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的现象学视角
教育学研究的新方法——现象学教育学方法及其核心概念简述
教育学研究的新方法——现象学教育学方法及其核心概念简述钱金铎现象学教育学(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最早是在荷兰兴起的。
荷兰一直以来就有很强的现象学氛围,以兰格威尔德为代表的乌特勒支学派首先将现象学的“面向事情本身”应用在了教育学上。
但真正传播现象学教育学的还是之后的范梅南(出生于荷兰),它将现象学教育学的方法带到了美洲大陆,从而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范梅南教授于2004年访问了中国,也由此开始在中国教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大家开始关注到了这门新兴的学科,新的思考范式给中国的教育研究者也带了很大的启发。
但是现象学教育学的方法常常给人一种错觉:现象学教育学就是一个在具体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是如何运用机智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
好像“面向事情本身”的现象学方法在教育学中就仅仅是教师在具体问题处理上为学生设身处地地考虑一样。
这不禁让人要问,如果现象学教育学就是教师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的话,那这种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法有什么区别?又新在何处?何必要换一个新名字,新瓶装旧酒呢?这使得一些学者产生了困惑。
1 现象学教育学对于教育的理解现象学教育学(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中的“教育学”并没有像一般教育学科那样采用education这个词,而是用的pedagogy。
Pedagogy这个词在荷兰语为pedagogiek,这个词在荷兰语中并不像education那样强调单一的教育意义,它有着更加丰富的含义。
Pedagogy在北美的语境中是指教学论,是指教学的艺术;而教育则是education。
范梅南在这里强调education是不能够表明Padagogy这个词的深刻含义的。
他认为,在古希腊语中,“pedagogue一词原来指的不是老师,而是担任监护认为的奴隶或卫士,其职责是指引(agogos)孩子(paides)去上学”(古希腊语中表达教育含义的paιδeία也有指引的意思)所以agogos最早的意思是引路,引导的意思,而pedagogue这个词最初的含义就是给孩子带路的人。
教师观察行为的教育现象学研究
教师观察行为的教育现象学研究在教育的广袤天地中,教师的观察行为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开启理解学生、优化教学的大门。
教育现象学作为一种关注生活体验和情境意义的研究方法,为深入探究教师观察行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
教师观察行为并非简单地用眼睛看,而是一种带着思考、带着关怀、带着教育目的的主动行为。
当教师走进教室,他们的目光会不自觉地在学生们身上流转,捕捉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动作和互动。
这看似平常的行为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首先,教师的观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
通过仔细观察,教师可以发现某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眉头紧皱,可能是对某个概念理解困难;或者注意到另一个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格外活跃,展现出较强的领导能力。
这些观察所得的信息,能让教师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更适合他们的学习支持和引导。
其次,观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需求。
比如,有的学生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出情绪低落,影响了学习积极性。
教师敏锐的观察能够察觉到这一变化,进而采取适当的措施,如与学生谈心、提供额外的辅导或者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重新找回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再者,教师的观察也是对课堂动态的实时监控。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化的场所,学生之间的互动、小组合作的效果、教学活动的进展等都需要教师时刻关注。
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判断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如果发现某个小组在合作中出现了矛盾,教师可以及时介入,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沟通。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场景中,教师的观察行为并非总是尽善尽美。
有些教师可能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无暇细致观察学生;或者缺乏有效的观察方法和技巧,导致错过了重要的信息。
还有些教师可能在观察后,未能及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应用,使得观察失去了应有的教育价值。
为了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研究透析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研究透析1.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研究简介范梅南现象学教育研究是一种以现象学为基础的教育研究方法,由范梅南教授(Van Manen)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
