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分级标准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级
一、概述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级是根据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等因素,对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进行分级管理的重要制度。
该制度旨在提高自然灾害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
根据《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规定,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等级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二、各级响应标准1. Ⅰ级响应Ⅰ级响应适用于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对全国或者多个省份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损坏。
在此级别下,国家减灾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2. Ⅱ级响应Ⅱ级响应适用于重大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对全国或者多个省份造成较大影响,可能导致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损坏。
在此级别下,国家减灾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同时要求受灾省份减灾委员会和相关部门启动本行政区域内的Ⅱ级响应。
3. Ⅲ级响应Ⅲ级响应适用于较大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对部分地区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一定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损坏。
在此级别下,受灾省份减灾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同时要求相关市(地)和县(市、区)减灾委员会启动本行政区域内的Ⅲ级响应。
4. Ⅳ级响应Ⅳ级响应适用于一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对部分地区造成一定影响,可能导致少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损坏。
在此级别下,受灾市(地)和县(市、区)减灾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三、响应措施1. 组织领导各级减灾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确保各项救助措施落实到位。
2. 救援力量调配根据灾害等级,各级减灾委员会调配救援力量,包括救援队伍、物资、设备等,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3. 受灾人员安置根据受灾情况,妥善转移安置受灾人员,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自然灾害的分级标准
自然灾害的分级标准:
自然灾害的分级标准主要考虑灾害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造成的损失等因素。
根据灾害等级标准,一般将自然灾害分为四级,分别是一级灾害、二级灾害、三级灾害和四级灾害。
一级灾害是指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例如汶川地震、唐山大地震等。
二级灾害是指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国家和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自然灾害,例如芦山地震、汉川洪灾等。
三级灾害是指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一定影响的自然灾害,例如福建台风、山西旱灾等。
四级灾害是指造成较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一定影响的自然灾害,例如暴雨洪灾、冰雪灾害等。
重大、较大、一般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试行)
附件1饶阳县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试行)本标准根据国家、省、市等上级单位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对部分内容进行增减调整后制定。
作为各乡镇区、各部门报送特别重大(Ⅰ)、重大(Ⅱ)、较大(Ⅲ)、一般突发事件(Ⅳ)信息的标准,并作为分级处臵各类突发事件的依据。
一、自然灾害类(一)水旱灾害特别重大水旱灾害(Ⅰ)包括:1.滹沱河发生超标准(超50年一遇)洪水;2.全县作物全部受旱,40%以上人口出现严重饮水困难。
重大水旱灾害(Ⅱ)包括:1.滹沱河发生10年—50年一遇洪水;2.作物受旱面积约30万亩,20%—30%人口出现饮水困难。
较大水旱灾害(Ⅲ)包括:1.滹沱河发生5年—10年一遇洪水;2.作物受旱面积约20万亩,10%—20%人口出现饮水困难。
一般水旱灾害(Ⅳ)包括:1.滹沱河发生5年以下一遇洪水;2.作物受旱面积约8万亩,10%的人口出现饮水困难。
(二)气象灾害特别重大气象灾害(Ⅰ)包括:暴雨、冰雹、龙卷风、雪灾、寒潮、大风和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气象衍生灾害,对重要城镇和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特大人员伤亡(10人或以上)及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重大气象灾害(Ⅱ)包括:暴雨、冰雹、龙卷风、雪灾、寒潮、大风和台风及气象衍生灾害等,造成较多人员伤亡(3-9人)及重大经济损失的灾害;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雷电、干旱、低温冷害、大雾等灾害。
较大气象灾害(Ⅲ)包括:灾害性天气及气象衍生灾害直接造成人员伤亡(1-2人)及一定社会、经济影响的灾害。
一般气象灾害(Ⅳ)包括:灾害性天气及气象衍生灾害未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但有一定社会、经济影响的灾害。
(三)内涝灾害特别重大内涝灾害(Ⅰ)包括:预报未来3小时雨量将达到10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达到100毫米且降雨可能持续。
城区主要干道部分路段和低洼地区开始积水,积水深度可能达到50厘米以上,造成大面积交通中断或者交通瘫痪。
自然灾害分级标准
