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危害因素简介——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按As计)
砷
01 03
02
1955年日本的森永奶粉事 件是因添加剂污染砷造成的。 当时森永奶粉公司在加工奶 粉中所用的稳定剂磷酸氢二 钠,是几经倒手的非食品用 原料,其中砷含量较高,结 果造成12000余名儿童发热、 腹泻、肝肿大、皮肤发黑, 死亡130名。为此森永公司 负担6亿多日元的赔偿费用。 事情并未到此结束,14年 后的调查表明,多数受害者 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环境之痛,人类之殇
—— 砷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503张敏超
CONTENTS
1
认识砷元素 砷污染及其危害 砷污染的防治
2 3
01
认识砷元素
PART
准金属
准金属(metalloid) 又称“半金属”、“类金属 ”、“亚金属”或“似金属” ,性质介于金属和非金属 之间的元素。这些元素一 般性脆,呈金属光泽。半 金属通常包括硼、硅、 砷、 碲、硒。重元素钋 ,虽然对它的物理、化 学性质所知尚少,一般 也列入半金属。通常被 认为金属的锗和锑,也 可归入半金属。
Part 2 砷污染及其危害
主要来源
1 砷化物的开采与冶炼。特别是我国广泛流传的土法炼砷,常对 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2 某些有色金属的开发和冶炼。 3 砷化物的广泛使用。如含砷农药的使用,及砷作为化工原材料 等。
4 煤炭的燃烧。
• 有机砷农药是指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含砷 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农药。主要品种有稻脚 青、稻宁、田安、甲基硫砷等。退菌特是 有机硫和有机砷杀菌剂的混合制剂。由于 这类农药及其分解产物对人、畜都有较高 的毒性,同时容易在土壤和农产品中积累 ,所以已限制生产和使用。
砷污染种类
大气污染1974年
01
S.米勒姆和T.斯特 朗测定距某炼铜厂 不同距离的飘尘中 砷含量:3.2~3.8 公里处为 70ppm, 不足0.6公里处为 1300ppm。当地人 的头发和尿中均检 出高浓度的砷。含 砷农药生产和砷的 提炼也会造成局部 地区大气的砷污染。
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处理方法砷是地壳的组成成分之一,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砷在地壳中的自然分布不均匀,砷矿物常与其他有色金属(锡、铅、锌等)矿床共同伴生。
伴随这些金属矿物的开采、选矿、冶炼以及砷矿物的自然风化,砷以原矿或砷的氧化物的形式逸散到周围环境中,对大气、水体、农作物等造成污染。
人体摄入被砷污染的食品或吸入砷烟尘,除了导致急慢性砷中毒外,还可使多种癌症发病率上升。
1979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确认无机砷是人类皮肤及肺的致癌物。
砷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同时,也给国民经济带来很大的损失。
一、砷的性质及来源1.砷的化学性质和用途砷为有毒元素,原子序数为33。
砷可以表现出多种价态,最常见的是-3、+3和+5价。
砷有两种放射性核素76As和77As,它们的半衰期分别为26.7小时和39.0小时。
固态单质砷的结构为三角形,气态砷的分子实际上是由4个砷原子构成的正四方体结构。
As4加热到800℃时开始分解,到1750℃时全部分解为As2。
固态砷的密度为57.8gcm3,熔点817℃,616℃砷开始升华。
砷有黄、灰、黑三种同素异形体,,在普通温度下稳定的结构是灰砷。
灰砷是脆的晶体,能传热、导电。
灰砷在空气中不易氧化,但加热到400℃时被氧化成三氧化二砷,灰砷气体很快冷却可得黄砷,黄砷是淡黄色的晶体,能溶于二硫化碳。
黄砷不稳定,加热即可变成灰砷,在空气中被氧化成As4O6,同时发出冷光。
黑砷是灰砷和黄砷的中间体,砷蒸汽慢慢地凝结即成黑砷,黑砷是无定形的,270℃以上单向地变成灰砷。
砷元素燃烧具有浅蓝色火焰并生成浓密的白色三氧化二砷烟雾。
砷可与卤族元素、浓硝酸、热浓盐酸、热浓硫酸反应。
自然环境中单质砷很少存在,常以砷化氢、砷的氧化物、硫化物等状态存在。
三氧化二砷又名亚砷酐,俗称砒霜或白砒,有剧毒,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毒药或杀虫剂之一。
亚砷酸有正亚砷酸H3AsO3和偏亚砷酸HAsO2,但都不存在,只能得到其盐类,亚砷酸盐常用作杀虫剂、除草剂以及用来保存生皮等。
化学元素知识:砷-有毒元素和半导体材料的重要元素
化学元素知识:砷-有毒元素和半导体材料的重要元素砷是属于第15族的元素,化学符号为As,原子序数为33。
砷是一种有毒元素,由于其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人类与环境造成的危害很大。
但在半导体材料中,砷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元素,因为它在实现高电子迁移率方面具有卓越的性能。
本文将会深入探讨砷这一元素的性质和它在有毒和半导体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砷的基本性质。
砷的原子结构包括33个质子和相应数量的中子和电子。
