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合集下载

1-1 孔子与老子

1-1 孔子与老子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无为而治
政治主张 我无为,人民就自然顺化;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归正;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3、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
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4、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
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 (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 全面理解孔子“礼”的思想
• (1)含义:“礼”指西周时期的等级名 分制度。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就是说做 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 的要求。
• (2)途径:“正名”,即按周礼的制度 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 来,达到贵贱有序。
• (3)实质:力图维护奴隶制度。
• (4)评价:这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 守的一面。但孔子并没有一味保守,他还 主张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 治。
1.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它 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本原因)
2.孔子“仁德”的思想虽有抑制暴政的进步意义,但在当 时诸侯纷争、社会动乱的局面下,靠仁政即不能实现统一,也不 能有助于新兴地主阶级政治要求的实现,孔子的学说不可能被重 视。
3、只有后来经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顺应了统 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第1课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

2005年9月28日前后,为了纪念孔子诞辰2556 年,世界各地举行“2005全球联合祭孔”活动。
孔子学说的影响
(1)孔子思想在当时未受到重视 (2)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
(3)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具 有重要影响;
孔子的------思想不能适应春秋时期----的需要
课标要求 了解思想家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学说
1、“仁” “仁者爱人”
“忠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政以德”,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刑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二、孔子学说
2、“礼” 周礼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正名”“克己复礼”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二、孔子学说
3、鬼神观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B

3、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A B.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4.以下哪些观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 ( A.“无为而治” C.“守静”
敬而远之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 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 死?”

第1课孔子与老子1

第1课孔子与老子1

2、政治思想:“无为而治”,“以无 事取天下”。
①统治者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不要 使用权谋,不要过分威逼百姓—积极 意义。
②把原始纯朴的社会当作理想目标,认 为统治者应该实行“愚民”政策—消 极影响。
四、孔子和老子思想主张的异同
1、相同:都涉及到政治、哲学、伦理 等方面的内容;目的都是维护奴隶主 阶级的统治。
A .因材施教 B .有教无类
C .温故知新 D. 当仁不让师
7、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 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 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 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复习要求: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产生的社会 背景;
2、熟悉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其在当时的作用; 3、熟悉老子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 4、历史概念:仁、礼、正名、道、无为而
治。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境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奴隶制度 走向瓦解,封建制度开始形成。 1、政治上,春秋末年,分封制和宗法制日趋崩溃; 社会动荡激烈,诸侯争霸,战争连绵不断,社会生 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遭到严重剥削。 2、经济上,随着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春秋晚期,井 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开始形成。 3、思想上,随着分封制和宗法制日趋崩溃,社会的 价值观遭破坏,社会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制度来规范 约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文化教育上,教育被官府垄断,贵族子弟享受教 育权;私学开始出现。
3、老子和孔子思想观点的相似之处是 A. 都否认天命论 B .都主张恢复周礼 C .都主张体谅百姓,不要过分压迫 D .都强调贵贱有序
4、下列论述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最终)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最终)
第 1 课
教学目标:
熟悉孔子、老子的主要思想。
探讨孔子、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产 生的深远影响。
孔子小档案 1、孔子的生平:时代:春秋国籍:鲁国简历:
出身-出仕-出游-出书
地位:
孔子是我国伟大 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 创始人。
《论语》是名列世界
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 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 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 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 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 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 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
3、问题探究:孔子的思想历史地位?
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经历代不断创新改造,汉 朝至清朝一直是正统思想;逐渐完善的儒家私学体系,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2004年是孔子诞辰2555年,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先哲,在他的 故乡曲阜,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场面华丽,气势恢弘。而且孔子 的思想飘扬过海,影响深远。但 是,他的生前是否真的如此风光 呢?史书载,他率弟子周游列国 时,曾在陈蔡两国交界处困饿七 日,动荡的年代,他的“仁”的 思想也处处碰壁,不被采纳。
当时未被统治者重视,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老子
“道”是万物的本原 哲学思想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思想主张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者 历史地位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城中有四 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老子》 材料二、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老子》 材料三、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 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 则无不治。 ——《老子》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优秀课件(24张)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优秀课件(24张)

