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制作潜水艇模型》(活动案例)
制作潜水艇模型
6.制作潜水艇模型
[设计目的]
加深学生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
[活动形式] 制作。
[活动准备]
每个活动小组准备如下器材:一次性注射针筒1只,一次性输液用透明软管1根(也可用细的软胶管),塑料眼药水瓶1只,细铁丝若干,小刀1把,大口玻璃杯1个,水若干。
[活动过程]
1.制作
(1)用小刀在塑料眼药水瓶距底部1.2厘米处开一个1×1cm 2的小孔(图6-1)。
(2)在眼药水瓶的两端缠绕细铁丝(图6-2)。
(3)用软管两端分别连注射针筒和眼药水瓶,连接处不能漏气(图6-3)。
2.调试
(1)在大口玻璃杯里放大半杯水。
(2)把针筒活塞抽出,使针筒内充满空气。
(3)把连接好的眼药水瓶(潜水艇模型)放入杯中,让小瓶沉入水底。
(4)用针筒向眼药水瓶内充气,把水从开口处排出,眼药水瓶上浮;再用针筒把眼药水瓶内空气抽出,眼药水瓶下沉。
利用针筒向眼药水瓶内充气或抽气,眼药水瓶在水中浮沉自如,潜水艇模型制作成功。
[有关说明]
图6-1 图6-2 图6-3
1.在眼药水瓶上开孔时,可以先开一小孔,在调试时可以适当加大,孔要平滑些。
2.眼药水瓶上缠绕细铁丝的多少,以小瓶进满水后刚好下沉为好,通过加减铁丝,可以控制模型的浮沉速度。
设计制作潜水艇(一)教案
设计制作潜水艇(一)教案设计制作潜水艇(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潜水艇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点。
2. 掌握潜水艇的制作流程和技术。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潜水艇的定义和分类。
2. 潜水艇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3. 潜水艇的设计要点和流程。
4. 潜水艇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5. 潜水艇的实践制作。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 引入潜水艇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潜水艇的兴趣。
2. 与学生讨论潜水艇的用途和重要性。
第二步:讲解1. 介绍潜水艇的分类和结构组成。
2. 讲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
3. 分析潜水艇的制作流程和技术。
第三步:实践制作1. 分组指导学生设计制作潜水艇的模型。
2. 提供相关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动手制作。
3. 指导学生测试潜水艇的性能,并进行改进和优化。
第四步:总结和展示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潜水艇模型。
2. 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 总结潜水艇设计制作的要点和技巧。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2. 评价学生对潜水艇原理和制作流程的理解程度。
3. 考核学生潜水艇模型的性能和创新程度。
五、教学资源1. PPT演示文稿。
2. 潜水艇制作所需材料和工具。
3. 相关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潜水艇设计比赛。
2. 鼓励学生深入探索潜水艇技术和应用领域。
七、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
同时,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制作潜水艇教案
制作潜水艇教案教案标题:制作潜水艇教案教案目标:1. 学习潜水艇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时长:2-3课时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潜水艇的定义和用途,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展示一些潜水艇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潜水艇有更直观的了解。
知识讲解:3. 介绍潜水艇的基本原理,包括浮力、推进力和控制力等。
4. 分析潜水艇的构造,包括外壳、舱室、舵和推进装置等。
实践操作:5.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和制作一个简易潜水艇模型。
6. 提供一些常见的材料,如塑料瓶、吸管、胶带等,供学生使用。
7.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他们的创造力,设计和组装他们的潜水艇模型。
8.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测试和评价:9. 学生展示他们设计的潜水艇模型,并解释模型的原理和构造。
10. 教师评价学生的模型设计和解释的准确性,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拓展活动:11.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潜水艇的发展和应用,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展示。
12. 邀请专业人士或潜水艇爱好者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分享,增加学生对潜水艇的了解。
教学资源:1. 潜水艇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制作潜水艇模型所需的材料。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潜水艇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有一定的了解。
2. 学生能够合作完成潜水艇模型的设计和制作。
