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的标准操作程序(2010年指南)
CTS_2010心肺复苏指南
理
由
无法确定为婴儿和儿童进行有效除颤的最低 能量,安全的剂量上限也同样未知。 4J/Kg以上(最高9J/Kg)的剂量可以为儿童 进行除颤,无明显副作用。 已成功将相对高能量剂量的自动体外除颤器 用于心脏骤停的婴儿,无明显的副作用。
先给予电击VS先进行心肺复苏
目击的院外心脏骤停且现场有AED,应从胸外 按压开始并尽快使用AED。 医院或其他机构现场有AED,应立即胸外按压 并尽快使用AED。 对于院内心脏骤停,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 反对在除颤之前进行心肺复苏。
强调胸外按压
对于全部抢救者,均应强调胸外按压。如旁 观者未接受过培训,则应进行单纯胸外按压。 强调在胸骨中央用力快速按压,或按急救调 度员的指令操作。施救者实施单纯胸外按压, 直至AED到达。 如接受过培训,应同时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 呼吸。
理
由
未经培训的施救者实施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 复苏更容易,也便于通过电话进行指导。 如医务人员无法给予通气,施救者应启动急 救系统并给予胸外按压。
理
由
胸外按压可以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血流。旁观 者尝试进行胸外按压较之不进行胸外按压可以提 高存活率。 动物实验证明延误或中断胸外按压会降低存活率。 胸外按压可以立即开始,而开放气道及人工通气 则需要时间。
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
新指南:取消心肺复苏程序中的“看、听和感觉 呼吸”。在进行30次按压后,单人施救者开放患 者的气道并进行2次人工呼吸。 旧指南:“看、听和感觉呼吸”过去用于在开放 气道后评估呼吸。
在新指南中,建议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 括新生儿)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度从A-B-C(开放 气道、人工呼吸、胸部按压)更改为C-A-B(胸 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理
2010年版心肺复苏
2010年版心肺复苏1、发现患者,立即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安全后立即实施操作。
2、判断患者意识,分别在患者的两侧拍打,两侧贴耳呼唤患者,判断有无意识。
无意识立即判断呼吸。
3、判断呼吸,打开衣服,观察患者胸腹部有无起伏,观察时间为5到10秒钟,如无呼吸立即指定专人呼救,带上除颤仪和复苏囊。
说明没有呼吸和意识。
4、判断循环:以右手食指和中指触摸颈动脉,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判断时间5到10 秒,判断位置为患者喉结旁开2-3CM。
注意协助患者取安全体位。
立即将病人平卧安置于平整硬板床或地面上。
5、判断无颈动脉搏动后开始心脏按压,位置为胸骨中下1/3处,按压方法为双手掌根重叠手指扣合,双臂垂直按压胸骨,深度5CM,频率100次/分。
双手不能离开胸部。
6、打开呼吸道:首先清除口腔异物,假牙取出,打开气道:①右手小鱼际肌按住患者头向下压,左手示中两指配合压于下颌角的拇指将患者下颌往上抬并打开嘴巴。
②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地面,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向上托起下颌,适用于怀疑有颈椎骨折者。
7、人工呼吸:口对口或用复苏囊吹气两次,同时观察胸部起伏情况,每次通气量为500-600 ML,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8、人工呼吸后继续按压,完成5个循环后,观察患者瞳孔、面色、神志、呼吸、脉搏、四肢等。
9、心肺复苏成功标准:自主呼吸恢复,颈动脉搏动恢复,瞳孔由大缩小,皮肤黏膜、口唇甲床恢复红润、四肢有抽动。
意识恢复。
10、抢救成功者建立静脉通道转送住院部进一步治疗。
做好交接班。
注:在有除颤仪的情况下可以先给予除颤,除颤后继续CPR,直到抢救成功。
2010版新指南心肺复苏术的操作顺序
2010版新指南心肺复苏术的操作顺序1. 确认环境安全:- 检查现场是否安全,避免自身受伤。
- 如果环境不安全,请尽快将伤员移至安全地点。
2. 判断伤员意识状态:- 轻轻拍打伤员肩部并大声呼喊,观察伤员是否有反应。
- 如果无反应,则判断为失去意识。
3. 呼救并寻求帮助:- 大声呼救,寻求周围人员协助。
- 如果有人能够协助,请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4. 检查呼吸:- 靠近伤员面部,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
- 同时用面颊感受空气流动,用耳朵倾听呼吸声音。
- 检查时间不超过10秒。
5. 如果伤员有呼吸,则实施恢复位置:- 将伤员置于恢复位置,持续观察呼吸情况。
6. 如果伤员无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则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将伤员平躺于坚硬的平面上。
- 跪在伤员一侧,双手叠放于胸骨下1/3处。
- 用力向下按压,按压深度约5-6厘米。
- 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7. 实施人工呼吸:- 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
- 人工呼吸时,先打开气道,捏住鼻子,用口对口或口对面罩的方式吹气。
8. 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交替进行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直到专业人员到场或伤员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
9. 如果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打开AED,并按照语音指示操作。