(1)“仁”的主要内容:
仁者爱人
• 孔子的思想(一) ———政治思想
1.“仁” :仁者爱人
实现途径: 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仁”
(1)对统治者而言: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对所有人而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 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 序。
(一) ——— • 一、孔子的思想政治思想Fra bibliotek核 心
1.“仁”:仁者爱人
2.“礼”:克己复礼
3、提倡“为政以德”
1. 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鬼神观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 雍也》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敢 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 先进》 态度: 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 优先的位置。
3、孔子的教育思想
(1)教育原则:有教无类; (2)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学习方法:实事求是;温故知新;持之以恒; 学思结合;当仁不让。
“仁者爱人” 实现爱人的途径:
遵循“忠恕”之道 “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的思想(一) ———政治思想
2、“礼”的学说:克己复 礼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颜渊篇》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ppt课件

ppt课件
23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ppt课件
24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ppt》课件
7
(二)孔子的思想
一、政治思想
1、“仁”——思想核心
(1)含义: “仁者爱人” (2)方法: “忠恕 ”
《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论 语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 等级名分制度.
(2)礼的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正名”
齐景公问礼,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反映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ppt课件
10
问题探究
提问:“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 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 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 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 求仁的境界。
3、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ppt课件
17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 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 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

第1课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一、孔子、老子思想产生的背景经济:生产工具、技术的提高(铁耕具、牛耕),增进生产力进展,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二、孔子(前551——前479):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的开创人思想:政治思想:仁:①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为政以德(①②缓和阶级矛盾)③明白得体贴他人调整人际关系,稳固社会秩序。

④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④调整人际关系)⑤以礼治国的同时慢慢改良政治礼:含义:西周的品级名分制度。

为了实现礼,提出“正名”的主张,依照周礼的制度把已经混淆了的社会品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保守)天命观: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天是主宰。

教育思想:教育原那么: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学习方式:学思结合、独立试探、坚持己见,“当仁不让于师”、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等等阻碍:孔子思想在那时不受重视,汉代大一统以后,精耕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慢慢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孔子的活动:政治活动:周游各国,宣传政治观点(主若是仁、礼)。

文化活动:整理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孔子思想保留:其门生整理记录的《论语》中4、孔子思想在那时不受重视的缘故①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变革,诸侯热衷于成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增强对人民的操纵(客观,全然)②儒家仁、礼的思想不适合那时历史进展的潮流。

(主观)五、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缘故①社会形势转变:大一统,中央集权增强②儒家通过改造,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保护那时的社会秩序六、孔子思想特点:①重传统,重继承②仁、礼为核心③政治和伦理结合④以德为主⑤重人事,虚天命⑥保守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7、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①大一统思想→社会安宁,祖国统一。

②人本、民贵→和谐人际关系,三农问题③以德治国→培育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社会使命感。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生存道路,必须到中国两
千年前的孔老夫子那儿去 寻找智慧。
大型史诗电影《孔子》
一、孔子的学说
(一)孔子其人
• • • • • •
名丘,字仲尼 春秋鲁国人 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一、孔子的学说
(一)孔子其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反映了孔子志向 ——《论语· 为政》
专一,执著探索, 不断完善自己的 一生。
一、孔子的学说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 ●仁:
1、含义:仁者爱人
《论语》之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一、孔子的学说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 ●仁:
1、含义:仁者爱人 “忠恕”之道 2、途径: 统治者—— 3、表现: 普通人—— 推已及人、理解体谅 《论语》之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老子的哲学思想
2、辩证法思想
(1)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2)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
主张只要能“守静”, 就可以“以弱胜强”。




一、老子的思想
(三)老子的政治思想 1、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
孔子的诞辰日,安南在联合国总部张挂了孔子的 画像,以示崇敬。
2009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0周年的日子。从圣贤故乡的 山东曲阜,到海峡对岸的古城台南,从学者官员到懵懂孩童……两 岸各界代表不约而同地聚集于孔庙之中,以传统方式缅怀这位中华 民族的至圣先师,重温他关于礼义、人文的闪光智慧。

