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制造系统(v4.1)4 成组技术

合集下载

现代制造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制造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制造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0342036课程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Manufacturing System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现代制造系统》课程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掌握制造中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的学科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主要研究制造系统基础、工程设计系统、制造生产系统和制造信息系统,通过《现代制造系统》的学习,能够对现代制造系统中所包括的各部分内容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掌握制造中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本课程在培养工程师的工作能力和素质方面将起着重要作用。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掌握制造系统概念及所包括的内容;2.掌握物流系统相关概念;3.掌握制造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4.熟悉典型先进制造设备及工业机器人相关概念;5.掌握技术信息系统、产品数据管理(PDM)、信息系统建模方法;6.了解制造自动化系统及其相关概念,先进制造系统典型模式等。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授课方式):讲授、导读、研讨;2.先修课程及基本要求:需要了解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等的相关知识。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工程制图、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概论,运筹学,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现代质量工程等。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从系统、整体的角度了解和掌握现代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构成、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制造信息系统、制造自动化系统以及典型现代制造系统等。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掌握大纲要求的各项内容与要求。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作业、小测验、提问等)、期末成绩70%的总和。

(七)参考书目《先进制造系统》,戴庆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7.《现代制造系统》,罗振璧、朱耀祥、张书桥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先进制造系统(修订版)》,刘飞、罗振壁、张晓冬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制造系统工程》,刘飞、张晓冬、扬丹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1.《制造系统信息集成技术》,严隽其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1.《制造系统》,郑力、邓恳、张伯鹏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二、中文摘要本课程主要研究制造系统基础、制造工艺系统、制造生产系统和制造信息系统,通过《现代制造系统》的学习,能够对现代制造系统中所包括的各部分内容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掌握制造中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现代制造系统》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现代制造系统》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现代制造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400111课程名称:现代制造系统英文名称:Modern Manufacturing System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48/3 (讲课学时:40实验学时:8上机学时:0)适用专业:工业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为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把握制造系统的本质,掌握制造模式的原理,理解先进的制造技术群,了解制造业中实用的单元技术和系统技术,从而掌握先进制造业的行业技术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以系统的视角,综合运用机械工程、工业工程理论与方法、物流技术基础知识等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机械设计基础、生产工程基础、基础工业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现代物流基础物流中心与运作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

三、课程教学目标1. 学习制造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先进制造系统的内涵,了解全球制造业的现状,理解我国目前制造业存在问题的本质,了解现代制造系统的最新发展。

让学生明确本专业工程师的职业性质与社会责任,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毕业要求指标点6.2)2. 学习现代制造系统基本原理的理论知识。

掌握现代制造系统的组成、性能原理与运行原理,理解现代制造系统的决策属性,掌握制造系统信息化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制造系统信息的体系结构。

培养学生能够系统分析并解决制造系统的复杂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

(毕业要求指标点1.1、2.2)3. 学习先进制造模式的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典型先进制造模式的原理,理解先进制造模式的运行方式,重点掌握精益生产的原理、方法与应用,了解其他先进制造模式的应用。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精益生产的原理与方法,分析并设计制造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现代制造系统(v4.1)T_习题

现代制造系统(v4.1)T_习题

第7讲 现场管理
• (多选)三定原则的主要内容有( )。 – (A)指定物品, – (B)指定时间, – (C)指定位置, – (D)指定数量。
• 答案是(ACD)
第8讲 精益相关
第8讲 精益相关
• 对于DBR方法,( )环节作为“鼓手”。 – (A)生产速度最快的(B)生产速度最慢的 – (C)最上游的 (D)最下游的 – 答案是(B)
– 答案是(BC)
第4讲 精益概述
• 以下精益生产理论用于生产管理的是( ),用于 设备管理的是( ),用于现场管理的是( ) – (A)全面质量管理(B)全员生产维护 – (C)持续改进流程(D)准时制生产 • 答案是(D)(B)(C)
第5讲 看板系统
第5讲 看板系统
• 对于单卡片看板系统的某道工序,下游工序为本 工序悬挂的生产指示看板数量为( ) – (A)成品缓存区中的成品数量 – (B)原料缓存区中的原料数量 – (C)最大看板数量减去成品缓存区中的成品 数量 – (D)最大看板数量减去原料缓存区中的原料 数量
第8讲 精益相关
• 在DBR方法中,“鼓手” ( )控制其它生产环 节。 – (A)拉动(B)推动 – (C)推拉混合 – 答案是(A)
第8讲 精益相关
• 在快速换线(SMED)分析方法中,必须在停产 时间内完成的工作称为( )作业。 – (A)外部 (B)内部 (C)中部(D)中间
– 答案是(B)
– 答案是(CD)
第9讲 成组技术
• 对于制造单元的各个设计阶段,灵活性最高的是 ( ),设计难度最高的是( ),重构成本最 低的是( ),生产效率最高的是( )。 – (A)虚拟成组单元 (B)准成组单元 – (C)封闭成组单元 (D)流水成组单元 – 答案是(A)(D)(A)(D)

