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如何走向现代社会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创新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0b047b8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1.png)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创新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创新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趋势。
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根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底蕴,而现代科技与时尚则代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与现代之间看似有着天壤之别,但实际上二者可以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创造出更加独特与具有活力的文化体验。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传统的建筑风格、服饰文化还是传统的节日习俗,都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代代相传。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单一的传统文化可能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因此,融合现代元素成为了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呈现。
首先,艺术领域是文化融合的一个突出方面。
比如,传统的京剧可以融合现代音乐元素,创作出新颖的音乐作品;传统的国画也可以结合现代的绘画技巧,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融合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参与。
其次,在传统文化产业中引入现代科技也是一种创新方式。
比如,在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中,引入智能化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
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传统文化产品的推广销售,使传统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实现传统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此外,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接触渠道也在发生改变。
因此,创新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也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在传统节日庆典中加入现代元素,丰富节目内容,吸引更多人群的参与;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发传统文化的手机应用,让更多年轻人通过手机App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创新中,文化传承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复制与传统中,而是要与时俱进,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加勃勃生机。
只有传统与现代相互结合,文化才能持续发展。
因此,各行各业都应积极探索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之道,创新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促进传统与现代的良性互动,共同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进程。
中国服装的传统与现代化
![中国服装的传统与现代化](https://img.taocdn.com/s3/m/15740e2f0066f5335a8121a9.png)
一、前言进入21世纪,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快,人类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在快速地发生着巨大的进步。
无论是从感情上还是从习惯上,人们总难免会眷恋过去,但任何人都抵制不了现代文明的发展。
中国服装也是如此,中国传统服装指辛亥革命之前的中国社会所出现的服装,它历经千年,其体现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曾经是那么的高不可攀,制作工艺的精湛和色彩的庄严凝重是那么的无与伦比,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令人顶礼膜拜的传统服装已经门庭冷落。
本文主要分析此现状,探讨如何结合时代的特点,实现传统服装的现代化,使之融入现代文化,形成与现代社会生活相吻合的服装新统。
二、传统服装的特点中国称自己为“衣冠王国”。
《易经》上曾这样写:“黄帝尧舜垂衣裳治天下,盖取乾坤。
”中国的传统服装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其基本体系没有太大的变化,能基本满足人们的穿着需求。
在发展变迁的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如下一些特点:1、服装的社会等级森严封建社会历来强调“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服装不仅为了遮体暖身,更是为了分辨人的身份。
比如清朝冠顶上那颗小小的顶珠的有无和所用宝珠的颜色、大小,都能显示出不同的官阶和身份来。
至于寻常百姓,也能从穿长衫和短打来区分其不同的社会地位。
就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尽管穷困潦倒不堪,还不肯轻易脱下身上那件“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以保持其读书人的身份和“尊严”。
人分三等,衣分五色,中国人历来习惯衣貌取人,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只重衣衫不重人”。
2、服装的象征意义浓重由于受“故旧皆好”等因循守旧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服饰普遍趋于保守,服装样式的继承多于创新。
人们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倾注在服装局部范围的装饰美化上,尤其在衣料、颜色、图案、纹样以及刺绣、镶色、滚边、嵌线、荡条、纽带等装饰性工艺的点缀上不惜功夫、不厌其“繁”。
中国服装的最大特色之一便是色彩、图案、外形上的象征意义。
例如根据古代“五行”、“五方”、“五色”的学说,黄色象征着四方拱卫的中央,表示至尊至贵,于是黄袍便成了皇权的特殊标志。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的特点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7c83940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4.png)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的特点在近现代之前,中国的服饰以汉、唐、宋、明等朝代为主要代表,其特点是古典、庄重和装饰华丽。
然而,从19世纪开始,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动荡,中国的服饰开始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第一阶段:19世纪至20世纪初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中国,服饰变迁的主导特点是对西方服饰的模仿和融合。
由于西方列强势力的威胁,西方服饰迅速流行起来,尤其是男性服饰。
西装、衬衫和领带等西式服饰开始在中国市场上流行起来,并且被看作是现代化和进步的象征。
同时,这个时期的女性服饰也开始受到西方的影响,西式连衣裙和高跟鞋的引进使女性服饰发生革命性变化。
第二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是对传统元素的重新挖掘和复兴。
受到国民党政权和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传统汉服的元素开始重新出现在服饰设计中。
对传统服饰元素的重新翻新和改造,使传统汉服在这个时期重新焕发生机。
同时,西方服饰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西服和旗袍等服饰在这个时期都广泛流行起来。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是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这个时期,在文化大革命运动的背景下,服饰设计被严格规范化,并且主要以工作服和制服为主。
政府倡导的平民化、平等化的服饰设计理念,使得服饰变得非常简单和统一、同时,西方服饰的影响几乎被抑制,过去流行的西装等服饰几乎绝迹。
这个时期的服饰设计形式单一,缺乏个性和时尚的特点。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是全球化和时尚多样化。