- 在对伤员进行除颤电击后,立即重新开始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10.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专业救援人员到场接手,或伤员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为止。
以上是2010版新指南心肺复苏术的操作顺序,请谨记这些步骤,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实施心肺复苏。
2010年心肺复苏(CPR)指南
2010年心肺复苏(CPR)指南2010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新指南20条核心建议(1)进一步强调胸部按压的重要性,建议尽量减少胸部按压的中断;(2)强调“跟踪和触发系统”可以检测病情正在恶化的患者,且能预防院内的心搏骤停;(3)增加了在院外设置心源性猝死相关的警告标识的认识;(4)对于院外、非急诊医疗服务人员目击的电除颤,不推荐特殊的CPR时间点;(5)在除颤器充电时持续行胸部按压,减少电击前后的间隔。
(6)不再强调心前区捶击的作用;(7)在心导管室或心脏外科术后立即出现的室颤和无脉室速,可使用3次快速、连续电击;(8)在不能建立静脉通路时,不再建议气管插管内给药,可通过骨髓腔途径给药;(9)在治疗室颤或室速时,应在第3次电击后、胸部按压再次开始时给予肾上腺素,然后每3~5 min给药1次。
第3次电击后,也应给予300 mg的胺碘酮;(10)在心室静止或无脉电活动时,不再建议应用阿托品。
(11)早期行气管插管的重要性下降;(12)进一步强调了CO2图的重要性,CO2波形图能够证实气管插管的位置,持续监测气管插管的位置和CPR的质量,能为恢复自主循环提供一个早期标识;(13)超声成像在高级生命支持中的潜在作用得到认可;(14)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高氧血症的潜在危害也得到了认可。
一旦自主循环恢复,应认真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
吸入的氧气浓度应该被滴定,以使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94%~98%;(15)对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进行了更多的细化和强调。
(16)一个有结构的复苏后治疗计划可改善ROSL后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这一点已得到认可;(17)进一步强调初期经皮冠脉介入术在ROSL后患者(包括昏迷)的应用;(18)修订了血糖控制的建议:ROSC后成人血糖值超过10 mmol/L应进行治疗,但要避免低血糖;(19)应用治疗性低体温治疗心搏骤停后昏迷的存活者;(20)承认目前许多公认的预测因子不可靠,尤其对已用治疗性低体温进行治疗的情况下。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9/3/10
CPR2010国际新指南
修改要点-7
7.不建议在心脏停止时常规作环状软骨按压
理由:虽然环状软骨按压可在球囊面罩通气期间避 免发生胃胀气,并减少胃酸反流与吸入的风险, 但也可能阻碍通气 。
可能延迟或阻碍高级呼吸道装置的放置 仍可能发生吸入情形
要适当训练施救者使用此操作法很困难 。
2019/3/10
CPR2010国际新指南
新指南BLS部分
2019/3/10
2019/3/10
CPR2010国际新指南
关于判断
医务人员在检查反应时应该快速检查有无呼吸或不能正
常呼吸(即无呼吸或仅是喘息) 然后该人员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AED(或由其他人员 寻找)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如果10秒内没 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AED(如果 有的话)
已从流程中去除“看、听和感觉呼吸”
2019/3/10
CPR2010国际新指南
修改要点-1
1. 应提高急救人员与非专业施救者对心脏 停止的辨识能力
医务人员应电话指导非专业施救者于患者「没 有反应,沒有呼吸或沒有正常呼吸 (即仅有喘 息)」时开始 CPR,而无需检查脉搏对医务人 员亦不强调一定要先检查清楚脉搏(如10秒钟 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则应开始CPR) 理由:紧急情况下,通常无法准确地判断脉搏 是否存在,特别是脉搏细弱时 。
2019/3/10
CPR2010国际新指南
修改要点-10
10. 儿童和婴儿使用AED 在无法取得手动除颤仪及配备剂量衰减 功能的AED时,可使用普通AED 理由:适用于婴儿和儿童有效除颤的最 低能量剂量及安全除颤的上限均不明确, 但>4 J/Kg (最大 9 J/Kg) 的剂量可有效 为儿童和动物实验模型的小儿心脏除颤, 且不会有显著的副反应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无呼吸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
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
(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6、避免过度通气心肺复苏 =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
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
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
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
2010心肺复苏指南
2010
CPR
总结
• 几个数字的变化
– 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 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无脉电 活动(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 维持自主循环恢复 (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 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 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2010 CPR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简化流程