现代制造技术ppt

现代制造技术ppt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四、成组工艺
成组工艺过程是针对一个零件组设计的,适用于零 件组内的每一个零件。
1、复合零件法
2、复合路线法
五、成组生产组织形式 1、成组单机 2、成组生产单元 3、成组生产流水线
六、推广应用成组技术的效果 1、提高生产效率 2、提高加工质量 3、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第二节 CAD/CAPP/CAM
CIMS是一种工程技术系统,是CIM的具体实施, 可以把CIMS看成是未来生产自动化系统的一种 模式,但这种模式不是单纯的技术上的“自动 化”,它所强调的是用集成来提高企业竞争力。
3、CIMS的核心在于集成 1、人员集成 2、信息集成 3、功能集成 4、技术集成
二、CIMS在我国的发展及实施CIMS的效益
成组技术就是针对生产中的这种需求发展起来的一种生 产和管理相结合的科学。
一、 成组技术的概念
充分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将许多具有相似信 息的研究对象归并成组,并用大致相同的方法来解 决这一组研究对象的生产技术问题,这样就可以发 挥规模生产的优势,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 成本的目的,这种技术统称为成组技术(Group T买的VIP时长期间,下载特权不清零。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 载
VIP有效期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VIP免费文档,不消耗下载特权,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
部分付费文档八折起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目标 方针
我国“863计划”中将CIMS确定为自动化 领域的主题研究项目之一,并规定了我国 863/CIMS的战略目标为:跟踪国际CIMS 有关技术的发展;掌握CIMS关键技术;在 制造业中建立能获得综合经济效益并能带 动全局的CIMS示范工厂,通过推广应用及 产品化促进我国CIMS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现代制造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制造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制造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0264英文名:Modern ManufacturingSystem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前置课: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后置课:学分:2学分课时:34选定教材:庄品.现代制造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课程概述:《现代制造系统》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现代制造系统的基本知识、应用技术和研究方法,主要内容有:制造系统的基本原理、成组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超高速加工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微细加工技术和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制造自动化系统(数控加工系统和柔性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及装配自动化、先进制造模式(并行工程、准时制生产、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和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等。

教学目的:《现代制造系统》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课程。

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全面了解现代制造系统的基本知识、应用技术和研究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本行业、本部门生产设计中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制造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成组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超高速加工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微细加工技术和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熟悉制造自动化系统(数控加工系统和柔性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及装配自动化,了解先进制造模式(并行工程、准时制生产、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和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等内容。

教学方法:《现代制造系统》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用多媒体手段把相关的优秀教材中的文字内容,相关的声像和图片资料收录在内,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看到内容丰富、图表俱全的专业知识。

多媒体教室还配备网络设置,可以随时链接有关现代制造技术的网站,获取广泛的信息。

因为现代制造系统是工程性很强的技术内容,要能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只是看书、听课收效不会太大,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实践,可根据学校和企业的实际条件,安排学生进行现场教学。

