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一学期重难点练习题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练习题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练习题
1. 简答题
(1) 什么是物理学?
(2) 什么是力?
(3) 弹簧的形变与力的关系是怎样的?
(4) 什么是力的合成?
(5) 什么是摩擦力?
(6) 为什么需要使用托盘来搬运重物?
2. 选择题
(1) 在密闭容器内,给定一定体积的气体,其温度上升时,气体的压强会发生哪种变化?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2) 下列哪个现象不属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例子?
A. 疾驰的汽车在急刹车后,乘客会向前倾斜
B. 车上的行李在急刹车后会向前滑动
C. 人站在一列开动的火车上,感觉自己被推了一下
(3) 牛顿第三定律是指什么?
A. 力的合成定律
B. 物体静止的条件
C. 互作用力的性质
(4)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减小摩擦力?
A. 在物体表面加润滑剂
B. 增加物体的重量
C. 加大物体的接触面积
3. 计算题
(1) 用力10N推动一物体10m,物体所做的功是多少?
(2) 质量为5kg的物体,受到10N的作用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3) 一个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N/m,将其挂在挂钩上,下端加上20N的力,求弹簧的形变。
4. 解答题
(1) 解释牛顿第一定律,并给出一个例子说明。
(2) 简述牛顿第二定律,并列举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
(3) 什么是动摩擦力?它与力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以上是初二物理上册的知识点练习题,请按照题目的要求回答每个问题。
初二物理重难点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重难点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一个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B.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方向垂直于地面向上C.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支持力的大小D. 所有选项都正确2. 光的折射现象是指:A.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改变B.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C.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方向不变D.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3.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电学中的基本物理量:A. 电压B. 电流C. 电阻D. 功率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4.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______定律。
5.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______入射角。
6.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______。
7. 欧姆定律表明,电流的大小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8. 请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9. 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0.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物体对桌面的压力。
11. 一个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V,串联了一个10Ω的电阻,求电路中的电流。
五、实验题(每题15分,共15分)12. 描述如何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并说明实验的注意事项。
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D二、填空题4. 惯性5. 小于6. 和7. 反比三、简答题8.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9. 串联电路是指电路元件首尾相连的连接方式,其特点是电流处处相等,电压分配在各个元件上。
并联电路是指电路元件两端并联连接,其特点是电压处处相等,电流分配在各个元件上。
四、计算题10.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即 F = m * g = 2kg *9.8m/s² = 19.6N。
重难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专项练习试题(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专项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之比是3∶2,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他们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3∶1B.2∶1C.3∶4D.4∶32、如图所示,是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绘制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汽车做加速运动B.t1~t2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C.t1~t2时间内汽车处于静止状态D.t2~t3时间内汽车做减速运动3、甲乙两位同学在同一考点参加800m体考,t=0时同时起跑,t4时刻同时到达终点,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甲乙两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t1~t2时间内甲乙两同学保持相对静止C.0~t3时间内甲同学的路程小于乙同学的路程D.刚到达终点时,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4、运动会上高速摄像机抓拍甲、乙、丙三位百米比赛运动员,在某时刻三者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从起跑到该时刻,有关甲、乙、丙三位运动员的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可以判断甲运动员跑得最快C.甲的平均速度最大D.丙运动员每个时段的速度一定都是最小的5、小明用最小刻度是1mm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一块橡皮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 2.46cm、2.45cm、2.66cm、2.44cm、2.47cm,则橡皮的测量值应取()A.2.455cm B.2.46cm C.2.496cm D.2.47cm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读图填空:(1)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2)乙图中,停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_s;(3)丙图中,长方形铁皮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重难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综合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综合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
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B.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C.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D.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2、智能音箱通过网络让用户以语言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生活服务、信息查询等多项功能的操作。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户对智能音箱发布指令“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B.智能音箱接收到传递来的信息后依靠扬声器的振动才能发出声音C.智能音箱能根据语言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人们能够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二胡和笛子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B.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4、人可以依靠两只耳朵来判断发声物体的方位,从而对声音世界有立体的感觉。
如图,舞台上利用左右两只扬声器(喇叭)A、B来形成立体声效果,如果从扬声器所发出的声音是A强B弱,人会感觉到这个声源在A、C之间某位置,这里人作出判断主要利用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5、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一一形容声音的音调很高B.闻其声,知其人一一是因为人与人的音色不同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一一可以直接减弱声D.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一一是因为声能传递信息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的______相同,甲和丁的______相同(选填“音调”、“响度”)。
初二物理有难度的练习题
初二物理有难度的练习题
物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让很多学生感到困扰的科目
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初二物理中有难度的练习题,帮助大家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一、力与压强
1. 一块木板上放置着一本书,它对木板的压强是多少?
