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必修一第5章 力与平衡第4节 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案
优化方案高中物理 第五章 力与平衡 第3节第4节 力的平衡 平衡条件的应用课件 鲁科版必修1
3.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 (1)静态平衡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平衡,合力为零. (2)动态平衡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平衡,合力为零. 4.平衡状态与力的平衡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竖直上抛的物体达到最高点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B.电梯匀速上升时,电梯中的人处于平衡状态 C.竖直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重物,平衡后用力 F 将它 拉下一段距离后突然撤去力 F,重物仍处于平衡状态 D.随匀速上升的传送带一起向上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关于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B.运动的物体一定不是处于平衡状态 C.若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D.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一定不受外力作用 解析:选 C.由平衡状态的概念可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是指物 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即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 不变,选项 C 正确,B 错误;当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物体不 一定静止,如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就不是处 于平衡状态,选项 A 错误;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是因为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选项 D 错误.
二、稳度及影响稳度的因素 1.平衡的种类(如图) (1)A
位置的平衡是__不__稳__定__平衡. (2)B 位置的平衡是_稳 ___定__平衡. (3)C 位置的平衡是_随 ___遇__平衡.
2.影响稳度的因素 (1)稳度:物体的__稳__定__程__度__.
(2)影响因素 ①重心的_高__低___,重心越低,稳度越__大__. ②支持面的_大__小___,支持面越大,稳度越_大___.
平衡条件的理解
(多选)共点的 n 个力平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其中(n-1)个力的合力与第 n 个力等大反向 B.其中三个力的合力与其余的(n-3)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C.n 个力合力为零 D.撤去其中的(n-2)个力,物体一定不平衡 [解析] n 个共点力平衡,则 n 个力的合力为零,A、B、C 正 确;撤去其中(n-2)个力,剩余两力,合力有可能仍为零,则 D 错误. [答案] ABC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5.4 平衡条件的应用-鲁科版
4. 平衡条件的应用------力的动态平衡(第3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利用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的题型特点2.掌握利用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的方法重难点:掌握利用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的方法【课前预习】1.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2. 三个力平衡的推论?【课中讲练】一、图解法(辅助三角形)题型特点:物体受三个力平衡,一个力是恒力(大小、方向不变,往往是重力),一个力的方向不变,一个力改变【例1】如图所示,光滑的小球静止在斜面和竖直放置的木板之间,已知球重为G,斜面的倾角为θ,现使木板沿逆时针方向绕O点缓慢移动,求小球对斜面和挡板的压力怎样变化?总结:解题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的受力。
(3)用力的合成法作平行四边形,选择一个变力所在的三角形,明确那条边表示哪个力。
(4)在合成后的三角形中找到变化的角,画出变化后的三角形(5)根据有向线段的长度变化判断各个力的变化情况。
【变式训练】如图,电灯悬挂于O点,三根绳子的拉力分别为TA、TB、TC,保持O点的位置不变,绳子的悬点B也不变,则悬点A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A、TB一直减少;B、TA一直增大,TB一直减少;C、TA先增大后减少,TB先减少后增大;D、TA先减少后增大,TB一直减少;二、图解法1(辅助圆)题型特点:物体受三个力平衡,一个力是恒力(大小、方向不变,通常是重力),一个力大小不变,一个力可变【例2】在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如图所示,用A、B两个测力计拉橡皮条的结点D,使其位于E处,α+β<90°,然后保持A的读数不变,当角α由图示位置逐渐减小时,欲使结点仍在E处,可采用的方法是()A.增大B的读数,减小β角B.减小B的读数,减小β角C.减小B的读数,增大β角D.增大B的读数,增大β角总结:解题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的受力。
(3)用力的合成作平行四边形,选择一个大小不变的力所在的三角形,明确哪条边表示哪个力。
高中物理 5.4 平衡条件的应用学案 鲁科版必修1
力平衡条件应用学案【学习目标】1.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2.进一步学习受力分析,正交分解等方法。
3.学会使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思路和方法,培养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梳理】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 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A 和B 两个物体,A 和B 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力F 拉B ,而B 仍保持静止(如图),则此时 ( )A. B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B 和A 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FB. B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B 和A 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C. B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 和A 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零D. B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 和A 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2. 电风扇悬于天花板上,静止时,扇对天花板拉力为T 1,当电风扇工作时,对天花板拉力为T 2,则( )A. T 1=T 2B. T 1>T 2C. T 1<T 2D. 不能确定3. 如图所示,在一木块上放一铁块m ,从水平位置开始缓慢地抬起长板一端,另一端保持位置不变,则此过程中铁块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A. 随抬起角度α的增大而逐渐减小B. 随抬起角度α的增大而不断增大C. 与抬起角度α的大小没有关系D. 先随抬起角度α的增大而增大,当铁块开始滑动后,又随抬起角度α的增大而减小 平衡条件的应用静态平衡动态平衡 三力平衡 多力平衡(三力或三力以上):正交分解法 合成法 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 用图解法解变力问题 1、取研究对象。
