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矫正社会工作

合集下载

矫正社会工作复习资料

矫正社会工作复习资料

1、矫正:国家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是犯罪或者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思想上和心理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其中的正常成员的过程。

2、矫正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的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罪犯或者具有罪犯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社会矫正、信息咨询、就业哦诶寻、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福利服务。

3、社会工作的最基本理念就是相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尊严和价值,而这种价值和尊严带给每个人不可剥夺的社会权利。

4、个案社会工作是针对个人以及家庭开展的专业方法,是专业社会工作者使用的工作取向、价值观体系和实务的类型,它将心理社会行为和系统概念转化为技巧,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关系,帮助个人和家庭解决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社会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

5、社区矫正工作者是指依托执法权或专业知识,在社区内针对矫正对象开展管理和矫正工作的人员6人的本质马克思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进行了规定。

一是从生产好生活实践出发规定人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实践活动是人和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也是产生和决定人的其他所有特性的根据。

人的实践活动之所以能够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活动,动物的活动是按照其本能进行的,而人的实践活动则不同,人不仅把自然界作为自己活动的对象,按照人的本能开展对自然界的时间活动,而且还能把人自身作为自己活动的对象,按照人的尺度开展对人和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人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能动的改造自然,而且能够能动的改造人自身。

二是从人的社会关系的角度对人的本质进行了规定。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而对于动物来说,没有“关系”存在。

社会工作_实务——_矫正社会工

社会工作_实务——_矫正社会工
精品课件
社区矫正
1.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 2.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 中途家庭、 寄养家庭、教养院、感化院 3.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无偿劳动或服务
精品课件
四、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更生保护) 目的:顺利渡过释放后的最初阶段 1.提供住宿场所,并在住宿中提供监管和辅
导服务,帮助刑释人员顺利完成由监禁环境 向开放社会的过渡; 2.提供就业,就学辅导,帮助养成工作和学 习的意识和习惯; 3.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帮助 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精品课件
日本矫正社会工作制度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 中最成功和最有效的。
1947和1949日本分别制定了《恩赦法》和 《犯罪者预防更生法》 《更生紧急保护 法》、《缓刑执行者保护观察法》、《少年 法》、《少年院法》、《妇女辅导法》、 《儿童福利法》、《轻犯罪法》
精品课件
香港的矫正社会工作制度主要是在20世纪30 年代从英国引进
在监服刑者了解外面世界的信息 2.通过开通电话、组织家属探访、走访罪犯家庭、
倡导放假制度等方式,尽可能扩大罪犯与外部社会 的联系沟通,避免因监狱封闭环境而造成罪犯社会 化过程阻断现象的发生。 3.动员社会志愿人士,与在监服刑人员建立结对帮 教关系,用真情感化在监服刑罪犯,同时也为其日 后重返社会构建良好的社会网络。
精品课件
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 监狱的惩罚、隔绝和威慑功能造成的两方面
作用:抗拒或改过 调动罪犯自身的潜能以及社会资源,引导罪
犯向积极方向转化 消除或减弱罪犯思想和行为上的负面因素,
加强其同社会的联系沟通
精品课件
三、社会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社区矫正是指以社区为基础的矫正、治疗罪
犯的措施,包括缓刑、假释、社会服务、中 途宿舍等各种在社区执行的、非监禁性的刑 罚制度。社区矫正是矫正社会工作者最主要 的工作领域。

矫正社会工作ppt课件

矫正社会工作ppt课件

王思斌在其《社会工作概论》中对社会工作进行了这样 的规定:“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 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这一 定义指出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 供服务。更确切一点说,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服务活 动,它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动。”“这个定义还指出, 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 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由此可见,社会工作同 怜悯、同不考虑受助人的现实需要及接受服务能力的配 给式福利也不相同。可以说,社会工作是充分考虑到受 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运用尽可能有效的方法帮助受 助人满足其需要、摆脱困境的活动和过程。”
1、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 “被判处管制的。被宣告缓刑的。被暂予监外 执行的,具体包括:(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 就医的;(2)怀孕或者正在哺育自己婴儿的妇 女;(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 致危害社会的。被裁定假释的。被剥夺政治权 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2、社区矫正是通过解决矫正对象的问题,恢复 矫正对象的社会功能,促进矫正对象顺利回归 社会的过程,是康复矫正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 的总和”,这表明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所在,是人区别 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因此,离开社会关系,人就会失去 自我,无以生存和发展。从已有的共识看,社会工作根 本上是一门“助人自助”的学科,这就有两个问题需要 回答。一是人何以需要“助人”和“他助”,二是助人 者怎样使受助者达到“自助”。人何以需要“助人”和 “他助”?一般而言,我们说人之所以要“他助”,是 因为人或有了需求,或遇到了问题,或面临了困难,所 以需要“他助”,这种解释还只是现象的,并没有从根 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实质上,人之所以需要“助人”和 “他助”,是由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本质所规 定的。作为社会关系的存在,人生存、生活于与他人的 关系之中,这种关系本身就意味着相互的帮助与支持, 因此,“助人”和“他助”是人作为人的应有之意。这 样,社会工作实质地涉及人的本质,是以人的本质性的 规定作为工作和研究对象的。

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

第一章矫正社会工作概述矫正的定义:国家司法机关和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社会正常成员的过程。

