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及保护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福建省地下水情况

福建省地下水情况

福建省地下水情况根据降雨渗入补给量的方法计算,全省地下水资源总计在100亿吨/年左右。

地下水资源分布很不平均。

可开发利用的主要含水岩组为石炭系中统—二叠系下统碳酸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闽西和闽西南地区,水量丰富、水质好,可作为农业、饮用和工业用水水源。

另外,分布于沿海岛屿和半岛的迎风海洋沉积的第四系风积、海积沙、砂砾含水层以及沿海各大江河的河谷两岸冲积—海积砂层孔隙潜水,水量较大、水质较好,地下水埋藏浅、开采方便,也可作供水水源。

广大地区的碎屑岩类、变质岩类和岩浆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含水极不均匀,应用价值不大。

(一)形成与分布福建省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补给、循环、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等均受区域地质构造、地貌及气候等自然因素制约。

1.山区地下水本省山地丘陵主要由前震旦系、下古生界变质岩、上古生界沉积岩及中生界火山岩系和燕山期花岗岩类等组成,多构成中、低山地形,地下水类型为强烈循环的裂隙潜水和裂隙承压水。

山区地势高,坡度大,水系发育,沟谷切割剧烈、地下水循环不深、江水面积不大。

大气降水大部分为地表径流流失,导致各含水岩组富水程度较弱。

除石炭系中统—二叠系下统船山—栖霞灰岩岩组富水程度较强外,其他均属于富水程度较弱的岩组。

在构造断裂和脉岩穿插带、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的地段,则形成局部富水带。

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动态变化季节性明显,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好,为低矿化度的重碳酸盐水。

2.山间河谷盆地地下水多沿河谷分布,面积狭小。

盆地内部沉积了不同厚度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一般厚度不大,岩层富水程度较弱,但构造盆地富水条件较好。

3.沿海丘陵台地主要由花岗岩类和火山岩所组成,除局部地区有基岩裸露外,多为残积层所覆盖,厚度各地不一,地下水储存于残积层的孔隙和风化壳中,形成孔隙裂隙潜水。

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岩层风化程度不同,含水层被分割为互不联系的水文地质单元,大气降水多成地表径流流失。

岩层透水性差,富水程度微弱,为本省缺水地区。

地下水资源管理现状与保护策略研究

地下水资源管理现状与保护策略研究

地下水资源管理现状与保护策略研究摘要:地下水资源具有稳定水量和良好水质,通过科学开发和利用,能够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但部分地区存在着无序开采、过度开采等问题,显著降低地下水水位,造成地面沉降、湿地萎缩等一系列地质生态环境灾害的出现,不仅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受到影响,也威胁到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面对这种情况,需制定完善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保护力度,促使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标得到实现。

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具体的地下水污染治理与保护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治理;保护措施1地下水管理现状分析我国城市区域内的地下水污染主要是由于粪池、厕所以及渗井等区域出现渗漏的状况,在郊区以及农村区域内的地下水污染状况主要是因为工业废水的排放不合理以及城市污水、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等原因导致的,这使得我国地下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当污染的物质逐渐进入到地下的含水层之后,首先会使得地下水的水质日益下降,进而使得地下水的自然温度不断提升。

处于承载超压的区域内,由于所承载的水位呈现出大幅度下降的趋势,正式的承压水也逐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与此同时,含水层的变化使得地层的物理以及化学状况不断发生变化,逐渐由原来的还原环境转变为氧化的环境,这使得地下水能够对更多的物质成分进行溶解,这使得地下水资源的污染不断加剧,进而产生更加恶劣的影响,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建设发展所造成的影响都是较为负面的。

2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措施研究2.1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注意的是,开采地下水时,应对地下环境等数据进行细致的勘测,分层检测水资源质量,对水质相差较大的应分层开采,避免互相影响,导致水资源被污染;对已受污染的水资源与未受污染的水资源分开开采,分层开采时应按照相关的规定规划工程的具体施工进程,同时注意做好分层堵水和封控等工作,避免造成污染。

地下水资源调查与保护技术研究

地下水资源调查与保护技术研究

地下水资源调查与保护技术研究一、地下水资源调查技术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必须进行全面准确的地下水资源调查。

地下水资源调查技术是地下水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下水资源管理决策的基础。

目前,主要的地下水资源调查技术包括地下水位观测、地下水化学分析、地下水水量估算以及地下水流动模拟等。

1.地下水位观测技术地下水位观测技术是地下水资源调查的基础工作。

通过设置观测井并使用水位计等设备,可以定期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利用地下水位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可以研究地下水的补给源、排泄途径以及地下水流向等重要信息。

地下水位观测技术对于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地下水化学分析技术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质保护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下水化学分析技术可以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并进行实验室分析,得到地下水中各种离子浓度的信息。

通过对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地下水的起源、水质变化以及潜在的污染源,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地下水水量估算技术地下水水量估算技术是评价地下水资源量的重要方法。

通过采用水文地质方法、水量平衡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可以对地下水水量进行评估。

