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整体即完整性和统一性,所谓整体观念,是指人体自身完整性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统一性的思想。

2.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是论治的依据和前提,论治是检验辨证正确与否的手段和方法,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集中体现。

第二章阴阳五行

1.阴阳属性的特征:普遍性、关联性、相对性(相互转化、无限可分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交合感应、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相互转化

3.五行五脏对应关系: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

4.五行相生(生,即资生、助长、促进之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5.五行相克(克,有克制、制约、控制之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6.五行相乘(五行中的某一行对所胜一行的克制太过,从而引起的一系列异常相克反应):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7.五行相侮(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相克制,又称“反克”、“反侮”):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第三章藏象

1.心:“君主之官”。生理特性:心为阳脏而恶热。生理功能:心主血脉,心主藏神。系统联系:心在志为喜;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开窍于舌;心在液为汗。

2.肺:“相傅之官”。生理特性:肺为华盖;肺为娇脏,不耐寒热。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肺主宣发肃降;肺主通调水道;肺朝百脉。系统联系:肺在志为悲(忧);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开窍于鼻;肺在液为涕。

3.脾:“仓廪之官”、“后天之本”。生理特性:脾气主升;脾喜燥恶湿(与胃的喜润恶燥相对而言)。生理功能:脾主运化;脾主统血。系统联系:脾在志为思;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其华在唇;脾在窍为口;脾在液为涎。

4.肝:“将军之官”。生理特性: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肝气升发;肝喜条达而恶抑郁。生理功能:肝主疏泄;肝主藏血。系统联系:肝在志为怒;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在窍为目;肝在液为泪。

5.肾:“作强之官”、“先天之本”。生理特性:肾主蛰藏生理功能:肾藏精;肾主调节全身阴阳;肾主水;肾主纳气。系统联系:肾在志为恐;肾在体为骨,其华在发;肾在窍为耳及二阴;肾在液为唾。

(问答题)肾藏精: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人体精气的生理功能。其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1)促进生长发育:肾精及肾气逐渐充盛,表现出头发生长较快而渐稠密,更换牙齿,骨骼生长而身体增高;(2)促进并维持甚至功能:肾中精气充盛到一定阶段,产生一种具有促进生殖功能成熟并继续维持其功能的精微物质,称之为“天癸”,在老年时期,随着肾中精气由充盛而逐渐趋向衰退,天癸的生成亦逐渐减少,甚至逐渐耗竭,生殖功能亦随之而下降,乃至消失。

第四章精气血津液

(问答题)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气的推动作用,是指气有激发和推动的功能,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2)温煦作用:气的温煦作用,是指气对人体有温煦作用,是机体热量的来源;(3)防御

作用:是指气具有卫护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或驱除入侵人体之外邪的功能;(4)固摄作用:是指对血、津液、精等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以防止其无故流失的功能;(5)气化作用:在气的作用下,津液的输布、转化及排泄过程。(6)营养作用:是指气对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有营养作用。

1.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2.津液:津液是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关节液、涕、泪、唾等。

3.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第五章经络

1.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

络腑脏、沟通内外、贯穿上下、传递信息的通路。

第六章体质

1.体质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

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方

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2.体质分类:阴阳平和质、偏阳质、偏阴质

第七章病因

1.六淫的致病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转化性

2.风邪的致病特点:易袭阳位;病位不定;发病急骤;症状动摇不定;风为百病之长

3.寒邪的致病特点:易伤阳气,表现寒象;阻滞气血,多见疼痛;腠理、经脉、筋脉收缩拘急

3.暑邪的致病特点:表现阳热之象;上犯头目,扰及心神;易于伤津耗气;多见暑湿夹杂(问答题)湿邪的致病特点:1)易损伤阳气:常易困脾,发为泄泻、水肿、尿少等症;2)多见头身困重:临床表现为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3)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大便溏泄,下痢脓血,小便混浊,妇女白带过多;4)阻遏气机:气机不畅则胸膈满闷,腹胀,食欲减退;5)病程缠绵难愈: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6)易袭阴位:多易伤及人体下部,如水肿、湿疹等病以下肢较为多见。

4.燥邪的致病特点: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5.热(火)邪的致病特点:表现阳热之象;多伤及上部;扰动心神;伤津耗气;火易生风动血;易致阳性疮痈

6.七情内伤直接伤及内脏:过喜或过惊伤心,过怒伤肝,过度思虑伤脾,过悲或过忧伤肺,过恐伤肾

7.七情内伤影响腑脏气机: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第八章发病

1.正气,是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统称,即人体正常功能及所产生的各种维护健康的能力,包括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邪防病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等,简称“正”。

2.邪气,是各种致病因素的统称,也称病邪,简称“邪”。包括外感六淫、疠气、内伤七情、饮食失宜、劳逸过度、外伤以及机体内部产生的水湿、痰饮、瘀血、癥瘕、痰核、结石、毒邪等。

3.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4.继发:指原有疾病未愈,又发生新的疾病。复发:指疾病初愈或在缓解期,原有疾病重新发作或反复发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