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城市》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教学课件
单击添加副标题
第一节 城市发展 与城市化
202X CIICK HERE TO ADD A TITLE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城市的起源过程
一.城市的起源条件
○ 生产力发展 ○ 社会分工 ○ 社会组织出现
美
索
不
达 米 亚 尼平 罗原 河
印 度 河 谷 地
谷
地
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美洲
2.城市的起源过程
小结
起源条件 概念
城市 城市发展
城市化
当代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形成过程 表现及标志
大河中下游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气候适宜 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
城市
规模扩大
集市 社会组织 出现
商品交换
农业生产力发 展
剩余产品 社会分工
3.城市的发展
阶段
农业
产业革命前
大机器 产业革命到工二战业
二战后第三产业
社数会量经 础少济,基规模小城市,功发能展的单特一点, 政治中心
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 扩展,经济中心
所处阶段 目前速度 发展水平
成熟 缓慢甚 阶段 至停滞
高
70﹪ 以上
城市化 水平
发展 趋势
郊区城市化 和逆城市化
加速 阶段
加速
低
乡村移向 约40﹪ 城市
读图思考:建国后我国城市化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趋势 ?试讨论并解释原因。 (提示:分时期描述变化趋势,从我国各时期的经济发展政策和经济发展 状况
来分析)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功能 齐全,出现专业化城市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
展
)
思考:20世纪50年代历来,北京城市用地规模发生了哪些变化? 原因是什么 ?
第一节 城市发展 与城市化
202X CIICK HERE TO ADD A TITLE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城市的起源过程
一.城市的起源条件
○ 生产力发展 ○ 社会分工 ○ 社会组织出现
美
索
不
达 米 亚 尼平 罗原 河
印 度 河 谷 地
谷
地
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美洲
2.城市的起源过程
小结
起源条件 概念
城市 城市发展
城市化
当代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形成过程 表现及标志
大河中下游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气候适宜 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
城市
规模扩大
集市 社会组织 出现
商品交换
农业生产力发 展
剩余产品 社会分工
3.城市的发展
阶段
农业
产业革命前
大机器 产业革命到工二战业
二战后第三产业
社数会量经 础少济,基规模小城市,功发能展的单特一点, 政治中心
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 扩展,经济中心
所处阶段 目前速度 发展水平
成熟 缓慢甚 阶段 至停滞
高
70﹪ 以上
城市化 水平
发展 趋势
郊区城市化 和逆城市化
加速 阶段
加速
低
乡村移向 约40﹪ 城市
读图思考:建国后我国城市化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趋势 ?试讨论并解释原因。 (提示:分时期描述变化趋势,从我国各时期的经济发展政策和经济发展 状况
来分析)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功能 齐全,出现专业化城市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
展
)
思考:20世纪50年代历来,北京城市用地规模发生了哪些变化? 原因是什么 ?
城市发展史PPT课件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二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2
导论
•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城市人口比例在总人口中逐渐增加,城市
已经成为社会运行的中心。
3
• 中国是世界城市发源地之一。古代城市之 多、规模之大是世界罕见的。
4
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分期
2000多年中国城市建设的布局,即:突出 政治中心,强调中轴线以及前朝后市的规 划布局。城市中出现专门的交易中心—— 市。
38
• 3、建筑技术增强。高台宫殿较为普遍,如 赵国的邯郸城。
• 4、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文化发达。
39
第二章 秦汉的城市
•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确立和初步发 展的时期。空前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 的建立,对中国城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汉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 而且城市政治、经济、文化都获得高度发 展,城市建筑也有着重大的进步,使中国 城市文明屹立于世界城市文明的前列。
32
殷墟特点
• 城市的中心是商朝的王宫建筑群,这时的 宫殿已由单体建筑发展为主从组合的建筑 群。王宫分为三区,北区是王室居住区, 中区是宗庙和处理政务的区域,南区是祭 祀区。三区的宫殿建筑大体上分布在纵轴 线上,初步形成前殿后寝和纵深的对称布 局方法。
• 殷墟未发现城墙。
33
34
周代的城市
周代的城市具有以下特点: 1、数量较前增加不少,但城市规模小。 2、形成严格的城邑等级制度。 3、城市建设有一定的规划性。
拜占庭
建设年代 583年 493年 1421-1533年 1267年 605年 1366年 前220年 800年 300年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二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2
导论
•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城市人口比例在总人口中逐渐增加,城市
已经成为社会运行的中心。
3
• 中国是世界城市发源地之一。古代城市之 多、规模之大是世界罕见的。
4
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分期
2000多年中国城市建设的布局,即:突出 政治中心,强调中轴线以及前朝后市的规 划布局。城市中出现专门的交易中心—— 市。
38
• 3、建筑技术增强。高台宫殿较为普遍,如 赵国的邯郸城。
• 4、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文化发达。
39
第二章 秦汉的城市
•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确立和初步发 展的时期。空前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 的建立,对中国城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汉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 而且城市政治、经济、文化都获得高度发 展,城市建筑也有着重大的进步,使中国 城市文明屹立于世界城市文明的前列。
32
殷墟特点
• 城市的中心是商朝的王宫建筑群,这时的 宫殿已由单体建筑发展为主从组合的建筑 群。王宫分为三区,北区是王室居住区, 中区是宗庙和处理政务的区域,南区是祭 祀区。三区的宫殿建筑大体上分布在纵轴 线上,初步形成前殿后寝和纵深的对称布 局方法。
• 殷墟未发现城墙。
33
34
周代的城市
周代的城市具有以下特点: 1、数量较前增加不少,但城市规模小。 2、形成严格的城邑等级制度。 3、城市建设有一定的规划性。
拜占庭
建设年代 583年 493年 1421-1533年 1267年 605年 1366年 前220年 800年 300年
《中国的城市化》PPT课件
第一类是以综合职能为特征的中心城市
➢ (1)区域中心城市:指一个较大区域范 围内具有综合职能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除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 辖市和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 计划单列市之外,还包括省会城市和自治 区的首府,共36个。其数量虽少,因绝 大多数都是经济实力雄厚、区域辐射力 强的大城市。
(5)多中心的城市密集区和以大城市为核心的 城市群正在形成。
▪ 中国目前多中心城市密集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 海地区,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大体有以下6个: 辽中南城市密集区、京津唐城市密集区、山东 半岛城市密集区、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区、闽 东南沿海城市密集区、珠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区。 其中长三角地区是全国地域范围最大、经济实 力最强、包含城市数量最多的地区。以大城市 为中心的城市群,目前多分布在中国的中西部 地区,且绝大多数为省会城市,如:武汉、长 沙、成都、重庆、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哈 尔滨、长春等。
❖ 改革开放后,农村改革突破了人民公社制度,突 破了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模式,解放和发展了农 村和农业的生产力。并且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引 入,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工农产品价 格关系得到逐步调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农业 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大量转移以及小城镇的大量 涌现和迅速崛起,极大地改善了计划经济时期城 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迅速发展,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
❖ 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和渐近性, 使得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呈现出许多与国外发 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不同的特征和问题。从总体 上说,了解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是理解中国工业 化和城市化独特性的关键。
❖具体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 (1)城乡分离的制度性障碍逐步减少,但依然 存在。