矫正制度和措施的功能:1、惩罚:矫正制度固有的基本属性,是受刑人对他人和社会的一种补偿,包括物质性的损失(金钱、权益等)和非物质性的损失(名声、地位等)。

2、隔绝:把受刑人与外部社会隔绝,既是对其自由权利的剥夺或限制,又减少其对社会的威胁,为各种矫正措施提供先决条件。

3、威慑:矫正制度和措施对一般社会成员的威慑和警戒,使其不敢违法犯罪。

4、改造:最终目的是使罪犯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得到矫正,重新融入社会。

人类惩罚制度的发展三阶段:以自由刑和生命刑为主的阶段;以监禁刑为主的阶段:以监禁刑为主向以非监禁刑为主的过渡阶段监禁刑的局限:1、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剥夺了犯人的自由、自主、安全感、物品和服务、异性关系等,这些都违背人道主义原则。

2、使被监禁人身心受到伤害,空间拥挤是构成身体和心理疾病的主要基础;监狱是一个极易形成挫折情景和挫折情绪的场所;监狱生活可能形成孤独的人格特征。

3、负性互动影响渐进矫正的效果:与正常人的交往和沟通被隔绝,被监禁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使得他们原油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可能延续,另一方面潜在的相互教唆的可能使他们的心理、思想和行为向更恶劣情况发展。

4、被监禁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断,不能跟上时代、社会的变化;另一方面为适应监禁生活他们会养成一套监狱特有的情景意识和行为方式。

5、监禁成本过高,直接成本如建设费用、工作人员费用、生活费用,间接成本如给被监禁人原工作单位和家庭带来的损失,减少其社会贡献等。

社区矫正的定义: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或裁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意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002.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二)、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002.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二)、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6.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1)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2)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针对犯罪青少年)中途家庭、寄养家庭、教养院、感化院(3)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核心)社会服务计划的益处是通过从事公益劳动和服务培养罪犯的劳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在服务过程中学会生产、生活技能以增强就业能力;在社会交往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本领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无偿的社区服务,使服刑人员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发生正向的改变(4)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社会服务:促进就业、帮助接受教育、做好基本生活救助、落实社会保险7.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1)提供住宿场所(2)提供就业、就学辅导:技能培训、介绍工作机会、联系学校(3)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4)提供物质援助8.针对涉毒人员的社会工作介入(1)提供戒毒康复服务—戒毒社会工作调查了解戒毒康复人员情况,开展心理社会需求评估;提供心理咨询、疏导等专业服务;调适社区及社会关系,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开展有利于社会功能修复的其他专业服务。

(2)开展帮扶救助服务—戒毒社会工作链接生活、就学、就业、医疗和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等方面的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组织其他专业力量和志愿者提供服务,协助解决生活困难,提升生计发展能力,改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其社会融入。

(3)参与禁毒宣传教育—禁毒社会工作参与组织禁毒宣传活动,普及毒品预防和艾滋病防治等相关知识,宣传禁毒政策和工作成效,增强公民禁毒意识,提高公民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

倡导禁毒社会工作理念,降低并消除社会歧视与排斥。

(4)协助开展有关禁毒管理事务—禁毒社会工作协助开展吸毒人员排查摸底工作;协助建立相关档案资料,做好工作台账,进行定期评估;协助做好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衔接;发现违反治疗规定的,向乡镇(街道)禁毒工作机构报告,协助收集提供有关材料。

真题训练【真题·多选题】社会工作者小林走访发现,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张女士面临多重困境:处于精神障碍发作期无法就业;以精神障碍为由拒绝履行社区戒毒协议;与毒友往来,存在复吸隐患;与父母同住,靠父母的退休金生活;与女儿经常吵架,冲突不断。

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

•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重点) • 一、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论与视角
• (一)行为主义理论(二)认知理论(三) 标签理论(四)优势视角(五)”社会—心 理”视角
•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 (一)致力于改善服务对象偏差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工作 服方法 • 1、行为治疗法(治疗策略与技巧) • A反应性治疗技巧(即经典条件发射——巴甫洛夫的狗) • 一是反制约。用新的制约反应替代原有的不理想制约反 应 • 二是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诱导缓缓暴露出 导致焦虑的情境,再通过心理放松来对抗此种焦虑,以 此来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 • 三是厌恶疗法。又称对抗性条件反射疗法。应用惩罚的 厌恶型刺激,以消除或减少某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 如电击厌恶疗法,药物厌恶疗法等。
矫正社会工作
• • • • • • • • • • • • •
) 服务对象的需要: 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 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服务对象的问题: 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公众的同情 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 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 同伴教育在矫正服务中的作用 • (同样犯罪和吸毒经历的人员中,发现培养思想和行为 改善较好者作为“同伴辅导员”) • 效果:A改变自我认同,提升自信,获得价值感 • B明确自身地位,获得使命感和责任感 • C增强了帮助同伴的动力,提升生活意义 • D增强了抵御毒品诱惑的能力 • E为其他同伴树立了弃恶从善、改过自新的榜样 • 方法:A同伴教育辅导能力提升小组 • B同伴教育主题活动 • C“同伴信箱” D“火星计划” E“同伴之音” F“同伴 演讲”
• (二)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 • 是为违法犯罪人员,尤其是违法犯罪青少年而设置的,如中途 家庭、寄养家庭、感化院等 • (三)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 (四)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社会服务 • 1、促进就业 2、帮助接受教育 3、做好基本生活救助 4、落实 社会保险 • 四、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 • 1、提供住宿场所 2、提供就业、就学辅导 • 3、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障转介服务 4、提供物质援助 • 五、针对涉毒人员的社会工作介入 • 1、为吸毒者提供戒毒治疗和康复服务 • 2、为社会大众提供预防性禁毒教育及宣传服务