随着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对外开放,西方文化迅速渗透到中国社会中。
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崛起为制造业大国,带来了更多国际时尚品牌和设计师的进入。
人们对个性化和潮流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服饰设计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同时,传统服饰元素的复兴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中国传统元素在时尚设计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发展。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fbda9f0a0722192e4536f6fe.png)
中国近现代服饰发展史(1912年以来)近代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族的服饰进入了新时代。
在此之前,改良主义者康有为于1894年、外交大臣伍廷芳于宣统初年,曾上书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国留学生也改穿西装。
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垮了衣冠等级制度。
传统的袍、衫、袄、裤、裙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饰影响,并被许多新品种新款式取而代之。
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
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
孙中山提出自己的主张,他认为:“礼服在所必更,常赐听民自便。
”希望能有一种“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服装式样。
于是,孙中山决心自己设制服装。
他经过缜密思考,精心设计,并征求意见,终于创制了一套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简便服装——中山装。
2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
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装之所长。
它是以广东便服为基样,在直领上加一翻领,如同将西装内衬衣的硬领“移植”过来。
这样使上衣就兼具了西装上衣、衬农和硬领的功用,穿起来显得很硬挺。
同时,又将便服或一般西装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如此“双双”、“对对”,颇具均衡对称之感,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点。
又在上下左右四个衣袋上加上软盖,并各订扭扣一枚,既美观又安全,可防袋内物品遗失。
下面的两个明袋采用能缩涨自如,颇具弹性的“琴袋”式样,旨在便于放置书本、笔记本等必需品之用。
如此一小事,也足以证明一代伟人好学心切,随时不忘读书的美德。
孙中山开始设计上衣的钮扣有七个扣子后来为了方便起见,改成了五个。
这就是小翻领、四袋、五扣的中山装上衣。
孙中山还参照西装裤的式样亲自设计了中山装裤子:前面开缝,一律用暗扣;左右两侧各置一大暗袋;右前部分设一小暗袋,俗称表袋,也可藏用。
这种裤子穿起来很方便,裤袋也可放置随身携带的必需品。
此外,裤袋的腰部打褶,裤管翻脚也有异于其他服装,成为中山装的特色之一。
孙中山亲自设制了新服装,又亲自带头在各种场合穿着。
我国服饰变化的趋势
![我国服饰变化的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762dc5f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1b.png)
我国服饰变化的趋势
1. 回归传统
中国传统服饰逐渐受到重视,设计师们开始将传统元素注入到现代服装中,希望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燕尾服、唐装等。
2. 民族风格
民族风格是近年来的热点,以彰显各地民族特征和文化为主打,比如藏族风格、蒙古族风格等。
3. 个性化
现代人注重表达自我,服装也逐渐走向个性化,设计师在颜色、材质、式样上进行创新尝试,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4. 舒适度
人们对医学和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选择服装时会更注重舒适度和透气性,少一些过分追求美观的元素。
5.数字化
互联网的普及带动了服装的数字化,除了网购之外,一些品牌还整合了VR、AR 等技术搭建线上试衣间,通过虚拟试穿帮消费者提前感受到服装的效果。
6. 环保
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了服装的环保化,从选材到生产、到物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使得时装更加环保和平价。
中国传统服饰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传统服饰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07c7aa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61.png)
中国传统服饰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中国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设计保守、材质工艺落后等问题。
为了实现传统服饰的现代化,可以融合现代元素进行设计创新,采用先进技术提升材质和工艺水平,加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结合。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使传统服饰更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同时保留传统文化特色。
传统服饰的现代化发展有助于增强其在当代社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也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传统服饰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探索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促进传统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传统服饰、现代化、问题、对策、设计、材质、工艺、创新、传统文化、传承、结合、总结、回顾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传统服饰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风情,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象征之一。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流影响下,中国传统服饰也面临着一些现代化的挑战和困惑。
传统服饰设计过于保守,缺乏时尚与创新,难以吸引年轻群体;传统服饰的材质和工艺相对落后,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对品质和舒适度的需求。
如何在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实现传统服饰的现代化转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本文将从融合现代元素进行设计创新、采用先进技术提升材质和工艺水平以及加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结合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推动中国传统服饰的现代化发展,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和潮流。
2. 正文2.1 问题一:传统服饰设计过于保守传统服饰设计过于保守是中国传统服饰现代化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传统服饰设计通常受到历史文化传统的束缚,缺乏创新和新颖的元素。
设计师们往往固守传统的设计理念,缺乏对现代时尚潮流的理解和把握,导致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中显得过时和不合时宜。
传统服饰设计过于保守的一个表现就是在款式和剪裁上缺乏创新。
传统服饰往往是简单的直筒式或宽松式设计,缺乏流行元素和时尚感。
这种设计风格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服饰的多样化需求,无法吸引年轻一代的喜爱。
中国传统服饰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服饰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d3251c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2.png)
中国传统服饰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服饰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这些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中国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社会地位。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