2、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
3、对研究对象所受力进行处理,选择适当的方法: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等。
4、建立适当的平衡方程。
5、对方程求解,必要时需要进行讨论。
4. 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
【新教材-新高考】新鲁科版物理必修1 第5章 第3节 力的平衡 第4节 平衡条件的应用 学案
第3节力的平衡第4节平衡条件的应用1.知道平衡状态和力的平衡的概念。
2.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
3.了解平衡的种类及影响稳度的因素。
4.知道静态平衡、物体在某一方向的平衡及动态平衡。
5.会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1)平衡状态如果一个物体保持□01静止或□02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处于平衡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03合力为零,即F合=0。
(3)力的平衡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的□04合力为零,这种情况叫做力的平衡。
2.平衡的种类和稳度(1)平衡的种类①□05不稳定平衡。
②□06稳定平衡。
③□07随遇平衡。
(2)稳度及影响稳度的因素①稳度:物体的□08稳定程度。
②影响因素a.重心的高低。
重心越低,稳度□09越大。
b.支持面的大小。
支持面越大,稳度□10越大。
3.平衡条件的应用(1)物体的静态平衡物体所受力的□11合力为零,处于□12静止的平衡状态。
(2)物体在某方向的平衡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方向上□13合力为零时,在该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
想一想1.当物体的速度为零时,是否一定处于平衡状态?提示:不一定,如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初始时刻速度为零,但合外力不为零,物体没有处于平衡状态。
2. 我们都玩过垒积木,且积木垒得越高时,难度越大,积木倾倒的可能性越大,你能用力学原理解释吗?提示:积木垒得越高时,重心越高,稳度越低,积木倾倒的可能性越大。
判一判(1)平直道路上高速匀速行驶的赛车处于平衡状态。
()(2)百米竞赛中,运动员在起跑时速度为零的瞬间处于平衡状态。
()(3)合力保持恒定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提示:(1)√赛车沿平直道路高速匀速行驶,合力为零,故赛车处于平衡状态。
(2)×运动员起跑瞬间虽然速度为零,但具有加速度,不处于平衡状态。
(3)×当合力恒定且不为零时,物体的速度会发生变化,物体不处于平衡状态。
课堂任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1.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018版高中物理必修1学案:第五章 力与平衡 5-3-5-4力
第3节 力的平衡 第4节 平衡条件的应用一、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阅读教材第89~91页“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知道平衡状态和平衡条件。
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合外力等于0,即F 合=0。
3.力的平衡: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的合力为零,这种情况叫做力的平衡。
4.力的平衡的理解(1)二力平衡:若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两个力一定等大、反向。
(2)三力平衡:若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3)多力平衡:若物体在n 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n -1)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n 个力等大、反向。
思维拓展图1如图1所示,将一小球竖直上抛,当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小球的速度为零,小球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答案不处于。
因为最高点速度虽然为零,但是所受合力为重力不等于零,故不处于平衡状态。
二、平衡的种类和稳度阅读教材第91~92页,知道平衡的种类和影响稳度的因素。
1.平衡的种类(如图2所示)图2(1)不稳定平衡。
(2)稳定平衡。
(3)随遇平衡。
2.稳度及影响稳度的因素(1)稳度:物体的稳定程度。
(2)影响因素:重心的高低。
重心越低,稳度越大(填“越大”或“越小”)。
思维拓展赛车为什么有一副“身矮轮宽”的怪模样?答案为了降低重心,增大支持面,可以保证在高速行驶时有较大的稳度。
三、平衡条件的应用阅读教材第94~96页“物体的静态平衡”及“物体在某方向的平衡”,知道平衡条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物体的静态平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如:站着的人、大桥等。
2.运动中的平衡: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也处于平衡状态,如匀速降落的跳伞运动员。
3.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平衡:物体在某一方向上合力为零,那么在该方向上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共点力的平衡[要点归纳]两种平衡情形(1)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高一物理鲁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五章第4节平衡条件的应用含解析
《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有关共点力的平衡问题中,有一类涉及动态平衡。
这类问题中的一部分力是变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要发生变化,故这是共点力平衡问题中的一类难题。