3. 学生能够清晰地解释他们设计的潜水艇模型的原理和构造。
4. 学生展示出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潜水艇的原理和技术,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科技竞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潜水艇设计和制作成果。
夏令营课程活动教案设计——科学探秘第一天 海底旅行之潜艇简易制作
夏令营课程活动教案设计——科学探秘海底旅行之潜艇简易制作课程名称科学探秘课程志愿者** 活动名称海底旅行之潜艇简易制作该活动所需课时 5该活动设计思路(如,活动设计初衷、可以锻炼孩子哪些方面的能力、对孩子的吸引力在哪里等……)引入情景教学:老师招募一支潜艇队伍,他们将从中国出发环游海底,最后回来中国给其他同学做汇报演出。
在海底旅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制作潜艇、海下缺氧(制氧实验)、寻找方位(潜望镜制作、制作指南针)等。
海底旅行会碰到美丽的自然景象,如美丽的西沙群岛、珊瑚礁,还可以遇到奇特的生物,如鲸鱼、海豚等。
通过情景教学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孩子们去思考、想象。
通过学生们动手制作,老师引导,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开展该活动需要哪些材料及资源(人,场地,影音材料,相关书籍,其他资源等)材料:注射器、塑料瓶、泡沫、气管、水杯、水缸、鸡蛋、食盐。
来源:注射器、气管、水杯、水缸由老师提前准备,其他材料就地取材。
该活动课时安排(概括提炼)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n课时第一课时:组建潜艇团队,招募艇员,确定队伍名称,绘制潜艇图案。
第二课时:潜艇制作所需的物品、设计思路的探讨,确定制作方案。
第三课时:潜艇的制作与测试。
第四课时:实验原理的导出。
第五课时:海底旅行开始,领略海洋的魅力及旅行途中将面临的问题。
该活动过程(详细步骤)第一课时:1.讲述海底神秘的世界,描述海洋里的生物,展示海洋的魅力,推荐书目《海底两万里》,引发学生的兴趣。
(10分钟)2.准备探寻海底,组建潜艇队伍,由两位老师担任正副艇长(正艇长主讲科学实验及科学原理,副艇长主讲海洋故事,展现海底世界),招募艇员(即学生),探讨潜艇、队伍的名称以及口号,分配各个艇员的任务。
(10分钟)3.让小朋友们绘制自己的潜艇,并在全班展示给全班其他的小朋友,讲述自己设计潜艇图案的想法,以及驾驶潜艇会去哪里,去干什么。
制作潜水艇模型(永昌中学)
创新实验设计说明“潜水艇浮沉原理”是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的一个制作实验,本方案利用实验室和生活常见物品制作潜水艇浮沉原理演示器,用于教学,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潜水艇浮沉原理。
实验名称:自制潜水艇浮沉原理演示器实验器材:废旧饮料瓶(饮料瓶尽量选用透明度高的)、软管、水槽、透明胶带、502胶水、金属片(配重)、洗耳球潜水艇原理:潜水艇既能够在水面航行,又能够潜入水底航行,这就需要下潜和上浮: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潜水艇自身体积始终不变,所受浮力不变,通过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浮沉。
当打开进水口,往里面灌水后,自身重量增加而下潜;当用压缩空气将舱内的水压出,潜艇自身重量减轻而上浮。
本实验通过吸出饮料瓶(压载舱)中的空气,吸入水增重而下1.实验装置的制作:(1)选一费旧的透明饮料瓶,在饮料瓶的同一侧壁上均匀的打几个小孔,作为进水孔;(2)在饮料瓶打孔的一侧瓶外用透明塑胶带贴上一些金属片,作为配重;(3)在饮料瓶盖上打一孔,并插入一根长约1m的塑胶软管,并用胶水固定,然后旋到饮料瓶口上;(4)在塑胶软管的另一侧插入一洗耳球。
2.实验操作:(1)将制作好的实验装置中的饮料瓶放入盛水的水槽中,用手握住洗耳球,调整位置使打孔的一侧朝下;(2)用手握捏洗耳球,然后用大拇指按住洗耳球的气孔,松开手指,让饮料瓶中的一部分气体进入洗耳球内,瓶内气压降低,一部分水被压入瓶内,瓶增重下沉,再松开按压气孔的手指,用手握捏洗耳球,将洗耳球内空气从气孔排出;重复上述步骤,使瓶内液体越来越多,逐渐下沉;(3)按住洗耳球的进气孔,用手握捏洗耳球,让球内的气体进入饮料瓶内,瓶内气压增大,将饮料瓶内的一部分水压出瓶,饮料瓶自重减小而上浮,再松开按压气孔的手指,再松开握捏洗耳球的手指,让洗耳球内充入空气;重复上述步骤,使瓶内液体越来越少,逐渐上升;潜水艇浮沉原理演示器装置设计评价:1.取材方便;2.制作简单,易于操作;3.用洗耳球代替吹气吸气,方便卫生;4.直观性强,可见度大。
《玩“潜水艇”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玩“潜水艇”》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活动目的:通过“玩潜水艇”这一趣味性的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
二、适用对象:本次活动适用于中小学生,可以在班级或者社团活动中进行。
三、活动准备:1、准备一个足够大的教室或者活动场地。
2、准备足够数量的椅子,让学生坐下来进行游戏。
3、准备一块白板和彩色粉笔,用于记录游戏规则和得分。
4、准备若干个潜水艇模型作为道具,每个潜水艇上都贴有不同数字。
5、准备获奖证书或小奖品,奖励表现优异的学生。
四、活动规则:1、在游戏开始前,老师将潜水艇模型放置在教室各个角落,并把学生分为若干组。
2、每组学生轮流进行游戏,一名学生为潜水员,其他学生为团队成员。
3、潜水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尽可能多的潜水艇模型,并记录下每个潜水艇上的数字。
4、团队成员需要在教室中观察潜水员的行动,提供帮助和建议。
5、游戏结束后,老师根据每组找到的潜水艇数量和数字的正确性进行评分,得分最高的团队将获得奖励。
五、活动意义:1、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在游戏中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找到更多的潜水艇,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2、锻炼沟通能力:学生需要在游戏中及时和准确地传达信息,这有助于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