古代服饰在远古时代,中国的服饰相对简单,主要以兽皮、兽骨和草木为材料制作。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开始使用丝绸制作服装。
商代是中国服饰发展的重要时期,人们开始刻画蟠龙、凤凰等动物纹样在服装上,彰显尊贵和权威。
到了周代,衣着开始分等级,贵族的服饰更加华丽,富有象征意义。
封建社会的服饰进入封建社会,服饰成为了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这一时期,男子主要穿褂、襦和长袍,女子则穿着对襟褙子和旗袍等传统服饰。
随着时间的推移,服饰的款式和花纹也逐渐丰富,表达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例如,明代的袍服上绣有吉祥图案,象征着吉祥如意。
清代的服饰则更加讲究庄重和礼仪,以红色为主要色调,彰显皇权和婚丧之礼。
西方文化的影响19世纪,中国开始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传统服饰开始出现较大的变化。
西式服装进入中国社会,逐渐流行。
然而,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的服饰,传统元素仍然保留在人们的日常穿着中。
这一时期,许多传统手工艺技术开始走向衰落,传统服饰也受到了一些冲击。
现代服饰复兴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服饰逐渐复兴,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传统服饰的独特魅力,传统手工艺技术也得到了保护和振兴。
许多设计师将传统元素融入到现代服饰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时尚作品。
中国传统服饰在国内外的舞台上展示,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和推崇。
总结中国传统服饰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古代到现代,服饰的款式和样式不断变化,但传统元素始终保留并得到传承。
传统服饰的复兴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应当保护和传承传统服饰,让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继续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服饰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传统服饰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6cbb4e5a58da0116d174926.png)
1中国传统服饰简介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中国传统服饰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其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前行是同步的,所谓“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坤”。
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的服饰艺术,尽管上至商周,下至明清的历朝历代都有着不同特征的服装款式和服饰结构,但总体看来,仍然可以梳理出一条贯穿始终的脉络[1]。
传统服饰代表着古代各个时期人们对美的的追求,基本上,传统服饰有两种形式: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
2中国传统服饰现代化存在的问题第一,传统服饰的文化工艺的失传。
在这五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学习,促进了文化融合,这让不同的民族之间文化流通,进而潜移默化地进行影响,当中包括传统服饰。
在近代社会,精简使用的生活方式慢慢的渗入了少数民族,新的观念使得族民对传统服饰变得不重视,复杂烦琐的民族服饰逐渐被现代简约便宜的服饰取代。
另外,又因为少数民族的族民选择的就业方向为大城市,远离他乡就业,从事传统服饰工艺的人变得越来越少,导致一些传统的工艺濒临失传的边缘。
第二,人们对中国传统服饰的认知不足。
我们针对中国传统服饰相关问题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在这些受访者中,对传统服饰感兴趣的绝大多数是年轻女性。
而在这些受访者中,有89.42%的人对传统服饰的喜爱是来源于近年兴起的古装剧,这反映了人们接触到传统服饰的渠道过于单一,从而也导致他们对传统服饰的认知不够。
第三,缺少走向国际的中国品牌。
中国一直都有着“衣冠礼仪之邦”的美誉,而现代的中国传统服装服饰却没有利用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优势与特质来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品牌,以至于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有所欠缺。
其实现在的服饰市场上也有不少做得好的传统服饰的品牌,例如裂帛,五色风马,素萝等,然而,人们对这些品牌却知之甚少,甚至从未耳闻,稍微有一些了解的还是从大型的时装走秀上看到的,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第四,政府在传统服饰方面缺少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手段,特别是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导致了传统服饰文化的流失,使得一些传统的工艺濒临失传的边缘。
中华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1c1725b77232f60ddcca1b6.png)
中华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前言:中华民族的服饰发展历史悠久、异彩纷呈、样式各异,经历五千年风雨沧桑,形成了其独有的博大精深的服装文化体系。
一个民族的服饰史就是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服饰是人类文化的显性特征,被喻为“无字的史书”、“无声的语言”。
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服饰文化,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以下根据:服装民族风格的表现形式、民族风格的特征、民族服装艺术的发展三方面分析我国民族服饰。
一、服装民族风格的表现形式现代服装的民族风格就是以世界各民族的服饰为蓝本,特色服装和地域文化为素材,取其精华与象征性,结合现代的审美观和功用性,使设计体现出时代感。
这里的民族取材是很广泛的,它可以是一种广义的民族,泛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各种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土著民族等,甚至氏族、部落也可以包括在内,或用于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等。
也可以是狭义的民族,即指各个具体的民族共同体。
如英吉利人、德意志人、法兰西人、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藏族等。
单一的民族风格成为现代民族风格的主要表现形式,它的主题呈现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化而转移,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和热点地区成为吸引民众目光的主要取向,如20世纪的能源危机出现的中东主题;非洲独立运动的政治局势变化出现的非洲主题;21世纪石油价格的浮动出现的俄罗斯风貌等等。
回顾历史,单一民族风格服饰流行的风潮屡见不鲜,如二十世纪初Paul Pariet的蹒跚女裙,七十年代Yvessaint Laurent的中国系列,九十年代Rabanne的埃及风格金属女装等,都是在运用世界各国民族传统服装文化展现时尚新面貌,现代设计中更是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设计师,西方如:让·保罗·戈尔捷在08年春夏装中用西装造型、毡帽、紧身衬衫、喇叭裤塑造了西部牛仔的服装形象;Marc Jacobs 08年的民族风格以部落感的饰品和非洲风情的裹裙为蓝本;CHANEL在08年以层叠的吉普赛长裙搭配吉他,带来一幅“都市游牧族”的经典造型。
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探讨
![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4a1254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5.png)
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探讨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是民族传统的表现形式,更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方面。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交流的加速,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传统与现代的对比、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以及民族服饰的挑战与发展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传统与现代的对比民族服饰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宗教、习俗等各种文化元素。
