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新人教版
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外交1.背景(1)国际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局面。
(2)国内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国家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政权巩固和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
2.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基本方针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巩固和维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独立与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一边倒”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获得苏联援助,打破美国经济封锁。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②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③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④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成熟。
(4)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会议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知识点二外交僵局的突破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①在美国阻挠下,联合国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非法占据。
②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③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经过: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①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亚洲各国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西欧各国(捷克转) 西欧各国(香港转) 其他各洲
邮资(元)
0.32 0.48 0.48 0.80 0.80
航空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3.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同苏联等 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 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目的 :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发展友好关系。 经过 : 1953 年 12 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 时提出。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与两国 总理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 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2011年江苏单科 · 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 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示意图,分析60年代中国面 临着怎样的外交环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1.革命性,其主要原则同革命运动实践及解决的问 题密切联系,三大政策更表现了强烈的革命性 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 边,与苏联结盟。 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 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例题】 (2010·广东文综 ) 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 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随着中俄关系和中非关系的发展,高考加大了对上述问题的考 查,考查角度主要是分析中俄、中非关系取得的伟大成果。 新中国的外交深受国际局势和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影 响,很多高考试题从这一角度出发,要求回答外交现象背后的 其他因素,考查考生横向综合能力。
fg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左)
二、 中 美 关 系 的 解 冻
70年代中美关系为什么会出 现重大突破呢?
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的原因(课标重点)
①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②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
美国
③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④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 务中的重要作用 ① 中苏关系的恶化,北方苏联的威胁更为紧迫。 缓和与美关系可以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
ABC
巩固练习(2): 1、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直接原因是( A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 B、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C、美国的妥协 D、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2、20世70年代日本改善同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C ) A、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B、中美关系的改善 C、日本国家利益的需要 D、日本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开始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是在( A ) A、1971年 B、1972年 C、1970年 D、1973年 4、以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尼克松访华 ③中美正式建交 ④中日建交 A、 ①②③④ B、 ② ④ ① ③ C、 ② ① ③ ④ D、 ① ② ④ ③
★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打开了中国50年代以来的外交困境,紧跟着美国有50多个国 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三、 中 日 邦 交 正 常 化
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两 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四、 中 国 恢 复 联 合 国 的 合 法 席 位
小结
ABC
巩固练习(3): 1、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突破( C) A、中美关系的改善 B、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C、推动达成了《关于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定》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正式建交是在( D ) A、 1971年3月 B、1972年2月 C、 1978年4月 D、1979年1月 3、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 ) A、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 B、中国拒绝苏联的要求 C、中苏意识形态的分歧 D、苏联停止以华的援助 4、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 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宣读的公告是( B ) A、美国总统密使访华的公告 B、尼克松将要访华的公告 C、《中美联合公报》 D、《中美建交公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2020·江西高三联考)薛君度在《中国外交新论》一书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初期没有实现彻底的中立和不结盟的资本,因为自立的前提是自强。
