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神经生理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神经电生理检查ppt课件PPT课件

神经电生理检查ppt课件PPT课件
(注意有无纤颤电位和正锐波) 失神经状态、肌强直、肌炎等
2、插入电位减少或消失
肌肉纤维化或肌肉为脂肪组织替代等
第45页/共119页
2、临床肌电图—异常肌电图
3、纤颤电位
原理:单个肌纤维兴奋性增高自发放电的表现 意义:一般在失去神经支配10-14天左右出现,代
表 了单个肌纤维在失去了神经支配后的自主收
神经电生理检查学习内容
1、概述 2、临床肌电图 3、神经传导检查 4、表面肌电图 5、F波与H反射(略) 6、诱发电位(略)
第1页/共119页
神经电生理检 1、概述
第2页/共119页
1、概 述— 总述
神经系统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 病、疑难病。也是康复医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之一。
神经系 统疾病
第36页/共119页
2、临床肌电图— 正常肌电图
二、肌肉安静状态下的电位
正常肌纤维在静息状态下,在终板区以外不会有电活动。 注意:针电极在插入终板区时,会有电位的记录,同时会引起患者明显的疼痛, 此时应重新调整针电极的位置,调整后,电位消失,疼痛等不适感通常也会消失。
第37页/共119页
2、临床肌电图— 正常肌电图
降至1/10) 3、容积传导影响波形
第19页/共119页
1、概 述 — 电生理基础
——容积传导影响波幅
第20页/共119页
神经电生理检 2、临床肌电图
第21页/共119页
2、临床肌电图——概 述
一、概念
临床肌电图(clinical EMG),又称针电极肌 电图(needle EMG),是指以同心圆针插入肌 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 (motor unit)以及在插入过程中肌肉处于静息 状态下,肌肉做不同程度随意收缩时的电活动。

动物生理学 第九章神经生理

动物生理学 第九章神经生理

运动区对骨骼肌运动的支配有如下特点
①一侧皮质支配对侧躯体的骨骼肌,两侧呈交叉支配 的关系,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大部分是双侧性的。
②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即对一定部位皮质的刺激, 引起一定肌肉的收缩。而这种功能定位的安排,总的 呈倒置的支配关系。 ③支配不同部位肌肉的运动区,可占有大小不同的 定位区,运动较精细而复杂的肌群(如头部),占有 较广泛的定位区,而运动较简单而粗糙的肌群(如躯 干、四肢)只有较小的定位区。
巴甫洛夫囊袋 (Pavlovian Pouch)
巴甫洛夫关于条件作 用研究的实验装置
KAROLINSKA INSTITUTET 瑞典皇家卡罗林外科医学研究院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颁奖委员会)
Ivan Petrovvich Pavlov Russia Military Medical Academy 1849 - 1936
(2)回返性抑制(recurrent inhibition)
是指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兴奋时,其传出冲动在沿轴 突外传的同时,又经其轴突侧支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 经元,后者兴奋沿其轴突返回来作用于原先发放冲动的 神经元。
2.突触前抑制 当突触后膜受到突触前轴突末梢的影响,使后膜上的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减小,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不易或不能兴 奋而呈现抑制,称为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 inhibition)。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脊髓动物(spinal animal) (一)牵张反射
无论屈肌或伸肌,当其被牵张时,肌肉内的肌 梭就受到刺激,感觉冲动传入脊髓后,引起被牵拉 的肌肉发生反射性收缩,从而解除被牵拉状态,这 叫做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鱼类学1.9第九章--神经系统

