院,她悲伤得落泪,她要到城里来看我,弟妹不让她来,她气得在家里骂这个骂那个,后来冒着风雪来了,她的眼睛已患了严重的疾病,却哭着说:“我娃这是什么命啊?!”④我告诉母亲,我的命并不苦的,什么委屈和劫难我都可以受得,而现在最苦的是我不能亲自伺候母亲!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把母亲送出医院,看着她上车要回去了,我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她,我说,钱是不能代替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
眼看着车越走越远,最后看不见了,我回到病房,眼泪默默地流下来。
(选自《贾平凹散文自选集》,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②段中“不安”的含义。
答:答案(1)因梦到亡故的父亲,引发自己对身在乡下的母亲近况的担忧;(2)为自己一直忙于照顾生病的父亲而忽略了关心母亲而自责;(3)为母亲的物质生活而忧虑,觉得自己应该给予母亲经济上的帮助。
2.请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答:答案(1)母亲已是人生晚年,却还要为“我”牵肠挂肚,“我”为此充满愧疚;(2)母亲理解“我”的处境,终于收下了钱,这使“我”激动,也感到欣慰;(3)母亲给“我”的温暖使“我”获得了更大的精神动力面对人生风雨,“我”为之深深感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老了的房子,老了的父亲李天斌①房子老了,父亲也老了。
老了的父亲坐在老了的房子里,衰老的气息一起涌上来,就像石阶上的那一层青苔,迅速地爬上来的样子。
②父亲一次次抬起浑浊的眼睛,一次次看着老去的房子。
房子是真的老了,有几根柱子还是后来增补上去的,在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原来的柱头突然就坏了。
增补上去的柱头就像手术留下的疤痕,碍眼,不好看。
父亲坐在那里,目光始终落在那疤痕上,我懂得父亲的心思。
父亲爱美,也惧怕衰老,眼里容不下那疤痕。
要不是他也衰老了,动不了了,他一定会亲手换掉那个疤痕。
可是父亲老了,严重的颈椎骨质增生让他终日头昏,世界在他面前恍惚起来,他只能选择坐在那里。
③房子前面有堵老墙。
老墙就更老了,是在父亲之前的某姓人家修建的。
据说该姓人家在村里至少也生活了五代之久,后来却不知所终了。
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也没有人知道他们还会不会回来。
他们就只留下一间破败的房子,后来房子就归村里了。
父亲买下来将其拆了,就只剩下这堵老墙。
老墙上不知何时长出了一簇茅草,也没有谁去惊动它,一年又一年,一簇茅草就独自在那里枯了又绿,绿了又枯。
只是偶尔才会有一两只鸟雀落在那里,但也仅仅在那里留下几声啼鸣之后,便又飞走了。
父亲浑浊的目光偶尔也会落在那里,但也仅仅是落在上面,父亲其实也并没有想着要在意它们。
④父亲并不知道,当他看着一堵老墙时,老墙其实也在看着他。
两个老去的身子,在彼此的凝视里,也在彼此模糊和漠然里,把一份孤独,扯棉线一般,一丝丝一缕缕地拉长,一丝丝一缕缕地丈量着一颗心与时间的关系,丈量着一颗心在时间里的不断沦落,直至彻底消失。
⑤老墙的旁边是牛厩,只是现在却空着了,随着征地拆迁,牛厩里的牛早已经退役;随着土地的消失,一头牛的命运也被彻底改变。
父亲从来没有想到一头牛的命运还会被改变,相对于他自己而言,他一直以为一头牛贴身于土地之上,便可以是时间与岁月的久远。
只是他不知道,时间与岁月的本质就是在不断地改变事物,一直要把所有的事物改变得面目全非。
⑥当年父亲把一幢房子和一间牛厩稳稳地立在土地上,父亲一定看到了在一个屋檐下瓜瓞绵延的生命场景。
只是让父亲预料不到的是,如今房子老了,牛厩也老了,子女们也都离开老屋而去,并在属于各自的房子里离散而居。
所谓瓜瓞绵延的生命场景,到头来就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如斯。
⑦院子也老了,甚至老去的速度比之于房子还要快。
几经风霜雨雪之后,地上的水泥开始脱落,野草则第一时间就从那里疯长了起来。
野草蓄谋已久,就像隐藏着的时间与岁月的帮凶。
父亲偶尔也强迫..着自己站起来,尽管在站起来的时候感到了剧烈的摇晃。
他还是要在一簇簇的野草之间站一站,他始终想要掩饰自己脆弱的真相,想要在那摇晃的野草之间保持自己最后的一点尊严。
⑧父亲搬来一盆盆的植物,有夜来香、万年青,还有牡丹和月季之类的,约莫十余种,红红白白青青绿绿地挤满了整个院子。
父亲显然想用它们跟一簇簇野草抗衡,想借助它们留住一个院子的生机与活力。
只是父亲并不知道,无论是盆栽的植物,还是自己生长的野草,从本质上都是时间与岁月的另一只手,越是茂密之时,也越是内心的荒芜之时;尤其是当风吹过,院子里一片狼藉,那荒芜便愈加猛烈,也愈加让父亲的世界摇晃不已——“人终究敌不过一根草”——在摇晃的同时,父亲终于不得不承认院子老了,自己也老了,一切真的都老了。
⑨“那时候这房子里真热闹啊——”一个人坐在那里的父亲一不小心....就会这样自言自语。