城市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PPT课件
总结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手段如清洁能源、智能交通、循环经济等正在逐步应用于城市与社区的建设中,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例如,通过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可以优化能源的分配和使用,减少浪费;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中国上海的循环经济实践
谢谢
THANKS
详细描述
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应注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同时,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城市规划与设计
总结词
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详细描述
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应注重采用可再生能源、节能材料和设备,提高建筑能效。同时,要注重绿色建筑的设计和运营管理,确保其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详细描述
哥本哈根制定了宏伟的减排目标,计划到2025年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市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同时鼓励市民使用自行车、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此外,哥本哈根还加强了建筑节能改造和城市绿化建设,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丹麦哥本哈根的绿色能源转型
库里蒂巴通过发展高效公共交通系统,实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建设
总结词
上海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节能减排。
详细描述
上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包括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体系、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等。同时,上海还加强了对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的资源化利用,推动产业绿色升级。通过这些努力,上海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手段如清洁能源、智能交通、循环经济等正在逐步应用于城市与社区的建设中,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例如,通过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可以优化能源的分配和使用,减少浪费;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中国上海的循环经济实践
谢谢
THANKS
详细描述
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应注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同时,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城市规划与设计
总结词
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详细描述
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应注重采用可再生能源、节能材料和设备,提高建筑能效。同时,要注重绿色建筑的设计和运营管理,确保其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详细描述
哥本哈根制定了宏伟的减排目标,计划到2025年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市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同时鼓励市民使用自行车、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此外,哥本哈根还加强了建筑节能改造和城市绿化建设,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丹麦哥本哈根的绿色能源转型
库里蒂巴通过发展高效公共交通系统,实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建设
总结词
上海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节能减排。
详细描述
上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包括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体系、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等。同时,上海还加强了对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的资源化利用,推动产业绿色升级。通过这些努力,上海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城市发展战略管理课件
(三)战略目标的分解和战略措施的制定
1.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分解
制定城市发展的分目标:
经济发展战略
科技发展战略
文化发展战略
人口发展战略
产业发展战略
等等。
25
第二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
2. 城市发展战略措施的重点 城市发展战略措施的重点是根据城市产业
结构的演化规律,不断调整城市产业的投 资结构。 简单地说,主要就是调整投资的方向,把 投资向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倾斜。
见下页图
18
第二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
二、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一般程序和工 作
(一)了解情况和分析研究
19
第二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
1. 城市自身资料的了解、分析与研究 (1)城市历史与传统的了解。 (2)城市的区位与地位的了解、分析与研
究。 (3)城市的自然人文资源与产业状况的了
解、分析与研究。 (4)研究城市性质功能的发展、综合、叠
43
第四节 新世纪城市发展战略要点
当然,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 城市与城市之间 的联合, 从古希腊的“城邦”(City-state)到 现在的城市群、Citistate, 都是城市发展的 必然结果和趋势。尤其是建设我国的 Citistate, 更能够充分利用我国不同城市的 资源和竞争优势, 防止结构同化和资源浪费, 形成我国的城市规模经济效益, 带动区域发 展, 更好的应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 的机遇与挑战。
12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概说
3.建设目标 空间结构指标。 空间规模指标。 建设环境质量指标。
13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概说
(三)城市发展战略重点 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 就必须突出加强
某些部门的发展, 这些部门就成为战略发展 的重点。 应该说, 抓全局是要解决全面性的问题, 抓 重点是要解决主导性的、关键性的和要害 的问题。
城市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PPT课件
城市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ppt课件
目 录
• 城市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概述 • 城市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 城市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案例 • 城市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展望 • 城市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01 城市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 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城市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 满足当前城市与社区发展需求的 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 发展需求的能力。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和通 信技术,实现城市各领域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例如,智 能交通系统可以优化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堵;智能安防 系统可以提高公共安全防范能力;智慧医疗系统可以提供 便捷的医疗服务。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 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进步与创新驱动
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技 术进步和创新驱动。例如,智能城市、绿色建筑、清洁能源 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将为城市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 持。
创新驱动
政府和企业应鼓励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技术在城 市和社区中的应用。例如,通过设立创新奖励、支持创业等 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进行创新。
总结词
通过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详细描述
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旨在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通过退耕还林、湿地保护和恢复 、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此外,城市环境治理还包括空气质量改 善、噪音污染控制、水体治理等方面,以创造宜居的环境。
智慧城市与科技创新
要点一
总结词