地下水水量估算技术可以帮助确定可持续开发地下水资源的数量,合理制定地下水资源利用政策,避免地下水过度开发导致的资源枯竭问题。

4.地下水流动模拟技术地下水流动模拟技术是研究地下水动力特性和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地下水流动模型,可以模拟地下水的流动过程,预测地下水域流量、水位变化以及地下水与其他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地下水流动模拟技术可以为地下水资源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帮助合理规划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

二、地下水资源保护技术地下水资源保护技术是有效管理和长期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关键。

地下水资源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

地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

地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摘要:地下水是重要的供水水源和生态环境要素,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更是经济安全、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特别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实保障。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经济社会高度依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超采,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为基础,指出了其所面临的一些根本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方法,可以为未来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利用;保护;对策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围绕解决我国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确立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

进入新发展阶段,立足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地下水管理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地下水赋存的隐蔽性决定了地下水利用与保护工作的复杂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地下水超采、海水入侵、水质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对当前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和使用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其进行科学理性的治理已刻不容缓。

1地下水资源的主要特性1.1具有系统性地下水是地球含水系统的一个关键部分,而且,地下水本身又是一个不断循环的水体系,在一个地区内,地下水资源发生的改变和被污染现象,将通过水循环过程,对整个地下水体系产生作用,从而对地球含水系统产生相应的影响,因此,局部和全局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此项内容能够很好的体现出系统性的特性。

1.2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并存因为地下水资源属于地球含水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水循环的特性,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水资源可以进行水资源的更新和再生。

通过水资源更新,还可以对地下水资源的消耗与污染进行均衡,从而恢复一定数量的污染水质,这就是地下水资源的可再生性。

然而,因为地下水资源的更新周期最多可以达到1400年,其年更新率大约只有0.6638%,这意味着其相对补充速率非常低。

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策略研究与探讨

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策略研究与探讨

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策略研究与探讨水是生命之源,而地下水资源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以及生态平衡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地下水资源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威胁,如过度开采、污染、水位下降等。

因此,研究和探讨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策略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地下水资源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首先,它是稳定可靠的供水来源。

在干旱季节或地表水资源不足时,地下水能够起到补充和调节的作用,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需求。

其次,地下水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它可以滋养植被、维持湿地生态、补充河流和湖泊的水量,为各类生物提供生存环境。

此外,在一些特殊领域,如地热能开发利用中,地下水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二、地下水资源面临的问题(一)过度开采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开采。

许多地区出现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现象,甚至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水降落漏斗,这不仅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可能引发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二)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垃圾填埋场的渗漏等,都使得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治理难度极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而且往往难以完全恢复。

(三)管理不善目前,在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强,导致一些违法开采和污染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同时,水资源的产权界定不清晰,也使得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受到制约。

三、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策略(一)加强水资源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规划,根据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发展需求,合理确定地下水的开采量和开采布局。

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调度,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推广节水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研究与对策

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研究与对策

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研究与对策1. 引言地下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推进,地下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本文旨在研究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地下水的开发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

然而,过度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质量下降等问题。

因此,开发地下水资源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

2.1 地下水资源的储量评估通过对地下水资源储量的评估,可以科学合理地规划地下水的开采量。

评估方法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补给量估算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地下水的使用效率,提高水的利用率。

2.2 地下水开采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地下水开采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可以提高地下水开采的效率。

目前,常见的地下水开采技术包括井群开采、抽水机械的使用等。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地下水开采的监管,减少非法开采行为。

3. 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是地下水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保护地下水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3.1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动治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地表水的污染会给地下水带来巨大风险。

因此,要加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动治理,采取一体化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如建设河湖水污染治理设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等。

3.2 防止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

防止地下水污染需要加强有害物质的排放控制,加强监测工作,建立健全的地下水污染预警体系。

3.3 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监测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监测是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地下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包括建立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建立地下水资源监测网络等。

4. 对策与建议为了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

4.1 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制定与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明确各方责任,规范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行为。

地下水的水质评价与保护

地下水的水质评价与保护

地下水的水质评价与保护水,是生命之源。

在我们所依赖的水资源中,地下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日常的饮用水,还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地下水的水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对地下水的水质进行科学评价,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地下水水质评价的重要性地下水水质评价是了解地下水质量状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地下水水质的评价,我们可以确定地下水中各种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分布情况,从而判断地下水是否适合饮用、灌溉和工业使用。

这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合理利用水资源以及维护生态平衡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例如,如果地下水中含有过量的重金属、有机物或细菌等污染物,饮用这样的地下水可能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在农业方面,如果使用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灌溉,可能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在工业生产中,如果使用劣质的地下水,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甚至损坏生产设备。

二、地下水水质评价的方法目前,常用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单因子评价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直观的方法,它是根据地下水中某一污染物的浓度是否超过相应的标准值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容易忽略其他污染物的影响,评价结果可能较为片面。

综合污染指数法是将地下水中多种污染物的浓度综合考虑,通过计算一个综合污染指数来评价水质的总体状况。

这种方法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地下水的污染程度,但在确定权重时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模糊综合评价法则是利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将水质的评价结果用模糊集合来表示,从而更加准确地反映水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这种方法对于处理复杂的水质评价问题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计算过程相对较为复杂。