3、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迅速决策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方式学习,学生容易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吸收知识。
5、增强观察力和判断力:学生在游戏中需要观察和判断潜水艇的位置和数字,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六、活动总结:通过“玩潜水艇”这一趣味性的游戏,学生不仅在游戏中体验到了快乐,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将这些优秀品质和能力运用到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第二课时一、设计理念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模拟潜水艇的操作和管理,帮助学生了解潜水艇的结构、原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玩“潜水艇”》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玩“潜水艇”》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程背景本次作业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有关潜水艇的知识。
潜水艇是一种水下航行的舰艇,具有隐藏性和攻击性,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有机会了解潜水艇的结构、工作原理、历史演变和现代应用等内容。
二、学习目标1. 了解潜水艇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潜水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 能够描述潜水艇的历史演变和现代应用;4.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任务设计1. 任务一:潜水艇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课时)学生将通过老师讲解和资料查阅的方式了解潜水艇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核潜艇、普通潜艇、气垫潜艇等。
学生需要提交一份关于不同类型潜水艇的简要介绍。
2. 任务二:潜水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课时)学生将利用实物模型或图纸,了解潜水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给全班同学。
学生需要提交一份潜水艇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报告。
3. 任务三:潜水艇的历史演变(1课时)学生将通过课堂讨论和资料查阅,了解潜水艇的历史演变,包括第一艘潜水艇的诞生、潜水艇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应用等。
学生需要提交一份关于潜水艇历史演变的研究报告。
4. 任务四:潜水艇的现代应用(2课时)学生将通过参观潜水艇模型或专家讲座的方式,了解潜水艇在现代的应用,如海洋科考、潜艇战斗等。
学生需要进行小组讨论,展示潜水艇的现代应用,并提交一份研究报告。
四、作业要求1. 每位学生需要完成所有任务,并按时提交相关作业;2. 学生可以选择个人完成作业,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3. 作业应包括文字报告、图片、视频等形式,并且需要有清晰的逻辑和观点;4. 作业评分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质量来确定,包括参与度、创新性、团队合作等方面。
五、评价标准1. 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深度;2. 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表现;3. 创新性和独立思考能力;4. 作业的整体表现和呈现形式。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潜水艇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初中科学微项目化学习的实践
初中科学微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作者:阮丽萍葛元钟来源:《天津教育·上》2024年第04期本文以浮力的核心知识点“物体的沉浮条件”为例,创设真实情境,开展“制作潜水艇模型与竞赛”活动,尝试让学生在微项目化学习中理解知识背后的原理,设计“潜艇掉深”新情境,深入研究,引发知识的迁移应用,引导学生进行模型构建,以及迭代更新,理解工程设计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从而通过做中学、玩中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问题提出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提倡创设真实情境,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整合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体验式和项目式等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开展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思维型探究和实践”。
项目化学习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以问题为驱动,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及合作探究,完成项目任务。
