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报告册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物理实验报告册

八年级上物理实验报告册

八年级上物理实验报告册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使用天平和尺子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实验材料:•天平•尺子•不同形状的物体(如长方体、圆柱体等)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子上,确保它的示数为零。

2.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来。

3.将物体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等待示数稳定。

4.记录下天平的示数,这个数值即为物体的质量。

5.计算物体的体积,公式为:体积 = 长度 × 宽度 × 高度。

6.将实验所得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些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观察和推测。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或者根据体积推测物体的密度等。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使用天平、尺子和容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

实验材料:•天平•尺子•容器•不同形状的物体(如长方体、圆柱体等)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子上,确保它的示数为零。

2.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来。

3.将物体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等待示数稳定。

4.记录下天平的示数,这个数值即为物体的质量。

5.将物体放入容器中,并记录容器的初始质量。

6.倒入足够的水,使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记录容器中的总质量。

7.计算物体的体积,公式为:体积 = 长度 × 宽度 × 高度。

8.计算物体的密度,公式为:密度 = 物体的质量 / 物体的体积。

9.将实验所得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些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观察和推测。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物体的密度,或者根据密度推测物体的成分等。

实验三: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物体(如砝码等)实验步骤:1.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的支架上。

物理实验报告单

物理实验报告单

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一系列物理量,来探究物理规律,加深对物理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的理解。

具体实验目的如下:1.理解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和基本步骤。

2.学习使用物理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

3.熟悉物理实验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误差分析。

4.通过实验验证物理理论,以及发现和探究潜在的规律。

实验仪器与材料本次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和材料如下:1.万用表2.直尺3.弹簧测力计4.砝码组5.镜子6.支撑架7.光屏8.平行光管9.凹透镜10.凸透镜11.高斯光头12.镜筒13.物体实验步骤实验一:测量力的大小1.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台上,使其完全静止。

2.调整弹簧测力计所示力的零点位置,使指针恰好指在零刻度上。

3.在弹簧测力计下方悬挂一个砝码,记录指针所示的力大小。

4.重复第3步,使用不同重量的砝码,记录数据。

实验二:测量光的折射率1.在光屏上固定一块平行板。

2.调整光屏上的平行光管,使其照射在平行板上。

3.观察屏幕上出现的干涉条纹,用直尺测量干涉条纹的条纹间距。

4.根据所给的公式计算出光的折射率。

实验三: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1.在一个封闭的长管道中,从一端吹气,并记录下产生的声音振动频率。

2.改变管道的长度,再次记录下产生的声音振动频率。

3.根据所给的公式,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实验一:测量力的大小在实验一中,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了不同重量的物体所受到的力大小。

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砝码质量(kg)弹簧测力计示数(N)0.1 1.20.2 2.40.3 3.60.4 4.80.5 6.0根据以上数据绘制出力与质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图,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力的表达式为 F = 12 * m,其中 F 为力的大小,m 为物体的质量。

实验二:测量光的折射率在实验二中,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计算出光的折射率。

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条纹间距(m)0.010.020.030.040.05根据以上数据,使用所给公式计算出光的折射率为n = 2d/λ,其中 n 为光的折射率,d 为平行板的厚度,λ 为光的波长。

探究实验报告册_物理

探究实验报告册_物理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物理实验,探究不同物理量的关系,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器材1. 刻度尺2. 弹簧测力计3. 天平4. 秒表5. 电压表6. 电流表7. 电能表8. 滑动变阻器9. 电池组10. 导线11. 电灯12. 铜片13. 铝片14. 水平仪15. 细沙16. 小车17. 弹簧振子三、实验内容1. 测量长度、质量和时间2. 测量力和弹簧伸长量3. 测量电压、电流和电能4. 测量电阻和电流的关系5. 测量电功率和电流的关系6. 测量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7. 测量重力加速度8. 测量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四、实验步骤1. 测量长度、质量和时间(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