运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参与国际可持续发展议程
目 录
• 城市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概述 • 城市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 城市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案例 • 城市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展望 • 城市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01 城市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 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城市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 满足当前城市与社区发展需求的 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 发展需求的能力。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和通 信技术,实现城市各领域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例如,智 能交通系统可以优化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堵;智能安防 系统可以提高公共安全防范能力;智慧医疗系统可以提供 便捷的医疗服务。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 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进步与创新驱动
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技 术进步和创新驱动。例如,智能城市、绿色建筑、清洁能源 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将为城市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 持。
创新驱动
政府和企业应鼓励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技术在城 市和社区中的应用。例如,通过设立创新奖励、支持创业等 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进行创新。
总结词
通过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详细描述
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旨在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通过退耕还林、湿地保护和恢复 、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此外,城市环境治理还包括空气质量改 善、噪音污染控制、水体治理等方面,以创造宜居的环境。
智慧城市与科技创新
要点一
总结词
运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参与国际可持续发展议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共28张PPT)
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 方式等逐渐趋同。
世界城市化
• 世界城市化进程 •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 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世界城市化进程
城市出现 18世纪中叶 二战结束 现在
缓慢发展
加速发展 空前发展
1990 41%
19 70% 340%
1750 1%——2%
呈城然受 低市经自 年水人济给 前平口的自 ,的和限足 。比缓人制的 重慢口。农 只增比世村 有长重界自
• 注意:城市化过程包括两个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 的方面。①人口城市化: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
②区域城市化:变农村地区为城市地区
人口 乡村地区
集聚 转变
城市 城市地区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 1、城市人口增加 •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 口的百分比。
城市产生的前提
• 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使一部分 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
城市的发展史
• 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农业是社会经济的 基础,城市居于社会经济的从属地位。那 时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 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
城市的发展史
• 产业革命以后,大机器工业逐步取代手工业,生 产力谁拼空前提高。工业发展促使人口和产业在 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
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逆城市化
(1)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退,而是城市化扩展的 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形成一 体化基础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优 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在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 噪音的大城市居民,从而导致了逆城市化现象。
世界城市化
• 世界城市化进程 •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 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世界城市化进程
城市出现 18世纪中叶 二战结束 现在
缓慢发展
加速发展 空前发展
1990 41%
19 70% 340%
1750 1%——2%
呈城然受 低市经自 年水人济给 前平口的自 ,的和限足 。比缓人制的 重慢口。农 只增比世村 有长重界自
• 注意:城市化过程包括两个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 的方面。①人口城市化: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
②区域城市化:变农村地区为城市地区
人口 乡村地区
集聚 转变
城市 城市地区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 1、城市人口增加 •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 口的百分比。
城市产生的前提
• 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使一部分 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
城市的发展史
• 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农业是社会经济的 基础,城市居于社会经济的从属地位。那 时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 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
城市的发展史
• 产业革命以后,大机器工业逐步取代手工业,生 产力谁拼空前提高。工业发展促使人口和产业在 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
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逆城市化
(1)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退,而是城市化扩展的 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形成一 体化基础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优 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在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 噪音的大城市居民,从而导致了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ppt课件
项目
固体垃圾污染
来源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举例 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塑料袋、易拉罐、废电池等
4、噪声污染
项目
噪声污染
来源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危害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人体健康
举例 工厂、施工场地的机器声,车辆的噪声、商店中 的音响发出的噪声等
A.为市政建设就地提供木材
B.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C.调节气候,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D.美化城市环境,树立 国际大都市形象
答案 D A
小结:
概念
城市化 标志 意义
城 市 化
世界城市化 的进程
世界城市化进程阶段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城市化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 解决的措施
问题探 究
初期 阶段
中期 阶段
后期 阶段
城市化阶 段
城市化水 城市化发
平
展速度
地域扩 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
25%~ 30%以 下,低
缓慢
各功能用地混
缓慢 杂布置,功能 区分异不明确
中期阶段
30%一 70%, 较高
迅速
交通拥挤、环
快 境恶化、住房 紧张等
后期阶段
70%以 上,高
缓慢,甚 至停滞
继续 增大
大城市的中心 空洞化、逆城 市化等
易混辨析: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
逆城市化:大都市区人口外迁,移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 和小城镇。
再城市化: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市中心衰 落区,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移民的影响, 使得市区内人口增长。
城市化-课件(共32张PPT)
垃圾污染
愚公移山
固体垃圾污染
项目
固体垃圾污染
来源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垃圾堆放场
这是我们的理想!!!