动态平衡问题分析是在共点力平衡的基础上,对受力分析更高的要求,是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重要题型,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在考纲中属于II 级要求内容。
因此掌握分析这种问题的一般方法,在高一新课学习乃至高三物理复习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动态平衡与平衡状态。
2、会正确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能画出矢量三角形图,能画出动态变化过程。
掌握解决共点力动态平衡问题的图解和解析两种基本思路和操作。
3、能判断角度变化带来三角函数的变化趋势,画图中能根据“不变”确定“变化”趋势。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过程体会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论证、验证等科学探究要素。
2、通过处理动态平衡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归纳能力。
3、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画图法(三角形法)、解析法和相似三角形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物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受力分析,让学生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乐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动态平衡所隐藏的物理规律,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意识。
3、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养成善于交流合作的良好的习惯,懂得如何根据不同的物理情境选择不同的物理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找出不变的物理量和变化的物理量。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境,如何选择处理动态平衡的问题方法。
四、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共点力平衡的概念,并会分析平衡状态下物体的受力分析。
2、已经知道了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
高中物理教案:力的作用和平衡
高中物理教案:力的作用和平衡一级标题:力的作用和平衡二级标题1:引言高中物理教案:力的作用和平衡力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理量,它对物体的状态有着重要影响。
在学习力的作用和平衡时,我们将深入探讨力在物体上的作用效果以及如何实现平衡。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并应用相关概念。
二级标题2:研究内容1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我们将引入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首先,我们将说明质量与惯性直接相关,介绍物体如何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其次,针对不同情况下外力对物体产生的导致加速度变化现象,我们会讲解牛顿第二定律 F=ma,并通过具体例子来展示公式应用。
例如点石成金实验和真空泵浦试验可帮助学生从实验角度观察、分析不同场景下外力对物体产生加速度变化的影响,进而巩固和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二级标题3:研究内容2 —平衡状态的实现在力学中,平衡是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应用平衡的概念,我们将介绍力矩和杠杆原理。
首先,我们会详细阐述扭矩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示例演示如何使用杠杆平衡两个物体。
其次,我们将探索并说明重心对物体平衡状态的影响。
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改变物体形状、质量分布等因素对物体平衡位置的影响,并进一步加深对重心与平衡之间关系的理解。
二级标题4:实践活动建议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并应用所学知识,我们建议设计以下实践活动:1. 实验:通过调整不同质量和长度的木棒组合,在水面上浮力作用下测试各种情况下物体是否平衡。
2. 观察:观察秋千摇摆过程中如何保持前后平衡。
3. 模拟:在虚拟或真实环境中使用动力学模拟软件,设计杠杆平衡实验并观察不同因素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这些实践活动将帮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和观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级标题5:教学评估为了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可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书面测试:设计选择题、判断题和计算题,测试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扭矩和重心的理解。
高中物理 第5章第3节力的平衡第4节平衡条件的应用目标导学 鲁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5章第3节力的平衡第4节平衡条件的应用目标导学鲁科版必修1一、理解物体的平衡状态及平衡条件平衡状态指的是物体静止和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平衡状态与受力的关系:从受力角度分析,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反过来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它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状态与运动状态的关系由于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物体的速度v保持不变,此种运动状态其加速度为零。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加速度为零,反过来加速度为零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和物体的速度等于零不是同一回事,若v=0,F合=0,则处于平衡状态,而单纯的v=0的时刻F合不一定等于零,物体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例1】下列属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是()A.高速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B.百米竞赛中运动员的起跑瞬间C.陨石进入大气层受到很大阻力划出一条亮线而减速D.乘客在加速的列车中静止不动解析:根据平衡状态的特征匀速或静止,或者说加速度等于零,A选项中的汽车是平衡状态,B、C、D均不是,故选A。
答案:A飞机从起飞,到以一定的速度平稳飞行,再到降落,最后停在机场,在这全过程中哪些阶段处于平衡状态?受力有何特点?答案:飞机在平稳飞行阶段和停在机场上时处于平衡状态;合外力为零。