2010
CPR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 专门培训从而提高对心脏骤停的识别能力并指示 未经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 • 快速检查是否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无 呼吸或仅仅是喘息),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 AED (或由其他人员寻找)。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 过 10 秒,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 AED • 通常不建议在通气过程中采用环状软骨加压 • 继续强调需要缩短从最后一次按压到给予电击之 间的时间,以及给予电击到电击后立即恢复按压 之间的时间 • 进一步强调通过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
2010 CPR
伦理学问题
• 对于接受低温治疗的心脏骤停后成人患者,建议 在心脏骤停的三天后,观察是否有神经损伤症状 并在适当地点完成电生理研究、生物标记和成像 • 目前,支持撤去生命支持的决策的证据有限。医 生应在为心脏骤停采用低温治疗后的 72 小时后 记录所有可行的预后检查结果,并根据该检查结 果做出最合理的临床判断,以便在适当情况下做 出撤去生命支持的决策。 • 心脏骤停后至少 24 小时后对体感诱发电位双侧 未出现 N20 波峰,且心脏骤停后至少三天后无角 膜反射和瞳孔反射。
2010
CPR
主要原则
• 生存链:由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 – – – – 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 快速除颤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2010版心肺复苏操作规程
2010版心肺复苏操作规程一:操作步骤1.现场安全性的判定:察看周围环境,申明环境安全。
2.早期识别快速判断患者意识与呼吸,应在5~10s内完成。
(1)方法:施救者(先后约三次)轻拍或轻摇患者的肩部,高声喊叫:“喂,你怎么啦?”(在患者左右耳交替);如你认识患者,则最好直接呼喊其姓名。
如无反应即可判断为意识丧失;在检查反应同时应该快速检查是否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无呼吸或仅仅是喘息)及脉搏(仅限专业人员)。
(2)注意点:严禁摇动疑似外伤患者头部,以免损伤颈椎。
3.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AED一旦确定患者意识丧失、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应立即启动急救系统(EMS)并找到自动体表除颤仪(AED,或由其他人员寻找)。
(1)方法:大声叫“来人啊!救命啊!”,同时作取AED状。
(2)注意点:目击成人呼吸心跳停止,一般先呼救(phone first),后心肺复苏;而未目击或患者因溺水、创伤、药物中毒而呼吸心跳停止应先CPR后呼救(phone fast)。
施救者应及早进行CPR,协助者的主要任务是呼救或协助现场心肺复苏初级救生(如在院内应立即去取除颤仪);向急诊医疗救护系统求救时,应讲清:紧急事件发生的位置?发生了什么事?有多少人需要帮助?患者的情况如何?患者正接受何种形式的急救?求救电话号码?联系人姓名?绝不可离开患者去呼救。
同时,应让调度员先挂电话再自己挂电话。
4.安置好患者心肺复苏体位将患者仰卧于坚实平面如木板上,使头、颈、躯干无扭曲,平卧有利于血液回流,并泵入脑组织,以保证脑组织血供。
(1)方法:翻动患者时务使头、肩、躯干、臀部同时整体转动,防止扭曲。
翻动时尤其注意保护颈部,施救者一手托住其颈部,另一手扶其肩部,使患者头、颈以及身体当作一个单位(“同轴转动”患者)平稳地转动为仰卧位。
(2)注意点:转动患者时,施救者跪于患者肩旁,将患者近侧的手臂直举过头,拉直其双腿或使膝略呈屈曲状。
5.施救者的位置单人心肺复苏时,施救者可站在患者左或右侧,但身体中轴应平行于患者的肩部水平,这样施救者不需移动膝部就能同时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且有利于观察患者的胸腹部。
心肺复苏指南2010
• 除颤波形和能量水平?
双相波120-200J;单相波360J。
• 固定能量?递增能量?
如首次双相波除颤没有成功,则后续除颤至少使用相当的能量级别,可以考虑使用 更高能量级别。
• 电击1次还是电击3次?
单次电击、之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早期除颤、电治疗
• 经皮、经静脉或经心肌起搏,不能提高自主心律恢复概 率及存活率。对于无脉心脏骤停患者,不建议将起搏作 为常规处理。 • 对于有脉搏但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应准备好为对药 物无反应的患者进行经皮起搏。 • 如果经皮起搏失败,经过培训、有经验的操作者可以开 始经中心静脉心内起搏。
必须首先确定周围环境安全 。 医务人员则要在检查反应性同时检查是否有呼吸或是否正常呼吸。 (不再强调检查呼吸) 医务人员在10秒内无法明确感觉到脉搏,就要开始胸外按压。 (不再强调判定心脏骤停必须进行脉搏检查)
非专业人员可以对一个突发意识丧失或者
无反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即,仅有喘息) 的成年患者推定其发生心脏骤停并要开始 CPR 。
1、鼓励非专业人员对假设发生心脏骤停的
患者进行胸外按压(既可以是单纯按压也可以 是包括人工呼吸的传统CPR) 2、窒息性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已经较长时间 ,建议所有的经过训练的施救者要施行传 统带人工呼吸的传统CPR。
2.早期CPR
• 胸外按压。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给予足够频率的胸外按压(至少100次/分钟)。 给予足够深度的胸外按压: 成人:按压深度至少5cm。 婴儿和儿童:深度至少达到胸廓前后径的1/3,或婴儿4cm,儿童5cm。 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 将中断按压减到最少。 避免过度换气。 如果有多位施救者,应该每2分钟轮换一次。