三、影响地下水水质的因素地下水水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方面,地质结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都会对地下水的水质产生影响。

福建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及保护对策研究

福建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及保护对策研究
为 3 41x 0 、38 4 1。 和 3 8 0 1。 。 0 . 1。 / 0 . x 0 / 9 m a 4 m a 1. x 0m / 6 a
高 ,达 5.1 5 %,泉州市( 0 晋江市 、石狮市) 次之 ,开采程度为 1. %,其余各地开采程度均小于 1%,南平市最小 ,仅 40 7 0
1 福建省地下水资源概况
1 1全省地下水天然补给 资源量 . 全省多年平均(9 6年 ~13 7 9 1 。其 中第 四系孔 隙水 天 然补 给 资 源量 0. x0m / 7 a
80 1 。 / .4 ̄ 0 m a

源量的 6 . 01 %。6个沿海行政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 1 0 . ~ o
然补给资源量较大, 合计 占全省总量的 6 . %, 2 7 补给资源模 7
数 也 大 ,均大 于 2 x0m /m .。6个沿 海行 政 区地 下水 补 5 2 1 k . a
给 资 源 量 普 遍 小 于 内 陆 ,其 补 给 资 源 模 数 1 . 31 8~
2 .5x 。 / n2a。 60 l m k ] O
明溪县 、将乐县等用地下水作为辅助水源 ,其余各县( 均 市)
以地 表水 为水 源 。
19 9 9年地下水开采量中,生活用水占 4 . %,工业用 92 7 水 占 2 .1 3 %,农业用水( 4 包括牲畜、渔业 、林业 、农灌用水) 占2 . %,其它占 0 4 63 6 . %。在总用水量中,地下水在生活用 2 水 中占 l.1 2 %,工业用水 占 3 7 8 . %,农业用水 中地下水 占 2
枯年( 频率 7 %) 3 %。 5 的 5
各 类 地 下 水 可 开 采 资 源 量 中 第 四 系 孑 隙 水 1. x L 26 2 1 , 基 岩 裂 隙 水 7. x 0m /,碳 酸 盐 岩 类 岩 溶 水 0m / a 51 1。 5 a

福建省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福建省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福建省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罗仁燕
【期刊名称】《福建地质》
【年(卷),期】2010(029)0z1
【摘要】地下水监测是地下水合理开发、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笔者通过对福建省地下水监测工作现状的阐述,分析了当前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罗仁燕
【作者单位】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福州,3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
【相关文献】
1.福建省水环境监测工作现状与发展 [J], 王晓昇
2.国内外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研究进展 [J], 魏明海;刘伟江;白福高;张嫚
3.福建省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J], 罗仁燕
4.地下水舒卡列夫水化学分类法的改进及应用——以福建省晋江市地下水为例 [J], 周迅;叶永红
5.河北省地下水灌区农业水费征收现状及对策研究 [J], 杜晓强;马素英;张博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建东山岛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对策

福建东山岛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对策
(1)基岩裂隙水。矿化度181.15~187.19mg/L、 硬度(CaCO3计,下同)51.55~55.05mg/L,PH6.92~ 6.64,水化学类型为 CI·HCO3-Na·Ca,化学含量 在枯、丰水期变化不大。
(2)风化带孔隙裂隙水。该类地下水一般作为 居民零星生活饮用水,开采井位于居民区内,受人 为活动污染明显,年内丰水期矿化度、硬度、NO3及 COD 等比枯水期稍高,枯、丰水期水化学类型全 为 C1·HCO3-Na·Ca 型,主要成分含量见表1。
要针对目前水政监察队伍力量不足,执法不 力,和群众乱采滥打井等管理不善的问题,总结经 验,强化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制定地下水资源 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严格依法实行地下水取水许
可制度,严格依法收取地下水资源费,杜绝无证滥 采行为,制止过量开采现象,规范地下水资源的统 一管理。对取水用水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 合的管理体制,形成政府调控、水价调节、市场引 导、法规制约、公众参与的运行机制。 3.4 全面开展地下水的监测评价工作
·30·
2 地下水资源现状分析
2.1 地下水资源量及其分布 据全县普查资料,按地下水类型不同和含水岩
组成的不同,划分若干计算区,采用不同方法进行 计算。其中:基岩裂缝水的低丘台地地质区采用径 流模数法,其计算公式为:
Q=86.4M·F 式中 Q 代表地下水天然资源量,M 代表地下水径 流模数,F 代表地下水区面积; 松散岩类孔隙水的滨海平原地质区采用大气 降水入滲系数法, 其计算公式为:
Q=2.74H·a·F 式中 H 代表计算区多年平均降雨量, a 代表入 渗系数,F 代表计算区面积。 根据上述二式计算,结果全县地下水资源量为 3198.3万 m3/年。其中基岩裂隙水691.7万 m3,风化 带网状裂隙水553.8万 m3,水量中等的松散岩类孔 隙水1367.5万 m3,水量贫乏的松散岩类孔隙水585.3 万 m3。基岩裂隙水分布在标高20~280m 的低丘地 段,面积61.47km2,较不易开采;风化带网状裂隙 水分布在标高10~20m 的台地地段,如杏陈、樟塘、 康美等地,面积49.22 km2,含水层厚度3~5m,可 供开采的资源为547.5万 m3;水量中等的松散岩类 孔隙水,即地貌类型属滨海平原的砂质地段,如康 美、梧龙外砂、白埕、大路口等地,面积29.6 km2, 含水层厚度一般6~8m,最大17.9m,可供开采的资 源量为1095万 m3,是本县地下水的主要分布区;水 量贫乏的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在标高3~15m 的滨 海平原,如前楼、西埔、铜陵等地,面积33.79 km2, 含水层厚度2~6m,可开采的资源量为461.2万 m3,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治理研究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治理研究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治理研究地下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是许多地区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日益突出,导致地下水埋深下降、水量减少、水质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治理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一、地下水的重要性和现状地下水是指位于地球表面以下的含水层,它可以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天然水资源,用于工业、灌溉、生活等多种用途。

