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
【教学设计】
课题
3.1 地球表面的地形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科学概念:1、识别五种基本陆地地形: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2、知道地球表面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是高低起伏、 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并描述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基本地形的特点;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高原、平原、盆地、高山、丘陵、 海洋。
的卡纸上 立体图中
(2)小 组 将 卡 纸 贴 找出颜色
在地图相应的位置 深浅所表
上 达的信
6.学生回答:西高东 息。
低,西部大多数是高
地形图,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请出我们的模型中国立体地 原、山地、盆地,东
形地图,请你们认真观察,用手触摸,找到指定的的地形种 部多是平原与丘陵
类,把地形的详细名称,比如,高原:青藏高原,就把青藏高
盆地。
做铺垫
3.1 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球表面的地形
(多种多样 高低不平)
陆地
海洋
高原
板书设计




,
地 面 开 阔 或 有 丘 陵 起 伏
平原
低 平 而 宽 广
,
山地
峰 峦 高 耸 地 势 崎 岖
,
丘陵
海 拔 不 高 山 顶 浑 圆 , 起 伏 小
,
,
盆地
周 围 有 山 地 高 原 环 绕 中 间 地 势 较 低
《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的起始课。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知道五种主要地形的特点及学会观看地形图,并根 据不同的方法分析判断某个地方属于什么地形。从单元中看本课,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与课后反思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与课后反思

一、教案主题:《地球表面的地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等。

2. 使学生掌握地形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利用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特点。

难点:地形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形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形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地球仪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新课导入:介绍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等。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各种地形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如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平原对农业的适宜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地形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展示讨论成果。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形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幅地形图,并分析图中的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案主题:《地球表面的地形》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等。

2. 使学生掌握地形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利用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特点。

难点:地形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九、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形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形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十、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地球仪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1课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1课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学情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球地形我设计》一课是《地球表面的地形》这节课的拓展课。

在《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中学生知道了地表的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峡谷等,并对这些地形的特点有了初步了解,会看简单的地形图。

学生的认知已经能够实现从实到形的转变,但是不管是实际的图片还是地形图都无法直观感知地形的特点。

在没有地形沙盘的情况下,最好认识地形的方式就是要以搭建3D模型的形式,将各种地形呈现在学生面前。

我校有机器人工作室相关的课程资源,学生有运用软件学习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将借助乐高LEGO虚拟积木软件,运用建构主义思想,让学生自己搭建地形模型,探索各种地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2.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自己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用课件展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

2.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地球表面的地形详案

地球表面的地形详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知道地形指的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

地形包括高原、山脉、盆地、平原、丘陵等。

2、让学生借助工具、利用感官等方法感知地形,能用简单语言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通地模拟实验,加深对地形的认识。

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为后续深入探究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打好基础。

3、让学生意识到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的改变,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地形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1、知道平原、丘陵、高原、盆地的特点。

2、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为后续深入探究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打好基础。

教具准备:分组材料:沙盘、摸布、记录表、中国地形图、不同颜色的粉笔灰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带你们去认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好吗?同学们看看这个人是谁啊?这就是传说中的超人啊!同学们想不想像他一样飞向天空呢?好的,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起去飞翔,在飞翔之前老师要求同学们记住你们看到的东西,能做到吗?请各位同学坐稳了,那我们出发吧!2、播放太空中的地球地形图视频。

师提问:地球表面什么样的呢?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山脉,还有哪些呢?(学生回答问题)3、总结:地球表面高低不平,有各种形状,我们把地球表面的形态称作“地形”。

3、谈话: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板书课题)4、同学们现在我们下了飞船来到了地球,让我们仔细地去看看地球的表面地形吧!,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探究这一课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讲到的方法加以归类:查资料、借助工具、建立模型等)(设计说明:附以问题:“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探究这一课?”,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和本单元探究将要采取的探究方法,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铺垫。

)二、新知探究(一)借助视频,认识地球表面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山脉,还有什么地形呢?(学生举手回答)师板书学生的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1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1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

3.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探索活动能够初步认识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这五种陆地地形的特征。