从传统的角度来看,民族服饰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和社会地位的不同。
中国的旗袍、藏袍、苗族服饰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而印度的沙丽、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等也都代表着不同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
在现代社会,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成为了一个重要话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饰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民族服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逐渐减少。
而国际化、时尚化的潮流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新型服饰,进一步冲击了传统的民族服饰文化。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了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难题。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传统的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
在传承方面,要对民族服饰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保留好传统服饰的精髓,传承好历史传统的文化记忆。
对古老的纺织工艺、刺绣技艺、染色工艺等进行保护和传承,让这些传统工艺得到传承和发展。
要加强对民族服饰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民族服饰,让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在创新方面,要根据时代的需求和人们的审美需求,对传统的民族服饰进行改良和创新。
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元素,为传统民族服饰赋予新的时尚感和创意。
由于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的改变,民族服饰的功能和用途也需要适度的改变和调整,满足现代人的实际需求。
三、民族服饰的挑战与发展在全球化的大潮下,民族服饰面临着许多挑战,传统的服饰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探索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的有效融合
![探索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的有效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30214c9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c.png)
探索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的有效融合【摘要】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的融合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探索。
本文从传统服饰文化的珍贵性和现代服装设计的多元发展入手,探讨了传统服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文化创新与时尚潮流的结合、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表达以及消费者对融合设计的接受程度等方面。
通过这些讨论,可以看出传统与现代在服装设计中的完美结合,不仅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为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新机遇。
有效融合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能够为中国服装设计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传统服饰文化、现代服装设计、融合、传统元素、工艺、技术、文化创新、时尚潮流、设计师、消费者、理解、表达、传承、发展、国际市场、中国文化、结合、新机遇。
1. 引言1.1 传统服饰文化的珍贵性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积淀、民族情感和审美价值。
传统服饰不仅是一种穿着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通过服饰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服饰融合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每一种服饰都代表着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地域文化,展现出中国古代文明的多元和辉煌。
传统服饰文化的珍贵性体现在其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三个方面。
在历史文化价值方面,传统服饰是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服饰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记录了古代社会的习俗和礼仪。
在艺术审美价值方面,传统服饰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艺被誉为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被广泛应用于绘画、戏曲、舞蹈等各个艺术领域。
在社会价值方面,传统服饰承载着民族文化认同和精神归属感,是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自豪和热爱体现。
传统服饰文化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1.2 现代服装设计的多元发展现代服装设计的多元发展是指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消费升级的趋势,服装设计领域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中国服饰论文总结范文
![中国服饰论文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4c8b54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d.png)
中国服饰,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原始的皮毛服饰到现代的时尚潮流,中国服饰的发展历程不仅反映了社会变迁,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以下是对中国服饰发展史的简要总结。
一、原始服饰阶段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的原始社会,人们的服饰主要依靠动物的毛皮制成。
根据考古发掘的骨针、骨锥等制衣工具,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人们可能使用动物韧带来缝制衣服。
在山顶洞人遗址及其他古墓中,发现了大量的装饰品,如头饰、颈饰和腕饰等,这些装饰品不仅具有装饰功能,也可能蕴含着对渔猎胜利的纪念意义。
二、商周时期的服饰商周时期,服饰制度逐渐完善,形成了以冠帽、衣裳、带饰等为主的服饰体系。
商代骨笄、周代男女笄的运用,不仅体现了对发髻的固定,也成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商代的冠饰和华丽服装,如河南安阳股墟妇好墓出土的玉人,展示了当时贵族男子的服饰风格。
三、汉唐时期的服饰汉唐时期,中国服饰进入了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的服饰特点为:宽松、华丽、色彩斑斓。
汉代的“深衣”和唐代的“胡服”等服饰形式,不仅在国内流行,还影响了周边国家。
此外,汉唐时期的服饰设计注重线条美和装饰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
四、宋元明清时期的服饰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服饰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服饰特点为:简洁、实用、注重等级。
宋代“儒服”的兴起,体现了儒家文化对服饰的影响。
明清时期,服饰逐渐形成了以官服、民服、宗教服饰等为主的体系,其中官服的设计和制作极为讲究,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
五、近现代服饰近现代以来,中国服饰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出现中西合璧的趋势。
在这一时期,中国服饰逐渐走向世界,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时尚潮流。
同时,传统服饰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如旗袍、汉服等,成为了中国服饰文化的代表。
总结中国服饰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