”这可以用来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A.外交方针与具体国情不符B.推行“一边倒”政策是势之必然C.急需改变和调整外交政策D.中立更能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解析:选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推行“一边倒”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是为了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不致处于孤立地位,这与作者的观点相一致,故B 项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与具体国情相符的,故A 项错误;实行“一边倒”政策是与我国当时的国情相符的,故C项错误;成立之初的中国国力贫弱,面对美苏对峙和“冷战”,中立不能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故D项错误。
2.(2021·河北承德模拟)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和平共处”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解析:选D。
“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说明中共主张在废除国民党与西方国家已经签订的条约的基础上与他们重新建立新的平等关系,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外交方针的特征,故D项正确。
“和平共处”强调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故A项错误;“一边倒”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主张废除中国近代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故C项错误。
3.(2020·四川德阳一模)苏联油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1950年)》上图作为中苏关系的史料,其价值在于( )A.是研究中苏建交的第一手资料B.真实还原了签约现场的细节C.用于印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艺术再现了中苏的友好关系解析:选D。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
专题3一、选择题1.(2020·江苏扬州高三上学期期末)《司徒雷登回忆录》中写道:“由西方人创办和资助的许多文化事业都给取消了。
燕京大学最近也给关闭了,燕大的外国教员全部被迫离开了。
”这体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求同存异”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材料表明是清除帝国主义残余,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故选D 项;“一边倒”指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项;“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排除B项;“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上提出的,主要涉及亚非国家,与西方无关,排除C项。
答案:D2.(2020·河北张家口高三上学期期末)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方针,废除旧中国残留下来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并且把西方侵略势力一律清除净尽。
这些外交方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 )A.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及当时的国际环境B.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C.新中国打破美国经济军事封锁的需要D.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解析:长期以来,列强依靠武力攫取的诸多特权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加之美国长期支持蒋介石政权,中苏在意识形态方面有很大的关联性。
三大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环境,从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国家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经过慎重考虑而提出的重大外交指导思想,故选A项。
答案:A3.(2020·河北石家庄一模)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日关系的相关史实表。
据表可知当时( )时间事件1954年12月中国确定了发展中日两国人民之间友好、逐步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方针1955年2月鸠山内阁同意中国贸易代表团访问日本,促进了中日第三次民间贸易协定的签订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秘密会见日本代表,表达了中国对日建交的意愿1955年中国国内为建交而行动,包括统一党内外及社会舆论的认识,改善对日工作机制、宽释战犯、开展对日贸易等,日方对此积极回应B.中国改变了“一边倒”的方针C.谋求经济发展是中日双方的共同需求D.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政治控制解析:据材料“鸠山内阁同意中国贸易代表团访问”和“改善对日工作机制、宽释战犯、开展对日贸易”可知双方都有发展经济需要,故选C项;据材料可知中日交往的目的是发展贸易,不是三大改造,排除A项;据所学,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政策仍旧是一边倒,排除B 项;材料主要说明中日关系不是美日关系,排除D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ppt1 人教课标版
“在联合国这样一个普遍性最为广泛的国际组织里,中 国代表团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那当然是对我们的国家、 对中国革命的胜利的肯定。我们代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 当然觉得很荣幸、很骄傲,但我们更多地想到的是这一时 刻的重大意义。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墙中国围 堵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 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国 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71年乔冠华团长在联大上的讲话
请问:从上述材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21日)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 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22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 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 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 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 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 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 始了。”
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体会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感 受新中国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的巨 大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说明
教科书中三个子目内容构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概况:新的外交方针、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新的外交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活动。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作为课标要求, 补充为学生课堂学习内容。
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 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 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结合教材与毛泽东的话思考: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一 个重要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要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取得成功的重要的内在因素是什么?