书的质量为2kg,木板上的接触面积为0.02㎡。
2. 一台重量是10N的电视机,放在了长方形底面长为2m、宽为1m 的箱子上,重力均匀分布在箱子的底面上,箱子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二、运动和力的度量
1. 一个物体在10s内从静止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与运动时
间的关系为v=0.5t+2,求该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2. 一辆汽车以8m/s的速度行驶了4s,之后又以16m/s的速度行驶
了8s,求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和平均加速度。
三、光学
1. 一块玻璃板的折射率为1.5,入射角为30°,求折射角。
2. 某物体产生的像位于凸透镜的透镜距离的左侧,物距为20cm,
像距为30cm,求凸透镜的焦距。
四、机械与能源转化
1. 一台电动扇,功率为100W,开启时间为5小时,则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2. 一个物体自由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了400J,重力势能转化为了哪种能量?
以上是一些初二物理中较为有难度的练习题,希望能给大家在物理学习中提供帮助。
通过解决这些题目,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多做练习题,结合实际情境,加强动手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加油吧!。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四章 光现象4.1光的直线传播 (1)4.2光的反射 (11)4.3平面镜成像 (23)4.4 光的折射 (40)4.5光的色散 (55)4.1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提炼知识点一:光源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等)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点燃的蜡烛)。
知识点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知识点三:光的传播速度: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105km/s ;2.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43c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32c ; 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
光年是长度单位。
重点难点解析一、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是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二、重点记忆真空中的光速1.真空中的光速约为3×108 m/s。
2.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光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传播。
4天文学中,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叫光年,所以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对点例题解析知识点一:光源【例题1】(2020齐齐哈尔模拟)能够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现有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将所举例子中的光源进行分类,其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有_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属于人造光源的有_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__。
【答案】发光,③⑧⑨,自然界中存在的光源,⑤⑥⑦,人为制造的。
【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初二上物理第一章要点+练习题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v=s/t变形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1m/s=3。
6km/h。
人步行速度约1。
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Ⅰ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则v2>v〉v1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Ⅰ实验中数据的记录: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题目5: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重难点题组训练含答案
题目5: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重难点题组训练含答案本文档提供了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的重难点题组训练,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每个单元包含15道试题,每道试题均配有详细答案解析,以便学生自我检测和纠正。
本文档适用于八年级物理研究者、教师和家长,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有益的研究资源。
第一单元运动基础1. 一辆时速为36km/h的汽车,在6s内行驶了多少路程?答:3 x 10^2 m。
解析:v = 36km/h = 10m/s, t = 6s, 路程s = vt = 10 x 6 = 6 x 10^1 = 3 x 10^2 (m)。
2. 一辆汽车以30 km/h的速度通过一个路口,通过这个路口需要2.4s。
求这个路口的长度。
答:20(m)。
解析:v = 30km/h=8.3m/s, t = 2.4s, 路程s=v*t=8.3*2.4(m)=20(m)。
3. 一个物体做完全匀速运动,图象为一条直线,斜率为5。
该物体的速度为多少?答:5(m/s)。
解析:y=kx+b, 斜率k=5,表示速度v=5m/s。
第二单元热学基础1. 冰点和沸点的温差是多少?答:100℃。
解析:摄氏温度的冰点和沸点相差100℃。
2. 一段铁棒,长度为30cm,横截面积为3cm^2。
这段铁棒在0℃时的体积是多少?答:30(cm^3)。
解析:这段铁棒的长度为30cm,横截面积为3cm^2,则体积为:V = 30cm*3cm^2 = 90(cm^3),在0℃时铁的密度为7.85(g/cm^3),则铁棒在0℃时的质量为:m =7.85(g/cm^3)*90(cm^3) = 7.065(kg),根据密度公式,m = ρV,可知体积为:V = m/ρ = 7.065(kg)/(7.85(g/cm^3)) = 902.4(cm^3),故铁棒在0℃时的体积为30(cm^3)。
3. 一个物体的温度从20℃升高到60℃,它的温差是多少?答:40℃。
初二物理较难的速度练习题
初二物理较难的速度练习题初二物理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其中速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对于解决物理题目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初二物理较难的速度练习题,帮助学生加深对速度相关概念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1. 小明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为5公里,花费的时间是20分钟。
请计算小明的平均速度。
