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岩体分类方法及其意义的探讨
岩体工程分类方法及应用研究
经验来对岩体进行归类的方法 , 形成了以定性描述
★基 金项 目: 西省 交通厅 科技 项 目(0 0 00 5 江 2 1C 0 6 )
方 法
及
王 燕 易萍华 时 宁
W a gYa ig u h n n h Yi n h a S i P Ni g
应
用
研
究
(. 1 东华理工大学 , 江西 南 昌 30 1 ; . 3 03 2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 院, 江西 南 昌 3 03 ) 3 0 8
( .at hn stt f eh oo y J n x Na c a g 3 0 3 2J n x rvn i a e f rfc 1 sC ia ntue T cn lg , i g i n h n 0 1 ; . ag i o ica Acdmyo T a E I i o a 3 i P l i
0 引 言 工 程 岩 体 分 类 是 岩 体 力 学 的一 个 重 要 研 究 课
为主 和定量 指标 为 辅对 工程 岩 体综合 评 价 的分 类方 法。 因此 , 岩体工 程 分类对 正确 认识 岩 体 的基本 质量
题, 是工程岩体稳定分析的基础 , 也是岩体工程地质 条件定量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工程岩体分类是根据 实际工程的需求 ,对工程建筑物基础或围岩体进行 分类的一种方法。而岩体分类经历了早期较为简单 的岩石分类到多参数分类 ,从定性分类到定量半定 量分类 的发展过程。 目 , 前 在国际上 , 工程岩体分类 采用的是根据各种手段获取 的“ 综合特征值” 来反映 岩体的工程特性 ,把它作为工程岩体分类的基本定 量指标[ 并与岩体的一些简单 、 1 J , 实测的指 标 、 工程 岩体地质条件和岩体力学参数联系起来 ,借鉴 已建 和完工的工程的设计 、施工和处理 的成功和失败的
岩土工程中的岩石分类方法
岩土工程中的岩石分类方法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主要研究土壤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而在岩土工程中,岩石的分类方法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它对于工程设计、施工和监测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岩石分类的方法和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一、岩石分类的基本原理岩石是地壳中的一种基本固体物质,它被地质学家定义为由矿物质、玻璃体和有机物质组成的天然固体聚集体。
基于岩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可以将岩石分为不同的类型。
然而,由于地球历史演变复杂和地质作用复杂性,岩石的类型非常多样。
在岩土工程中,常用的岩石分类方法包括岩石的成岩类型、岩石的成分和岩石的岩性。
成岩类型是指岩石形成过程中所受到的热、压、水化等作用的性质。
根据成岩类型,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是由于岩浆冷却结晶所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沉积岩是由于颗粒堆积和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等。
变质岩是由于高温、高压和化学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如片麻岩、云母片岩等。
岩石的成分主要是指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岩石的化学成分。
根据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岩石可以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和碱性岩。
酸性岩石中含有硅酸盐矿物,如花岗岩、安山岩等;中性岩石中含有铝硅酸盐矿物,如页岩、砂岩等;碱性岩石中含有含碱矿物,如碱性花岗岩、玄武岩等。
岩石的岩性是指岩石的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
根据岩石的岩性,岩石可以分为坚硬岩石、软弱岩石和特殊岩石。
坚硬岩石具有较高的密度和强度,如花岗岩、片麻岩等。
软弱岩石具有较低的密度和强度,如页岩、泥岩等。
特殊岩石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如膨胀岩、溶蚀岩等。
二、岩石分类的应用意义岩石分类在岩土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岩石的分类可以提供有关岩石性质的基本参数,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例如,在岩石基坑支护设计中,需要根据岩石的强度、稳定性和渗透性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支护形式和材料。
岩石的分类可以为这一过程提供参考。
地基土(岩)的工程分类定义及意义
地基土(岩)的工程分类定义及意义(岩)的工程分类定义及意义1、定义:地基土(岩)的工程分类是根据对土(岩)的工程性质最有影响的基本特征指标,把工程性质接近的土划分为一类并定以相应的名称。
2、意义:地基土(岩)的工程分类有利于工程技术人员选择正确的研究土(岩)性质的方法,对土(岩)做出合理的评价,便于统一认识交流经验。
二、地基土(岩)的工程分类作为建筑物地基的土(岩)是根据土的颗粒级配,土的塑性,土的成因和土的特殊工程性质来划分土的类型。
地基规范将地基土(岩)划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六大类。
(一)岩石1、定义:岩石是由一种和几种矿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构造的集合体。
工程作用涉及到的地质体称为岩体。
岩体为由岩石组成的岩块及在结构面切割下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
2、分类:(1)按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和极软岩;(2)按风化程度分为风化、微风化、中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岩石。
(二)碎石土1、定义:碎石土是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
2、分类:碎石土根据颗粒级配和形状进一步划分为漂石、块石、卵石、圆砾和角砾。
注:定名时应根据粒组含量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砂土1、定义:砂土是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的土。
2、分类:砂土按其颗粒级配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注:定名时应根据粒组含量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砂土是无粘性材料。
但如果砂是湿的或很湿的,水的表面张力可以使砂土产生细粘聚力,而当砂处于干燥或饱和状态时则消失。
砂是一种有利的建筑材料。
(四)粉土粉土是塑性指数Ip小于或等于1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粉土的性质介于砂土或粘性土之间。