解决措施:
–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城市绿化工作 –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 控制城市规模 – 合理规划城市 – 加强城市管理
正面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 平整土地 – 修建水利设施 – 绿化环境 – 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提高人们
的生活质量。
• 负面影响:不合理的城市化发展,给城市 带来种种城市问题
• 城市环境问题 • 城市交通问题 • 城市住宅问题 • 城市社会问题
大气污染
案例 1952年12月5日~9日,伦敦出现了历史上 最严重的烟雾事件,在雾的初期,伦敦市民感 到胸闷、咳嗽、喉痛以至呼吸困难,进而发烧。 在浓雾后期,死亡率急剧上升,几天时间内因 支气管炎,肺炎等病死亡者达数千人。
痛痛病表现那些环境问题?
水污染和土地污染
城市水污染
项目
水污染
来源 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危害 污染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危害人
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的50多名居民不堪忍受 机场100分贝以上的噪音,致使精神错乱。上万名工人开 始罢工,甚至还冲进波音公司总部,居民手持木棍,铁秋 与警察对峙,扬言要砸掉机场,如在一周内问题不能解决 就一天烧掉一架飞机。当地居民在体检中,大多发现心血 管病、神经系统疾病。
人口城市化 城市化
地域城市化
实质: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城市化进程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 起步早、水平高,20世 纪70年代后变慢
发展中的城市_课件
经过四年多的准备和建设,线路总长 约4000千米的“西气东输”工程,与 2004年12月30日全线正式商业运营。
• “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油 田轮南,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 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 最终到达上海市白鹤镇,是我国自行设计、 建设的第一条世界级天燃气管道,是国务 院决策的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 气东输”工程于2000年2月工程正式启动, 2002年7月正式开工,2004年10月1日全线 建成投产。
• “西气” 到来后,江苏省南京市将分期、分地域推 进天然气的使用,最终让天然气取代管道内的人 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 • 浙江省杭州市在“十五”期间根据“西气东输” 规划,将积极做好引入天然气的各项准备工作和 相应工程措施,形成以天然气为主、多种气源补 充、布局合理、使用便捷安全的城市燃气供气系 统。至2005年,全市燃气普及率可达到97%,管 道气比例达到70%。 • 你知道“西气东输”的建设从西到东包括哪些省、 市吗?
2001年,北京向世界郑重承诺,“绿色奥运”作为 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将贯穿赛前、赛中与赛 后。为实现“绿色奥运”的理念,北京奥运会采取了 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供应以及绿色照 明等大量的节能减排措施。北京奥运会场馆在规划、 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都贯穿了“绿色奥运”理念。 入住奥运村的1.6万余名运动员和官员,在北京奥 运会期间每天都能洗上舒适的“日光浴”——“奥运村” 建成了60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热系统。奥运会后,这 套系统将满足附近2000户居民的生活热水需求,每年 节电约1000万千瓦时、节煤2000多吨。 北京奥运会这一系列“节能减排”行动的开展, 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应对全球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 放的决心,成为我国举办大型国际活动、积极应对气 体变化的成功典范。
第九章 城市化与城乡发展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585
3336
78.5
86.5
30.6
53.7
泰国
1508
5815
87.5
91.3
29.4
50.4
罗马尼亚
1681
8959
76.3
95.3
53.2
54.6
菲律宾
715
2878
78.1
89.3
48.6
44.4
阿尔及利亚
2394
4133
88.6
87.3
52.1
70.7
马来西亚
2441
9644
84.8
91.5
第一节 城市化与工业化
工业化的进步和创造的物质技术条件 是促进城市化的内在机制和动力
工业化的进程决定了 城市化的进程
工业化为城市化提供 物质技术基础
• 工业化初期主要生产的初级加工产品,产业链 短,分工较粗,因此城市化进程缓慢。当工业 化发展到更高阶段时,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 程度越来越高,产业链条越来越长,生产服务 业发展越来越快,城市化进程加快。
49.8
74.7
资料来源:世界发展指标(WDI)数据库。其中,2015年中国城市化水平按《中国统计年鉴》调整。
第九章 城市化与城乡发展
• 第一节 城市化与工业化 •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城乡关系 • 第三节 中国的城镇化与城乡关系的演进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城乡关系
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势
第三节 中国的城镇化与城乡关系的演进
三、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各种表现
尽管近几年城乡差距在缩小,但仍然比较大,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
(一)城乡生产要素交换不平等
➢ 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所带来的城乡生产要素交换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十分 突出。在改革开放之前城乡生产要素不平等交换主要体现在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 上;现阶段则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不平等交 换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目标: 1、说出什么是城市规划和城市规 划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2、说出近几年来,发展规划中出 现的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3说出发展的城市给人类带来哪些优 缺点?
