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下语文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 教案

合集下载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学目标】1.了解杜牧概况,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背诵全诗。

2.理解作者的忧国之情,领会诗歌的主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和作者的忧国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意境,理解诗歌主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是谁写的呢?生:杜牧。

师:对,作者是杜牧!那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呢?生:唐代。

师:唐代人才辈出,其中有两个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们是?生:李白和杜甫。

师:李白和杜甫被后人合称为“大李杜”。

唐代除了大李杜,还有一个“小李杜”,他们就是李商隐和杜牧。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走进杜牧,学习一首杜牧的诗歌《泊秦淮》。

(板书:泊秦淮杜牧)二、介绍作者教师PPT展示杜牧的个人背景资料。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

其诗文多指陈或讽喻时政之作。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笔调多清俊生动。

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代表作有《清明》《赤壁》《过华清宫》《江南春》《题乌江亭》等。

三、初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1、教师指导,读准诗歌的节奏。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浩渺寒江之上笼罩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上。

入夜时,我将小舟停靠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的地方。

金陵城里的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四、再读诗歌,领会诗歌主旨1、题目解析:(1)“泊”:读音及意思。

------bó;停泊;(2)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即秦淮河。

南京是六朝故都,自南朝时渐渐养成奢靡之风,而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这一带又是南京城里最有名的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

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设计_115

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设计_115

古代诗词用典复习案【复习目标】1.通过诗歌中引用的典故,理解每首诗中诗人的情怀。

2.养成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并有一定的鉴赏水平。

【复习方法】学生自学、质疑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复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学生背诵诗歌,理解诗歌中引用的典故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找出疑难。

三、老师释疑后学生再背诗歌。

四、检查自学情况,讨论交流展示。

五、课堂巩固、当堂检测。

【预习练习】《雁门太守行》李贺1、“半卷红旗临易水”让人联想到什么?有什么作用?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使用了什么典故?如何理解这句诗?《渔家傲》范仲淹3、分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与情感?《泊秦淮》杜牧4、谈谈你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理解。

《赤壁》杜牧5、赏析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行路难》李白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附:本课涉及的古诗1、《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4、《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泊秦淮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杜牧的相关知识。

(2)运用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用声音传达诗人情感。

(3)能根据五种表达方式找得到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第三四句是抒情。

能自己得出首句是描绘出了一幅朦胧清幽淡雅的水色夜景图,及渲染的凄清悲凉的氛围。

(4)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并能说出某些关键词的意义,比如“笼”“寒”“犹”等等。

(5)能理解诗人的借古讽今的写法,并深入理解诗人真正抨击的对象是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统治者。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名家范读,自由朗读,全班齐读,个人朗读多种方式读准诗歌字音,读出节奏。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根据课文下的注释了解古诗大意,并能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3)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作者哀艳用词背后的深沉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南朝及晚唐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并培养出对唐诗的兴趣。

(2)理解作者的感慨: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的忧虑和愤慨。

认清当时统治者骄奢淫逸的本质以及对国家的热爱与担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能读准古诗掌握节奏,通过深入探究部分的学习了解诗的深沉情感。

(2)通过教师有浅入深的讲解,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作者哀艳用词背后的深沉情感。

( 3) 掌握首句描绘的一幅朦胧清幽淡雅的水色夜景图,及渲染的凄清的氛围。

理解“寒”字的深沉含义。

(4)理解“犹”的含义及作用,作者抨击的真正对象。

教学难点:(1)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南朝及唐末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并培养出对唐诗的兴趣。

(2)理解作者的感慨: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的忧虑和愤慨;认清当时统治者骄奢淫逸的本质以及对国家的热爱与担忧。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师生谈话法,任务引导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法,对比阅读法。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一. 教材分析《泊秦淮》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夜晚泊船秦淮河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泊秦淮》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朗读、理解和欣赏有一定的基础。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古诗词鉴赏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唐代诗人及其背景知识了解不多,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泊秦淮》。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4.了解唐代诗人张继及其背景知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语的解释: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等。