2019初级社会工作实务重要考点:矫正社会工作

2019初级社会工作实务重要考点: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1)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

(2)针对服务对象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

2.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1)协助服刑对象适应监禁场所生活。

(2)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3)帮助服务对象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3.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1)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监督管理。

(2)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

(3)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4)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社会服务。

4.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1)提供住宿场所。

(2)提供就业、就学辅导。

(3)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

(4)提供物质援助。

5.针对涉毒人员的社会工作介入(1)为戒毒人员提供戒毒治疗及康复服务。

(2)为社会大众提供预防性禁毒教育及宣传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直接方法(1)个案工作方法:重视和善于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要有重点分步骤地制订矫正工作计划;要着眼于服务对象的潜能发掘和自己解决问题,切忌包办代替;要妥善处理为案主保密的原则与维护社会安全的关系。

(2)小组工作方法。

①要针对服务对象带有共同性的问题和困惑设计小组活动的主题。

②要从服务对象的特点出发选择小组工作实施模式。

③小组活动的时间安排宜与矫正工作的制度要求相结合。

④要善于从矫正对象中发现和培育小组工作的领导。

2.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间接方法(1)社区工作方法:综合治理,改善生活环境;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

(2)社会工作行政:把社区矫正的政策法规变成服务活动;加强社区矫正服务机构内部管理。

(3)社会工作研究:社区矫正相关问题逐个研究解决。

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

1.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
“矫正”概念被引入社会领域,成为司法方面的专门用语, 意指国家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使犯罪 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 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其中正常成员的过程。
司法矫正制度和措施的功能: 1、惩罚: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损失; 2、隔绝:受刑人自由权利的剥夺或限制; 3、威慑:起到警戒的作用; 4、改造
(三)社会处遇中提供的服务 1.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 观护人要督促被观护者在观护期做到: (1)保持良好品行,不得与品行不端者来往;(2)服从检察官和观护人命 令; (3)接受观护人辅导; (4)及时向观护人汇报工作、生活和居住状况,不经批准不得离开居住 地,等等。
2.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 (1)中途家庭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价值理念 (一)人道主义是矫正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二)社会解组理论、偏差行为理论、社会连接理论、新社会防卫论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
1、接纳 2、可塑性 3、个别化
三、矫正社会工作介入途径: (一)司法审判前提供的服务 (二)监狱处遇中提供的服务 (1)个案辅导 (2)团体治疗 (3)联系社会 (4)职业辅导 (5)评估报告
(矫2)正服社从会检工察作官的和要涵观目义护与人标起命的源 美国波士顿监狱协会于1825年率先成立。 (三三、)社矫会正处社遇会中工提作供介的1入服8途务4径1:年“华盛顿全民禁酒协会”在波士顿成立。奥古斯特斯作为热 场陀所区进 等行地巡区视启,动心发了成现社并区员辅矫,导正有试常违点常法工和作到不。监良行狱为探的青望少囚年,犯防,止他恳们求进一法步官滑向对犯因酗酒而被监禁的囚犯暂缓 奥古斯特斯死后囚20禁年,,美实国麻施州感制定化了教一项育法。案,1授8权41波年士顿~市1设8置59年,其总共保释人犯近两千名。

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

一、古代社会“复仇主义”刑罚 观念和刑罚措施
2. 源于氏族组织一体性的复仇义务
在原始社会末期,已经出现了刑罚的最初萌 芽,即血族复仇。这时追诉和处罚的权利主要掌握 在私人即受害人及其族人手中,其依据是狭隘的氏 族利益。
3. “君命神授”名义下的峻法酷刑
国家产生以后,君主被认为受神的委托有惩 罚罪犯的权利。古代国家的法典往往从维护“神意” 出发,具有强烈的复仇色彩。法律公开确认复仇是 判刑的罚则,且认为被害人或其亲属有执行刑罚的 权力。
矫正社会工作
第一章 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随着人类刑罚执行制度的改革和发展,社会工作具有了越
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刑罚执行活动 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第一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含义
一、矫正
二、矫正制度的历史发展 三、矫正社会工作 四、矫正社会工作分类 五、与矫正社会工作相关的概念
一、矫正
二、矫正制度的历史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监禁矫正的这些局限 日益显现,一种新的刑罚执行制度——社区矫正
制度——逐步形成,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得
到快速发展。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社区矫正制
度已经成为刑罚执行制度中的主导制度。
二、矫正制度的历史发展

社区矫正之所以能够替代监禁矫正成为人类 历史上刑罚执行制度中的一种主导的刑罚制度,就 在于社区矫正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监禁矫正的弊端, 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四、犯罪社会学派的“犯罪多因素”论
意大利学者菲利提出著名的犯罪原因三因素论(犯
罪三元论),即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犯罪社会学派的创始人、德国犯罪学家李斯特在批
评龙勃罗梭和菲利关于犯罪原因的观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犯罪原因二因素论(犯罪二元论),即社会 因素和个人因素。

