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籽油的提取及蛋白制备工艺的研究

合集下载

牡丹籽化学成分研究

牡丹籽化学成分研究

牡丹籽化学成分研究一、本文概述《牡丹籽化学成分研究》是一篇旨在深入探索牡丹籽中所包含的各类化学成分的研究报告。

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不仅以其华美的花朵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而且其种子——牡丹籽也蕴含着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和营养价值。

随着对天然产物的深入研究与应用,牡丹籽的化学成分及其潜在价值逐渐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

本文将对牡丹籽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包括脂肪酸、蛋白质、多糖、酚类化合物等多种成分。

通过对这些化学成分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牡丹籽的生物活性,而且可以为牡丹籽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还将探讨这些化学成分在医药、营养、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推动牡丹籽的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综合运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生物活性评价等多种方法,对牡丹籽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研究,能够为牡丹籽的开发利用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科学依据,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牡丹籽化学成分概述牡丹籽,作为牡丹植物的种子,自古以来在中国就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在传统医药中被视为宝贵的药材,而且在现代营养学和食品科学中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其丰富的化学成分是牡丹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基础。

牡丹籽中主要含有油脂类成分,包括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等,这些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益处,如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牡丹籽中还含有多种蛋白质、氨基酸以及磷脂等营养成分,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油脂和蛋白质,牡丹籽中还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如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等。

这些化合物在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为牡丹籽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牡丹籽中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如锌、铁、钙、维生素E等,这些成分对于维持人体健康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牡丹籽的化学成分丰富多样,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为其在医药、营养和食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牡丹籽油制备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牡丹籽油制备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牡丹籽油制备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牡丹籽为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落叶灌木牡丹的成熟种子,它是生产丹皮的副产物,富含粗脂肪。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牡丹籽资源,本文对牡丹籽油的制备工艺及油脂的品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主要实验结果如下:采用超临界CO2法萃取牡丹籽油,以牡丹籽出油率为评价指标,考察萃取温度、压力、时间、CO2流量对牡丹籽出油率的影响。

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正交法优化实验,最优组合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为35MPa、萃取时间2.5h、CO2流量30L·h-1。

该条件下牡丹籽出油率为23.85%。

所得油脂主要脂肪酸及相对含量分别为亚麻酸(56.778%)、亚油酸(31.113%)、棕榈酸(8.996%)、硬脂酸(2.52%)。

采用亚临界法萃取牡丹籽油,以牡丹籽出油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因素对牡丹籽出油率的影响。

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正交法对萃取工艺进行优化,最优组合为: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0.5MPa,萃取时间30min,萃取3次,该条件下牡丹籽出油率为24.16%。

所得油脂主要脂肪酸及相对含量分别为亚麻酸(45.412%)、亚油酸(38.119%)、棕榈酸(11.125%)、硬脂酸(3.649%)。

采用水酶法萃取牡丹籽油,以牡丹籽出油率为评价指标,考察酶种类、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加酶量、料液比及酶解pH对牡丹籽出油率的影响。

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实验对萃取工艺进行优化,最优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2℃、酶解时间4h、加酶量556U/g、料液比1:5.4、酶解pH10.3,该条件下牡丹籽出油率为23.25%。

所得油脂主要脂肪酸及相对含量分别为亚麻酸(58.163%)、亚油酸(24.055%)、棕榈酸(12.33%)、硬脂酸(3.555%)。

对比分析三种方法所得牡丹籽油的特性。

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所得牡丹籽油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基本相同;三种油脂在200nm-250nm及260nm-315nm波段范围内的紫外吸收峰强度依次为超临界CO2萃取法>亚临界法>水酶法;不同方法制备的牡丹籽油通过GC-MS分析主要检测出4种主要脂肪酸,分别为亚麻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

牡丹籽油提取工艺研究

牡丹籽油提取工艺研究

1122020/09中国食品工业食品加工FOOD PROCESSING高处时,让溶液回流到烧瓶中,然后进行提取,这是一种从固体物质中萃取化合物的方法。

陈晓[3]等人研究了索氏提取法提取牡丹籽油的工艺,结果显示:当提取时间为8 h,提取温度为75℃ ,出油率为32. 92%。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行定性分析提取的牡丹籽油脂肪酸成分及含量,发现籽油中油酸含量为24. 16%,亚油酸为27. 96%,亚麻酸为40. 92%。

但索氏提取牡丹籽油的最大不足就是耗时长,因此还需改进。

1.3 超声辅助提取法超声波主要强化作用是空化效应,同时空化效应也会引起界面效应、湍流效应、微扰效应和聚能效应,在萃取油脂时使溶剂分子渗透到组织细胞中就是利用了超声的空化效应,并且超声也可以较好地释放出溶质细胞[1]。