2、认识海拔,能够通过地图找到某个区域的海拔。

3、通过读图、画图的过程总结归纳出常见地形的特征。

4、能够通过探索地形特征的活动,对地形的相关问题产生兴趣,能够产生更多关于地形的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地形的特点教学难点:认识高原与平原的区别、丘陵与山地的区别教学准备:课件、立体地形图、实验报告单、激光笔教学过程:一、利用谷歌地球组织学生在大范围内认识地形,建立地形概念。

活动一:利用了谷歌地球组织学生观察全球地形。

师生讨论:观察地球表面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活动二:进一步利用谷歌地球的浏览功能。

随着视角的改变,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随着距离地球越来越近,可以观察到地球表面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师生讨论:什么是地形?学生已经知道的地形有哪些?指出本课研究的主要目标陆地地形中五种最常见的地形。

教师板书: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二、利用立体地形图组织学生认识五种陆地地形特点。

活动一:组织学生观察立体地形图,小组通过讨论总结出三种地形的特点并用简图画出来,贴到展示板上。

活动二:师生观察各组研究的结果,总结五种地形的特点每组介绍自己画的地形特点图,师生讨论总结出五种陆地地形的特点。

重点讨论高原与平原的不同和盆地的特点。

三、重点研讨丘陵与山地的不同活动一:出示四张包含丘陵和山地的图片,组织学生区分和讨论这四张图片,分别是什么地形?活动二:组织学生阅读丘陵和山地的地形特点,思考讨论:还需要搜集什么信息才能判断出图片上的地形?通过讨论引出“海拔”的概念。

活动三:组织学生通过地形图认识什么是“海拔”,并通过地形图,搜集图片区域有关“海拔”的信息,填写记录表。

然后根据海拔判断图片地形。

活动四:组织学生再次研讨丘陵和山地的特点。

四、学以致用。

活动:利用谷歌地球观察平凉地形,以及各个区域海拔。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1)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科学教育理论指导:本节课主要是选用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模式中的“学习环教学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学习环教学模式”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1、探索阶段:通过让学生欣赏世界各地的旅游照片,集中到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2、名词引介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中国立体地形图,对地形的高低起伏变化建立感性的认识,同时掌握使用地形图的技能;3、概念应用阶段:教师创设问题“地球表面的陆地地形都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自主迁移使用地形图的技能和有关地形的概念,探究全球陆地地形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多种地形成因的兴趣。

4.结合我校“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科研主题,将补充第 4 个环节:评价,师生互评将贯穿于整个课堂。

同时,此课以两种教学理念为指导。

1、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机制理论为指导,关注儿童的智力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三个特征;2、了解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寻找出迷思概念,运用观察和阅读资料方法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科学概念。

地球与宇宙空间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 1 课,是这一个单元的学习基础,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存在多种多样的地形,知道地球的表面高低不平,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多种地形的成因的学习热情,从而对本单元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本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图片交流我们看到过的地形,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地形,了解不同地形的特点;第二部分是通过观察中国地形图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点;第三部分是启发学生思考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成因。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知道五种主要的地形特点,学会使用简单地形图并自主探究地球表面的地形概况,激发学生尝试推测和探究形成多种多样地形地貌的成因的热情。

学情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属于地球与宇宙的知识范畴。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全部优秀教案(共8课时)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全部优秀教案(共8课时)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全部优秀教案(共8课时)1、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材简析】《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起始课。

本课将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

教科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看到过的地形”,学生通过交流自己带来的有典型地形特点的风景照片,了解什么是地形以及平原、山脉等常见地形的特点;第二部分“观察地形图”,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了解中国及世界地形的大致情况,学会一些认识地形的方法,感受到地球上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为单元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最熟悉的并非是旅游所见的地貌,而是自己的家乡的“地形”,但这种地形名称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很多学生似懂非懂,模棱两可。

即使,学生平时听到过或看到过“高原、山地、平原、丘陵、裂谷系、盆地”等地形的名词,而对于这些地形的名称和实际的地理意义无法作一一对应。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有高原、高山、盆地、平原、湖泊、峡谷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科学探究目标:1、初步学习观察地形图的方法2、能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并与实景图像相对照,形成对地形的初步认识。

科学态度目标:培养研究地形及其变化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不同的地形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会产生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地形图,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难点:区分高原与平原、山地与丘陵的特点。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3D中国地形图、3D世界地形图各一张、记号笔、纸条10张。