答案:平均速度 = 总路程 / 总时间平均速度 = 5公里 / 20分钟平均速度 = 0.25公里/分钟2. 在一次长跑比赛中,小红跑步超过小明。
小红用了10分钟跑完2公里,而小明用了12分钟跑完2公里。
请计算小红和小明的速度,并回答谁的速度更快。
答案:小红的速度 = 总路程 / 总时间小红的速度 = 2公里 / 10分钟小红的速度 = 0.2公里/分钟小明的速度 = 总路程 / 总时间小明的速度 = 2公里 / 12分钟小明的速度 = 0.1667公里/分钟小红的速度更快。
3. 一辆汽车以30米/秒的速度行驶了2小时,请计算汽车行驶的总路程。
答案:总路程 = 速度 ×时间总路程 = 30米/秒 × 2小时 × 3600秒/小时总路程 = 30 × 2 × 3600总路程 = 216000米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216000米。
4. 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甲车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向东行驶,乙车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向西行驶。
两车行驶3小时后相遇在B地。
请计算AB两地的距离。
答案:甲车行驶的距离 = 甲车的速度 ×时间甲车行驶的距离 = 50公里/小时 × 3小时甲车行驶的距离 = 150公里乙车行驶的距离 = 乙车的速度 ×时间乙车行驶的距离 = 40公里/小时 × 3小时乙车行驶的距离 = 120公里AB两地的距离 = 甲车行驶的距离 + 乙车行驶的距离= 150公里 + 120公里= 270公里AB两地的距离为270公里。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专项难题质量专项训练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专项难题质量专项训练一、选择题1.甲乙两物体相向运动即两个物体各自朝对方的方向运动。
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 B.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C.0﹣4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2.如图所示是测量长度的一些工具,关于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制作课桌的过程中,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木板长度,这样做更精确些B.毫米刻度尺比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精确度要高些C.我们在测量时应根据对测量结果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D.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要比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精确度高3.“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
如图是甲乙两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长B.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球做变速运动D.甲乙两球平均速度之比4:54.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路面同向运动,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乙车比甲车速度快B.甲乙两辆汽车速度相等C.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60mD.甲、乙两辆汽车3s后相距10m5.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光滑弧形槽,一个为A1B1C1凸形,一个为A2B2C2凹形,两个相同小球分别进入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v,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v,小球通过凸形槽的时间为t1,通过凹形槽的时间为t2,则t1、t2的关系为A.t1=t2B.t1>t2C.t1<t2D.无法确定6.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
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 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 1min 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 已知心电图记录仪的出纸速度(坐标纸移动的速度是 2.5cm/s,如图所示是仪器记录下来的小博同学的心电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 0.5cm. 由此可知A.此人的心率约为 75 次/分B.此人的心率约为 125 次/分C.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 0.1sD.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 0.60s7.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从t1到t2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在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瞬时速度相等8.已知每根铁路钢轨长25m,若45s内听到车轮和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为30次,则火车的速度是()A.60km/h B.62km/h C.58km/h D.无法确定9.学校操场的跑道周长为200m,甲、乙两人从同一点同时出发沿同方向在跑道上绕行,他们的速度v甲=4m/s、v乙=3m/s,当他们在同一地点再次相遇时,乙跑的路程至少为()A.300m B.700m C.600m D.800m10.一辆小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第1s内通过了10m,第2s内通过20m,第3s内通过30m,则这辆小车()A.在第1s内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前2s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这3s内做变速直线运动D.在这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11.甲、乙两同学在t=0开始从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方向运动,他们运动的路程s随时间变化t的规律如图所示。
(完整)八年级上物理难题