1-1下列属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是()A.沿斜面匀速下滑的物体B.荡秋千的同学到达最高点的瞬间C.“神舟七号”飞船打开降落伞后减速下落D.匀速降落的跳伞运动员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1.物体处于平衡态时,合外力等于零,即F合=0。
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于物体上的两个共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三力平衡条件:三个共点力平衡时,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
4.多个力平衡条件:多个力平衡时,任意一个力必定同其他各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
若通过平移力的作用线,使之首尾相接,必然构成一个封闭的多边形。
高中物理必修一4.4平衡条件的应用教案
4.4《平衡条件的应用》教案一. 教学内容:平衡条件的应用二、教学目标:掌握求解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教学过程]1.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现实生活中,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随处可见,站着的人在重力和地面支持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这叫静态平衡;跳伞运动员在降落过程中,当其匀速降落时,他所受的重力与降落伞的拉力及空气阻力平衡,这是动态平衡。
有时,物体就整体而言并不处于平衡状态,但它可以在某一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
如在海面上加速行驶的快艇,在水平方向做变速运动,可是它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和浮力这一对平衡力作用,因此它在竖直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
2. 依平衡条件列方程可对任一方向也可在某一方向(1)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因此物体在任一方向上的合力都为零。
(2)如果物体只是在某一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则该方向上合力为零,因此可以在该方向上应用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3. 求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方法(1)解三角形法:这种方法主要用来解决三力平衡问题,是根据平衡条件并结合力的合成或分解的方法,把三个平衡力转化为三角形的三条边,然后通过解这个三角形求解平衡问题,解三角形多数情况是解直角三角形,如果力的三角形并不是直角三角形,能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尽量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如利用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的特点就得到了直角三角形,确实不能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时,可利用力的三角形与空间几何三角形的相似等规律求解。
(2)正交分解法:正交分解法在处理四力或四力以上的平衡问题时非常方便,将物体所受各个力均在两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分解,然后分别在这两个方向上列方程。
此时平衡条件可表示为⎪⎩⎪⎨⎧==0F 0F y x 合合 说明:应用正交分解法解题的优点:①将矢量运算转变为代数运算,使难度降低;②将求合力的复杂的解三角形问题,转化为正交分解后的直角三角形问题,使运算简便易行;③当所求问题有两个未知条件时,这种表达形式可列出两个方程,通过对方程组求解,使得求解更方便。
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1课件:第5章 第3节 力的平衡 第4节 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师备用) 例1-1:(2016·静海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相对另一个物体匀速运动的物体一定是动态平衡 B.相对另一个物体静止的物体一定是静态平衡 C.不论是动态平衡还是静态平衡其合力一定为零 D.速度为零的物体一定是静态平衡
解析:(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得知,T与N的合力F=mg
Tcos 30°= 1 F,得 T= 1 mg/cos 30°= 10 3 N.
2
2
3
答案:(1) 10 3 N 3
(2)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 (2)以小球和斜面体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由于系统静止,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 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2021/11/232021/11/232021/11/232021/11/23
知识点二 平衡的种类和稳度 【情境导学】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圆锥体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平衡?当它 们偏离平衡位置时重心高度如何变化?
答案:(甲)属于不稳定平衡,(乙)属于稳定平衡,(丙)属于随遇平衡.偏离 平衡位置时重心的变化情况:(甲)降低,(乙)升高,(丙)不变.
【知识梳理】 1.种类: 不稳定 平衡、 稳定 平衡、随遇平衡. 2.稳度: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的大小由 重心 的高低和 支持面
物理高中力学平衡条件教案
物理高中力学平衡条件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力学平衡的概念;
2. 掌握力学平衡的条件;
3. 能够运用力学平衡条件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力学平衡的定义和特点;
2. 物体处于平衡条件下所受的力的平衡。
教学难点:
1. 平衡条件下受力分析的方法;
2. 复杂平衡问题的解题技巧。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实验装置;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出学生对力学平衡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解释力学平衡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力学平衡的条件,即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力的平衡。
三、示范演示(10分钟)
教师通过模拟实验或者实际实验,向学生展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所受的各个力。
四、练习训练(20分钟)
学生进行力学平衡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解题讲解(10分钟)