粉土中其粒径为0.05~0.005mm的粉粒占绝大多数,水与土粒之间的作用明显地不同于粘性土和砂,主要表现粉粒的特征。
岩土工程中的岩石分类与评价
岩土工程中的岩石分类与评价引言: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着土壤和岩石的性质和行为,为土木建筑项目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而在岩土工程中,岩石的分类与评价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本文将从岩石的分类方法、常见的岩石类型以及岩石的评价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岩石的分类方法岩石的分类方法主要分为岩性分类和成因分类。
1. 岩性分类:岩性分类是根据岩石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
岩性分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是由于地壳上深部的高温熔融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沉积岩是通过水、风、冰等运动将岩屑、动植物遗体等沉积而形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等。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岩石接触变质或区域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如云母片岩、石英岩等。
2. 成因分类:成因分类是根据岩石形成的地质过程对岩石进行分类。
成因分类包括构造岩、热液岩和沉积岩三大类。
构造岩是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岩石,如断层岩、喷发岩等。
热液岩是由于热液活动而形成的岩石,如石英脉、石英矽卡岩等。
沉积岩是通过水、风、冰等运动将岩屑、动植物遗体等沉积而形成的岩石。
二、常见的岩石类型在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岩石类型包括花岗岩、玄武岩、砂岩、泥岩、页岩等。
1. 花岗岩:花岗岩是一种以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为主要成分的酸性火成岩,具有石质致密、结构均匀、硬度较高的特点。
花岗岩在岩土工程中广泛用作建筑材料和路基填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2. 玄武岩:玄武岩是由于地壳上的中等温度熔融作用而形成的基性火山岩,具有致密、韧性良好、耐久性较强的特点。
玄武岩在道路、隧道等土建工程中经常用作路面铺装材料和防水材料。
3. 砂岩:砂岩是由于风、水等运动将砂质颗粒沉积而形成的沉积岩,具有颗粒状骨架、透水性好、易于开采的特点。
砂岩常用作建筑材料、路基填料以及石英砂等工业原料。
4. 泥岩:泥岩是由于湖泊、河流等环境中的泥质颗粒沉积而形成的沉积岩,具有疏松、胶结性强、可塑性高的特点。
工程岩体分级方案
工程岩体分级方案摘要工程岩体的分类和分级对于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合考虑了岩石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工程性质,提出了一种综合的工程岩体分级方案。
该方案根据岩石的岩石名称、岩石的完整性、岩石的均匀性、岩石的结构、岩石的硬度、岩石的风化、岩体的开裂、岩体的岩浆与非岩浆等多个指标对岩石进行了分类和分级。
通过对岩石的分级,可以为工程项目提供合理的材料选择和施工设计的依据。
1. 引言岩石是大自然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自然物质,是地球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
岩石在工程项目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地基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隧道工程等工程项目的构造材料,同时也是工程施工和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质因素。
在岩石工程领域,对岩石的分类和分级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建立合理的岩体分级方案,不仅可以为工程项目提供合理的材料选择和施工设计的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岩石工程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现有的岩体分级方案目前,已经存在许多岩体的分类和分级方法。
根据国际上常用的分类方法,可以将岩体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型,而每一大类型下还有许多的小分类。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基于岩石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方面的分级方法。
但是,目前的分类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分类方法繁琐复杂、分类标准不够科学、分类不够细致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新的综合的岩体分级方案。
3. 工程岩体的分类和分级在岩石工程领域,对岩石进行合理的分类和分级是非常重要的。
岩石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多个方面都会影响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
在本文中,我们将岩体分级分为七个等级,即I级岩体、II级岩体、III级岩体、IV级岩体、V级岩体、VI级岩体、VII级岩体。
在对岩石进行分级时,我们将考虑岩石的岩石名称、岩石的完整性、岩石的均匀性、岩石的结构、岩石的硬度、岩石的风化、岩体的开裂、岩体的岩浆与非岩浆等多个指标。
工程岩体分类方案中RMR分类
工程岩体分类方案中RMR分类引言岩石是地球表面的重要成分,地下工程如隧道、水坝、地下室等都需要对岩体进行分类和评价。
RMR(岩体强度分类系统)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岩体分类方法之一。
通过对岩体参数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对岩体质量进行评价,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岩体分类的目的岩体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不同类型的岩石进行定量化的评估和分类。
这有助于工程师和设计人员更好地了解并理解地下岩体的特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通过对岩体分类的研究,可以更好地预测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施工风险,提高工程质量。