鱼类学1.9第九章--神经系统
9-9
二、脊髓的构造与机能
构造:背中沟、腹中沟、髓管或中心管。肩膨 大、腰膨大。灰质、白质、腹角、背角、脊膜。
9-10
机能:神经传导路径和简单反射中枢。脊髓通过 分节排列的脊神经对鱼体的皮肤、肌肉和色素进行分 节神经支配,是低级反射中枢;脊髓另一部分神经纤 维是连结脊髓和脑部的种种上行纤维和下行纤维,通 过这些神经纤维传导兴奋。
第九章 神经系统 The nervous system
功能:掌管全身的正常生理和协调,负责鱼类与 外界环境的互相联系,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相应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 脊 脑髓 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 脊 脑神 神经 经
植物性神经系统交 副感 交神 感经 神 经
系混合性神经。
9-22
10·迷走神经
起源于延脑侧面,是 脑神经中最粗大的一对, 它分出三大分支,即鳃支、 内脏支及侧线支,其功用 是支配咽区和内脏的动作, 并司咽部的味觉,躯部皮 肤的各种感觉以及侧线感 觉。
是一对混合性神经。
9-20
8.听神经
起源于延脑的侧面, 分布到内耳的椭圆囊、球 状囊以及各壶腹上。
系感觉性神经。
9-21
9.舌咽神经
起源于延脑侧面,主 干上有一神经节,节后分 出两支,一在第一鳃裂之 前(可称为孔前支),一 在第一鳃裂之后(可称为 孔后支)。它们分布到口 盖、咽部以及头部侧线系 统中。
功用是主持颌部的动作, 同时接受来自皮肤、唇部、 鼻部及颌部的感觉刺激,是 一混合神经。
9-18
6.外展神经
从延脑腹面伸出,分 布到眼球的外直肌上。
为运动性神经,支配 眼球的运动。
9-19
7.面神经
由延脑侧面发出,是一 对十分粗大且分支较多的脑 神经。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ppt课件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ppt课件
情绪与行为的神经基础
情绪与行为的神经基础主要涉及边缘系统,包括杏仁核、海马、扣带回等结构。这些结构参与情绪的识别、表达和调 节等过程,同时也与行为决策和动机等密切相关。
情绪与行为的相互作用
情绪可以影响行为决策和执行,同时行为也可以反过来影响情绪体验。例如,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个体 的探索和创新行为,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导致个体的退缩和回避行为。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基础
大脑皮层是学习与记忆的主要神经基础,尤其是前额叶、颞叶和顶叶等 区域。此外,海马、杏仁核等结构也参与学习与记忆过程。
语言与认知
语言的定义和要素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要素组成。
语言处理的神经机制
语言处理涉及多个脑区,包括布洛卡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威尔尼克区(听觉性语言中 枢)和角回(视觉性语言中枢)等。这些区域分别负责语言的产生、理解和书写等功能。
运动单位
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 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功能 单位。
运动神经元
位于脊髓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 内的神经元,负责将神经冲动传 导至肌肉或腺体,引起肌肉收缩 或腺体分泌。
运动传导通路
上运动神经元
起自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 其轴突组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
下运动神经元
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 出的神经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 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 最后共同通路。
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应急反应,动员机体潜能,适应环境急骤变化
副交感神经系统
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中枢控制
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 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九节神经反射检查PPT课件

第九节神经反射检查PPT课件

.
9
.
10
一、生 理 反 射
5.跟腱反射 嘱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稍屈曲, 下肢取外旋外展位,医师用左手托病人足掌,使 足呈过伸位,然后以叩诊锤叩击跟腱。正常反应 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如卧位不能测出 时,可嘱病人跪于椅面上,双足自然下垂,然后 轻叩跟腱,反应同前。反射中枢在骶髓1~2节。
.
15
二、病理反射
➢ 病理反射是指锥体束病损时,失去了对脑 干和脊髓的抑制功能,而释放出的踝和趾 背伸的反射作用。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 锥体束尚未发育完善,可以出现上述反射 现象。成年患者若出现上述反射现象则为 病理反射。临床常用的测试方法有:
.
16
二、病理反射

1.Babinski征 检查方法同跖反射。巴彬斯
于腹壁过于松驰,也会出现腹壁反射的减弱
或消失。
.
3
腹 壁 反 射
.
4
一、生 理 反 射
3.提睾反射 用火柴杆或钝头竹签 由下向上轻划股内侧上方皮肤,可引同侧 提睾肌收缩,使睾丸上提。
双侧反射消失见于腰髓1~2节病损。 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此 外,还可见于老年人或局部病变,如腹股 沟疝、阴囊水肿、精索静脉曲张、睾丸炎、 附睾炎等。
【课后作业】
1.生理反射(深、浅反射)包括哪些?
2.脑膜刺激征的检查内容有哪些?有 何临床意义?
3.病理反射锥体束病损内容有哪些?
.
25
NoSUCCESS
THANK YOU
Image
2020/7/25
.
26
第九节 神经反射检查
神经反射检查
反射(reflex)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一个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 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部分。反射 弧中任何一部分有病变,都可使反射活 动受到影响(减弱或消失)。另外,反 射活动是受高级中枢控制的,如锥体束 以上有病变,则会使反射活动失去抑制, 因而出现反射亢进。临床上根据刺激的 部位,可将反射分为浅反射和深反射两 部分。