砷的电子排布情况为2, 8, 18, 5。
这意味着砷原子有33个质子和33个电子,并且5个电子在它的最外层。
这5个外层电子中的3个为价电子,可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砷的化合价为-3,0,+3,+5。
砷是一种灰色、有金属光泽的半金属元素,具有脆性和易碎性。
它的密度为5.73g/cm³,熔点为817℃,沸点为613℃。
尽管在有毒物质的列表中,砷可能不是最为人知的,但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机构认可的致癌物之一并且是高度毒性的神经毒剂。
砷能够在无氧的条件下以氢砷酸盐或者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并被广泛用于杀虫剂生产和火药制造过程中。
砷还存在于一些非常普通的家居和日常用品中,例如家具、婴儿用品、食品和染料等。
因为砷的毒性,其在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砷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皮肤瘙痒,腹痛,高血压,贫血,抽搐甚至导致死亡。
砷在自然界中的化学循环和它被人类使用的方式也会引起它及其衍生物在土壤、水、空气和食物中的污染。
人类、动物和植物摄入砷的过量量,也会产生类似中毒的副作用。
因此,电子制品公司们现在正努力减少砷在产品中的使用,以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除了砷的有毒性外,它还是半导体材料领域中极其重要的元素之一。
半导体材料是指那些电学特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而在半导体材料的制造中,砷作为一种高电子迁移率的材料主要用作掺杂剂。
掺杂剂是半导体材料中添加非纯元素来改变其电学特性的材料。
砷化学元素
砷化学元素
摘要:
1.砷化学元素的概述
2.砷的性质和用途
3.砷的摄取和健康影响
4.砷的环保问题和处理方法
5.砷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正文:
砷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为As,原子序数为33。
砷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它的外观呈现出灰黑色或者褐色。
砷的性质和用途非常广泛,它主要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合金材料和农药等。
此外,砷还可以用于制造染料、荧光剂和电池等。
砷的摄取和健康影响也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砷是一种有毒元素,如果人们长期接触或者摄入砷,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砷可以引起各种疾病,例如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肝脏疾病等。
因此,人们在使用砷的时候需要非常小心谨慎,避免砷的摄入。
砷的环保问题和处理方法也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砷可以对环境造成污染,例如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因此,在砷的开采、加工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例如封闭式处理、过滤和吸附等,以减少砷对环境的污染。
砷在我国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砷生产国和消费国之
一,砷在我国的用途非常广泛,例如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合金材料和农药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砷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元素,它的用途非常广泛。
然而,砷也是一种有毒元素,人们对其摄入和健康影响需要非常关注。
重金属砷的危害分析
重金属砷1.砷的性质及危害1.1砷的性质砷,俗称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VA族,原子序数33,元素符号As,单质以灰砷、黑砷和黄砷这三种同素异形体的形式存在。
砷元素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共有数百种的砷矿物是已被发现。
砷与其化合物被运用在农药、除草剂、杀虫剂,与许多种的合金中。
在古代,三氧化二砷被称为砒霜,但是少量的砷对身体有益。
1.2砷的危害肠胃道、肝脏、肾脏毒性:肠胃道症状通常是在食入砷或经由其它途径大量吸收砷之后发生。
肠胃道血管的通透率增加,造成体液的流失以及低血压。
肠胃道的黏膜可能会进一步发炎、坏死造成胃穿孔、出血性肠胃炎、带血腹泻。
砷的暴露会观察到肝脏酵素的上升。
慢性砷食入可能会造成非肝硬化引起的门脉高血压。
急性且大量砷暴露除了其它毒性可能也会发现急性肾小管坏死,肾丝球坏死而发生蛋白尿。
心血管系统毒性:因自杀而食入大量砷的人会因为全身血管的破坏,造成血管扩张,大量体液渗出,进而血压过低或休克,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发现心肌病变。