RMR分类的主要内容RMR分类系统是根据岩体参数的测量和分析,将岩体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等级。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参数:1. 岩体强度:包括岩石的抗压强度、固体硬度等;2. 节理间距和方向:节理的间距、长度和角度对岩石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3. 岩石的地下水:地下水的压力和含水量是岩石稳定性的一大影响因素;4. 岩石的地下应力状态:岩石应力状态的不同会对岩石的稳定性产生不同的影响;5. 岩体的均匀性:岩体结构的均匀性直接影响着岩石的稳定性。
RMR分类的具体方法RMR分类系统主要是根据岩体参数的测定和分析,将岩体分为5个不同等级,分别是I、II、III、IV和V级。
具体的划分标准如下:1. I级:岩体强度高,节理开裂少,长度短,倾角小,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地应力状态较小,岩体均匀性好;2. II级:岩体强度中等,节理较多,长度和倾角较大,地下水条件较好,地应力状态略大,岩体均匀性一般;3. III级:岩体强度较低,节理发育,长度和倾角较大,地下水条件一般,地应力状态较大,岩体均匀性差;4. IV级:岩体强度很低,节理发育且较密,长度和倾角较大,地下水条件差,地应力状态很大,岩体均匀性很差;5. V级:岩体强度极低,节理非常发育,长度和倾角极大,地下水条件非常差,地应力状态很大,岩体均匀性极差。
RMR分类系统的应用RMR分类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中。
工程岩体质量分类的三种方法
工程岩体质量分类的三种方法
工程岩体质量分类是岩石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中,不同质量等级的岩体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本文介绍了三种常用的工程岩体质量分类方法。
1. 大地质量法
大地质量法是最常用的岩体质量分类方法之一。
该方法根据岩体的结构、岩性、断裂、节理、褶皱等的分布情况,将岩体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其中,优质岩体具有完整的结构、均匀的岩性、少量的裂缝和节理,且裂缝和节理的发育程度较低;良质岩体结构较好,岩性均匀,裂缝和节理发育程度中等;中质岩体结构不太完整,岩性不太均匀,裂缝和节理发育程度较高;差质岩体结构不完整,岩性不均匀,裂缝和节理发育程度很高。
2. Kirsch法
Kirsch法是一种基于岩体中单轴压缩强度的分类方法。
通过实验测定岩体的单轴压缩强度,将岩体分为超硬岩、硬岩、半硬岩、半软岩和软岩等五个等级。
其中,超硬岩的单轴压缩强度大于300MPa,硬岩的单轴压缩强度在150-300MPa之间,半硬岩的单轴压缩强度在75-150MPa之间,半软岩的单轴压缩强度在30-75MPa之间,软岩的单轴压缩强度小于30MPa。
3. RMR法
RMR法是Rock Mass Rating的缩写,是一种基于岩体强度、岩体结构、地应力、地下水等因素的分类方法。
通过实地调查和测量,
将岩体分为六个等级。
其中,RMR等级越高,表示岩体质量越好。
RMR 等级分别为0-20、21-40、41-60、61-80、81-100、101-120。
以上三种工程岩体质量分类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类。
工程岩体分类的指导意义
工程岩体分类的指导意义工程岩体分类根据用途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针对性较少的、原则的、大致的通用分类这种分类可供各学科领域各国民经济部门笼统的使用第二类则是针对某一学科领域某一具体工程或某一工程的具体部位的特殊要求甚至专为某工程目的服务的专用分类。
而对于第二类由于各行业的工程项目在规模、使用环境、使用寿命和稳定性的要求方面有很大差异。
因此在对工程岩体分类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就会不同。
比如水工建筑基岩通常要考虑岩体的渗透性能而深埋地下洞室和人工高边坡则必须注意初始应力场的影响采矿业则更关心岩石的可钻性和可爆性。
这说明影响工程岩体分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很难找出一种尽可能准确又有较大的应用范围的分类方法。
正因如此随着岩石力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工程岩体的分类方法趋于多样化。
又由于长期的地质作用岩体本身存在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它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所以任何一种工程岩体的分类方法都存在有待完善改进的地方。
但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的学者致力于工程岩体的研究工作。
尤其是随着国内外一系列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建设, 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大量工程地质问题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工程区岩体质量分类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众所周知面对与岩体相联系的工程项目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为了在经济性和安全性作出合理选择有赖于对岩体的稳定性评价。
而岩体的稳定性评价方法三致分为分析计算法、模拟试验法和岩体分类法。
而前两者过程周期长、耗资大其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相比之下工程岩体分类法不需要详尽的岩体力学测试资料尤其是现场大型测试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投资快速作出评价。
并且由于考虑了岩块强度、结构面强度等诸多因素所以合理并且准确的岩体分类法不仅能对工程区岩体结构模式及其强度特性作出评价帮助我们更及时地了解岩体的质量好坏预测可能出现的岩体力学问题而且还能对可利用岩体作出判别、工程优化设计、确定合理建基面从而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支护衬砌、建筑选型和施工方法选择等提供参数和依据。
rmr岩体工程分类方法
rmr岩体工程分类方法岩石力学分类(Rock Mass Classification,简称RMR)是一种用于描述岩体质量的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岩体的稳定性、强度和变形特性。
RMR分类方法是由加拿大地质调查局(GSC)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已经成为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岩体工程分类方法之一。
RMR分类方法的主要依据是岩体的完整性、结构面发育程度和风化程度。
根据这三个因素的不同组合,将岩体划分为五个质量等级:I、II、III、IV和V。
其中,I级为最优质的岩体,V级为最劣质的岩体。
以下是对这五个质量等级的详细介绍:1. I级:完整岩体。
这类岩体的结构面非常少,且不发育,岩石本身具有较高的完整性和强度。
这类岩体通常具有良好的自稳性,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支护措施。
在工程中,I级岩体通常被认为是理想的建筑材料。
2. II级:较完整岩体。
这类岩体的结构面较少,但发育程度较高。
虽然岩石本身的完整性和强度较高,但由于结构面的发育,使得岩体的自稳性较差。
在工程中,II级岩体需要进行一定的支护措施,以保证其稳定性。
3. III级:较破碎岩体。
这类岩体的结构面较多,且发育程度较高。