从原始的皮毛服饰到现代的时尚潮流,中国服饰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还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民族融合。
中国服饰发展史总结
![中国服饰发展史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bda177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e.png)
中国服饰发展史总结中国服饰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古代服饰:古代中国服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皇室贵族的服饰,一类是普通百姓的服饰。
皇室贵族的服饰以华丽、富丽堂皇为主,常常使用珍贵的丝绸和花色纱布;百姓的服饰则以实用性为主,多采用麻布和棉布制成。
古代皇室贵族的服饰在颜色和图案上也有严格的规定。
2.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服饰发展的高峰期。
唐朝的服饰以宽松、大袖口为主,女性的服饰则以多层长裙为特点,颜色鲜艳而华丽。
宋朝则更加注重衣着的整齐和谨慎,男性的服装以宽松的长袍和窄裤为主,女性则穿着贴身的衣裳并加上束腰带,强调曲线美。
3.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服饰受到了宫廷礼仪的影响,服饰更加讲究礼仪和身份地位。
男性的服饰以长袍为主,女性的服饰则以襦裙为主。
同时,明清时期也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服饰,比如女子的扇领背心和满族的对襟鸟架袍。
4. 近现代:近现代以来,中国的服饰发展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西装、连衣裙等西式服饰逐渐普及,替代了传统的中式服装。
同时,一些传统的元素也被重新运用到现代服饰设计中,形成了中国风格的时尚。
总体来说,中国服饰发展历经了古代、唐宋、明清和近现代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服饰也不断变化和创新,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5. 当代时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服饰逐渐走向多元化和国际化。
当代中国的服饰设计大胆创新,融合了传统元素与现代风格,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许多中国设计师在国际时装舞台上崭露头角,为中国服饰打造了全球影响力。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个性化、时尚、舒适成为现代中国服饰的重要标志。
6. 传统服饰的传承与保护:尽管现代化的服饰风格盛行,但中国的传统服饰仍然保留着独特的魅力。
特色的汉服、唐装、旗袍等传统服饰在一些重要场合和传统节日中仍被人们穿着,展现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服饰,一些机构和组织致力于推广传统服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研究发展的历程及几点思考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研究发展的历程及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9fc811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b.png)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研究发展的历程及几点思考以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研究发展的历程及几点思考近年来,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研究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服饰文化。
少数民族服饰的研究不仅能够丰富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能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本文将从历程和几点思考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程1. 研究起始阶段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学者开始对少数民族的服饰进行系统的考察和研究。
他们通过实地走访、采访和文献搜集等方式,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饰特点和历史演变。
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学科建设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国的民族学科开始迅速发展,少数民族服饰成为该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中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相继设立了民族学、民族服饰学等相关专业。
学者们通过深入研究和实地调查,完善了少数民族服饰的分类体系和研究方法,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研究体系。
3. 国际交流与合作21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研究逐渐走向国际化。
中国学者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
同时,国外学者也对中国的少数民族服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来华进行研究。
这种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格局,为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机遇。
二、几点思考1. 保护与传承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正在逐渐消失。
因此,如何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成为重要的课题。
政府、学者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通过法律保护、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等多种手段,促进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创新与融合少数民族服饰的研究不仅仅是对传统的继承,还应该注重创新和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少数民族服饰需要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注入新的元素和设计理念。
同时,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也可以相互融合,创造出更多新颖而独特的服饰风格。
3. 文化交流与理解少数民族服饰的研究不仅仅是对服饰本身的了解,还能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中国传统服饰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传统服饰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afb153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3.png)
中国传统服饰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中国传统服饰现代化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服饰的现代化是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服饰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服饰的现代化可以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将传统服饰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可以使传统服饰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使之更具有时尚感和市场竞争力。
传统服饰的现代化也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中国传统服饰的现代化也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传统服饰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价值。
通过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生产技术,可以使中国传统服饰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传统服饰的现代化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更有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意义。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将会为中国传统服饰赋予新的生命力和活力,使之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1.2 中国传统服饰现代化的问题中国传统服饰现代化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设计理念的更新不足、面料选择的单一化、生产技术的落后、市场推广的困难等方面。