另外: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 了微妙的变化。
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
2.“一边倒”与独立自主是否矛盾? 提示 (1)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经 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外交上孤立,企图扼杀 新中国。 (2)为维护独立成果,捍卫和平,打破美国的政 策,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的站在了社会主义阵 营一边。 (3)可见,“一边倒”不仅不与独立自主方针相 悖,相反它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5.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独立自主外交和南京临时政府 时期的屈辱外交不同的成因有哪些?从中可以得 出哪些历史认识? 提示 (1)不同:①社会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实 行独立外交,因为国家已经取得了独立,而且开 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屈辱 外交,因为民族不能自立,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徘徊。 ②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坚决捍卫民族主权和国家独立;南京临时政府是 资产阶级领导的,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对帝国 主义存在严重的幻想。 (2)认识: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政治腐 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捍卫国家主 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
【探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的“三大政策” 相比有哪些不同? 思路点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三大政策” 相比,实际上是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内容、影 响、外交政策实质上的特点。 答案 (1)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 “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 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2)从影响上看,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 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 深远影响;(3)从外交政策的实质上看,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三、走向国际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
(1)概况: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旨 在和平解决朝鲜和 印度支那 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促使会议最终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 日内瓦协议》。 (2)意义: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 大国身份 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提高了新中国 的国际声誉。
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专题10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一部分中国史纲要专题10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考点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知识点2改革开放进程3.重大战略中央还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等重大战略﹐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知识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1.邓小平理论(1)概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地位: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概述: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2)地位: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科学发展观(1)概述: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地位: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
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考法新时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2.对外开放(1)过程①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高考热点分析——国际关系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高考热点分析——国际关系和我国的外交政策背景材料一、十六大报告对我国对外工作的阐述1.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我们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3.我们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4.我们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上述阐述体现了政治常识的什么道理?二、我国的重要的外交活动及政策1.中国的周边外交取得巨大成就:十六大报告中,我国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
xx年10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睦邻、安邻、富邻”的思想,以及“和平、安全、合作、繁荣”的亚洲政策目标。
——我国的周边外交方针和思想体现了政治常识的什么道理?2.中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稳步发展(1)中美关系总体上是好的:胡锦涛主席两次会晤美国总统布什;温家宝总理访美。
在中美关系上,中国采取的对策。
中国始终坚持以两手对两手,在共同利益的领域扩大合作,在有分歧的领域坚持原则、坚持斗争、把握策略。
——中美关系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2)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继续深化(3)中欧全面伙伴关系不断加强,双方共同点增多,互利合作加强(4)中日关系总体向前发展,经贸合作保持良好势头:日本是对亚洲未来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我们要继续根据“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敦促日本正确对待历史问题,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努力扩大新的利益汇合点,加强双方协调与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承振兴亚洲的责任。
——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3.区域合作进一步发展(1)中国与东盟开展全面合作:xx年10月,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与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了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签字仪式。
此外,温家宝总理还与东盟国家领导人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专题复习近代现代中国外交 最新
近代现代中国外交第一:历届政府的外交:1840-1912一、清政府的屈辱外交。
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无论是军事上失败,还是取得了胜利,都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结束。
1861年初,清政府为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设立了总理衙门,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但客观上也使清政府放弃了闭关政策,开始面向世界,并基本完成了从传统理藩向近代外交的转变,适应了近代国际关系发展需要。
清政府任命美国人蒲安臣为中国使臣,出访欧美去办理外交,这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怪胎。
为了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清朝统治者还两次向侵略者“借师助剿”。
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官员和人民的反帝活动,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
1、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及特征所谓对外政策,主要是指一国对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的考察认识、判断评价及相应的决策措施。
19世纪及20世纪初,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及特征在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比较零散,未形成明显的特征框架。
笔者按其历史发展的进程将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大致分为四个历史时期:(1)第一个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贵华贱夷,闭关锁国,清朝与周边国家维持着长期的和平。
当时清朝认为中国是优越和强大的,是世界的中心,四周的藩属邻国以至海外列国是落后野蛮的,应该向中国朝拜进贡。
自中外通商以后,清统治者视来华的西人为非我族类的野蛮人,认为应严格加以防范。
在这种意识支配下,19世纪初的清朝基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仍留广州一口对外贸易,并不拒绝与各国交往,只是强调对方必须承认中国为天朝上国,追求名义上的藩属朝贡关系,重视名分礼仪等细节。
(2)第二个时期,19世纪40至50年代,清朝缺乏主权观念,但增加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
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蜂拥而来,中国最初的反应主要是从族类和文化两个层面对待西方的入侵,不是以是否损害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实际利益为对外交涉的目的,而是以是否见容于自身的传统和陈腐的体制为圭臬,因此常常出现以主权换定制的可悲局面。
中考历史总复习2-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