演示材料:多媒体课件、磁铁、3D中国地形图、三D 世界地形图、橡胶篮球、班级记录大表、纸条。

【教学过程】一、现象迁移,聚焦主题(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橡胶篮球。

]1、[出示一个橡胶篮球]提问:这是什么?什么样的篮球?提问:近距离看看,你看到的这个篮球的表面是怎么样的?师小结:我们远看去是似乎光滑,其实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地球表面的地形科学概念:1、知道地形包括高原、山地、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2、晓得地球表面存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就是多寡曲折、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可以看看直观的地形图,能够在地形图上指证例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会看懂地形图。

教学难点:晓得并叙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从地形图中辨认出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准备工作:含有典型的地形地貌图片、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地形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讨厌科学课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探究一节科学课不好吗?2、重新认识地形地球仪:今天科学课老师给你们增添了什么?(生:地球仪)这个地球仪就是人类存活的铀的地球。

、(板书地球)提出问题:地球表面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引导学生发现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要珍惜陆地资源。

)3、为了易于大家观测,我们一起来观测世界地形图。

这张图片给我们平时看见的存有什么相同?(生:这张图片就是凹凸不平的。

)地球表面就是平坦的吗?(不是,就是凹凸不平的。

)4、提示课题:在我们地球的陆地表面这种凹凸不平的状态就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各种什么?(生:地形)(板书:地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

二、进行探究,认识地形1、地球表面到底存有哪些地形呢,我们先仔细观察一组图片,看一看你辨认出地球表面的哪些地形?2、学生观察发现(看ppt上的图片)学生汇报,其他小组同学根据教师课件模拟的图片展开补足,教师对学生的汇报展开及时概括。

(板书学生的内容)3、这些是我们刚刚从图片中发现的地形,当然,地球表面的地形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了解一下地球表面常见的五种典型地形。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与课后反思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与课后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地球表面的地形》2.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等。

(2) 使学生掌握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 教学重点: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特点。

4. 教学难点: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6. 教学准备:地球地形模型、图片、案例资料等。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地球地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

3. 课堂讲解:(1) 讲解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等。

(2) 分析各种地形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5.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结合案例,探讨如何利用地形优势,改善人类生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形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三、课堂练习1. 根据地形特点,判断下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1) 华北平原:__ (2) 喜马拉雅山脉:__ (3) 四川盆地:__ (4) 亚马逊雨林:__2. 分析地形对下列地区人类活动的影响:(1) 北京市:__ (2) 成都市:__ (3) 迪拜:__ (4) 马丘比丘:__四、课后反思1. 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掌握了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部分学生在案例分析时,对地形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不够。

3. 针对课后练习,学生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但部分学生在判断地形类型时,仍存在一定困难。

4.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科版《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优质版1

教科版《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优质版1

《地球表面的地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大家好!感谢大家的光临和指导!我今天和大家讨论的课是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三单元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

为了更好的落实三性任务和研究市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科学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我精心准备了这一堂课。

首先,在“育人为本,特色发展”的顶层设计理念和三性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材料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本单元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和原因。

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中“地表及变化”的范畴。

从内容编排上本单元分为四大部分。

本课为第一部分,先大致地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体概况,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将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并为本单元后面的三部分做好铺垫。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看到过的地形”;第二部分“观察地形图”。

教学从交流学生带来的有典型地形特点的风景照片开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地形,了解平原、山脉等常见地形的特点。

再通过观察地形图,让学生了解中国及世界地形的大致情况,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

从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知道些什么,关注什么,困难在哪里,以便更好地进行下面的教学。

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离不开相关的图片资料,而教材提供的图片资料又不足,所以,我和学生充分利用现在的信息技术以及实验室相关模型,作为本课的教具和学具。

二、联系实际,说学情:1、在认识上,关于地球表面的形态,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已有不少见闻。

他们对高山、河流、平原这些常见地形并不陌生。

溶洞、瀑布、峡谷等一些特殊的自然景观也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2、在能力上,五年级学生有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观察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自制力、表达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但不同的个体存在差异。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自己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用课件展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