易军鹏等人[2]利用超声辅助提取牡丹籽油,研究了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法两种优化提取模型的方法,得到影响得油率的主要因素有超声提取温度、料液比、超声功率等。

结果表明:选取溶剂为石油醚(沸程60-90℃)时,当提取牡丹籽油在温度为40℃、提取30min 时,工艺参数选取液料比为8ml/g 时,超声波功率选择350W,提取3次时,牡丹籽出油率为24.89%,其为最优的提取工艺。

1.4 微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利用微波对不同物质的吸收效果不同,当微波频率在3x105HZ-3x108HZ 之间时,具有的基本特性是高频特性、非热特性、波动特性、以及热特性,从而分离集体物质的某些区域中的物质。

影响微波提取牡丹籽油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三点:微波功率、牡丹籽的提取时间和选择提取的料液比。

易军鹏等人[3] 选牡丹籽油提取工艺研究李 诚 贺洋洋 甘肃医学院 甘肃省平凉市 744000作者简介:李诚(1962.7-),男,汉族,甘肃平凉,讲师,大本。

研究方向:中药学 贺洋洋(1987.8-),性别女,汉族,陕西蓝田,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医学超声摘 要:作为国花,牡丹除了观赏价值以外,还拥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牡丹籽油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微胶囊化技术研究

牡丹籽油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微胶囊化技术研究
主要结论如下提取效率油脂贮存品的优劣综合比较结果为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机械压榨法基于出油率比较了多种有机溶剂浸提的效果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牡丹籽油优化条件为浸提时间为25浸提温度为65料液比为1
牡丹籽油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微胶囊化技术研究
(3)超声波辅助提取牡丹籽油优化的技术条件是:超声功率300W,处理时间为60 min,温度50℃,料液比1:6(g/mL),在此工艺条件下,牡丹籽出油率为36.72%。(4)对牡丹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气相分析,其主要组分为:亚麻酸58.3%、亚油酸27.1%、十七烷酸5.8%等,共检测出21种之多。
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型的食用油油料资源,近年来逐渐被广大消费者认同,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其显著的特点是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高ω-3脂肪酸含量,赋予了牡丹籽油独特的营养价值。本研究以凤丹牡丹籽(Paeonia ostii)为试材,利用比较试验、正交试验、气相色谱分析、ICP-MS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牡丹籽油的提取工艺优化、脂肪酸分析、矿质元素分析及微胶囊制备技术优化等方面内容,为其综合利用与开发提供了技术参考。
(6)牡丹籽油微胶囊制备的工艺条件为:壁材配比(β-环糊精:阿拉伯胶:大豆蛋白)为3:1:2,包埋时间为120 min,壁芯材比为7:1,乳化剂添加量(单硬脂酸甘油酯)0.2%。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微胶囊,并进行喷雾干燥,产品包埋率为82.4%,为牡丹油产品工业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牡丹籽油中亚麻酸、油酸、亚油酸含量丰富,含量超过85.47%,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高达90%左右。因此,牡丹籽油是一种富含ω-3脂肪酸的优质保健型食用油资源。
(5)通过对牡丹籽油进行矿质元素的检测,得出牡丹籽油常量元素中Ca的含量最高,为153.61 mg/Kg,微量元素以Fe的含量较高,约为54.82 mg/Kg。另外,Pb、Hg、As、Cr、Cd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在GB/T 5009-2003中重金属标准规定以下(0.02 mg/Kg),因此,重金属分析表明食用安全,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食用油资源。

牡丹籽蛋白的提取、功能特性及应用研究

牡丹籽蛋白的提取、功能特性及应用研究

牡丹籽蛋白的提取、功能特性及应用研究牡丹籽油被称为“植物油中的珍品”,而榨油后的牡丹籽粕,往往被当做饲料或是肥料使用,降低了牡丹籽的综合利用价值。

本文研究了牡丹籽粕中蛋白质的提取工艺,并对其功能性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与其他蛋白科学合理搭配,研制出复合营养蛋白粉,为开发利用牡丹籽蛋白探索出一条新的出路。

牡丹籽蛋白的制备工艺采用的是在传统碱溶酸沉法基础上加以改进,酸沉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抗坏血酸,使得蛋白产品的品质和纯度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选择料液比、碱提pH、碱提温度和提取时间四个要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以蛋白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制备牡丹籽蛋白最优工艺参数如下:料液比(g/mL)1:25,浸提pH9.25,提取温度53℃,提取时间70min,此时蛋白质提取率为62.95%,酸沉过程加入0.02%的抗坏血酸,所得蛋白成品纯度为82.65%。