2010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
心脏骤停后治疗
• 1. 恢复自主循环后优化心肺功能和重要器 官灌注 • 2. 转移/运输到拥有综合心脏骤停后治疗 系统的合适医院或重症监护病房 • 3. 识别并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ACS) 和其他可逆病因 • 4. 控制体温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5. 预测、治疗和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 这包括避免过度通气和氧过多。
• 大多成人突发非创伤性心跳骤停的原因是 心室颤动 • 除颤时间的早晚是决定能否存活的关键 • 每延迟电除颤一分钟,其死亡率增加7%~ 10%
简化成人BLS流程
施 救 者 应 同 时 获 得 两 点 信 息 施救者应同时获得两点 信息:患者有无反应以 及有无呼吸或呼吸是否 正常 如果医务人员在10秒钟内 没有触摸到颈动脉搏动, 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 AED
2005旧
2、未经培训的施救者实 施单纯胸外按压的CPR即 “用力按,快速按”
没有针对经过培训 和未培训的施 救者给出不同建议
心肺复苏程序:A-B-C更改为C-A-B
2010新
胸外按压(C)
2005旧
评估呼吸 开放气道(A) 人工呼吸(B)
开放气道(A)
人工呼吸(B)
胸外按压(C)
更改的理由
•
2010 年(新指南)胸外按压先于通气的原因 •
生存链中添加第5个新环节强调心脏骤停后治疗
新增两个部分:“心脏骤停后治疗”及“培训、实施和团队”
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2010新
按压频率至少为100次/分
2005旧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以每分钟大约100次 的频率按压
更改的理由
• 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胸外按压次数对于能否 自主循环(ROSC)以及存活后是否具有 良好神经系统功能非常重要。
心肺复苏操作规范(2010年版)
人基本生命支持操作规范(2010年版)【目的】当病人呼吸停止、心脏停搏时,现场对病人实施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及电除颤,以维持和促进呼吸、循环功能的恢复。
【操作方法及程序】1、判断意识并观察有无自主呼吸(或正常呼吸)摇晃或拍肩并大声呼叫病人(意识丧失:呼之不应,推之不动)。
观察自主呼吸,叹息样呼吸是无效呼吸。
2、呼救单人急救时先呼救后抢救,两人或多人时,一人抢救,一人协助通知。
3、体位去枕仰卧、肢体不扭曲,脊椎外伤时整体翻转(头、颈与身体同轴转动),放在地面或硬床板上(软床垫硬板)。
解衣露胸、解开腰带。
4、判断循环触摸同侧颈动脉搏动:触摸部位为气管两侧2~3cm,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轻触,靠近检查者一侧更容易判断,判断时间要小于l0秒,判断不清时按无脉搏对待。
5、胸外按压(1)术者体位:根据个人身高及病人位置高低采用踏脚凳或跪式等体位。
定位方法:一只手的食、中指放在肋缘下,沿肋骨缘向上滑到剑突与胸骨交界处,把另一只手掌根靠在定位手指上方(胸骨下1/2)定位手重叠在另一只手上,手指交叉掌根紧贴胸骨。
男性也可定位于两乳头连线和胸骨交界处。
(2)按压姿势:双臂绷直不得弯曲,与胸部垂直,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用上半身重量往下压,按压后必须完全解除压力,胸部弹回原位。
(3)按压力量:胸骨下陷大于5cm。
(4)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
(5)按压与放松:比例适当(1:1),放松时手不能离开胸壁。
(6)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单人或双人操作的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均为30:2。
气管插管后,按压和人工呼吸可不同步,此时人工呼吸频率8-10次/分,按压频率大于100次/min。
如果自主循环恢复后,人工呼吸次数是10-12次/分。
6、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开放气道方法:(1)仰头举颏法,清除可见口鼻分泌物、异物、活动性义齿。
(2)托颌法:用于怀疑颈椎骨折病人,如果此法不能将气道完全开放,仍可采用仰头举颏法。
2010版新指南心肺复苏术的操作顺序
2010版新指南心肺复苏术的操作顺序
2010版新指国际指南心肺复苏术的操作顺序
1. 确定病人无意识且没有呼吸
2. 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医护人员
3. 检查病人是否有脉搏。
如果脉搏微弱或无法感知,需要进行心脏按压
4. 开始进行心脏按压。
按压病人胸部中心,每分钟应进行约100-120下的深而有力的心脏按压
5. 每进行30次心脏按压后,应进行2次人工呼吸灌气。
pinch病人鼻子将空气导向肺部,观察胸部是否明显上升
6. 重要的是需要按时及有力进行心脏按压,不断重复STEPS 3-5步骤,直至发现脉搏恢复或医护人员抵达现场为止
7. 医护人员抵达后,需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这可能包括使用血管加压药或进行电击等虽然复杂而危险的手段,以挽救病人生命
8. 出现脉搏后,仍需监测病人,确保其airways畅通和心跳平稳。
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
基本气道处理(开放气道)
❖方法:首先清理呼吸道,再行仰面举
颏法人工呼吸。
基本气道处理(开放气道
仰面抬颏法
❖ 要领:用一只手 按压患者的前额, 右手置于颈后部, 使头后仰。然后 用另一只手的食 指及中指将下颏 托起。
人工呼吸方法(口对口)
❖ 左手掌侧压住病人额头,右手置于颈后部, 使头后仰。然后右手食指、中指指端放在病 人下颌中点旁开1-2cm处提起下颌,同时左 手食指与拇指捏闭鼻腔,深吸气后,以口腔 将患者口部包严,向患者吹气,以患者胸廓 明显抬起为有效指标。吹气后口松开,手松 鼻,转头观看胸廓是否回陷。连续给于人工 呼吸两次
按压姿势示意图
❖ 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
按压姿势示意图
❖ 按压方法
深度至少5厘米
按压时上半身
前倾,腕、肘、 肩关节伸直,
以髋关节为轴,
垂直向下用力,
借助上半身的
体重和肩臂部
肌肉的力量进
行按压!