(2)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记录数据。

(3)用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记录数据。

2. 测量力和弹簧伸长量(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簧的弹力,记录数据。

(2)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伸长量,记录数据。

3. 测量电压、电流和电能(1)用电压表测量电路的电压,记录数据。

(2)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的电流,记录数据。

(3)用电能表测量电路的电能消耗,记录数据。

4. 测量电阻和电流的关系(1)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路的电压和电流,记录数据。

(2)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路的电阻,记录数据。

5. 测量电功率和电流的关系(1)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路的电压和电流,记录数据。

(2)根据功率公式计算电路的电功率,记录数据。

6. 测量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记录数据。

(2)改变物体的压力,重复测量摩擦力,记录数据。

7. 测量重力加速度(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下落高度,记录数据。

(2)用秒表测量物体的下落时间,记录数据。

(3)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记录数据。

8. 测量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1)用刻度尺测量单摆的摆长,记录数据。

(2)用秒表测量单摆的周期,记录数据。

物理鲁科版实验报告册

物理鲁科版实验报告册

实验名称: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目的:1. 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2. 了解重力加速度的大小;3. 掌握自由落体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器材:1. 金属小球;2. 刻度尺;3. 水平桌面;4. 秒表;5. 计算器。

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约为9.8m/s²。

实验步骤:1. 将金属小球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确保小球与桌面接触良好;2. 使用刻度尺测量小球的高度,记录数据;3. 将秒表调零,将金属小球从静止状态释放;4. 同时启动秒表,当小球落地时停止计时,记录时间;5. 重复步骤3和4,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每次实验的数据;6.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小球下落的高度和时间,并求平均值。

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 下落高度(m) | 时间(s)------- | ------------ | --------1 | 0.5 | 0.52 | 0.5 | 0.53 | 0.5 | 0.54 | 0.5 | 0.55 | 0.5 | 0.5数据处理:1. 计算小球下落的平均高度:平均高度 = (0.5 + 0.5 + 0.5 + 0.5 + 0.5) / 5 = 0.5m2. 计算小球下落的平均时间:平均时间 = (0.5 + 0.5 + 0.5 + 0.5 + 0.5) / 5 = 0.5s3. 计算小球下落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 = 平均高度 / 平均时间 = 0.5m / 0.5s = 1m/s4. 计算小球下落的平均加速度:平均加速度 = (平均速度 - 0) / 平均时间= 1m/s / 0.5s = 2m/s²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小球下落的平均高度为0.5m,平均时间为0.5s,平均速度为1m/s,平均加速度为2m/s²。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引言:物理实验是九年级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验证物理定律,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精神。

本报告册将详细记录我在九年级物理实验课程中进行的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等内容。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掌握使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的方法,了解质量的概念和测量原理。

实验原理:物体的质量是指物体所含有的物质的数量,通常用千克(kg)作为单位。

质量的测量可以通过比较物体与已知质量的物体的重力来实现。

实验步骤:1. 将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调整天平使其水平。

2. 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盘中,记录下示数。

3.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待测物体的重力,记录下示数。

4. 重复上述步骤,取不同质量的物体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通过对不同质量物体的测量,得到了一系列质量值。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物体的质量是一个固定的值,不受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的测量结果是相互印证的。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体积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体积的实验,学习使用容量瓶和游标卡尺等仪器,了解体积的概念和测量原理。

实验原理:物体的体积是指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通常用立方米(m³)作为单位。

体积的测量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宽、高来实现。

实验步骤:1. 用游标卡尺测量待测物体的长、宽、高,记录下示数。

2. 用容量瓶装满一定量的水,记录下初始水位。

3. 将待测物体完全浸入容量瓶中,记录下新的水位。

4. 重复上述步骤,取不同体积的物体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通过对不同体积物体的测量,得到了一系列体积值。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物体的体积是一个固定的值,不受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容量瓶和游标卡尺的测量结果是相互印证的。

实验三: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学习使用密度计和天平等仪器,了解密度的概念和测量原理。

物理实验报告册模板

物理实验报告册模板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简要说明本次实验的目的和预期达到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1. 简述实验所依据的物理定律或原理。