岩石本身的完整性和强度较低,因此岩体的自稳性较差。
在工程中,III级岩体需要采取严格的支护措施,以保证其稳定性。
4. IV级:破碎岩体。
这类岩体的结构面非常多,且发育程度很高。
岩石本身的完整性和强度非常低,因此岩体的自稳性非常差。
在工程中,IV级岩体需要采取非常严格的支护措施,并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的施工方法,以保证其稳定性。
5. V级:松散岩体。
这类岩体的结构面非常多,且发育程度非常高。
岩石本身的完整性和强度非常低,因此岩体的自稳性非常差。
此外,由于风化作用的影响,这类岩体的强度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在工程中,V级岩体需要采取非常严格的支护措施,并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的施工方法,以保证其稳定性。
RMR分类方法的优点:1. RMR分类方法简单易懂,易于操作。
第3.7 岩体分类理论与方法
100 %
工程实践说明,RQD是一种比岩芯采取率更好的指标。
8
用RQD值来描述岩石的质量分级
9
例 某钻孔的长度为250cm,其
中岩芯采取总长度为200cm,而
大于10cm的岩芯总长度为
157cm(如图所示),
则岩芯采取率:
200/250=80%
RQD=157/250=63% 岩体分类为:Ⅲ类、中等岩体
3.7.2. 分类原则
(1)有明确的类级和适用对象(专题性的、综合性的)。 (2)根据适用对象,选择考虑因素(单因素、多因素)。
(3)有定量的指标。
(4)类级一般分五级为宜。 (5)分类方法简单明了、数字便于记忆和应用。 发展趋势:“多因素、综合特征值”分类法
5
3.7.3 分类的独立因素
(1)岩石材料的质量(强度指标)。 岩石强度,《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2)岩体的完整性,密集度、切割度、连续性等。
(3)岩体结构面产状与岩体工程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等。 (4)地下水(软化、冲蚀、降低有效正应力、c、φ) (5)地应力(大小、最大主应力方向)
(6)其它因素(自稳时间、位移率)
其中(1)(2)是岩石基本质量,(3)-(6)是考虑工 程岩体特点的其它因素
6
3.7.4 几种典型岩体分类理论和方法 1.按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σ c分类 岩石普氏系数(f=σ c/10)分类法
10
b. 以弹性波(纵波)速度分类 依据:弹性波速变化来反映岩体结构特性和完整性。 ①梅里特(Merritt)提出龟裂系数(Kv):
K v (V pm / V pr )
Merritt的龟裂系数岩体分类
Kv 级次 岩体类别 0.8~1 Ⅰ 非常好 0.8~0.6 Ⅱ 好
岩体力学04工程岩体分类详解
<250
(2)岩体稳定性分级
当地下洞室围岩处于高天然应力区或围岩中有不利于岩体稳定的软弱结 构面和地下水时,岩体BQ值应进行修正,修正值[BQ]按下式计算:
[BQ]=BQ-100(K1+K2+K3)
K1-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 K2-主要软弱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 K3-天然应力影响修正系数。
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K1)表
•岩石的完整程度也可按结构面系数:
Jv(条/m3)
<3
3~10
Kv
>0.75
0.75~0.55
结构面系数Jv=单位体积岩体中结构面的条数。
10~20 0.55~0.35
20~35 0.35~0.15
<5 极软岩
<0.15 极破碎
>35 <0.15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指标BQ BQ=90+3σcw +250 Kv
•岩石的坚硬程度按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σcw(MPa)
>60
60~30
30~15
15~5
坚硬程度
坚硬岩 较坚硬岩 较软岩
软岩
•岩石的完整程度按完整性系数:
岩体完整性系 数Kv
>0.75
0.75~0.55
完整程度
完整
较完整
0.55~0.35 较破碎
0.35~0.15 破碎
完整性系数Kv=岩体纵波波速与岩块纵波波速之比的平方。通常根据声波测试确定。
BQ
天然应力状 态
极高应力 区
高应力区
>550 1.0 0.5
K3 550~450
450~350
350~250
1.0
1.0~1.5 1.0~1.5
0.5
岩体分类方法的应用分析
岩体分类方法的应用分析I. 导言- 介绍岩石分类方法的背景- 论文的目的和意义II. 岩体分类方法概述- 自然分类法和人工分类法的介绍- 基于矿物组成、结构和形态等特征的分类方法III. 岩体分类方法的应用- 岩体分类在岩石学领域的应用- 岩体分类在地质勘探领域的应用- 岩体分类在工程地质领域的应用IV. 岩体分类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岩体分类方法的局限性和不足- 对岩体分类方法进行完善和发展的建议和展望V. 结论- 总结岩体分类方法及其应用的重要性- 强调对岩石分类方法的研究和探索VI. 参考文献岩体分类方法是岩石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岩石进行分类和归类的方法。
岩体分类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矿产资源勘探等领域。
通过岩体分类,可以深入了解岩石的成因、物质特性和矿物组成等,为岩石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成果和支撑。
岩体分类方法通常包括自然分类法和人工分类法。
自然分类法是根据岩石的物理特征、化学性质和成因等因素对岩体进行分类。
常见的自然分类法有材料分类法、岩浆岩分类法、变质岩分类法和沉积岩分类法等。
人工分类法则是根据矿物组成、结构和形态等岩石特性对岩体进行分类。
人工分类法是一种基于实验室测试数据的分类方法,比自然分类法更准确。
人工分类法通常使用光镜、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除了分类方法本身,岩体分类中涉及到的一些重要概念也需要重点介绍。
比如,岩石成因是指岩石形成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岩石组成则是指构成岩石整体的矿物元素和元素化合物;而岩石结构则是指岩石中矿物之间的排列、大小和形态等因素。
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岩石的物质特性和特征。
总之,岩体分类方法是研究岩石学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是深入了解岩石成因和特征的前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验室分析方法的更新,岩体分类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人们应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析方法,为为实际应用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课程论文工程岩体分类方法及其意义的探讨
课程论文工程岩体分类方法及其意义的探讨岩体分类是岩石力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将工程岩体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或类别,以便在工程建设中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岩体的力学性质和工程行为。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岩体分类方法,并讨论岩体分类的重要意义。