初级社工:矫正社会工作概述、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初级社工:矫正社会工作概述、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矫正社会工作主要内容1.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1)针对违法犯罪人员(重要)监管功能、矫正功能、服务功能(2)针对社会环境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改造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真题训练【真题·单选题】大李因盗窃罪被判处拘役5个月缓期5个月执行。

大李对判决不服,认为自己犯罪是受人教唆,一时好奇,冲动而为,不应承担全部责任。

针对大李的这些想法,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大李时,主要工作任务应是对其进行()。

A.监管B.矫正C.帮困D.执法【答案】B(技巧点拨:想法出了问题,要矫正)2.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1)特点(重要)具有冲动好斗的人格特征;具有自卑消沉的心理特征;具有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社会特征;具有困难重重的生活特征(2)矫正对象的需要(必考)①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②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的需要③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完整的家庭以及和谐的家庭关系④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真题训练【真题·多选题】小刚高中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工作,靠父母养活,近期因交通肇事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为此,小刚情绪十分低落,躲在家中足不出户,拒绝与外人交往。

小刚父母也因此事经常发生争吵,家庭关系十分紧张,本案例中,小刚的服务需求主要有()。

A.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B.再社会化的需要C.教育、就业的保障需要D.法律维权的需要E.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答案】ABC(技巧点拨:没找到工作、拒绝与人交往、家庭关系紧张)3.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1)特殊性,为特定的社会困难群体提供福利服务(2)复杂性,强制性监管与人性化服务交织相伴(3)长期性,服务期限与刑罚执行期限基本一致(4)专业性,法律专业与社会工作专业相结合4.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1)针对犯罪嫌疑人:通过与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和周边社区的接触了解,写出一份有关犯罪嫌疑人背景的调查报告,提交法庭做审判参考;要与家人、邻居、同学、同事、朋友、警察、受害人等交谈。

《矫正社会工作模式》课件

《矫正社会工作模式》课件

会。
02
监狱矫正社会工作的目的
通过提供辅导和支持,帮助罪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增强自我控制和自
我调节能力,减少再犯罪的可能性。同时,为罪犯提供必要的生活技能
和职业培训,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社会。
03
监狱矫正社会工作的内容
包括心理咨询、法律援助、教育辅导、职业培训等。通过这些服务,帮
助罪犯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为重新融入
《矫正社会工作模式》 ppt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 矫正社会工作的实践模式 • 矫正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 • 矫正社会工作的挑战与前景
01
CATALOGUE
引言
背景介绍
矫正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从传统的以惩罚为主的监狱管理方式,到现代的以矫正为主 的罪犯改造方式。
05
CATALOGUE
矫正社会工作的挑战与前景
当前矫正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人员不足
目前矫正社会工作领域 面临人员不足的挑战, 这影响了服务的覆盖面
和质量。
资源有限
由于资源有限,矫正社 会工作难以满足日益增 长的需求,尤其是在偏
远地区。
服务模式单一
目前矫正社会工作服务 模式较为单一,缺乏针 对不同个体和情境的多
社区参与 鼓励矫正对象参与社区活动,增 强社区归属感,同时为社区提供 志愿服务,为社会作出贡献。
心理咨询与治疗 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 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增强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
技能培训与就业援助 为矫正对象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 援助,帮助他们掌握就业技能, 找到合适的工作,重新融入社会 。
社会做好准备。

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

第一章矫正社会工作概述一、监禁矫正与社区矫正社区矫正的优点:有利于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内涵指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

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1)一种社会福利服务;2)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的福利服务;3)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4)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三、矫正社会工作的分类根据司法程序可以分为:(司法判决前)和(司法判决后)的矫正社会工作;而司法判决后的矫正社会工作又分为:(监禁处遇中)和(社区中)的矫正社会工作。

(1)司法判决前的矫正社会工作工作对象:犯罪嫌疑人和及其亲友工作目的:撰写有关犯罪嫌疑人背景的调查报告,提交法庭做审判参考。

或者向犯罪嫌疑人的亲属提供各种帮助。

(2)监禁处遇中的矫正社会工作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的服务,目的是调动罪犯自身的潜能以及社会资源,引导罪犯向积极的方向转化,以达到改过自新、回归社会的目的。

具体工作内容:1)个案辅导;2)团体治疗;3)联系社会;4)职业辅导;5)评估报告(3)社区中的矫正社会工作1)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社区矫正是对罪行较轻或狱内服刑表现较好的罪犯,在执行一定的刑期后,运用社会力量在社区环境中继续执行刑罚的一种开放型改造方式。

它是一种刑罚执行过程,具体工作对象: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哺乳期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适用于监外执行的、被裁定假释的、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犯罪人员。

目的在于恢复矫正对象的社会功能,促使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

2)刑释人员的社会工作以刑满释放人员为对象进行的更生保护,工作内容是:提供住宿场所;提供就业和就学辅导;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提供物质帮助。

矫正社会工作教学大纲.doc

矫正社会工作教学大纲.doc

《矫正社会工作》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矫正社会工作课程编码:B0541056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专业本科课程总学时:36课程总学分:2理论学时:18实践学时:18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导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矫正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介入矫正体系及其过程中,运用专业的价值理念和方法对矫正对象实施矫正的理论和方法。