牡丹籽蛋白的功能性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50℃时,溶解性、持水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均较好,起泡性在30℃达最佳状态。

蛋白浓度的增加,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均会有所提高。

在等电点附近,除泡沫稳定性较好外,牡丹籽蛋白的其他功能特性均比较差。

NaCl浓度对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但对溶解性、持水性以及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等影响较大。

牡丹籽蛋白中检测到1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6.20%,为更有效合理的利用牡丹籽蛋白,本研究根据FAO/WHO1985年推荐的不同年龄阶段人体必需氨基酸模式值,以牡丹籽蛋白为主,选择其他蛋白产品进行合理搭配,制作出分别适用于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以及成人的复合蛋白粉。

动物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牡丹籽复合营养蛋白粉实验组动物的身长变化与酪蛋白组均无显著差异,体重变化、蛋白功效比值以及脏器重量与酪蛋白组有显著差异(p<0.05)或者极显著差异(p<0.01),而脏体比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实验组中蛋白成分能够满足大鼠在生长阶段对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需求,具有促进大鼠生长发育的作用。

油用牡丹的种子油提取和综合使用分析

油用牡丹的种子油提取和综合使用分析

098牡丹为芍药科植物,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的山间丘陵,因其观赏价值较高而被广泛栽培,也凭借良好的药用价值而备受研究者关注。

牡丹种子的含油量丰富,但综合开发利用的相关研究却较少。

本文选用正己烷超声辅助提取牡丹种子油,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20,牡丹种子出油率为29%,高于利用常规方法制备种子油的出油率。

对不同方法制备牡丹种子油的出油率进行分析,通过GC法对牡丹种子油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另外,牡丹种子油剩余产物中含有有效药物成分,应使其得到充分利用。

因此,发展种子油产业有助于促进我国油料生产,对增加农民收入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牡丹种子的化学成分牡丹花雍容华贵,是我国的国花,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约500年前传入欧洲。

随着科学栽培技术的应用,我国牡丹的栽培范围日益广泛,形成西南、西北、中原与江南品种群,其中,西北牡丹种群是第二大栽培种群。

牡丹含有各种药理活性成分,可作为功能性食品。

研究发现,牡丹在医疗药用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其种子也具有广阔的利用价值,但目前关于牡丹种子综合开发利用的报道相对较少,应当采用现代高新科研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牡丹根皮可活血化瘀,具有抗菌消炎、调节泌尿系统等独特功效。

丹皮酚是从牡丹的干燥根皮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有效成分,特性为熔点低,药理作用为抗炎镇痛等,在心血管疾病方面显示出良好的药理活性。

牡丹籽主要包括种仁与种皮,具有抗氧化等药理功能。

牡丹籽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甾体类、脂肪酸类等,其保健价值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部分学者从牡丹种子中分离出9种七类芪类成分,具有抗癌、抗炎等作用。

通过理化性质鉴定,牡丹种子的甲醇提取物中可分析出齐墩果酸、山奈酚、芹菜素等十多种化合物,而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胚乳肥大且富含糖类,种子油更是良好的油料资源。

牡丹种皮主要含有芍药苷成分,具有提高造血机能、降血糖等作用。

二、牡丹籽油的提取牡丹种子具有较高的出油率,2011年,原卫生部发布公告,批准牡丹籽油为新资源食品,牡丹籽油作为食用油进入市场。

牡丹籽油成分_功效及加工工艺的研究进展

牡丹籽油成分_功效及加工工艺的研究进展

牡丹籽油成分_功效及加工工艺的研究进展牡丹籽油,是从牡丹果实中提炼的一种天然植物油脂。

近年来,对牡丹籽油的成分、功效以及加工工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是牡丹籽油的成分研究。

牡丹籽油主要成分包括脂肪酸、萜类化合物、芳香酮、脂质类物质等。

其中,脂肪酸的含量较高,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有利于调节人体脂质代谢,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萜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活性,可以保护皮肤免受自由基的侵害,缓解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护肤功效。

芳香酮则是牡丹的特有成分,具有很高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抑制肌肤衰老的过程。

其次是牡丹籽油的功效研究。

牡丹籽油具有多种保健功效,主要体现在抗衰老、抗氧化、抗癌等方面。

研究发现,牡丹籽油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能够中和自由基,减缓肌肤老化的进程,达到抗衰老的效果。

同时,牡丹籽油还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此外,牡丹籽油还具有调节血脂、抗炎、抗皮肤过敏等功效,对预防和改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疾病具有一定的作用。

最后是牡丹籽油的加工工艺研究。

牡丹籽油的加工工艺对于保持其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和品质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加工方法主要包括冷压法和溶剂萃取法。