2.诗文内容的理解:诗人通过描绘秦淮河边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3.古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如何从意象、情感等方面欣赏和解读古诗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文内容、背景知识和重难点词语。

2.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3.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5.欣赏法:教师引导学生从意象、情感等方面欣赏和解读古诗词。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诗文内容、背景知识、重难点词语解释等。

2.相关资料:关于唐代诗人张继的介绍、秦淮河的图片等。

3.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古诗词朗诵或音乐。

4.作业纸:用于布置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唐代诗人张继及其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生活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诗文《泊秦淮》,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

注意停顿、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重难点词语进行解释,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等。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泊秦淮》唐朝杜牧教学目标:1、理解解诗句含义及诗歌的内容2、通过古诗改写领悟诗的意境。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通过对诗人经历的了解和和背景的把握,学生可以就诗意自学,然后老师点拨,通解诗意然后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配乐)中国的诗文浩如烟海,能流传千古,靠的不是诗人的地位和名气,而是诗人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翻开历史的画卷,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但统治者依然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诗人杜牧面对此情此景写下了《泊秦淮》一诗,抒发内心无比的愤慨。

二、了解作者(一)、读诗句知诗人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走进作者,来了解杜牧的生平经历,我检查一下,看谁预习的好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其诗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悟1、配乐读诗歌(师:作者的爱国之心,济民之意,有诗为证,朗读时要注意语速、停顿、感情,下面请同学们听一遍《泊秦淮》的朗读。

听读的时候注意老师在大屏幕上标出的停顿。

(大屏幕朗读))2、学生自由读诗歌师:《泊秦淮》这首诗意境凄迷,感情深刻,在朗读时一定要把握他的感情,接下来按老师的要求同学们大声的自由诵读几分钟。

3、分组选代表读读,进行pk(配乐)师:时间到,男同学中推举一名,女同学中推举一名,男生女生比拼一下,看谁读的好,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后给出评价。

师:以上两位同学都读完了,谁来评价一下,这位男同学把手举动这么高,就你吧!请坐师:你认为谁读的好,哦!你说男同学好,是不是因为你是男生呀!你带有主观臆断,同学们在评价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客观的评价态度!师:这位同学你评价一下,评价的很客观,非常不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泊秦淮》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泊秦淮》教案
2.增强文化自信:深入了解杜牧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
3.发展思维能力: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
4.提高表达能力:通过吟诵、创作古诗词,锻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升语言运用和创作能力。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中的生字词、意境和修辞手法,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中修辞手法和意境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泊秦淮》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活动。学生尝试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简短的诗句。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泊秦淮》的背景和意境。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通过描绘秦淮河畔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它是古诗词中的佳作,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句,如“烟笼寒水月笼沙”,体会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美。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泊秦淮》的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诗词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审美情趣。通过引导学生们感受诗中的意境,我发现他们在欣赏古诗词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然而,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首先,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我尝试了通过提问和情景再现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效果还不错。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探索更多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手段,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贾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贾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泊秦淮》《贾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诵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2. 理解两首诗歌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3. 体会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关怀以及内心的忧愤。

【教学重点】理解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入1、全体朗读两首诗2、自由朗读,体会情感结合刚刚对古诗的朗读,大家初步判断一下,两位诗人关心的是什么事情?依据?预设:杜牧:忧虑国家命运——亡国恨;李商隐——国计民生。

基于这两首诗诗人所处的时代、选材写法的独特以及课本已经为我们提供的较为详细的注释,今天我们将通过“三步法”来读这两首诗:“言何志——如何言——为何言”,也即从该诗“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三个方面来理解诗人所言之志。

