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一)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平均分》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平均分》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是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每个人分到的数量相等。
本节课的内容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表内除法”相呼应,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
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能够将平均分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引导发现,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糖果等,用于展示平均分的过程。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平时有没有参加过分东西的活动?比如分水果、分糖果等。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均分。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物,如水果、糖果等,并提出问题:如果要把这些东西平均分给你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分?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平均分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020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平均分
平均分(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2、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感受“平均分”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3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教学例题1(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三、堂上训练,理解平均分1、完成书本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第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完成书本练习二第2题。
四、学生谈收获。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五、全节课总结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平均分的认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平均分(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一)》名师教案
《平均分(一)》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9页例1、例2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4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
学习除法,首先必须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课本在例1中“分一分”的情境中,使学生通过3种不同的分物方法,在对比中突出同样多的分法,在直观中认识,抽象出“平均分”的含义;在例2 的学习中,既关注到平均分的方法,同时又关注了通过操作后得到的结果。
(二)核心能力在“分一分”的活动中,学生经历了“平均分”的过程,既注重动手操作,又注重了用数学语言描述,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培养了数学表达能力。
(三)学习目标1.借助“分一分”的活动,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学习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五)学习难点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结果。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平均分(一)》名师教学课件、《平均分(一)》巩固练习、《平均分(一)》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一)课堂设计1.导入师:(出示准备出游食品主题图)看,向阳小学二(1)班的同学们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老师和家长们准备了一些食品,你能说一说,都准备了什么?师:这么多食品,要怎么处理?你有什么建议?师:把这些食品分给同学们,你有什么分东西的建议呢?师:请你认真观察,图上的同学们分东西时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借助出游一起分东西的情境,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为引进“平均分”做了铺垫,同时又积累了分东西的经验。
】2.问题探究(1)平均分的含义师:把这些糖分成3份,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拿出你的糖果分一分。
学生摆糖果,动手分。
全班交流,学生演示。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都把这6块糖分成了3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分的结果。
出示下图:师:这3种分法,哪一种最公平?师:这种分法为什么公平?师:像这种,每一份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平均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67页至第69页的“平均分”概念及其应用。
内容包括:1. 引入“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 学习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3. 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直观地感知和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除法求平均分。
2. 教学重点:掌握平均分的意义,能够运用除法将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实物物品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学习卡片、实物物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a. 教师出示一些实物物品(如水果、玩具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过程。
2. 概念讲解(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解释平均分的意义和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出示例题,讲解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题,理解求平均分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和应用。
b.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合作(10分钟)a.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个关于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b. 各小组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平均分”的定义、求平均分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笔和纸画出一种情景,表示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答案:略a. 有12个苹果,要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b. 有18个糖果,要平均分给6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糖果?答案:a. 12 ÷ 3 = 4,每个人分到4个苹果。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二):
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 可以根据情况选择1个1个地分,也可以2个2个
地分,或几个几个地分。
夯实基础
1.先圈一圈,再填空。
(1)
有15支铅笔,每3支分给一个小朋友,可以分给( 5 )个小朋友。
(2)
有( 18 )块蛋糕,每6块装一盒,可以装( 3 )盒。
(3)
有( 16 )只手套,每2只配成一副,可以配成( 8 )副。如果 有18只手套,可以配成( 9 )副。 (4) 一共有( 10 ) 个 ,每5个一份,可以分成( 2 )份。
把18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 3)个。
提示:
不论怎样平均分,分的结果都相同,只 不管哪种分法,东西都必须分完。 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归纳总结:
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
可以根据情况选择1个1个地分,也可以2个2个 地分,或几个几个地分。
小试牛刀(选题源于教材P9做一做)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5 )盒。
2
表内除法(一)
第 1 课时
平均分(一)
R 二年级下册
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了 一些小礼物,快来看看吧!