冷压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加工方法,它通过机械压榨的方式提取牡丹籽油,具有操作简便、保留活性成分较高等优点。

但是,由于冷压法提油率较低,产量有限。

溶剂萃取法是一种利用溶剂将牡丹籽中的油脂溶解提取出来的方法,它可以提高油脂的提取率,但是对于油脂成分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加工工艺中选择合适的方法,控制好工艺参数,对于提高牡丹籽油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牡丹籽油是一种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种保健功效的天然植物油脂。

通过研究牡丹籽油的成分、功效以及加工工艺,可以更好地利用这种资源,开发出具有更丰富功效的保健产品,为人们的健康带来更多的益处。

牡丹籽油成分_功效及加工工艺的研究进展

牡丹籽油成分_功效及加工工艺的研究进展

牡丹籽油成分_功效及加工工艺的研究进展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健康,其中植物油一直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牡丹籽油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油,因其独特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本文将探讨牡丹籽油的成分及功效,以及目前的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关键词:牡丹籽油;功效;成分;加工工艺
Abstract
Keywords: Peony seed oil; efficacy; ingredients; Processing technology
一、牡丹籽油的成分及功效
1.1牡丹籽的成分
牡丹籽是紫薇属的一种果实,其中营养成分丰富,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A及其他微量元素等,具有抗氧化、保湿、除皱等功效。

(1)不饱和脂肪酸:绝大多数的脂肪酸含量高于40%,其中Ω-3一种较低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25%以上,究其结构基本上等同于人类体内部所含有的α—亚麻酸;Ω-6一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它的绝大多数是亚油酸;。

牡丹籽油成分、功效及加工工艺的研究进展

牡丹籽油成分、功效及加工工艺的研究进展

五、展望未来
总之,牡丹籽油的研究和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通过不断的科学探索和实践, 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发掘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作出更大的贡 献。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牡丹籽油是一种由牡丹花种子榨取的植物油,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 健功能,被广泛用于烹饪和保健品领域。然而,随着其应用的推广,关于其安全 性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本次演示将从毒理学角度对牡丹籽油的安全性进行研 究。
内容摘要
核桃油,由核桃仁经压榨或浸提工艺制得,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油脂。其 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降低血脂、抗氧化、抗炎等多种功 效。近年来,核桃油功效成分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次演示将就研究现状及 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核桃油中的脂肪酸成分及其营养 价值
核桃油中的脂肪酸成分及其营养价值
2、降血脂活性
2、降血脂活性
对于血脂异常患者,牡丹籽油复方制剂也能够发挥显著的降血脂作用。实验 结果显示,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降低 (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所升高。此外,牡丹籽油还具有抑制脂 肪合成、提高脂质氧化酶活性的作用,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结论与展望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表明,牡丹籽油及其复方具有显著的降血糖、降血脂活性,其作用机 理可能与诱导胰高血糖素样肽1释放、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脂肪合成和提高 脂质氧化酶活性等因素有关。然而,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实验时间相对较短,对 于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进一步探讨。
结论与展望
展望未来,希望深入研究牡丹籽油及其复方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机理,发 掘其更多潜在的药理作用。同时,开展更大规模的的临床试验,验证其疗效和安 全性,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牡丹籽油生产工艺

牡丹籽油生产工艺

牡丹籽油生产工艺
牡丹籽油是从牡丹籽中提取的一种植物油,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下面介绍一下牡丹籽油的生产工艺。

牡丹籽油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清洗、烘干、压榨、提取和精炼等步骤。

首先是清洗和烘干。

将采摘回来的牡丹籽用清水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杂质。

然后将清洗后的牡丹籽进行烘干,以消除水分,防止腐败发酵。

接下来是压榨。

将烘干后的牡丹籽放入榨油机中进行压榨。

通过高压力和高温的作用下,将牡丹籽中的油分离出来。

榨出的牡丹籽油含有较多的杂质和植物蛋白,需要进行提取和精炼步骤。

提取是将榨出的牡丹籽油中的杂质和蛋白质进行分离。

一般采用有机溶剂提取的方法。

将榨出的牡丹籽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通过振荡或搅拌,使溶剂与杂质、蛋白质等物质发生物理化学作用,将其分离出来。

提取后的牡丹籽油含有少量溶剂和杂质,需要进行精炼。

精炼的工艺主要有脱水、脱臭和脱色。

通过加热蒸馏等方法,将溶剂和杂质蒸发掉,使牡丹籽油变得纯净。

同时,还可以使用活性炭等物质对牡丹籽油中的色素进行吸附,使其颜色更加透明。

最后,经过以上几个步骤,牡丹籽油就生产完成了。

生产的牡
丹籽油是一种高质量、纯净的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天然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具有抗氧化、滋润保湿、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