至于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慢性砷暴露会造成血管痉挛及周边血液供应不足,进而造成四肢的坏疽,或称为乌脚病,在台湾饮用水含量为10-1820ppb 的一些地区曾有此疾病盛行。
有患乌脚的人之后患皮肤癌的机会也较高,不过研究也显示这些饮用水中也有其它造成血管病变的物质,应该也是引起疾病的一部份原因。
神经系统毒性:砷在急性中毒24-72小时或慢性中毒时常会发生周边神经轴突的伤害,主要是末端的感觉运动神经,异常部位为类似手套或袜子的分布。
中等程度的砷中毒在早期主要影响感觉神经可观察到疼痛、感觉迟钝,而严重的砷中毒则会影响运动神经,可观察到无力、瘫痪,皮肤毒性:砷暴露的人最常看到的皮肤症状是皮肤颜色变深,角质层增厚,皮肤癌。
全身出现一块块色素沈积是慢性砷暴露的指标 ( 曾在长期饮用 >400ppb 砷的水的人身上发现 ) ,较常发生在眼睑、颞、腋下、颈、乳头、阴部,严重砷中毒的人可能在胸、背及腹部都会发现,这种深棕色上散布白点的病变有人描述为「落在泥泞小径的雨滴」。
职业危害告知牌(砷及其无机化合物)
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按As计)
Arse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as As)
可经系统。
表现为头痛、头昏、失眠、多梦、乏力、皮肤疣状过度角化、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消化不良、肝区不适,重者出现肝硬化、肢体运动障碍或瘫痪。长期过量接触可致肺癌和皮肤癌。
砷及其氧化物为白色固体。砷燃烧时产生氧化砷烟雾。常见有三氧化砷、五氧化二砷等。
当心中毒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用具,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去除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安静;皮肤污染或溅入眼内用流动清水冲洗各至少20min;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
工作场所空气中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不超过0.01mg/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不超过0.02mg/m³,LDLH浓度为100 mg/m³,属于粉尘。密闭、局部排风、除尘、呼吸防护。禁止明火、火花,高热。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火警:119急救:120安全生产举报电话:
砷及其化合物
砷及其化合物砷,俗称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VA族,原子序数33,元素符号As,单质以灰砷、黑砷和黄砷这三种同素异形体的形式存在。
砷元素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共有数百种的砷矿物是已被发现。
砷与其化合物被运用在农药、除草剂、杀虫剂,与许多种的合金中。
其化合物三氧化二砷被称为砒霜,是种毒性很强的物质。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砷和无机砷化合物在一类致癌物清中。
2019年7月23日,砷及砷化合物被列入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第一批)。
发现简史古代罗马人称砷的硫化物矿叫auripigmentum。
"auri"表示"金黄色","Pigmentum"是指"颜料";二者组合起来就是"金黄色的颜料"。
这首先见于1世纪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的著作中。
今天英文中雌黄的名称orpiment正由这一词演变而来的。
1世纪希腊医生第奥斯科里底斯叙述焙烧砷的硫化物以制取三氧化二砷,用于医药中。
三氧化二砷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称为砒石或砒霜。
这个"砒"字由"貔"而来。
貔传说是一种吃人的凶猛野兽。
这说明中国古代人们早已认识到它的毒性,常常出现在中国古典小说和戏剧中。
小剂量砒霜作为药用在中国医药书籍中最早出现在公元973年宋朝人编辑的《开宝本草》中。
6世纪中叶中国北魏末期农学家贾思勰(xie)编著的农学专著《齐民要术》中讲到:将雄黄、雌黄研成粉末,与胶水泥和,浸纸可防虫蠹(dU)(蛀虫)。
明末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中讲到三氧化二砷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陕、洛之间,忧虫蚀者,或以砒霜拌种子……" [5]将黄色砷的硫化物在空气中焙烧后就转变成白色的三氧化二砷。
这种明显的物质间的转变引起中外炼金术士和炼丹家的兴趣。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危害因素列表(带英文)
甲醛,
Formalde
2 hyde
过硫酸
盐,
Persulfa
2 te
过硫酸钾
3
3
3
3
3
3
4
4
5
5
5
5
5
5
5
5
5
过硫酸钠 过硫酸铵
110-54-3
118-96-7 92-87-5
Chlorine Sulfur dioxide
7782-50-5 7446-09-5
Nitrogen oxides