首先,我们来看到这两位同处于一个时代的诗人的基本情况: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

唐代文学家、大和进士。

才华横溢,为人风流倜傥,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杜牧的祖父杜佑,贞元末为宰相。

十岁前的杜牧,祖父高居相位,伯父和父亲也都做京官,一时贵盛无比。

然而,杜牧十岁时,杜佑逝世,不久,其父杜郁亦病故,家庭经济情况越来越糟,三十余间房屋,因还债而归于他人。

八年之中,数度迁移,居无定所,奴婢或死或逃。

其本人的政治生涯也十分不顺,深陷“牛李党争”的漩涡之中。

生活在风雨飘摇的末世,经历过豪华落尽的变故,杜牧对晚唐时事比别人更多一份切身的感受。

李商隐(813-858)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可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婚。

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李党有关。

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

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
课题:泊秦淮
学科:语文
执教教师:
执教班级:702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
《泊秦淮》这首诗由于对历史沧桑、世事演变发出沉重的叹喟,思想深刻,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
学情分析
《泊秦淮》是晚唐诗人杜牧的经典诗作之一,在这之前的八年上册,学生已经通过对《赤壁》的学习,对杜牧的人生经历和七言绝句都有一定的了解,而现在再来学习他的作品会更得心应手些,更容易融入他的诗境中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反复吟咏,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
把握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吟咏,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歌的意境
课堂小结:
杜牧的《泊秦淮》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板书设计:
泊秦淮
杜牧
借题发挥
商女豪门贵族
课后作业:
背诵诗文《泊秦淮》
教学反思:
2、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山行》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汇报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文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诗文,教师准备资料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媒体或技术应用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课文古诗词诵读《泊秦淮》参考教案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课文古诗词诵读《泊秦淮》参考教案2

《泊秦淮》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的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的诗文浩如烟海,能流传千古,靠的不是诗人的地位和名气,而是诗人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争连连,但统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危险已经近在眼前,依然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诗人面对此种景象,写下了《泊秦淮》一诗,抒发内心的愤慨。

二、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及背景杜牧,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三、鉴赏诗歌1、写景中蕴含凄清暗淡,为本诗定上伤感悲愁基调的句子:烟笼寒水月笼沙。

2、使诗人产生亡国,历史又重演的忧患,借古喻今的句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亭花。

3、杜牧的《泊秦淮》: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首句两个“笼”字用得好在哪里?答: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

5、本诗最后两句用的是曲笔,怎么理解?答:这两句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靡靡之音,实际是在批评那些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6、诗的末句写《后庭花》,这在艺术手法上叫什么啊?答: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7、“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8、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9、“犹”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之情。

四、课堂检测十分钟测试。

五、拓展延伸比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体会不同的人生境界,不同的追求。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泊秦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作者哀艳用词背后的深沉情感。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南朝及唐末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并培养对唐诗的兴趣。

[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用多媒体出示秦淮河繁华美景的图片,并讲述关于秦淮河的三个重要信息:(1)相传秦始皇南巡,经过南京时发现其地势龙盘虎踞,风水积蓄着皇家贵气,于是下令斩断龙脉,开河断垄,引淮入宁,以泄王气,这条秦始皇引淮水而开的河就是秦淮河。

(2)秦淮河自古多酒家歌女,素被称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有很多关于歌女名妓的传说。

而秦淮河又因这些女性而平添了一份明艳旖旎的风情。

(3)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是祀奉孔子之地,为全国四大文庙之一。

夫子庙是包含贡院街,魁星阁,尊经阁等等一系列建筑在内的文化建筑群,是多朝的文教中心。

范蠡,周瑜,王导,谢安,李白,杜牧等等数百位文化名人都曾在此做出过不朽的成就。

老师提出如下观点:“所以总是有人说南京盛产美女,读书人和亡国君王。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在杜牧的一首诗中,美女,读书人和亡国君王又能酝酿出怎样的感怀之叹呢?”并就此引入正题《泊秦淮》。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

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学过杜牧的哪首诗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杜牧《泊秦淮》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杜牧《泊秦淮》教学设计