自主学习
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本87~94页 的内容,完成下面的任务:
1、把你觉得本课应该掌握的重点和知识点用 ——画出来。(提示:主要的人名、时间、地点、 主要事件、主要的问题。) 2、 什么是城市规划
三、 “西气东输”工程作用?(实施 “西气东输”
工程的意义?)
• “西气东输”工程将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目 前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中,天然气比重不到3%,远远低 于世界平均水平。2004年全年天然气消费量不到400亿立 方米,而“西气东输”工程商业营运后,每年将增加120 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应。按“西气东输”年输天然气120 亿立方米计算,每年可替代1600万吨标准煤,减少排放 27万吨粉尘,使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天然气消耗增幅达 50%。天然气的热效率远远高于煤炭,如果按120亿立方 米测算,比利用煤炭可节约能源437万吨标准煤。没吨标 准煤按300元计算,则每年可节约燃料价值13亿多元。 • “西气东输”工程为中国东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积 极的影响。
节能建材的使用; 太阳能的合理利用; 雨水的收集设备; ……
经过四年多的准备和建设,线路总长 约4000千米的“西气东输”工程,与 2004年12月30日全线正式商业运营。
• “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 油田轮南,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 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 最终到达上海市白鹤镇,是我国自行设计、 建设的第一条世界级天燃气管道,是国务 院决策的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 气东输”工程于2000年2月工程正式启动, 2002年7月正式开工,2004年10月1日全线 建成投产。
火炬采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 设计,十分轻盈。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 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 燃烧。燃烧材料为丙烷,燃烧产生二氧 化碳和水,无污染环境的产物。
主火炬
五棵松体育馆,在赛事 之后变身万事达中心, 向中国观众奉献顶级演 出和体育赛事的同时, 实现了奥运遗产的过渡 和性能提升。
专家们指出,中国天然气的源 头在西部,而市场主要在东部。这 一严重的供求不平衡,正是“西气 东输”工程得以产生的现实基础。 把西部的天然气通过长大管道运往 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可 以充分发挥西部天然气的功效,实 现能源供求新的平衡,促进东西部 的共同发展。可以说,这一工程师 一项典型的“双赢工程”。
意识绿色:指奥运参与者, 包括奥运会的组织者、裁 判员、运动员等,都应具 有良好的绿色意识。主要 表现在赛事的文明,公平, 公正上。
❤北京绿色奥运! ❤
绿色主旋律—— 从2001年申奥成功到2008年完美举办, 中国成功履行了向国际许下的绿色诺 言,也获得了最绿色奥运的称号。
10
据奥运官网报道: “北京绿色奥运绿色行动宣讲团”在2007年共宣讲 350场,直接受众达十多万人。” 中国的绿色运动固然刚刚起步,但成绩斐然。从节能减排,到植树造 林,中国一步步走过来了。北京奥运会既是顶点,又是起点。
3、我能说出为什么“创造绿色生态城市,营造 绿色生态城市环境势在必行?”。
【城市发展规划】 每个城市每隔一个时期(5年 或10年)都会制定一个适合自己 城市发展的规划,发展规划也称 为城市的发展蓝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 如今,全国已拥有的城市比20年前增加了3倍。 然而,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对环境造 成破坏。有关专家预测,21世纪中国将进入城市 化水平更高的“城市实际世纪”,这将使本来就 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 因此,创造绿色生态城市,营造绿色生态城 市环境势在必行。
♥北京曾向国际作出7条承诺:举办奥运会 时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40%;城市林木覆盖率 接近50%;山区林木覆盖率达到70%;全市形成 3道绿色屏障;市区建成1.2万公顷的绿化隔离带; 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不低于全市国土面积的 8%; “五河十路”两侧形成2.3万公顷的绿化 带。 最终中国实现了她的承诺,第29届奥运会也 成为了无与伦比的一届绿色奥运! ♥
同学们,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我 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可你们知道吗?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在发生 着变化。
有些企业直接将污水排放到河里,导 致河水泛黄,发出臭味
冒着黑烟的大烟囱每天都向空中排放大量的 有毒有害气体
停电导致交通瘫痪
针对以上问题政府又采取哪学措施
小组合作学习二
小组合作学习一
朗读课本88~~~89页思考以下问题:
说出发展的城市给人类带来哪些优缺点?