1、如图,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笔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B.墙壁发生了漫反射,地面发生了镜面反射C.地面发生了漫反射,墙壁发生了镜面反射D.墙壁发生了镜面反射,地面发生了折射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水直到加满的过程中,光斑将A.仍在原来位置B.向右移动后静止C.向左移动后静止D.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3、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4、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周跟地球自转一周所用时间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B.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C.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D.以地球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5、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由图象可知:海波在第_____分钟开始熔化;凝固过程持续了_____分钟;第3—7分钟物质的状态是:____ ____;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6、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2.6s,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m.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8分)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2、如图乙所示,AO是入射到平行玻璃砖上的光线,请画出光通过上、下两个界面的折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3、如图丙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经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4、如图丁所示,两面平面镜互相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请完成光路图.四、实验与探究(4分+7分+8分+8分+6分,共33分)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 ____________;(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 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在寻找棋子A的像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 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4)移动玻璃板后棋子B,但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5)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____ ___;(6)将棋子逐渐远离玻璃板,棋子像的大小(变大/变小/不变);(7)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白纸上(能/不能)接收到棋子A的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2·小平在高处用望远镜眺望,他看到了远处有一位铁匠在工作,若铁匠以每秒一次的节奏锻打铁块,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锻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则铁匠与小平的距离约是()A、240mB、480mC、680mD、1020m3.如图6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4.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 )A.放在种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种罩内的空气抽掉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空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在吊着的大种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种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线5.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难点题型及答案
(下面的蓝色字体为答案。
)1、声音的产生:发声体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就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2、声速: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0m/s,因为声速比光速(3×108m/s)小得多,所以发生雷电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因为课本中提出了声速的定义、单位及符号,就应理解速度的意义,会使用公式v=s/t进行简单的计算。
3、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作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上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真空带,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小明打击长钢管的一端,小红在另一端会听到几个响声?为什么?会听到两个响声,因为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相同,声音在钢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所在在钢中用的时间短。
5、为区分自己的拍手处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离高墙多远?要区分原声和回声,它们的时间间隔必须在0.1S以上,又因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由公式v=s/t,可计算出路程,声音经过的路程是距离的二倍。
答案:声音所经过的路程s=vt=340m/s×0.1s=34m,拍手处和墙的距离是34m÷2=17m 答:至少要离高墙17m的距离,才能区分出原声和回声。
6、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关系式为Vt=Vo+a(t-to),其中:Vt表示温度为t时的声速,to为表格中指出的温度,Vo表示温度为to时的声速,a为温度系数,可见,水中的声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如下图所示的是酒精、水和水银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其中解析:由表格可知,水的温度系数a>0,根据公式Vt=Vo+a(t-to)知,t越大,声速Vt越大,在题中的Vt-t图象中,由于a表示了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它表示水中的声速规律,如何判断b和c哪个是酒精中声速的规律,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看倾斜程度,倾斜程度大的a的绝对值大;另一种是看t=to时的Vt值(即Vt=Vo),Vt大的对应的V o大。
初二物理上册难练习题
初二物理上册难练习题一、选择题:1. 在垂直向下抛掷的运动中,当物体下落到最高点时:A. 速度为零B. 加速度为零C. 加速度朝上D. 速度朝上2. 如果物体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弹力作用,物体的加速度将:A. 保持不变B. 方向发生变化C. 等于重力加速度的两倍D. 等于重力加速度3.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那么它的运动状态将:A.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B. 保持静止C. 加速度为零D. 速度不变4. 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 物体的质量B. 物体受力的大小C. 物体的形状D. 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5. 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一个处于水平桌面上,另一个处于倾斜桌面上,放开后同时滑下,哪一个物体滑动的距离更长?A. 水平桌面上的物体B. 倾斜桌面上的物体C. 滑动距离相等D. 需要具体数据才能比较大小二、填空题:1.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是 __________。