教师解答练习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和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点。
七、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重点知识点。
资源准备:
1. 课件:力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实验装置:模拟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力情况的实验装置。
高中物理《平衡条件的应用》教案5 鲁科版必修1
第四节平衡条件的应用从容说课力的平衡要有正确的思路: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其次是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对于不成直角的受力问题可以用正交分解方法求解.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概念.2.掌握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3.知道如何用实验验证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4.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方法1.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鉴别能力.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物体受力的能力.3.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对周围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的观察和实验,总结出力的平衡条件,再用这个理论来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图的绘画,使学生了解到物理学中的对称美.教学设计教学重点 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2.熟练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平衡状态下有关力的计算.3.进一步熟练受力分析的方法.教学难点 1.物体的受力分析.2.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认为是受到共点力作用?3.物体受到三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一定共点.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式1.用投影片出示复合题:(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保持_________或_________,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a.物体所受各个力的合力等于_________,这就是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b.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它所受的其余外力的合力关系是_________.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评价和纠正.3.引入:本节课我们来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求解一些实际问题.推进新课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的应用举例:用投影片出示例题1:[例题剖析1]如图5-4-1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A点,线的中点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另一端B用手拉住,当AO与竖直方向成θ角,OB沿水平方向时,AO及BO对O点的拉力分别是多大?图5-4-1解:先以物体m 为研究对象,它受到两个力,即重力和悬线的拉力,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悬线中的拉力大小为F =mg.再取O 点为研究对象,该点受三个力的作用,即AO 对O 点的拉力F 1、BO 对O 点的拉力F 2、悬线对O 点的拉力F ,如图5-4-2所示:图5-4-2 图5-4-3a.用力的分解法求解:将F =mg 沿F 1和F 2的反方向分解,得到F ′=mgtan θ;F ″=mg/cos θ,得到F 1=mg/cos θ;F 2=mgtan θb.用正交分解合成法求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F x 合=0及F y 合=0得到: ⎩⎨⎧==-=21sin 0cos 'F F mg F θθ 解得:F 1=mg/cos θ F 2=mgtan θ2.结合例题总结求解共点力作用下平衡问题的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受力图;(3)据物体的受力和已知条件,采用力的合成、分解、图解、正交分解法,确定解题方法;(4)解方程,进行讨论和计算.3.学生用上述方法求解下面例题,并抽查部分同学的答案在投影仪上进行评析.[例题剖析2]如图5-4-4所示,两物体重分别为G 1、G 2,两弹簧劲度系数分别为k 1、k 2,弹簧两端与物体和地面相连.用竖直向上的力缓慢向上拉G 2,最后平衡时拉力F=G 1+2G 2.求该过程系统重力势能的增量.图5-4-4解:关键是搞清两个物体高度的增量Δh 1和Δh 2跟初、末状态两根弹簧的形变量Δx 1、Δx 2、Δx 1′、Δx 2′间的关系.无拉力F 时:Δx 1=(G 1+G 2)/k 1,Δx 2=G 2/k 2,(Δx 1、Δx 2为压缩量)加拉力F 时:Δx 1′=G 2/k 1,Δx 2′=(G 1+G 2)/k 2,(Δx 1′、Δx 2′为伸长量)而Δh 1=Δx 1+Δx 1′,Δh 2=(Δx 1′+Δx 2′)+(Δx 1+Δx 2)系统重力势能的增量ΔE p =G 1·Δh 1+G 2·Δh 2整理后可得:ΔE p =(G 1+2G 2)(22121k G k G G ++) 4.讲解有关斜面问题的处理方法[例题剖析3]如图5-4-5所示,将重力为G 的物体A 放在倾角θ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对A 施加一个多大的水平力F 1,可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 分析本题:图5-4-5a.定物体A 为研究对象b.对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物体A 共受四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G 、水平向右的力F 1、垂直于斜面斜向上方的支持力F 2、平行于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F 3,其中G 和F 1是已知的.由滑动摩擦定律F 3=μF 2可求得F 2和F 3,就可以求出μ.c.画出物体的受力图如图5-4-6.d.本题采用正交分解法:图5-4-6对于斜面,常取平行于斜面的方向为x 轴,垂直于斜面的方向为y 轴,将力沿这两个方向分解,应用平衡条件求解:e.用投影片展示本题的解题过程:解:取平行于斜面的方向为x 轴,垂直于斜面的方向为y 轴,分别在这两个方向上应用平衡条件求解,由平衡条件可知,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合力F x 合和F y 合应分别等于零,即 F x 合=F 3-F 1cos θ+Gsin θ=0F y 合=F 2-F 1sin θ-Gcos θ=0并且F 3=F 2·μ解得:F 1=θμθθθμsin cos sin cos -+G G . 