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
教案
(2014年6月修订)
学院
二○一四年六月
三亚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首页
备注:选用教材及参考书须注明书名、出版社、出版年月等版本信息。
三亚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章节教案首页
注:1.每次课(2或4学时)填写课程章节教案首页;
2.教案与讲义正文附后,手书打印均可。
第一章导论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上研究国民经济的水平、运行、波动、增长以及调控的一门经济学科。
与微观经济学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应用方法上。
微观经济学:使用传统(物理学、牛顿力学等)方法研究、分析、综合考虑其内部作用,解释经济现象。利用个量方法分析经济,研究的是一般均衡。
宏观经济学:归纳总结各类经济现象,用总量的方法研究经济(综合法)主要研究: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通货膨胀、宏观货币政策、宏观财政政策、环保等问题。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1662年威廉·配弟英国《赋税论》是宏观经济问题的最早研究者,其核心思想是保持财政平衡,通过节约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国民财富。
1758年魁奈法国《经济表》开创宏观总量分析的先河。其核心思想是研究一个农业国家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问题。采取固定体价格方法对一定时期内社会商品流通总量和货币流通总量、社会总产品和总收入以及社会生产两大部门(农业和工业)之间的交换关系,作了宏观静态分析。
马克思《资本论》将社会总产品在使用价值上分成两大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其次将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成物资资料产品税补偿金(c)、工人工资收入(v)和资本家剩余价值(m),最后再对社会再生产(产品的实现)进行研究,分析了资本主义宏观经济失衡的不可避免性。奠定了宏观经济分析的框架。
1929年,西方爆发经济大危机,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宏观经济问题成为当时西方经济学家的热闹话题和紧急任务。
1936 凯恩斯英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西方宏观经济分析的第一部代表作。其主要思想有:(1)否定充分就业;(2)否定萨伊定律,即否定法国萨伊的“供给为其自身创造需求”理论,认为供给并不总是与需求相等,宏观经济经常处于总供给大于总需求;(3)主张国家干预。
1963 阿克利美国《宏观经济理论》比较完整地建立起西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宏观经济分析的若干前提假定
一、资源稀缺假设
指可用于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一切要素、环境、条件和人工资源,小于人们心理和生理的最大需求。
二、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的三大特征:(1)追求最大经济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因;(2)个人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不受外人支配;(3)具有完全的理性行为,可以准确比较和权衡各种经济活动的得失,从而作出合理的选择。
三、多元经济主体假说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即经济人)是多元化的。在计划经济中,只有居民、企业和
政府三大经济主体。
四、完备市场假说
完备的市场结构、完备的市场规则、充分竞争市场。
五、均衡经济假说
宏观经济是应该而且可以实现均衡或趋近均衡状态。
三亚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章节教案首页
注:1.每次课(2或4学时)填写课程章节教案首页;
2.教案与讲义正文附后,手书打印均可。
第二章国民经济流程与核算
第一节国民经济的流转过程
一、两点说明
第一,流程图所表示的是货币的流向
第二,流程图所表示的是国民经济的主流,大量的、次要的支流被舍去。
二、二部门的国民经济流程
家庭: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者。
企业:向居民提供产品和服务,形成供给;同时向家庭购买劳动,形成需求。
要素市场:家庭向企业提供生产要素,企业向家庭提供生产要素报酬。
产品市场:企业向家庭提供消费品和服务,家庭用所得报酬支付所消费的商品和服务。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居民的全部收入用于生活消费。如下图,实线代表货币流通,虚线代表实物流通。
图2-1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两部门经济流程
在图2-1中,C代表家庭的消费,同时等于企业的投入,Y代表国民收入,同时等于企业的产出。
两部门经济顺利运行的条件是,家庭收入等于家庭支出,企业投入等于企业产出,即:Y=C
但是,现实的经济运行是现代化大生产,其本质是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过程,即经济的不断增长。增长的动力是投资,投资的源泉是储蓄,储蓄的主体是家庭。
引入储蓄和投资之后,国民收入的生产和使用均发生了变化(见图2-2)。从家庭部门来看,其收入(Y)分解成消费(C)和储蓄(S),从企业部门来看,其生产分解成消费品生产(C)和投资品生产(I)。为保证国民经济均衡地运行下去,居民的收入必须等于企业的产出且等于国民收入(Y),即
Y=C+S=C+I
由此可得,S=I
可见,储蓄(S)等于投资(I)是扩大再生产条件下国民经济均衡运行的必要条件。
图2-2 扩大再生产条件的两部门经济流程
三、三部门的国民经济流程
政府对国民经济流程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通过强制的、无偿的税收制度,将一部分国民收入集中起来,形成政府收入(T)。另一方面,政府药费其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服务,形成政府支出(G)。
图2-3 三部门经济流程
由图2-3可知,政府进入经济过程之后,从消费过程看,社会总支出(AE)
总支出(AE)=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
从收入流量看,
社会总收入(Y)=消费(C)+储蓄(S)+税收(T)
为保持经济的均衡,社会总收入等于社会总支出,即
C+I+G=C+S+T
若C+I+G<C+S+T,即I+G<S+T,则I(r)↑,利率r↓,G↑(增加政府开支,关税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