2. 施加在物体上的作用力与物体的加速度__________。
3. 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4.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为__________。
5. 在斜面上,物体受到的重力分解成垂直分力和平行分力,平行分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1.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2N的作用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2. 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受到15N的作用力和5N的摩擦力,请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3. 一辆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突然急刹车,为什么后座乘客会向前滑动?4. 请解释为什么一个静止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会运动起来?5.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场景可以观察到摩擦力的存在,并解释其原因。
四、综合题:1. 某电梯内有一质量为80kg的乘客,电梯向上运动时,乘客感到轻松;电梯向下运动时,乘客感到重。
试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
2. 在斜面上放置一个两端开口的塑料盒,塑料盒的上方有一个小孔。
当斜面倾斜角度增大时,从小孔中倾斜出来的水流速度会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3. 电脑里的CPU散热器一般都带有散热风扇,为什么需要散热风扇?并且,风扇一般放置在散热片的哪一边?请解释原因。
重难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综合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综合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分辨人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降低音调D.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时“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如图所示,用几只相同的玻璃瓶子装有不同质量的水。
用一根筷子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 1,2, 3, 4, 5, 6, 7,i”的声音来。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声音是由筷子振动产生的B.该声音不能传递能量C.该声音主要是音调不同D.在月球上敲击瓶子同样能听到声音3、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丙图: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速度比普通声快得多B.弹琴时,增大拨动琴弦的力度就会增大振动频率C.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340m/sD.环境嘈杂时,戴上耳罩是从传人耳处中减弱噪声5、笛子是古老的民族乐器,分为南笛和北笛。
二者相比,南笛的管身长且粗,北笛的管身短且细。
南笛声音浑厚柔和,北笛声音清脆明亮。
以上关于南笛和北笛声音的描述,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满怀深情的歌声“唱支山歌给党听”从教室内传出,杨老师隔着墙便能判断出是小华在唱歌,其依据是声音的_____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八年级上物理难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0.8m/s B.1.0m/s C.0.96m/s D.1.2m/s2.在某次青少年“机器人”展示活动中,甲、乙、丙三个智能机器人在周长为20米的圆形轨道上进行速度测试活动。
它们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甲率先跑完5圈,此时乙正好落后甲半圈;当乙也跑完5圈时,丙恰好也落后乙半圈。
假设甲、乙、丙沿圆周运动时速度大小均保持不变,按照大赛的要求,三个机器人都要跑完50圈,那么当甲完成任务时,丙还要跑多少圈A.9圈B.9.5圈C.10圈D.10.5圈3.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C.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西运动D.经过4s,甲乙相距10m4.一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为5℃,测沸水的温度时为95℃,若用它来测得室内温度为32℃,则室内的实际温度约为A.35)B.30)C.33)D.37)5.一容器装满水后,容器和水总质量为m1;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2;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和一质量也为m的小金属块B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3,则金属块A 和金属块B的密度之比为A.m2:m3B.(m2﹣m1):(m3﹣m1)C.(m3﹣m2):(m2﹣m1)D.(m2+m﹣m3):(m1+m﹣m2)6.人们在空气中唱歌或说话,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用力喊出的声音音量很大,它传播得就快,小声说出的声音传播得就慢B.声音尖也就是音调高的声音传播得快,声音粗也就是音调低的声音传播得慢C.音量越大、音调越高的声音传播得越快D.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任何声音的传播速度都相同7.太阳光与水平面成30°角斜射在地面上,若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反射,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A.一定为75°B.一定为30°C.可能为60°D.可能为15°8.现有密度分别为a和b的两种液体,a的密度小于b,在甲杯中装满这两种液体,质量各占一半,在乙杯中装满这两种液体,体积各占一半,假设两种液体不发生混合,两个杯子完全相同,则A.甲杯中液体质量大B.乙杯中液体质量大C.两杯中质量一样大D.无法确定质量大小9.如图所示,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已干,但仍有不少水潭,为了不致踩在水潭里,则()A.迎着月亮走时,地面上较暗处是水潭B.迎着月亮走时,地面上较亮处是水潭C.背着月亮走时,地面上较暗处是地面D.背着月亮走时,地面上较亮处是水潭10.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从P点、乙从Q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A.乙到达P点时,甲离Q点6米B.经过3秒,甲、乙相距4米C.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D.甲到达Q点时,乙离P点2米11.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的一点光源S,点光源S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
(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易错题难题整理(经典)