5.巩固训练如图5-4-7所示,重为G =10 N 的小球在竖直挡板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上,已知挡板也是光滑的,求:图5-4-7(1)挡板对小球弹力的大小;(2)斜面对小球弹力的大小.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点:1.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题时常用的方法——力的合成法、力的分解法、正交分解法.2.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对所选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3)分析研究对象是否处于平衡状态;(4)运用平衡条件,选用适当方法,列出平衡方程求解.布置作业练习1.如图5-4-8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 1和m 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 1的小球与O 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两小球的质量比为(A )图5-4-8 A.33 B. 32 C. 23 D. 22 练习2.如图5-4-9所示,人重600 N ,木板重400 N ,人与木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0.2.现在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BC )图5-4-9A.人拉绳的力是200 NB.人拉绳的力是100 NC.人的脚给木块摩擦力向右D.人的脚给木块摩擦力向左练习3.如图5-4-10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重力大小为G ,两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一根轻绳的两端固定在两个球上,在绳的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当绳被拉直后,两段绳的夹角为θ.求当F 至少为多大时,两球将会发生相对滑动?(F=μθμ+2tan 2G)图5-4-10练习4.如图5-4-11所示,两个固定的光滑硬杆OA 与OB ,夹角为θ,各套一轻环C 、D ,且C 、D 用细绳相连.现在用一水平恒力F 沿OB 方向拉环D ,当两环平衡时,绳子的拉力是多大?(F/sin θ)图5-4-11 图5-4-12练习5.如图5-4-12所示,均匀杆AB 重为G,A 端用细绳吊在O 点,在B 端加一水平力F,使AB 静止,此时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细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则(B )A.拉力F 一定大于GB.绳子拉力T 一定大于GC.AB 杆与水平夹角α必小于θD.F 足够大时细绳可在水平方向上板书设计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列出平衡方程求解选择适当方法运用平衡条件平衡状态分析研究对象是否处于并画出受力示意图析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物体或结点确定研究对象解题的一般步骤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力的分解法力的合成法常用的方法合合,,,)(00y x F F 活动与探究观察高压电线的塔架有何特点.。
物理知识点高中物理第4章第4节平衡条件的应用教案鲁科版必修1【精品教案】
均衡条件的应用一、教课内容剖析内容与地位1.《一般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中的第二个二级主题“互相作用与运动规律”中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条目是:“经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均衡条件,划分矢量与标量,使劲的合成与分解剖析平时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要修业生知道静态均衡和动向均衡;经过实例,知道共点力均衡的条件的应用;会应使劲的均衡条件剖析解决平时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培育学生主动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
2.应用共点力的均衡条件解决实质问题波及到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所以这一节的学习是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的稳固和应用;同时,力的均衡问题的剖析波及到:确立研究对象、剖析物体受力状况、应用物理规律布列方程等的解题思路,这在此后学习过程中会常常用到,所以本节教课要表现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教课目的1.试试运用共点力合成、分解的知识以及均衡条件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有关的实质问题。
2.经过学习,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育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3.能运用共点力的均衡条件解说一些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要点和难点在生产和生活的详细情形中成立物体受力模型并运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均衡条件来剖析问题是本节的要点;在解决实质力的均衡问题中,正确受力剖析并应使劲的分解 . 合成知识及正交分解等知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二、事例设计由生活现象导入新课4多媒体图片展现 : 1. 在死海中安闲地阅读的人.2.杂技中的均衡 ,3. 芭蕾舞中的均衡.4沿斜面下滑的人 5. 两人匀速向上拉起牌匾.6. 沿水平川面匀速拉皮箱 .7. 斜拉桥图片问题 1: 从图片中 , 你们察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 那么 , 物体的受力有什么样的特色呢 ?学生 : 物体遇到协力为零.(因为上节课学了物体均衡的条件, 学生一般能回答正确)老师 : 请同学们画出它们的受力表示图 .展望 : 绝大多数学生可以画出图中的二力均衡受力争, 但三力 . 四力均衡受力争将有一部分学生不可以画出 , 斜拉桥图片许多学生不可以画出.说明 : 运用实例和图片介绍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均衡条件的应用, 是为了使学生对物理学在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的实质应用有更丰富的感性认识.对部分学生画的受力表示图. 进行投影仪 ,对画得正确规范的学生进行夸奖,对不规范或有错的同学指出其不足之处, 鼓舞他们更正不足, 持续努力 . 并说明 , 平时生活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都要恪守 , 但实质物体的受力均衡有简单. 有复杂的 , 如上边的二力 . 三力 . 四力均衡就较简单 . 而斜拉桥等受力较为, 我们可依照研究状况对其受力进行化问题 2: 在两人匀速向上拉起牌匾中, 如何拉才会比较省力?如何拉会比较费劲?