2001年,北京向世界郑重承诺,“绿色奥运”作为 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将贯穿赛前、赛中与赛 后。为实现“绿色奥运”的理念,北京奥运会采取了 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供应以及绿色照 明等大量的节能减排措施。北京奥运会场馆在规划、 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都贯穿了“绿色奥运”理念。 入住奥运村的1.6万余名运动员和官员,在北京奥 运会期间每天都能洗上舒适的“日光浴”——“奥运村” 建成了60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热系统。奥运会后,这 套系统将满足附近2000户居民的生活热水需求,每年 节电约1000万千瓦时、节煤2000多吨。 北京奥运会这一系列“节能减排”行动的开展,向 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应对全球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的决心,成为我国举办大型国际活动、积极应对气体 变化的成功典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许多城镇生活污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就排 入了江河湖海。“碧水工程”的建设,正 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免造成浪 费。目前,我国已有许多城市加入了“碧 水工程”的建设,加大污水处理的力度, 提高污水的重复利用率。杭州市“十五” 期间加速城市雨污分流改造,扩大污水收 集和处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城市污水排放 系统,为改善城市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 用率作出了贡献。
依次途经的大江 大河 依次途经的省会 城市
轮南施工现场
靖边天然气处理站
上海白鹤总站
管道跨河工程
西气东输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 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 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
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 对环境的影响
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 A、利于西部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
势,促进西部经济增长。
是顶点:鸟巢和水立方为代表的 绿色建筑体现了当今世界最环保 的设计理念。以680公顷奥林匹 克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城市园林体 现了当今世界大都市最健康的生 活时尚。
是起点: 中国毕竟只有一个奥运村。要让全北京、乃至全国都绿意盎然,尚需时 日。
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
拥有91000个座位的鸟巢安装了太阳能发 电板,它们发的电可以满足巨型地下停 车场的需要。现已成为全球利用太阳能 发电量最多的建筑群之一。 鸟巢开放式的结构有利于自然通风,从 而省去了空调系统。 为了采集雨水,鸟巢安装了108个水容器。
绿色生态城市应是资源高效 利用、环境和谐、经济高效、发展 持续的,社会——自然——经济以及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 她应该是田园城市、花园城市、森 林城市、健康城市、无污染城市、 绿色城市、风景城市。
发展中的城市
• 2001年,北京向世界郑重承诺,“绿色奥运”作为北京奥运 会的三大理念之一,将贯穿赛前、赛中与赛后。为实现“绿 色奥运”的理念,北京奥运会采取了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 可再生能源供应以及绿色照明等大量的节能减排措施。北京 奥运会场馆在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都贯穿了“绿 色奥运”理念。 入住奥运村的1.6万余名运动员和官员,在北京奥运会期 间每天都能洗上舒适的“日光浴”——“奥运村”建成了 60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热系统。奥运会后,这套系统将满 足附近2000户居民的生活热水需求,每年节电约1000万千 瓦时、节煤2000多吨。 北京奥运会这一系列“节能减排”行动的开展,向全世 界展示了中国应对全球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决心,成 为我国举办大型国际活动、积极应对气体变化的成功典范。
四、读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示意图填表
起止点 目标市场 依次途经的省区 (简称) 依次途经的地形 区
起点:塔里木轮南油田;止于上海市白鹤镇
长江三角洲 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 浙江,上海 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 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河、淮河、长江、京杭大运河 郑州、南京、上海
物质绿色——奥运建筑
节能赛道:利用自然通风来降温,最大化 利用了自然光作为照明光源。70%饮用水 也依赖于一个雨水收集净化系统、高效的 管道配件与节水便器。建筑物地基深度也 减少了,通过使用轻型缆线材料来提供支 撑,减少了一千吨钢材的使用量。
体育场外的光环桅杆:其中设 臵的风力涡轮构造可以进行发 电,为圈状照明灯提供部分电 力。
• 广东等五省打算把南方电网建设成为一个 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大电网,并 分三个阶段实施。 • 河南省将集中精力打造坚固强大的现代化 电网,力争“十一五”期间形成电网与电 源、输电与配电协调发展,具备安全、经 济、稳固的网架结构。
• 城市的发展有效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也 使得人们的居住条件有了较大的提高。 • 20世纪90年代,国家投入巨资实施了安居工程和 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使城镇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 家庭的住房条件大大改善。 • 自1995年安居工程开始实施以来,到2001年,安 居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竣工面积相当于所有城镇 人口每人增加了0.6平方米的住房面积,城镇中低 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2000 年年底,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10.3平方 米,与1990年相比,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增加 了4.6平方米。
• B、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刺激相关产业发展。
大电网
•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用电需求量在急剧增加, 现有的供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 2003年冬季的一天,某城市一交通要道口,东西 南北向的红绿灯全都因停电不亮了。顿时,路面 上乱作一团。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停步不前。 不单是该路口,整个市区都开始大范围地拉闸限 电。据预测,电网缺口很大,电网缺口很大,拉 闸会比较频繁。空调不能天天开了,那个冬季有 点冷· · · · · · • 为了保证现代化城市的正常运转与人们日益增加 的用电需要,建设现代化的电网已经列入政府工 作日程。
3说出发展的城市给人类带来哪些优 缺点?