在中国,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占用了水资源总量的一半以上。

然而,地下水的利用方式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地下水的开采和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据统计,全国城市地下水超采率已经达到60%以上,地下水质量下降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地下水污染不仅对水源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且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另一方面,地下水保护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法规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工作落后。

二、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措施面对地下水资源的严峻形势,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治理地下水资源。

下面是其中一些关键措施。

1.建立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保护管理体制,强化对地下水资源的监测、管理和调控,制定适当的保护政策,加强地下水资源的防治工作。

2.减少污染物排放。

限制和严格管理污染源的数量和排放标准,建立严格的环保标准和规定,开展环境治理和污染物排放绩效评价工作,加强环保执法。

3.加强对水源的监测和管理。

建立水源环境监测体系,对地下水流量、水质和水位等不断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地下水环境问题,保证供水安全。

4.推广节水型社会。

减少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和使用,采取节水措施,降低地下水开采压力。

5.开展科学研究。

开展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加强保护和治理技术开发和应用,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意义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福建省地下水情况

福建省地下水情况

福建省地下水情况根据降雨渗入补给量的方法计算,全省地下水资源总计在100亿吨/年左右。

地下水资源分布很不平均。

可开发利用的主要含水岩组为石炭系中统—二叠系下统碳酸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闽西和闽西南地区,水量丰富、水质好,可作为农业、饮用和工业用水水源。

另外,分布于沿海岛屿和半岛的迎风海洋沉积的第四系风积、海积沙、砂砾含水层以及沿海各大江河的河谷两岸冲积—海积砂层孔隙潜水,水量较大、水质较好,地下水埋藏浅、开采方便,也可作供水水源。

广大地区的碎屑岩类、变质岩类和岩浆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含水极不均匀,应用价值不大。

(一)形成与分布福建省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补给、循环、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等均受区域地质构造、地貌及气候等自然因素制约。

1.山区地下水本省山地丘陵主要由前震旦系、下古生界变质岩、上古生界沉积岩及中生界火山岩系和燕山期花岗岩类等组成,多构成中、低山地形,地下水类型为强烈循环的裂隙潜水和裂隙承压水。

山区地势高,坡度大,水系发育,沟谷切割剧烈、地下水循环不深、江水面积不大。

大气降水大部分为地表径流流失,导致各含水岩组富水程度较弱。

除石炭系中统—二叠系下统船山—栖霞灰岩岩组富水程度较强外,其他均属于富水程度较弱的岩组。

在构造断裂和脉岩穿插带、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的地段,则形成局部富水带。

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动态变化季节性明显,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好,为低矿化度的重碳酸盐水。

2.山间河谷盆地地下水多沿河谷分布,面积狭小。

盆地内部沉积了不同厚度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一般厚度不大,岩层富水程度较弱,但构造盆地富水条件较好。

3.沿海丘陵台地主要由花岗岩类和火山岩所组成,除局部地区有基岩裸露外,多为残积层所覆盖,厚度各地不一,地下水储存于残积层的孔隙和风化壳中,形成孔隙裂隙潜水。

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岩层风化程度不同,含水层被分割为互不联系的水文地质单元,大气降水多成地表径流流失。

岩层透水性差,富水程度微弱,为本省缺水地区。

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

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

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地球上的水资源中,地下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许多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是许多地区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

在一些地表水缺乏或者污染严重的地区,地下水成为了人们唯一可靠的饮用水源。

其次,地下水在农业灌溉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为农作物提供稳定的水源,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此外,地下水还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补充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维持湿地的生态功能,为野生动植物提供生存环境。

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

在一些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例如,在我国华北地区,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引发了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在一些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还导致了海水入侵,使得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水质恶化。

此外,不合理的开发方式也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了破坏。

一些地区在开发地下水时,没有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导致地下水的无序开采。

同时,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违规排放污水,造成地下水污染,严重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质量和可利用性。