展望 : 省力和费劲对比较,学生会思虑两人靠得近较省力, 两人离得远较费劲老师进一步指引 : 如何用我们所学过的均衡条件和力的分解. 合成知识来解说 .T TG 学生 1 解说 . 并展现其受力剖析图,不足之处其余同学增补.说明 : 对静态均衡的状况学生往常比较熟习, 但要在生产和生活的详细情形中运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均衡条件来剖析问题, 需要老师的指引.老师指引学生把变换成物理模型, 而后应用有关的物理规律进行剖析.教师剖析 : 牌匾的受力如图 , 牌匾匀速上涨 , 处于均衡状态 , 是一种动向均衡 , 要恪守均衡状态的条件 , 即遇到协力为零 , 所以两拉力 T 的协力与重力 G 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 , 所以两 T 的协力是恒定的 , 据协力与分力与夹角的关系 , 夹角越小 , 分力越小 , 故两人靠得近时 , 夹角小 , 两人的拉力比较小,即较省力.问题 3;;画出图5 沿水平川面匀速拉皮箱,皮箱的受力表示图. 设人拉力为F, 与水平间夹角为ф , 皮箱重为G,求皮箱遇到的摩擦力和地面对皮箱的支持力.学生独立研究, 老师巡回指导用投影仪展现学生的解答展望 : 物体受四个力作用, 比前方牌匾受力会更复杂一些, 学生会出现受力剖析中漏力现象 , 学生出现的各样问题, 老师依据详细状况加以说明.这一过程 , 让学生体验从详细的生活现象中提炼出物体的受力模型, 利用所学的均衡条件及力的正交分解进行剖析求解.最后 , 教师在解说的基础上解答:物体受四个力作用, 对 F 进行正交分解得Fcosф , Fsinф ,依据均衡状态条件 F 合 =0 得 Fcos ф =f, Fsinф +N=G得f=Fcosф , N=G- Fsinф老师对解答进一步讲评问题 4;假如一个小球沿斜面转动下来,那么小球的受力状况如何呢?请同学们剖析。
高中物理力的平衡教案
高中物理力的平衡教案
教学内容:力的平衡、平衡条件、受力分析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平衡条件
2. 能够运用受力分析的方法解决平衡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 力的平衡概念和平衡条件的理解
2. 受力分析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如何进行力的分解和受力分析
2. 如何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利用力的平衡的日常生活例子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力的平衡的兴趣和思考。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
1. 讲解力的平衡的定义和平衡条件
2. 示范如何进行受力分析,并解决简单力的平衡问题
3. 介绍重要的概念和公式
三、实验与观察(20分钟)
1. 让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力的平衡现象
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3. 引导学生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加深理解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 给学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受力分析解决平衡问题
2. 导引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熟练掌握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平衡条件,能够运用受力分析的方法解决平衡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加深对力的平衡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鲁科版物理必修一课件第5章第4节“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
鲁科版必修1第5章第4节 平衡条件的应用
作者: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 魏晓宏
复习目标
一、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 二、掌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三、会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会用一些特殊方法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
平衡状态及平衡条件:
一、平衡状态 静止:v = 0 , a = 0 匀速直线运动:a = 0 ,v 恒定且不为零
基本步骤:确定研究对象 隔离对象 分析受力 画出受力图示 选定坐标系 建立平衡方程
常 见 方 法 : 1、用正交分解法解共点力平衡问题 2、用隔离法与整体法解决平衡问题 3、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与极值问题 4、平衡问题中常用的数学方法: 拉密原理和相似三角形法 5、三力汇交原理的应用
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合外力为零即:∑F外=0 (∑Fx=0 , ∑Fy=0)
三、平衡条件的推论:当物体处于平衡时,其中某个力必 定与余下两个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四、三力汇交原理:物体在作用线共面的三个非平行力 作用下处于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须相 交于一点。
解决共点力平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力与平衡
第4节平衡条件的应用
从容说课
力的平衡要有正确的思路:首先确定研究对象,
其次是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对于不成直角的受力问题可以用正交分解方法求解.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概念.
2.掌握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3.知道如何用实验验证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4.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
1.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鉴别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物体受力的能力.
3.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周围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的观察和实验,总结出力的平衡条件,再用这个理论来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
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图的绘画,使学生了解到物理学中的对称美.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熟练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平衡状态下有关力的计算.
3.进一步熟练受力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1.物体的受力分析.