一、常用的岩体分类方法1.地质分类法:地质分类法是根据岩石的成因和时代背景对岩体进行分类。
根据地质分类法,岩体可以被分为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等不同类型。
这种分类法主要从岩石的成因和地质历史角度出发,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岩体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但缺乏直接针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划分。
2.岩石物理分类法:岩石物理分类法是根据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对岩体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法主要是基于实测数据,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岩体的物理性质。
然而,岩石物理性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孔隙度、水含量等,因此与岩体的力学性质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直接关系。
3.工程地质分类法:工程地质分类法是根据岩体的构造、断裂、溶蚀等特征对岩体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法主要从工程建设角度出发,旨在研究岩体的工程性质和行为,可以较为直接地指导实际工程设计。
工程地质分类法包括稳定性分类、块体分析分类等,能够对岩体的稳定性和断裂特性进行全面的评估。
二、岩体分类的意义1.工程设计和施工:岩体分类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不同类型的岩体在力学性质和工程行为上存在差异,对应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法也不同。
岩体分类能够帮助工程师准确评估岩体的稳定性、孔隙度、强度等参数,从而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施工方法,降低工程风险,提高工程质量。
2.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岩体分类对于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类型的岩体具有不同的破坏机制和变形特征,对应的地质灾害类型也不同。
通过对岩体进行分类,可以预测和评估岩体的稳定性,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3.岩石力学研究:岩体分类是岩石力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岩石力学研究是探索岩体力学性质和行为规律的过程。
工程岩体质量分类方法
工程岩体质量分类方法
工程岩体质量分类是通过对岩体物理力学特性、构造特征以及与
周围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因素综合研判,将岩体划分为不同等级的
方法。
它是进行岩体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的基础和前提,对
保障工程安全和提高工程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工程岩体质量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国际岩石力学委员会(ISRM)岩体质量评价方法:根据岩石
强度、节理和岩体结构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将岩体划分为I~VI级六
个等级。
2. 中国工程岩体分类标准(GB/T 50268-2008):根据岩体物理
力学指标和岩体变形、稳定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将岩体划分为I~V 级五个等级。
3. 黄大年教授工程岩体分类方法:综合考虑岩层结构、破碎程度、裂隙发育程度、围岩状况等因素,将岩体划分为I~VI级六个等级。
4. 高小明教授工程岩体分类方法:综合考虑岩层结构、破碎程度、节理发育情况、裂隙发育程度、地应力等因素,将岩体划分为
I~VII级七个等级。
以上几种工程岩体质量分类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具体工程中应根
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判定。
浅谈围岩分级的意义及方法
浅谈围岩分级的意义及方法【摘要】隧道工程所赋存的地质环境千差万别,它给隧道工程所带来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的。
施工人员不可能对每一种特定情况都有经验和处理方法,从长期的工程精力来看,我们可以认识到每种围岩的特性以及之间存在的联系和规律。
本文对围岩分级的意义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隧道工程:围岩分级;分级方法0引言:隧道围岩稳定性分级属于隧道工程的基础工作,也是支护结构与施工的基础工作,为了保证隧道安全,根据一个或者几个主要指标将无限的岩体序列划分为具有不同稳定程度的有限个级别,即将稳定性相似的围岩划分为一级,将全部围岩划分为若干级,这种划分方法就是隧道围岩稳定性分级。
最后,在围岩分级的基础上在依照每一类围岩的稳定程度给出最佳施工方法以及支护结构设计。
同时,围岩分级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国家甚至不同的行业,都有自己的工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围岩分级原则。
1围岩分级的意义:由于在开挖隧道时,隧道周围的底层可以是软硬不一的岩石,也可以是松散的土,在18世纪70年代,一位欧洲学者在对石灰岩进行系统分类时首次提出围岩分级的概念,18世纪末,一位俄国学者将将岩石性质划分为五类,分别是松软岩、软岩、裂隙破碎岩、次坚硬岩和坚硬岩。
自此,工程界开始推行围岩分级的概念。
可以说,围岩分级是选择施工方法的依据,也是正确评价经济效益、确定结构上的荷载、进行科学管理、确定衬砌结构的类型以及制定劳动份额和材料损耗等等的基础。
总的来说,从隧道设计到施工的各个阶段,精准迅速得判断围岩稳定性等级,对隧道施工及后面的安全运营有重大意义。
2围岩分级的方法:现行的围岩分级方法中,作为分级的基本要素大致有三类,分别是:第一类:与岩性有关的要素。
比如根据围岩岩性可将其分为软岩、硬岩石和膨胀岩等等,这些围岩的分级指标采用岩石强度和变形性质,比如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岩石的变形模量或者岩石的弹性波速等。
第二类:与地质构造有关的要素。
关于岩体质量分类的几点分析
关于岩体质量分类的几点分析1、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大力推进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建设,一些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工程地质问题,需要对工程区域岩体质量分类进行研究。