它旨在深入探讨教育研究的本质,以及教育者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教育过程。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研究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者必须以深刻的感知力和观察力来探索教育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教育现象;研究者必须以“自我”的视角来理解教育现象,以便更好地参与教育过程;研究者必须以“主体”的视角来理解教育现象,以便更好地参与教育过程;研究者必须以“对话”的视角来理解教育现象,以便更好地参与教育过程;研究者必须以“经验”的视角来理解教育现象,以便更好地参与教育过程;研究者必须以“文本”的视角来理解教育现象,以便更好地参与教育过程。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研究认为,教育者可以通过深入地理解教育现象,并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参与教育过程。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研究理论是范梅南在教育研究中提出的一种重要理论,它认为教育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受到社会、文化、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研究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学习为中心”,即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经验为基础,以学习者的发展为目标,以学习者的活动为基础,以学习者的意义为出发点,以学习者的参与为核心,以学习者的行动为指导。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研究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经验为基础,以学习者的发展为目标,以学习者的活动为基础,以学习者的意义为出发点,以学习者的参与为核心,以学习者的行动为指导,以学习者的经验为教育活动的核心,以学习者的发展为教育活动的目标。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研究理论还强调,教育活动的实施应该基于学习者的经验,以学习者的发展为核心,以学习者的意义为出发点,以学习者的参与为核心,以学习者的行动为指导,以学习者的经验为教育活动的核心,以学习者的发展为教育活动的目标。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研究实践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经验为基础,以学习环境为媒介,以学习活动为载体,以学习成果为反馈,以学习兴趣为推动,以学习自主性为指导,以学习质量为保障,以学习效果为评价,以学习资源为依托,以学习技能为支撑,以学习社会性为支持,以学习能力为发展,以学习结果为评估,以学习创新为探索等等。
“方法”还是“方法论”:现象学在教育研究中的角色应然
“方法”还是“方法论”:现象学在教育研究中的角色应然现象学是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爱德华·胡塞尔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它提出要直接关注人类经验中的事物,而不是对其进行理论上的解释或抽象的建构。
在教育领域中,现象学的研究角色备受关注,因为它对教育研究带来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论。
本文将探讨现象学在教育研究中的角色,以及对于“方法”和“方法论”的理解。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方法”和“方法论”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
方法是指一种特定的研究或实践技术,用来收集数据、分析资料、进行研究或实验。
而方法论是对研究或实践过程的理论性思考和建构,它包括对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研究途径等方面的思考和规范。
在教育研究中,我们常常提到各种研究方法,比如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等等。
这些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基于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不同而不同的。
除了具体的研究方法之外,我们还需要思考的是研究的方法论。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以及研究途径等方面的理论性思考和建构。
现象学的研究角色在于提供了教育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论。
现象学认为人类经验是直接的、原初的,它反对任何形式的抽象和理论的构建。
在教育研究中,现象学要求我们直接关注教育实践中的“现象”,也就是教育现场的真实生活,而不是抽象地进行理论上的思考和建构。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研究中去关注教育现场中的实际情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真实体验和行为,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角度去思考和解释。
与此现象学也提出了一种研究方法,就是“零起点观察”。
所谓“零起点观察”,是指在研究中要摒弃一切先入为主的观念、假设和解释,直接对事物进行观察、记录和描述。
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在教育研究中对教育现场进行直观的观察和记录,而不是预设某种理论模式或框架来解释和分析。
教育现象学问题与启示
教育现象学问题与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教育现象学中的一些核心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现代教育实践的启示。
教育现象学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关注教育实践中个体的主观经验和感知,强调对日常教育生活的深入理解和反思。
本文将首先对教育现象学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介绍其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原则。
随后,本文将深入探讨教育现象学中几个重要的问题,如教育中的主体性、教育的情境性、教育的时间性等,并分析这些问题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本文将结合现代教育的实际情况,探讨教育现象学的启示,以期能为教育实践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二、教育现象学的核心问题教育现象学,作为一种深入探究教育实践与经验本质的研究方法,其核心问题聚焦于如何理解和解释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意义。
这些问题涵盖了教育实践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师生互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习环境等。
师生互动是教育现象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教育现象学的视角下,师生互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流。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式、互动过程中的非言语行为以及互动结果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都是教育现象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课程设置也是教育现象学关注的核心问题。