2.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认为是受到共点力作用?
3.物体受到三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式
1.用投影片出示复合题:
(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保持_________或_________,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
a.物体所受各个力的合力等于_________,这就是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b.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它所受的其余外力的合力关系是_________.
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评价和纠正.
3.引入:本节课我们来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求解一些实际问题.
推进新课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的应用举例:
用投影片出示例题1:
[例题剖析1]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A点,线的中点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另一端B用手拉住,当AO与竖直方向成θ角,OB沿水平方向时,AO及BO对O点的拉力分别是多大?
2.结合例题总结求解共点力作用下平衡问题的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受力图;
(3)据物体的受力和已知条件,采用力的合成、分解、图解、正交分解法,确定解题方法;
(4)解方程,进行讨论和计算.
3.学生用上述方法求解下面例题,并抽查部分同学的答案在投影仪上进行评析.
[例题剖析2]如图所示,两物体重分别为G1、G2,两弹簧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弹簧两端与物体和地面相连.用竖直向上的力缓慢向上拉G2,最后平衡时拉力F=G1+2G2.求该过程系统重力势能的增量.
4.讲解有关斜面问题的处理方法
[例题剖析3]如图所示,将重力为G 的物体A 放在倾角θ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对A 施加一个多大的水平力F 1,可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点:
1.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题时常用的方法——力的合成法、力的分解法、正交分解法.
2.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对所选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
(3)分析研究对象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4)运用平衡条件,选用适当方法,列出平衡方程求解.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列出平衡方程求解选择适当方法运用平衡条件平衡状态分析研究对象是否处于并画出受力示意图析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物体或结点确定研究对象解题的一般步骤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力的分解法
力的合成法常用的方法合合,,,)(00y x F F 活动与探究
观察高压电线的塔架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例题剖析1]
解:先以物体m 为研究对象,它受到两个力,即重力和悬线的拉力,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悬线中的拉力大小为F =mg.
再取O 点为研究对象,该点受三个力的作用,即AO 对O 点的拉力F 1、BO 对O 点的拉力F 2、悬线对O 点的拉力F ,如图5-4-2所示:
图5-4-2 图5-4-3
a.用力的分解法求解:
将F =mg 沿F 1和F 2的反方向分解,得到
F ′=mgtan θ;F ″=mg/cos θ,
得到F 1=mg/cos θ;F 2=mgtan θ
b.用正交分解合成法求解: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由F x 合=0及F y 合=0得到: ⎩⎨⎧==-=21
sin 0cos 'F F mg F θθ 解得:F 1=mg/cos θ F 2=mgtan θ
[例题剖析2]
解:关键是搞清两个物体高度的增量Δh 1和Δh 2跟初、末状态两根弹簧的形变量Δx 1、Δx 2、Δx 1′、Δx 2′间的关系.
无拉力F 时:Δx 1=(G 1+G 2)/k 1,Δx 2=G 2/k 2,(Δx 1、Δx 2为压缩量)
加拉力F 时:Δx 1′=G 2/k 1,Δx 2′=(G 1+G 2)/k 2,(Δx 1′、Δx 2′为伸长量)
而Δh 1=Δx 1+Δx 1′,Δh 2=(Δx 1′+Δx 2′)+(Δx 1+Δx 2)
系统重力势能的增量ΔE p =G 1·Δh 1+G 2·Δh 2
整理后可得:ΔE p =(G 1+2G 2)(2
2121k G k G G ++)
[例题剖析3]
a.定物体A 为研究对象
b.对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
物体A 共受四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G 、水平向右的力F 1、垂直于斜面斜向上方的支持力F 2、平行于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F 3,其中G 和F 1是已知的.由滑动摩擦定律F 3=μF 2可求得F 2和F 3,就可以求出μ.
c.画出物体的受力图如图5-4-6.
d.本题采用正交分解法:
图5-4-6
对于斜面,常取平行于斜面的方向为x 轴,垂直于斜面的方向为y 轴,将力沿这两个方向分解,应用平衡条件求解:
e.用投影片展示本题的解题过程:
解:取平行于斜面的方向为x 轴,垂直于斜面的方向为y 轴,分别在这两个方向上应用平衡条件求解,由平衡条件可知,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合力F x 合和F y 合应分别等于零,即 F x 合=F 3-F 1cos θ+Gsin θ=0
F y 合=F 2-F 1sin θ-Gcos θ=0
并且F 3=F 2·μ
解得:F 1=
θμθθθμsin cos sin cos -+G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