传统服饰的设计理念一直以来都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缺乏对现代潮流的把握和创新,导致其在现代社会中显得有些过时和不合时宜。
传统服饰的面料选择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丝、棉、麻等材质上,缺乏新型材料的应用,难以适应现代人对于舒适、环保等方面的需求。
生产技术的落后也是传统服饰现代化的一大障碍,制作工艺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大规模生产和快速更新的要求。
传统服饰的市场推广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品牌认知度不高、市场宣传手段陈旧等问题导致传统服饰在市场上难以脱颖而出。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中国传统服饰现代化的进程,需要着力解决。
2. 正文2.1 传统服饰面临的现代化挑战传统服饰面临着许多现代化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
中国服装的传承与发扬
![中国服装的传承与发扬](https://img.taocdn.com/s3/m/a1b3c1d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7.png)
中国服装的传承与发扬
中国的服装传承与发扬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服饰风格和流行趋势。
在中国的服装传承与发扬方面,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
1. 传统服饰的保护与推广: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民族服饰,如汉服、旗袍、唐装等,这些传统服饰代表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独特文化与历史。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社会机构加大了对传统服饰的保护力度,推动传统服饰的传承与发展,并且还在国内外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推广活动。
2. 古代服饰元素的现代设计:许多中国服装设计师将古代服饰元素巧妙地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创造出具有浓厚中国风格的时尚作品。
他们以传统服饰的剪裁、图案、绣花等传统工艺为灵感,结合现代的流行元素和创新材料,设计出既具有传统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服装。
3. 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其中服装设计与制造是重要的一部分。
越来越多的中国服装品牌和设计师开始注重设计的原创性和文化内涵,提升了中国服装的品质和形象。
同时,中国的服装制造业也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力,使得中国服装可以走向国际市场。
4. 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国的服装传承与发扬也在不断融入其他文化的元素,形成了跨文化的时尚风格。
中国服装设计师与国际设计师的交流合作,以及中国时装周等相关活动的举办,
使得中国服装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总之,中国服装的传承与发扬既包括对传统服饰的保护与推广,也包括对古代服饰元素的现代设计,以及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这些努力都使得中国的服装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变迁与时尚演绎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变迁与时尚演绎](https://img.taocdn.com/s3/m/336833e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9.png)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变迁与时尚演绎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传统服饰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变迁与时尚演绎,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承,也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时代精神。
一、古代服饰的历史变迁古代中国的服饰以华丽、庄重为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文化。
最早的中国服饰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人们主要以兽皮和树皮为衣物。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使用丝绸、麻布等材料制作衣服。
在商周时期,服饰逐渐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贵族穿着华丽的袍服,中层百姓则以衣褐裳素为主,下层则以简朴的衣物为主。
随着秦汉时期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服饰开始呈现统一的特点。
秦汉时期的服饰以宽袍大袖、腰带、束腰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稳定和统一。
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逐渐多样化,出现了裙装、褶裙等新款式,反映了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
唐宋时期,服饰的变化更加明显。
唐朝的服饰以宽袖、长袍为主,反映了盛世的繁荣和宽松的社会氛围。
而到了宋朝,服饰逐渐趋于简约,以紧身衣、短褂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务实和朴素。
明清时期,服饰的变化受到了封建礼仪和等级制度的影响。
明朝的服饰以宽袍大袖、腰带为主,而清朝则以长袍、褶裙为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严谨和庄重。
同时,清朝还受到满族的影响,服饰中融合了满族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满汉服饰风格。
二、中国传统服饰的时尚演绎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服饰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时尚演绎。
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触西方文化,西式服装逐渐流行起来。
这对中国传统服饰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也催生了新的时尚元素。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传统服饰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边缘化。
人们更多地选择西式服装,传统服饰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逐渐增强。
传统服饰再次受到关注,成为时尚界的新宠。
近年来,中国传统服饰在时尚界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设计师们开始将传统元素融入到现代服装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时尚作品。
民族服饰的时尚化趋势
![民族服饰的时尚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039f4b0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63.png)
民族服饰的时尚化趋势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民族服饰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正逐渐被更多人认识和接受。
本文将探讨民族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的时尚化趋势,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市场价值。
民族服饰的定义与特点民族服饰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服装。
它通常包括传统的面料、图案、色彩和剪裁方式,反映了该民族的审美观念、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民族服饰的特点在于其多样性和地域性,不同民族的服饰风格各异,各具特色。
民族服饰时尚化的背景1. 全球化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人们对于不同文化的好奇心和接受度也在提高。
这使得原本只在特定地区流行的民族服饰有机会走向世界舞台。