教育现象学强调课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为课程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
因此,如何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使其既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又能体现社会的价值观,成为教育现象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也是教育现象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教育现象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学习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教育现象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教育现象学的核心问题涵盖了教育实践中的各个方面,这些问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教育现象学的理论体系。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意义,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现象学对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价值
第 2 8卷第 4期 2 1 年 8月 01
晋
中
学
院
学
报
Vo _8 No4 l 2 . Au . 2 1 g 01
J u n l o Jn h n Unv ri o ra f iz o g ies y t
现 象学对教 育研 究的方法论价值
范莉峰
( 中学院 教 育科 学与技术 学院, 晋 山西 晋 中 0 00 ) 3 6 0
对象 ; 它是 当场被 构成 的 , 是非 常 关键 的 、 又 具有 普 遍 意义 的。通 过 这样 一种 研究 哲 学 的新 方 法 , 就能
够看 出现象本身具有的本质性 的、 键性的 、 关 无法 替代的特性 。 “ 象学 最独 特 的核 心就 是它 的方 法 。 [ 之 现 ”1 ]
一
、
研 究对 象 的确 立
( ) 注生 活 一 关
现象学研究 中, 研究者从生活世界出发 , 把生
活经验 的本 质通 过 对现 象 的探寻挖 掘 出来 。 真正 的 现 象 学 问题 也 只有 教 育 研 究 者在 与受 教 育 者共 同 生 活 的启发 下才 可 能提 出 。 究者 们需 要将 一般 意 研 义 的理 解 、 假设 、 提 等悬 置起 来 , 就是 胡塞 尔所 前 这
的, 它通过我们的生活经验表现出来 , 又存在于我 们 真实 的 生活 中。教 育研究 者 们需 要 去亲 身 经历 , 从抽象的理论返回到真实的生活体验。 “ 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都是主体 ,交往各方有相 对的独立性 , 彼此互相承认 , 互相尊重 ; 同时它又强 调了‘ 交互 ’ 的特征 : 同样具有主体性 的人与人之 间
教育研究中一个难以无视的问题教育学最好少说“必须应当”之类
教育研究中一个难以无视的问题教育学最好少说“必须应当”之类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教育研究中一个常被忽视但至关重要的问题:教育学在阐述其理论和观点时,过度使用“必须”、“应当”等强制性词汇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在教育学的理论构建中普遍存在,也深深地影响着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的制定。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指出其潜在的危害,并尝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我们将首先回顾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揭示“必须”、“应当”等词汇在教育理论中的滥用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将深入探讨这种滥用现象对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制定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对教育创新的抑制、对教育多元性的忽视,以及对教育主体性的剥夺。
二、教育研究中“必须应当”等表述的普遍性及其影响教育研究领域中,“必须”、“应当”等表述的使用极为普遍。
这类词汇通常用于表达某种教育行为或政策的推荐性或规范性,它们在教育理论的构建和教育实践的指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种普遍性并非没有争议,其影响也值得深入探讨。
这类表述可能带来一种权威性的压力,使得教育研究的讨论趋向于一种单一的、权威的声音,而非多元化的观点交流。
当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频繁使用“必须”、“应当”等词汇时,可能会无意中营造出一种“正确”与“错误”的二元对立,从而限制了对教育问题的深入探讨和不同观点的表达。
这种表述可能会忽视教育实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育环境和学生群体的多样性要求教育研究和实践必须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必须”、“应当”等表述往往基于某种理想化的教育模式,可能无法充分考虑到不同教育背景下的特殊需求和可能性。
频繁使用这类词汇还可能导致教育研究的实践指导过于刚性。
教育实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而过于强调“必须”、“应当”可能会使得教育工作者在面对挑战和变化时缺乏创新和应变的能力。
教育研究中应当更加审慎地使用“必须”、“应当”等表述,鼓励更加开放和多元的讨论氛围,同时充分考虑到教育实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现象学之于教育研究
( oi c n e) S c l i cs aSe
现 象学之于教 育研究
张 天 雪
( 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 育学院 , 江 金 华 3 10 ) 浙 浙 2 0 4 摘 要 : 象学从理论 、 现 方法、 动和范式 四个 方面对 包括教 育研 究在 内的社会科 学研 究产 生 了巨大的影 运
预设 和假 设都 “ 而 不论 ” 也 就是 现 象学 方 法 上 存 ,
一
、
现 象学 四个 层面 的浅读
梗 概性 地 介 绍 现 象 学 可 从 以 下 四个 方 面 来 谈 : 象 学 理论 、 象学 方法 、 象 学 运 动 和 现 象 现 现 现 学 范式 。 、 现 象学 作 为一 种 理 论 , 创 始 人 一 般 都 认 可 其 是胡塞尔。但在胡塞尔之前 , 康德 、 黑格尔等人也 阐述过类似观点 , 胡塞尔正是受 到 了康德 “ 越 超 自然主 义 ” 想 的启迪 , 弃 了黑 格 尔 的那 种 “ 思 摒 思 辨哲 学 ” 而 将兴 趣 转 向了包 括 “ , 意识 ” 内 的 “ 在 生 活世 界 ” 并 将 “ 象 学 还 原 ” “ 遍 悬 挂 ” “ , 现 、普 、 加 括 号 ” 方 法 加 以系 统 化 , 筑 了现 象 学 理 论 大 等 构 厦 。初 期 的 现 象 学 , 来 被 称 为 “ 塞 尔 现 象 后 胡 学 ”, 的理 论 旨趣 体 现 为 两 个 原 则 : 斥 中介 和 它 排