错误1 肘部弯曲
错误2 手掌交叉
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和呼吸比
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分 垂直下压至少5厘米 20-40Kg 按压:通气 30︰2
心脏按压部位
❖ 按压位置(双乳头连线中点)
左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右手 重叠在左手背上,两手手指跷起 (扣在一起)离开胸壁。双肩正对 人胸骨上方,两肩、臂、肘垂直 向下按压。平稳地、有规律地进 行,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抬起时, 掌根不要离开胸壁,保持已选择 好的按压位置不变。
按压姿势示意图
以掌跟按压
步骤
C.胸部挤压。 A.保持气道通畅。 B.人工呼吸。
单人施救步骤(CAB)
判断意识:拍双肩,呼双耳,轻拍重叫
识别 :不呼吸或仅仅是喘息 ,摸颈动脉 搏动
2010年版成人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9、检查评估:首轮做5个周期的30:2,历时2分钟 (〔18+5+1秒〕×5),然后检查病人呼吸和颈 动脉搏动,评估基础生命支持的抢救效果;如果 仍然没有呼吸、脉搏,说明徒手心肺复苏CAB三步 曲失败,应即刻进入第四步D——电击除颤。
10、电击除颤:2010年国际指南规定,如果任何施救 者目击心脏骤停现场有AED,应从胸外按压开始心肺 复苏,并尽快使用AED。对于非目击的成人心脏停搏 或者儿童发生猝死,不要急于电击除颤,必须严格 遵循CABD的操作程序,首先做够5 个周期的徒手心 肺复苏,然后再考虑是否需要进行电击除颤;而对 于当场目击的成人心搏骤停,电击除颤越早越好, 只要除颤仪到了病人身边,就应尽快实施电击除颤, 无论做了ABC没有、无论ABC做到哪一步,也无论30: 2到底做了几个周期、胸外按压是否做够30次都不管, 此时电击除颤是第一优先,变成了D→CAB的操作程 序。电击除颤的规范步骤和操作要点如下:
(3) 诊断与鉴 别、祛除病因
成人基本生命支持简化流程图
假设心肺复苏模型人为一个非目击的 成人心脏停搏,医生实施抢救、医生按 照CABD的程序共同完成操作(只需做第 一个CABD)
1、评估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当发现有人突然 倒地或者意识丧失应立即施救。操作者(医 生)首先看天看地,判断周围环境安全,牢 固树立安全第一和自我保护意识,然后才开 始实施现场心肺复苏。同时看表、记住开始 抢救的时间。如果环境不安全首先应将病人 转移到安全环境。
D
第四步 (1) 体外电击 除颤(AED) (2) 应用复苏
阶 段 一 阶 段 二 阶 段 三
(1) 徒手胸外 (1)口对口/面 心脏按压术 罩人工呼吸 (2) 持续人工 (2)人工正压通 循环:药物器 气: 呼吸机 械 (3) ICU重 (3)脑保护与冬 症监护、亚 眠、促清醒 低温
2010版CPR操作流程
CPR2010国际新指南修改要点及双人法心肺复苏标准操作流程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❻5~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❻30秒—可出现全身抽搐。
❻60秒—瞳孔散大,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❻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❻4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❻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
CPR成功率与开始抢救的时间密切相关从理论上来说,对于心源性猝死者,每分钟大约10%的正相关性:❺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 ❺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 ❺心搏骤停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 ❺心搏骤停8分钟实施CPR--成功率约20%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❺心搏骤停10分钟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 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小时到一个月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到1岁儿童: 1 —8 岁成人:≥8岁(与2005版比较,没有改变!)区别:早期识别和启动EMS早期CPR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立即确认心脏停止并启动EMS尽早CPR,并强调先做胸部按压进行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新指南BLS部分◆医务人员在检查反应时应该快速检查有无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无呼吸或仅是喘息)◆然后该人员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AED(或由其他人员寻找)◆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如果10秒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AED (如果有的话)⏹已从流程中去除“看、听和感觉呼吸.2011版修改要点:1 应提高急救人员与非专业施救者对心脏停止的辨识能力医务人员应电话指导非专业施救者于患者「没有反应,沒有呼吸或沒有正常呼吸(即仅有喘息)」时开始CPR,而无需检查脉搏对医务人员亦不强调一定要先检查清楚脉搏(如10秒钟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则应开始CPR)理由:紧急情况下,通常无法准确地判断脉搏是否存在,特别是脉搏细弱时2. BLS的步骤由A-B-C→C-A-B(A 打开呼吸道、B 人工通气、C 胸部按压)理由:A-B-C 步骤中,胸部按压在急救人员打开呼吸道,取得隔离装置,给予口对口人工呼吸或收集和装配通气设备时受到延误。
心肺复苏术(2010年指南)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A2开放气道