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学习方法,认识到学习的价值。
(一)初中科学项目化学习面临的问题在初中科学教学中会经常开展项目化学习研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讲授方式“依然如故”,项目化学习在落地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困难:第一,受教学时间的限制。
项目化学习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实践和探究,教师担心项目化学习过多占用课堂时间,不能按时完成授课内容。
第二,受教师能力和经验的制约。
部分教师设计能力不足,知识的学习与项目活动之间出现脱节,不能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导致教师不敢尝试项目化教学。
第三,受考试压力的影响。
教师担心项目化学习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愿意采取这种教学方法。
(二)实施微项目化学习突破重难点依据课程标准,从学科的核心概念中遴选出学科知识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微项目化学习要素,构建基于学科重难点突破的微项目化模型(如图1所示)。
微项目化学习的基本模型是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确定核心概念,从中提取出重难点知识,建构微项目任务,通过实践活动聚焦重难点知识,最终贯彻课程标准。
潜水艇模型制作方法
潜水艇模型制作方法
制作潜水艇模型的方法可以分为几个步骤:
材料准备:
- 模型主体材料:可以选择使用塑料或木材等材料制作模型主体。
- 细节部分材料:例如金属零件、透明塑料板等,用于模型的细节部分。
- 模型涂料:选择适合潜水艇模型的涂料,常见的有瓦楞纸板,彩绘纸等材料。
制作过程:
1. 设计:首先确定潜水艇的尺寸和形状,可以参考真实潜水艇的照片或资料进行设计。
2. 制作模型主体:根据设计图纸,使用合适的材料制作潜水艇的主体部分。
可以通过切割、粘贴和组装等方式完成。
3. 添加细节部分:根据潜水艇的细节图纸,使用细节部分材料制作潜水艇的各个细节部分,如机翼、舷梯等。
4. 上色:使用适当的颜料或涂料,为潜水艇模型上色。
可以根据实际潜水艇的颜色进行涂装,也可以进行创作性的涂装。
5. 修饰:根据需要,可以在模型上添加其他装饰物,如舷号、标志等。
6. 细节修整:检查模型的细节部分是否完整,进行必要的修整和调整。
7. 上光:在完成细节修整后,使用适当的光面涂料或上光剂,为潜水艇模型增添亮丽的光泽。
8. 展示:将制作完成的潜水艇模型放置在合适的展示架上,进行展示。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自制潜水艇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自制潜水艇第一篇: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自制潜水艇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实验名称:自制潜水艇实验目的:探究怎样控制沉与浮设计思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教材的改版,要我们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创新能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四节沉与浮中,有一些小实验来探究怎样控制沉与浮。
由于课本中的动手做小实验中试管是透明的,做为演示实验不太方便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不明显。
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地设计实验,对一些实验进行细微的改进与创新,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是,我想到了利用气球来完成沉与浮的实验,并对其进行改进,为我们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实验器材:气球一个,注射器一个,自行车气门芯一根,吸管两根,橡胶塞一个。
铁钉一根,大烧杯一个,清水。
实验操作步骤:1、取一个橡皮塞,用铁钉在橡皮塞上打两个孔。
2、取两段一定长度的吸管,插入橡皮塞的两个孔中。
3、将气门芯的一端套在注射器上,另一端套住橡皮塞上的一根吸管。
4、将气球套在橡皮塞上,和橡皮塞一起放在盛有适量清水的大烧杯中。
5、从注射器中抽气,观察气球怎样运动。
6、向气球中打气,观察气球又会怎样运动。
由此可清晰地知道怎样控制沉与浮。
实验创新点:1、带颜色的气球: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学生观察得更清楚。
2、材料易得:实验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易获得,并且价钱便宜。
3、实验简便:通实验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实验时间较短。
实验注意事项:1、橡皮塞上打的孔不要太大,以免漏气。
2、避免吸管与气球接触,以免扎破气球。
3、气球要套紧橡皮塞,防止漏水。
第二篇: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两峪乡中心学校李云诗实验名称:气球爆破试验实验目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改进原因: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大气压强这节课的重要实验,老师们常做的试验是有一个覆杯实验(小学自然里也有),其目的是想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此实验有两方面的缺陷:第一,有同学认为是水把硬纸片弄湿后沾在杯口了,不能很好的证明是大气压的原因;第二,硬纸片和杯口密封不好,容易掉下来。
制作潜水艇模型