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有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冰雹、沙尘暴、雪灾、道路结冰,共十一类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蓝:一般黄:较重橙:严重红:特别严重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一、水旱灾害特别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2、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多个设区的市发生特大洪涝灾害;3、重点大型水库发生垮坝;4、洪水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主要航道中断,48小时无法恢复通行;5、包括我省在内的多个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6、多个大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2、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3、多个设区的市发生严重洪涝灾害;4、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5、洪水造成铁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6、包括我省在内的数省区市多个设区的市发生严重干旱,或我省发生特大干旱;7、多个省辖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大中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较大水旱灾害包括:1、省内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2、省内主要河流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3、多个县(市、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4、中小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流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5、洪水造成铁路、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12小时无法恢复通行;6、一个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多个县(市、区)发生特大干旱;7、省内主要大城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其它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水旱灾害为一般水旱灾害。
二、气象灾害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特大暴雨、大雪、龙卷风、沙尘暴、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重要城市和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我省或包括我省在内的多个省(区、市)范围内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潮、沙尘暴、大风和台风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下同),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热浪、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下击暴流、雪崩等气象灾害;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的。
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分级标准
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分级标准《国务院关于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中对自然灾害类的分级规定:(一)水旱灾害1. 特别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2)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3)重点大型水库发生垮坝;(4)洪水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主要航道中断,48小时无法恢复通行;(5)多个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6)多个大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2. 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2)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3)数省(区、市)多个市(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4)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5)洪水造成铁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6)数省(区、市)多个市(地)发生严重干旱,或一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7)多个大城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大中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二)气象灾害1. 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特大暴雨、大雪、龙卷风、沙尘暴、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重要城市和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1个或多个省(区、市)范围内将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会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3)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可能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2. 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潮、沙尘暴、大风和台风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热浪、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下击暴流、雪崩等气象灾害;(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的。
国家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等级划分
国家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等级划分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不可避免的挑战。
为了减轻其影响,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进行专业培训等。
在这些努力中,应急响应等级的划分是一个关键环节,它有助于指导各级政府和救援机构在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的行动。
本文将探讨国家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等级划分的意义、原则及其实践应用。
一、背景与意义应急响应等级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通过合理划分不同级别的响应,可以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此外,科学的应急响应等级划分还有助于评估灾害风险,为后续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二、分类与特点根据灾害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发展态势,可将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等级划分为四个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每个级别都有其特定的标志和适用条件:一级响应:针对特别重大灾害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启动该级别响应将调动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和力量,进行全面协调和指挥。