抬举下颌法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Breathing
简易呼吸囊辅助呼吸: E-C手法 • 选择适合的面罩 • 操作者在患者头侧 • 提起下颌(保持气道 的开放) • 固定面罩以防漏气 • 适量通气(使胸廓较 明显抬高)
2010 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为 “至少100次/min” • 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 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 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 对ABC改变为“CAB”,其重要性是减少开 始首次胸外按压的时间
•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3
淹溺
淹溺最主要的危害是低氧血症 通气支持及再灌注应尽快进行 BLS仍然按传统的A-B-C顺序进行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3
淹溺
• 水中救起:注意 自身安全,不必 常规颈椎固定。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 复温方式的选择: • 有灌注心律的轻度低体温者 -被动复温 • 有灌注心律的中度低体温者 -主动体外复温 • 重度低体温和无灌注心律心脏骤停者 -主动体内复温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4低温
• 未出现心脏呼吸骤停,重点复温 • 一旦出现心脏呼吸骤停,CPR与复温同等重要 • 人工通气尽可能予以加温(32-34°C)加湿氧气 面罩通气。 • 低温时除颤效果差,中心体温<30°C时,VF立即 除颤一次,如仍VF,则继续CPR与复温,等30°C 以上再次除颤 • 应积极CPR同时将患者转运至有复温设备和条件的 医院救治。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与操作
余杭区中医院ICU
沈惠珉
心脏骤停与复苏的相关概念
心脏骤停
1975年WHO---发病或受伤后24h内心脏停搏 1980年AHA----冠心病1h内心脏停搏
Cecil内科学16版---任何患者在未能估计到的
时间内、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导致脑和 全身各脏器血流中断、意识丧失、呼吸停止、 甚至猝死,但若进行有效的救治,可免于死 亡。
的替代方法之一 腺苷:不但安全,而且在未分化的、规则的 、单型性、宽 QRS 波群心动过速的早期处理中,对于治疗和诊断都有帮 助(不得用于非规则、宽QRS波心动过速,易致室颤) 药物(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胺碘酮)及高级气道 可逆病因 低血容量/缺氧/酸中毒/低钾或高钾血症/低温治疗 张力性气胸/心脏填塞/毒素/肺动脉栓塞/急性冠状动 脉综合症 ACS
3.整合修改了基本生命支持(BLS)和高级生命支
持 (ACLS)程序图 2010年AHA(美国心脏学会)的CPR和ECC(心血 管急救)指南最新发生变化是将成人和儿童患者 (不包括新生儿)BLS中“ABC”(气道,呼吸,胸 外按压)的步骤更改为“CAB”(胸外按压,气道, 呼吸)。其重要性是减少开始首次胸外按压的时间, 这一步骤顺序变化需要所有人重新学习心肺复苏术。 指南推荐变化的理由如下:
下列所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使用救护车转移之前终止复 苏操作 : 心脏骤停没有任何目击者 未实施旁观者心肺复苏 在现场进行一整套ACLS救治后未恢复自主循环 未给予电击
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2010版)
评分等级 项目 分值 操 作 要 点 A 评估 呼救 安置体位 评估脉搏 5 5 5 5 评估环境安全,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肩膀、大声询问,禁忌剧烈摇晃患者,同 时快速评估呼吸 高声呼救,拔120急救电话(口头说明) 仰卧位放到硬质平面上 操作者摸同侧颈动脉,检查脉搏时间不超过10秒 按压部位:胸骨下半段,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按压姿势手法:一手掌跟部放在胸部两乳头之间的胸骨上,另一手平等重叠压在 其手背上,肘部伸直,掌根用力,手指抬离胸壁,实施规则的按压 35 按压深度:至少5cm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中断不超过10秒 按压通气比值:30:2 5 开放气道 (A) 5 清除口腔异物:检查口腔有无异物,取出活动性假牙及异物 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左手肘关节着地,左手掌压低前额,右手的食指和中指 托起下颌骨)或者下颌前提法(用无名指钩住下颌关节,双手将下颌往前往上提 拉,不能抬颈) 正确吸气后张口完全包住患者的口并密闭 人工呼吸 (B) 20 吹气时用放在患者前额一手拇指和食指捏闭患者鼻孔,呼气时放松 每次吹气1秒以上,给予患者足够的潮气量(500-600ml)。口对口吹气2次,2次 之间应有空歇 10 5 100 按压5个循环后评估脉搏、呼吸,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有效 仪表,对患者态度,操作熟练程度 5 5 5 5 5 10 5 10 5 5 5 5 5 10 10 5 B 4 4 4 4 4 9-6 4 9-6 4 4 4 4 4 9-6 9-6 4 C 3 3 3 3 3 5 3 5 3 3 3 3 3 5 5 3 D 2-0 2-0 2-0 2-0 2-0 4-0 2-0 4-0 2-0 2-0 2-0 2-0 2-0 4-0 4-0 2-0
心肺复苏的操作指南 2010指南
第四军医大学
第二步:向第二组CABD转换
过渡到高级生命支持
第四军医大学
第二组CABD分工和任务
1.持续CPR至少100次/分(手工或机械) 2.气管插管,观察插管位置正确与否? 3. 正压通气,8-10次/分钟,吸氧 4.除颤+根据心电监测结果选择药物? 肾上腺素,阿托品,胺碘酮,NaHCO3 5.心跳呼吸恢复 —转急诊抢救室或ICU 6.病因鉴别
第四军医大学
终止CPR的指标
﹡脑死亡
1.
深度昏迷 对任何刺激无反应 脑干反射全部消失 自主呼吸停止
﹡无心跳和脉搏
CPR 30分钟以上 心电图直线1分钟以上
第四军医大学
终止CPR的指标
2. 自主呼吸和心跳已有良好恢复
第四军医大学
二. 高级生命支持
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
4.