制作潜水艇模型:用一个钻有两个小孔的橡皮塞塞紧废弃的100ml输液瓶的瓶口,在两个小孔中各插入一根短玻璃管,并在其中一个玻璃管的一端接上一根长度适当的软胶管,软胶管再与50ml注射器相连。
试验时,先在输液瓶里装入适量的水,用注射器往里面注入气体,里面的水被排出,输液瓶上浮,用注射器抽气,里面的水增加,输液瓶下沉,适当控制里面的水量,输液瓶可以悬浮在水中。
该教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潜水艇的基本构造,还真切的把握了潜水艇浮沉的原理。
自制了气体浮力演示器,用来演示气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浮力作用。
用质量较小的木质杠杆取代铁质杠杆,可以使杠杆转动更加灵活;杠杆上增加指针可以把现象进行放大;用半透明的垫板做刻度盘,教师在背面操作时可以看到指针是否对准刻度盘的中央红线,不影响学生的观察;在气雾杀虫剂喷口处用502胶水固定一段输液管,并在输液管另一端的乳头处套扎一个气球,用细铁丝固定,在气球的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弹簧夹夹住,可以解决直接在气雾杀虫剂喷口处套扎气球不好操作、容易把气球扎破、再次实验非常麻烦的问题等等。
液体压强的应用,自制了一个锅炉水位计:用空矿泉水瓶模拟锅炉,在矿泉水瓶的下端开一个小口,装入一小段玻璃管,再竖直一根细玻璃管,两管之间用橡皮管连接,为了醒目,在矿泉水瓶里装入染成红色的水。
通过该自制教具,让学生既了解了锅炉的简单构造和原理,又巩固了连通器的相关知识,并在无形中让学生感到物理有用,物理对生产生活实际具有指导意义。
自制重垂线,并用自制的重垂线来测定教室的黑板安装的是否竖直,门框是否竖直,班级的宣传画是否挂正等等;用自制的重垂式水平仪判定课桌表面是否水平,教室的窗台是否平整;用硬纸板与重垂线配合测定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等等。
初中科学扩展(玩“潜水艇”)
玩“潜水艇”【教学目标】探究:能与同学合作,制作“潜水艇”。
能想办法使“潜水艇”沉浮。
知识:1、能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研究是什么决定了“潜水艇”的沉浮。
2、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3、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法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能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尝试合作学习的成功喜悦。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引入:同学们喜欢玩吗?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有趣的模型好不好?揭示课题:2、教师出示一个“潜水艇”的模型,并通过操作、演示,展示“潜水艇”的沉浮,提出“潜水艇”是科技活动中常见的一个有趣模型,大家想不想动手制作一个“潜水艇”呢?二、动手制作“潜水艇”并玩一玩。
1、认识“潜水艇”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边拆“潜水艇”的各部分构件,边引导学生认识橡皮管、线绳、带盖子的塑料瓶、轮胎上的气桩、胶带、两个小螺丝。
2、小组活动,制作“潜水艇”。
(1)各小组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并研究制作“潜水艇”的计划和方案,教师巡回引导,让学生尽量制定出完善、有效的方法。
(2)各个小组汇报设计方案,学生提出的方案可能会很多,教师对好的方案要给予充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指导。
(3)动手制作“潜水艇”。
先将塑料瓶卸掉盖子,横放在桌面上,用锥子在下面均匀地打出四个大小相同的孔;再在塑料瓶的上面中央打一个孔,将气桩从瓶内穿出来,并从上面用螺母锁好,注意不能漏气;之后,在气桩上套好橡胶管,并用线绳扎紧;然后在塑料瓶下面的两侧,分别用透明胶固定一个小螺丝帽,“潜水艇”制作成功。
3、小组活动,玩“潜水艇”(1)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对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引导。
(2)学生进行控制“潜水艇”沉浮的游戏,比一比哪一组控制得最好,不仅可以使“潜水艇”上浮下沉,而且还能使“潜水艇”悬浮在指定的位置。
三、总结交流1、学生们在能自如控制“潜水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研究“是什么决定了‘潜水艇’的沉浮?”2、小组内与同学交流、分析,并能表述:控制“潜水艇”沉浮的因素是“潜水艇”里的水的多少来决定的。
潜水艇模型制作教案
孝义六中教育集团课时教学设计(首页)科目物理年级班级任课教师李文俊课题潜水艇模型制作课时数 1 做课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浮力的相关知识2.知道潜水艇的工作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情感态度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实验合作探究,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浮力潜水艇的工作原理难点: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具小瓶,软管,注射器,硬币,蜡,胶带设计意图通过感受水中的瓶子向下压时受到向上的托力,得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知道潜水艇在水中也受浮力的作用。
进一步分析潜水艇在水中上浮和下潜的原因。
孝义六中教育集团课时教学设计(联页)___页学生活动预设教师活动预设学生将瓶子压入水中,感受浮力的存在以上图片说明了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浮力的作用. 空瓶压入水中手有什么感觉? 以下物体也受到液体的浮力竹筏轮船孝义六中教育集团课时教学设计(联页)___页学生活动预设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思考:潜水艇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潜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潜水艇的了解:潜水艇需要在很深的水下工作,所以它的外壳是用较厚的钢板制成。