自主学习
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本87~94页 的内容,完成下面的任务:
1、把你觉得本课应该掌握的重点和知识点用 ——画出来。(提示:主要的人名、时间、地点、 主要事件、主要的问题。) 2、 什么是城市规划
三、 “西气东输”工程作用?(实施 “西气东输”
工程的意义?)
• “西气东输”工程将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目 前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中,天然气比重不到3%,远远低 于世界平均水平。2004年全年天然气消费量不到400亿立 方米,而“西气东输”工程商业营运后,每年将增加120 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应。按“西气东输”年输天然气120 亿立方米计算,每年可替代1600万吨标准煤,减少排放 27万吨粉尘,使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天然气消耗增幅达 50%。天然气的热效率远远高于煤炭,如果按120亿立方 米测算,比利用煤炭可节约能源437万吨标准煤。没吨标 准煤按300元计算,则每年可节约燃料价值13亿多元。 • “西气东输”工程为中国东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积 极的影响。
节能建材的使用; 太阳能的合理利用; 雨水的收集设备; ……
经过四年多的准备和建设,线路总长 约4000千米的“西气东输”工程,与 2004年12月30日全线正式商业运营。
• “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 油田轮南,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 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 最终到达上海市白鹤镇,是我国自行设计、 建设的第一条世界级天燃气管道,是国务 院决策的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 气东输”工程于2000年2月工程正式启动, 2002年7月正式开工,2004年10月1日全线 建成投产。
火炬采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 设计,十分轻盈。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 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 燃烧。燃烧材料为丙烷,燃烧产生二氧 化碳和水,无污染环境的产物。
主火炬
五棵松体育馆,在赛事 之后变身万事达中心, 向中国观众奉献顶级演 出和体育赛事的同时, 实现了奥运遗产的过渡 和性能提升。
专家们指出,中国天然气的源 头在西部,而市场主要在东部。这 一严重的供求不平衡,正是“西气 东输”工程得以产生的现实基础。 把西部的天然气通过长大管道运往 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可 以充分发挥西部天然气的功效,实 现能源供求新的平衡,促进东西部 的共同发展。可以说,这一工程师 一项典型的“双赢工程”。
意识绿色:指奥运参与者, 包括奥运会的组织者、裁 判员、运动员等,都应具 有良好的绿色意识。主要 表现在赛事的文明,公平, 公正上。
❤北京绿色奥运! ❤
绿色主旋律—— 从2001年申奥成功到2008年完美举办, 中国成功履行了向国际许下的绿色诺 言,也获得了最绿色奥运的称号。
10
据奥运官网报道: “北京绿色奥运绿色行动宣讲团”在2007年共宣讲 350场,直接受众达十多万人。” 中国的绿色运动固然刚刚起步,但成绩斐然。从节能减排,到植树造 林,中国一步步走过来了。北京奥运会既是顶点,又是起点。
3、我能说出为什么“创造绿色生态城市,营造 绿色生态城市环境势在必行?”。
【城市发展规划】 每个城市每隔一个时期(5年 或10年)都会制定一个适合自己 城市发展的规划,发展规划也称 为城市的发展蓝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 如今,全国已拥有的城市比20年前增加了3倍。 然而,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对环境造 成破坏。有关专家预测,21世纪中国将进入城市 化水平更高的“城市实际世纪”,这将使本来就 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 因此,创造绿色生态城市,营造绿色生态城 市环境势在必行。
♥北京曾向国际作出7条承诺:举办奥运会 时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40%;城市林木覆盖率 接近50%;山区林木覆盖率达到70%;全市形成 3道绿色屏障;市区建成1.2万公顷的绿化隔离带; 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不低于全市国土面积的 8%; “五河十路”两侧形成2.3万公顷的绿化 带。 最终中国实现了她的承诺,第29届奥运会也 成为了无与伦比的一届绿色奥运! ♥
同学们,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我 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可你们知道吗?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在发生 着变化。
有些企业直接将污水排放到河里,导 致河水泛黄,发出臭味
冒着黑烟的大烟囱每天都向空中排放大量的 有毒有害气体
停电导致交通瘫痪
针对以上问题政府又采取哪学措施
小组合作学习二
小组合作学习一
朗读课本88~~~89页思考以下问题:
说出发展的城市给人类带来哪些优缺点?