2. 介绍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 仪器名称1:型号- 仪器名称2:型号- 仪器名称3:型号...2. 实验材料:- 材料名称1:规格- 材料名称2:规格- 材料名称3:规格...四、实验步骤1. 步骤一:- 详细描述实验步骤一的操作过程。

- 记录相关数据。

2. 步骤二:- 详细描述实验步骤二的操作过程。

- 记录相关数据。

3. 步骤三:- 详细描述实验步骤三的操作过程。

- 记录相关数据。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数据记录:- 将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按照表格形式进行记录。

2.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 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 用图表或文字描述实验结果。

2. 讨论与分析:- 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关系。

- 讨论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 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七、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八、实验反思与改进1. 反思:- 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2. 改进措施:- 提出改进实验方案的建议。

- 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九、参考文献[1] 作者. 文献标题[J]. 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2] 作者. 文献标题[M]. 出版社,出版年份....十、附录1. 实验原理图2. 实验数据表格3. 实验过程照片4. 其他相关资料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实验报告内容需根据实验项目和要求进行调整。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书(共6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书(共6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学生实验报告学院: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11班姓名:陈益迪学号:0113489学生实验报告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一、实验综述1、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方法。

2.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1 50分度游标卡尺准确度=0.02mm 最大误差限△仪=±0.02mm2 螺旋测微器准确度=0.01mm 最大误差△仪=±0.005mm 修正值=0.018mm3 物理天平 tw-0.5 t天平感度0.02g 最大称量 500g △仪=±0.02g 估读到 0.01g二、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1、实验内容与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体的内外径直径和高各6次;2、用螺旋测微器测钢线的直径7次;3、用液体静力称衡法测石蜡的密度;2、实验数据记录表(1)测圆环体体积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2)测钢丝直径仪器名称: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准确度=0.01mm估读到0.001mm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测石蜡的密度仪器名称:物理天平tw—0.5天平感量: 0.02 g 最大称量500 g3、数据处理、分析(1)、计算圆环体的体积1直接量外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 ,sd=○sd=0.0161mm=0.02mm2直接量外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ud,=ud=0.0155mm=0.02mm3直接量外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σd=0.0223mm=0.2mm4直接量外径d科学测量结果○d=(21.19±0.02)mmd=5直接量内径d的a类不确定度s○sd=0.0045mm=0.005mmd。

ds=6直接量内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ud=ud=0.0155mm=0.02mm7直接量内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i σ○σd=0.0160mm=0.02mm8直接量内径d的科学测量结果○d=(16.09±0.02)mm9直接量高h的a类不确定度s○sh=0.0086mm=0.009mmd=h hs=10直接量高h的b类不确定度u○h duh=0.0155mm=0.02mm11直接量高h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h=0.0177mm=0.02mm 12直接量高h的科学测量结果○h=(7.27±0.02)mmhσh=13间接量体积v的平均值:v=πh(d-d)/4 ○22v =1277.8mm14 间接量体积v的全微分:dv=○3? (d2-d2)4dh+dh?dh?dd- dd 22再用“方和根”的形式推导间接量v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参考公式1-2-16) 222?v?(0.25?(d2?d2)?h)?(0.5dh??d)?(0.5dh??d)计算间接量体积v的不确定度σ3σv=0.7mmv15写出圆环体体积v的科学测量结果○v=(1277.8±0.7) mm2、计算钢丝直径(1)7次测量钢丝直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 ,sd=sdsd =0.0079mm=0.008mm3(2)钢丝直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 ,ud=udud=0.0029mm=0.003mm(3)钢丝直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

物理实验报告册

物理实验报告册

探究2 串联和并联一、活动目标1、能自己独立并熟练地完成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2、知道开关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作用;3、亲自体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二、预习导引1.电路的组成?2.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实际生活中的电路很少会仅仅只有一个用电器这样简单,那么如果在这个最简单的基本电路的基础上加多一个小灯泡,也就是说,给你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两个小灯泡,要使两个小灯泡都同时发光,可以怎样连接?有几种接法?三、活动准备1.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定义?2.什么叫干路和支路?四、探究过程(一)串联电路的特点一、提出问题:1、如何组成串联电路?2、在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是什么?3、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能否独立工作,受不受另外一个用电器的影响?二、猜想或假设1、;2、;3、。

