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
另外,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我发现学生们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还是很有兴趣的。他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尝试将儒家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说明我们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
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显得有些拘谨,不够积极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课堂互动。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论语》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将仁爱之道运用到生活中。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论语》中的场景,体验儒家思想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过程。
此外,对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我觉得这次课的处理还算得当。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对《论语》中的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仍然对难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这需要我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儒家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举例解释:
-教学难点一:在讲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断句,并解释“北辰”、“众星共之”等词汇在文中的含义,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3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3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联系自身的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涵。

3、背诵课文,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4、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典籍,《论语》是就其中的一部。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文化经典,一起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二、了解作家作品1、文体知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论语》多采用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

也有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做的回答,写法比较灵活。

还有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2.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被后世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能流利朗读及背诵课文。

2.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

3.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教学重难点1.积累归纳,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及有关句子的含义。

2.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在小学时又强调快乐学习,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因此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论语十二章》是学生本学期接触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基础较差,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差,实词积累少,因此在阅读中存在一定困难。

所以本文要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拔钉子”的方法,掌握重点词语。

并且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也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读儒家经典1.介绍孔子及《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通六艺者72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二十篇,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轻松听一听:学生听教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3.大胆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汇报本组自学情况
练习法
这十二章中的各章都可以算作格言,这些语言具有简练晓畅、语意含蓄、富有哲理的特点。
畅所欲言,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与教师共同总结本节课。
7
10
15
5




文章的主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
二次备课
时间
二次备课
二、自学指导
合作探究
1、巩固理解
内容小结:
(1)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谈品德修养的:
不改其乐;匹夫不可夺志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仁在其中。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汇报本组自学情况
小组比赛法
畅所欲言,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与教师共同总结本节课。
7
10
15
5




熟读论语前六则,争取当堂背诵
二次备课


背诵论语前六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时间
一、有效导入
明确目标
1、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翻译了前六章“论语”,这节课,请同学们继续学习翻译后六章“论语”。
出示学习目标
同学们观看课件播放的案例,分析、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齐读学习目标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论语》十二章课型:文言文精读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词句,理解十则语录的意思并背诵.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二、学习重点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二章内容。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四、教学媒体多媒体五、课前准备预习课文并查找香关资料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

(多媒体显示孔府、孔庙、孔林)那么,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曲阜是孔子的家乡,人们尊称他为“圣人”“先师”)(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同学们请看: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长九尺有六寸(注:约合现在6.4尺),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庄严、高大。

作为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交流探究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教学设计]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教学设计]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1.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及为学之道。

1.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及为学之道。

1.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及为学之道。

展示课件中杨绛先生对孔子、对《论语》的评价,从“可敬可爱的人”和“有趣的书”切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进入课题。

一、知识回顾 【活动内容】对本课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进行梳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采用归纳、对比的方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二、文本研读【活动内容】每一章分别讲了哪方面的内容?请对其进行归类。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小组之间交流。

教师可对分类进行提示,引导学生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珍惜时间”四个方面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概括,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活动内容】第一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对修辞手法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孔子在学习、交友、为人等方面的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态度。

【活动内容】第二章曾子讲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如何理解这“三省吾身”?【活动内容】第三章中孔子为什么自述其一生中每个年龄段的不同特点?他意在说明什么呢?【活动内容】第四章中“温故”和“知新”有怎样的关系?【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温故”和“知新”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学习中。

【活动内容】第五章阐述了孔子对于“学”和“思”的认识,这两者是什么关系?这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借鉴意义?【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学”和“思”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学习中。

【活动内容】第六章和第八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这两章又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比阅读与思考的能力。

【活动内容】第七章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

你对“兴趣”的作用有何看法?请结合自身说一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第【1】篇〗一、教材分析《〈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

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这是升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善于思考并且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在对文言文这一语言形式的把握上还略有欠缺,而且学习兴趣较低。

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了解《论语》和孔子;积累文言词汇和名句,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合作探究法和读写结合法倾吐阅读感悟,使阅读产生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五、教法学法分析1、诵读法。

