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湖北省所有地市州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湖北省所有地市州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7f71103169a4517723a35e.png)
文言文阅读专题武汉市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
先主牧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羽闻马超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注释】①先主:指刘备。
②曹公:指曹操。
③孟起:马超的字。
④益德:张飞的字。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先主于乡里合.徒众合:聚集B. 先主斜趣.汉津趣:奔赴C. 适.与羽船相值适:前往D.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拒:抵御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羽闻马超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A. 羽闻马超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B. 羽闻马超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C. 羽闻马超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D. 羽闻马超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10.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 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 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 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762fef89eb172ded63b780.png)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基础小题1.【2018年中考山东泰安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夸父与日逐走.(跑)。
(《夸父逐日》)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立)。
(《爱莲说》)B.①虽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②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C.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和)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②余立侍左右,援.(引、提出)疑质理。
(《送东阳马生序》)D.①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繁茂)而繁阴。
(《醉翁亭记》)【答案】C2.【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1)未复有能与.其寄者(______)(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____)A.yūB.yù【答案】(1)(1)B (2)(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本题注意根据词语在句中的意思选择读音。
“未复有能与其寄者”的“与”意思是:参与,这里指欣赏的意思,因此应读yù。
3.【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B.河曲智臾亡.以应今亡.亦死C.陶后鲜.有闻鲜.妍明媚D.邹忌修.八尺有余讲信修.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意思都是“拜访”。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B:通“无”/逃跑。
C:很少/有光彩的。
D:长,这里指身高/培养。
4.【2018年中考浙江绍兴卷】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650a34bed5b9f3f90f1cb1.png)
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0.下列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一句中“国”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荆州)此用武之国.B.等死,死国.可乎C.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D.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11.根据本文,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庄子的思想,并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
(3分)(三)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
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孝文帝立。
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12.下列句子与例句“居顷之.”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怅恨久之.C.亲戚畔之.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3.下列句子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何陋之有?B.甚矣,汝之不惠!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推荐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6fbaaa51964bcf84b8d57b45.png)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
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
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出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20.解释加点词语(1)欧阳晔治.鄂州(_______)(2)狱.久不决(_______)2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独留一人于.庭/负者歌于.途B.出其桎梏而.饮食/出淤泥而.不染C.自临其.狱/其.如土石何D.皆以.右手持匕/不以.物喜2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公曰杀人者汝也!【答案】20.(1)治理,管理(2)案件21.A22.公曰 / 杀人者 / 汝也!【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参考译文: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
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
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
”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二、【2018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2018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文言文阅读》(课内)专题训练
![2018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文言文阅读》(课内)专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206e37dafab069dc50220125.png)
《文言文阅读》(课内)专题一一、【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①刻露:鲜明地显露。
②本:根据。
③上:皇上。
④刺史:即作者。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B.吾恂恂而.起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D.而.不知人之乐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树林阴翳(阴影)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宣上恩德(宣扬)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晦明/变化者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a4d6826327284b73f342501b.png)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2018•玉林)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口技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伯牙善鼓琴《列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宾客大宴会:聚集B.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C.伯牙游于泰山之阴.阴:山的北面D.吾于.何逃声哉于:到(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一一宾客们体会到少有的舒适,慢慢地都正襟危坐了。
(完整版)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推荐文档
![(完整版)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42075596529647d272852fb.png)