设计实验组成串联电路(1)按图1-1的电路图,先用铅笔将图1-2中的电路元件,按电路图中的顺序连成实物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2)按图1-1的电路图接好电路,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观察结果: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开关改接在L1和L2之间,重做实验B;再改接到L2和电池负极之间,再重做实验B.观察开关的控制作用是否改变了,并分别画出相应的电路图.电路图电路图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与论证4、结论:在串联电路里只有条电流路径;用电器(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开关控制_____ ____用电器;如果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开关的控制作用_________.5、评估:(从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测量的结论是否可靠等方面入手)6、交流:把你的探究过程及结论告诉同学和老师,或者把这个探究记录给他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既要改正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又要为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做法辩护。

物理实验报告册

物理实验报告册

物理实验报告册实验一,测量重力加速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自由落体实验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实验装置为一块平滑的墙,上面装有一块光电传感器,下方有一个可移动的小车,小车上固定有一块遮挡板。

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计时器来记录小车自由落体的时间,然后根据墙上的光电传感器来测量小车的下落距离。

实验二,测量摩擦力系数。

通过实验二,我们将测量不同物体在不同表面上的摩擦力系数。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倾斜的平面,上面放置着不同材质的物体,通过施加水平力来测量物体开始滑动的最小力。

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录不同物体在不同表面上的摩擦力系数,并分析其规律。

实验三,测量简谐振动。

实验三旨在测量弹簧振子的周期与振幅之间的关系。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弹簧振子和一个计时器。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改变弹簧振子的振幅,然后测量相应的周期。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将得出弹簧振子的周期与振幅之间的关系式。

实验四,测量光的折射率。

实验四将通过测量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来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光源、一个半圆形的介质容器和一个刻度尺。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改变介质容器中的介质,然后测量光线的折射角。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将验证光的折射定律,并计算出不同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五,测量电阻与电流的关系。

实验五旨在通过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来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电源、一个电流表和不同电阻。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改变电阻的大小,然后测量相应的电流。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将验证欧姆定律,并得出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式。

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²,不同物体在不同表面上的摩擦力系数的规律,弹簧振子的周期与振幅之间的关系式,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以及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式。

这些实验数据不仅验证了物理定律,也增进了我们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希望通过这些实验,能够加深同学们对物理学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生实验报告册物理

学生实验报告册物理

实验名称:自由落体运动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者:[你的姓名]一、实验目的1.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2. 学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下落时间。

3. 通过实验验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即a=g。

在地球表面,g的值约为9.8m/s²。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公式为s=1/2gt²。

三、实验器材1. 打点计时器2. 金属小球3. 纸带4. 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5. 尺子6. 秒表四、实验步骤1.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实验台上,连接好电源。

2. 将金属小球放置在打点计时器的起始位置。

3. 打开电源,让金属小球自由下落。

4. 记录下小球下落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

5. 关闭电源,取下纸带,用尺子测量纸带上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

6. 重复上述步骤,至少进行三次实验。

五、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 点间距离(cm) | 时间间隔(s)--------|----------------|--------------1 | 5.0 | 0.12 | 5.1 | 0.13 | 5.2 | 0.1六、数据处理1. 计算平均点间距离:d = (5.0 + 5.1 + 5.2) / 3 = 5.1cm2. 计算平均时间间隔:t = (0.1 + 0.1 + 0.1) / 3 = 0.1s3. 计算自由落体加速度:a = 2d/t² = 2 5.1 / (0.1)² = 1020m/s²七、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平均值为1020m/s²,与理论值9.8m/s²存在一定误差。

这可能是由于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导致的,如空气阻力、计时器的误差等。

八、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验证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在实验条件下,其加速度接近于理论值。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报告单(共10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报告单(共10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报告单(共10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报告单物理实验报告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2.正确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弹簧秤2个(规格相同),钩码、铁架台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

2.测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物理实验报告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支架、相同的钩码 5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提出问题:重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重力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3.设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秤的量程、最小刻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测力计上。