2001年,北京向世界郑重承诺,“绿色奥运”作为 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将贯穿赛前、赛中与赛 后。为实现“绿色奥运”的理念,北京奥运会采取了 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供应以及绿色照 明等大量的节能减排措施。北京奥运会场馆在规划、 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都贯穿了“绿色奥运”理念。 入住奥运村的1.6万余名运动员和官员,在北京奥 运会期间每天都能洗上舒适的“日光浴”——“奥运村” 建成了60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热系统。奥运会后,这 套系统将满足附近2000户居民的生活热水需求,每年 节电约1000万千瓦时、节煤2000多吨。 北京奥运会这一系列“节能减排”行动的开展,向 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应对全球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的决心,成为我国举办大型国际活动、积极应对气体 变化的成功典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许多城镇生活污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就排 入了江河湖海。“碧水工程”的建设,正 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免造成浪 费。目前,我国已有许多城市加入了“碧 水工程”的建设,加大污水处理的力度, 提高污水的重复利用率。杭州市“十五” 期间加速城市雨污分流改造,扩大污水收 集和处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城市污水排放 系统,为改善城市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 用率作出了贡献。
依次途经的大江 大河 依次途经的省会 城市
轮南施工现场
靖边天然气处理站
上海白鹤总站
管道跨河工程
西气东输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 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 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
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 对环境的影响
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 A、利于西部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
势,促进西部经济增长。
是顶点:鸟巢和水立方为代表的 绿色建筑体现了当今世界最环保 的设计理念。以680公顷奥林匹 克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城市园林体 现了当今世界大都市最健康的生 活时尚。
是起点: 中国毕竟只有一个奥运村。要让全北京、乃至全国都绿意盎然,尚需时 日。
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
拥有91000个座位的鸟巢安装了太阳能发 电板,它们发的电可以满足巨型地下停 车场的需要。现已成为全球利用太阳能 发电量最多的建筑群之一。 鸟巢开放式的结构有利于自然通风,从 而省去了空调系统。 为了采集雨水,鸟巢安装了108个水容器。
绿色生态城市应是资源高效 利用、环境和谐、经济高效、发展 持续的,社会——自然——经济以及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 她应该是田园城市、花园城市、森 林城市、健康城市、无污染城市、 绿色城市、风景城市。
发展中的城市
• 2001年,北京向世界郑重承诺,“绿色奥运”作为北京奥运 会的三大理念之一,将贯穿赛前、赛中与赛后。为实现“绿 色奥运”的理念,北京奥运会采取了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 可再生能源供应以及绿色照明等大量的节能减排措施。北京 奥运会场馆在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都贯穿了“绿 色奥运”理念。 入住奥运村的1.6万余名运动员和官员,在北京奥运会期 间每天都能洗上舒适的“日光浴”——“奥运村”建成了 60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热系统。奥运会后,这套系统将满 足附近2000户居民的生活热水需求,每年节电约1000万千 瓦时、节煤2000多吨。 北京奥运会这一系列“节能减排”行动的开展,向全世 界展示了中国应对全球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决心,成 为我国举办大型国际活动、积极应对气体变化的成功典范。
四、读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示意图填表
起止点 目标市场 依次途经的省区 (简称) 依次途经的地形 区
起点:塔里木轮南油田;止于上海市白鹤镇
长江三角洲 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 浙江,上海 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 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河、淮河、长江、京杭大运河 郑州、南京、上海
物质绿色——奥运建筑
节能赛道:利用自然通风来降温,最大化 利用了自然光作为照明光源。70%饮用水 也依赖于一个雨水收集净化系统、高效的 管道配件与节水便器。建筑物地基深度也 减少了,通过使用轻型缆线材料来提供支 撑,减少了一千吨钢材的使用量。
体育场外的光环桅杆:其中设 臵的风力涡轮构造可以进行发 电,为圈状照明灯提供部分电 力。
• 广东等五省打算把南方电网建设成为一个 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大电网,并 分三个阶段实施。 • 河南省将集中精力打造坚固强大的现代化 电网,力争“十一五”期间形成电网与电 源、输电与配电协调发展,具备安全、经 济、稳固的网架结构。
• 城市的发展有效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也 使得人们的居住条件有了较大的提高。 • 20世纪90年代,国家投入巨资实施了安居工程和 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使城镇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 家庭的住房条件大大改善。 • 自1995年安居工程开始实施以来,到2001年,安 居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竣工面积相当于所有城镇 人口每人增加了0.6平方米的住房面积,城镇中低 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2000 年年底,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10.3平方 米,与1990年相比,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增加 了4.6平方米。
• B、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刺激相关产业发展。
大电网
•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用电需求量在急剧增加, 现有的供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 2003年冬季的一天,某城市一交通要道口,东西 南北向的红绿灯全都因停电不亮了。顿时,路面 上乱作一团。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停步不前。 不单是该路口,整个市区都开始大范围地拉闸限 电。据预测,电网缺口很大,电网缺口很大,拉 闸会比较频繁。空调不能天天开了,那个冬季有 点冷· · · · · · • 为了保证现代化城市的正常运转与人们日益增加 的用电需要,建设现代化的电网已经列入政府工 作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