Ammonia Phosgene
7664-41-7 75-44-5
Formaldehyde Monomethylamine Carbon monoxide Hydrogen sulfide Chloroethylene Trichloroethylene Chloropropene Chloroprene
7440-28-0 13463-39-3 7782-41-4
71-43-2 75-15-0 56-23-5 67-56-1 8006-61-9 74-83-9 1300-21-6
N-Hexane Aromatic amino and nitro compounds Trinitrotoluene,TNT Benzidine
Substances causing occupational asthma
C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 oven emissions
GBZ 57 GBZ 94,GBZ 18
Noise vibration high temperature working Anticyclone ultraviolet radiation microwave
砷化学元素
砷化学元素砷化学元素,符号As,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5周期、第16族。
砷在地壳中含量较高,常以砷化物形式存在。
砷的化学性质与磷相似,具有一定的毒性。
本文将对砷的基本信息、性质与用途、毒性及其影响、环境分布与污染来源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一、砷的基本信息砷化学元素是一种灰白色固体,分子量为74.92,熔点为115℃,沸点为2200℃。
砷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砷矿石的形式存在,也可通过生物合成。
砷的氧化态为+3和+5,常见的砷化合物有砷酸盐、亚砷酸盐等。
二、砷的性质与用途砷具有多种性质,包括半导体性能、催化性能、抗菌性能等。
在工业上,砷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材料、农药、医药、染料等领域。
此外,砷还用于制作合金、玻璃着色以及木材防腐等。
三、砷的毒性及其影响砷具有较高的毒性,人体摄入一定剂量后可导致中毒。
砷中毒的主要症状包括神经系统损害、肝脏损害、肾脏损害等。
长期暴露于砷污染环境中,还可能导致皮肤癌、肺癌等恶性肿瘤。
四、砷的环境分布与污染来源砷在地壳中含量较高,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
然而,人类活动导致砷污染的现象日益严重。
砷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砷矿开采与加工、含砷废水排放、农药使用、煤炭燃烧等。
五、砷污染的防治措施针对砷污染,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
包括加强砷矿资源管理、规范砷化工产业发展、提高废水处理技术、推广无砷农药、优化煤炭燃烧技术等。
此外,还需加强砷污染监测和风险评估,提高公众对砷污染的认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总之,砷化学元素作为一种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然而,砷的毒性使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砷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砷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引言砷是一种常见的元素,具有丰富的化学性质和应用价值。
在自然界中砷以砷矿石的形式存在,并且在地壳中较为广泛地分布。
砷及其化合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被广泛用于冶金、农业、制药、化工等领域。
但是,砷也是一种有毒物质,长期暴露于砷及其化合物中容易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致命。
因此,对砷及其化合物的认识和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砷的基本性质、化学反应、毒性、应用以及环境和健康影响等方面对砷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砷的基本性质砷是一种原子序数为33的元素,原子量为74.92。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氮族元素中,与磷和锑处于同一族。
砷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常见氧化态有-3、0、+3和+5。
在自然界中,砷以砷矿石的形式存在,如砷砂矿(As4S4)和砷铅铟矿等。
此外,砷还可以形成与金属元素、氧、硫等构成的化合物。
2. 砷的化学反应砷在化学反应中可以表现出多种价态,常见的有三价和五价态。
在水溶液中,砷的化学性质与其活动价态密切相关。
对于三价砷(As(III))来说,在弱碱性的环境下,可以形成砷酸盐,如亚砷酸盐(H3AsO3)。
而五价砷(As(V))则可以与氧形成砷酸盐,如砷酸盐(H3AsO4)。
此外,砷还可以与许多金属元素形成多种化合物,如砷化氢(AsH3)、砷化镉(Cd3As2)等。
3. 砷的毒性砷及其化合物是一类极具毒性的物质,常被称为“慢性毒药”。