现代制造系统技术基础

现代制造系统技术基础

(1-1)
批量法则(Batch Rule)
单件产品平均生产成本C 单件产品平均生产成本CS为:
CF CS = + C ⋅ Qk−1 V Q
(1-2)
对式(1 )求导,并令其导数为0 对式(1-2)求导,并令其导数为0,可得到最低单件成 本对应的产量Q 本对应的产量Q0:
CF Q = 0 C (k −1 ) V
图1-12 生产成本与生产量的关系
8
批量法则(Batch Rule)
专业化协作与扩散生产
根据批量法则,为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除合理地 扩大产品的产量外,组织专业化协作生产是一种行之有 效的方法。 专业化协作生产形式 基础零部件专业化生产 毛坯专业化生产 中小零件专业化生产 工艺专业化协作 生活服务社会化
18
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GT)
零件分类编码系统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零件分类编码系统是用字符(数字、 字母或符号)对零件有关特征进行描述和识别的一套 特定的规则和依据。 分类编码系统简介 ★ Opitz 分类编码系统(图1-18,1-19,1-20) 特点: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对零件形状(特别是回转类零件)描述较完善 3)适用范围较广(设计、工艺、管理 …) 4)工艺信息反映不够充分 5)对非回转类零件描述较粗糙 ★ JLBM-1 分类编码系统(图1-21)
Digit5 Auxiliary holes and gear teeth
machining 0 1 2 3 4 5 6 7 8 9
No surface machining
Surface plane and/or curved in one direction,external External plane surface related by graduation around circle

现代制造系统(v4.1)6A CIMS ERP

现代制造系统(v4.1)6A CIMS ERP

“自动化孤岛”!
1+1=2?
未经集成化处理的 计算机应用,形成了多个 “自动化孤岛” CAD CAPP ROBOT FMS FAS
CAE
CAM
自动化 立体仓库
MRPⅡ
Database DSS
MIS
Network
OA
自动化单元如果能够实现信息集成, 则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配臵会得到更好的优化, 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 各种资源浪费可以减少, 从而获得更好的整体效益。 这正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出发点。 将“自动化孤岛”集成在一起!
CIMS的组成包含三个要素: 人/机构、经营与技术。 1、使用技术以支持经营。
经营
2、使用技术以支持人员工 作和组织机构的运行。
技术 3、人员设岗/机构设臵协调 工作以支持经营活动。
4 人/机构 2
3
1
4、统一管理并实现经营、 人员、技术的集成优化运行。
CIMS的组成包括四大部分: 1、经营管理子系统。
基本概念: CIM是英文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的缩 写,译为“计算机集成制造”。 CIMS是英文CIM System 的缩写,译为“计算机 集成制造系统”。 美国约瑟夫· 哈林顿博士关于CIM两个基本观点: 企业各个生产环节是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集 成); 企业生产制造过程实质上是对数据的采集、传 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信息)。
第6章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6.1 6.2 6.3 6.4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概述 企业资源计划简介 制造执行系统简介 其它相关理论与方法
6.1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概述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 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先进制造技术的进步,制造 系统中许多以自动化和柔性化为特征的单元技术 得以广泛应用。 然而,人们同时发现,如果局部发展这些自动化 单元技术,会产生“自动化孤岛”现象。 “自动化孤岛”具有较大封闭性,相互之间难以 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共享,从而降低系统运行的整 体效率,甚至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还需进一步 加强制造系统的集成化水平。

现代制造系统

现代制造系统

现代制造系统参阅书籍1 制造的含义现代制造系统 11 制造的含义1制造制造制造制造原理的理解制造原理的理解制造原理的理解1 1 制造的特点制造制造、、制造制造、、制造制造、、制造制造、、制造制造、、(2)制造与生产的比较制造制造、、制造业的内涵及构成制造业的内涵及构成1.制造业的内涵制造业的内涵及构成制造业的内涵及构成制造业的内涵及构成制造业的内涵及构成制造业的内涵及构成表1-1我国制造业的我国制造业的282828个行业个行业制造业的内涵及构成续表续表11-1我国制造业的我国制造业的282828个行业个行业制造业的内涵及构成续表续表11-1我国制造业的我国制造业的282828个行业个行业制造业的内涵及构成制造业的发展与作用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发展1.古代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发展图1-3弓形钻是公元前弓形钻是公元前300030003000年以前年以前年以前((史前期史前期))的重要工具的重要工具。