三、地下水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1、地下水资源短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地下水的补给速度相对较慢,导致地下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

2、地下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等,都可能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

一旦地下水受到污染,治理难度大,成本高,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3、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在一些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划,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4、开发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技术相对落后,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效率和质量。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研究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研究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研究地下水是自然界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全球地下水储量约93,000万千立方米,是地球上储存量最大、分布广泛、保持稳定的水资源之一。

地下水具有质量纯、稳定、安全等优点,是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的重要来源。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地下水资源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已成为当前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现状目前全球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已经十分高,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已成为主要的水源。

然而,由于地下水的开采、建设、污染等活动的影响,地下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受到严重的威胁。

首先,因为地下水储量极大,开采量不断增加,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了地下水资源的"超采"现象。

特别是在地下水的出水口和污染源周围,地下水的质量受到更大的影响,一些地下水已经发生了污染。

其次,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的废水排放到地下水中,大量的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排放到地下水中,造成了地下水污染问题。

最后,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地下水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导致地下水资源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而且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二、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策略和方法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实现。

此处介绍几种核心方法和措施。

1. 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地下水资源利用管理法规体系,加强地下水开采和利用的准入和监督管理,加强地下水开采和利用的监测和评估工作,确保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

2. 鼓励优先使用一次性水源。

在城市和乡村的市政工程和农业生产中,应该鼓励和促进优先使用一次性水源,减少地下水开采和利用。

特别是在城市的停车场、广场、屋顶和道路设计中,应该考虑采用径流渗漏和利用雨水的方式,减少污水的排放和地下水开采的需求。

3. 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估和管理。

政府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地下水资源评估和管理,对地下水利用和开采进行限制和监管,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加强地下水资源调查,确保地下水资源量和质量的稳定。

福建省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福建省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3 3 ,实 际 开 采 量 为 6 0 53 1 m。 a 占 地 下 水 可 开 采 资 源 量 的 6 2 .4 . 6 × 0 /, .8 (0 2年 资 20
料) 。福 建省 9行 政 区 ( ) 中 ,厦 门市 ( 安 区 ) 开采 程 度 最 高 ,达 5 . 1 ,泉 州 市 市 同 5 0 ( 晋江市 、石狮 市)次之 ,开采程度 为 1 . 0 4 7 %,其余 各地 开 采程 度 均小 于 1 ,南 平市 最 O 低 ,仅 0 9 。县 ( )所在 地城 区 自来 水 供 水 源 中 ,龙 岩 市新 罗 区 、连城 县 、长 汀县 、 .5 市 大 田县等地 用地下水 作为主要 水源 ,邵武市 、明溪县 、将 乐县 等 地用 地下 水作 为 辅助 水源 , 其 余各县 ( 市)均 以地表水 为水源 ② 。 1 2 地下 水环境监 测网点概 况 .
过 对福 建 省 地 下 水 监 测工 作 现 状 的 阐 述 ,分 析 了 当 前 监 测 工 作 中存 在 的 主要 问 题 ,并 提 出 具 体 的 对策 和建 议 。
关键词
地下 水 环 境
现状
对策
福建 省
地 下水是水 资源 的重 要组成部 分 ,在保 障城 乡居 民生 活 、支 持社会 经济发展 和维护 生态 平衡等方 面具有 十分重要 的作用 。地 下水环境 监测作 为水 资源管理 的一项基 础性工 作 ,随着 水 资源短 缺 、水环境 恶化 等 问题 的 日益 突 出 ,越 来 越得 到 各级 政 府 和社 会各 界 的重 视 和 支
3 2




G oo yo uin e lg f j F a
增刊 1
福建 省 地 下水 环 境监 测 工作 现 状 及对 策 研究

论述福建红土台地地下水开发与保护

论述福建红土台地地下水开发与保护

论述福建红土台地地下水开发与保护摘要:本文作者就福建某地区红土台地的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利用与污染现状,阐述红土台地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意义,探讨红土台地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红土台地地下水资源污染开发与保护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建设速度加快,地下水作为区域自然资源的组成部分将为经济建设、提高效益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开发利用红土台地地下水资源的同时,查明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特征,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合理开采利用,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本文编写的目的和意义。

一、地质特征红土台地主要由花岗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其原岩结构、矿物成分、物理性质均受改变,经长期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营力侵蚀作用形成地势较平缓,小低丘连绵、沟浅谷宽、纵横交错、波状起伏的特殊地貌形态。