父亲一个人坐在那里,目光越来越浑浊,老去的房子、老去的墙壁、老去的牛厩,还有越来越茂盛越来越荒芜的花草……时间和世事在父亲的身上,越来越斑驳模糊,甚至是迷离起来。
就连我也跟着老去了,父亲衰老的气息分明正源源不断地传递给我,父亲浑浊的目光和落寞的心事,一次又一次将我击中;而衰老,也就在一瞬之间降临到我的身心之上了——衰老的过程,总是这样不分时间地点、不论年龄大小,说来就来了。
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父亲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那些隔年的时间与岁月里,除了衰老的气息不断地弥漫,那些隔年的话语,似乎已经无从说起;那些所有能让我们寻觅到从前时光的话语,似乎都被这衰老的气息彻底淹没。
⑩我懂得父亲,却又似乎并不懂得。
只是在父亲始终不动的身影里,我仿佛看到了一缕人世的寒凉,就像风吹幡动,风过处,人世的一些隐喻便在那里开始呈现,——但父亲于我,终究是无法言说的,在无法言说的同时,就只感觉到一种沉沉的孤独,在我显然已经跟着衰老了的身体里如风肆虐。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3.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内涵。
(1)父亲偶尔也强迫..着自己站起来,尽管在站起来的时候感到了剧烈的摇晃。
答:(2)“那时候这房子里真热闹啊——”一个人坐在那里的父亲一不小心....就会这样自言自语。
答:答案(1)父亲强撑着站起来希望保持自己的尊严,表现出父亲的倔强。
(2)父亲无时无刻不在回忆当年的热闹,衬托出父亲如今的孤独。
4.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第⑩段中“我懂得父亲,却又似乎并不懂得”的理解。
答:答案(1)“我懂得父亲”,因为“我”理解他深深的孤独和对衰老的无奈,以及在衰老面前的倔强与抗争。
(对父亲心理的概括,包括“孤独”“无奈”“倔强与抗争”等)(2)“却又似乎并不懂得”,一方面是因为“我”长期不在父亲膝下,对父亲产生了一种“无从说起”的陌生感;另一方面,“我”虽然也开始体会衰老的感觉,但是毕竟没有像父亲那样衰老,我还无法全部理解父亲内心的寒凉、生命况味以及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
备讲题目5.第③段写老墙的来历有何用意?答:答案(1)内容上,突出老墙的古老,暗示其衰老的必然命运;(2)结构上,为下文表现父亲的衰老、揭示“时间与岁月的本质就是在不断地改变事物”的道理做铺垫。
6.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答:答案(1)将老墙拟人化,老墙化身为一个生命体,在与父亲的对视和凝望中共同品味孤独,使“衰老”“孤独”更具有普遍的意义。
(2)将抽象的孤独具象化为丝丝缕缕的“棉线”,可以丈量心与时间的距离,更能引发人的共鸣与深思。
(3)“一丝丝一缕缕”反复,突出了孤独的绵长与难以逃脱。
1.理解词语和句子内涵分别有哪些方法要领?哪些方法已掌握住,哪些未掌握住?答:2.答理解词句内涵题存在哪种(些)突出问题?打算如何解决?答:一、理解词句要牢牢扣住语境因为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意)均是考查其语境意义,因此,做这类题的阅读是一种语境式阅读,即找出答案所在的语境范围,再细读语境文字。
说起语境阅读,似乎很模糊,但在考试中还是较清晰的,需要根据以下内容确定清晰的语境范围:1.词语、句子所出现的位置只要是该位置的上下文字,均是答案要点所在的语境范围,而且在文中出现几次,就有几处语境范围。
还要注意的是,只要是该词语、句子出现在文末的,其语境范围往往是全文。
2.题干用语有的明确告诉语境范围,如“第×段”等;有的明确告诉要“联系全文”,表明既有词语、句子所在的上下文(局部语境),又有全文语境,甚至有外部语境。
3.分值分值少的,其语境范围往往立足于一段或几段;分值高的,如达到6分,其语境范围往往是全文。
总之,不管语境范围是大或小,都要有立足全段、全文的语境观照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完整。
一旦语境范围确定了,剩下的就是细读与精读了。
二、精准理解词语含义的原则:三看,三层解读1.坚持三看(1)看词性。
名词(名词性短语):①本义(实指义)→②语境义(虚指、隐含义)→③指代义(情感倾向)。
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①形容词的(形、色、姿、貌、态、味)特征义→②语境义(修辞义)→③引申义(褒或贬、赞扬或反对)。
动词(动词性短语):①动作(动态细节)→②性格特征含义→③主旨义(形象、性格)。
虚词:①虚词本指(作用)→②语境义(手法)→③写作意图(情感倾向)。
(2)看位置:标题(线索、主旨)→文首(开门见山、统领全文、阅读兴趣)→文末(点题、观点、主旨);段首(角度、对象)→段中(勾连上下文)→段末(承上启下)。
(3)看效果:实写(人物形象,景、物的形、色、姿、味等)→虚写(人物性格,景、物的质、貌、态)的修辞效果、描写效果、抒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