法 和 态度 : 殊 的哲 学 思 维 态 度 和 特 殊 的哲 学 方 特 法 。 _现 象学 方法 首推 胡 塞尔对 “ 零钱 ” “ ”l 小 和 大 钞 票 ” 系 的认 识 。也 就 是 说 , 究 事 物 要 小 处 关 研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实证研究法:通过科学的研究设计,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来验证假设的研究方法。
2. 现象学研究法:通过对学习过程、系统设计、评估方法等教育技术现象进行详细的描述来深入理解这些现象的本质和内涵的研究方法。
3. 行动研究法:一种以教师或者教育现场中的专业人员为主角,通过自我反思和协作实践来改进教学、提高教育品质的教育研究方法。
4. 文献分析法:基于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借助文献的资料,对教育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推论、归纳和假说的研究方法。
5. 经验研究法:通过实践和经验知识来探究教育技术的问题,不同于传统实验法,它更侧重于概念的构建和把控。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问题、研究目的、数据可用性、时间和资金的限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现象学视域下的教育研究
( cdmi A a e amet Z oghnP l ehC l g , hnsa 24 4 hn ) A ae c f l D pr n, hnsa o t o ee Z ogh n5 80 ,C ia m t yc l
Ab t a t P e o n lg a u e i a t n e u a o e e r h h s f cs ae p i r y ma i se n t s e t :F rt sr c : h n me oo y h d a h g mp c d c t n r s a c .T e e e e t r rma l n e td i o i i f woa p c s is , te i a to u a o a c r h me o s e o d,t e i a t n t e e p e s n s l fe u ai n l s a h r s l .A s r - h mp c n e c t n l a c t d ;S c n h d i ms h mp c x r si t e o c t a e r u t o h o y d o e r e e s b op
他强 烈主张科 学研 究要 “ 向实 事本 身 ” 主张研 面 ,
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个人 的“ 非介人性 ”要求研究 , 者“ 悬置” 个人 的信念、 价值观 以及成见 , 以达 到 研究结 果 的客 观 、 有效 。胡 塞 尔 这一 主张 启发 了 以后 的哲 学 家 , 些哲 学 家沿 着 他所 提 倡 的 “ 这 现
f r d t n l p s n e c t n r e rh r us w l h l St u d rtn se c u s o s u h a ,”wh t sE u a o ta i o a x rs in i u a o s a c s t i ep U n esa d t e e s n e q e t n ,s c s i e e o d i e e l l o h i a d c - i i ?”. fn o Ke r s Ph n me oo y y wo d : e o n lg ;” sl e ” a d ” u h a ”:r s a c u ai n x rs in s l i s n s c s e e r h o e c t ;e p e s t e f d o o y
现象学教育学探析
现象学教育学探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析现象学教育学的核心理念与实践应用。
现象学教育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哲学视角,强调对教育经验的直接感知和理解,以及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体验。
本文将首先介绍现象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脉络,阐述其与传统教育学的区别与联系。
接着,文章将深入探讨现象学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
本文还将分析现象学教育学在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挑战和争议,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促进对现象学教育学的全面理解,为教育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二、现象学的哲学基础现象学,作为一种哲学研究方法,其哲学基础深厚且多元。
现象学的核心观点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质,我们必须直接面向事物本身,而非通过理论或概念的过滤。
这一观点直接影响了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使得现象学教育学强调对学生实际体验的关注,以及对教育现象的直接描述和理解。
现象学的哲学基础主要源自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他提出“回到事物本身”的口号,强调直观和描述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的意识可以直接接触到事物的本质,而无需通过概念或理论的解读。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也为现象学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支持,他主张人的存在是先于本质的,而人的本质是在与世界的交互中逐渐形成的。
在教育学的领域,现象学的哲学基础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它不再将教育视为一种既定的、固定的模式,而是看作是一种动态的、生成的过程。
教育不再是一种外在于学生的活动,而是学生自身存在的一部分,是他们与世界交互的方式。
因此,现象学教育学强调对学生的个体体验的关注,强调对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
现象学的哲学基础为现象学教育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它使我们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入理解和描述教育现象,进而推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三、现象学教育学的核心理念现象学教育学的核心理念在于强调对教育经验的本质性理解,以及对教育过程中个体体验的深度挖掘。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引言:范梅南(Max van Manen)是现象学教育学领域的重要学者,他通过研究个体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人的存在意义和经验的本质。