2.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现代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消费体验,他们希望通过穿着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审美观。
因此,具有独特魅力的民族服饰逐渐成为他们的选择之一。
3. 设计师的创新:许多时尚设计师开始将民族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保留了民族服饰的特色,还加入了时尚的元素,使其更加适合现代人的穿着需求。
民族服饰时尚化的表现1. 流行元素的融合:设计师们巧妙地将民族服饰中的图案、色彩等元素与现代流行趋势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不失时尚感的服装款式。
例如,中国的旗袍经过改良后,变得更加修身合体,成为时尚界的宠儿。
2. 跨界合作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时尚品牌开始与民族服饰制造商合作,推出联名系列。
这种跨界合作不仅丰富了产品线,也为民族服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 社交媒体的传播:社交媒体的兴起为民族服饰的推广提供了新的平台。
许多时尚博主和网红通过分享自己的穿搭照片和视频,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
这些内容往往包含了民族服饰的元素,从而促进了民族服饰的普及和传播。
结论民族服饰的时尚化趋势是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同时也展示了现代设计的创新精神。
从服装的演变看中国文化的发展
![从服装的演变看中国文化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29cff4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c.png)
从服装的演变看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服装的演变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的服装经历了许多阶段,每个阶段都代表着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
通过研究中国服装的演变,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的服装以传统的汉服为主。
汉服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服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代表性。
早期的汉服以腰带为主要特征,具有宽松、飘逸的线条和流动的剪裁风格。
这种风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身份等级的差异。
汉服还注重纺织品的质感和工艺,以及各种刺绣和花纹的运用,使其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服装逐渐开始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在唐宋时期,由于与西方文化和丝绸之路的交流,中国的时尚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服装开始采用更紧身的剪裁和更多的装饰细节,如褶边、绣花和额头盘发等。
这些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日益繁荣和富裕的特点。
明清时期,中国的服装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宫廷服饰的特殊风格。
明代的宫廷服饰注重色彩的变化和细节的丰富,以及各种玉石、宝石和贵金属的使用。
清代的宫廷服装则更加注重规矩和庄重,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这些宫廷服饰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环境,以及统治者的权力和威信。
近代以后,中国的服装开始受到西方时尚的影响,出现了更多的变化和多样性。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服装逐渐走向国际舞台,体现了中国崛起的力量和文化自信。
中国的服装设计师在国际时尚界获得了越来越大的认可和重视,他们通过改良传统的汉服设计,创造出独特的时尚风格,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元素。
通过研究中国服装的演变,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服装不仅是一种外表的表达,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传承。
中国的服装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变化,还代表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从传统的汉服到现代时尚的设计,中国的服装演变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创新的追求。
它们都是中国文化丰富多样的体现。
通过研究中国服装的演变,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服饰的演变
![中国服饰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6745a75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73.png)
中世纪服饰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标 题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唐宋元明清时期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服饰各有特点 。唐朝的服饰以宽大、舒适、华 丽著称,如唐装和襦裙等;宋朝 的服饰则更加注重色彩和图案, 如宋代的"褙子"就有许多种颜色 和图案;元朝的服饰则融合了蒙 古族的特点,如蒙古袍等;明朝 的服饰则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舒适 性,如明代的"飞鱼服"等;清朝 的服饰则融合了满族的特点,如 旗袍等
3
现代服饰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 现代服饰
20世纪初至今
20世纪初至今,中国服饰经历了许多变化。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中国服饰也 开始走向现代化和时尚化。同时,随着文化 的开放和多元化,中国服饰也开始吸收外来 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现代风格。如今,中国 的流行服饰已经成为了世界时尚界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
结论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中国服饰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国服 饰也将不断更新和变化
未来,中国服饰将更加注重传统与现代 的融合、环保和可持续性、个性化需求 以及智能化发展
这些变化将为中国服饰行业带来新的机 遇和挑战,同时也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 多样化、时尚化和个性化的选择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谢谢观看
XXXXX
XXXXXX XXXXX
中国服饰的演变
-
1 古代服饰 3 现代服饰 5 未中国服饰的演变可以追 溯到几千年前,其发展 历程是一个充满文化、 艺术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如何走向现代社会成员:王亚澳陶杨沈金康邱浩钧指导老师:姜新学校:杭州学军中学班级:高一(5)班研究背景人类发展到如今的社会,自然而然地遗留下来了许多宝贵的财产,其中就有传统文化。
我们课题组研究的是传统文化中最能直接体现一个民族的风情、历史、生活习惯甚至思想观念相关的内涵部分——服装,就是民族传统服装。
中国拥有着代表性的东方文化,其中一些文化是经典的、有利的,刚刚所讲的民族传统服饰就是。
在改革开放30年的背景下,中华民族已在和平的复兴之路上了,而要想展现给世界一个国家的气象,一些根本性的文化会被证明是不容丧失的。
民族传统服装作为一个能体现一个民族内外双方面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却出现了被误解、曲解甚至对其无知的情况。
我们组了解到这一点是不容乐观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因此受到种种阻碍来实施,但这并不能说这是纸上谈兵。
我们所研究的就是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的方方面面。
宽松的研究环境使得我们组享受这个过程,并顺利地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资料,经过我们组员的消化,真正变成了我们自己的东西,加以商讨及调查问卷等形式的公众看法调查,很好地促成了我们的研究结果。
那么我们为何执着于研究这些呢?研究它们有何用处呢?一个民族,在长时间跨度之下,会自然地形成各种风格的衣着、饮食、交流以及思考等生活习惯,这一切是与历史息息相关的,又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后人,无论责备后世或碍其进步,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态度对待前人所留的总是不会错的。