1.图中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为什么?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因为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故答案为:①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②下;③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2.欣赏如图所示的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1)小朋友误认为冒烟的冰棒就像冒着“白气”的开水一样很烫,故不要“冒烟”的,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请解释冰棒为什么会“冒烟”。
(2)小明友要结霜的,冰柜中为什么会出现霜呢?请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答:物理问题:一个小孩说“冒烟”的热,不要,我要冷柜里结霜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从冷柜里拿出的冷冻品,例如冰糕,其温度很低,与其表面接触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微小水滴,呈现雾状,就是上面所说的“冒烟”的.因此,看来,“冒烟”的并不热,是一种物态变化——液化现象。
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
冰箱中水蒸气,在温度降得非常低的情况下直接凝华成霜 .3.小明同学身高1.80m,家里装修时要在墙上安装一个竖直的平面镜,为了能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最小长度应为( c )A.30cmB.60cmC.90cmD.120cm4.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
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
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
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结论是否正确。
答:解:1.室温下,取一瓶与研究对象相同的矿泉水,称量质量m1; 2.将矿泉水拧紧瓶盖,放入冰箱较长时间,取出放室内一段时间,待矿泉水完全恢复至室温后将矿泉水外壁完全擦干,称量质量m2; 3.比较m1、m2的大小,如果m1>m2,则小张是正确的;如果m1=m2,则小吴是正确的.5.如图所示的模型照相机,纸筒A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初二上册物理运动练习题难
初二上册物理运动练习题难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运动、力和能量等现象及其相互关系。
而初二上册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物理运动的一些练习题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针对初二上册物理运动练习题的难点进行分析。
一、速度和加速度计算题在初二上册物理课程中,速度和加速度是极为重要的概念。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题目通常涉及到物体的位移、时间和其他相关参数。
学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熟悉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并且准确理解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将其应用到公式中进行计算。
例如,某学生问题如下:一个物体在4秒内由静止加速运动到30m/s的速度,求它的加速度是多少?解答:首先给出题目中的条件:初始速度u为0m/s,时间t为4秒,最终速度v为30m/s。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以得出公式:v = u + a * t,其中a为加速度。
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计算:30 = 0 + a * 4,解得a为7.5m/s²。
通过这种计算题目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并掌握运用对应公式计算的能力。
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题初二上册物理课程涉及到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而变速直线运动则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发生改变的直线运动。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题目,学生需要根据题目条件计算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相关物理量。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注意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判断该题属于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然后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三、平抛运动题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斜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初角度和加速度进行抛体运动。
初二上册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平抛运动的概念和相关公式,例如水平抛体的运动轨迹、飞行时间、最大高度等。
(完整)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较难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3章复习卷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情景中的“影”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D.树影婆娑2、用刻度尺测出圆柱体不同位置的直径,结果如下:3.38cm、3.50cm、3.39cm、3.38cm、3.380cm,则这个圆柱体的直径是( )A.3.39cm B.3.388cm C.3.3875cm D.3.38cm3、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和否认。
从物理学角度看()A. 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B. 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C. 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D. 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5、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D.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频率越高响度越大,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7、图中画的是王小刚同学的眼镜,从眼镜判断,他的眼睛()A.是远视眼。
B.是近视眼。
C.视力正常,眼镜是太阳镜。
D.一只眼视力基本正常,另一只是近视眼。
8、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9、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