综上所述,牡丹籽油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清洗、烘干、压榨、提取和精炼等步骤。

通过科学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手段,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牡丹籽油,满足人们对健康食用油和药用油的需求。

牡丹籽油制取工艺

牡丹籽油制取工艺

牡丹籽油制取工艺牡丹籽油是一种珍贵的植物油,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药用价值。

牡丹籽油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亚油酸、亚麻酸等,对健美皮肤、抗衰老、保护心脑血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牡丹籽油的制取工艺。

牡丹籽油的制取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原料清洗、初次榨取、二次榨取、沉淀、脱水、过滤、脱臭、灌装等。

首先,对牡丹籽进行原料清洗。

将采摘回来的牡丹籽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不完整的籽粒。

然后将牡丹籽放入清水中浸泡,以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杂质。

接下来是初次榨取。

将清洗干净的牡丹籽放入压榨机中进行初次榨取。

榨取时要控制好温度和压力,避免过高的温度和压力对油品造成损害。

初次榨取得到的牡丹籽油称为生牡丹籽油,颜色浅黄,营养成分较为丰富。

然后是二次榨取。

将初次榨取后的牡丹籽残渣再次进行榨取,得到的牡丹籽油称为二榨油。

二榨油中的营养成分相对较低,颜色较深,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接下来是沉淀和脱水。

将榨取得到的牡丹籽油放置一段时间,待其明显分离出沉淀物后将其分离。

然后利用脱水设备去除油中的水分,以提高牡丹籽油的纯度和稳定性。

然后是过滤。

将脱水后的牡丹籽油通过滤网或滤纸进行过滤,去除残留的杂质和固态沉淀物,保证产品的纯净度。

接下来是脱臭。

常见的脱臭方法有蒸馏法和物理吸附法。

蒸馏法利用牡丹籽油的挥发性,通过不同的温度将油中的异味成分挥发掉。

物理吸附法则通过将牡丹籽油通入吸附剂中,吸附掉油中的异味物质。

最后是灌装。

经过脱臭后的牡丹籽油可以进行灌装,以不同的规格进行包装,并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油用牡丹籽蛋白质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油用牡丹籽蛋白质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进展[ J] . 辽宁中医杂志ꎬ2015ꎬ42(1) :208 ̄210.
[ 5 ] 陈伟良ꎬ伍振峰ꎬ邓中银ꎬ等. 中医药在抗胃溃疡研究应用中的
现状与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ꎬ2013ꎬ19(8):362 ̄367.
[ 6 ] 宫照东. 浅谈社会因素变化与胃溃疡中医病因病机的关系
[ J] . 辽宁中医杂志ꎬ2010ꎬ37(8) :1505 ̄1506.
确、高效ꎬ为基于功效主治的中药作用机制和物质
基础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ꎮ
究[ J] . 中草药ꎬ2012ꎬ43(12) :2448 ̄2452.
[15]
[16]
[17]
[18]
[19]
[20]
7617 ̄7624.
黄际薇ꎬ李瑞珍ꎬ刘杰ꎬ等. 黄芪药材 HPLC 指纹图谱 研究
[ J] . 中成药ꎬ2005ꎬ27(11) :1244 ̄1246.
Hale Waihona Puke for oil. Methods Based on th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alkali extraction and acid precipitation was used for extractionꎬ
孟祥松ꎬ蒋磊ꎬ周璐璐ꎬ等. HPLC ̄MS / MS 法同时测定三七
花总皂苷中 2 种成分[ J] . 中成药ꎬ2018ꎬ40(9) :2088 ̄2091.
靳占军ꎬ冯尚红ꎬ鲁国元. HPLC 法同时测定三七胶囊中 3
种成分的含量[ J] . 北方药学ꎬ2018ꎬ15(9) :2 ̄3ꎬ143.
肖韦ꎬ许昂ꎬ季晖. 胃溃疡药理模型的研究进展[ J] . 药学与
Prepara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eony seed protein for oil

牡丹籽蛋白的提取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分析

牡丹籽蛋白的提取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分析

中国果菜China Fruit &Vegetable综合利用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第43卷,第3期2023年3月牡丹籽蛋白的提取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分析王崇队1,马敏1,张明1,王丽1,吴茂玉1,和法涛1,张俊宇2,3,马超1*(1.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2.菏泽中果研现代农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菏泽274000;3.龙池牡丹实业有限公司,山东菏泽274000)摘要:牡丹籽粕含有丰富的粗蛋白,可将其作为提取植物蛋白的资源加以综合利用。