2.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1.学生初步交流展示。

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课件,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3.了解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照片或课件,学生回答后补充介绍,并填表板书。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 题
4、土壤中有什么
授课策略
[√]常规 [ ]合并 [ ]拆分 [ ]分时段
课 型
[√]探究 [ ]观看 [ ]制作 [ ]讲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了解土壤的成份
2.通过观看和实验查找土壤的成分。
3.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课前预备
干燥的土壤、放大镜、圆柱形玻璃瓶、镊子、小棍、水、牙签。
(2)加热浸泡土壤的液体,了解盐分。
9.观看烧杯中土壤的沉积物,土壤按颗粒大小先后沉积下来,最上面一层是黏土,用棍子挑一点在手上涂抹,会感到是黏滑的、细腻的。其次是沙粒。越是底下,颗粒越来越粗。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的残体。
10.现在请小组同学整理你们的实验记录,想一想土壤中有什么?
三、土壤和生命:
1.你们明白土壤中有哪些生命吗?
(三)实验总结
1.课堂当中,我们用短短的几分钟时刻去模拟了岩石受冷热、水流摩擦阻碍后发生的现象,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大自然当中,现在你认为这块岩石在这六天里,它的模样发生改变了吗?那什么缘故难以发觉它的变化?假如通过专门长时刻以后,它又会发生什么变化?你这么估量的依据是什么?
2.是啊,这种变化是细微的,缓慢的,不明显,有时候甚至无法用肉眼直截了当观看出来。但这也是一种改变。试想,现在是六天的时刻,那通过六年后,六百年后,当这种变化通过时刻的累积以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确实是另外的一番情形了。
一、导入
同学们,高原、平原、海洋、峡谷……地球表面的地势千姿百态,让我们的地球妈妈变得漂亮而可爱。请观赏几幅图片。
明白这是一种什么地势?是什么地点吗?
有谁能想到,这么漂亮的地点已今非昔比,这是后来在同一个地点拍到的图片,有谁想过它是如何样形成的呢?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地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和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地形现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地形的了解可能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建立地形的基本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地球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了解各种地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分析,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的识别和描述。

难点:地形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形图片和模型,用于展示和讨论。

2.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地形案例,用于分析和解释。

3.划分学生为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地形进行研究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的地形。

提问:“你们认为地球表面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五种基本地形的图片和模型,分别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每种地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个地形进行研究和讨论。

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地形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形案例,如家乡的地形、旅游景点等。

4.巩固(10分钟)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组的研究成果。

其他组的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提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建筑、交通等。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科版 (1)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科版 (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地形包括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二、教学重点典型地形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等地形的区别。

从地形图中观察整个中国、世界地表地形的分布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几种地形的特点1、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

)在旅游途中你们看到过哪些自然风光?预设:大海、黄山……师小结:你们看到的自然风光可真多,有广阔的海洋,有巍峨的高山,有一望无边的平原……你们想知道你们去的这些地方是什么地形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表面的地形”。

(板书课题)。

地形就是指地球表面地势高低起伏变化的形态。

2、老师在上课前对同学们进行了前测调查,(PPT出示空白表格)通过前测发现大家对地形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地形呢?(把同学们说到的地形板书在黑板上: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峡谷)师:在这6种地形中,我还发现大部分同学了解平原和盆地的地形特点,老师就不多讲了,请大家来讲。

请××同学上台,对照这4幅盆地地形图片,说说盆地有什么特点。

预设:周围高,中间低,像盆子一样。

(板书:周围高,中间低)师:××同学说得非常形象,要是声音大点就更好。

(课件出示盆地特点)请××同学上台,对照这4幅平原地形图片,说说平原有什么特点。

预设:很大,很平,比较低师:大家同意他说的吗?还有补充的吗?教师相机板书:平原:广、平、低师:我们记录时可以用简短的关键字词来记录,这样更能突出其特点,而且节约时间。

当我们自己研究时,也要学会用关键字词来概括。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的起始课。

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将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看到过的地形”,学生通过交流自己准备的有典型地形特点的风景照片,了解什么是地形以及平原、山脉等常见地形的特点;第二部分“观察地形图”,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了解中国及世界地形的大致情况,学会一些认识地形的方法,感受到地球上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为单元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本课是学生初步认识地形图的一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图片再到观察地形图的一个过程,从而初步认识观察地形图的方法,同时这样的观察又是开放的、具有探究性。