二级响应:适用于较大规模的灾害事故,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需要多个地区或部门协同应对。
三级响应:通常用于中小规模的自然灾害事件,如风暴、干旱等,需要地方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四级响应:适用于较小规模的灾害事件,如轻微的水灾、火灾等,由基层单位自行处理。
每个级别的响应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要求,如响应时间、资源配置、责任分工等方面均有明确的规范。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在不同级别的响应中能够做到科学决策、gao效执行和及时恢复。
三、实践与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应急响应等级的划分对于灾害应对具有重要意义。
以地震为例,当发生强震并造成严重破坏时,应及时启动一级响应,中央政府将统筹调配人力、物力资源,协调各地救援队伍迅速前往受灾区域展开救援;而对于一般性地震,可启动三级响应,由当地政府部门负责组织救援力量、调集必要物资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灾情信息。
自然灾害四个等级
自然灾害四个等级
自然灾害分为4个等级。
1、特大灾:一次性灾害过程造成以下后果之一的:农作物绝收面积30万公顷以上。
倒塌、损坏民房5万间以上。
因灾需紧急转移人数达到3万人以上。
7级以上,严重破坏性地震(中等以上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城镇发生6.5级以上)等。
2、大灾:农作物绝收面积10一30万公顷。
倒塌、损坏民房3一一5万间。
因灾需紧急转移人数达到1一3万人。
6.0一6.9级破坏性地震(中等以上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城镇发生5.5级)等。
3、中灾:农作物绝收面积5一10万公顷。
倒塌、损坏民房1一3万间。
因灾需紧急转移人数达到5000一1万人。
4.0-5.9级破坏性地震等。
4、小灾:未达到中灾划分标准的均为小灾。
自然灾害包括:
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地震、海啸、滑坡、泥石流、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火山喷发等。
自然灾害分级标准
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有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冰雹、沙尘暴、雪灾、道路结冰,共十一类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蓝:一般黄:较重橙:严重红:特别严重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一、水旱灾害特别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2、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多个设区的市发生特大洪涝灾害;3、重点大型水库发生垮坝;4、洪水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主要航道中断,48小时无法恢复通行;5、包括我省在内的多个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6、多个大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2、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3、多个设区的市发生严重洪涝灾害;4、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5、洪水造成铁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6、包括我省在内的数省区市多个设区的市发生严重干旱,或我省发生特大干旱;7、多个省辖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大中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较大水旱灾害包括:1、省内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2、省内主要河流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3、多个县(市、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4、中小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流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5、洪水造成铁路、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12小时无法恢复通行;6、一个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多个县(市、区)发生特大干旱;7、省内主要大城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其它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水旱灾害为一般水旱灾害。
二、气象灾害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特大暴雨、大雪、龙卷风、沙尘暴、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重要城市和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我省或包括我省在内的多个省(区、市)范围内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潮、沙尘暴、大风和台风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下同),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热浪、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下击暴流、雪崩等气象灾害;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的。
2023年关于1地震烈度分级
地震烈度分级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对地震进行科学评估和研究,地震烈度分级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地震烈度分级主要是根据地震对建筑物和人造环境的破坏程度来进行评估的。
下面我们将从一到九个等级依次介绍地震烈度的分级标准。
一级烈度:一级烈度指的是不可感知的地震,即地震波对人类和建筑物没有任何影响,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警惕。
这种地震通常只能通过专门的地震仪器来检测和记录。
二级烈度:二级烈度指的是微弱的地震,即能被人察觉到的地震,但只有地震仪器才能对其进行可靠记录。
这种地震对建筑物和人造环境没有任何影响,只有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下,人们才能察觉到地震的存在。
三级烈度:三级烈度指的是较弱的地震,即能被大多数人感觉到的地震。
这种地震会导致建筑物轻微的震动,但不会对建筑物和人造环境造成破坏。
人们在这种地震发生时可以感受到房屋的轻微晃动,但不会引起恐慌。
四级烈度:四级烈度指的是中等强度的地震,即能导致建筑物轻微损坏的地震。
这种地震会引起建筑物的摇晃和震动,可能会导致一些玻璃和瓷器等易碎物品的破坏,但一般不会对建筑物结构造成严重破坏。
五级烈度:五级烈度指的是较强的地震,即能导致建筑物部分倒塌的地震。