砷在人体内主要通过进食、水和空气中的砷化合物等途径被摄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砷在人体内主要通过口腔黏膜、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体内,在体内主要通过对酶系统的抑制、对DNA的损害、阻断细胞呼吸等途径对细胞和器官产生毒性作用,引发多种疾病,如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而且,由于砷在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污染,使得砷可通过饮用水和食物链等途径被摄入到人体内。
对砷的急性中毒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周身乏力、呼吸急促和心跳加速等。
而对砷的慢性中毒则会导致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卡汗病、皮肤角化病等。
三价砷和五价砷的毒性
三价砷和五价砷的毒性砷(As)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重金属元素,其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其毒性一般是指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组织造成损害的程度。
砷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三价砷(As3) (Potassium toxic acid;As-P) 、五价砷(Thzane-As;Potassium toxic acid-Thzane-As-P)及三基砷(Thysene-As)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人体中约有70%的砷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其余30%则主要是由饮水和空气暴露于环境中而来。
人体皮肤及消化道粘膜可以吸收三价砷并将其还原为五价砷,五价砷会对细胞产生毒性,损伤造血系统、消化系统等。
当三价砷与砷化物混合在一起时,这种毒性会增加。
而与五价砷混合时则会产生毒性更强的三基性砷化物。
三价砷和五价砷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重金属元素组成,其生物活性也有很大差异。
三价铅(Pb)是一种无毒的重金属元素,通常存在于铅矿石中;而五价砷(As)则是一种有毒的金属元素,它可经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人体并在体内累积形成慢性中毒。
(1)由于在水中溶解度较低,所以三价砷主要分布在土壤中;(2)五价砷主要分布在土壤中,五价砷可以通过与水、土壤及植物的作用,迁移到各种组织器官,包括皮肤和消化道粘膜上。
(3)三价砷在空气中的溶解度很小,即使暴露在空气中也不会很快被氧化而被吸收。
[五价砷对细胞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尚不清楚。
[三价砷对鸡胚胎发育也有不利影响。
[五价砷对鸡胚胎神经发育、骨骼和肌肉发育、生殖细胞的产生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五价砷对大鼠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损伤作用][五价砷可引起鸡胚胎造血功能衰竭及肝脏病变等。
(2)土壤也是三价砷和五价砷的主要来源,因为土壤中的砷大多为可溶性砷盐。
在一些矿区,如河北的秦皇岛、河南的焦作和陕西的西安等地,均有砷污染。
[3]由于三价砷和五价砷都是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它们在土壤中主要以砷酸盐形式存在。
[4](2)三价砷与五价砷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砷酸盐形成而抑制砷酸盐形成。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危害因素列表(带英文)
GBZ 49,GBZ/T 238 GBZ 7 GBZ 41 GBZ 24 GBZ 35,GBZ 19,GBZ 9 GBZ 35
GBZ 92 GBZ 93
分类 有害化学因素 有害化学因素 有害化学因素 有害化学因素 有害化学因素 有害化学因素
有害化学因素 有害化学因素 有害化学因素 有害化学因素 有害化学因素 有害化学因素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有机氟 二异氰酸甲苯酯 二甲基甲酰胺 氰及腈类化合物 酚(酚类化合物如甲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 等参照执行) 五氯酚 氯甲醚[双(氯甲基)醚参照执行] 丙烯酰胺 偏二甲基肼 硫酸二甲酯
异氰酸酯 diisocyana nate, nate, nate,
1类
te,TDI MDI
HDI
NDI
四氯苯二
1,2,4苯 酸酐,
邻苯二甲酸 三酸酐, tetrachl
酐,
trimelli orophtha
phthalic tic
lic
anhydride anhydrid anhydrid
1 苯酐类 ,PA