2018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二)(2018·镇江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 9-12 题。
(共13 分)太祖微行至田舍,见一村翁,问其生庚。
翁告之某年月日时,皆同上。
太祖曰:“尔有子乎?”答曰:“否。
”“有田产乎?”曰:“否。
”“然则何以自给?”日:“吾恃养蜂耳。
”曰:“尔蜂几何?”曰:“十五桶。
”太祖默念曰:“我有两京十三省,渠有蜂十五桶。
此年月日相合之符。
”太祖又问曰:“尔于蜂,岁割蜜,凡几次?”翁曰:“春夏花多,蜂易采,蜜不难结,我逐月割之。
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
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量人为出,以糊其口;而蜂亦有馀蜜,得不馁。
明岁,又复酿蜜。
我行年五十,而恃蜂以饱,盖若此。
他养蜂者不然,春夏割之,即秋亦尽割之,无馀蜜,故蜂多死。
今年有蜜,明年无蜜,皆莫我若也。
”太祖叹曰:“民犹蜂也,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是亦不留馀蜜之类也。
蜂丈人之言,可以传矣,可为养民者法矣。
”(选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注释】①太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②微行:帝王或高官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
③ 两京十三省:两京指南京、北京;十三省指ft东、ft西、河北、河南等十三省。
④渠:他。
⑤听:听作则,任凭。
⑥啖(dàn):吃。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 分)⑴尔蜂几何:多少⑵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交换⑶得不馁:气馁(停止)⑷竭泽取之:舀干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5 分)⑴然则何以自给?既然这样,你是靠什么生活的呢?⑵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
我割三成的蜜,留下七成的,让蜜蜂自己吃,以保证它们一年都有吃的。
11.太祖得知自己与蜂丈人生庚相同,发现民与蜂相当,最后联想到取蜜与税收相似。
12.文中的太祖具有哪些特点?答:太祖亲民,体恤民情;太祖善于学习,接地气。
江苏省十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答案).docx
![江苏省十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4fbbfac1f46527d3250ce009.png)
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
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贻”“奇”“绵亘”“昼”等字词的翻译。
10.试题分析: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提取。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首先要理解好划线句的大意,然后从能体现“奇巧”的几个方面作答。如从可开关的小窗、十六字对联、 “雕栏相望”等角度作答。
家。② :被 任 ,即入 翰林院。③癯(qú):瘦。
5.下面哪两句子中加点 的意 或用法相同?
(4分)
..
A
. 卿与 亭 深名
.
名之者 (《醉翁亭 》)
.
B
.与里人唐寅善
.
京中有善 口技者(《口技》)
.
C
.而 卿以 貌寝不与
以其境 清(《小石潭 》 )
.
.
D
.与李梦阳、何景明游
.
以患无 名人与游
(《送 阳 生序》 )
数数(sù):数,通“速”,快。
8.解 下面加点的 。(4分)
①必入山告 之曰(▲)②会 明亡(▲)
..
③候已竟去.(▲)④守土者异.之(▲)
9.用 代 翻 下面句子。(4分)
夫人未有不 其妻者, 妻并 吾身, 能以其所 ,易其所至 ?
10.文中的象有哪些特点? 加以概括。(4分)
(一)(12分)
8.(4分)①告 ②适逢③离开④ ⋯⋯奇异(每小1分)
.
行伏炮台下,若待以 炮者。
呼,异矣!夫人未有不 其妻者, 妻并 吾身, 能以其所 ,易其所至 ?而今 之于一象!
(精品推荐)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精品推荐)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d4e3d4c8d376eeafaa310f.png)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基础小题1.【2018年中考山东泰安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夸父与日逐走.(跑)。
(《夸父逐日》)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立)。
(《爱莲说》)B.①虽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②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C.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和)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②余立侍左右,援.(引、提出)疑质理。
(《送东阳马生序》)D.①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繁茂)而繁阴。
(《醉翁亭记》)【答案】C2.【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1)未复有能与.其寄者(______)(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____)A.yūB.yù【答案】(1)(1)B (2)(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本题注意根据词语在句中的意思选择读音。
“未复有能与其寄者”的“与”意思是:参与,这里指欣赏的意思,因此应读yù。
3.【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B.河曲智臾亡.以应今亡.亦死C.陶后鲜.有闻鲜.妍明媚D.邹忌修.八尺有余讲信修.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意思都是“拜访”。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B:通“无”/逃跑。
C:很少/有光彩的。
D:长,这里指身高/培养。
4.【2018年中考浙江绍兴卷】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
(完整版)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专题18课外文言文阅读:62个试题(黄金版)
![(完整版)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专题18课外文言文阅读:62个试题(黄金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edd2ecddccda38366baf5e.png)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超级大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62个试题1(包头市·2018)<一)宁越,中牟①之鄙人也。
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
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
”宁越曰:“请以十五岁。
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
”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
矢②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③,不止也。
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10分>tEbrZjkxIo(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中牟:地名。
②矢:射出的箭。
③舍:古代度量单位,三十里为一舍。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1>苦耕稼之劳苦:(2>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达:8.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1>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2>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
9.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10.从选文看,宁越身上有哪些优点?(2分>11.小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2分>答案:二、阅读<49分)(一>(10分>7.<2分)(1>以……为苦 (2>显达8.<2分)<1)怎样做才能够免除这种辛苦呢?<2)学了十五年,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师.9.<2分)对比。
通过对比突出坚持不懈的意义。
10.<2分)①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②勤奋刻苦。
<或认准目标,坚持不懈)11.<2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我们要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2<长春市·2018)<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康照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
每出,拥八骆。
,必携书一本,观玩不已。
人问:“公何好学?”曰:“非也。
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借此遮目耳。
”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⑧,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