只有有所继承才会发展,才会发展地更好,正如呱呱坠地的婴儿出生来学习,即便天资再聪颖也不会有思想的,何谈进步?然而“取”,“去”向前提是有所了解,但现代中国人真正了解自己民族、国家的一些传统的为数不多。
那么,在仍有很大一部分人不了解、误解的这种“悲剧”境况下,那些人必应失去继承真正传统文化的机会,何况要去“取舍”“精华”与“糟粕”呢?当然中国之大,无奇不有。
更有甚者,还以各种方式表现自己对这种文化的抵触。
对此我实在感到可悲。
可悲的不在于中国存在抵触的人,而是这些人对这方面的无知。
经过我们组的研究这样的人还是不少的。
同样,在这个社会上,有人对此直接用一句话否定——历史常是有碍于一个国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的。
这样的人不知道,这句话对中国来说是不合适的。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是不同于外国概念中的历史悠久。
中国历史长短主要看的关键因素是文化。
中国历史长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个中国文化下的政权组成了漫长的中国史,因此华夏文明以其延绵不绝的文化确定了中国逾五千年的历史。
因此作为新世纪的中国人,中华文化中的一些让我们自豪的一些曾辉煌的标志不仅需要我们内心的肯定,也要我们行动上的支持,真正的继承!现在韩流十分强烈,但我们难道不应该思考,这是我们自身文化缺失的一种体现。
从文化层面出发,中国悠久历史酿出的精品,却在现代中国人生活中许多方面消失了,还好是不完全的。
我们组研究的中华民族传统服饰也是一个需要引进人们生活中及观念中的一个方面。
为什么说中华民族传统服装未进入人们生活及观念中呢?其实少数民族传统服装的现状是乐观的,在现代社会并未引起争议。
而人数最多的汉族传统服装与之比较,其地位是极不对称的。
汉族传统服装就是汉服,千年来都未变过,只是汉族人民迫于种种压力才穿上马褂旗袍等,这与全世界现在流行西装在某些方面是一样的——人人都能穿,但是不能说这就是穿它的人的民族传统服装。
这也是争议所在。
无论汉服现状怎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服装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分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真正传统文化,就应把人们对它的观念“拨乱反正”。
当然此之前是我们对汉服充分了解并思考,且把握了人们各种对它的态度与想法之类的准备工作。
研究意义我们要研究汉服如何走向现代社会,不仅是研究其必要性,更要在商讨中对汉服本身收集来相关资料得出的相对完备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还有就是对一些其他国家对此的经验及可借鉴之处的探讨。
这样才不至于显得“片面”。
坐井观天总是不行的,因此我们组尽量扩大了了解面。
了解之后便是问卷环节,以了解人们对于汉服的心态和看法,以及探究汉服在不同途径中走入现代社会的饱和度,并以此得出与社会契合得最好的几种途径,从而再以此研究结果提供推广的参考。
“推广”既是人人都初具了解,且社会上面也有形成并发展相关产业的趋势,并且不断地完善。
那样的话,从文化上讲,汉服定是可以称上中华民族传统服装的代表了。
当然,在此同时探究它和其他服装文化之间的关系的平衡也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的大致方向已清晰了,那么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服装及其重要部分汉服有何意义呢?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装,之所以能称得上为中华衣文化代表,是因为汉服是华夏文明发展以来中原周边地区的人所普通穿着且形成了特征、共性的服饰。
然而和服、韩服已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本身的特色,因此是不算在内的。
一般来说,汉民族传统服饰特征是交领后祍——最为普通就是衣领是“y”字形状、外襟在右侧。
当然汉服主流还有直领、圆领等。
有人提出,平民所穿才称得上是民族传统服饰,但中国服装方面如纺织、绣纹等工艺在古代是倾注于贵族、高官、天子身上的,况且中国古代身份无论是贵还是贱,所穿的衣服都是形制共同点极大,只会因劳动需要不同、布料做工差异会有一定差别。
但都应归入汉服,汉服审美极具中国特色,汉服的飘逸、洒脱中兼含的大气、稳重与行云流水的中国画及流畅的书法不谋而合,中国人自古蕴出的思想与汉服审美艺术不仅是有密切联系,而且二者已融合。
汉服所代表的就是一种精粹。
时至今日,汉服也是如此,只要有正确的形制,布料也是可以在一定的讲究中给予消费者余地来选择的。
一个民族的传统服饰不该有贵贱差别之分的,消费能力来决定消费者所买的。
但许多东西都是有待考究的。
所以,将正确的汉服观引入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是许多“和谐”的传统思想的回归,是中国文化进步、发展的体现,也是我们组研究所希望的。
有人会对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服装”而不是“汉朝服装”感到惊奇,其实这是很正常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汉服为绝大多数人不了解、误解、曲解的现状呢?中国老百姓所熟悉的马褂长袍又是什么呢?一段历史是应了解的。
满族政权接替了汉族统治中国,为了巩固政权,长治久安,避免明灭元的覆辙,满清要政治、国家上的得利,抱着“反正不了解”的心态对汉人生活习惯方方面面进行强制性的改变,这改变牵扯的不仅是生活习惯,而是尊严遗迹文化思想的影响。
而服装就是“剃发易服”这期中一个政令的一个方面。
规定必须穿满清特色的衣着,不能再穿汉服,汉民有敢违令者会被严惩。
然而有趣的是,康熙等清朝皇帝画册中多有其穿着汉服的场景。
满清想用“剃发易服”以示征服汉人,殊不知自己心里反倒是被征服了。
但毕竟从此以后的中国人穿上了马褂旗袍,清王朝的民众以“崭新”的一面面对20世纪。
直到辛亥革命,传统马褂旗袍渐渐被西化。
由于清初的政令有十从十不从,其中“娼从优伶不从,儒从僧道不从”对后世大有影响。
时至今日,在戏台上、庙宇里、道观中可窥见汉服依稀的样子。
而由于官场上多是儒生,“儒从”也深深影响了后世。
现在的官员普遍爱穿一种马褂改的“唐装”,以至于“祭孔”亦成了闹剧。
而20世纪一个臭名昭著的袁世凯都有魄力不穿盘扣而穿汉人风格的交领汉服去“祭孔”,这是他有别于清廷。
他错在将“民权”“民生”抛弃,这是本末倒置的。
但若将二者的前身“民族”抛弃,那又算是什么呢?所以我们组想让人们知道,汉服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服装层面上最直接的代表,它与古人思想的完美结合,使得我们后人的继承充满了意义。
而马褂旗袍反出现了三百年,且文化上与浩浩千年形成了特征与体系的汉服无可相比,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民族的传统服饰。
传统的马褂旗袍现在是满族传统服装。
而今日的马褂旗袍已经是被西化的一种时装。
又叫做“唐装”“旗袍”。
两者采用西式裁剪,“紧身”的立体裁剪丧失了古韵,根本不可作为应体现中国文化中种种观念的传统服装。
而改良之前的马褂旗袍经不住时间考验,难于真正立足于中国社会,因此它只能作为传统满族服装。
而汉服是真正的汉族传统服装,无论是形制、制作、搭配都传达出古人天人合一等理念。
日、韩两个国家分别在三国时期的吴国,明朝对汉服的风格有所继承,发展成其同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服装——和服、韩服。
日、韩步入现代社会,在西方文化几倍甚于对中国的冲击下,和服、韩服没有被改变,只是因为纺织、印染等技术在现代社会的改进而变得愈加华美。
它们没有像马褂旗袍一样被西化,是因为和服、韩服和汉服一样,是真正的民族传统服装,是能经受考验的。
而汉服是在暴力下几乎消失过的,这点不同。
因此汉服在中国社会的地位远不及和服、韩服在日本、韩国的地位,但如今的“旗袍”,能说得上是哪个民族传统服饰?因此,我们组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这一点,将会长远地利于中国文化事业更好地发展。
各色橡皮泥装在一个盒子,是五彩缤纷的,若一定要让其融合在一起,会变成一团黑雾彩色的烂泥。
中国文化只有在其各个组成部分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才会有多元的精彩之处。
一味的融合是错误的。
人们觉悟需要提升,纠正一些文化上的误区,与“形象工程”完全不同,因为汉服承载与体现的是中国历史文化,思想观念上各方面的浓缩,并不单单是明亡后几百年的人们按照出土实物、古画文字中的信息复原重现的一件一件等待着人们在传统日子里穿的衣服。
现实却是可悲的。
连“祭孔”这样的场合现如今也不乏人员穿着马褂旗袍,是在是文化缺失的大不幸。
不知他们穿马褂旗袍意义何在?为显示其正宗?显示传统?我想现在的社会,我们面对先人可以坦坦荡荡,穿着上自己民族的传统服装,满清政权早已不在了,有何顾忌?可毕竟“剃发易服”已几百年,想要人们正确认识,难!西方人若祭奠某位古希腊学者,自然不可能穿上希腊长袍,因为那仍有:未开化“的印迹。
但中华文明正有别于此,几千年绵延不绝,首先就是因为对先人的崇敬。
我们后人仍为先人的一些壮举折服,因此我们穿着民族传统服饰,在面对先人时不会显得那么生疏。
那些“生疏”的人却不会承认的,可若还想真正的中华文明存在并发扬下去,那么在文化上继承前人的精华非常重要——不是指几百年前悲屈的前人,而是整个大中华历史下五千年和一个个无悔的身影。
研究方法研究中华传统服装如何走进现代社会,就先要研究中华传统服装。
汉服作为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研究的主要对象。
首先要探究汉服本身,应了解包括历史、形制各方面,并将其进行恰当的分类。
我们组通过网络、书籍及各种途径了解清楚其形制,并以形制对汉服进行分类。
形制,说白了就是衣服款式样子。
而历史可以从相关书籍及网络找到其相关的资料,而最主要的要清楚汉服与其少数民族服装的关系,还有以商讨的方法清楚汉服的地位。
然后就是对人们看法的收集、分析、理解和总结。
我们需要通过广泛发问卷,而问卷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而有概括性、针对性,又要通俗易懂。
而经过慎重商讨,问卷格式如下:中华传统服饰调查您好!我们是学军中学的学生,谢谢您能配合我们的这一项调查,请轻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