这种地震会引起建筑物明显的摇晃和震动,可能会导致一些建筑物的部分倒塌,对人员和财产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六级烈度:六级烈度指的是强烈的地震,即能导致建筑物严重破坏的地震。
这种地震会引起建筑物的严重破坏,包括墙体的倒塌、砖瓦的破碎等,对人员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七级烈度:七级烈度指的是剧烈的地震,即能导致建筑物严重倒塌的地震。
这种地震会引起建筑物的大面积倒塌,包括高层建筑的坍塌、桥梁的倒塌等,对人员和财产造成巨大的危害。
八级烈度:八级烈度指的是巨大的地震,即能导致建筑物毁灭性损坏的地震。
这种地震会引起建筑物的彻底倒塌,对人员和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九级烈度:九级烈度指的是灭顶之灾的地震,即能够造成大范围破坏和巨大人员伤亡的地震。
第四章 自然灾害分类与分级
(四)主要生物灾害灾变等级划分 根据成灾面积、发病率等指标划分生物灾害灾变 等级 (1)农作物生物灾害,根据农作物病害、虫害的成 灾面积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轻害:成灾面积达到1-10公顷; 中害:成灾面积达到10-100公顷; 重害:成灾面积达到100-1000公顷; 特重害:成灾面积达到>1000公顷。
涝期
l旬
轻涝(一般涝) 大涝(重涝) 降 水 量 : 东 北 地 区 降水量;东地地区 300 毫 200~300 毫 米 ; 华 南 、 米以上;华南、川西地区 川 西 地 区 300~400 毫 米 ; 400 毫米以上;其他地区 其他地区250~350毫米 350毫米以上
2旬 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华 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华 1个月 南 地 区 75%~150% ; 其 南地区 150% 以上; 其他 他地区100%~200% 地区200%以上 2个月 3个月
第一节 自然灾害分类 自然灾害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尚不统一,原因是我国 自然灾害研究是由各部门开展的 灾害类型 雪、雨、风 干旱、洪水、雨涝 农业病虫害 林业病虫害、森林火灾 风暴潮、台风、赤潮、海冰 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 地震、火山 管理部门 中国气象局 水利部农业部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 国家海洋局 国土资源部 中国地震局
(三)主要海洋灾害灾变等级划分 2. 海啸 根据波幅将海啸划分为四个等级: 轻海啸:即1级海啸,波幅2米 中等海啸:即2级海啸,波幅4~6米 强海啸:即3级海啸,波幅10米 极强海啸——即4级海啸,波幅≥30米
3. 赤潮 根据赤潮出现范围,将赤潮分为四个等级: 轻赤潮:面积小于100平方千米 中等赤潮:面积为100~1000平方千米 严重赤潮:面积为l000~10000平方千米 极严重赤潮:面积为10000平方千米以上
洪涝灾害等级划分标准
洪涝灾害等级划分标准
洪涝灾害等级划分标准是根据灾害的发生程度和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程度来划分的。
根据中国国家标准《自然灾害分类及代码》(GB/T17747-1999)中的规定,洪涝灾害等级划分标准如下:
I级洪涝灾害:一般洪水,造成轻微的农作物和房屋损失,但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较小,不必采取紧急措施。
II级洪涝灾害:中等洪水,造成较大的农作物和房屋损失,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一些应急措施。
III级洪涝灾害:严重洪水,造成重大的农作物和房屋损失,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较大,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如疏散人员,防止次生灾害等。
IV级洪涝灾害:特大洪水,造成巨大的农作物和房屋损失,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需要采取紧急的救援和救助措施,如调集军队、公安等力量进行抢险救援。
以上是洪涝灾害等级划分标准的具体内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1 -。
自然灾害分级标准.doc
灾祸性气候预警信号有飓风、暴雨、高温、寒流、大雾、雷雨、劲风、冰雹、沙尘暴、雪灾、路途结冰,共十一类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依照灾祸的严峻性和紧迫程度,色彩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赤色,蓝:一般黄:较重橙:严峻红:特别严峻自然灾祸类突发事情分级规范(试行)一、水旱灾祸特别严峻水旱灾祸包含:1、一个流域产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产生大洪水;2、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产生决口,多个设区的市产生特大洪涝灾祸;3、要点大型水库产生垮坝;4、洪水构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首要航道中止,48小时无法康复通行;5、包含我省在内的多个省(区、市)产生特大干旱;6、多个大城市产生极度干旱。
严峻水旱灾祸包含:1、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产生大洪水;2、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首要支流堤防产生决口或呈现严峻险情;3、多个设区的市产生严峻洪涝灾祸;4、一般大中型水库产生垮坝或呈现对下贱安全构成直接影响的严峻险情;5、洪水构成铁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止,24小时无法康复通行;6、包含我省在内的数省区市多个设区的市产生严峻干旱,或我省产生特大干旱;7、多个省辖市产生严峻干旱,或大中城市产生极度干旱。
较大水旱灾祸包含:1、省内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产生大洪水;2、省内首要河流及首要支流堤防产生决口或呈现严峻险情;3、多个县(市、区)产生严峻洪涝灾祸;4、中小型水库产生垮坝或呈现对下贱安全构成直接影响的严峻险情;5、洪水构成铁路、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止,12小时无法康复通行;6、一个市产生严峻干旱,或多个县(市、区)产生特大干旱;7、省内首要大城市产生严峻干旱,或其它城市产生极度干旱。
未达到上述规范的水旱灾祸为一般水旱灾祸。
二、气候灾祸特别严峻气候灾祸包含:1、特大暴雨、大雪、龙卷风、沙尘暴、飓风等极点气候气候事情影响重要城市和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构成30人以上逝世,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气候灾祸;2、我省或包含我省在内的多个省(区、市)规模内呈现极点气候气候事情或极强灾祸性气候进程,并构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候灾祸;严峻气候灾祸包含: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流、沙尘暴、劲风和飓风等构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逝世(以上包含本数,以下不包含本数,下同),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候灾祸;2、对社会、经济及大众出产日子等构成严峻影响的高温、热浪、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下击暴流、雪崩等气候灾祸;3、因各种气候原因,构成机场、港口、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接连关闭12小时以上的。
国家重特大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试行