目前而言,岩体质量分类一方面是对岩体结构模式、强度特性进行评价,对可利用岩体进行判别,然后进行优化设计,从而确定合理建基面,特别是准确选择各类岩体力学参数,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岩体质量分类概述岩体质量,换言之就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岩体的整体强度特征。
大系统方面而言,岩体质量还包含岩体结构类型、地应力场、水体效应等影响,所以岩体质量分类也就是受到以上影响因素的影响,利用具体的表征指标,及各类形式和方法得出。
现阶段,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岩体质量分类的种类比较多,但是简单归纳可以分为定性分类、定量分类以及二者相互结合的类型;有常规性分类,也有专门性分类;有单一影响因素的分类,也有多种影响因素分类。
整体而言,常规分析方法就是以上所述三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延伸出一些智能化分类方法,比如说神经网络分类方法、模糊数学分类方法、灰色理论分析方法等。
3、常规分类方法岩体质量评价及分类起源于地下工程,逐渐延伸到坝基工程与边坡工程,开始是岩石分级,然后发展定性评价。
比如,最初分类方法是前苏联普氏于1906年提出的岩石坚固系数f分类方法。
这种定性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仅仅利用几个固定评价指标,或者是数学公式,对岩体质量进行定量分级,实际上存在一定误差,无法准确概况所有情况,需要以定量分析为基础进行定性分析。
于1970年,岩体质量分类研究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由单影响因素分析发展到多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到1988年,我国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诸多研究基础上,提出坝基岩体质量分级表,主要是按照岩石强度、结构特點、受力条件等三个方面对坝基岩体质量进行分类,还给出每一类别岩体力学参数的一些参考范围。
之后,我国编制《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先是岩体基本质量指标进行简单分类,然后按照工程区域地下水情况、工程结构面产状及初始应力状态等三个影响因素,对岩体质量进行分类,对每一个类型的工程岩体进行细致的定级。
工程岩体分类方法及其意义的探讨
摘要工程岩体分类是岩石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对国内外较具影响力的工程岩体分类方法及相应的岩体质量指标进行了归纳介绍,并对其中个别分类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了工程岩体分类在对可利用岩体作出判别、工程优化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工程岩体分类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岩体分类;质量指标;工程优化设计第1章诸论工程岩体指各类岩石工程周围的岩体,这些岩石工程包括地下工程、边坡工程及与岩石有关的地面工程,即为工程建筑物地基、围岩或材料的岩体。
而工程岩体分类是指通过岩体的一些简单和容易实测的指标,把地质条件和岩体力学性质参数联系起来,并借鉴已建工程设计、施工和处理等成功与失败方面的经验教训,对岩体进行归类的一种工作方法[ 1 ]。
一个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如果缺少岩体具体而详细的强度和水文地质资料时,工程岩体分类系统就会成为一个很有用的工具。
选择合适的分类系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岩体的质量好坏,预测可能出现的岩体力学问题,从而为工程设计、支护衬砌、建筑选型和施工方法选择等提供参数和依据。
从这个角度而言,考虑岩块强度、结构面强度等诸多因素,以工程实用为目的的岩体分类,不仅是岩石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对实际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从Ritter(1879)谋求将经验方法公式化用于隧洞设计,尤其是决定支护形式开始,岩体分类系统的发展已有100多年历史。
其间,国外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早期的太沙基(Terzaghi,1946)、劳弗尔(Lauffer,1958)和迪尔(Deere,1964)等。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岩体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岩体分类方法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如威克汉姆(Wikham,1972)等提出了RSR分类法,宾尼奥斯基(Bieniawski,1973)提出了RMR分类法,巴顿(Barton,1974)等提出了Q系统分类法等。
随后,霍顿(1975)、宾尼奥斯基(1976)、巴顿(1976)和拉特利奇(1978)等分别对各种分类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研究。
关于工程岩体分级方法的综述
关于工程岩体分级方法的综述摘要:综合分析我国现行的工程岩体分级特征,重点介绍岩体分级标准在根据岩石的强度、岩体的完整性、地下水条件、初应力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下进行岩体分级,从而指导实地工程建设,并讨论与Q分类法和RMR分类法的关系,在发展中他们有趋于统一和向国际标准接轨的趋势。
关键字:工程岩体分级;国标;岩体基本质量1.1 岩体分级的重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土地资源的日益减少,水利水电、铁道、交通、矿山、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各种类型、不同用途的岩体工程逐渐增多。
质量高、稳定性好的岩体,不需要或只需要很少的加固支护措施,就可以保证工程施工和使用的安全;质量差、稳定性不好的岩体,常常会给工程的施工和使用带来诸多的安全隐患,甚至会在工程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出现地质灾害,需要采取复杂加固措施来保证工程施工和使用的安全[8]。
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准确而及时地进行工程岩体的稳定性判断,对于保证工程施工和使用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经过岩土工程界半个世纪的努力,目前岩体分级指标已形成了国标体系。
自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工程岩体分级问题引起了国外岩土工程界的广泛关注。
国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工程岩体分级方法,并在工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