人以此重之。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82904aaf45b307e9719753.png)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基础小题1.【2018年中考山东泰安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夸父与日逐走.(跑)。
(《夸父逐日》)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立)。
(《爱莲说》)B.①虽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②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C.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和)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②余立侍左右,援.(引、提出)疑质理。
(《送东阳马生序》)D.①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繁茂)而繁阴。
(《醉翁亭记》)【答案】C2.【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1)未复有能与.其寄者(______)(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____)A.yūB.yù【答案】(1)(1)B (2)(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本题注意根据词语在句中的意思选择读音。
“未复有能与其寄者”的“与”意思是:参与,这里指欣赏的意思,因此应读yù。
3.【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B.河曲智臾亡.以应今亡.亦死C.陶后鲜.有闻鲜.妍明媚D.邹忌修.八尺有余讲信修.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意思都是“拜访”。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B:通“无”/逃跑。
C:很少/有光彩的。
D:长,这里指身高/培养。
4.【2018年中考浙江绍兴卷】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8411e94028915f804dc2ef.png)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8年中考广西梧州卷】课外文言文阅读卫南之战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
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选自《宋史》)【注释】①泽:宗泽,南宋将领。
②云:报告。
③生兵:新兵。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今日进退等.死()(2)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17.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答案】16.(1)同样(2)考虑17.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善于鼓舞士气,又能审时度势灵活用兵。
【解析】选自《宋史》作者:脱脱年代:元参考译文: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自己将孤兵少,不深入敌营不能取得成功。
先锋官回报说前面有敌营,宗泽指挥士兵径直向前与敌人接战,将敌人打败。
他又领兵向东转战,敌人不断派兵增援。
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垒。
宗泽下令说:“现在进退都是一死,我们不能不死里求生。
”士兵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金人大败,退却几十里。
宗泽估计敌人比自己兵力强十多倍,今天一战而出其不意,他们势必会再来。
假如金兵全部触动夜袭我军,就危险了。
于是趁黑夜将军队转移。
金人当晚到达,只剩下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开始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了。
16.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金人大败”来划分即可。
18.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文档资料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9c78ac319e8b8f67c1cb96c.png)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文言文阅读练习一、许允妇临事不惊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①收之。
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②,臣之乡人,臣所知也。
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
初,允被收,举家号哭。
其妇自若,云:“勿忧,寻还。
”作粟粥待。
顷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
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无预诸儿事。
”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③及父,当收。
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④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⑤;不可少问朝事。
”儿从之。
会反,以状对,卒免。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注释】①虎贲(bēn):官名,负责侍卫君主和保卫王宫。
②举尔所知:语出《论语?子路》,意思是“提拔你所了解的人”。
③才流:指才能品级。
④才具:才能,才干。
⑤会止便止:古人按礼节慰问死者家属时当哭泣。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为称职与不 ( )(2)皆官得其人 ( )(3)举家号哭 ( )(4)寻还 ( )(5)早知尔耳 ( )(6)无预诸儿事。
( )2.选出“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 )A.魏明帝遣虎贲收之(本文)B.句读之不知(《师说》)C.臣之乡人(本文)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E.帝核问之(本文)F.顷之 (本文)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4.第一段中许允最终获释的原因是什么?二、李夫人不欲见帝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
愿以王及兄弟为托。
”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属托王及兄弟,岂不快哉?”夫人曰:“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
妾不敢以燕媠①见帝。
【九年级语文】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总(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36bdf2b14e852459fb570f.png)
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总(附答案)5 13题。
(10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直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直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直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直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直10.解释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忿()狱()11.翻译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分)13.结合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2分)9.A;10.愤恨、案。
11.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12.唐太宗认为之前已经宣布过弄虚作假不自首者死。
坚持要兑现守信用。
戴胄认为应该流放。
其理由是真正的守信用应该维护国法,而不是凭君王一时的喜怒决断事情。
1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东滨州)言比较阅读。
(10分)【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轩之与敝舆也。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51c8dcba0d4a7302763aec.png)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一、【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①刻露:鲜明地显露。
②本:根据。
③上:皇上。
④刺史:即作者。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B.吾恂恂而.起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D.而.不知人之乐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树林阴翳(阴影)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宣上恩德(宣扬)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晦明/变化者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精校word版)2018年中考语文湖北省所有地市试题汇编系列—文言文阅读专题(附答案解析)
![(精校word版)2018年中考语文湖北省所有地市试题汇编系列—文言文阅读专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5fa9f75022aaea988f0f1f.png)