GBZ 30 GBZ 45,GBZ 69 GBZ 20,GBZ 94 GBZ 65,GBZ 54,GBZ 51, GBZ/T 237 GBZ 58,GBZ 54,GBZ 51 GBZ 15,GBZ 54,GBZ 51, GBZ/T 237 GBZ 14,GBZ 18, GBZ 54,GBZ 51 GBZ 29,GBZ 54 GBZ 33,GBZ 57,GBZ 18, GBZ/T 237,GBZ 54 GBZ 80,GBZ 51,GBZ 54 GBZ 23 GBZ 31 GBZ 90,GBZ 94 GBZ 38,GBZ 185 GBZ 6 GBZ 32
铅、汞、镉、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铅、汞、镉、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微量重金属元素与人体生命过程有着密切关系,它们虽然在体内的含量非常微小,但生理功能独特。
一、砷砷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动物肌体、植物中都可以含有微量的砷,海产品也含有微量的砷。
由于含砷农药的广泛使用,砷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如以砷化合物作为饲料添加剂,过量添加至牲蓄食用的饲料中,就易使牲蓄体内积砷,食用了这种牲蓄的肉制品后,就容易造成中毒。
砷侵入人体后,除由尿液、消化道、唾液、乳腺中排泄外,就蓄积于骨质疏松部、肝、肾、脾、肌肉、头发、指甲等部位。
砷作用于神经系统、刺激造血器官,长时期的少量侵入人体,对红血球生成有刺激影响,长期接触砷会引发细胞中毒和毛细管中毒,还有可能诱发恶性肿瘤。
我国食品重金属残留限量国家标准规定砷含量最高(粮食)为0.7毫克/千克,鲜乳为0.2毫克/千克。
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限量为0.01毫克/升。
二、铅铅是对人体危害极大的一种重金属,它对神经系统、骨骼造血功能、消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等均有危害。
特别是大脑处于神经系统敏感期的儿童,对铅有特殊的敏感性。
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低下发病率随铅污染程度的加大而升高。
儿童体内血铅每上升10微克/100毫升,儿童智力则下降6—8分。
为此,美国把普遍认为对儿童产生中毒的血铅含量下限由0.25微克/毫升,下降到0.1微克/毫升。
世界卫生组织对水中铅的控制线已降到0.01微克/毫升。
我国食品重金属残留量限量国家标准规定铅含量最高(豆类)为0.8毫克/千克,鲜乳为0.05毫克/千克,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限量为0.01毫克/升。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加强对铅中毒的预防。
1、来自生活环境中的土壤和尘埃,玩具和学习用具,家庭装修用劣质油漆和印刷油墨,用铅壶或含铅的锡壶烫酒、饮酒,滥用含铅的丹药或偏方等。
2、食物中的铅,某些饮料、劣质食品、中草药等。
某些罐装食品,由于用铅焊接缝而导致食物含铅量增加;含铅量高的食品主要有用含铅量高的容器加工成的爆米化,加入氧化铅以加快其成熟的松花蛋,大街小巷叫卖的“白馒头”也有一部分是用含铅等杂质的硫磺熏蒸而成。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 47 部分:砷及其无机化合物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47部分:砷及其无机化合物1 范围GBZ/T 300的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的酸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和酸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氧化砷的溶剂洗脱-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砷化氢的溶液吸收-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砷及其无机化合物(包括三氧化二砷、五氧化二砷和砷化氢等)浓度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210.4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3 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的基本信息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的基本信息4 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的酸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4.1 原理空气中蒸气态和气溶胶态砷及其化合物(包括三氧化二砷和五氧化二砷等,砷化氢除外)用浸渍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砷被还原成砷化氢,在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原子化器中,生成的砷基态原子吸收193.7 nm 波长,发射出原子荧光,测定原子荧光强度,进行定量。
4.2 仪器4.2.1 浸渍滤膜:在使用前1天,将微孔滤膜(孔径0.8 μm)在浸渍液(4.3.2)中浸泡30 min,取出在清洁空气中晾干,密封备用。