本文将对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以了解其对教育实践与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范梅南及其教育学思想的来源范梅南教授是荷兰现象学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受到希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和梅洛龙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等重要哲学家的影响,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教育学思想。
范梅南通过研究个体与他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世界的意义以及经验的存在性,构建了他的现象学教育学体系。
二、范梅南教育学思想的核心内涵1. 个体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范梅南关注个体如何与周围世界进行互动与认知的过程。
他认为个体通过与外界的互动,构建出对于世界的理解和意义。
但个体与世界的关系并非简单的接触和感知,而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情感色彩浓厚的体验过程。
2. 经验的存在性:范梅南强调个体对于经验的直接体验与理解的重要性。
他认为经验不仅是某种客观事物的观察和记录,更是个体的内在经验与意义的交融,是一个完整而内在的存在过程。
范梅南通过分析个体对于经验的态度和参与,揭示了经验对于教育过程的重要影响。
三、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的意义1. 拓展了教育学的研究视野:范梅南的教育学思想关注个体与世界、经验与存在的关系,为教育学领域引入了更为宽广的研究视角。
通过对个体的主体性和主观经验的分析,他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强调教育过程的情感和情境的重要性:范梅南强调个体经验中的情感成分和情境的作用,指出了情感对于教育实践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交流和情境塑造的过程。
教育者应该在教育实践中注重情感和情境的引导与培育。
3. 强调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的重要性:范梅南关注个体与世界之间的意义交融过程,强调个体对于经验的内在理解与意义的构建。
【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教师解读】现象学教育学
【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教师解读】现象学教育学一、关于现象学和现象学教育学1、现象学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哲学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自德国哲学家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19世纪90年代中期创立现象学以来,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
现象学“回到实事本身”的研究态度以及对现象学方法的共同理解将众多成员联合在一起,形成了欧洲大陆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想运动之一—现象学运动。
现象学还超越哲学界,进入包括教育学在内的许多其他学科和专业研究领域,影响众多学科的问题思考与学科建设。
Barrie等(1983)告诉我们:简单来说,现象就是经验,因此,现象学意味着经验研究。
2、现象学教育学现象学教育学(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是20 世纪40 年代至70年代在西欧教育思想领域逐步采用的一个名词。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科学领域发生了研究范式的转变,“即由过去探究普遍性教育规律变化为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
现象学教育学是这一研究范式的代表之一。
它以“回到教育本身”的思维方式强调了教育研究的实践起点,对当今教育研究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通过研究,可以理解,现象学教育学即为:现象学教育学是专业实践者在教育领域中运用现象学的理念和方法对教育进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构建,是针对教育中盛行的实证主义、理性主义、技术主义等科学主义范式提出的新的话语和思考方式;现象学教育学者确立了实践认识论,并运用人文科学研究的质性方法关注人类生活世界中的教育实践。
二、现象学对教育学和教师的意义1、现象学下的视角转换传统的、多数的教育理论都是针对成人的。
从家长的角度,如何抚养、教育孩子;从教师角度,如何把握课堂、提高教学水平、看待学生等。
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始终强调从儿童的角度看待教育问题,从儿童的视角讲述和反思教育现象。
现象学教育学者提出,“教育问题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的行为是否对儿童适合”。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引言范梅南(Max van Manen)是加拿大著名的教育学家和现象学者,他以其独特的现象学教育学思想深受学界关注。
范梅南的思想旨在通过对人的生活经验的深刻感受和反思,探索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本文将对范梅南的教育学思想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对现象学教育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范梅南教育学思想的核心1. 教育学的本质研究范梅南认为,教育学的本质就是关注人的生活经验,并试图理解和指导这些经验的意义和目标。
他主张将生活经验置于教育的核心位置,通过深入地体验和感悟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好地引导学习和发展。
2. 现象学的方法论范梅南倡导以现象学的方法论来进行教育学研究。
现象学强调对当下生活经验的感知和解释,通过“慢下来”和“暂停”来观察和思考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教育中,这意味着教师应当倾听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此为基础来设计和展开教学活动,使学习更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契合。
3. 关注性别、身份和文化的教育范梅南强调在教育实践中要关注性别、身份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他认为,这些因素对个体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它们。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性别身份认同和文化背景,提供一个包容、尊重和多元的学习环境。
二、范梅南教育学思想的实践应用1. 建立真挚的人际关系范梅南认为,建立真挚的人际关系是教育学的核心。