解剖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

解剖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
这些非特异性的刺激,保持 大脑皮质的清醒状态----意 识水平和感知能力。
(2)与躯体运动有关:
其对骨骼肌的调节作用,主要是 其下行纤维(网状脊髓束),终
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r细 胞)。
(3)参与调节内脏活动:
脑干网状结构中有呼吸中枢、血 管运动中枢、血压调节中枢和呕 吐中枢等(生命中枢)。
髓节段。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第1—第4颈节 第5颈节—第4胸节 第5—第8胸节 第9—第12胸节 第1—第5腰节 全部骶节和尾节
椎骨的椎体 第1—第4颈椎 (一对一) 第4颈椎—第3胸椎(高一) 第3—第6胸椎 (高二) 第6—第9胸椎 (高三) 第10—第12胸椎 第12胸椎和第1腰椎
神经核—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中形
成的灰质团块
白质—神经纤维集中处色泽白亮
纤维束—起止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
维集合成束
神经系统
网状结构——灰质、白质混合形成
的结构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节—神经元胞体集中处形成的
结节状结构
神经—神经纤维聚集成束,并被结
缔组织包裹形成圆索状的
结构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四脑室向上经中脑水管通第三脑室,向下通脊髓中央管,并借 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脑干内构特点
1.由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构成。 2.中央管开放形成第四脑室底(菱形窝), 使灰质核团由腹背方向排列变成内外方向排 列。感觉柱位于界沟的外侧;运动柱位于界 沟的内侧;与内脏相关的靠近界沟;与躯体 相关的则远离界沟。 3.神经纤维左右交叉(锥体交叉、内侧丘系 交叉、三叉丘系交叉、斜方体、小脑上脚交 叉)使灰质柱断裂成细胞团块。即包括脑神 经核、非脑神经核、网状核、中缝核。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包括反射性运动控制、模式化运动控 制和随意运动控制等。其中,反射性 运动控制是最基本的运动控制方式, 模式化运动控制是中枢神经系统通过 学习和记忆形成的固定运动模式,而 随意运动控制则是中枢神经系统根据 环境变化灵活调整运动策略的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元的分布
广泛分布于内脏、血管和腺体等 器官,形成交感神经链。
通过反复练习和深化理解来巩固。
03
学习与记忆的关系
学习是记忆的前提,记忆是学习的结果。没有学习,就没有可回忆的内
容;没有记忆,则无法保持和再现学习的成果。
情绪与情感
情绪
情感
短暂的、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通常与 特定的生理唤醒和表情模式相关。例如, 愤怒、恐惧、快乐等。
持久的、相对稳定的心理体验,通常与个 人的价值观、信念和期望相关。例如,爱 、恨、信任等。
交感神经递质
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血管 收缩、心跳加快等效应。
交感神经兴奋表现
在应急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使 机体处于“战斗或逃跑”反应。
副交感神经系统
1 2
副交感神经元的分布
主要分布于心脏、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等器官。
副交感神经递质
主要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血管舒张、心跳减慢等 效应。
3
副交感神经兴奋表现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目录
• 神经系统概述 • 感觉神经系统 • 运动神经系统 • 自主神经系统 •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 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可塑性
01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和周 围神经系统(包括感觉神经、运 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组成。