(4)将5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分析与论证:(1)用5组数据在图像中描点并绘出图线。

(2)根据图线得出结论。

5.整理器材、摆放整齐物理实验报告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器材带刻度的杠杆和支架,2个细铁丝环,钩码6个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杠杆的平衡与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有关?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

(2)调节杠杆平衡。

(3)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钩码,平衡后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记录(4)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平衡后再次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记录(5)整理器材。

篇二: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报告单八年级(下)物理探究实验报告单一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班级姓名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其余学生自备。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5篇)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5篇)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5篇)物理实验报告篇一实验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步骤: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

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实验记录表:时间(分) 0 0.5 1 1.5 2 2.5 3 …温度(℃)4.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5.实验结果分析:①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②请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沸腾前水中有升到水面上来,水声;继续加热时,水中发生剧烈的现象,大量上升并且变(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破裂,放出水蒸气,散到空气中,水声变(填“大”或“小”)。

沸腾的概念:③实验中是否一加热,水就沸腾?④水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⑤停止加热,水是否还继续沸腾?说明什么?物理实验报告篇二【实验目的】观察光栅的衍射光谱,掌握用分光计和透射光栅测光波波长的方法。

【实验仪器】分光计,透射光栅,钠光灯,白炽灯。

【实验原理】光栅是一种非常好的分光元件,它可以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并形成明亮细窄的谱线。

光栅分透射光栅和反射光栅两类,本实验采用透射光栅,它是在一块透明的屏板上刻上大量相互平行等宽而又等间距刻痕的元件,刻痕处不透光,未刻处透光,于是在屏板上就形成了大量等宽而又等间距的狭缝。

刻痕和狭缝的宽度之和称为光栅常数,用d 表示。

由光栅衍射的理论可知,当一束平行光垂直地投射到光栅平面上时,透过每一狭缝的光都会发生单缝衍射,同时透过所有狭缝的光又会彼此产生干涉,光栅衍射光谱的强度由单缝衍射和缝间干涉两因素共同决定。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力的作用以及不同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了解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学习如何使用仪器测定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物体、木块、滑轮、拉力计、计时器、测量尺、定滑轮等。

三、实验操作步骤1.将木块绑在一条细绳上,绳子沿着桌子垂直下悬,下端距桌子面约15cm的位置。

2.在木块上方固定一个滑轮,使那根绳子向滑轮上缠绕一周,绳子的下端再绕过滑轮下放。

3.将另一根绳挂在木块下端,另一端挂在拉力计上。

4.记录木块的质量,并在拉力计上施加一个向下的重力F(为方便计算,取数值为1N)。

5.使木块向下受力开始运动,同时启动计时器,并观察拉力计的示数,测定长度为1m的运动时间。

6.分别测量木块在摩擦系数μ不同的时候的运动时间T和制动面与木块、地面夹角。

7.轮流更量不同物体的质量,求出每个物体的加速度a与所受力F之比的数值K。

四、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1.利用计算公式 F=ma,以及木块的重力加速度g(取9.8),求出木块的实际重力Fg,木块所受摩擦力Ff,摩擦系数μ的值。

2.根据所测量的T、木块的长度、制动面与木块、地面夹角,计算出木块的速度v。

3.利用计算公式 K=F/m,计算出每个物体的加速度a。

4.对实验数据进行图表处理,得到摩擦力与木块质量之间的关系、不同物体在同一摩擦系数下的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不同物体所受力F和加速度a之间的关系等。

五、实验结论1.摩擦力的大小主要与木块的质量有关。

2.质量和加速度成反比,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3.在同一摩擦系数条件下不同物体所受的拉力不同,拉力可以反映出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拉力计测定;但加速度只与物体的自身特性有关,反应物体运动状态,不能直接测定。

4.在实验数据处理中要注意有效数字的保留和四舍五入。

六、实验误差及改进方法1. 由于人的反应速度不同,用手操作计时器的误差较大,可以多次进行实验并求平均值,以微小的误差。

物理实验报告册答案

物理实验报告册答案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 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3. 了解实验误差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实验器材:1. 天平(精确到0.01g)2. 量筒(精确到0.1ml)3. 烧杯4. 药匙5. 待测物体(如金属块、木块等)6. 记号笔7. 计算器实验步骤:1. 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调整天平使其平衡。