他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必须基于尊重、关爱和理解。
教师应当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感受,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生活经验。
2.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范梅南提出,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和体验生活来学习。
教师应当创造各种机会,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和体验,并通过反思这些经验,从中获得深层次的学习与成长。
3. 探索学生的身份认同范梅南关注性别身份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提出了关于身份认同的重要性。
教师的教育情怀及其养成基于教育现象学的视角
教师的教育情怀及其养成基于教育现象学的视角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教师的教育情怀及其养成,基于教育现象学的视角进行深入分析。
教育情怀作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首先对教育情怀的内涵进行界定,明确其包括教育信仰、教育热情和教育责任感等要素。
随后,从教育现象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教师教育情怀的养成过程,揭示其背后的教育现象及其本质。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影响教师教育情怀养成的因素,包括个人经历、教育环境、社会文化等。
文章提出促进教师教育情怀养成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深化对教师教育情怀及其养成的理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也希望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情怀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二、教育情怀的内涵与特征教育情怀,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教育情感和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对教育事业、学生和自我发展的深厚感情和坚定信念。
它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从教育现象学的视角来看,教育情怀的内涵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情怀具有深厚的教育情感。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以及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构成了教育情怀的核心。
这种情感源于教师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认同,以及对教育价值的坚定信仰。
它促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全身心投入,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倾注心血。
教育情怀具有鲜明的教育理念。
教育情怀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体现。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育情怀也倡导教师自我发展,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再次,教育情怀具有显著的教育实践特征。
教育情怀不仅存在于教师的内心深处,更要在教育实践中得以体现。
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师生交流等多种方式,将教育情怀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
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
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引言:教育是一门复杂而多样化的领域,广泛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成长。
如何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教育现象,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教育现象学方法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以主观经验和个体观察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介绍教育现象学方法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教育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
一、教育现象学方法的概念和特点教育现象学方法是一种主要通过个体观察和主观经验理解的研究方法。
它以个体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关注个体的意识、感知、思维和情感等方面,旨在深入了解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运作机制。
教育现象学方法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 主观性:教育现象学方法强调个体的主观经验和观察,注重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它承认每个个体的观察和理解都是独特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2. 描述性:教育现象学方法注重对教育现象的描述和解释,通过详细和全面地记录个体的经验和观察,揭示教育现象的内在本质和作用。
3. 意义性:教育现象学方法强调对个体主观经验的重要性和价值,认为个体经验中蕴含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它试图挖掘和理解个体经验中的深层意义和价值。
4. 非干预性:教育现象学方法通常不涉及对教育现象的主动干预和改变,而是通过观察、记录和理解个体经验的方式来研究教育现象。
它追求真实性和客观性,尊重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特性。
二、教育现象学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1. 教育现象学方法在教师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教育现象学方法对于研究教师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揭示和理解教师的教学实践中的主观经验和观察,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和教育理念等方面。