它由燧石钻头、钻杆钻杆、、窝座和弓弦等组成窝座和弓弦等组成。

可用来钻孔可用来钻孔、、扩孔和取火扩孔和取火。

弓形钻后来又发展成为弓弦钻床来又发展成为弓弦钻床((图1-4)和弓弦车床和弓弦车床((图1-5)。

图1-4 弓弦钻床图1-3 弓形钻图1-5 弓弦车床制造业的发展公元953年沧州铁狮子,,图1-6 沧州铁狮子沧州铁狮子((公元953年)制造业的发展近代制造业的发展蒸汽机提供了动力蒸汽机提供了动力,,初步形成了传统大机器制造业初步形成了传统大机器制造业。

发明新型冶炼技术发明新型冶炼技术、、内燃机技术内燃机技术、、电气技术电气技术。

世纪前半叶兵器和汽车的大量生产方式兵器和汽车的大量生产方式,,以流水线为典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了制造业的辉煌创造了制造业的辉煌。

制造系统是机群式生产线制造系统是机群式生产线,,按工序特征组织生产按工序特征组织生产。

制造系统以能量驱动型的刚性生产线为代表制造系统以能量驱动型的刚性生产线为代表,,其特点是高生产率特点是高生产率、、刚性结构刚性结构,,难适应品种变化难适应品种变化。

现代制造系统介绍

现代制造系统介绍

精良生产
第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钣金件的冲压。转向开发简单的 换膜技术,并创造了一种简单的调整机构。
“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活动,杜绝浪费”。从生产操作、 组织管理、经营方式等各个方面,找出一切不能为产品 增值(Value adding)的活动或人员,就加以革除。
综合了单件生产与大量生产的优点,克服了传统经营方 式中不和理的做法,开创了一种新的经营方式LP,既避 免单件生产的高成本,又避免了大量生产的僵化不灵活。
四、工业机器人及装配自动化
五、现代制造系统监测与监控自动化
考试方式
考试一 开或闭卷 3 -----21周
第一章 现代制造系统的基本原理
制造系统概述 新一代制造系统
什么是制造业,制造业的范围有多大
只要是对各种各样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生产出为用户所需
要的最终产品,他们可以是飞机、汽车、计算机、电子仪器,也 可以是成衣、制鞋、食品加工,都可以归属于“制造业”。其所 涉及的活动范围则是从原材料采购、定单处理、产品设计、工艺 设计,经过整个生产活动的计划、调度和加工、装配活动本身, 直到销售发货和售后服务,还包括仓库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 理等等,一句话,覆盖一个企业的全部活动。
总装线上工人的集体责任制。 对效率的看法。 与西方传统不同的劳资关系,很大的激发了工人工
作的主动性。
精良生产认为有下面七种浪费
修复次品是浪费 过量生产是浪费 加工过程中的浪费 搬运的浪费 库存是浪费 动作是浪费 窝工是浪费
敏捷制造的基本思想
敏捷制造可被看作是一种包括组织、高度熟练和学 识渊博的人、和先进技术三者的集成,以达到合作 和创新,来回答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按用户要求定 做的产品需要。

现代制造系统概论

现代制造系统概论

学 院
成了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它能在提高柔性和
李 元 强
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的提高数控机床的 利用率和生产率,它是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新 型自动化生产方式。
东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大 从产品的设计开始,以及工艺过程设计、





外围设备
第三章 数控加工技术及其应
用 东东
北北
农农
业业 微机对机床的控制:
大大
学学
位 速度控制
工工 程程

I/O

学学

制 速度控制
院院 微

李 李元


元强 强

位置反馈 速度逻辑状态检测
X轴电机 Y轴电机


速度逻辑状态检测
东东 北北
第三章
数控编程
农农
业业 手工编程:是用人工编写零件程序的过

生产计划与调度和经营管理等环节都来用
工 程 学 院
计算机辅助方法、实现信息流自动化,物 料流自动化和加工过程自动化,形成计算 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CIMS构成框图
外部信息
经营管理
设备配 置计划
研究 产品 工艺过程设 开发 设计 计、NC编程
产工生原管其 品艺产料理他 准准系准系准 备备统备统备
生产过程 制包储运其 造装存输他
方 总 零 工艺 工 作
案 图 件 过程 装 业

现代制造系统知识点汇总

现代制造系统知识点汇总

现代制造设计方法:1并行设计2反求工程3模块化设计4价值工程5质量功能配置6工业设计7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8可信性设计并型设计:基本思想:CE作为一种崭新的设计哲理,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产品设计一次成功率为目标,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自动化技术结合,采用集成化和并行化的思想设计产品以及相关过程。