第1课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 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 约束。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 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 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即 “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 两者是相互制约的。
孔子希望通过仁和礼构建一个
有等级之分但不过分对 立,有仁爱但仍有差别 的温情社会的理想社会
评价: 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 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 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 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 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孔子提出的“仁”和“礼”的思想, 对后世的中国有哪些影响?
① “仁”的思想体现出孔子对一般民 众的关注和爱护,这种民本思想对缓和阶级 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起了积 极作用,对现代人本理念也有借鉴作用; ②孔子还把“仁”看成人生的最高理 想和高尚情操,培养了中国人以天下为己任 的民族传统;
周游列国 宋 国 郑国
蔡 国
卫 国 鲁 国 55岁离开 鲁国
陈 国
楚 国 64岁重返卫国 68岁回到鲁国
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了孔子 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 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 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世;四十岁时已经成为知者;五十岁时懂得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 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打破常 规。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 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 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这种思想具有怎样的进步性和消极性? 其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1.进步性: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强调人道 原则, 利于自我塑造高尚人格,和谐人 际关系,进而稳定社会秩序。“仁”是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思想 文化和道德观念的主流,对构建和谐社 会有重要意义. 2.消极性: 仁是有阶级性的,是为统治阶 级服务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制度。

第1课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领域 核心 内容
思 哲学 1.“道”是万 “道”是最高的哲学概 想 思想 物的本源 念;事物是矛盾对立的, 学 2.辨证法思想 但可以互相转化 说 政治 “无为而治” 主张 “无事取天下”
思想 评价
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有消极的因素
治国主张
“仁者,爱人”
作用:调整统治者 与被统治者之间的 关系,稳定社会秩 序。
• “仁”的三个层次:
• (1)“孝悌者也,其为仁之本也。”(以 家庭为出发点,体现血缘关系的爱 ) • (2)“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 而亲仁。”《论语· 学而》(以社会为关节点, 维系人际关系的爱) • (3)“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 也。”《礼记· 祭义》(以宇宙为终结点,调 和物我关系的爱(人与自然的和谐))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历史影响
孔子
仁、礼、 为政以德
敬鬼神而 远之
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 世界文化
老子
无为而治
道, 辩证法
哲学史, 中国文化
我们分析思想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依据 的理论是“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 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 • • • • 春秋的时代特征(前770年——前476年) 最突出的特征:奴隶制瓦解时期。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 2、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 3、文化上,私学的兴起,逐渐形成了“士” 阶层,儒家和道家学派产生。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
山东曲阜孔庙杏坛
民国时期发行的孔子邮票
今孔子杏坛讲学邮票
今孔子周游列国邮票
今孔子邮票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 你知道北京奥运会选 中的五句论语名句吗? • “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 • “四海之内皆兄弟”。 “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 “德不孤,必有邻”。 “礼之用,和为贵”。

第1课 孔 子 与 老 子

第1课     孔 子 与 老 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编制:审核:审批:时间:2011-11-4 【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识记关于孔子、老子及其思想主张、影响;1、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yi)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足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A.“仁政”的主张 B.爱惜民力 C.“克己复礼” D、“仁义”和“王道”2、“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C.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D.有利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3、孔子曾用“而立”“不感”“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

“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为A.20岁、30岁 B.30岁、40岁 C.40岁、50岁 D.50岁、60岁4、以下四种政府孔子认为哪一个是最好的?A.人民只知道政府的存在,但不知道它做了什么事情 B.政府的执政得到广大人民的赞扬C.政府充满威严,人民因为对它畏惧而安分 D.被人民轻视、打心眼里瞧不起的政府5、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表明他()A.强调“大一统” B.推崇法的作用 C.主张顺应自然 D.相信天人感应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7、2009年4月25日,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山东举行。