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重难点练习题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重难点练习题1.某小组同窗在做“验证凸面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进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按时,将凸面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进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楚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1. 某同窗拿着一个凸面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并取得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得此光班到透镜光心的距离是10厘米.该同窗想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A. 大于10厘米B.在10厘米和20厘米之间?C. 小于10厘米D.大于20厘米答案:C2.用照相机拍集体照,发现有一部份人没进入镜头,这时应采取的方式是( )A. 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B. 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C. 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D. 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答案:D3.某小组同窗在“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面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式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
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10厘米的凸面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楚,并将相应的像距v和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一中。
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12厘米的凸面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和现象记录在表二中。
表一(凸面镜的焦距为f1=10厘米)表二(凸面镜的焦距为 f2=12厘米)(1) 分析实验序号3和7,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一、2(或五、6)数据中的像距v与物距u和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面镜物距大于像距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沦是:不同的凸面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重难点练习题1.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1. 某同学拿着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得此光班到透镜光心的距离是10厘米.该同学想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A. 大于10厘米B.在10厘米和20厘米之间?C. 小于10厘米D.大于20厘米答案: C2.用照相机拍集体照,发现有一部分人没进入镜头,这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A. 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B. 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C. 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D. 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答案: D3.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
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和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一中。
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12厘米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和现象记录在表二中。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10厘米)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 f2=12厘米)(1) 分析实验序号3和7,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或5、6)数据中的像距v与物距u以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物距大于像距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沦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4)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与4(或5、6、7与8)数据中的像距v与物距u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物距相同,成像情况不同,像距随着焦距的增大而增大(2)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1)与(5)或(2)与(6)或(3)与(7)或(4)与(8)(4)同一透镜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像变大4.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不同颜色的光(红光、黄光和紫光),分别以不同的入射角i从空气射入玻璃砖中,如图25所示,每次的入射点均为O点,然后测出折射光线对应的折射角r并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过程中,他们通过网上查阅相关物理资料发现不同颜色的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对于红、黄、紫三种颜色的光,红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最快,黄光次之,而紫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最慢。
(1) 初步分析三个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选填“ 一定” 或“ 不一定” )发生改变。
(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到初步结论:不同颜色的光从空气中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在这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越慢,折射角越小。
(3)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① 综合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结论:同种颜色的光从空气斜射入同种介质中时,________;② 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结论:不种颜色的光从空气斜射入同种介质中时,__________.答案:(1 )不一定;(2 ) 2 、 6 、 10 或 3 、 7 、 11 或 4 、 8 、 12 ;(3 )①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② 在介质中传播速度越慢的光折射本领越强。