杜牧《泊秦淮》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了解诗文大意,熟读成诵。

2.分析诗中意象并结合时代背景,感悟诗人情感。

(重点)3.比较阅读领悟“怀古咏史诗”特征及写作手法,掌握做题方法。

(难点)诗歌给了我们一种重新面对生命真相的视野,这种真相就是无论生活的或泥泞或顺遂,或喜或悲,蒹葭就在湖边摇曳着,明月就在天上高悬着。

一直平凡着,也一直诗意着。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那些星星点点的光让无望的生活有了一点点希望。

上学期教材里《天上的街市》这一篇课文后边的积累拓展选取了以下三首诗词。

李商隐的《七夕》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备课之前,我问了自己一些问题。

1、为什么烟笼寒水月笼沙和夜泊秦淮近酒家这两句不能换一下位置?2、烟只能笼罩寒水,月只能笼罩沙?3、商女不知亡国恨,还有谁不知亡国恨?谁又知亡国恨?4、后庭花是什么?商女是什么人?她们唱后庭花有何不妥吗?一、导入古人讲,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人居于天地之间,他们观照古往今来,也会感慨家国兴亡。

杜牧的《秋夕》中有烛光、有流萤(火虫的)光、有星光。

烛火,萤火,星光,都是微光,但足以照亮那个宫女的幽怨。

那些星星点点的光让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也被人看见了。

当然还有诗人杜牧眼眸中深邃的光。

今天我们将继续透过诗人杜牧的眼睛,一起去感受月光下秦淮河。

二、师生朗读师:朗读能让我们通过声音抵达诗人创作的秦淮河,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泊秦淮》(学生朗读)师: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这首七绝押什么韵呀?请找出韵脚。

生:沙,家,花。

师:请同学们再读诗歌,读出韵味。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之《泊秦淮》教学设计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之《泊秦淮》教学设计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之《泊秦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泊秦淮》是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秦淮河畔泊船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形象地描绘了秦淮河的夜景,“夜泊牛渚怀古”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适合学生品味和鉴赏。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泊秦淮》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古诗文,对古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表现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仍有限,对于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意境,提升审美情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泊秦淮》;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品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学会从意象和修辞角度分析诗歌,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懂得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泊秦淮》;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描绘秦淮河的夜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2.反复品读法:引导学生多次朗读诗歌,从语音、节奏、情感等方面把握诗歌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对比分析法:将《泊秦淮》与其他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泊秦淮-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泊秦淮-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泊秦淮-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朝元稹的生平事迹和诗文创作情况。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凉州词”风格特点,感受古人情感与理性并重的文学意境。

3.学会在阅读中自主思考、分析文本,增强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诗歌鉴赏及创作能力的培养。

2.学习分析文本的方法,增强文字理解能力。

3.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提升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1.了解唐朝元稹的生平事迹和文化背景,分析其对《凉州词》创作的影响。

2.掌握批注和鉴赏唐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泊秦淮》一诗。

2. 独立读诗让学生自行阅读《泊秦淮》这首诗,在读完后思考其主题和情感表达。

3. 文本分析指导学生分析《泊秦淮》一诗的主体结构、词语意义和诗句表达的情感。

引导学生从情景、音韵、形象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4. 共读诗歌教师带领全班朗读《泊秦淮》一诗,让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诗句的韵味和情感。

5. 批注鉴赏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批注鉴赏唐诗的方法,如对照文本结构、逐词注释、发掘象征意义等。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意义和情感。

6. 创作小作文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和课堂学习,创作范文一篇,表达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唐朝元稹的生平事迹和诗文创作情况,并通过鉴赏一首唐诗及自主思考分析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的目的。

通过多种形式导入课题,以唐代名诗《泊秦淮》为主要教学素材,通过分析、朗读、鉴赏、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感理解、语文运用等多个方面得到提升。