利多卡因
室性心律失常 推荐剂量:
初始 100mg IV (30-60)秒 如无效(510)min IV 75mg 如起效(1 4)mg/min 维持 1h内不超过200mg300mg
第四军医大学
5.
血管加压素
成人推荐剂量:40U 静脉注射 替代首次或二次剂量肾上腺素
第四军医大学
猝死怎么办
第四军医大学
注意点
若抢救有效:记录何时心跳、呼吸恢 复,双瞳孔变化,心电监护变化,并记录 注意事项 若有电除颤:详细记录心电变化:何 时室颤或无脉性室速,给予非同步电除颤: 双相波 200j 除颤,除颤后心电变化。
• 意识突然丧失 • 叹息样呼吸或呼吸停止 • 大动脉搏动消失 • 瞳孔散大 • 面色苍白或紫绀
第四军医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阶段处置:第三个ABCD
(心肺复苏成功后的进一步治疗)
A
B C D
Assist Care
多器官功能支持 ICU床旁重症监护
确诊并祛除病因
Brain 脑保护与冬眠、促清醒 Diagnosis
内容已超出现场心肺复苏的范围,从略
29
特别说明
有关实施第二个、第三个ABCD的程序问
题,由于此时已至少有 3 名以上的医生 护士赶到,组成了一个抢救团队,在组长 的指挥下、每个组员按照各自的分工,同 时执行ABCD程序,齐心协力地集体抢救 患者。因此单纯讨论操作流程究竟是 ABCD还是CABD、甚至DCAB,已经完 全失去了临床实际意义,只不过为了顺口 和方便记忆,仍然将其步骤归纳为ABCD 而已。
14
大量证据证明,延误或者中断胸外按 压将明显降低复苏成功率和出院生存率, 而过度通气会加重中枢神经损害,说明心 脏按压比人工通气更为重要,应该避免过 度通气,因此新指南提出六个更改要求:
先“压”后“吹”(第一步就是按压) 多“压”少“吹”(比例仍为30︰2)
15
快“压”慢“吹”(按压频率至少100
2
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构成“生存之链条”
及早呼救
及早CPR
及早除颤
及早ACLS
3
时间是影响心肺复苏 成功率的最重要因素!
时间就是生命!!
四个“及早”便 是时间观念的具体体现 心搏骤停留给我们的抢救时间,只 有短短的8~10分钟,称之为“心肺 复苏的黄金8分钟” 动物实验证明,CPR成功率与开始 抢救的时间大约呈10%的正相关性
30
心肺复苏的方法与流程
C
第一步
A
第二步 (1) 徒手开放 气道:压头抬颏 (2) 建立人工
B
第三步
(1)口对口/面 罩人工呼吸 (2)人工正压通 气: 呼吸机 (3)脑保护与冬 眠、促清醒
D
第四步 (1) 体外电击 除(AED) (2) 应用复苏
阶 段 一 阶 段 二 阶 段 三
(1) 徒手胸外 心脏按压术 (2) 持续人工
24
与没有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相比, 由旁观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仅按压) 心肺复苏,可显著提高成人院外心脏骤 停的存活率;与接受传统心肺复苏(即 进行人工呼吸)的相比,接受单纯胸外 按压心肺复苏的成人存活率基本相同。 重要的是,与为成人患者实施传统心肺 复苏相比,调度员电话指导未经培训的 施救者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更为 容易,所以除非患者有可能发生窒息性 骤停(例如,溺水或者儿童),否则目 前更强调给予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
25
基础生命支持C-A-B-D 四步程序全 部实施完毕,并且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 已经按 30︰2的周期反复轮回五圈以后 (大约需要2分钟时间),应该暂停按 压与通气,检查评估心肺复苏的效果。 如果患者呼吸心跳都已恢复,而且 心电图证实转为窦性心律,说明第一个 ABCD抢救成功,必须将此患者尽快送 入ICU进行重症监护,直接进入第三个 ABCD,即心肺复苏成功后的进一步治 疗,重点在脑复苏,争取患者苏醒。
27
第二阶段处置:第二个ABCD
(高级生命支持ACLS,技术后盾)
A
Airway
建立人工气道
B
C
Breathing
Circulation
人工正压通气
持续人工循环
D
Druggery
给予复苏药物
(D还有Defibrillation、Debasing temperature 与Differential diagnosis 等四层含义)
次/分、而人工呼吸只需8~10次/分, 两者之间比较相差了十多倍)
急“压”缓“吹”(每次按压用时不得
超过0.6秒,而人工通气每次至少持续 1 秒钟、直到患者胸部被吹抬起为止)
16
重“压”轻“吹”(胸外按压幅度至少
为5cm、要求每次用力压出患者颈动脉 搏动,而人工潮气量小于10ml/kg)
只“压”不“吹”(如果旁观者未经过
33
根据CPR’2010国际新指南,贯彻 落实其精神要点,医护专业人员多 人实施的现场心肺复苏,建议统一 遵循下列“操作程序指引”:
注释——字母编码abcd代表基础生命支持
大写编码ABCD代表高级生命支持
数字编码序号表示先后操作步骤 数字“0”表示需提早做的前期准备
34
1. a0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看天看地后报告
26
相反,如果复苏失败,则要立即转入第 二个ABCD即高级生命支持。失败的标志就 是给了一次(仅需1次)电击除颤以后,仍然 不能触及到患者的颈动脉搏动,心电图证实 并没有恢复窦性心律,甚至干脆变成为一条 直线,表明第一个ABCD没有奏效,基础生 命支持抢救失败,必须马上实施高级生命支 持即第二个ABCD。
↓(简称“一看”,由第一目击者首先施救)
2. a1判断患者有无反应:低头呼唤并掐“人
中”,
↓(“二唤”) 观察呼吸是否正常,限4秒钟完
成