开幕式上由10部巨型“书”拼接而成的背景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

第1课 孔子和老子

第1课 孔子和老子
孔子关于“礼”的言论
“礼”是指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2)怎样才能做到礼呢? “正名”,纠正混乱的等级秩序。 材料四: 季氏八佾(yi.一行八人为一佾)舞于庭。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 ——《论语· 八佾》
(1)什么是“礼”?
(2)孔子的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3)孔子的哲学思想(鬼神观) ——敬鬼神而远之 材料三:“子不语怪、力、乱、神。 ” ——《论语·雍也》 材料四:樊迟问知(智)。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 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雍也》
二、老子的思想
老 子 塑 像
老子,姓李名耳, 字聃。我国古代伟大的 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 学派创始人。存世有 《道德经》(又称《老 子》),其作品的精华 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 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 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 响。在道教中,老子被 尊为道教始祖。
(1)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关于“道”的言论 材料一: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材料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材料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
孔 子 讲 学 图
合作探究:
在春秋时期,孔子为安定社会秩序,开出了 “仁”的 处方,但他周游列国十四载,积极推销他的政治方案,为 什么没有受到当时诸侯们太多的重视?
(1)社会背景: 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统治者 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热衷于强化中央集权和加强对人民 的控制。 (2)儒家自身:虽然儒家思想符合人民的利益,但在当 时不能满足统治者的需要。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材料四:“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第一课__《孔子与老子》(高中历史岳麓必修三)

第一课__《孔子与老子》(高中历史岳麓必修三)

孔子问礼于老子
二、老子与《道德经》
宋代福建泉州老君岩
1.老子生平
姓李,名耳,字聃(又称 老聃),楚国人。 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
家学派创始人。
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博学多识,精通礼法。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而成《道德经》, 又 称《老子》。 全书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一直流传至今.
无 为 而 治
2.老子之思想
(1)哲学思想 a.“道”-世界本源 b.朴素的辩证法
(2)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3.对老子思想的评介
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2、主张 “无为而治” ,反对严刑竣法——实质是反对 积极 统治者强权政治,体现以人为本,具有合理性进步性。 3、老子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 理学、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小国寡民”思想,是消极避世思想。
1、“无为而治”:(无为: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 材料二: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以“无事取天下”,反对威逼百姓。只有这样才
能真正取得“无不为“的效果。 老子倡导怎样的治国思想? 具体含义是什么?
2、小国寡民:主张“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原始 纯朴小国寡民的消极思想,具有保守性。
主张:以德立国,以仁、礼治国。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严刑峻法,用“德”教化百姓。
2.孔子之思想学说
(1)政治思想
“仁”:仁者爱人 “礼”:克己复礼 “名”:正“名” 政治主张: (2)人生 观: 为政以德 敬而远之 道德标尺 外在强制 公义强迫 改良政治 关注现实
思 想 核 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l