国家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标准,作为各地区、各部门报送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标准和按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规定进行分级处置的依据。
一、自然灾害类(一)水旱灾害。
特别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2.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3.重点大型水库发生垮坝;4.洪水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主要航道中断,48小时无法恢复通行;5.多个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6.多个大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2.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3.数省(区、市)多个市(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4.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5.洪水造成铁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6.数省(区、市)多个市(地)发生严重干旱,或一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7.多个大城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大中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二)气象灾害。
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特大暴雨、大雪、龙卷风、沙尘暴、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重要城市和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1个或多个省(区、市)范围内将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会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3.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可能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潮、沙尘暴、大风和台风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热浪、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下击暴流、雪崩等气象灾害;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的。
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分级标准
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标题: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自然灾害是一种无法预测和控制的自然现象,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然灾害,科学家们制定了一套突发事件分级标准,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评估灾害的严重程度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是根据灾害的影响范围、持续时间、破坏力和人员伤亡情况等因素来确定的。
根据国际惯例和经验,我们可以将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分为以下几个级别:一级:一级突发事件通常指的是极端天气现象,如暴雨、雷电、高温等。
这类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持续时间较短,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影响较小。
二级:二级突发事件包括短时强降雨、冰雹、雷暴大风等。
这类事件可能会造成局部区域的洪涝和农作物受灾,但一般不会对人员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三级:三级突发事件通常指的是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如中小型地震、台风、暴雪等。
这类事件的影响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对人员安全和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失。
四级:四级突发事件包括大型洪水、地震、飓风等。
这类事件造成的破坏力较大,可能导致大面积地区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级:五级突发事件通常指的是灾害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如超强台风、大规模地震等。
这类事件造成的破坏力极大,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毁坏,对社会和经济造成重大冲击。
需要注意的是,在评定突发事件的级别时,还需考虑当地的应急救援能力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
同一级别的突发事件,在不同地区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
总结起来,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是根据灾害的影响范围、持续时间、破坏力和人员伤亡情况等因素来确定的。
通过合理评估灾害的级别,人们能够更好地做出应对措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环境事件的分级标准
环境事件的分级标准环境事件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件,包括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应对环境事件,我们需要对环境事件进行分级标准,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和人类生活。
下面将介绍环境事件的分级标准。
一、自然灾害。
1. 一级自然灾害,指对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事件,如地震、台风、洪涝、干旱等。
这类自然灾害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可能导致大面积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需要立即启动国家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2. 二级自然灾害,指对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较大危害的自然灾害事件,如暴雨、暴雪、滑坡、泥石流等。
这类自然灾害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需要及时采取救援和恢复工作,以减轻灾害影响。
3. 三级自然灾害,指对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一定危害的自然灾害事件,如雷电、风沙、低温冻害等。
这类自然灾害通常引起局部地区的轻微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需要加强监测预警和应对措施,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环境污染。