是社会工作方法在矫正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价值观和伦理、工作模式、工作过程、工作方法、社区矫正等内容,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社会工作实践打下深厚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第一章矫正社会工作概述【教学内容】矫正社会工作的含义,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要求】了解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理解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掌握矫正社会工作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矫正社会工作的含义。

第二章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渊源【教学内容】人类社会对于犯罪原因的探究历程,人类社会刑法观念及其刑罚制度的历史变迁,当今世界刑罚轻刑化和非监禁化的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了解人类社会对于犯罪原因的探究历程,人类社会刑法观念及其刑罚制度的历史变迁;理解和掌握当今世界重刑化与轻刑化之争和当今世界刑事司法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难点】半今世界重刑化与轻刑化之争,半今世界刑事司法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矫正社会工作模式【教学内容】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现实治疗法,生态系统理论, 社会网络干预模式。

【教学要求】理解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观点,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观点,任务中心模式的观点,现实治疗法的观点,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社会网络干预模式的观点;重点掌握这几种模式下的矫正社会工作实务。

【教学重难点】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现实治疗法、生态系统理论、社会网络干预模式模式下的矫正社会工作实务。

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
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一)矫正对象的特点
1、具有冲动好斗的人格特征
2、具有自卑消沉的心理特征 3、具有严重脱节的Biblioteka 会特征 4、具有困难重重的生活特征
(二)矫正对象的需要
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3、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案例
2004年5月底:因服刑期间表现良好,被假释出狱。 正值北京市正式启动社区矫正,红豆作为西城区首例社区 矫正对象,被纳入社区矫正。红豆的假释考验期是2004年5 月20日至2005年6月16日,在将近13个月的假释考验期内, 他能够及时提交思想汇报,参加公益劳动,积极配合社区 矫正,日常表现非常不错。 2005年6月16日上午,歌手红豆正式结束了他为期1年零1 个月的假释考验期。红豆在有关文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正式办理了解除社区矫正的所有手续,回归社会。
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感化工作
矫正:也叫矫治,医学用语——社会领域:司法
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
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
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 正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 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的 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
直接方法是指针对矫正对象本人或其家庭而采用的方
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活动。
案例
2001年12月27日:红豆因涉嫌对多名男性青少年实施猥亵, 被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批捕。 2002年5月8日:因涉嫌猥亵多名男童,红豆在京被起诉。 2002年6月6日:“红豆涉嫌猥亵儿童案”开庭审理。 2002年6月20日:北京市朝阳法院认定,歌手红豆猥亵七名 男童证据确凿,罪名成立,故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零 六个月。 2003年10月23日:在北京某监狱内服刑的红豆高唱《忏悔 歌》。服刑期间,他在民警的管教下,利用自身的音乐特 长,结合改造生活,自编自演多首歌曲。他演唱的发自内 心的《忏悔歌》,观看者无不深受感动。

中级社工知识: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中级社工知识: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中级社工知识: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2017中级社工知识: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导语:对犯罪者在服刑、缓刑和假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治疗、行为纠正、以及生活福利、亲属照顾等方面服务的一种社会工作被称为矫正社会工作。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了解]:(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1.矫正的原意及司法含义将“矫正”概念引入社会领域,成为司法方面的专门用语,意指国家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严重违法人员得到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人社会,成为其中的正常成员。

2.矫正社会工作的定义也称感化工作(如我国香港地区),是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司法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严重违法人员(如吸毒者),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刑释或强制戒毒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服务,使其消除违法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活动。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1.针对违法犯罪人员的功能与作用(1)监管功能。

矫正制度即刑罚执行制度,矫正社会工作者是刑罚执行团队中的一员。

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矫正社会工作者(如美国的缓刑官、我国香港地区的感化主任等)被法律授予依法对非监禁罪犯实施监管的职责。

其目的:一是通过限制一定程度自由的办法(如定期汇报、不可随意离开居住地等规定)对犯罪行为作一定补偿;二是通过监管预防其再犯罪。

(2)矫正功能。

犯罪行为的实施有个人因素的影响。

个人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思想观念、行为特征、生活方式等。

矫正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生理、心理、思想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人社会,成为其中的正常成员。

矫正社会工作备课

矫正社会工作备课

矫正社会工作一涵义与起源1、矫正的概念:矫正——也称矫治,原是医学上的专门术语,意指通过手术或药物医治,使躯体部位的形状或技术方面发生畸形的患者取得康复,以从头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进程。

“矫正”概念被引入社会领域,成为司法方面的专门用语。

2、矫正社会工作A、概念:社会工作在矫正体系中的运用。

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导下,运用专业理论和方式、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法危险性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和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排除犯法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效劳。