思考:潜水艇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潜?原理:浸没水中后浮力不变,靠改变自身重力(向水舱充水或排水)来实现沉浮孝义六中教育集团课时教学设计(联页)___页学生活动预设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清点器材自制潜水艇模型实验器材注射器水槽软管小瓶废电池硬币等配重胶带蜡制作过程:1找个空瓶子,在瓶盖和瓶身侧面上钻个洞,洞的大小要和管子的直径一样。
2找跟长点的细软管子。
3将管子和瓶盖的洞连起来,并用蜡或胶水粘好避免漏气。
4将配重装入瓶中,用胶带把三四个硬币固定上去,这些硬币有重量,可使潜水艇往下沉。
5把连接好的瓶子放进水里,连管子的一面向上,侧面的洞接触到水面。
基于项目的初中物理与工程跨学科实践以“制作潜水艇模型”项目为例
2、项目实施:首先,教师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浮力原理和推进 力原理。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潜水艇模型的设计方案。在方案中,学生需 要考虑潜水艇的尺寸、结构、推进系统和浮力系统等方面。最后,学生根据设计 方案进行模型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项目评价:在项目完成后,学生进行了展示和评价。评价包括物理原理 的应用、工程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多个方面。通过评价,教师 发现学生在项目中表现出了很好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但在物理原理的应 用和工程设计方面还有待提高。
通过评价和改进教学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参考内容
引言
潜水艇是一种神秘的水下交通工具,它能够在水下探寻宝藏、研究海洋生物、 甚至执行特殊任务。那么,能否让初中生通过一个项目来了解并亲手制作一个潜 水艇模型呢?本次演示将以“制作潜水艇模型”项目为例,阐述如何将初中物理 与工程跨学科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次难忘的学习体验。
三、项目评价
完成潜水艇模型制作后,学生需要进行项目展示和评价。评价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进行:
1、物理原理的应用:评价学生在项目中是否正确应用了相关的物理原理, 例如浮力原理、推进力原理等。
2、工程设计能力:评价学生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是否考虑到了潜水艇的 各个方面,例如尺寸、结构、推进系统等。
3、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模型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材料的选择、加工技巧等。
4、团队协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分组合作中的表现,例如沟通能力、协作能 力等。
四、项目案例分析
下面是一个潜水艇模型制作的案例分析:
1、项目背景:在八年级的科学课上,教师计划组织一次潜水艇模型的制作 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浮力原理和推进力原理,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 能力和动手能力。
自制潜水艇初中物理实验
自制潜水艇相关背景浮力是力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很贴近实际生活,课本在介绍“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这个知识点时,给出了潜水艇的例子,知道潜水艇的工作原理,但是由于无法把潜水艇搬进课堂,无法给学生直观上的认识,所以学生对沉浮条件一直理解的不够透彻,为此我利用小瓶子自制了一艘潜水艇,来模拟真正的潜水艇在工作时是如何实现浮沉,这样直观的演示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实验器材:透明塑料小瓶,细线,大量筒,钢珠(或其它重物),红墨水。
实验步骤:1.在透明塑料小瓶中装入四颗小钢珠,放入在水中后,瓶子处于漂浮状态。
2. 把用红墨水染红的水倒入小瓶中,并用胶头滴管改变小瓶中水的质量,知道小瓶放在大量筒中处于悬浮状态(如图1)。
图1 图23.增加小瓶中的水的质量,可以看到小瓶在体积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实现了下沉(如图2)。
4. 减少小瓶中水的质量,再用一根木棒把小瓶压入水中,放开木棒,发现小瓶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如图3和图4)。
图3 图4 实验现象:改变小瓶中水的质量,即改变小瓶自称的重力,可以改变小瓶在水中的状态,即实现小瓶的悬浮、下沉、上浮。
实验结论:当小瓶完全浸没时,小瓶浸没在水中的体积不改变,即小瓶收到的浮力不改变,当重力大于浮力,小瓶下沉;当重力等于浮力,小瓶悬浮;重力小于浮力,小瓶上浮。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同小瓶沉浮的工作原理。
作者第四中学王艳浮力经典试题1.潜水艇是靠改变_______来实现浮沉的,飞艇的气包里装有______比空气小的气体,当它受到的浮力_______重力时就能上升。
2.生鸡蛋放入水中会沉入水底,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加入细盐搅拌后,鸡蛋会上浮,这是因为增大了_________使鸡蛋所受的浮力变大而实现的。
3.轮船由东海驶入黄浦江,所受的浮力是______的,轮船排开液体的体积将________(均选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4.用手将一木块浸没在水中0.1米深处。