美国人惠顿的《万国公法》,该书受到恭亲王等人的赏识,由总理衙门拨专
款付印出版。1864年,丁韪良将其翻译的《万国法原理》手稿呈供到总理
衙门,国际法开始系统、正式地传入中国。尽管意识到“强则可享国际法
上的利益,弱则国际法并不可恃”,清政府依然有意识地将国际法规范运用
到中外关系的处理中。材料反映当时中国( D )
3 数据分类 题组演练
1.(2022·河南郑州模拟)鸦片战争后,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
讼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其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这
表明中国( A )
A.丧失完整独立主权
B.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C.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近代外交理念萌发
123456789
返回栏目导航
2.(2022·安徽合肥庐阳区模拟)1863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开始着手翻译
现代
建交
1978年10月23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日 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为中日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在中国钓鱼岛问题上多次制造麻烦,侵犯中国主权;日
摩擦 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编写美化侵略战争、鼓吹国家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 历史教科书;日本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
,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续表
阶段
史实及影响(或意义)
1924年,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一起帮助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
近代
中苏 关系
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
盟;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原因之一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 人民版必修
2021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 人民版必修1【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导入】你有朋友吗?你为什么要交朋友?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你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中国有朋友吗?中国为什么要交朋友?中国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中国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外交是什么?…….【新课探讨】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三大基本方针:【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问: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啊?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呢?毛泽东提出的外交三大基本方针是啥意思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三大基本方针有啥关系?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答记者问。
请阅读材料:材料一: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图材料二:近代中国的外交重大事件: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946年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材料三: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材料四: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请回答:⑴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①决定因素: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②国内外形势的变化③历史因素④国家性质⑤意识形态⑥外交家的智慧与骨气……⑵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从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看:新中国贫穷落后百废待兴,党和人民的首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外交要开拓新局面,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从国内外形势看:二战后,不利: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新中国。
有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4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之小船创作第14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自主学习夯基固本]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及其成就1.背景□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资本主义阵营和□2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总原则新中国始终奉行□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基本方针(1)“另起炉灶”:不承认□4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2)“一边倒”:旗帜鲜明地站在□5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6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主要成就(1)1949年10月2日,□7苏联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
随后,保加利亚等国相继与中国建交。
(2)1949年12月,□8毛泽东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1950年2月,两国签订《□9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及其他一系列经济援助协定。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953年□1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2.目的争取□2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为国内即将展开的□3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3.提出(1)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4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5周恩来首次提出了“□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
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7领土完整、互不侵犯、□8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9基本准则。
三、走向国际舞台1.参加日内瓦会议(1)概况:□1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这是新中国□2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高中历史专项复习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注:囊括大纲版和新课标版。
本专题含知识归纳、规律小结、热点冷点、高考题例、新题预测五个系统而实用的构成部分。
一.知识归纳(一)大纲版1.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被动开放(1)晚清外交: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贸易、关税、领海、司法等主权受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成立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和洋务事宜。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中法新约》第一次使列强取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特权。
《马关条约》使众多列强可向中国输出资本,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维新派希望列强支持中国变法。
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口号盲目排外。
《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2)南京临时政府外交: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来换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3)北洋政府外交: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掌握清政府全部统治大权并最终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条”来取得日本对其称帝复辟的支持。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中共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都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有关。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4)南京国民政府外交: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发动政变,篡夺了大革命果实,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国共对峙时期,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
抗战时期,英美苏等国谴责蒋介石破坏中国抗日大局,英美等国取消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企图实现控制中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过渡时期:面对两大阵营尖税对立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一边倒”(倒向苏联)等外交方针(还包含“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团结世界各国人民),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记忆:①尊重主权②不侵犯,③不干内政④等⑤和平),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中考历史 中考热点专题探究四 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并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②1950
