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人的社会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政法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案

第四章人的社会化

课程名称:社会学

授课导师:毕天云

职称:教授

第四章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的涵义

(一)定义社会化的角度

1.文化的角度(文化人类学)

2.人格发展的角度(心理学)

3.社会结构的角度(社会学)

(二)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长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这个界定表明:社会化过程是一个个人与社会双向作用的过程,既是社会将一个“生物人”(或自然人)转化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又是一个生物人通过学习社会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因此,个人既是社会化的客体又是社会化的主体,社会化既是社会教化个人,又是个人的自我转化。

二、社会化的特性

(一)社会强制性

社会为了延续自身,就不得不对新生的人口实施教化,强迫他们接受社会所规定的行为模式。社会强制性首先表现为父母对幼儿行为的硬性规定,后来则表现为周围的他人对个体行为的塑造。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社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个体的身心发展,努力按照某种模式造就一代新人。如“灌输式的教育”和“强制性的义务教育”。

(二)个体能动性

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并不总是完全被动第接受社会影响,还会主动地认识社会,加工、改造周围的社会环境,进而影响他人。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的能动性即使在婴儿阶段也有所表现,如婴儿通过对哭和笑的控制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以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要。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身心成熟程度的提高,以及生活经验的丰富,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能动性表现得更为显著。主要表现为个体的自觉性、选择性和创造性。(三)终身持续性

社会化是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由于社会本身处于不停的变化发展之中,个人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入的,因此,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无法造就固定不变的模式。因此,个人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并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是一个终身持续的过程。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It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学习型社会”或“学习型社区”。

三、社会化的类型

(一)初始社会化

(二)预期社会化

(三)发展社会化

(四)逆向社会化

(五)再社会化

四、社会化的必要性

(一)个体的需要

1.社会化是个人得以参与社会生活并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

2.社会化还是个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所必经的基本途径。

(二)社会的需要

(1)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社会,没有具备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社会成员,社会就不能维持其正常的运行。

(2)对一个社会来说,如果没有社会成员的社会化,社会及其文化就不能保持其一致性,共同的社会目标也就无法实现。社会成员在文化上的一致性是确保社会的稳定和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而这种一致性主要通过社会化来实现。

(3)没有社会化,社会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续和发展下去。没有社会化,社会文化就不能顺利地传给下一代;新的一代如果不能通过社会化从上一代手中接过社会文化发展的接力棒,社会发展将会因后继无人而中断。

五、社会化的可能性

(一)人类具有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人类个体接受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借助语言来学习社会文化,掌握社会规范和社会技能。语言更是个体进行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杠杆,有了语言,可以丰富社会化的内容,扩大社会化的范围,加速社会化的进程。

(二)人类具有思维能力

人类的思维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征,也是人类个体能够接受社会文化、适应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生物基础条件。

(三)人类具有学习能力

人所特有的学习能力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表现为:①人凭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迅速地、正确和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理解所处社会环境的意义,接受社会文化的熏陶。②人在通过各种途径认识事物的同时,能够迅速根据所了解和学习的知识,确立自己的思想观念、态度、动机和行为模式,以此来指导自己的社会活动,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③人类意识活动的意志能力,可以使人主动地加强自己的学习动机,使个体的社会化成为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

(四)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第二节社会化的过程

一、社会化的过程理论

长期以来,许多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甚至文化人类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化过程的阶段划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一)自我意识理论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

(二)佛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三)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E.埃里克森在1950年出版的《儿童和社会》一书中,把个人心理成长的历程分为八个阶段,并且以个体在各个时期的典型心理反应来表示社会化的八个阶段。

(四)哈维格斯特的六阶段论

哈维格斯特在1953年出版的《人类发展》一书中,把人一生的社会化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并具体描述了各阶段的发展任务。

(五)生命历程理论

生命历程理论是兴起于20世纪初的一种研究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看作是更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1.生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2.生命的相关性

3.生命的时间安排4.人的能动性

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一)儿童期

儿童期是社会化过程的开端,在该阶段进行的主要是初始社会化。从时间社会看,初始社会化在整个社会化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却是整个社会化的基础。初始社会化失败,将直接影响到后期的智力和情感发展。

(二)青年期。青年期上承儿童期,下接成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青年期大量进行的是预期社会化。

(三)成年期。成年人的社会化主要是初始社会化基础上的发展社会化或继续社会化。在现代社会,社会变迁速度快,而且程度剧烈,继续社会化问题非常突出。

(四)老年期。老年期是人生的特殊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龄高龄化到来,老年社会化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三、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一)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二)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1.无效的文化传递2.使人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

(三)代际差异1.产生代际差异的原因2.缓解代际差异的途径

第三节社会化的内容和途径

一、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个体社会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也只有社会化内容的广泛性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文化变迁的累积性趋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要全面描述社会化的每一项具体内容,或者以若干项目穷尽它,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从基本内容的或主要内容的角度描述社会化的内容。

我们认为,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生活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化

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是必须能够生活,而要能够生活,除了具备一定的生活资料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知识,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人要发展自身,完善自己的个性,就得首先学习基本的生活知识。也就是说,掌握个人生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独立自理的生活能力,是个体社会化的首要内容。人类的基本生活知识是丰富多彩的,一个人对基本生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一个逐步习得的过程。

(二)职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化

在所有的社会中,根据社会分工的原则和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在达到一定的年龄阶段后都要从事一定的职业。职业活动不仅是个体谋生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个性、完善社会性的重要途径。职业知识和技能不是先天遗传的,因此,掌握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是个体社会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内容。

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社会化与生活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化、社会行为规范的社会化不同,它不是在个人出生后就立即进行的,一般是在进入青年期才开始的(如农业中学、中专、职业高中、技校)。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社会化分为不同的阶段、类型和层次,进行职业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