1
课堂探究点 平均分的含义
2
课时流程
探索 新知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探究点
平均分的含义
你能将这些糖分成3份吗? 请你用手中的学具来分一分。
有几种不 同的分法?
观察同学们分的结果, 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画 摆 乘法意义 乘法算式
归纳总结:
平均分的方法: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可以动手分 一分,也可以圈一圈,最后数出能分成几份。
生活中,数学多,大家听我说一说。 学数学,真有趣,什么都要有根据。 有东西,分一分,亲自动手记得深。 要平等,同样多,所有朋友乐呵呵。
人教版二下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上面一共有多少张风筝图片?(24张)
如果每6张画片做一个风筝,可以做多少个?(可以做4个)
五、课堂小结:
1、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
设计
第二单元练习二
1、教材“练习二”的第3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读题。
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用你自己的方法分一分。
(2)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3)算式:6÷2=3
除号
读作:6除以2等于3.
四、课堂检测:
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
(1)完成第1题。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个盘里放几条?
提醒:先分一分,再列式。
引导:怎样列除法算式?
要分的鱼是15条,除号前面写15;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除号后面写5;每个盘子分3条,等号后面写3。15÷5=3
教学重点
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设计
教学环节反思
一、明确目标
1、课前三分钟
(1)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2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
(2)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4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
3、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学习重点: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二、小组讨论课前小研究
1、教材“练习二”的第3题: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教材“练习二”的第4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平均分(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平均分(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什么是平均分,能够简单地计算平均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引导学生认识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掌握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是对总数进行均等分配。
2.培养学生的计算平均值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包括有关平均分的图片和案例。
2.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和铅笔。
3.教室准备好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1.教师出示一个班上同学的成绩单,让学生寻找成绩单中的规律。
2.引出“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猜测平均分的意义。
第二步:讲解
1.通过实例介绍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讲解如何将总数均等分配给每个人。
第三步:练习
1.让学生参与课堂练习,计算一些简单的平均分问题。
2.小组合作,共同讨论解决平均分问题的策略。
第四步: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平均分知识点。
2.强调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关于平均分的练习题。
2.思考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描述该例子中如何计算平均分。
七、扩展阅读
阅读有关平均分的故事或实际案例,拓展对平均分的应用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掌握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单元 1平均分-人教版
1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一)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导航一、教学内容平均分(一)。
(教材第7~9页例1、例2)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了解“平均分”是分得同样多。
2.让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3.通过活动操作,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平均分”的操作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小圆片。
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了,看看他们在忙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主题图)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同学在做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他们准备了糖果、橙子、果冻等好吃的。
……师:他们是怎样分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对学生合理的发言应给予鼓励)二、学习新课1.教学教材第8页例1——认识“平均分”。
(1)认识“平均分”。
师:这6块糖果,如果要分成3份,该怎样分呢?拿出你的小圆片代替糖果分一分。
(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然后组织交流汇报)汇报1:第一份是1块糖果,第二份也是1块糖果,第三份是4块糖果。
汇报2:第一份是1块糖果,第二份是2块糖果,第三份是3块糖果。
汇报3:分了三份,每份都是2块糖果。
师:请大家说一说,听了前面同学不同分法的结果后,你们有什么想法?(师生共同讨论公平的分配方案,得出“平均分”的含义)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利用“平均分”解决问题。
①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哪种分法是平均分,集体订正)引导学生明确:第一幅图中的每份都是3块,同样多,所以第一幅图的分法是平均分。
②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一共有16片枫叶,每4片为一份,平均分成了4份。
人教2022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导学案:表内除法(一)平均分【导学案】