3. a2确定昏迷呼救:呼叫来人、启动急救系统
↓(“三呼”) 携带除颤仪、面罩-球囊和急救
箱
4. c0摆放抢救体位: 去枕、解上衣、垫背板, 35
5. c1判断循环征象:触摸颈动脉搏动,并抬头 ↓(判断) 巡视四肢和面色改变,限6秒完成 6. c2胸外心脏按压:快速定位后,用正确的手
18
胸外按压几乎可以立即开始实施, 而开放气道并实现密封、以进行口对口 或面罩-气囊人工呼吸的过程则需要一定 时间。如果有两名施救者在场,可以减 少开始按压的延误:第一名施救者开始 胸外按压,第二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准 备好在第一名施救者完成首轮30次胸外 按压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无论有一名 还是多名施救者在场,从胸外按压开始 的心肺复苏,都可以确保患者尽早得到 这一关键的人工血液循环支持。
23
第三个理由
不幸的是,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 者没有由任何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这 可以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其中一个障 碍可能就是 A-B-C-D程序,该程序的前 两步通常是施救者认为最困难的步骤, 即开放气道并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先进 行胸外心脏按压,可能会鼓励更多的第 一目击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
22
同样,鼓励医务人员根据最有可能 的骤停病因展开施救行动。例如,医生 护士在独自一人时亲眼看到成年人突然 倒地,可以假定该患者已发生原发性心 脏骤停且出现可电击心律,应立即启动 急救系统并且找到AED,然后再回到患 者身边、开始心肺复苏和尽快除颤。但 是,对于儿童或者推测因溺水等原因导 致的窒息性心脏骤停患者,应首先进行 胸外按压并交替做人工呼吸,在5 个周 期(大约两分钟)后再启动急救系统。
19
高质量胸外按压的六大指标
按压部位与手势、姿势必须正确 快速按压:
频率 >100次/分 用力按压: 下陷幅度至少 5 cm 持续不断按压:中断时间最好不超过5秒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应充分放松 避免过度通气: 多压少吹、重压轻吹、 快压慢吹、急压缓吹、先压后吹甚至不吹
循环:药物器械
(3) ICU重症 监护、亚低温
气道:气管插管
(3) 多器官功 能支持
药物: 副肾素
(3) 诊断与鉴 别、祛除病因
31பைடு நூலகம்
三、CPR操作程序指引 (共计25步)
32
程序编写说明
用CPR’2010国际新指南来统一心 肺复苏的临床抢救规范,具体编写 操作流程要求做到:
步骤程序化(做什么?) 行为规范化(怎么做?) 动作标准化(做多少?)
12
第一个理由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绝大多数心搏 骤停都发生在成年人身上;而在各年龄 段的患者当中,发现心脏停搏的最高存 活率均为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且初始 心律往往是心室纤颤(VF)或无脉性 室性心动过速 (VT)。对于抢救这些 患者来说,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 胸外心脏按压和早期电击除颤。
13
但在原A-B-C-D程序中,当施救者 开放气道以进行人工呼吸、寻找防护装 置或准备并装配面罩-球囊的过程中,胸 外按压注定会被延误。更改为 C-A-B-D 程序后可以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同时也 能尽量地缩短通气延误的时间(也就是 说,当第一施救者做首轮 30 次胸外按 压的时候,另一施救者可以同时开放气 道和准备人工呼吸;如果为婴儿或儿童 进行复苏,延误时间则会更短)。
21
在医护人员参与的复苏过程中,一 开始就会有多名专业施救者。进行培训 时,应致力于随着各个施救者的到达来 组成团队,或者在有多名施救者的情况 下指定团队领导者。随着更多人员的到 达,原来由一个施救者依次完成的各项 任务职责,现在可分配给团队的各个成 员了,从而同时执行这些职责。因此, 基础生命支持的医务人员培训不仅应教 授个人技能,还应当训练施救者作为一 个高效团队的一名成员如何进行配合。
“ABCD”,称为“三阶段ABcD四
步法”,即“ABcD”渐进式地重复三 次:
7
最初紧急处置:第一个ABCD
(基础生命支持BLS,最为重要)
A
Assessment + Airway
判断后徒手开放气道
B
Breathing C Circulation
D
口对口人工呼吸
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Defibrillation 体外电击除颤(AED)
20
第二个理由
基础生命支持被描述为一系列操作, 应进一步强调通过团队形式实施。因为医 护专业人员都以团体抢救患者,不只是一 个人在战斗,且团队成员通常可同时执行 各个基础生命支持操作。例如,第一名施 救者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另一名施救者拿 取除颤仪、面罩-球囊并求援,而第三名施 救者开放气道并进行通气。从而使胸外按 压-电击除颤-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四个操作 几乎都能同步施行,但仍以按压为最先。
心肺复苏 之标准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