2018年中考语文湖北省所有地市试题汇编系列—文言文阅读专题(附答案解析)武汉市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
先主牧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注释】①先主:指刘备。
②曹公:指曹操。
③孟起:马超的字。
④益德:张飞的字。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先主于乡里合.徒众合:聚集B. 先主斜趣.汉津趣:奔赴C. 适.与羽船相值适:前往D.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拒:抵御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A.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B.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C.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D.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10.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 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 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1.阅读《三人成虎》一文阅,回答后面的问题: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①,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
”庞恭曰:“夫②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③魏也远于市,议臣者④过于三人,愿⑤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⑥先至。
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⑦。
(《韩非子•内储说上》)【注解】①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
庞恭:魏国大臣。
质:做人质。
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
②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
③去:距离。
④议臣者:议论我的人。
议:议论。
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
臣:庞恭自称。
⑤愿:希望。
⑥谗言:坏话。
⑦竟不得见:庞恭再也没有见到魏王。
竟:最终。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王信之乎()②愿王察之()③庞恭从邯郸反()④后太子罢质()⑵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A.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C.观之正浓(《幼时记趣》)D.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三人言市有虎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⑵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幼时记趣》)4.成语“三人成虎”就是来源本篇,请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
(1)湖中人鸟声俱绝()(2)余拏一小舟()(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客此()2.请翻译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本文结尾借舟子之口说作者“痴”,舟子的话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你觉得作者痴迷于什么?答:4.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湖心亭看雪》和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是景中含情,但二者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柳先生传【东晋】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亦不详其姓字详:详细B.造饮辄尽造:到C.曾不吝情去留去:离开D.不戚戚于贫贱戚戚:忧愁的样子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因以为号焉不以物喜B.亲旧知其如此其真无马邪C.既醉而退学而不思则罔D.无怀氏之民欤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
“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
“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廖永忠传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
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
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太祖嘉焉。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
敌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飞舸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汉卒多死伤。
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
又邀击之泾江口,友谅死。
寻拜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
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
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
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
进至瞿塘关,山峻水急,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
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
黎明,蜀人始觉。
上下夹攻,大破之。
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
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
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乃受降。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
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注】舁:音yú;带,载。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乃受降。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常遇春射走之(2)次铜锣峡(3)故止封侯而不公(4)永忠与相比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俟和至,乃受降乃与和分道进B.又以六舟深入搏战永忠以功大得免C.期会于重庆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D.复旋绕而出故止封侯而不公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
(2)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5.文中的廖永忠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题记》)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①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②令询之,乃寓居士人③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赗敛棺椁④皆所未具。
公怃然⑤,即彻宴席,厚赒⑥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①〔缞绖(cuī dié)〕丧服。
②〔亟(jí)〕急迫地。
③〔寓居士人〕指寄居在外的读书人。
④〔赗(f èng)敛棺椁〕指下葬用的物品。
⑤〔怃然〕怅然失望的样子。
⑥〔赒(zhōu)〕救济。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杂然而前陈者陈:(2)范文正公守邠州守: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翻译:(2)即彻宴席,厚赒给之翻译:3.在古汉语中,“毕”有下面三个解释,文中“使毕其事”中“毕“的意思是。
(填序号)①轻快,敏捷。
②完成,结束。
③全部,全都。
4.甲文中“太守”与“滁人”同乐,乙文中“范文正”,他们的行为都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荆轲刺秦王》比较阅读答案】《唐雎不辱使命》《荆轲刺秦王》比较阅读答案。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⑾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
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
③[陛]殿前的台阶。
④[少]通“稍”。
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
⑥[发]打开。
⑦[揕]用刀剑等刺。
⑧[绝]挣断。
⑨[还]通“环”,绕。
⑩[卒]“猝”,突然。
⑾[郎中]宫廷的侍卫。
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寡人谕矣( ) (4)图穷而匕首见(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3.翻译下列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2)使毕使于前。
译文: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