年,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新中国掀
合作与
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③帮助中国编制“一
新中国成
现代 冲突
五”计划,援助中国多个大型项目。④20 世
立至今
并存
纪 50 年代末,中苏关系逐步恶化,走向严重
对抗。⑤80 年代末,中苏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⑥苏联解体后,中俄之间结成了战略伙伴
①1984 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 近代 年 7 月 1 日中国政府正式收回对香港的主权。②两国都是
合作 现代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英国曾是欧盟的重要成员国,双方也
有着密切的经济政治交往
角度一:认识、启示类 1.谈谈你对国与国之间关系(外交活动)的认识。 ①外交活动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根本,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
时期 关系
概况
(1)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
军事威胁的措施
(2)1950 年,美国侵入朝鲜,并派第七舰队入侵中国
1949— 全面 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1950 年
1972 年 对抗 10 月,中国政府抗美援朝;1953 年,美国被迫在停
战协定上签字
(3)美国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
(1)1942 年 1 月 1 日,中、美、英、苏等 26 国在华盛顿签 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2)1945 年 2 月,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 的情况下,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旅顺 南京中国 港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政府时期 (3)1945 年 7 月,中、美、英三国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 《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4)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5)1945 年 10 月,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 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部编版)第十七单元现代史部分微专题整合第53讲当代中国的外交
一、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改革开放后,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二、世界现代史1.基层治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与货币体系:二战后,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西方主要国家建成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公共卫生的建设;美国利用两次世界大战使经济实力一次又一次地飞跃,为纽约成为世界性的金融中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战后,美元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击败英镑,成为货币霸主。
2.食物生产、经济生活与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供应。
科学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粮仓仓容量,实现了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
冷冻食品工业迅猛发展。
现代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经济联系,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国际分工的变化,国际合作加强。
3.人口迁徙、多元文化、战争与文化交锋:20世纪以来人口迁徙分布不均衡,主要是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迁徙。
一战进一步激发了亚欧非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二战从政治理论上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
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第53讲当代中国的外交课标要求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主要外交成就。
考点定位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2.改革开放时期的外交成就。
主题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方针(1)提出: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
(2)内容①“另起炉灶”的核心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专题10 加强国际交流 促进和平发展
专题10 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和平发展命题点一经济全球化与时代主题热点聚焦李克强访问亚欧四国2013年5月19日至27日,李克强总理对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和德国进行正式访问,这也是他作为总理上任的外交首秀。
与四国在经贸、文化、军事、反恐等方面开展合作①。
◆习奥会晤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
两国开展“跨越太平洋的合作”,奥巴马表示: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中国对美国、对世界都有利①。
美方希望同中国保持强有力的合作关系。
习近平提出新型大国关系: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①。
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2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3年10月7至8日,亚太经合组织第2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讲话,提出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
会议承诺加强政策协调和多边贸易体制,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深化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②。
◆(二)中国商品出口位列世界第一2013年7月18日,《2013年世界贸易报告》显示,在2012年全球商品贸易额排名中,中国商品出口位列第一,进口排第二位。
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经济体占据了全球贸易近一半份额②。
中国是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链条的中心,为推动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③。
②经济全球化③国家的地位、作用和形象习近平提出新型大国关系体现了什么?(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3)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4)中国是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
●习近平、李克强出访并出席领导人会议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认可。
我国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概要: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做出重大调整,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考点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考纲;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课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中国外交大政方针)1.方针制定的背景:国际形势: 美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承认新中国。
国内形势: ○1历史: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教训。
○2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基本方针(三大政策):[学法点睛]“一边倒”政策(1)“一边倒”的原因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采取敌视孤立新中国的政策,坚持扼杀新中国的立场,为保障民主革命的胜利成果,避免在新的世界局势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中国谋求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联合,故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3)“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名师指津】本知识点可归纳为“一、一、二”史论1图示建国初期外交概况史论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及进步性(1)特点①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论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②从影响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从外交政策的实质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史论3 50年代中期新中国在外交上成就取得的原因(1)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国家的实力有所增强。
(2)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广泛性和实用性,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周恩来等外交家高超的外交艺术。
要语必背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完善---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在中国的努力下,成功解决了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3.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召开,形成了“万隆精神”。