温州医科大学《生理学》神经9 王庭槐ppt课件

温州医科大学《生理学》神经9 王庭槐ppt课件
NE--------使输精管平滑肌收缩
神经肽Y (NPY)---不能直接收缩输精管,但可抑制 突触前NE的释放量
生理教研室 lixu
生理学课件
(4)神经调质的概念 神经调质的作用是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调节
和改变原有的突触传递效能,并不直接引起突触 后电位。
神经肽
生理教研室 lixu
生理学课件
2.中枢主要的神经递质
①功能性作用:N元通过传导AP→递质释放→调控所支配组织的功能
活动;
②营养性作用:N元合成、轴浆运输、末梢经常性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
持续地调整所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
如切:断运动N→所支配的肌肉内糖原合成↓、蛋白质分解↑,肌肉逐渐萎缩;
将N缝合,经N再生→所支配的肌肉内糖原与蛋白质合成↑,肌肉逐渐恢复。
(四)神经递质与受体 1.神经递质概述 (1)确定标准:
⑴ 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合成该神经递质的物质及酶系统,
⑵ 递质从突触前终末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发 挥特定的生理效应。
⑶ 实验将适当浓度的该物质施加到突触后膜,能产生与刺 激突触前膜相同的反应。
⑷ 存在能使该递质失活的酶或其它环节(如重摄取)。
意义:使神经元 的活动能及时终止, 同一中枢许多神经元 的活动步调一致。
甘氨酸受体拮抗剂士的宁 或破伤风毒素破坏 Renshaw’s 细 胞 的 功 能 → 强烈的肌痉挛。
生理教研室 lixu
生理学课件
2) 突触前抑制
抑制发生在突触前膜,结构基础为轴-轴-胞体的串联式突触,一般 存在于感觉传入系统中。
生理学课件生理教研室lixu89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和易化区对肌紧张的调节网状结构背外侧部包括中脑背盖网状结构内侧尾部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与易化区构成易化系统大脑皮层运动区纹状体小脑前叶引部与抑制区构成抑制系统上级中枢下传通路正常情况下活动较强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占优势正常情况下活动较弱网状脊髓束肌紧张和肌运动网状脊髓束肌紧张和肌运动生理学课件生理教研室lixu90去大脑僵直产生的机理易化区延髓网状结构的背外侧部分中脑的中央灰质及被盖下丘脑和丘脑中线核群等部位抑制区抑制区延髓网状结构的腹内侧部分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部切断大脑皮层和纹状体等部位与网状结构的功能联系抑制区和易化区间活动失衡易化区活动明显占优势去大脑僵直大脑皮层运动区纹状体小脑前叶蚓部脑干网状结构脊髓运动神经元肌紧张肌紧张生理学课件生理教研室lixu91临床上蝶鞍上囊肿阻断皮层与皮层下联系引起去皮层僵直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甘氨酸。 *谷氨酸的受体分型
①促代谢型受体:11种 ②促离子型受体:海人藻酸受体5种,AMPA-R4种 , NMDA-R6种。
46
三、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反射的分类
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生
来就有、数量有限、比较固定和形式低级的反射。 包括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
30
递质和调质的分类
分类 家族成员
胆碱类 乙酰胆碱
胺类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 胺
氨基酸 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γ-氨基丁酸 类
肽类
下丘脑调节肽、血管升压素、催产素、阿片肽、脑 -肠肽、血管紧张素II、心房钠尿肽等
嘌呤类 腺苷、ATP
气体 一氧化氮、一氧化碳
脂类 花生四稀酸及其衍生物(前列腺素类)
糖尿病
6
2、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①生理完整性 ②绝缘性
③双向性 ④相对不疲劳性
7
(二)神经胶质细胞
1.在周围神经:
卫星细胞,又称被囊细胞 (Satellite cell;
Capsular cell)
施万细胞,又称神经膜细胞 (Schwann’s cell;Neurolemmal cell)
胞体
N元
树突
突起
轴突
4
神经元基本功能
接受刺激、传递信息 ①感受刺激 ②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③可将神经信息传给效应器
5
2、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
功能:传导兴奋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0.4~120m/s 影响因素: ①直径:正比; (有髓f)6×直径(m); ②有无髓鞘: 有髓Nf快(跳跃式传导); ③髓鞘厚度: 轴索/总直径=0.6时最佳 ④温度:一定范围内正比.