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国内的岩土工程界也开始了工程岩体分级方法的研究,以谷德振、黄鼎成[6]等为代表,在学习和消化国外研究成果,总结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工程岩体分级方法,制定了相应的工程岩体分级行业标准,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和健康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工程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形成了现在《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它是由水利部、建设部、铁道部等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共同起草制定的适用于各种岩体工程的统一分级方法。
属于国家最高层次的基础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各种类型岩石工程的岩体分级,是制定各行各业岩体分级标准的基本依据。
1.3 岩体分级标准多属于综合分级,考虑岩石的强度、岩体的完整性、地下水条件、初应力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岩石的工程分级及意义
1岩石的工程分级及意义岩石的工程分级是从岩石的工程表现出发,对岩石的一种定量区分,其目的是正确的进行工程设计,合理的选用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工具和器材,准确的制定生产定额和材料消耗定额2什么叫做炸药的氧平衡井下施工为什么选用零氧平衡氧平衡指的是炸药内含氧量与充分氧化可燃元素所需氧量之间的关系零氧平衡指的是k=0即当炸药中的氧恰好能完全氧化可燃元素,零氧平衡炸药的氧和可燃元素都得到充风利用,能释放出大量热量,而不会产生有毒气体3、巷道断面设计的内容与步骤?巷道是井下生产的动脉,巷道断面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煤矿生产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
主要内容:断面形状设计和参数确定。
步骤:选择巷道断面形状——确定巷道净断面尺寸——风速验算——设计巷道掘进断面尺寸(根据支护参数与道床参数)——计算巷道掘进断面尺寸(按允许的超挖值——布置水沟与管缆——绘制巷道断面施工图——编制巷道特征表和每米巷道工程量及材料消耗量表。
4道施工监测的目的是什么?监测的主要内容、手段有哪些?施工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依据;监测巷道围岩状态,控制围岩变形;监测支护效果,确定二次支护时间等。
施工过程中需要监测的主要信息有围岩表面及深部位移、应力变化、围岩与衬砌之间的接触压力、衬砌内部的应力、顶板离层、锚杆(索)受力等。
在松软岩层巷道施工监测过程中,可用收敛计测量巷道的收敛变形;用水准仪测量顶板下沉量和底鼓量;用各种多点式位移计测量岩层内不同深度的位移,从而可以算出位移速度。
5掘进面的防尘措施有哪些?湿式打眼、水炮泥、放炮喷雾、冲刷巷帮、净化风流、转载点喷雾、掘进机内外喷雾、除尘风机、潮料喷浆、个人防护6常用锚杆结构例行有哪些1钢筋和钢丝绳砂浆锚杆2金属倒楔试式锚杆3木锚杆4树脂锚杆5快硬水泥锚杆6快硬膨胀水泥锚杆7管缝式锚杆8树脂预应力锚索支护7立井延生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方法有哪些目的;保证新水平建设按期进行,实现水平间正常持续和避免浪费方法;1利用辅助水平延深井筒2利用衍深间延深井筒3利用反井延深井筒2巷道的净断面、设计掘进断面和计算掘进断面有何区别?巷道净断面是支护之后的断面,必须满足行人、运输、通风和安全设施及设备安装、检修、施工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工程岩体分类是岩石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对国内外较具影响力的工程岩体分类方法及相应的岩体质量指标进行了归纳介绍,并对其中个别分类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了工程岩体分类在对可利用岩体作出判别、工程优化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工程岩体分类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岩体分类;质量指标;工程优化设计第1章诸论工程岩体指各类岩石工程周围的岩体,这些岩石工程包括地下工程、边坡工程及与岩石有关的地面工程,即为工程建筑物地基、围岩或材料的岩体。
而工程岩体分类是指通过岩体的一些简单和容易实测的指标,把地质条件和岩体力学性质参数联系起来,并借鉴已建工程设计、施工和处理等成功与失败方面的经验教训,对岩体进行归类的一种工作方法[ 1 ]。
一个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如果缺少岩体具体而详细的强度和水文地质资料时,工程岩体分类系统就会成为一个很有用的工具。
选择合适的分类系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岩体的质量好坏,预测可能出现的岩体力学问题,从而为工程设计、支护衬砌、建筑选型和施工方法选择等提供参数和依据。
从这个角度而言,考虑岩块强度、结构面强度等诸多因素,以工程实用为目的的岩体分类,不仅是岩石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对实际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从Ritter(1879)谋求将经验方法公式化用于隧洞设计,尤其是决定支护形式开始,岩体分类系统的发展已有100多年历史。
其间,国外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早期的太沙基(Terzaghi,1946)、劳弗尔(Lauffer,1958)和迪尔(Deere,1964)等。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岩体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岩体分类方法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如威克汉姆(Wikham,1972)等提出了RSR分类法,宾尼奥斯基(Bieniawski,1973)提出了RMR分类法,巴顿(Barton,1974)等提出了Q系统分类法等。
随后,霍顿(1975)、宾尼奥斯基(1976)、巴顿(1976)和拉特利奇(1978)等分别对各种分类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研究。
我国于20 世纪70年代相继在一些行业或部门开展了工程岩体分类方法的研究,并自20 世纪70年代起国家及水利水电、铁道和交通等部门,根据各自特点提出了一些围岩分类方法及其应用的工程实例。
如国家为制定《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J86-85),(2001年修订为GBJ50086-2001)而提出的工程岩体分类;铁道部门为制定《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而提出的铁路隧道围岩分类,总参工程兵(坑道工程)围岩分类等。
1994年颁布了我国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18-94),该标准提出了分两步进行的工程岩体分级方法:首先根据岩体坚硬程度和完整性这两个指标进行初步定级,然后针对各类工程特点,并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进行修正,再对工程岩体进行进一步分级。