研究者可以通过采用教育现象学方法,收集和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经验和观察数据,从而为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2. 教育现象学方法在学生发展研究中的应用学生的发展是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教育现象学方法可用于研究学生在学习中的观察和主观经验,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感知、思考和情感等方面。
“方法”还是“方法论”:现象学在教育研究中的角色应然
“方法”还是“方法论”:现象学在教育研究中的角色应然【摘要】现象学在教育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旨在探讨人们的经验和认识。
本文首先介绍了方法与方法论的区别,然后分析了现象学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和方法论基础。
接着阐述了现象学在教育研究中的角色,并探讨了现象学与方法论之间的关系。
最后总结了现象学在教育研究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方法与方法论在教育研究中的互补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些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象学对于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方法,方法论,现象学,教育研究,角色,重要性,互补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教育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其研究对象涵盖了教学方法、学习过程、教育政策等多个方面。
而在进行教育研究时,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改善教育实践。
在选择方法时,研究者往往需要考虑到方法本身的特点以及方法论的指导,以确保研究能够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
传统上,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
这些方法在帮助研究者获取数据和结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更为哲学和理论化的方法,其中现象学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方法论。
现象学是一种关注现象本身的研究方法,强调主体性体验和主观意义的重要性。
在教育研究中,现象学的应用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和教师的行为、观念和情感。
现象学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新的问题和现象,还可以促进研究者更深入地探讨教育实践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探讨现象学在教育研究中的角色以及方法论的基础对于推动教育研究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现象学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本质与内在意义。
通过现象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挖掘教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逻辑,从而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加准确和有效的理论支持。
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现象学方法鼓励教师反思教学实践,有助于提高教 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改进教学方法
现象学方法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和审视, 有助于发现和改进教学方法中的不足之处。
在教育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提供实证依据
01
现象学方法提供对教育现象的深入描述和分析,为制定教育政
策提供实证依据。
评估政策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现象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 系。
教育现象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教育现象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实践中 的现象,包括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师 的教学实践、学校文化、教育政策等 方面。
VS
教育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 研究和定性研究。实证研究是通过数 据收集和分析来探究教育现象的规律 和特征,而定性研究则是通过对教育 现象的深入观察和描述来理解其内在 的意义和价值。
局限
然而,现象学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首先,它过于依赖研究者的主观经验和感受,容易导致主观性过强;其次, 由于研究者的个人背景和经验会影响观察和描述的结果,因此需要严格控制研究者的偏见和预设观念;最后,现 象学方法的研究结果可能缺乏普遍性和可重复性。
03
教育现象学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 应用
在教育理论构建方面的应用
05
教育现象学方法在教育改革中的 应用
促进教育理念转变
尊重学生主体性
现象学教育强调关注学生的主体体验,促进教育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提倡全面素质教育
现象学教育倡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教育者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单纯追 求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的教育理念。
现象学教育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 作,推动教育者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转变单一的竞争性学习模式。
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一、现象学教育学(一)现象学教育学主要观点现象学教育学最初起源于欧洲,在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逐渐被欧美教育思想界所接受并形成现象学研究传统。