STEM项目计划---潜水艇
STEM项目计划---潜水艇
学习目标:
科学:浮力、超声波、声呐、电路、电磁波、潜望镜、核能、
技术:潜水艇的原理、结构、潜水艇与外界的通讯、潜水艇的动力、武器,失事潜水艇的人员逃生及救助等
工程:1、制作一个简易的潜水艇模型
2、设计、制作一个能遥控或线控的潜水艇模型。
3、设计一个核潜艇,做一个纸质的可拆的核潜艇模型。
数学:1、测量潜水艇模型的质量并计算重力、浮力。
2、按比例计算核潜艇的长度、体积。
第一课时:
1、结合初二物理所学的浮力以及课后练习,提出要求:制作一个简易的潜水艇
模型
2、你知道多少?请做一个课件来尽量全面的介绍一下潜水艇。
第二课时:
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潜水艇模型
2、学生通过课件来介绍潜水艇:发展史、原理、结构、种类、造价、应用等
3、布置下一阶段任务:制作一个能遥控的潜水艇模型。
第三、四课时:
制作遥控的潜水艇模型:艇体材料的选择、压缩气罐、推进装置、控制电路设计
第五课时:
对制作的遥控的潜水艇模型进行性能测试改进。
第六课时:
1、设计一个核潜艇。
2、做一个纸质的可拆的核潜艇模型。
搭建潜水艇科学教案
潜水艇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潜水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掌握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3.了解潜水艇在科学研究和深海勘探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潜水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潜水艇的定义和分类–潜水艇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潜水艇的浮力和稳定性控制2.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潜水艇的动力系统:核动力、电力和柴油等–潜水艇的潜入和浮出原理–潜水艇的航行和导航方式3.潜水艇在科学研究和深海勘探中的应用–潜水艇在海洋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潜水艇在海洋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潜水艇在海洋资源开发中的应用4.科学探究和团队合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选取一个潜水艇应用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学生撰写小组报告,并进行展示和讨论三、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潜水艇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教学话题。
2.概念讲解:以PPT为辅助,介绍潜水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让学生了解潜水艇的定义、分类、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
3.实验演示:利用实物模型或者动画演示,展示潜水艇的浮力和稳定性控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4.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潜水艇应用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收集相关资料。
5.报告展示:每个小组撰写一份小组报告,并进行展示和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评价方式1.小组报告的内容和展示方式(包括PPT制作、演讲表达、团队协作等)进行综合评价。
2.学生对于潜水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个人评价。
3.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进行团队评价。
五、教学资源1.PPT课件:潜水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实物模型或者动画演示:潜水艇的浮力和稳定性控制3.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潜水艇在科学研究和深海勘探中的应用资料4.小组合作的报告和展示材料六、教学安排本教案适用于高中生物学或地理学科的相关课程,建议安排为3-4节课。
手工打潜水艇教案大班反思
手工打潜水艇教案大班反思教案标题:手工打潜水艇教案大班反思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提高学生对潜水艇的认知和理解。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手工材料:纸板、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2. 图片或视频素材:潜水艇的图片或视频。
3.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或电视。
4. 小组分组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向学生介绍潜水艇的外观和功能,并与学生进行简要讨论。
主体活动: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至少一个有手工制作经验的学生。
3. 向学生解释他们将要制作的任务:手工打造潜水艇模型。
4. 给每个小组提供所需的手工材料,并鼓励他们合理分配任务,共同制作潜水艇模型。
5. 教师在制作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创意和设计。
6.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进行团队合作,互相协助和交流。
展示和反思:7. 每个小组完成潜水艇模型后,组织学生进行展示。