1. 一级环境污染,指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污染事件,如重金属污染、化工泄漏、核辐射等。
这类污染事件可能导致大范围的环境破坏和人员健康受损,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清理和修复工作。
2. 二级环境污染,指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的污染事件,如工业废水排放、大气污染、垃圾堆积等。
这类污染事件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的环境恶化和人员健康受损,需要及时采取清理和治理措施,以减轻污染影响。
3. 三级环境污染,指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一定危害的污染事件,如交通尾气排放、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等。
这类污染事件通常引起局部地区的环境质量下降和人员健康受损,需要加强监测和治理措施,以保障环境和人类健康。
三、生态破坏。
1. 一级生态破坏,指对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的破坏事件,如森林砍伐、湿地开发、水域填海等。
这类破坏事件可能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和生物灭绝,需要立即停止破坏行为,并采取恢复和保护措施。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突发事件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以不可预测的形式和规模发生的、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突发性事件。
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分级标准,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介绍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突发事件。
一、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根据其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自然灾害可以分为四个级别:1. 一级,局部影响,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但不会引起严重损失。
2. 二级,地区性影响,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可能引起一定损失。
3. 三级,区域性影响,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引起较大损失。
4. 四级,全国性或跨国性影响,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其严重影响,可能引起巨大损失。
二、公共卫生事件。
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发的、对人民群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如传染病爆发、食品安全事件等。
根据其传播速度和危害程度,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分为四个级别:1. 一级,局部传播,对人民群众健康造成一定威胁,但不会引起大范围感染。
2. 二级,地区性传播,对人民群众健康造成较大威胁,可能引起一定范围内的感染。
3. 三级,区域性传播,对人民群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可能引起较大范围内的感染。
4. 四级,全国性或跨国性传播,对人民群众健康造成极其严重威胁,可能引起大范围内的感染。
三、安全事故。
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交通、建筑等活动中突发的事故事件,如矿难、交通事故、建筑坍塌等。
根据其事故规模和影响程度,安全事故可以分为四个级别:1. 一级,局部事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但不会引起严重伤亡。
2. 二级,地区性事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可能引起一定范围内的伤亡。
3. 三级,区域性事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引起较大范围内的伤亡。
4. 四级,全国性或跨国性事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其严重影响,可能引起大范围内的伤亡。
自然灾害分级标准
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有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冰雹、沙尘暴、雪灾、道路结冰,共十一类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蓝:一般黄:较重橙:严重红:特别严重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一、水旱灾害特别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2、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多个设区的市发生特大洪涝灾害;3、重点大型水库发生垮坝;4、洪水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主要航道中断,48小时无法恢复通行;5、包括我省在内的多个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6、多个大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2、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3、多个设区的市发生严重洪涝灾害;4、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5、洪水造成铁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6、包括我省在内的数省区市多个设区的市发生严重干旱,或我省发生特大干旱;7、多个省辖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大中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较大水旱灾害包括:1、省内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2、省内主要河流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3、多个县(市、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4、中小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流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5、洪水造成铁路、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12小时无法恢复通行;6、一个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多个县(市、区)发生特大干旱;7、省内主要大城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其它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水旱灾害为一般水旱灾害。