在20世纪末,现象学教育学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并成为影响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潮之一。
在《现象学教育学与意义问题》中,范梅南首先谈到现象学教育学有四个特点:(1)关注普通日常生活经验,而不是沉重的认识论、本体论或形而上学的问题;(2)具有规范性倾向,而不是坚持社会科学的价值中立;(3)着重具体经验的反思而不是理论的抽象;(4)现象学研究有一种不言自明的共识,即要求兼具写作深刻文本的高超才能和反思性的学识。
(二)现象学教育学启示首先,教育应立足于具体的实践场景,关注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使儿童、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建立丰富的联系。
同时,把对真实生活的深厚描述和对话等现象学方式引入教育学恰恰有助于真实教学生活的自身显现。
其次,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应得到重视。
长期以来,教育受到自然实在论的理论范式的深刻影响,教育者们讨论了教育的本质、规律、结构等,但是对于“人”的问题却很少谈及。
“1980年代开始,国外课程研究对这一以工具理性为内涵的Tyler课程模式提出挑战,产生了一系列有人称之为后现代课程的哲学观和教育观。
”其中,现象学教育学就是教育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范式转换。
这一转向带来了教育研究把人的心灵成长而非客观可测的知识和话语灌输作为核心,同时也带来了对课程的全新解读。
再次,儿童应充分享有与教师、其他伙伴对话和互动的空间。
现象学教育学认为,既然教育植根于生活世界,那么,教育者可以把交流作为一种形式,提倡与儿童平等地交往。
同时,儿童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与其他伙伴进行会话、交流与互动。
正是在这样一种交互的、积极的和促进的多形式联系中,教育在实现并显现着智慧的价值和意义。
二、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学模式(一)教学模式1.教学内容在去除了英语教材、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等政策性文本左右英语教师选择自主教学内容的影响后,他们应尝试在文化视野下的“自然”选材,即教学材料与内容应结合英语国家文化背景及师生的日常生活经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研究的现象学视角
【摘要】:现象学是上世纪初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提出的。
现象学的基本主张是“回到事实本身”,将事实作为认识事物的不动点,消除抽象理论、抽象概念对人们认识的影响。
现象学提出之后,经由海德格尔等人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影响巨大的国际哲学思潮。
依据现象学的基本思想,一些研究人员在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中,概括出了一套具体详细的步骤和方法,这些步骤和方法后来又扩展到社会学、教育等、美学、医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中。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意图通过分析和介绍国外现象学理论及其方法的应用,为我国教育领域开展现象学研究提供借鉴。
论文采用了文献法、案例法,吸取国外现象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在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资料,阐述了现象学方法在教育中开展研究的相关问题。
本论文的研究主题和内容对推进和深化我国教育现象学研究,丰富我国教育研究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论文内容主要包括引言、现象学的基本理论、现象学方法的研究步骤、现象学方法的研究案例、总结和评价等七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选题的缘由、背景、核心概念、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等,指出了我国教育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现象学方法的特点、意义,以及本论文的基本思路等。
第二章主要介绍现象学所依赖的理论基础,包括现象学的发展过程、产生背景、哲学思想、研究目标、类别等,重在阐述现象学方法所依赖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主要讨论现象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来源、文本写作、知识观
等,分析了现象学研究方法相关的问题,如如何获取意义、如何开展现象学文本写作、现象学知识有什么特点等。
第四章主要探讨了现象学研究者如范卡姆、P.F.科莱齐、阿米德·吉戈吉、克拉克·穆斯塔卡斯、范梅南、J.W.克雷斯韦尔、赫伯特·施皮格伯格等人现象学方法,为教育现象学研究提供借鉴。
第五章主要借鉴国外现象学研究者如克拉克·穆斯塔卡斯、范梅南、巴里特、拉库斯、马雷克等人的现象学研究实践,为教育现象学研究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现象学现象学方法教育现象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40
【目录】:论文摘要5-7ABSTRACT7-11第一章引言11-30第一节选题缘由11-18第二节教育现象学研究的基本状况18-22第三节与其它视角的差异22-26第四节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基本思路、研究重点与方法26-30第二章教育现象学研究的理论基础30-46第一节现象学发展的历程及背景30-32第二节主要哲学思想32-35第三节几大类别35-39第四节研究途径39-41第五节核心概念41-46第三章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透析46-66第一节还原46-49第二节体验49-52第三节反思52-57
第三节现象学研究的意义来源57-59第四节现象学研究的写作59-63第五节现象学知识的构建63-66第四章教育现象学研究的基本步骤66-77第一节范卡姆和科莱齐的现象学研究步骤66-67第二节阿米德·吉戈吉和罗伯特·施韦特泽的现象学研究步骤67-69第三节克拉克·穆斯塔卡斯的现象学研究步骤69-71第四节范梅南的教育现象学分析步骤71-72第五节其他现象学研究步骤72-73第六节总结73-77第五章教育现象学研究的实践探讨77-92第一节研究问题的提出77-79第二节资料的收集79-83第三节资料的记录与描述83-85第四节资料的分析85-88第五节意义发现88第六节写作88-92第六章教育现象学研究的案例分析92-111第一节现象学研究的描述92-94第二节现象学研究的资料分析(一)94-98第三节现象学研究的资料分析(二)98-103第四节现象学研究小结103-105第五节教育现象学研究示例105-111第七章对我国开展教育现象学研究的思考111-128第一节对我国教育研究的追问111-112第二节对我国开展教育现象学研究的追问112-115第三节教育现象学研究的实施步骤115-120第四节总结与评价120-128参考文献128-133后记133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