教材简析: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1.理解平均分及除法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时分配:1.除法的初步认识(1)平均分(1)1课时(2)平均分(2)1课时(3)平均分(3)1课时(4)除法(1)1课时(5)除法(2)1课时(6)练习课1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1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1课时(3)解决问题1课时(4)练习课1课时(5)整理和复习1课时(5)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1课时教法与学法:本单元进行除法教学时,多组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建立除法的概念;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和练习,提高学生表内除法运算的能力;通过动作、画图、语言表述等多种方式,达到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1)课题平均分(1)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学习除法的第一课,平均分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然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所以这节课以分糖果、分橘子为实例让学生感受什么是平均分,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对比,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的结果同样多。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1)(17张ppt)人教版公开课课件
分法 每份数量 每份数量是否相同
第一种 1块 1块 4块 第二种 1块 2块 3块
每份分得的数量 不相同
第三种 2块 2块 2块 每份分得的数量相同
像这种分糖果方法,每份分得同样多, 叫平均分。 每份分得不一样多,就不是平均分。
知识提炼
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叫平均分。
(名师示范课)二年级【下】册数学2 .1 平均分(1) (17张ppt)人教版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二年级【下】册数学2 .1 平均分(1) (17张ppt)人教版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二年级【下】册数学2 .1 平均分(1) (17张ppt)人教版公开课课件
一共有( 6 )个气球, 每( 2 )个一份,平均 分成了( 3 )份。
一共有(18)个 , 每 ( 6 )个一份,平均分 成了( 3 )份。
(名师示范课)二年级【下】册数学2 .1 平均分(1) (1数学2 .1 平均分(1) (17张ppt)人教版公开课课件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
样多,叫平均分。
(名师示范课)二年级【下】册数学2 .1 平均分(1) (17张ppt)人教版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二年级【下】册数学2 .1 平均分(1) (17张ppt)人教版公开课课件
2.把6个面包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 (1)如果一个小朋友分 1 个,另一个 小朋友分( 5 )个。 (2)如果一个小朋友分 2 个,另一个 小朋友分( 4 )个。
(名师示范课)二年级【下】册数学2 .1 平均分(1) (17张ppt)人教版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二年级【下】册数学2 .1 平均分(1) (17张ppt)人教版公开课课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平均分》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平均分》人教版
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二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的2.1节内容,人教版。本章节的核心是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培养他们在实际中运用平均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以基础的数学运算为载体,将抽象的平均数概念具体化,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对平均分的初步认识,进而引导他们探索和发现数学中的平均分原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确保教学内容实用性强,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核心素养目标
《平均分》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一是增强数感和符号意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体会数学的抽象美;二是提升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三是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让学生在探索平均分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这些目标立足于新教材要求,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 ①使用简洁的语言和符号: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繁琐的表述,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 ②合理布局:将板书内容合理布局在黑板上,避免拥挤和杂乱,保持清晰整洁的视觉效果。
- ③适当使用图表和示意图:使用图表和示意图来辅助解释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使信息更加直观易懂。
4.板书设计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
- ①创意图形:使用有趣的图形和图案来装饰板书,如用水果图片表示分配问题,增加视觉吸引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平均分(教案)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习平台的数据反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提醒未完成预习的学生。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尝试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探究二: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探究不同的平均分计算方法,例如使用计算器、手工计算以及列式计算等。比较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更高效的计算方法。
**探究三:平均分的公平性**
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在分配资源时的公平性。例如,如果有五个苹果要分给三个人,如何分配才是公平的?通过这类问题,让学生探讨公平的概念,并尝试解决分配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些拓展与延伸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七、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基础巩固题:
- 完成教材第23页的练习题1、2、3。