B、起源:a、1825美国波士顿鉴于协会b、1841“华盛顿全民禁酒协会”c、1925《联邦观护法案》国会通过,全美范围矫正社会工作制度得以成立C、世界性及其他地域矫正社会工作的成立和进展英国:1887《初犯法》1907《感化犯人法》日本:1947-1949借辨别国基础上进展适合本国的矫正工作制度港:1938增设感化部;1948成立社会局;1950设立“首席感化主任”台:1962《青年事件处置法》初创青年观护制度二理论与实务1 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价值理念A、人道主义(哲学基础)B、新社会防卫论(理论依据)C、社会工作理论(行为主义、认知、标签、优势视角、社会-心理视角)D、价值理念:接纳;可塑性;个别化2 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1)司法审判前提供的效劳(2)牢狱处遇中提供的效劳(3)社会处遇中提供的效劳(4)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效劳(5)对违法青青年提供的效劳3 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方式(1)致力于改善矫正对象误差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工作方式行为医治方式、理性情绪医治模式(2)致力于改善社会环境的社会工作方式A、社区工作的运用:综合治理、社区教育、挖掘社区志愿力量B、社会工作行政运用C、社会工作研究:理论联系实际(3)个案治理:和谐、整合的效劳提供模式三中国内地的矫正社会工作1、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类型(1)司法所在我国,司法所是具体负责社区矫正事务的工作机构,也是社区矫正日常治理工作的承担者。

矫正社会工作过程

矫正社会工作过程
16
二、问题研究与诊断方法
1、问题分类 2、确定问题域
3、明确问题性质
4、量化问题分析
17
第四节 计划与介入
一、矫正计划 1、计划目的与目标
目的是指期望通过介入最终获得的长远结果 。目标是指在中间阶段所要获得的较为具体 的、近期的目标。 要实现最终的目的,一般要先把目的分化, 使之成为能够实施的子目标,然后通过子目 标的实现去最终实现最后的目的。
第二、矫正对象需求满足状况
第三、矫正对象的自我角色认知
第四、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价值观
第五、矫正情景
5
4、矫正对象的角色
第一、既有现实角色。 第二、社会赋予角色。 第三、自我期望角色。
6
二、专业关系及其特点
矫正社会工作是矫正对象与矫正社会工作者 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以相互认同、相互信任 为基础的专业助人关系。 1、目标性 2、以服务对象为本 3、非平等性 4、控制性 5、代表性
第一、收集和分析评估资料
第二、制定评估指标体系
第三、实施评估
第四、评估分析及总结
26
二、矫正跟进
1、含义:跟进是指矫正工作者与矫正对象的 专业关系结束后,工作者必须对矫正对象进 行一段时期的随访,并对随访期出现的情况 作出一定程度的处理和回应。 根据专业关系结束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第一、矫正项目结案后的跟进。 第二、转接后的跟进。 第三、矫正关系结束后的跟进。
1、含义:就是矫正社会工作者或机构对矫正 过程及矫正绩效进行系统研究的过程,通过这 个过程,矫正社会工作者或机构要达到评价矫 正项目的过程及绩效的目的。 2、矫正评估的主要类型 矫正评估对象为依据,可以把矫正评估区分为 对矫正机构的评估、对矫正工作者的评估。 以主体为依据,可以把矫正评估区分为政府实 施的评估、由矫正机构实施的评估、由社会工 作者实施的评估。

初级社工: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初级社工: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个案工作方法(必考)(1)个案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伦理原则(重要)维护服务对象利益优先的原则、个别化原则、接纳原则、非评判原则、服务对象自决原则、保密原则(2)个案工作方法运用中注意的问题①重视和善于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用接纳、尊重、平等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②有重点分步骤的制定矫正工作计划③着眼于服务对象的潜能发掘和自己解决问题,切忌包办代替④妥善处理为案主保密的原则与维护社会安全的关系真题训练【真题·单选题】大李因吸毒成瘾被责令社区戒毒后成为社会工作者老秦的服务对象,近期,在一次个案会谈中,大李告诉老秦由于医生给药量难以满足需要,他计划在黑市上购买戒毒药物,此时,老秦恰当的做法是()。

A.斥责大李打算在黑市购买药物的想法B.默认大李打算在黑市购买药物的想法C.尊重大李的想法,鼓励他做出自我选择和决定D.重视大李的独特性,协助他与医生沟通给药量【答案】D(技巧点拨:个别化原则)【真题·单选题】司法社会工作者小蒋接受委托,为未成年的社区服刑人员小芳开展服务,小芳向小蒋说自己已经怀孕,并打算找一个私人诊所去做人工流产,叮嘱小蒋不要告诉父母和老师。

接下来小蒋在服务过程中,首先要妥善处理好()。

A.为小芳保密和维护社会安全的关系B.为小芳保密和维护学校纪律的关系C.为小芳保密和维护其人身安全的关系D.为小芳保密和维护其家庭稳定的关系【答案】C(技巧点拨:服务对象人身安全的首要原则)2.小组工作方法(1)小组工作不同模式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2)注意的问题①针对服务对象带有共性的问题和困惑设计小组活动的主题②从服务对象的特点出发选择小组工作实施模式③小组活动的时间安排宜与矫正工作的制度要求相结合④善于从矫正对象中发现和培育小组工作的领导真题训练【真题·单选题】社会工作者小梁在为社区矫正服务对象开展就业能力提升小组工作中,邀请已成功就业的服务对象担任辅导员、分享就业讯息、负责就业面试辅导的活动策划,带领情景模拟活动等。

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矫正是整个犯罪处理过程中最后一个阶段,指协助罪犯或行为偏差者矫正和重建的全过程。

矫正社会工作是把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与技术实施到犯罪矫正体系之中,协助服刑、缓刑或假释、感化教育期间的罪犯或行为偏差者认清自我,改造或矫正行为模式,重建符合社会规范的生活方式,回归社会,并成为所在社会的一员。