本文以牡丹籽粕为原料,经浸提低温溶剂脱脂后,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其中的蛋白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并对牡丹籽粕蛋白的一些理化性质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牡丹籽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g/mL )、酸沉pH 9、碱提时间70min ,碱提温度50℃,在此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为90.79%,牡丹籽蛋白的乳化稳定性为82.96%,较大豆分离蛋白提高4.36%;起泡稳定性为75.57%,较大豆分离蛋白提高3.53%。

关键词:牡丹籽粕;蛋白质;碱提酸沉法;工艺优化;理化性质中图分类号:TS21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1038(2023)03-0024-07DOI:10.19590/ki.1008-1038.2023.03.005Study on Pr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Properties of Peony Seed ProteinWANG Chongdui 1,MA Min 1,ZHANG Ming 1,WANG Li 1,WU Maoyu 1,HE Fatao 1,ZHANG Junyu 2,3,MA Chao 1*(1.Jinan Fruit Research Institute,China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Jinan 250014,China;2.HezeZhongguoyan Modern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Heze 274000,China;3.LongchiMudan Industrial Co.,Ltd.,Heze 274000,China)Abstract:Peony seed meal is rich in crude protein,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source for extracting plant protein for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The peony seed dreg was used as raw material,and after being leached and degreasing with low temperature solvent,the protein of peony seed was extracted by alkali-soluble acid precipitation method.On the basis of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orthogonal experiment was used to optimize and evaluate some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peony seed meal protei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extraction process conditions for peony seed protein were:solid-liquid ratio of 1∶20(g/mL),pH of alkali solution was at 9,extraction time of 70min,alkali extraction temperature at 50℃,and the protein extraction rate was 90.79%under the optimal process conditions.收稿日期:2022-08-19基金项目:山东省农业科技资金(园区农业提升工程)项目(2019YQ011);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高效生态农业创新类(LJNY202105)第一作者简介:王崇队(1991—),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天然产物提取及功能食品研发工作*通信作者简介:马超(1982—),男,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研究工作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是我国的传统名花[1],广泛分布于山东菏泽、河南洛阳、河北柏川、安徽铜陵、陕西汉中、浙江、四川等地,其中以山东菏泽的种植面积最大,约3000多hm2[2]。

牡丹籽油制取工艺

牡丹籽油制取工艺

牡丹籽油制取工艺(二、一)种籽清理除杂种籽在收获、晾晒、包装、运输、贮藏中,难免会混进沙石、泥土、茎叶和其他杂物。

除杂提高油的品质和出油率,减轻设备磨损、提高产量和降低能耗。

除杂采用______型振动筛,除杂后种籽含杂率<0.05%(二、二)种籽剥壳及仁壳分离种籽剥壳在于提高出油率,减少油分损失,提高油质和饼粕质量,充分发挥制油设备的生产能力,减少设备的磨损和维修费用,降低生产用电力消耗,并有利于皮壳的综合利用。

剥壳机采用_______型圆盘剥壳机剥壳,配以磁选螺旋上料机,有力防止任何钢、铁物料进剥壳机,剥壳率>92%。

仁壳分离采用_______型振动筛。

仁中含壳率<8%,壳中含仁<0.5%,水份要求10—12%。

图1:牡丹籽剥壳工艺流程如下:牡丹籽清理除杂净牡丹籽剥壳仁壳分离仁进入下一工序杂质进壳库壳(二、三)霉变籽仁清除种籽在收获、晾晒、存放期间,难免因天气和存放不当致使一些种籽发霉变质,清除霉变籽仁,以提高油的品质。

牡丹籽仁是自然白色,只有剥壳后才能看出变质籽仁。

变质籽仁只能用人工去拣,拣净率要求≥99%。

(二、四)炒料炒料可起到凝聚油脂,调整料结构,改善油质品质,提高产量,降低动力消耗。

炒料采有QD130型导热炒锅和PY110型导热油炒锅,炒料温度130℃以下。

烘炒时间40—50分钟。

(二、五)压榨制油制油采用QD—9.0型磁选精滤螺旋榨油机。

榨油全过程不涉及任何化学添加剂,确保油品安全、卫生、无污染,天然营养不受破坏。

图2:牡丹籽压榨法取油工艺流程杂质籽壳籽饼油渣牡丹籽清理剥壳籽仁烘炒上料压榨毛油过滤清毛油表6 牡丹籽油压榨规程技术参数含壳率(%)入榨水份(%)入榨温度(℃)饼厚(mm)残油(%)5—8 6—8 120—125 1.5—2.0 6.2φ(三)牡丹籽油的精炼工艺牡丹籽油精炼采用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