反复诵读,体会文章内蕴,在读中理解、领悟每一语录的主旨,力争当堂背诵。

2、质疑、合作、探究法。

可就章节的内容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3、竞赛与自由表达法。

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能快速背诵课文,并让学生联系生活畅谈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4、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应用多媒体及电子白板等电教化辅助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11课《论语》十二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论语》名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经验。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将《论语》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全班共同学习和借鉴。
-难点突破方法:
1.利用图表、故事、实例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古文名句。
2.创设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深入体会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3.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名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古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论语》十二章。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或者如何自我提升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论语》中的智慧。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表现得非常积极,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课堂知识。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平台,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了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课后组织一些专门的训练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
2.教学难点
-古文的词句理解和翻译,尤其是古代汉语的词义、句式和语法结构。
-儒家思想的抽象概念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如“仁、义、礼、智、信”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论语〉十二章》【学习内容】教材:《〈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孔子提倡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3.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和修身方面的方法和道理。

【学习重点】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和修身方面的方法和道理。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论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上节课我们在诵读中感受到了圣人孔子的思想魅力,这节课我们继续探寻儒家经典的精髓,跟随这位众人敬仰的教育家去领悟儒家所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二、识孔子,圣贤面对面1.走近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他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知晓《论语》《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全书共20 篇,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东汉将其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三、正字音,朗读知节奏1.读准字音不亦说.(yuè)乎曾.(zēng)子传.(chuán)不习乎一箪.(dān)食逾.(yú)矩三省.(xǐng)殆.(dài)笃.(dǔ)志罔.(wǎng)曲肱.(gōng)愠.(yùn)好.(hào)之者2.找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至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3.读准节奏子曰:“学而 / 时习之,不亦 / 说乎?有朋 / 自 / 远方来,不亦 / 乐乎?人 / 不知 / 而不愠,不亦 / 君子乎?”曾子曰:“吾日 / 三省吾身:为人谋 /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子曰:“知之者 / 不如 / 好之者,好之者 / 不如 / 乐之者。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第3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2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第3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2

《论语十二章》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及《论语》的有关情况。

2.积累文言词汇。

3.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4.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批判吸收儒家哲学思想。

【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以及相关句子的含义。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归纳每则语录的中心意思。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二、作家作品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东汉将其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

三、整体感知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齐读。

3.掌握重点词。

(1)第一章:时:按时。

说:同“悦”,愉快。

知:了解。

愠:生气,发怒。

(2)第二章:日:每天。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第三章: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迷惑,疑惑。

耳顺:对此与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逾:越过。

矩:法度。

(4)第四章:温:温习。

故:学过的知识。

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班海精品】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 第2课时》【优质教案】

【班海精品】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 第2课时》【优质教案】

【班海精品】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载体。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选入了其中的十二章,主要涉及学习方法、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方面。

这些章节既体现了孔子的智慧,也对我们今天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启示。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对于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论语》中的智慧,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和理解《论语》十二章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论语》中的智慧,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理解《论语》十二章的文言文内容。

2.难点: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智慧。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论语》十二章的译文和解析,教学PPT。

2.学生准备:预习《论语》十二章,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论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论语》十二章,并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翻译《论语》十二章,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进行翻译展示,并对翻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论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回答。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论语》中的智慧如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论语》中的智慧对我们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 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 教案

11 《论语》十二章第1 课时(1~6 章)1. 背诵前六章。

第2 课时 (7~12 章)背诵并默写《 < 论语> 十二章》。

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众所周知, 《论语》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 而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 应让学生接受儒家文化中优秀思想的教育和熏陶, 使他们在情操修养, 立身处事, 为人治学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引导, 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健康坚定的价值观以及乐善好学的品格。

当然也想借这些短小精练的小短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1. 【电子教案】【同步课件】【备课资源】【同步试卷】详见光盘内容。

2. 【拓展延伸】孔子尊师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就有这样一段尊师重教的故事。

公元前521 年春, 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南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 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 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室之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 于是在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 与南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 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室史府拜望老子。

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 赶忙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 料想便是老子, 急趋向前, 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 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 孔子离座回答: “我学识浅薄, 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 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 便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 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 “老子博古通今, 通礼乐之源, 明道德之归, 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 他说: “鸟儿, 我知道它能飞; 鱼儿, 我知道它能游; 野兽, 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 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鱼钩来钓到它, 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论语》十二章 教案(共2课时,附板书)(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论语》十二章 教案(共2课时,附板书)(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4、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5、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读背诵、默写全文。

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请诊断1.教师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2.初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