矫正社会工作主要通过犯罪矫正机构与社区得以实施。

犯罪矫正机构包括法院、监狱、管教所、工读学校、劳改农场等。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社区矫正是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在社区中进行有针对性管理、教育和改造的工作,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制度发展的趋势。

相比之下,社区可能提供更多的人道服务,从而减少了监禁对罪犯的不良影响,增加了罪犯回归社会并为社会所接纳的可能性。

社区处置是社会工作者、心理医生、教师进入犯罪矫正体系之后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处置方法。

社区矫正的任务主要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现代矫正工作已不再是司法人员的专职。

从事矫正必需运用社会工作、心理测试、心理治疗、辅导技术、职业治疗等多种方法和技巧,涉及现代犯罪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精神医学、犯罪心理学、社会工作和法律学等多种专业。

由社会工作者、心理治疗人员、辅导人员、教育人员、精神科医生组成的犯罪矫正小组自然而然地成为欧美国家通行的、常见的矫正服务形式。

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名词解释1、社区矫正:是以社区为平台,以科学的价值观念和工作方法,恢复矫正对象的社会功能,促使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的刑罚执行制度和过程。

2、社区服务:法院判令犯罪人在社区从事一定时间无偿劳动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措施。

3、社区文化:通行于一个社区范围内的特定文化现象,它是社区成员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4、社会技术:人类行为与社会关系形成目标的社会实践,作用的总称,倡导通过优异的社会技术建设有计划的社会以维护自由。

5、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在社区矫正中自愿或者由专业人员邀请无偿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一定服务的社会人员。

6、矫正跟进:矫正工作者与矫正对象的专业关系结束后,工作者必须对矫正对象进行一段时间的随访,并对随访期出现的情况作出一定程度的处理和回应。

7、特殊预防:以犯罪人为对象,认为刑罚的目的在于通过刑罚的剥夺或者教育,使犯罪人不致再次犯罪。

8、紧张理论:强调青少年因无法获得合法的社会地位与财物上的成绩,在内心产生挫折与愤怒的紧张动机与压力,从而导致青少年犯罪行为的产生。

简述题:1、江苏矫正资料的内容:第一,矫正对象个人层面的资料收集(1)个人的基本资料(2)矫正对象对现状和问题的主观看法(3)收集解决问题的动机资料(4)了解矫正对象生理,心理,情感,智力等方面的能力。

第二,社会层面的资料:社会系统主要包括家庭,亲属,邻居,学校,工作等。

第三,矫正对象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矫正对象个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特别是与重要人物的关系。

2、矫正对象的角色的影响因素第一,对矫正工作的目标的认知。

矫正对象对矫正工作目标的认知及认同度不同时,其角色扮演会有差异。

第二,矫正对象需求满足状况,矫正对象绣球是否能够得到满足,也对矫正对象的角色扮演产生着重大影响。

第三,矫正对象的自我角色认知。

第四,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价值观。

矫正社会工作者是否能够接纳矫正对象,对矫正对象的角色扮演具有直接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矫正社会工作教学目的:矫正社会工作因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而使其服务有很多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独特内容与方法。

本章主要教学目的在掌握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与价值观的基础上,有效的开展矫正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活动。

教学重点:矫正社会工作的内涵、特点、功能,矫正对象的需求及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开展矫正社会工作。

教学方法与手段:情境引导法、案例分析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特点、功能,矫正社会工作对象的需求与问题。

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及发展,矫正社会工作主要工作内容与基本工作方法。

自学内容:中国内地的社区矫正制度。

课外作业:1.什么是矫正社会工作?它包括哪些内容?2.矫正社会工作是如何产生的?3、矫正对象有何种问题与需求?4、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有哪些?5、什么是社区矫正,我国社区矫正包括哪些内容?6、简述个案管理模式的概念、程序及应注意问题?参考文献:社会工作方法实务,邓恩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库少雄,社会工作实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社会工作实务》,2012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初级,中国社会出版社第一节矫正社会工作概述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矫正原是医学上的专门用语,意指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使身体部位的形状或机能方面发生畸变的患者得到康复,以重新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过程。

矫正社会工作是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问,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活动。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1.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1)监管功能矫正制度即刑罚执行制度,矫正社会工作者是刑罚执行团队中的一员。

对非监禁罪犯实施监管的目的:通过限制一定程度自由的办法(如定期汇报、不可随意离开居住地等规定)对犯罪行为做一定补偿;通过监管预防其再犯罪。

(2)矫正功能犯罪行为的实施有个人因素的影响。

个人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思想观念、行为特征、生活方式等。

矫正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生理上、心理上、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其中的正常成员。

(3)服务功能矫正社会工作从本质上讲是在司法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其服务对象是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人员。

矫正社会工作的服务贯穿整个刑事司法过程。

其内容涵盖生活照料、经济支持、疾病医治、心理辅导、就学就业指导、家庭关系调适等。

服务手段包括直接的专业服务、转介性的间接服务等。

2.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与作用(1)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改造的家庭和社区环境;(2)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一)福利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二)特殊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者提供的福利服务。

(三)系统性:矫正社会工作是贯穿司法矫正全过程的社会福利服务。

(四)专业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三、矫正对象的需要及问题(一)矫正对象的需要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基本生存条件包括: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经济收入或最低生活保障;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住房条件;维持身体健康的卫生医疗待遇等。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矫正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帮助矫正对象通过自身能力来维持其基本生存条件,通过帮助其接受较好教育,以及实现有效就业,实现帮助其自新、自强、自立的目标。