它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和支持过程)进行集成并行设计的系统化工作模式。

技术特征产品开发过程的并行重组支持并行设计的群组工作方式统一的产品信息模型具有人工智能处理不完备,不确定信息的功能基于时间的决策分布式的软硬件环境开放式的系统界面反求工程:另一种是以已有产品为基础,进行消化、吸收并进行创新改进,使之成为新产品,这种开发模式即反求工程基本步骤:分析阶段、再设计阶段、反求产品的制造阶段四个阶段:第一步: 零件原形的数字化第二步: 从测量数据中提取零件原形的几何特征按测量数据的几何属性对其进行分割,采用几何特征匹配与识别的方法来获取零件原形所具有的设计与加工特征。

第三步: 零件原形CAD模型的重建第四步: 重建CAD模型的检验与修正模块化设计的优点:可以减少设计工作量,缩短产品设计周期将新技术融入所设计的模块,有利于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设计的标准化程度,有利于实现优化设计扩大生产批量,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发展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率对市场应变能力将,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所需产品,满足顾客需求可以使生产系统具有较大的柔性,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使产品易于维护和更新模块化设计的步骤市场调查与分析产品功能分析确定参数范围和主参数确定模块化设计类型,划分模块模块结构及接口设计,形成模块库编写技术文件价值工程:是一门管理及设计技术,它以产品的功能分析为核心,以科学的分析方法为工具,寻求功能与成本的最佳组合以获得最佳的产品价值。

柔性制造系统:是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组成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现代制造系统_习题集(含答案)

现代制造系统_习题集(含答案)

《现代制造系统》课程习题集一、名词解释题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制造3.计算机集成制造4.成组技术5.相似性6.复合零件7.零件材料的相似性8.零件分类编码系统9.复合路线10.族11.数字控制12.自适应控制13.开环系统14.闭环系统15.机床零点16.柔性制造系统17.控制分辨率18.重复定位精度19.终端效应器20.装配二、论述题21.试论述对新一代制造系统能够实现目标的期望。

22.试论述制造自动化的策略。

23.试论述自动线设计与制造的考虑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24.试论述用复合零件法编制回转体零件成组工艺的原理。

25.试论述用复合路线法编制非回转体零件成组工艺的原理。

26.试论述FMC的技术经济效益。

27.试论述FMC在现代制造系统中的作用。

28.试简述FMS中计算机的功能。

29.试论述机器人应用应考虑的因素。

30.简述装配过程的作业的分类。

三、填空题31.制造的狭义概念是使用一系列能量,把()的几何、物理和化学性态进行预定变化以获取()的过程。

32.从功能上,计算机集成制造(CIM)包含一个制造企业的全部()和()活动。

33.制造是把生产资源特别是()转换成最终()的变换/转换过程。

34.提高生产率的基本策略包括:减少生产要素的(),提高制造系统的()等。

35.提高生产率的基本策略包括:缩短单件产品的()时间;延长制造系统的()时间等。

36.制造系统是人、机器与装备、()和()的组合。

37.成组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原理;成组技术的基本方法是()。

38. GT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是()的重复使用,意义更为深远的是为产品设计()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39.成组技术的效益来源于()的()。

40.对零件进行分类编码时,首先要将零件划分为()和()两类。

41.编制成组工艺的重点是();编制成组工艺的重点是()。

42.根据各码位之间的关系,编码系统的结构可分为:()、()、混合式。

第四讲-成组技术

第四讲-成组技术

第四讲成组技术成组技术,又称群组技术,是一种生产管理技术,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成组技术将相似的生产任务组合在一起,形成生产单元,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

成组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任务分组、生产单元构建、生产流程优化、生产设备选择等。

生产任务分组是成组技术的核心。

生产任务分组就是将相似的生产任务组合在一起,形成生产单元。

相似的生产任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生产条件,因此可以共享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任务分组的方法有很多,如工艺相似性分组、设备相似性分组、生产条件相似性分组等。

生产单元构建是成组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单元是指由相似的生产任务组成的生产单位,它可以是一个生产线、一个车间或一个工厂。