4.2.2 大采样夹,滤料直径为37 mm或40 mm。
4.2.3 小采样夹,滤料直径为25 mm。
4.2.4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为0 L/min~5 L/min。
4.2.5 微波消解器。
4.2.6 具塞刻度试管,25 mL。
4.2.7 原子荧光光度计,具氢化物发生装置和砷空心阴极灯,仪器操作参考条件:a)原子化器高度:8 mm;b)原子化器温度:1050℃;c)载气(氩)流量:400 mL/min;d)屏蔽气(氩)流量:1000 mL/min。
砷污染来源与砷中毒的常识(一)
砷污染来源与砷中毒的常识(一)砷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粘膜进入体内,经肺、胃肠道、粘膜吸收入血。
随血液流动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以皮肤、毛发、指甲中含量最高,部分随尿液排出。
1.砷的一般情况砷,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非金属元素。
地壳中的含量约为2~5mg/kg,为构成地壳元素的20位,第5族的主族,原子序数为33,原子量为74.9216。
在土壤、水、矿物、植物中都能检测出微量的砷。
在正常人体组织中也含有微量的砷。
单质砷无毒性,砷化合物均有毒性。
三价砷比五价砷毒性大,约为60倍;有机砷与无机砷毒性相似。
人口服三氧化二砷中毒剂量为5~50mg,致死量为70~180mg(体重70kg的人,约为0.76~1.95mg/kg,个别敏感者img可中毒,20mg可致死,但也有口服10g以上而获救者)。
人吸入三氧化二砷致死浓度为0.16mg/m3(吸入4h),长期少量吸入或口服可产生慢性中毒。
在含砷化氢为img/L的空气中,呼吸5~10分钟,可发生致命性中毒。
2.砷污染来源于哪儿?砷污染主要来源于人为和地球化学因素,工业污染“三废”是人为污染的主要来源。
3.什么是砷中毒?砷中毒,是由于短期大量或长期接触砷化物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在生产和使用砷化物中,因发生生产事故或设备检修时,接触含砷化物烟雾、蒸气或粉尘,如防护不周,可经呼吸道吸入,少量也可经消化道及皮肤污染吸收而中毒。
生活中多因误服三氧化二砷或应用过量含砷药物引起,亦可因食用被砷污染的食品、食盐、饮水等引起急性或慢性砷中毒。
4.饮水型砷中毒的限值是多少?饮用砷超标水会出现什么后果?目前WHO的推荐生活饮用水中砷含量限值为0.Olmg/L,而我国的《生活饮用水IE~标准》规定为0.05mg/L。
当长期饮用水砷含量>;0.img/L的水时,会出现砷中毒患者,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为轻型;当水砷为0.6mg/L或以上时,出现患者的最短潜伏期为半年,饮用10年及以上的居民患病率为47.2%。
砷-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砷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1924
英文名:ArBiblioteka enicUN编号:1558
分子式:As
分子量:74.92
CAS号:7440-38-2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有灰、黄、黑三种同素异构体。
熔点(℃)
817
相对密度(水=1)
5.73
相对密度(空气=1)
无资料
沸点(℃)
617
饱和蒸气压(kPa)
0.13/372℃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食入:催吐、彻底洗胃,洗胃后服活性炭30~50g(用水调成浆状),而后再服用硫酸镁或硫酸钠导泻。就医解毒剂用BAL,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等。
储运条件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宜超过37°C。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保持容器密封。远离火种、热源。库房必须安装避雷设备。排风系统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运输注意事项: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使用槽(罐)车运输时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途中应防暴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运输工具上应根据相关运输要求张贴危险标志、公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4.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按As计)
英文名称arse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CAS 号7440-38-2
PC-TW A 0.01mg/ m3 PC-STEL 0.02mg/ m3
理化性质砷(As)元素有灰、黄和黑色三种同素异形体。
银灰色发亮的块状固体,质硬面脆,其中灰砷具有金属性。
相对原子质量74.92,熔点818℃,沸点615℃,相对密度(水为1)5.73,饱和蒸气压0.13kPa(372℃)。
不溶于水合有机溶剂,溶于硝酸、王水和热碱液。