学生最熟悉的并非是旅游所见的地貌,而是自己的家乡的“地形”,但这种地形名称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很多学生似懂非懂,模棱两可。

即使学生平时听到过或看到过“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地形的名词,但是对于这些地形的名称和实际的地理意义却无法作一一对应。

这就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学生以前见过的中国地图大多是我国的行政区划图,很少有见过中国地形图的,但是见过的行政区划图又为本课学习地形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新知识的引入,为学习做好铺垫。

让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地形图来了解我国地形结构和地球表面地貌特征状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地形包括有高原、高山、盆地、平原、湖泊、峡谷、平原等。

2.地球表面还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科学探究目标1.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盆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

3.通过地形图和相关课件视频了解中国及世界地形地貌的相关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培养研究地形及其变化的兴趣,能主动了解所去过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地形,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3-1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3-1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科版

小学导学式备课表科学学科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 课时3、观察家乡地形的照片或课件,补充介绍,并填表4、小组交流,统计地形。

把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交流,说出地形地貌的类型,简单描述其特点,整理并做好地形统计记录,完成表格。

三、观察地形图1、认真观察: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

2、初步观察地形图。

思考:我有什么发现?上面不同的颜所代表的意思是什么?3、各组回答4、小组再次观察地形图从地形图上我还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交流并注意记录从地形图中获得的信息。

5、汇报四、拓展延伸1、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些什么呢?交流、讨论。

五、课后活动收集有关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特别是火山和地震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的资料,最好是文字加图片。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2、了解家乡的地形。

出示家乡地形的照片或课件,指导学生填表3、小结三、观察地形图1、谈话:整个地球表面的地形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礼物。

请看!(教师出示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希望在它们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

2、初步观察地形图。

说明特点:这三张地形图虽然范围不一样,可是它们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3、补充介绍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一种正射投影图。

它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尺和图例。

如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

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

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四、拓展延伸1、提出: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教后反思:备课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学情分析】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球地形我设计》一课是《地球表面的地形》这节课的拓展课。

在《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中学生知道了地表的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峡谷等,并对这些地形的特点有了初步了解,会看简单的地形图。

学生的认知已经能够实现从实到形的转变,但是不管是实际的图片还是地形图都无法直观感知地形的特点。

在没有地形沙盘的情况下,最好认识地形的方式就是要以搭建3D模型的形式,将各种地形呈现在学生面前。

我校有机器人工作室相关的课程资源,学生有运用软件学习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将借助乐高LEGO虚拟积木软件,运用建构主义思想,让学生自己搭建地形模型,探索各种地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2.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
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
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自己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趣导入
导入语: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秀丽,下面我们要通过一段视频来欣赏,请大家找找看视频中有哪些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地形。

(播放视频)
1.提问:(1)你看到了哪些地形?
(2)你最喜欢哪种地形?
(3)你们想设计自己喜欢的地形吗?
2.引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一起来设计地球表面的地形。

(板书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球地形我设计)
二.亲历探究,获取新知
(一)确定探究方法
1.师:如果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地形,大家可以选择什么样的软件?
2.学生交流讨论。

3.确定运用LEGO搭建3D地形图。

(二)制定探究方案
1.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1)师:你打算用LEGO软件搭建什么地形图?请小组讨论,并填写是记录单中的第一和第二项内容。

(2)小组汇报
2.教师温馨提示:
(1)尽可能选择多种形状的积木,将地形搭建得更精细;
(2)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积木区分地形中的不同元素;
(3)搭建完成后,将作品命名为第几小组,保存到桌面上《地形图》的文件夹里,
并填写记录单的第三项内容。

(4)结束后电脑画面停留在设计好的地形图上。

(5)搭建的过程中请轻声交流。

(三)探究实验
学生开始实验探究(实验时间:约25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讨论、小结
1.探究结束,整顿纪律。

2.师:请介绍你们小组搭建的地形图。

3-4名同学汇报不同的地形,教师适时的评价、学生互评并补充说明。

4.小结:运用LEGO软件同学们将各种地形的特点都搭建出来了,对每一种地形也有更深的认识。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关于地球上的各种地形你还想继续探究什么?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