2. 使用药匙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上,调整砝码使天平平衡,记录下物体的质量m(单位:g)。

3. 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调整视线与量筒内液面相切,记录下量筒的初始液面读数V1(单位:ml)。

4. 将待测物体小心地放入量筒中,注意不要溅出液体,记录下量筒的最终液面读数V2(单位:ml)。

5. 计算物体的体积V(单位:ml)= V2 - V1。

6. 根据密度公式ρ = m/V,计算物体的密度ρ(单位:g/ml)。

7. 重复步骤2-6,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结果:物体质量m:20.00g初始液面读数V1:30.0ml最终液面读数V2:50.0ml物体体积V:20.0ml物体密度ρ:1.00g/ml实验误差分析:1. 天平的精度限制:天平的精度为0.01g,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误差。

2. 量筒的读数误差:量筒的精度为0.1ml,可能会对体积的测量结果产生一定误差。

3. 待测物体表面不光滑:在放入量筒时,物体表面可能会沾附少量液体,导致体积测量结果偏大。

4.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可能会对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产生影响。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得到物体的密度为1.00g/ml。

实验过程中,由于天平和量筒的精度限制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误差。

但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后,误差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小。

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了解了实验误差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实验操作规范,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一、引言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现象、探索规律,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本报告将详细记录八年级物理实验的内容、步骤、结果和结论,以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二、实验1:平衡与力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平衡与力的关系,了解小车如何保持平衡。

2. 实验材料小车、绳子、砝码、水平面。

3. 实验步骤(1) 将小车放在水平面上,观察其是否平衡。

(2) 向小车上方悬挂一根绳子,并将一砝码系于其下端。

(3) 不断调整砝码的质量,观察小车的平衡情况。

4. 实验结果与结论我们观察到,在小车平衡时,小车上的砝码的质量与悬挂点的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当砝码质量增加时,我们需要将悬挂点向小车重心的方向调整以保持平衡。

这表明平衡是由力的大小和方向共同决定的。

三、实验2:光的反射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光在镜面上的反射现象,以及探究入射角、反射角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材料光源、镜子、直尺。

3. 实验步骤(1) 将光源置于实验台上。

(2) 设置一个反射镜,在一定角度下,观察入射光和反射光的方向。

(3) 使用直尺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记录数据。

(4) 改变入射角度,重复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

4. 实验结果与结论我们观察到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是明确的。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发现入射角和反射角之和始终等于180度。

这表明光在镜面上的反射服从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四、实验3:电路中的电流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电流在电路中的分布及其与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材料导线、电池、电阻、安培计。

3. 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导线、电阻与电池正确连接组成简单电路。

(2) 在不同位置测量电流,并记录数据。

(3) 改变电阻大小,重复实验操作。

4. 实验结果与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一个电路中,电流的分布是均匀的,电流大小与电阻呈反比关系,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

物理实验报告册

物理实验报告册

物理实验报告册物理实验报告册引言: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并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数据来深入理解物理规律。

本文将介绍我在物理实验中所进行的一些实验,并详细记录实验过程、数据结果和分析。

实验一: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目的:通过自由落体实验测量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

实验原理:自由落体实验利用物体自由下落时的运动规律来测量重力加速度。

根据公式s = 1/2gt²,其中s为下落距离,g为重力加速度,t为下落时间,可以通过测量下落时间和下落距离来计算重力加速度。

实验步骤:1. 准备一块平直的地面和一支计时器。

2. 在地面上选择一个高度适中的位置,将计时器放置在该位置上。

3. 选择一个小球,并将其从该位置自由落下。

4. 同时启动计时器,并记录小球自由落地所用的时间。

5.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下落时间。

6. 根据测得的下落时间和已知的下落距离,计算重力加速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多次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下落时间t1=0.8s,下落距离s1=3m;下落时间t2=0.9s,下落距离s2=3.2m;下落时间t3=0.7s,下落距离s3=2.8m。