- 选择生活中一个例子,描述如何应用平均分解决问题,并画出相应的数学表达式。
4. 小组合作题:
- 小组合作完成一个调查报告,选择学校内的一个场景,如图书馆书籍分配、体育器材分配等,分析其平均分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作业反馈:**
1. 对基础巩固题的批改反馈:
- 检查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计算是否正确。
- 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集体讲解,澄清学生的误解。
- 对个别学生的错误,给出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2年级下册第1课时 平均分(1)【教案】
2表内除法(一)本单元教科书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个小节。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
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教科书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对比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含义,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实现“多元表征”的统一,理解除法的意义。
同时在具体情境中让平均分的结果从实物操作到图形表征,从而建立与乘法之间的联系,用乘法口诀求商。
最后通过对除法意义的深入理解,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科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和练习,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
单元主题图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1.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概念。
可以从动作表征和表象表征开始,让学生借助学具分一分、摆一摆,或者在图中连一连、圈一圈,积累丰富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进而组织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再写出相应的算式,最后让学生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2.1.1《平均分》(有答案) 人教版
平均分(一)1.2只小猴子分享劳动果实。
下面哪种分法公平?在括号里画“○”。
()()()2.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3.二(1)班3个同学在文艺汇演中获得了12支铅笔,为了保证公平,老师准备把这12支铅笔平均分给这3个同学。
哪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4.一共有()个气球,每()个气球一束,平均分成了()束。
5.根据下面的对话可以知道,它们的分法()(填“是”或“不是”)平均分。
6.你能把它们变成平均分吗?请你圈一圈。
平均分(二)1.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1)15根,每3根一份,能分成()份。
(2)15根,每5根一份,能分成()份。
(3)有25个,每5个拼成一个,可以拼成()个。
2.大熊猫吃竹子。
18根竹子,每2根分给一只大熊猫,可以分给()只大熊猫。
每6根分给一只大熊猫,可以分给()只大熊猫。
每()根分给一只大熊猫,可以分给2只大熊猫。
每()根分给一只大熊猫,可以分给6只大熊猫。
3.大象运木头(1)有10根木头,大象每次运2根,()次可以运完。
(2)有14根木头,大象每次运()根,()次可以运完。
4.猫妈妈抓了12条,分给小猫们吃,每只小猫分几条?可以分给几只小猫?参考答案:1 1.2.3.4.15 5 35.不是6.答案不唯一参考答案:21.(1)5 (2)3 (3)52.9 3 9 33.(1)5 (2)2 74.。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分(1)(课件)(共26张PPT)
分饼干
把6块 分成3份。
分饼干
把6块 分成3份。
洋洋
分饼干
把6块 分成3份。月月 Nhomakorabea分饼干
把6块 分成3份。
军军
分饼干
平均分
6块饼干每每份份分把分得6块同得样同多样,分多叫成,平3还均份可分。。以怎样分?
(1)
洋洋
(2)
兰兰
(3)
文文
判一判
分橘子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再( 1 )个( 1 )个分,分了( 2 )次。
分橘子
把这些 平均分成6份。
1.( 3 )个( 3 )个分。 2.( 1 )个( 1 )个分。 3. 先( 2 )个( 2 )个 分,
再( 1 )个( 1 )个分。 ……
分橘子
把这些 平均分成6份。
1.( 3 )个( 3 )个分。 2.( 1 )个( 1 )个分。 3. 先( 2 )个( 2 )个 分,
分牛奶
把24盒 平均分成( 3 )份,每份( 8 )盒。
分牛奶
24盒牛奶,平均分成( )份,每份( )盒。
24盒
分成 每份 几份 几盒
2 12
38
46
……
总数不变,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分得就越少。
分月饼
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2 )个。 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1 )个。 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半 )个。
再( 1 )个( 1 )个分。 ……
分橘子
把这些 平均分成6份。
1.( 3 )个( 3 )个分。 2.( 1 )个( 1 )个分。 3. 先( 2 )个( 2 )个 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各小组汇报情况,
(2)、学生观察汇报.
(4)、学生自己取名.
(4)、学生交流、汇报
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使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形式:讲授式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1、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课题
平均分(一)
课时
第1课时
班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平均分”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都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积累,系统、更深入的认识“平均分”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2)根据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请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2、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都不是一张“白纸”.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学习,是本节课教学的的关键.因此,要让学生从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过“平均分”的过程,在认识“再创造”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体验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的感受到生活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
1、学生动手分一分后汇报分法.
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