第1课 孔子与老子l

2、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 “仁者爱人” “克已复礼” “敬鬼神而远之” “守静”
A.
B.
C.
D.
A
3、下列关于孔子政治思想的保守性的主要体现在: A、仁者爱人 B、为政以德 C、克己复礼 D、改良政治
3、孔子“正名”主张的主要内容是
一 孔子
孔子的历史地位 孔子的主要思想 孔子思想的影响
孔子生平
请留心影片内容,结合课本,准备回答问题
一 孔子 请回答:
(1)简述孔子的历史地位
1、历史地位: 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
一 孔子
(2) 孔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有哪些 ①内容: “仁者爱人” ②实现途径:“忠恕”
9、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万物的本原
C、具体的物质
B、抽象的概念
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儒」的由来 「儒」在古代指以教书相 礼等为职业的人。 儒家与儒学的形成 孔子本人是流落民间的 「儒」,他以自己的礼制、六艺 知识传授弟子,教人做有道德修 养的君子。他的学说在春秋时代, 发展成一个强大的学派,被称为 「儒家学派」。
《道德经》石刻书法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孔子在自 己五十岁的时侯拜见了老子,随后便发出了:“其犹 龙邪”的惊叹!老子是谁?他为什么能让孔子见了他 之后发出惊叹?
今天的西方社会 为什么掀起学习 《道德经》热? 他们在《道德经 》中到底发现了 哪些玄机? 鲁迅先生为什么要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 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道德经》对于我们今天的 中国人来说,它的指导意义究竟在哪里?
阅读下列材料: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 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 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 (1)依据材料回答,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是什 么?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孔子“仁”的思想,具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应当 怎样看待儒家文化? 参考答案:(1)主要有“恭、宽、信、敏、惠”五 方面的内容。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和协调社 会人际关系,并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2)现实意义: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公民道 德建设都有积极影响。看待:儒家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 瑰宝,我们应吸取其精华并发扬光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孔子由凡入“圣”原因何在?
A,由于其思想主张顺应了统治者巩固 统治的需要,其“仁”“德”“礼”等 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受到统治者的重 B视,后代儒家学者发扬了其适应君主专 制制度发展需要的主张,不断提高了其 地位
C,历史上政治稳定、统治巩固后,孔 子受到重视。社会动乱时,孔子首当其 冲受到批判
地位: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 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仁者爱人”
调整统治者与被统 治者之间的关系
“仁” 遵循“忠恕”之道
思考: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对不同的人(统治者与普通人) 来讲,其有何不同的要求和表现?从中反映出这一思想的 突出特点是什么?为实现“仁”,他提出了什么方法?
不同要求和表现: 对统治者来讲,“爱人”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政, 爱惜民力,体察民情,以德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对普通人来讲,就是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广泛地理解 体贴他人。
第一单元
第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 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 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的学说
(一)时代背景
1,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开始 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
2,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 出现 3,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4,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 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 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这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实质是什么? 你如何看待?
“礼”“克己复礼” 、“正 名”
实质是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的背 景下,他的这一保守思想不可能受到
普遍重视
(二)主张
思想上:核心是“仁”和“礼”;为政以德;对鬼神 敬而 教育上:有远教之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
孔廟 鳥 瞰
金聲玉振坊---孔 廟的門坊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孔子在世界 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
中国与瑞典合作建立孔子学 院
美国文化部长说: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值得受 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
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 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
(二)老子的思想内容
1,哲学思想
(1)对世界本原的认识:“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 万物的本原,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 高哲学概念。他还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剔 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2)辩证法思想:老子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 两个方面,如高和下、前和后、有和无、难和易、生和死、 贵和贱等,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他主张只要能“守 静”,就可以“以弱胜强”。
2、政治思想: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倡 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他还主张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纯朴风气。 主张“圣人之治”,“常使民无知无欲”。
老子“无为而治”的基本含义是什么?这 种思想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三)影响
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有思 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周游列国
叶落归根 叶落归根
(三)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1,变迁 春秋战国和秦朝不被重视,经历代不断改造,汉朝至清 朝成为正统思想,孔子被推崇为“圣人” 2,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深远影响 3,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孔子参见老子图
二,老聃与《道德经》
(一)地位
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 始人、中国哲学史上第 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 学家
特点: 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来稳定社会秩序。
方法: “忠恕”,即要求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 子吃桃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 吃掉了黍子。
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 是用来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
孔子正色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 不知道。但是,黍米是五谷尊者,是帝王用来 祭祀天地及宗庙中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 高的。但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从不 用。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 所不为的。今天用五谷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 的桃子,臣以为这是违背周礼的。故我不敢那 样做。”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夫子 所言,真是妙极了。”
思想:“仁”和“礼”
政治:“为政以德” 改良政治
有教无类
教育:
因材施教 实事求是
温故知新、坚持不懈
学思结合、当仁不让
哲学:“道” 辩证法思想
政治:“无为而治”
客观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 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
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 治者的需要。
2004年是孔子诞辰2555年,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先哲,在他 的故乡曲阜,举行盛大的祭祀 活动,场面华丽,气势恢弘。 而且孔子的思想飘扬过海,影 响深远。但是,他的生前是否 真的如此风光呢?史书载,他 率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 两国交界处困饿七日,动荡的 年代,他的“仁”的思想也处 处碰壁,不被采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