3.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矫正社会工作的又一目标是通过矫正计划措施的实施,促进矫正对象恢复和重建其严重缺失的社会功能,成为社会正常的成员。

(二)矫正对象的问题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情;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四、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一)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1.“感化社会工作之父”——奥古斯特斯的业绩现代矫正社会工作起源于美国,其创始人是美国的约翰•奥古斯特斯(John Augustus)。

奥古斯特斯认为:自己的工作如果能使十分之一的人犯有改善也是值得的,因为把一个人从错误中扭转过来,等于把他从死亡中拯救出来一样。

2.矫正社会工作制度在美国的建立1925年,美国《联邦观护法案》在国会通过,美国全国范围内的矫正社会工作制度由此得以建立。

(二)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矫正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英国矫正社会工作制度英国1907年通过的《感化犯人法》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认可感化犯人制度并制定了具体措施。

1925年英国制定《刑事裁判法》,规定按各承审法院的管辖范围设立“司法裁判区”,每一司法裁判区设立一“感化委员会”,专门负责辖区内矫正社会工作者的任命、薪给支付和其他一切行政事务,从而在体制上保证了矫正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日本矫正社会工作制度1947年和1949年,日本分别制定了《恩赦法》和《犯罪者预防更生法》。

在日本的现行法律中,《更生紧急保护法》、《缓刑执行者保护观察法》、《保护司法》、《刑法》、《刑诉法》、《少年法》、《少年院法》、《妇女辅导院法》、《儿童福利法》、《轻犯罪法》等法规中,都有与犯罪矫正有关的规定,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法规网络体系。

3.我国港台地区矫正社会工作制度香港矫正社会工作主要借鉴英国的经验。

1950年香港设立“首席感化主任”职务,矫正社会工作得以开展,逐渐地为不同年龄的犯人提供辅导。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社区为本”的精神引入司法矫正领域,香港进一步确立起一套用“社会服务令”等非监禁形式对罪犯进行矫正的制度体系。

台湾1962年公布的《少年事件处理法》首创少年观护制度,开启了台湾矫正社会工作的先河。

(三)中国内地的社区矫正制度1.社区矫正的概念社区矫正是指与在监狱执行的“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它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社区矫正是我国内地矫正社会工作制度起步阶段的重要建设内容。

2.社区矫正制度在中国内地的试点推行21世纪初,在世界范围的刑事司法制度改革潮流的影响下,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社区矫正”作为一种理念和制度被提上了我国刑事司法观念和制度改革的议事日程。

2002年8月,上海市正式在普陀区曹杨街道、徐汇区斜土街道、闸北区宝山街道启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

2004年8月,社区矫正模式推广到整个上海市。

200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并确定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6省、市范围内开展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

经过一年努力,第一批试点省、市已有35个区(县)、310个街道开展了社区矫正工作。

2004年8月,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重庆12个省(区、市)被列为第二批试点省份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工作的试点规模和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一半以上的省(区、市)。

3.中国内地社区矫正制度的主要内容(1)社区矫正工作的适用范围《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下列五种罪犯:被判处管制的、被宣告缓刑的、被暂予监外执行的、被裁定假释的、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其中,被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况包括: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对于罪行轻微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当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2)社区矫正的任务①按照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

②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

③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3)国家各机关、部门在社区矫正中的职责分工人民法院:要严格准确地适用刑事法律和刑事司法解释,依法充分使用非监禁刑罚措施和减刑、假释等鼓励罪犯改造、自新的刑罚执行措施。

人民检察院:要加强法律监督,完善刑罚执行监督程序,保证社区矫正工作依法、公正地进行。

司法行政机关:要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会同公安机关搞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组织协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帮助工作。

公安机关: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依法履行有关法律程序。

对违反监督、考察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根据具体情况依法采取必要的措施对重新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依法处理。

民政部门:要保障矫正对象的基本生活,并把社区矫正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之中,指导居委会积极参与。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为矫正对象提供职业培训机会,并帮助推荐就业。

(4)社区矫正的工作制度①接收制度。

审判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看守所在法律文书生效后的7 日内将矫正对象的各类法律文书及其相关材料送达其长期固定居住地司法所,并责令矫正对象在法律文书生效后5日内到居住地司法所办理登记手续。

②管理制度。

公安机关要依法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管理,对不服从教育矫正的矫正对象及时采取训诫等措施,对脱逃监控的及时抓捕,对重新犯罪的及时处理,确保不脱管、漏管。

③教育制度。

司法所要逐一对矫正对象进行分析,制定矫正个案。

通过定期谈话、专家心理咨询、社会帮教、公益劳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工作。

④考核及奖罚制度。

司法所要建立考核制度。

对确有悔改和立功表现的分别给予表扬、物质奖励和减刑奖励;对不服管理,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违反社会公德造成恶劣影响的,分别给予警告、治安处罚、收监执行、撤销假释、撤销缓刑的处罚。

⑤社会保障制度。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为没有自谋职业能力的矫正对象提供培训机会并指导就业。

矫正期在3个月以上的矫正对象,凡符合低保条件的,经民政部门审核后,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按现行规定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