生产单元的构建需要考虑生产任务的相似性、生产设备的兼容性、生产流程的连续性等因素。

生产单元的构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生产流程优化是成组技术的关键环节。

生产流程优化就是通过对生产流程的分析和改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生产流程优化的方法有很多,如生产线平衡、生产布局优化、生产流程再造等。

生产设备选择是成组技术的重要环节。

生产设备选择就是根据生产任务和生产单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选择需要考虑生产设备的性能、生产设备的成本、生产设备的兼容性等因素。

合适的生产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成组技术,作为一种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管理方法,已经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的核心思想是将相似的生产任务和工艺流程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生产单元,从而减少生产准备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成组技术需要对企业现有的生产任务进行细致的分析,识别出哪些任务是相似的,可以合并在一起进行生产。

这通常涉及到对生产工艺、产品特性和生产设备的深入理解。

通过对生产任务的分析,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分配生产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大学精品课件:现代制造系统(v4.1)EX_资料来源

大学精品课件:现代制造系统(v4.1)EX_资料来源

Elsevier SD 电子期刊全, Springer LINK 电子期刊, 两大国外著名出版社的期刊全文。
收费的资料来源:
国家科技文献中心, /。 资料多为扫描件,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 收费标准可查看该网站的帮助。
国内工业工程领域的主要学术杂志:
国外一些工业工程领域的学术杂志 (均为SCI、EI检索):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Computers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Robotics and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Planning & Contr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863计划CIMS主题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第210研究所主 办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EI检索);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主办的《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检索); 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工业工程与管理》(CSSCI检索); 广东工业大学主办、工业工程学会协办的《工业工程》 (核心期刊);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和航天科工集团 706 所主办的《系统仿 真学报》(核心期刊);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主办、天津大学承办的《系统工程学报》 (核心期刊)。

《现代制造系统工程》教学大纲

《现代制造系统工程》教学大纲

《现代制造系统工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一)课程地位现代制造系统工程是一门关于现代制造系统分析、建模、优化和控制的方法和理论的课程,其研究对象是由人员、技术、物质、设备等生产要素组成的系统,其任务是研究、设计、改善和建立有效的系统整体,方法是综合应用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和管理等广泛领域的知识,对系统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

先进制造系统以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课程是面向工业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选修课。

(二)课程目标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现代制造系统分析、优化和控制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制造企业典型制造模式、先进制造工艺、制造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原理及基本特征,熟悉了解工业机器人技术及绿色制造技术。

2. 思政教育目标:建立起整体论和系统化的世界观,培养大学生以新视角、新观点看待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绿色制造价值观。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注:1.支撑强度分别填写H、M或L(其中H表示支撑程度高、M为中等、L为低)。

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1.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根据工业工程专业知识结构的需要,对现代制造系统的发展方向、理论基础和典型技术等内容作了全面的分析和介绍。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制造系统的基本原理、先进制造模式(包括成组技术、并行工程、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包括超高速加工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微纳加工技术、增材制造技术)、制造自动化系统(包括数控加工系统、FMS)、工业机器人技术及绿色制造技术。

2.课程的基本要求:了解整个现代制造系统的发展方向,掌握现代制造系统分析、建模、优化和控制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制造企业典型制造模式、先进制造工艺、制造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原理及基本特征,熟悉了解工业机器人技术及绿色制造技术。

现代制造系统

现代制造系统

案例三:某电子制造企业的精益生产改进
总结词
精益生产、价值流分析、持续改进
详细描述
某电子制造企业通过精益生产理念和价值流分析方法,对生 产流程进行持续改进,减少了浪费和提高了效率。同时通过 不断改进员工技能和素质,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产 效率。
案例四:某机械制造企业的绿色制造实践
总结词
绿色制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安全与环保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安全和环保因 素,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生产过 程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制造系统仿真与优化
仿真模型建立
根据实际生产过程,建立仿真模型,模拟 生产线的运行情况。
性能评估与优化
通过仿真模型,对生产线性能进行评估, 找出瓶颈和问题,进行优化设计。
预测与决策支持
通过仿真模型,对生产线可能出现的异常 情况进行预测,为决策提供支持。
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培训,鼓励创新和技 术研发,推动制造系统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04
现代制造系统的应用场景
汽车制造行业
自动化生产线
现代制造系统在汽车制造行业 广泛应用,包括自动化生产线 、机器人技术、物联网和大数 据分析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
质量。
定制化生产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外观和功能 的需求多样化,现代制造系统 能够实现定制化生产,满足不
医疗器械制造
医疗器械制造行业对产品的精度和无菌性要求严格,现代制造系统中的精密加工、无菌包 装等技术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家居用品制造
家居用品制造行业对产品的外观和舒适性要求较高,现代制造系统能够实现个性化的定制 化生产,同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舒适性。
05
现代制造系统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技术与人才瓶颈
技术瓶颈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技术构成(精)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技术构成(精)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技术构成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使技术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的需要;从强调专业化分工向模糊分工、一专多能转变,使劳动者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从金字塔的多层管理结构向扁平的网络化结构转变,减少层次和中间环节;从传统的顺序工作方式向并行工作方式转变,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质量;从按照功能划分部门的固定组织形式向动态的自主管理的小组工作方式转变。