小低丘相对高度15~50米,坡度一般小于25度,丘顶成馒头状。

红土台地地层结构从地表往下可分三层,即红壤层、风化层及新鲜基岩。

层厚不稳定,无层理,呈渐变过渡性。

红壤层厚度一般3~10米,为褐红色或砖红色含砂质粘性土。

风化层根据风化程度由上至下一般可分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微风化四个带:全风化带,原岩颜色完全改变,常呈褐黄、灰白、褐红色等,除石英外,其余矿物多已变异,长石矿物基本高岭土化,颗粒间连结强度显著降低,岩体呈土状或粘性土夹碎屑;强风化带,岩石大部分变色,岩块中心部分尚较新鲜,除石英外大部分矿物均已变异,仅岩块中心变异较轻,次生矿物广泛分布,颗粒间连结强度差,岩体强烈破碎,呈岩块、岩屑,时夹粘性土;弱风化带,岩体表面及裂隙表面大部分变色,断口颜色仍较新鲜,沿裂隙面矿物变异明显,有次生矿物出现,颗粒间连结力较差,岩体一般较完整,网状风化裂隙尚发育,时夹少量岩屑;微风化带,岩石颜色仅沿裂隙表面略有改变,沿裂隙面矿物轻微变异,岩体完整性较好,风化裂隙少见。

风化层厚度变化大,一般为10~25米,构造破碎带风化厚度较大,其它位置厚度较小。

福建省龙岩盆地地下水资源评价及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福建省龙岩盆地地下水资源评价及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a t ra d t e ln e e h g—tr e itd g o n wae  ̄ma ei .T e a t o ik ea a lb e e p ot d q a t y o e g o n w tri b u 7 n o e m x s r u d t r e tr 1 a h u h rt n st v i l x li n i f h ru d a e sa o t 9, h h a e u t t 2 O 0 /d T e f a a t y i 6 O 0m / f rd d ci g t e a a l l x li d k r t e t e a a e f 7, 0 3 d h e f r ,i 0 m3 . h il q n i 2 2, 0 3 d at e u t v a e e po t a s g o h r l w tro 3 0m / .T r o n u t s e n h ib e m 1 e e t si a e a al l x l i d p t n i f8 0 0 / n s me lc e .Ac o d n o t e r s l o a y i g o h c n d l n t lh s t v a e e p ot o e t o 0, 0 m3 d i l h ib e l a o o a a a l r c r i g t h u t fa l zn n t e r e ta o g— e n e n tr trr s u c sb a c fs p l e n d. h a s ru d a e i o aif ewae sd ma do l o e ec t fe 0 0 e wae o r e a n e o p y VS d ma m e l u t e k rtgo n w trw l n t t y t tr e n fal v rt i atr2 1 . l s s h h y

地下水资源评估与管理策略研究

地下水资源评估与管理策略研究

地下水资源评估与管理策略研究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各种水资源中,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储备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地下水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不合理的开采和利用也导致了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有效的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二、地下水资源评估的重要性地下水资源评估是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的基础。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储量、质量、分布等情况,为制定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准确的地下水资源评估有助于避免过度开采。

如果对地下水资源的储量估计不足,盲目开采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漏斗,甚至引发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同时,评估地下水资源的质量可以提前发现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保障供水安全。

三、地下水资源评估的方法(一)水文地质调查通过实地勘察、地质钻探等手段,了解地质结构、含水层特征等,为评估地下水资源提供基础数据。

(二)水均衡法根据水量的收支平衡原理,计算地下水的补给量、排泄量和储存量。

(三)数值模拟法利用数学模型模拟地下水的流动和变化,预测未来的地下水资源状况。

(四)同位素技术通过分析地下水中同位素的组成和变化,揭示地下水的形成过程和年龄。

四、地下水资源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一)数据不准确水文地质数据的获取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和误差,导致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二)模型局限性现有的评估模型在复杂的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地下水资源的真实情况。

(三)人类活动影响的复杂性城市化、工业化等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机制复杂,难以准确量化。

五、地下水资源管理策略(一)制定合理的开采计划根据地下水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合理的开采量,避免过度开采。

(二)加强水资源保护建立保护区,限制污染源的排放,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

(三)推广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对地下水的需求。

(四)完善监测体系实时监测地下水位、水质等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地下水是地球表面以下岩石裂隙和空隙中的水,是重要的地下水资源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和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正面临严重的破坏和枯竭问题。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首先,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要保护地下水资源,首先要进行地下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估,了解地下水的分布、特性和动态变化。

根据调查结果,建立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规范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要严格监测地下水水质,及时发现和处理地下水污染问题,以保障地下水资源的清洁和安全。

其次,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利用地下水资源时,要考虑地下水资源的补给量和补给速率,避免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下水资源枯竭。

采取合理的开采技术和管理措施,合理规划地下水开采量和开采深度,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要积极推广节水技术和意识,降低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消耗。

为了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加强地下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估。

通过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性和动态变化,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计划提供依据。

第二,建立健全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

建立健全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规范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三,加强地下水资源的污染防治。

加强地下水水质监测和污染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地下水污染问题,提高地下水资源的清洁和安全。

第四,推动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推动节水技术和意识的普及和应用,降低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加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之,地下水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基础。

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大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及保护对策研究作者:陈文坚来源:《海峡科学》2011年第06期[摘要] 通过对福建省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地下水环境质量的调查和评价,分析地下水开采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保护地下水环境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保护对策福建省1 福建省地下水资源概况1.1 全省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全省多年平均(1956年~1999年)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307.79×108m3/a。