神经系统生理学ppt课件

神经系统生理学ppt课件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概念: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该递质与突触后
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局部去极化, 使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这种电位变化称为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
产生机制
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 递质经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后膜对Na+、K+(尤其是对Na+)通透性提高 后膜出现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 产生EPSP
(一)突触的分类
按接触部位 • 轴—体突触 • 轴—树突触 • 轴—轴突触
按功能 • 兴奋性突触 • 抑制性突触
按信息传递 媒介物
• 化学性突触 • 电突触
(甲.轴-体突触;乙.轴-树突触;丙.轴-轴突触)
(二)突触的结构
①突触前膜: 突触小泡
②突触间隙: 水解酶
③突触后膜: 受体、离子通道
(三)突触传递的过程
操作式条件反射
斯金纳(B.F.Skinner)
特点:动物必须通过自己完成某种运动 或操作后才能得到强化。
2.条件反射的消退和分化
条件反射建立后,给予和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也可引起 同样的效应,称泛化(generalization) ;对原刺激多次反 复加强后,近似刺激则不再引起同样反应,称分化 (differentiation) ;分化是相似刺激得不到强化,使皮层产生 了分化抑制(differential inhibition) ;如果只是反复使用条件 刺激,不再用非条件刺激强化,一段时间后条件反射会逐渐减 弱甚至消失,称反射的消退(vanish) 。
5-羟色胺递质系统主要与痛觉、睡眠、情绪、性行为、内 分泌等活动有关。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CHAPTER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负责整合和处理各种信息,控制机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连接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分,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

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030201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根据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神经元的分类包括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以及突触后膜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突触传递的过程神经元与突触传递1 2 3包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它们在突触传递中起关键作用。

神经递质的种类根据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特性可分为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偶联型受体和酶联型受体。

受体的类型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可改变受体的构象或激活相关酶,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效应。

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神经递质与受体CHAPTER感觉器官与感受器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受器类型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等感受器的生理特性适应、换能、编码等听觉传导通路耳蜗→ 听神经→ 脑干听觉传导通路→ 大脑皮层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放射→ 大脑皮层触压觉传导通路外周触压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痛觉传导通路外周痛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温觉传导通路外周温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感觉传导通路感觉中枢及感觉整合感觉中枢大脑皮层的感觉区,包括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感觉整合多种感觉信息在大脑皮层的整合,形成对外部世界的整体感知感觉剥夺与感觉过敏感觉剥夺指长时间缺乏某种感觉刺激,导致相应感觉能力下降;感觉过敏指对某种感觉刺激过于敏感,产生不适或疼痛等异常感觉。

CHAPTER03运动单位与肌纤维类型关系不同运动单位包含的肌纤维类型不同,影响肌肉收缩特性。

生理学神经系统的功能PPT课件

生理学神经系统的功能PPT课件

课件•神经系统概述•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自主神经功能目录•高级神经功能•神经系统疾病与功能障碍01神经系统概述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负责整合和协调全身各部位的活动。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连接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位,传递信息。

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030201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神经元与突触传递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

突触传递的过程包括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等步骤。

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通过改变膜电位和离子通透性实现,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

03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相互作用通过特定的结合位点实现,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和细胞的生理功能。

01神经递质的种类与功能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等,参与不同的生理过程,如运动控制、情绪调节等。

02受体的类型与作用包括离子通道型受体、G 蛋白偶联型受体等,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引发细胞内的生理反应。

神经递质与受体02感觉功能感觉器官与感受器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受器类型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等感觉传导通路特异性传导通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非特异性传导通路痛觉、温度觉、触觉等感觉中枢与感觉整合感觉中枢大脑皮层的感觉区感觉整合多感觉信息的整合与处理03运动功能运动单位与运动神经元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前角和脑干运动神经核内的神经元,其轴突构成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形成运动终板支配骨骼肌。