其精炼采用DB-1T小型高级食用油精炼设备精炼。

采用DBYL—4.5自动排渣过滤机过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牡丹籽油的提取及蛋白制备工艺的研究庞雪风,何东平,胡传荣,胡晚华,王斌,张世宏*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 430023)摘 要测定牡丹籽原料的基本特性, 确定溶剂法提取牡丹籽油的最佳提取条件, 以超声波辅助法制备牡丹籽蛋白, 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 牡丹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 浸出时间240 min, 水分4.0%, 料液质量比1︰4.5,温度50 ℃; 用超声波辅助法从脱脂牡丹籽粕中制备蛋白, 确定了蛋白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 ℃, 提取pH 9.5, 提取时间为120 min, 料液质量比为1︰10, 超声波功率为180 W。

关键词牡丹籽油; 牡丹籽蛋白; 提取条件; 制备工艺Study on Peony Seed Oil Extraction and Protein Preparation ProcessPang Xue-feng, He Dong-ping, Hu Chuan-rong, Hu Wan-hua, Wang Bin, Zhang Shi-hong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430023)Abstract Determin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peony seeds, and 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 of peony seed oil. Prepare peony seeds protein by ultrasonic assisted, and determine the optimum preparation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tion condition of peony seeds oil was as follows: extraction time 240 min, water content 4%, ratio of liquid to solid 1︰4.5 , extraction temperature 50 ℃. The optimal condition of peony seeds protein was as follows: extraction temperature 50 ℃, pH 9.5, extraction time 120 min, ratio of liquid to solid 1︰10 , ultrasonic power 180 W .Keywords peony seeds oil; peony seeds protein; extraction conditions; preparation process牡丹属毛茛科芍药属灌木,在我国各地均有广种植,广泛分布于河南洛阳、山东菏泽、安徽铜陵、陕西汉中、河北柏山、四川、甘肃、浙江等地,以洛阳、菏泽、安徽种植最多,据统计,我国牡丹的种植面积已达2万 mh 2[1]。

其干燥根皮(又名丹皮)为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味辛苦,性凉,功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具有抗炎、抗心肌缺血、保肝、降血糖和调节免疫细胞等作用功效[2]。

近年来,人们逐渐开发牡丹各组分的应用价值,如丹皮酚的研究就是近几年的热点,而牡丹籽作为生产牡丹皮的副产物,产量丰富,且含油量高,有文献报道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7.60%,其中亚油酸的含量占22.19%,亚麻酸占35.70%,油酸占27.14%[3]。

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和促进脂肪代谢、增强免疫、延缓衰老、预防冠心病等生理活性[4]。

牡丹籽油中所富含的亚麻酸为n -3系列多烯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是n -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母体,摄入体内后可转变为EPA和DHA而发挥作用[5],在国外已将亚麻酸及其衍生物作为药物或食品强化剂,用来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6]。

目前对油料蛋白质提取和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豆粕和油菜籽饼粕和棉籽粕,对牡丹籽粕蛋白提取研究很少,牡丹籽粕蛋白主要是碱溶性蛋白在碱性条件下溶解度较大,所以提取基本方法是碱溶酸沉法[7]。

近年来超声波技术在强化传质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天然物质提取方面,显示出强大的优越性,黄国平等人将超声波应用于提取玉米醇溶蛋白[8],崔志芹等人对利用超声波强化提取棉籽粕蛋白进行了研究[9],但超声波辅助应用于牡丹籽粕蛋白的提取的报道还很少见。

试验以牡丹籽为原料,测定了牡丹籽原料的基本特性;用溶剂浸出的方法提取牡丹籽油,确定了其提取条件;对牡丹籽油的基本性质进行测定;用超声波辅助法从脱脂牡丹籽粕中制备蛋白,确定了蛋白制备工艺的参数。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试剂牡丹籽,经人工挑选饱满,不发霉的牡丹籽粒,去壳后作为原料。

正己烷、无水乙醚、无水乙醇、酚酞、氢氧化钾、可溶性淀粉、碘化钾、硫代硫酸钠、环己烷、冰乙酸、一氯化碘、盐酸,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AL204电子天平:METTLERTOLEDO,Switzerland;501A型超级恒温器:上海实验仪器有限公司;SHZ-D (Ⅲ)型循环水真空泵: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B-220恒温水浴锅: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GZX-9070ME数显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迅实业公司医疗设备厂;TD5Z台式低速离心机:湖南凯达科学仪器有*通讯作者;基金项目:十二五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食用植物油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BAD02B00)限公司;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公司;RE52CS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冷冻干燥机(Freezone 6);真空干燥箱(DZF-6021):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其他试验室常规仪器。