4.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含义-----同:共同的遭遇: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共同的任务和要求;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不同等考点2 7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考纲;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课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一,重返联合国⎩⎪⎪⎪⎪⎨⎪⎪⎪⎪⎧ 背景⎩⎪⎨⎪⎧ ①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 的席位一直被蒋介石集团所占据。
②广大的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日益 成为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③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及美国提出 的“双重代表权”被中国拒绝。
过程: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意义⎩⎪⎨⎪⎧ ①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重大胜利。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美国搞“双重代表权”的本质---制造两个中国《乔的笑》(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开心大笑)二.中美关系解冻1.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是双方共同要求(1)美国方面:①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②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③陷于侵越战争泥潭。
④美国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2)中国方面:①中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威胁中国安全。
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2.过程一,重返联合国(1)1971年3月,“乒乓外交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2)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为尼克松访华做了准备。
(3)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5)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3.影响:(1)中美两国关系从长期敌对走向缓和,成为中国外交实现重大突破的关键。
(2)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引发了建交高潮。
(3)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4)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
思维发散 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外交: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必修1)祖国统一:中美建交后,美国从台湾撤军,为祖国和平统一创造条件,我国提出“和平统一”的对台方针和“一国两制”的政策。
(必修1)经济:中美建交前的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必修2)教育与生活:中国学生的主要留学地从苏联转向美国,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
(必修3)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原因⎩⎪⎨⎪⎧ 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 的改善。
②日本为取得一个在政治和经济上同各 国竞争的有利地位。
③日本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 推动。
概况: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双方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中日联合声明》, 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意义: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 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根本原因:中日双方发展的需要。
【易错警示】新中国外交的几个易错知识点(1)国家政策不是由国家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国家关系也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2)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始国之一。
(3)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中美建交。
史论1 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史论2近现代的中日关系(1)演变①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和参加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②新中国成立后,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孤立主义政策。
③20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
④新世纪以来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国有化,修改和平宪法。
(2)影响因素①历史问题: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是中日关系的一个原则。
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中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日本人对战争不反省、不道歉。
如修改历史教科书,试图淡化或删除涉及日本侵略历史的内容,右翼学者举行否认南京大屠杀、美化侵略战争的集会等。
②台湾问题:日本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支持台独势力。
考点3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考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课标: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1.原因(1)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长期和平的稳定环境;(2)国际秩序中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两极格局;(3)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提出新论断。
2.内容(1)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看法的改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2)强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⑶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在和平共处无原则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1含义:不同美苏任何一方结盟,也不联合任何一方去反对另一方,而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改善.发展同它们的关系。
○2原因:结盟会受制于人;中国已成为有影响大国,同任何一方结盟会影响国际战略平衡;不结盟既符合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5)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3.影响(1)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国际环境。
(2)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成为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不可忽视的力量。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新时期外交一大成就)1.前提: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表现:(1)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2000年,纽约)。
(2)倡议五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
(3)参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3.意义: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
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新时期外交又一大成就)1.基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开展多边外交。
2.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1993年江泽民出席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以来最高级别的西雅图会议;(2)2001年上海成功举办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提出目标。
(3)2014年北京成功举办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展示中国的大国形象。
3.组建上海合作组织(1)建立:①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确立“上海五国机制”;②2001年原五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2)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文明多样性,谋求共同发展。
(3)意义:①丰富中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②提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③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图解要点]归纳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思维导图]外交政策的本质、制度因素1,新中国对外关系60多年光辉历程的四大启示:①从中国近现代史看:国际地位根本上取决于综合国力。
②从外交政策演变看:制定政策应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③从外交活动的实质看:外交体现国家意志、国家利益。
④从外交活动的影响看:中国在和平崛起,国际影响力在增强。
2,影响国家外交政策调整的因素⑴国家综合实力的变化⑵国家利益的调整⑶地理环境和资源因素⑷战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