其中第四系孔隙水天然补给资源量8.04×108m3/a,基岩裂隙水天然补给资源量290.70×108m3/a,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天然补给资源量9.05×108m3/a。

频率为75% 的偏枯年,全省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274.90×108m3/a。

各年代天然补给资源量在20世纪70、80、90年代分别为 304.19×108m3/a、308.44×108m3/a和318.60×108m3/a。

1.2 全省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全省地下水(矿化度各类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中第四系孔隙水12.62× 108m3/a,基岩裂隙水75.15×108m3/a,碳酸盐岩类岩溶水8.85×108m3/a。

全省沿海平原和山间第四系盆地、岩溶盆地及沿海台地区,宜于开采地下水。

其可开采资源量合计33.23×108m3/a;其中山区盆地和沿海平原下伏基岩裂隙水可开采资源量10.74×108m3/a,沿海台地区下伏基岩裂隙水可开采资源量1.02×108m3/a。

合计占全部可开采资源量的34.4%。

1.3 各行政区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设区市中,南平、三明、龙岩3个内陆行政区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较大,合计占全省总量的62.77%,补给资源模数也大,均大于25×104m3/km2..a。

6个沿海行政区地下水补给资源量普遍小于内陆,其补给资源模数13.18~26.05×108m3/km2.a。

1.4 各行政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设区市中,三明、南平、龙岩3个内陆行政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较大,合计达58.05×108m3/a,占全省总可开采资源量的60.1%。

6个沿海行政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1.00~12.29×108m3/a,厦门、莆田市最小。

2 地下水开发利用2.1利用程度福建省是以地表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省份。

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低,1999年地下水开采量仅占总用水量的3.34%,实际开采量为6.0653×108m3/a,占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的6.28%;占宜井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的18.25%。

设区市中,沿海厦门市(厦门岛外、同安区)开采程度最高,达55.01%,泉州市(晋江市、石狮市)次之,开采程度为14.70%,其余各地开采程度均小于10%,南平市最小,仅0.95%。

县(市)所在地城区自来水供水水源中,龙岩市新罗区、连城县、长汀县、大田县等用地下水作为主要水源;邵武市、明溪县、将乐县等用地下水作为辅助水源,其余各县(市)均以地表水为水源。

1999年地下水开采量中,生活用水占49.72%,工业用水占23.41%,农业用水(包括牲畜、渔业、林业、农灌用水)占26.63%,其它占0.24%。

在总用水量中,地下水在生活用水中占12.81%,工业用水占3.27%,农业用水中地下水占1.41%。

2.2 缺水地区地下水资源供需地域不平衡,主要缺水地区为沿海岛屿岬角区、红土台地区、地下水之咸水区,地下水开采程度普遍高于山区,统计66处岛屿,平均开采程度29.05%,莆田县湄洲岛已超采。

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表水也同样缺乏。

缺水地区的城市和新兴的工业区将出现一定程度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如晋江市、石狮市、福清市部分地区、福州长安开发区、琅岐岛投资区、湄洲湾北岸开发区、东山岛、福安赛岐开发区等地。

目前在缺水地区,生活用水一般能保证,工业用水以供定需,尚能平衡,主要为农灌用水缺口较大。

3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3.1 评价方法3.1.1 地下水质量分级参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以地下水调查和监测的水质分析资料为基础,分别进行单项参数评价和多项参数综合评判。

单项参数评价按表1,分类指标划为5类,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

式中:F——各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的平均值;Fmax——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中的最大值;N——项数。

根据计算结果得到的F值,按表2划分地下水质量级别。

3.1.2 地下水污染程度分级福建省地下水水质动态监测仅控制7个地区,监测面积约800km2,水质评价不能代表全省地下水环境质量。

而区域水质调查资料基本是唯一性的,也无法进行单点超标强度对比。

因此,本次工作是以地下水质量标准作为评价污染程度的标准。

未发现超标组分者视为Ⅰ级(未污染);pH值、总铁、锰、氟化物(以背景值超标为主)出现一种以上超标视为Ⅱ级(轻度污染);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以有机污染为主)出现一种以上超标视为Ⅲ级(中度污染)。

3.1.3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分级根据地下水质量分级和地下水污染程度分级(见表3),进行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分级。

3.2 评价参数3.2.1 综合评价参数选择地下水的pH值、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氢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锌、氟化物、镉、总铁、锰、硒、溶解性总固体、化学耗氧量(COD)、硫酸盐、氯化物,计21项参加评价。

缺少某指标的分析值视为空值。

3.2.2 污染评价参数选择福建省最常见的7项污染指标:pH值、总铁、锰、氟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参加评价。

3.3 地下水水质背景情况福建省1970年前仅部分地区作过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并有零星供水勘探工作。

本次收集资料最早时间为1959年。

本期各类水质分析资料156份(矿化度本省早期工作因工作精度所限,未能全面反映全省地下水水质状况。

由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受下伏咸水影响,第四系孔隙水矿化度、总Fe、Mn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水,而且NH4+含量超标;碳酸盐岩岩溶水的总硬度、F-、COD含量较高;背景值中NO2-普遍超标,表明沿海地区地下水已受到污染。