1.3 试验方法1.3.1 牡丹籽的特性测定1.3.1.1 水分的测定105 ℃恒重法,GB/T 5009.3-2003。

1.3.1.2 粗蛋白质的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GB/T 5009.5-2003。

1.3.1.3 粗脂肪的测定索氏抽提法,GB/T 5009.6-2003。

1.3.1.4 粗纤维的测定GB/T 5009.10-2003。

1.3.1.5 灰分的测定GB 5505-85。

1.3.1.6 油脂中脂肪酸组成分析GB 9104.9-88。

1.3.2 溶剂法的的提取工艺将去壳的牡丹籽仁用粉碎机粉碎,过40目筛筛分,在50 ℃的烘箱中烘30 min。

取一定量筛后的牡丹籽粉末,用电子天平精确称量并记录,用滤纸包好放入放大的索氏提取器的浸提罐,加入正已烷,于一定温度水浴加热回流,每隔30 min用已恒重的接收瓶接收含油的溶剂,然后用旋转蒸发器回收溶剂,将油脂中的溶剂赶尽,使接受瓶恒重,称量,计算牡丹籽油得率。

1.3.3 牡丹籽油的主要理化特性测定与分析酸价,参照GB/T 5530-2005 方法测定;碘价,参照GB/T 5532-2008 方法测定;皂化值,参照GB/T 5534-2008 方法测定;不皂化物,GB/T 5535.1-2008 方法测定;过氧化值,参照GB/T 5538-2005 方法测定。

1.3.4 牡丹籽蛋白制备工艺试验研究用脱脂牡丹籽蛋白粉来制备牡丹籽蛋白。

因此考虑用超声辅助提取蛋白,以提高产品的蛋白得率。

牡丹籽粕→按一定料液质量比加入蒸馏水→过胶体磨→碱提(超声波提取)→离心→二次碱提(超声波提取)→离心→合并两次的上清液→调pH至等电点→离心→加水溶解→调pH→喷雾干燥→牡丹籽蛋白粉测定蛋白含量,并计算蛋白得率:2 结果与分析2.1 牡丹籽基本特性对牡丹籽的化学成分进行测定,测定其含油量,蛋白含量,水分,粗脂肪含量,结果见表1。

由表1中得到,牡丹籽中的脂肪和蛋白的含量均较高,可提取研究其的特性。

表1 牡丹籽的化学成分成分粗蛋白/%脂肪/%水分/%粗纤维/%灰分/%含量18.7426.248.54 3.18 5.82 2.2 溶剂浸出法提取工艺溶剂法提取工艺的参数选择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温度,水分,时间,料液质量比为4个因素,以粕的残油率为目标值的正交试验。

牡丹籽油制备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见表2,确定的L9(34)正交试验安排及试验结果见表3,正交试验趋势图如图1所示。

表3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破残油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D>C>B>A,即时间>水分>料液质量比>温度。

表2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水平因素A温度/℃B料液质量比C水分/%D时间/min 1401∶3.0 4.01802451∶4.5 5.52103501∶6.07.0240表3 正交试验安排及试验结果试验号A温度/℃B料液质量比C水分/%D时间/min残油率(干基)/% 11(40)1(1∶3.0)1(4.0)1(180) 1.42212(1∶4.5)2(5.5)2(210) 1.53313(1∶6.0)3(7.0)3(240) 1.2742(45)123 1.3252231 1.3862312 1.3873(50)132 1.3783213 1.0693321 1.63K14.22 4.10 3.86 4.43K24.08 3.97 4.48 4.28K34.06 4.29 4.01 3.65k11.41 1.37 1.29 1.48k21.36 1.32 1.49 1.43k31.35 1.43 1.34 1.22R0.160.320.620.78从图1中可看出,浸出时间越长,残油率越低,考虑到生产周期及设备利用,浸出的时间不再增加,取240 min;水分以4.0%最佳,料液质量比以1︰4.5最佳,温度以50 ℃最佳,考虑到再增加温度会加大溶剂的损失,因此不再增加温度。

因此优化的工艺条件为D3C1B2A3,即时间240 min,水分4.0%,料液质量比1︰4.5,温度50 ℃,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残油率为0.98%(干基)。

7475图1 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图2.3 牡丹籽油的化学特性对牡丹籽油的化学性质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牡丹籽油的酸值较低,酸值是检验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多少的一项指标[10],GB 2716-2005 规定植物原油的酸值不得高于4 mg KOH/g,食用植物油酸值不得高于3 mg KOH/g,牡丹籽的酸价为1.2 mg KOH/g,符合规定,但超过了规定中食用植物油的酸值指标,因此在精炼、加工、贮运牡丹籽油的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其氧化酸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