8. 学生可以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解释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
9. 在展示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讨论,引导他们回答以下问题:- 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如何克服?- 你们的团队合作如何?有没有遇到沟通问题?如何解决?- 你们的潜水艇模型是否符合预期?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你们从这个活动中学到了什么?教学延伸:10. 鼓励学生将他们的潜水艇模型带回家,与家人分享他们的创作成果。
11. 可以邀请一位专业人士或潜水艇爱好者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潜水艇的了解。
评估方法:12. 教师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3. 学生展示和反思的表现。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手工制作活动,学生有机会动手实践,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也提高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展示和反思环节,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从中学到更多。
制作简易潜水艇模型
制作简易潜水艇模型
盖向青
【期刊名称】《物理教学探讨:初三年级学研期》
【年(卷),期】2007(025)003
【摘要】在进行“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时,为了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潜水艇的浮沉原理,很多老师通过视频、录像等手段将潜水艇的浮沉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
应该说对学生的视觉是一种震撼。
但这些视频录像并不能很好的解释其浮沉原理。
在教学中我尝试自制简易潜水艇模型并应用于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页数】1页(P48)
【作者】盖向青
【作者单位】山东东营区(新区)第一中学,山东省东营市2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7
【相关文献】
1.自动浮沉潜水艇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J], 戴金龙
2.涂装旧化一款树脂的小潜水艇模型运用艺术手法制作"梭鱼"潜水艇模型 [J],
3.欲上九天揽月先玩模型火箭——简易捆绑式模型火箭的制作 [J],
4.制作简易潜水艇模型 [J], 盖向青
5."肘部运动简易模型"的制作及应用 [J], 邓雨璐;刘锦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潜水艇模型(活动案例)
【所属领域】科学与技术
【活动目标】
1. 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实践,让学生掌握潜水艇的制作原理以及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2.掌握潜水艇模型的制作技巧;初步掌握潜水艇上浮下沉的调整方法。
在理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基础上突破潜水艇浮与沉及打捞沉船的原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知识与能力目标)
3.培养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方案设计】
1.活动背景开展模型活动是培养激励青少年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每一次成功的制作都会震撼参予者的心灵。
同学们在操纵自做的模型时,成就感会油然而生。
2.参加对象初二年级学生
3.时间安排约80分钟
4.活动准备
工具材料准备:塑料瓶、透明胶带、螺母、塑料管、容器、水、剪刀;场地环境:教室一间;组织准备:四人一小组共同制作(或者用其他方式分组)
【活动过程】
一、安全教育
安全要点
1.同学们在规定场所活动,不要擅自离开活动场所;
2.在参加实践活动时,注意工具的正确使用,注意铁制工具伤人;
二、活动导入
1.潜艇是一种能潜入水下活动和作战
的舰艇,也称潜水艇,是海军的主要舰种之
一。
潜艇在战斗中的主要作用是:对引陆上战略目标实施核袭击,摧毁敌方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消灭运输舰船、破坏敌方海上交通线;攻击大中型水面舰艇和潜艇;执行布雷、侦察、救援和遣送特种人员登陆等。
2.基本原理: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与下沉的。
浸没在液体中物体五种状态的受力分析:
下 沉 沉 底 悬 浮 上 浮 漂 浮
G
F 浮
G F 浮 G
F 浮
G F 浮 G F 漂浮
F浮<G F浮<G F浮=G F浮>G F漂浮=G
三、组织活动
(一)制作组装潜水艇模型
1.了解潜水艇的结构
请同学们边看组装图边看老师手上的演示模型。
老师演示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
2. 按步骤组装潜水艇
边演示,边制作,边讲评,边交流,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合作完成每个步骤的安装,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重点: 螺母配重和瓶的大小要和谐。
提示: 进水口大小不要确当
(二)调整与试运行
1.静态调整
检查安装是否准确。
2.试运行
放入水进调试看是否能上浮和下沉,不能的找出问题。
3.小结
三、考核达标
能在水中自如上浮和下沉。
四、场地整理
每组组长组织,将本组活动范围清扫干净,倒在垃圾场。
【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