运动传导通路起自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及其轴突构成的下行传导束。

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

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及其下行纤维(锥体束)和脊髓前角细胞构成。

除锥体系以外的所有控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下行传导通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在中枢,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多位于脑干网 状结构,上行到大脑皮层与维持觉醒有关, 投射到丘脑下部的与情绪和内分泌有关, 下行的与躯体运动和内脏调节有关。
在外周,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 质是去甲肾上腺素。
能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称为肾上腺 素能受体(adrenergic receptor),主要分 为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 都属于G蛋白藕联受体。
CO也是一种气体分子,作用与NO相似。
(二)神经纤维的分类 (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四)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 胶质细胞没有树突和轴突之分,细胞间不
形成化学突触,不产生动作电位。 (1)支持和引导神经元迁移 (2)修复和再生 (3)免疫应答 (4)形成髓鞘和屏障作用
二、突触传递
(一)突触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1、突触的分类 (1)根据突触的接触部位不同 ①轴-树突触 ②轴-胞突触 ③轴-轴突触
酚妥拉明能阻断α受体,普萘洛尔能阻断 β受体。
(3)多巴胺及其受体
多巴胺主要存在于中枢,参与对躯体运动、 精神情绪活动、垂体内分泌功能,以及心 血管活动的调节。
已经发现并克隆出多巴胺的五种受体,它 们都是G蛋白藕联受体,第二信使是cAMP, 引起的离子效应是钾离子外流增多和钙离 子内流减少。
速激肽包括P物质、神经肽、神经激肽等, P物质在脊髓初级传入纤维中含量丰富,可 能是慢痛传入通路中的神经递质,在下丘 脑可能起神经内分泌调节作用。在外周, 可引起平滑肌收缩,血管舒张和血压下降 等效应。它们的受体都是G蛋白藕联型受体。
阿片肽有20 多种,最主要的是β-内啡肽、 脑啡肽、强啡肽三种。
2、受体 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特异
性结合并诱导特定生物学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受体的激动剂 受体的拮抗剂或阻断剂 配体 受体的作用机制:G蛋白藕联受体和通道型受体
3、主要的神经递质和受体
(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胆碱能神经元在中枢分布广泛,脊髓腹角 运动神经元、丘脑特异性感觉投射神经元 等,都是胆碱能神经元,脑干网状结构上 行激动系统、边缘系统等都有胆碱能神经 元。
阿片肽的生理作用及其广泛,在调节感觉 (主要是痛觉)、运动、内脏活动、免疫、 内分泌、摄食等方面都有主要作用。它们 的受体均为G蛋白藕联型受体,都是通过降 低cAMP水平发挥作用。
(7)气体类递质
NO以扩散的方式到达邻近的靶细胞,结合 并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cGMP水平升高, 产生生物学效应。
谷氨酸的受体主要是促离子型受体,对钠、钾、 钙离子敏感。
抑制性递质: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
γ-氨基丁酸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可使突触 后膜抑制, γ-氨基丁酸还可使突触前膜抑制。甘 氨酸则主要分布于脊髓和脑干中,其受体与γ-氨 基丁酸同是一种促离子型受体,与氯通道藕联。
(6)神经肽及其受体
(4)5-羟色胺及其受体
5-羟色胺的浓度最高是在血小板和胃肠道 的内分泌细胞,在中枢, 5-羟色胺神经元 胞体主要集中在低位脑干,主要功能是调 节痛觉、睡眠、情绪反应、垂体内分泌等 活动。
(5)氨基酸类递质
兴奋性递质:谷氨酸是脑和脊髓内主要的兴奋性 递质,与感觉冲动的传导和大脑皮层的兴奋有关。
在外周,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纤维、所有植 物性神经的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的节 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都属于胆碱能 纤维。
能与乙酰胆碱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称为胆碱 能受体(cholinergic receptor)。一类能与 天然植物中的毒蕈碱结合,称为毒蕈碱受 体(muscarinc receptor),简称M受体。 另一类能与天然植物中的烟碱结合,称为 烟碱型受体(nicotinic receptor),简称N 受体。 M型受体是G蛋白藕联受体,阿托品 为阻断剂。N受体是离子通道型受体,可被 箭毒碱阻断。
(三)突触后电位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
使化学门控通道开放,后膜对钠离子和钾 离子的通透性增大,使突触后膜去极化。 突触后膜在某种递质的作用下,产生的局 部去极化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 使化学门控通道开放,后膜对氯离子和钾 离子的通透性增大,使突触后膜超极化。
突触后膜在某种递质的作用下,产生的局 部超极化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
3、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
决定于同时产生的EPSP和IPSP的代数和。
当总趋势为超级化时,突触后神经元表现 为抑制,当突触后膜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 时,即可爆发动作电位。
(四)神经递质和受体
1、神经递质 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膜释放,能特异性
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产生突触后电位的 物质。
(2)根据突触对下一个神经元的影响不同 一类是兴奋性突触,另一类为抑制性突触
(3)根据突触工作的方式不同,分为电突 触和化学突触
2、突触的基本结构 (1)化学突触
(2)电突触
3、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二)突触传递过程
当神经冲动传递到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前 膜去极化,当去极化达一定水平时,电压 门控钙通道开放,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 导致钙离子浓度瞬时升高,触发突触囊泡 的出胞,引起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然后, 胞浆内的钙离子通过钙-钠交换迅速外流, 使钙浓度恢复。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 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神经系统内主要含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 胞两类。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构成神 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胶 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和营养神经元的功 能。
一、神经元的一般结构
神经元分为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分为树突 和轴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