该标准为我国岩体工程建设中岩体分级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尺度,为我国岩体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已经被一些行业规范所采用[ 2 ]。
本文对国内外较具影响力的工程岩体分类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就这些分类方法的工程指导意义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第2章国外工程岩体分类2.1 太沙基岩体分类应用岩体分类进行隧洞支护设计最早的文献出现在太沙基(1947)的一篇论文中。
论文中对钢架支护承担的岩体荷载,在定性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估计,引起人们对控制岩体性质的那些特征的关注,特别是重力构成主驱动力的情况。
太沙基的描述性分类定义清晰,他认为:完整岩石既无节理也无微裂隙,因此,岩体若破裂,裂缝必然穿过坚硬岩块,由于爆破、剥落造成岩体的损伤,顶板可能在数小时或数天之内崩落,此即为剥落条件。
完整硬岩还可能遇到岩爆,即岩板(块)从顶板或侧壁上突然剧烈地脱落下来。
层状岩石:由单个岩层组成,沿层与层之间的边界间的岩块局部紧密结合,侧壁无需支护,剥离及岩爆都可能发生。
块体及薄层岩石:由完整或几乎完整的岩块组成,各自分离,岩块间无化学结合,侧壁需支护。
破碎岩:破碎但未受化学扰动,具流动特性。
如果大多数甚至全部碎块细如沙粒,则位于地下水位之下的破碎岩石具有含水砂层的性质。
挤压岩石:缓慢地朝隧洞中产生位移,无明显体积增量,先决条件是膨胀性小的云母矿物或粘土矿物微粒或次微粒含量较高。
膨胀岩石:膨胀岩石向隧洞内产生位移,主要局限于那些富含膨胀性矿物如含蒙脱石的岩石。
太沙基的这种分类方法尽管受主观的或经验的影响,但它简便易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地质调查或岩体物理力学测试。
这种分类方法常为长隧道设计所采用,按这种分类方法所确定的支护结构上的荷载是作为岩石松动力荷载考虑的。
如果围岩产生的实际压力远大于这种松动荷载,则这种方法就不适用了。
2.2劳弗尔支撑时间分类法劳弗尔(1958)认为未支护跨度的自稳时间与洞室所在岩体的质量有关。
在隧洞中,未支护跨度定义为隧洞的跨度,若在掌子面到最近的支护距离大于隧道跨度的情况下,定义为掌子面到最近的支护距离。
劳弗尔提出的分类方法已被许多专家修正,形成了现在所谓新奥法的一部分。
自稳时间要概念的意义在于隧洞跨度增大将使可供安装支护的时间大大减少,如一条小跨度的导洞可以在少量支护情况下成功建造,而同样岩体条件下的大跨度隧洞,如果不立即安装牢固的支护,则可能是不稳定的。
新奥法包括在各种破坏发生前的自稳时间有限的岩石条件下进行隧洞安全施工的多种技术,这些技术包括采用顶拱小型导洞、分步开挖和采用多平硐方法形成支护环,以便进行大规模开挖。
此类技术可用于开挖太沙基所说的有可能产生挤压和膨胀问题的页岩、泥岩之类的软岩,这项技术同样适用于非常破碎岩体的隧洞施工。
但是,在将这些技术使用于开挖坚硬岩石时,应非常小心,因为其破坏机制不同。
在对坚硬岩石中的洞室进行设计时,假设围绕洞室的岩体的稳定性与时间无关时应该小心,因为,当结构面形成的楔形体露于洞室的顶部时,一旦岩石支护被去掉,它将会垮落,这种现象可能发生在爆破掘进中或者在随后的扩挖期间。
如果要求这些楔形体保持原位或要提高其安全性,必须尽快地安装支护,最好在支护安装之前,整个楔形体前能被清除。
另一方面,承受高应力的岩石中的洞室破坏常由于开挖导致应力环境的改变而产生,此时,洞室逐渐破坏,表现形式为自行剥落、片帮或者以岩爆的形式突然发生。
不管大哪种情况下,支护设计均应该多多考虑应力方面的改变而不是仅仅注意开挖的自稳时间。
2.3 RQD岩石质量指标分类岩石质量指标RQD是由迪尔等人于1964年提出的,是根据岩芯记录提供对岩体质量的定量评价,认为钻探获得的岩芯完整程度与岩体的原始裂隙、硬度、均质性等状态有关。
岩石质量指标的定义是大于10cm的完整岩芯占岩芯总长度的百分比,岩芯直径至少为54.7mm,并用双层岩芯管钻进[ 3 ]。
(2-1)根据RQD值的大小,将岩体质量划分为5类。
表2-1 基于RQD的岩体分类Palmstrom(1982)提出,在没有岩芯资料但在地表露头或探硐中可以看到不连续面时,岩石质量指标的值也可以通过单位体积内节理数(不连续面)来估计,对于不含粘土的岩体的换算关系为(2-2)式中——每立方米中的总节理数,又称为体积节理数。
岩石质量指标是一个与方向有关的参数,其值的变化可能很大,取决于钻孔的方向,使用体积节理数概念在减少该参数的方向性影响方面非常有用。
岩石质量指标试图反映现场的岩体质量,用金钢石钻具钻取岩芯时,必须小心以保证由操作或钻进产生的破裂在确定岩石质量指标时能被鉴定出来。
当将Palmstrom方程用于根据露头测绘估计时,不应包括爆破产生的破裂面[ 4 ]。
2.4 RSR岩体结构等级分类法威克姆(1972)曾提出了一种比较全面的岩体分法的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岩体结构特性和状况,并给出具体参数的定量指标RSR,岩石的等级则是由RSR的定量指标来划分:RSR=A+B+C式中A——表征岩体种类和地质构造特征的参数B——表征沿掘进方向的节理类型的参数C——表征地下水对节理状况影响的参数对某一地质剖面而言,RSR值是参数A、B和C的总和,它反映了岩体结构的质量。
参数A是一种评价隧道轴线所穿过的岩体的结构状况的参数,它与隧道的开挖尺寸无关,也与其施工措施和支护手段无关,在工程建设前期,需要进行规范化的地质勘察获取有关的地质构造特征的资料,用来确定该参数A的取值。
参数B是与节理类型(走向、倾角和节理间距)和掘进方向有关的参数,一般地质调查或地质图给出岩层的走向和倾角。
据此,可得到岩层的有关节理类型参数的近似值。
相应的隧道掘进方向是由工程规划所确定。
通常可使用地质资料提供的岩层的节理特征并预先选用几种工程布置(隧道走向)取得节理间距估算的平均值,如节理密度或岩体块度分析,岩心分析或RQD(岩石质量指标)等地质资料,并结合考虑岩层产状和掘进方向的影响。
参数C是一项影响支护量级的地下水流动估计参数,它考虑如下因素:(1)岩体结构性所有质量,即A+B之和表示的数值;(2)节理面的状况;(3)地下水的渗出量。
在预测地层的水文地质条件时,分析地下水流动情况应结合抽水试验、当地水井情况、地下水位、地表水文、地形和降雨量等因素综合考虑。
评价节理面的状况特征,应考虑地表情况、地质历史、钻孔岩芯取样等方面的情况综合分析。
对于某一地质剖面而言,RSR值是参数A、B、C的总和,此值范围一般在25~100之间,反映了岩体结构的质量,隧道穿过的每一特别地层的结构特性都应予以分别分析与评价,从而得到相应的RSR值。
根据所得的岩体的RSR值,可由下式估算岩体荷载:(2-3)式中Wr——岩体荷载D——开挖直径RSR——岩体结构等级一旦得到了Wr的值,便可应用荷载——结构法进行地下结构的设计。
2.5 RMR岩体力学等级分类法岩体力学等级是宾尼奥斯基(1973)提出的一种岩体分类方法,该分类法考虑了岩石抗压强度、岩体质量指标、节理间距及节理状况地下水等五种因素,根据个参数,建立了岩体质量评分标准从而进行岩体分类。
岩体力学等级的确定方法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对某一特定岩体,先按岩石抗压强度、岩体质量指标、节理间距及节理状况地下水等五种因素逐一评定,并按规定的评分标准评出分数,然后再把五个单因素的分数累加起来,得到岩体分类指标RMR的初值;第二步,根据节理裂产状变化对第一步得到的初值加以修正。
修正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强调节理裂隙对岩体稳定产生的不利影响,修正评分的取值办法如表2-2所示,经修正后的岩体总评分实质上就是岩体质量综合评价指标。
表2-2 按节理方向的修正评分值以此为划分岩体工程分类的依据,将岩体进行分类。
表2-3 按总评分确定的岩体类别宾尼奥斯基在评价岩体质量时,十分重视岩体中结构面的因素,对节理的状态赋值最高,其次是岩石质量指标和节理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