二、气象灾害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特大暴雨、大雪、龙卷风、沙尘暴、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重要城市和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我省或包括我省在内的多个省(区、市)范围内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潮、沙尘暴、大风和台风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下同),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热浪、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下击暴流、雪崩等气象灾害;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的。
公司突发事件分级规定
公司突发事件分级规定一、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分级标准(一)气象灾害。
Ⅰ级事件标准:因台风、暴雨、暴雪、冰冻、寒潮、海上大风等自然灾害造成10人以上死亡,或者50人以上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Ⅱ级事件标准:因台风、暴雨、暴雪、寒潮、海上大风、冰冻等自然灾害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Ⅲ级事件标准:因台风、暴雨、暴雪、寒潮等自然灾害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二)地震灾害。
Ⅰ级事件标准: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1.造成5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2.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
Ⅱ级事件标准: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1.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较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2.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
Ⅲ级事件标准: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1.造成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2.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
(三)地质灾害。
Ⅰ级事件标准: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1.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2.因灾死亡1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Ⅱ级事件标准: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1.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
2.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
地震分级标准及应急预案
地震分级标准及应急预案
地震分级标准分为微震、轻微震、小震、中震、大震和特大震六个等级,根据地震烈度和震中震源地的地质构造来确定。
微震一般不会造成破坏,轻微震可能引起人们注意,但通常不会造成破坏,小震可能会引起轻微破坏,中震可能造成较大破坏,大震可能造成严重破坏,特大震可能会引起灾难性的破坏。
应急预案一般包括地震发生后的紧急疏散、医疗救治、物资供应、灾后重建等内容,以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有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冰雹、沙尘暴、雪灾、道路结冰,共十一类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蓝:一般黄:较重橙:严重红:特别严重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一、水旱灾害特别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2、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多个设区的市发生特大洪涝灾害;3、重点大型水库发生垮坝;4、洪水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主要航道中断,48小时无法恢复通行;5、包括我省在内的多个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6、多个大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2、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3、多个设区的市发生严重洪涝灾害;4、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5、洪水造成铁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6、包括我省在内的数省区市多个设区的市发生严重干旱,或我省发生特大干旱;7、多个省辖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大中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较大水旱灾害包括:1、省内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2、省内主要河流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3、多个县(市、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4、中小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流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5、洪水造成铁路、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12小时无法恢复通行;6、一个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多个县(市、区)发生特大干旱;7、省内主要大城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其它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水旱灾害为一般水旱灾害。
二、气象灾害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特大暴雨、大雪、龙卷风、沙尘暴、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重要城市和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我省或包括我省在内的多个省(区、市)范围内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潮、沙尘暴、大风和台风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下同),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热浪、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下击暴流、雪崩等气象灾害;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的。