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行、形、义。

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悦.乎(yuè) 传.不习乎(chuán)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hào)3.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在公认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副其实;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教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孔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结合本文,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一(文本导入):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而与《论语》密切相关的孔子又为什么会永垂青史,成为世人景仰的对象呢?据说当年国民党撤退到台湾的时候带走了三个人,其中有孔子的嫡代长孙,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学习《论语》。

导入二(问题导入):读对联,猜人名正脉千年分泗水,芳声百代重尼山。

尼山根柢家声远,泗水渊源圣泽长。

请同学们猜猜这两副对联指的是谁?(孔子。

)是的,两副对联指的都是孔子。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尼山,指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

)同学们太聪明了。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孔子和他的《论语》。

1.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交流背景《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这些言行之所以能够被记载下来,汇编成《论语》一书并流传至今,与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的功劳是分不开的。

《论语》据估计是曾参和其弟子编辑的,但是当时没有纸张,文字是记载在竹简等体积很大却承载量很小的载体上的,完成一部《论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八、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1.阅读后三章,这几章把“时光”“志向”“学习”与“仁”结合在一起。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表达观点及理由。 示例:时间是最公平的东西,它不会由任何人的意志而加快或减慢,珍 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善待你。我们应该确立自己的志向,虚心坚持, 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2.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 为所欲为 乐在其中 三人行,必有我师 3.把握文章主旨 仔细品读课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看法。 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做人修身的道理,其意 在启发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 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明确: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明确: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 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确: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明确: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 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3.古今异义 (1)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 (2)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
乐如知而为
(二)重点句子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明确: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 因此愤慨,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论语〉十二章》 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 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论语〉十二章》,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十二章》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诵读、品析《论语》中有关“孝”的语句,引导学生感知《论语》中“孝”,体会“孝”的思想内涵,明确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孝。

归纳、总结“孝”的阅读方法,并将这种方法迁移到《论语》其他的主题阅读中。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品析《论语》中有关“孝”的语句,引导学生感知《论语》中“孝”,体会“孝”的思想内涵。

明确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孝。

教学难点:归纳、总结“孝”的阅读方法,并将这种方法迁移到《论语》其他的主题阅读中。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调查法、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学生生活、社会热点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文本的初步感知。

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过程中加以学法指导。

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和梯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读法指导迁移到《论语》其他主题其他章节的阅读中,让学生可以读整本书。

四、教学过程导入定主题──聚焦式阅读导语:上次作业大家阅读了《论语》“为政”“学而”两章中有关“孝”的内容,而且同学们有个有趣的发现。

任务一:读透文字,读出发现。

展示班级学生的发现。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三字经》首孝悌次见闻阅读这三段文字,你还有哪些发现?预设:这三句话都差不多。

都在开篇提到了“孝”。

都强调了要紧的事情就是“孝”。

【设计意图】通过三段文字的阅读,让学生认识到“孝”的重要。

点拨:《弟子规》《三字经》《论语》都是给什么人看的?【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点拨认识到:孝要从小做起。

归纳小结:孝──很重要,古语有言“百善孝为先”。

从小要做到。

思考: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为什么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呢?学生出声诵读语句,结合注释简要翻译。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1)为
(2)而
(3)知
(4)其
课中作业
朗读《论语十二章》。

环节二三、反复吟诵,理解内涵
1.理解每一章语录阐述的道理。

【生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做好小组的分工,把十二章的内容分配到小组中,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反复吟诵,展开讨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明确〕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明确〕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明确〕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
1、Be honest rather clever 20.7.177.17.202021:2621:26:55Jul-2021:26
2、By reading we enrich the mind; by conversation we polish it.二〇二〇年七月十七日2020年7月17日星期五
3、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easy.21:267.17.202021:267.17.202021:2621:26:557.17.202021:267.17.2020
4、By other's faults, wise men correct their
own.7.17.20207.17.202021:2621:2621:26:5521:26:55
5、Our destiny offers not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So let us seize it, not in fear, but in gladness. Friday, July 17, 2020July 20Friday, July 17, 20207/17/2020
6、I have no trouble being taken seriously as a woman and a diplomat [in Ghana].。

9时26分9时26分17-Jul-207.17.2020
7、、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great talent without great will - power..20.7.1720.7.1720.7.17。

2020年7月17日星期五二〇二〇年七月十七日
8、Towering genius disdains a beaten path. It seeks regions hitherto
unexplored.21:2621:26:557.17.2020Friday, July 17, 2020
亲爱的读者:
感谢你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