同时,也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区别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精确判断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培养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以《泊秦淮》为教学重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泊秦淮》全诗诵读、诗句解析、诗歌手法鉴赏、诗人情感体味及文化背景了解。具体内容包括:
1.诵读《泊秦淮》,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泊秦淮》相关的诗句或手法。
2.诵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诵读体验。通过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和情感表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诵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绕“《泊秦淮》中的修辞手法及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强化责任担当意识;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传承意识;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理解:把握《泊秦淮》全诗的基本意思,理解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
-诗歌手法:识别并分析杜牧在诗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
2.分析诗句,理解诗中描绘的景象和寓意;
3.探讨诗人杜牧在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4.品味诗人情感,领悟诗中所表达的忧国忧民之情;
5.了解《泊秦淮》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增进对古典文化的认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泊秦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杜牧,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全诗。

2.理解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教学重点:了解杜牧,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小学时我们学过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大家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杜牧《山行》)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作者有一天夜泊秦淮河,听到了两岸的酒家里歌女在唱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内心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板书:泊秦淮)*体裁:七言绝句内容:咏史诗*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晚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

主要作品为《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秋夕》等。

有《樊川文集》问世,他尤其擅长七律七绝。

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

背景介绍: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

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里啊?(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失去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了亡国之音。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知三、学生示范朗读全班齐读,并纠正读音泊bó近jìn 笼lǒng四、细读品味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运用了一种修辞手法——互文见义,“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

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2.“夜泊秦淮近酒家”——由“夜”字可知时间是夜晚时分;由“泊”字可知诗人是乘船而来停此;由“秦淮”“近酒家”五字可知秦淮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

“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泊秦淮》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读诗古诗的方法,读懂一首诗;2、通过读懂这首诗,读懂一位诗人。

教学重难点:1、通过介绍读诗古诗的方法,读懂一首诗;2、通过读懂这首诗,读懂一位诗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诗人,他与咱们扬州有着十年的缘分。

他给扬州留下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等千古佳句。

但是扬州十年却留给他“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形象。

他就是杜牧。

杜牧真的是一个风流浪人,薄幸之徒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泊秦淮》一探究竟。

二、研读课文,读中悟。

(一)整体概读,读准音节首先我们来看笼的读音:笼(lóng lǒng),从前读lóng:笼罩的意思。

依据:唐诗七绝头两句的格律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作为第二字和倒数第二字的“笼”应该读二声,平音。

第三声,是后来音。

依据:1960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笼罩的“笼”读lǒng:暮色笼住大地/烟笼雾罩。

所以我们现在统一读三声。

至于如何断句,请同学先来断断看。

(二)局部细读,大胆质疑1.学生针对诗文大胆质疑。

2.集体解惑“江”?指秦淮河。

“隔河犹唱”意境显得不够开阔。

在诗歌中如此夸张完全可以。

“烟笼寒水月笼沙”用了什么修辞?比较:秦时明月汉时关。

此句为互文。

定下全文基调:凄怆,冷。

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大的背景,读来有一种气势的美。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两句能不能调换顺序?我们正常的思维是先到一个地方,再来看景。

而这里先给出景,再交代地点,是不是有什么不妥呢?[明确]上两句安排由地点到景观显得平常,后两句的安排突出景观再点明地点,凸显出景观特征,更有诗意。

而且“夜泊”句放在二句还能承上启下。

能不能把“近”改成“进”?指出:“近”是靠近,但没有进去。

所以才能听见隔江的商女唱的歌。

有距离感,有美感。

“进”就是走进了,秦淮酒家何其热闹,进去了外面的就什么也听不见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泊秦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

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

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

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

(板书:泊秦淮)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五言绝句)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三、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四、赏析诗歌。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

(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

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

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

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五、齐读并背诵全诗。

要求:读出忧伤、悲愤。

六、积累、拓展:学习诗歌《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翻译]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简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

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布置作业】1、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学会欣赏诗歌的优美意境以及艺术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