较大气象灾害包括: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潮、沙尘暴、大风和台风等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较大影响的高温、热浪、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等气象灾害;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6小时以上的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气象灾害为一般气象灾害。
三、地震灾害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包括:1、在本省内陆地区发生M≥5.0级地震,出现以下情况之一:造成300人以上死亡;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万间以上。
2、本省内陆地区发生M≥7.0级以上地震,可初步判定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重大地震灾害包括:1、在本省内陆地区发生M≥5.0级地震出现以下情况之一: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紧急转移安置0.5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0.3万间以上,1万间以下;2、本省内陆地区发生6.0≤M<7.0级地震,可初步判定为重大地震灾害;较大地震灾害包括:1、在本省内陆地区发生M≥5.0级地震,出现以下情况之一:造成50人以下死亡;紧急转移安置0.5万人以下;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0.3万间以下;2、本省内陆地区发生5.0 ≤M<60.级地震,可初步判定为较大地震灾害。
一般地震灾害包括:1、地震灾害各项指标均明显小于较大地震灾害标准,但部分建筑物有一定损坏造成较大范围人员恐慌;2、本省内陆地区发生4.5≤M<5.0级地震,可初步判定为一般地震灾害。
四、地质灾害特别重大地质灾害包括:1、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2、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的灾害险情。
重大地质灾害包括:1、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因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2、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亿元以下的灾害险情。
较大地质灾害包括:1、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的地质灾害;2、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灾害险情。
未达到上述标准的地质灾害为一般地质灾害。
五、海洋灾害特别重大海洋灾害包括:1、风暴潮、巨浪、海啸、赤潮、海冰等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海洋灾害;2、对沿海重要城市或者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经济、社会和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特别严重影响的海洋灾害;重大海洋灾害包括:1、风暴潮、巨浪、海啸、赤潮、海冰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海洋灾害;2、对沿海经济、社会和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海洋灾害;3、对大型海上工程设施等造成重大损坏,或严重破坏海岸生态环境的海洋灾害。
较大海洋灾害包括:1、风暴潮、巨浪、海啸、赤潮、海冰等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的海洋灾害;2、对沿海经济、社会和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较大影响的海洋灾害。
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海洋灾害为一般海洋灾害。
六、生物灾害特别重大生物灾害:包括我省在内的2个以上省(区、市)病虫鼠草等有害生物暴发流行,或新传入我国的有害生物包括我省在内的2个以上省(区、市)内发生,或在我省2个以上市发生、对农业和林业造成巨大危害的生物灾害。
重大生物灾害包括:1、山东省重大有害生物发生及境外有害生物侵入,如:因蝗虫、稻飞虱、水稻螟虫、小麦条锈病、草地螟、草原毛虫、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日本松干蚧、松毛虫、杨树食叶害虫和蛀干类害虫等大面积成灾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生物灾害;2、新传入我国的有害生物发生、流行,对我省农业和林业生产等造成严重威胁的生物灾害。
较大生物灾害:山东省较大有害生物发生及境外有害生物侵入,如:因蝗虫、稻飞虱、水稻螟虫、小麦条锈病、草地螟、草原毛虫、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日本松干蚧、松毛虫、杨树食叶害虫和蛀干类害虫等在一个市或多个县(市、区)成灾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生物灾害。
未达到上述标准的生物灾害为一般生物灾害。
七、森林火灾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包括:1、受害森林面积1000公顷以上的森林火灾;2、造成30人以上死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森林火灾;3、距重要军事目标和大型军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不足1公里的森林火灾;4、严重威胁城镇、居民和其他重要设施,需要国家支援扑救的森林火灾。
重大森林火灾包括:1、连续燃烧72小时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森林火灾;2、受害森林面积3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的森林火灾;3、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的森林火灾;4、造成重大影响,或位于我省与邻省交界处,危险性较大的森林火灾。
较大森林火灾包括:1、连续燃烧超过48小时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森林火灾;2、受害森林面积100公顷以上、300公顷以下的森林火灾;3、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的森林火灾。
一般森林火灾包括:1、受害森林面积1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的森林火灾;2、造成3人以下死亡的森林火灾。
庞贝(Pompei ): 繁华的哀伤远古的庞贝富庶而又开放,工商业的繁荣和艺术水准的高超,令人惊叹。
商业的发达产生了不少银行家。
和谐有序的社会从未有过阶级斗争,也没有种族歧视。
妇女的地位为“庞贝女人”。
与男人一样,城内的小酒馆很多,多由女人经营,是休闲的好去处。
人们对维纳斯极为崇拜,称他观看角斗是庞贝人一种残酷的爱好,已有专职的角斗士出现,他们是最令人羡慕的人。
庞贝人热爱艺术,戏剧,绘画,雕刻都是他们所钟爱的。
浴场也是庞贝城的一大景观,而且都集中在市中心,遍布的浴场满足了人们日益高涨的享乐欲望。
庞贝人奔放的个性和整座城市欢愉的风情,至今仍令2000多年后的人们倾倒。
地球上有1500座活火山,维苏威是其中最活跃者之一,他海拔1277米,位于意大利西南海岸,可以俯瞰那不勒斯海湾。
他已经平静了几百年,人们都以为它是一座死火山,但公元63年,他开始变得不安静,其后小震不断,至公元79年,它突然变成不眠的活火山,带给庞贝城以灭顶之灾。
8月24日中午,闷热的天气令人窒息。
突然一块奇怪的云从维苏威山顶升起,太阳黯淡下来,接着一声巨响,火山口揭盖了!融化的岩石以1000度的高温冲出火山口,火红色的砺石飞上7000米的高空。
火山灰,浮石,火山砾构成的“阵雨”在庞贝城下了8天8夜,接着是高热水蒸气形成的瓢泼大雨扫荡了山顶的灰渣,浑浊的泥流浆冲向山麓的平原。
火山爆发了18个小时后,火山碎屑将整个庞贝城掩埋,最深处竟达19米,曾被誉为美丽花园的庞贝就这样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