在先进制造技术中,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在吸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并行工程、虚拟制造、敏捷制造和动态联盟的研究工作深入进行,并不断吸收先进制造技术中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思想,将它们进行推广应用,由此使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具体说明如下:1、并行工程(C E -C o n c u r r e n t Engineering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系统方法。

它要求产品开发人员在一开始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要求。

为了达到并行的目的,必须建立高度集成的主模型,通过它来实现不同部门人员的协同工作;为了达到产品的一次设计成功,减少反复,它在许多部分应用了仿真技术;主模型的建立、局部仿真的应用等都包含在虚拟制造技术中,可以说并行工程的发展为虚拟制造技术的诞生创造了条件,虚拟制造技术将是以并行工程为基础的,并行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虚拟制造技术。

同时,并行工程是在C A D 、C A M 、C A P P 等技术支持下,将原来分别进行的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叉、重叠,充分利用了原有技术,并吸收了当前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优秀成果,使其成为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4.1 单元制造系统 z 4.2 产品设计中的成组技术 z 4.3 生产管理中的成组技术
4.1 单元制造系统
z 定义:单元制造系统(cell manufacturing CMS)是依据成组技术原理,将机床布置成特定的 工作单元,一组相似的零件在单元内完成全部或 大部分加工任务。 z 广义上,单元制造系统指主要由制造单元(第2.2 节)这种形式组成的制造系统; z 狭义上,单元制造系统是一个较新的概念,需要 其中的制造单元达到较封闭成组单元阶段(本节 面介绍),同时也经常使用柔性设备,也是柔性 造系统(参考第5.1节),称为柔性制造单元 (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FMC)。
z 单元制造系统的优点——技术角度:
{ (1)减少了零件物流时间, z因为物料都在单元内搬运; { (2)减少了生产准备和结束时间, z因为所加工的零件都相似; { (3)简化了辅助工作时间, z因为调度、质检、在制品保管由单元内部管理; { (4)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零件质量, z因为长期加工同类零件,熟能生巧; { (5)有利于提高针对需求量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 z因为方便采取看板系统等先进制造模式。
VUOSO分类编码系统的码表
回转体零件

0 1 2 3 4 5 6 7 8 9
轴线上有 无孔 0 盲孔 1 Dmax < 40 通孔 2
有齿形、花键 轴线上有 无孔 3 (L/D)max < 1 1 ~ 6 > 6 < 1 通孔 4