根据公式s = 1/2gt²,我们可以得到三个方程:3 = 1/2g(0.8)²3.2 = 1/2g(0.9)²2.8 = 1/2g(0.7)²通过解方程组,我们可以得到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

实验二:测量光的折射率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计算出光的折射率。

实验原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值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透明的平板玻璃和一束光源。

2. 将平板玻璃放置在光源前方,并调整光源的位置,使光线垂直入射到平板上。

3. 在平板的一侧,放置一个半透明的反射板,以便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从江县加榜中学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2012年秋季学期学校班级姓名目录1二、用停表测量时间四、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五、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3 4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七、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八、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九、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十二、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测量前“三观”:一观:二观:三观:2、测量时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进行试验: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评估交流: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观察停表停表有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小表盘数字代表;有根指针,长指针是,短指针是。

停表秒针走一圈是分钟。

2、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

进行试验: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了次。

评估交流:大家的测量结果是否相同。

三、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试验:1、在操场上用测出奔跑的路程s1=20米,s2=30米。

2、用测出自己跑20米所用的时间t1,跑30 米所用的时间t2。

s3、根据公式v?求出两次奔跑的平均速度。

t评估交流:自己记时好还是请同学计时好。

篇二:物理实验报告册探究2串联和并联一、活动目标1、能自己独立并熟练地完成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2、知道开关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作用;3、亲自体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二、预习导引1.电路的组成?2.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实际生活中的电路很少会仅仅只有一个用电器这样简单,那么如果在这个最简单的基本电路的基础上加多一个小灯泡,也就是说,给你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两个小灯泡,要使两个小灯泡都同时发光,可以怎样连接?有几种接法?三、活动准备1.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定义?2.什么叫干路和支路?四、探究过程(一)串联电路的特点一、提出问题:1、如何组成串联电路?2、在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是什么?3、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能否独立工作,受不受另外一个用电器的影响?二、猜想或假设1、;2、;3、。

设计实验组成串联电路(1)按图1-1的电路图,先用铅笔将图1-2中的电路元件,按电路图中的顺序连成实物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2)按图1-1的电路图接好电路,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开关改接在l1和l2之间,重做实验b;再改接到l2和电池负极之间,再重做实验b. 观察开关的控制作用是否改变了,并分别画出相应的电路图.电路图电路图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与论证4、结论:在串联电路里只有条电流路径;用电器(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开关控制_____ ____用电器;如果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开关的控制作用_________.5、评估:(从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测量的结论是否可靠等方面入手)6、交流:把你的探究过程及结论告诉同学和老师,或者把这个探究记录给他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既要改正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又要为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做法辩护。

把交流的情况简要记下来即可)(二)并联电路的特点一、提出问题:1、如何组成并联电路?2、在并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是什么?3、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能否独立工作,受不受另外一个用电器的影响?二、猜想或假设1、;2、;3、。

三、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组成并联电路(1)画出由两盏电灯l1和l2组成的并联电路图,要求开关s接在干路上,开关s1和s2分别接在两个支路上,并按电路图用铅笔连接1-3的实物电路图.电路图(2)按电路图在实物上连接并联电路,然后进行下述实验和观察:①闭合s1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观察开关s控制哪个灯泡.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闭合s和s2,再闭合或断开支路开关s1,观察开关s1控制哪个灯泡.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闭合s和s1,再闭合或断开支路开关s2,观察开关s2控制哪个灯泡.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与论证4、结论:在并联电路里有条电流路径;用电器(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干路开关控制_____ ____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_____ ____用电器。

5、评估:(从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测量的结论是否可靠等方面入手)6、交流:把你的探究过程及结论告诉同学和老师,或者把这个探究记录给他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既要改正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又要为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做法辩护。