砷的无机化合物主要包括砷的氧化物(三氧化二砷、五氧化二砷)、砷的硫化物(雄黄As2S2、雌黄As2S3)和砷的盐类(砷酸钙、砷酸铅、亚砷酸钠、亚砷酸钙)等。
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为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易升华(193℃)。
与浓盐酸共热产生三氯化砷,遇硝酸、臭氧和过氧化氢等强氧化剂生成五氧化二砷,与碱或盐类煮沸生成各种亚砷酸盐或砷酸盐,在还原剂存在下,还原为砷和砷化氢。
侵入途径可以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吸收。
毒理学简介
(1)LD50 砷:763mg/kg(大鼠经口),145mg/kg(小鼠经口)。
三氧化二砷:138mg/kg(大鼠经口),45mg/kg(小鼠经口)。
五氧化二砷:8mg/kg(大鼠经口),55mg/kg(小鼠经口)。
砷酸钙:20mg/kg(大鼠经口),794mg/kg(小鼠经口)。
砷酸铅:100mg/kg(大鼠经口)。
亚砷酸钠:41mg/kg(大鼠经口),150mg/kg(大鼠皮肤)。
亚砷酸钙:20mg/kg(大鼠经口)794mg/kg(小鼠经口)。
(2)IDLH 5mg As/ m3
(3)吸入毒性小鼠和猫吸入三氧化二砷40mg/ m3,耐受12min无明显症状,未见刺激现象,小鼠吸入三氧化二砷2500mg,10min内致死,猫吸入10mg/ m3,1h,7d后死亡。
人吸入的最低中毒浓度为0.11mg(As)/ m3。
慢性吸入损害浓度:吸入三氧化二砷0~4.29mg/ m3,接触6个月,可发生轻度中毒,0.007~0.6mg/ m3,未见有慢性中毒症状。
接触三氯化砷200mg/ m3,仅能耐受1min,砷酸铅大于0.14mg/ m3,发生轻度中毒。
(4)致癌性G1(确认人类致癌物)
(5)中毒机制急性毒性与其水溶性有关,砷元素不溶于水,雄黄、雌黄水溶解度很小,故毒性都很低。
而砷的氧化物和盐类属于高毒类,三价砷化物的毒性高于五价砷化物。
毒作用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毛细血管渗透性和新陈代谢等,还有不同程度皮肤和黏膜的刺激作用。
毒作用机制可能为:1.抑制含硫基酶的活性;2.促使氧化磷酸化解偶联;3.对血管壁的直接损伤;4.诱导促进生长的细胞因子;5.干扰DNA合成和修复。
临床表现
(1)大量吸入砷的无机化合物粉尘和气体,主要表现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而发生较晚,常有眼结膜充血、流泪、咳嗽、胸闷、呼吸困难以及头痛、眩晕、乏力,甚至烦躁不安、痉挛和昏迷。
也可伴有恶心、呕吐和腹痛,严重者因呼吸和血管舒缩中枢麻痹而死亡。
(2)生活性中毒误服后平均1~2h,出现胃肠炎症状,开始口内感金属味,胸骨后不适,继而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米泔”样,又是混有血。
严重者常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并可伴有尿量减少、尿闭和循环衰竭等,也可由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后抑制,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3)可有中毒性肝病或中毒性心肌炎,以及皮肤瘙痒和皮疹等。
中毒后1~3周,可出现迟发性神经病。
个别有精神症状如幻听、吞咽困难和发音障碍等。
(4)慢性中毒长期接触砷化物而引起皮肤、肝脏损害和以神经系统为主的表现。
轻度中毒:除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消瘦、肝区不适等症状外,具有皮肤角化过度、出现弥
漫的黑色或褐色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斑、轻度肝脏损伤或轻度周围神经病。
重度中毒: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肝硬化或周围神经病伴肢体运动障碍或瘫痪;或皮肤癌。
处理原则:
(1)吸入中毒者应迅速脱离作业环境,用温水冲洗污染的皮肤和眼睛,误服者应及早用温水,生理盐水或1%碳酸氢钠溶液彻底洗胃,然后由胃管内注入活性炭30g及氧化镁20-40g 或蛋白水(4只鸡蛋清加水1杯拌匀);也可灌服新配制的氢氧化铁溶液后再进行导泻。
(2)络合剂的应用:5%二巯丙磺钠5毫升肌肉注射,第1-2天,每6-8小时一次,第3-7天,每天1-2次,以后渐减量,尿砷正常后停药。
或二巯丁二钠1克溶于生理盐水10毫升中,静脉注射,每天2次,3-5天后减量或停药。
对有肾功能障碍者,可在血液透析下,采用小剂量疗法。
(3)对症治疗,应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治休克和心肝肾脑损害,出现周围神经病时,可给与维生素B族,维生素C,三磷腺苷,烟酰胺等药物治疗。
(4)慢性中毒,口服络合剂祛砷质量,辅以补硒,维生素C等对症支持治疗。
预防:
在采矿,冶炼及农药制造过程中,生产设备应采取密闭,通风等技术措施,减少工人对砷粉尘的接触。
在维修设备和应用砷化合物过程中,要加强个人防护。
医学监护应注重对皮肤,呼吸道以及肝肾血液和神经系统功能改变。
尿砷监测有助于对工业卫生设施效果的评价。
职业禁忌症:
贫血,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苯的PC-TWA为0.1m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