3.4 地下水质量现状福建省各类地下水F值总平均为3.551,水质较好。

其中第四系孔隙水平均F值4.432,水质较差;基岩裂隙水平均F值3.507,水质较好;岩溶水平均F值1.785,水质优良。

地下水综合质量较好。

仅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水质略差,有17.85% Ⅲ级水,而Ⅰ-Ⅱ级水占92.14%;基岩裂隙水以Ⅰ级水为主,占88.43%,Ⅱ级水占21.57%;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均为Ⅰ级水。

3.5 分布特点福建省各县、市所在地的第四系孔隙水水质普遍受污染,水质综合级别以Ⅱ级为主,沿海地区出现Ⅲ级水。

如福州、漳州、厦门、莆田等设区市所在地或人口密度大的长乐、福清、晋江、罗源等县城区所在地;山区经济较发达的县、市所在地也出现综合质量Ⅲ级水,如武夷山市。

第四系孔隙水中,Ⅱ级水分布面积约占全省第四系盆地总面积的35%;Ⅲ级水分布面积约占全省第四系盆地总面积的1 %。

基岩裂隙水水质普遍较好,地下水质量综合分级基本属Ⅰ级水,仅零星点状分布Ⅱ级水,个别地区出现Ⅲ级水。

沿海部分残积台地区地下水质量综合分级为Ⅱ-Ⅲ级,约占残积台地总面积的15%。

岩溶水则普遍属Ⅰ级水。

3.6 地下水污染程度福建省地下水污染程度较轻,主要高背景异常有总Fe、Mn、F、pH值,主要污染物有NH4+、NO2-、NO3-、COD、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等。

各组分超标率0.17%~24.89%。

各组分中超标率最高为Mn,其次为pH值和总Fe。

各超标组分中,以超饮用水标准Ⅲ级为主,少量为超Ⅳ级。

pH值超标者以小于6.5的弱酸性为主,占94.46%。

3.7 地下水脆弱性福建省地下水脆弱性可分为脆弱、较脆弱、非脆弱三类,沿海第四系风积-海积砂层区、山间第四系小盆地、沿海外河口平原区及岩溶盆地地下水脆弱;沿海河口平原区、山区较大第四系盆地、残积台地区及侵入岩、火山岩组成的基岩山区地下水较脆弱;滨海平原海积层和碎屑岩、层状变质岩组成基岩山区地下水非脆弱。

4 地下水开采诱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分析4.1 岩溶塌陷主要分布于闽西南碳酸盐岩分布区,特别是覆盖型碳酸盐岩区。

引发原因主要为开采地下水,一般规模不大,单个塌陷面积几十至几百平方米,最大0.314km2,个别也有因矿坑采空所引起。

岩溶塌陷最早出现于1962年(三明市),现累计有12个县(市),曾不同程度地发生。

尤其是城镇区,多以岩溶水为主要供水水源,如龙岩、长汀、连城等地。

因此这些地区也是岩溶塌陷高发区。

4.2 地面沉降地面沉降目前仅在福州市热田区发现。

据90年代初调查,地热田9km2范围内均产生沉降,中心区累计最大沉降量0.68m。

据1967年~1986年、1987年~1988年、1991年6月~1992年6月不同观测点测量,年平均沉降量2.9~74.0mm。

主要影响因素为过量开采地下热水,地下热水水位持续下降,形成第四系孔隙热水水位降落漏斗,中心区水位最大下降幅度约17m。

5 环境地质问题发生原因5.1 原生地球化学条件造成高本底值福建省地下水高氟、富铁、高锰及部分地下水高“三氮”,多与原生地球化学环境有关。

5.1.1 部分微量元素本底值较高据前人对本省1000多份各类岩石化学成份及光谱含量分析资料,14项检测项目中,微量元素高于地壳丰度值的有氟、铅、锌、钼、矾等。

5.1.2 高矿化度、高“三氮”在海湾及外河口地区,由于全新世早期海侵,造成该地区咸水层的存在,虽然近期陆地抬升,部分地区已开始淡化,但许多地区仍存在高矿化度的Cl-Na型水,SO42-含量也相对较高;在海相地层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经长期分解等作用,转化为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等,因此该层地下水“三氮”含量普遍较高。

5.1.3 高铁(Fe)、高锰(Mn)、高氟(F)福建省酸性岩浆岩广泛分布,岩石中含有较多含氟矿物,如萤石、云母、氟磷灰石等,在淋滤、溶解作用下,进入地下水中,形成高F地下水。

5.1.4 地热异常区高氟深部岩浆含有高氟矿物,地热异常区随深循环的地下热水带至浅层,与浅部地下水混合产生高F地下水。

沿海淤泥粘土层含有较多还原性Fe、Mn,风化层中Fe、Mn分布广且极不稳定,在降雨入渗、淋滤过程中溶入地下水,而产生Fe、Mn高异常。

5.2 次生污染物入渗污染福建省沿海平原区和面积较大的山间盆地区,地下水较脆弱,但却是人类活动最密集的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