把交流的情况简要记下来即可)五、评价与反思老师评语: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实验练习:1.将两个小灯泡_________接到电路中,我们就说这两个小灯泡是串联;将两个小灯泡_________接到电路中,我们就说这两个小灯泡是并联..2.你留心观察过街道上的路灯吗?当其中的任意一盏灯发生故障时,其他的灯还能正常发亮.由此可以断定这些路灯是_________联的.3.当我们连接电路时,为了安全,控制电路的开关应该处于_________状态.4.如下图所示,l1、l2,是两个相同的小灯泡,a、b、c、d是四个接线柱,若用导线将ab和cd分别连接起来,则灯l1、l2是_________联的;若用导线只将bd连接起来,则灯l1、l2是_________联的;若用导线只将ac连接起来,则会发生_________.5.如图所示,当s1,s2断开时,能亮的灯是______,它们是_______联的。

当s1,s2闭合时,能亮的灯是______,它们是______联的。

当s1闭合、s2断开时,能亮的灯是______。

6.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下列几种做法中,没有必要的是()a.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元件b.开关必须靠近电源的正极c.各个接线点一定要连接牢固d.全部连接完后,再对照电路图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7.由开关、电源和两个小灯泡组成的电路,当开关断开时,l1不发光,l2发光;当开关闭合时,l1和l2都发光.关于电灯与开关的连接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l1和l2并联,再与开关串联b.l2和开关串联,再与l1并联c.l1和开关并联,再与l2串联d.l1 和开关串联,再与l2并联8.某同学安装电路时,想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电灯的发光和熄灭,下列各种设计方法中正确的是()a.只能将两盏灯并联b.只能将两盏灯串联c.两盏灯可以是串联,也可以是并联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篇三:物理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实验地点试验日期实验一:昆特管预习部分【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昆特管,反应来回两个声波在煤油介质中交错从而形成的波峰和波谷的放大现象。

【实验仪器】电源,昆特管【实验原理】:两束波的叠加原理,波峰与波峰相遇,波谷与谷相遇,平衡点与平衡点相遇,使震动的现象放大。

报告部分【实验内容】:一根玻璃长,管里面放一些没有,在一段时致的封闭端,另一端连接一个接通电源的声波发生器,打开电源,声波产生,通过调节声波的频率大小,来找到合适的频率,使波峰和波谷的现象放大,从而发现有几个地方、出现了剧烈的震动,有些地方看似十分平静。

【实验体会】:看到这个实验,了解到波的叠加特性,也感受到物理的神奇。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电磁波、声波、光波的世界当中,了解一些基本的关于博得只是对于我们的健康生活是很有帮助的。

实验二:鱼洗实验【实验目的:演示共振现象】【实验仪器:鱼洗盆】【注意事项】【实验原理】用手摩擦“洗耳”时,“鱼洗”会随着摩擦的频率产生振动。

当摩擦力引起的振动频率和“鱼洗”壁振动的固有频率相等或接近时,“鱼洗”壁产生共振,振动幅度急剧增大。

但由于“鱼洗”盆底的限制,使它所产生的波动不能向外传播,于是在“鱼洗”壁上入射波与反射波相互叠加而形成驻波。

驻波中振幅最大的点称波腹,最小的点称波节。

用手摩擦一个圆盆形的物体,最容易产生一个数值较低的共振频率,也就是由四个波腹和四个波节组成的振动形态,“鱼洗壁”上振幅最大处会立即激荡水面,将附近的水激出而形成水花。

当四个波腹同时作用时,就会出现水花四溅。

有意识地在“鱼洗壁”上的四个振幅最大处铸上四条鱼,水花就像从鱼口里喷出的一样。

五:实验步骤和现象:实验时,把“鱼洗”盆中放入适量水,将双手用肥皂洗干净,然后用双手去摩擦“鱼洗”耳的顶部。

随着双手同步地同步摩擦时,“鱼洗”盆会发出悦耳的蜂呜声,水珠从4个部位喷出,当声音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水花四溅。

继续用手摩擦“鱼洗”耳,就会使水花喷溅得很高,就象鱼喷水一样有趣。

【原始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实验三:锥体上滚预习部分【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注意事项】:1:不要将椎体搬离轨道2:椎体启动时位置要正,防止滚动式摔下来造成损坏报告部分【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

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