5.P 、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 10m 的两点,甲、乙两小车从 P 点出发向 Q 运动,它们运动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B. 经过 6s ,乙车离 P 点 10mC. 甲车比乙车早 3s 通过 Q 点D. 经过 3s ,甲、乙两车相距 6m答案: D6.P 、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 1.2 米的两点,甲从 P 点、乙从Q 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 - t 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 )A. 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B. 经过 3 秒,甲、乙相距 1.5 米C. 乙到达 P 点时,甲离 Q 点 2.4 米D. 甲到达 Q 点时,乙离 P 点 0.9 米答案: D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 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可能相同C.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D.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答案: AC8.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为 0.4 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水平拉力增大为 0.6 牛,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 )A. 0.4 牛B. 0.6 牛C. 0 牛D. 0.2 牛答案: D【例1】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第一问: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当实验序号后边有让我们分析**与**的关系时,这样的话其实就给了我们答题的“依据”,我们写结论的时候就围绕着它们来写,两组实验序号中间是“或”字,所以分析一组即可,如果分析1、2、3可以发现物距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这就是结论的重点部分,但不能只写这个,因为我们讲过,物距越大,像距越小这个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凸透镜成实像,所以必须要加这条。
那么答案是:同一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减小。
第二问,第一个空很容易,答案是:物屏距离L,第二个空,因为本题前面让分析的是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所以只答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即可,通过表格可得出答案:第一次成像的物距是第二次成像的像距。
第三问,让分析的是物屏距离L和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而且结论是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
所以选择实验序号1、2或5、6来分析,你会发现当物屏距离L正好是焦距f的4倍的时候就不能得到一次放大的和一次缩小的像,而当L>4f时就可以满足结论,所以答案是:物屏距离L大于该凸透镜的4倍焦距【总结】(1)答实验题是有技巧的,例如有“答题依据”时就按依据来答,否则不得分。
(2)有些孩子只看题目写结论,比如物距变大,像距变小这个规律,看到了就直接写上了,不能和已学过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导致失分,这是很多孩子的通病。
(3)答实验题如果结论写不出来了,一定要想想老师教过的方法,有的孩子只顾答题而忘记了方法。
【例2】记录的均是_________的位置,实验时需将其_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两位同学实验过程合理完整的是_________同学(选填“小明”、“小华”或“小明和小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和小华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图13(a)、(b)所示为他们完成的实验记录单。
从记录单上的信息可知,OO【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实验过程。
第一空易错,有的孩子脑袋一冲动手一抖就填上“平面镜”,而我们做实验的时候是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做的,所以正确答案是:玻璃板。
第二空较容易,答案是:竖直;第三空,根据图可知,应选小华,因为她做了三次实验,而本实验就是要求进行多次,已达到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所以最后一空答案是:小华同学探究时共做了三次实验,符合物理实验的要求。
【总结】平面镜成像实验的过程和规律都是中考常考知识,必须要掌握好,例如,做实验的时候眼睛要从()看过去,没点燃的蜡烛好像被()一样。
第一空应填“各个方向”,第二空大家应该都知道,填“点燃”。
其实这些细节平时在授课的时候都有讲过,但是如果学生不细心,考试的时候就会填的五花八门了。
【例3】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在钢索的牵引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2(a)、(b)所示,则()A.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B.4秒内甲、乙通过的路程相等C.甲、乙受到钢索的拉力相等D.甲受到的合力大于乙受到的合力【解析】本题是一道小的综合题,把重力、合力、s-t图像结合在一起,由图像可知,甲的速度是0.4m/s,乙的速度是0.6m/s,所以排除A选项。
因为速度不同,所以由s=vt可知,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可能相等,排除B选项。
因为甲和乙质量相等,所以重力相等,根据图知道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处于平衡状态,应该受到平衡力,所以重力和拉力大小应相等,且它们的合力为零,排除D,所以正确选项是C.【总结】s-t图像的题目要会根据图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所有的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都是从原点开始的。
比如,一个物体在还没有开始计时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了,那么它在0秒的时候这条倾斜直线就会从s轴上的某个数据开始,即图像起点坐标为(0,y),同理,如果已经开始计时了,但是物体没动,过一会才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的图像起点坐标就为(x,0)【例4】重为G的正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若在该正方体上表面的中央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其大小为F(F<G),此时该正方体在竖直方向上所受合力的大小为()A.0B.FC.G-FD.G【解析】本题是一道易错题,关键在于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很多孩子会错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