41 ~ 80 81 ~ 200 > 80 > 200 其它
1 ~ 4 > 4 < 3 > 3 < 3 > 30
z 回顾单元级制造系统的类型有哪些? {答案: z工作中心、制造单元。
1 2 3
A
B
z 对于工作中心与制造单元两种形式, z 其中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管理较简单的是哪个? {答案:制造单元。 z 那可不可以全部采用制 造单元的形式?
z 思想:单元制造系统, z 方法:成组技术。
第4章 单元制造系统与成组技术
虚拟成组单元 准成组单元 封闭成组单元 流水成组单元
z 制造单元的设计阶段: z (1)虚拟成组单元, {为逻辑单元,不移动机床的物理位置。 z (2)准成组单元, {为物理单元,但其中有部分设备不进行分组。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这些设备可以加工多个零件 族,不好进行分组。 {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市场需求还不明确,企业 预留些可以灵活指派的设备来应对市场变化。
z 单元制造系统的优点——管理角度:
{ (1)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责任感, z因为单元内员工既是劳动者,又是管理者; { (2)有利于培养员工的“一专多能”, z因为单元内存在各种不同工序; { (3)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群体意识, z因为单元内各工序紧密相关, • 迫使员工加强协作和联系; { (4)有利于实行生产承包制,明确责任, z因为一种零件的全部或大部分工序都在同一单元内生产。
z 成组技术的两个部分:
z 一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划分零件族, { 通常情况下零件种类远远大于设备数量, { 不可能为每种零件都划分一个制造单元, { 只能将工艺路线相同或相似的零件合成零件族。 { 主要方法有(1)直观分析法;(2)分类编码法。 z 二是在生产管理环节划分制造单元, { 尽量让每个零件族对应一个制造单元, { 不同制造单元之间允许存在少量公用设备, { 但应尽量减少公用设备的数量。 { 主要方法为生产流程分析法,其中按处理手段又可分为 (1)矩阵变换法;(2)数学规划法。

非金属 灰铸铁 球铁或铸钢 有色金属 普通探钢 优 渗炭钢 质 淬硬钢 和 热处理钢 合 金 钢 其它合金钢 有色金属
VUOSO分类编码系统中的特征举例: z 光滑或台阶:
z 轴线上有螺纹:
z 轴线外有孔:
VUOSO分类编码系统的编码图例:
M 18
115
图2 轴
75
材料:45
50
材料:QT400–17 40
现代制造系统
第4章 单元制造系统与成组技术(1-3)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黄亮 n-xyz@
第4章 单元制造系统与成组技术
z 看板系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但不是所有制造系统都能适用看板系统。 {回顾看板系统适用的车间类型: z流水车间。 z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有没有办法将作业车间变成流水车间? {成组技术将在产品设计和生产管理两个阶段解 决这个问题。
{ 共80台设备;其中15台划分成一个制造单元用于生产一种 需求量最大的零件;其中部分能力富裕的设备偶尔还会生 产其它产品;其余设备划分成7个工作中心,用于其它零 件生产。
z 实现单元制造系统的主要方法: {即为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GT)。 z 成组技术的发展历程: {基本思想产生于上世纪20-30年代。 {50年代由前苏联学者米特洛凡诺系统地提出, z开始苏联推广应用, z随后又推广到欧洲、美国和日本。 {60年代引入中国,曾译作成组加工或成组工艺。 {目前全世界各国都有应用,但细节方法各不相 同,其中的分类编码系统已有数百种。
z 例题1,解: {第一步, z将每行数据看作一个二进制数, z转化为十进制,写在行末。
零件 1 机床 1 2 3 4 0 1 0 1 2 1 0 1 0 3 0 1 0 1 4 1 0 1 0 5 1 0 0 0 11 20 10 20
z 插述,二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化方法: z 二进制Æ十进制,除2的各次幂为权重,求和。 {例如:二进制数1101对应的 {十进制数=1×23+1×22+0×21+1×20 { =8+4+0+1=13。 z 十进制Æ二进制,除2取余,逆序排列。 {例如:十进制数13对应的二进制数计算过程: {13除2得6余1,6除2得3余0, {3除2得1余1,1除2得0余1, {逆序排列余数得1101。
工序相似性
相似性的评价标准举例:
材料相似性 结构相似性 精度相似 尺寸相似
热处理相似 毛坯形式相 似 材料种类相 似
零件相似性
其布置相似 形状要素及 基本形状相 似 形状 相似
z 划分零件族举例: {齿轮减速箱的 z零件分组示意图。
z 为了支持成组技术的应用, z 设计领域提出了模块化设计(block-based design) 的思想,其内容包括 {<1>系列产品,是指在某个确定的应用范围内 按照一定的规律划分其参数等级,用相同的方 法实现相同功能的技术对象(整机、部件或零 件),这些技术对象应该用尽可能相同的制造 方法进行制造。 {<2>组合产品,是指用不同的结构块(或称积 木块)通过合理的组合而实现不同功能的技术 对象(整机、部件或零件)。组合产品是系列 产品的进一步细化。
z 回顾制造单元的划分模式, {可分为哪两种? z答案:物理单元、逻辑单元。 {两者的关键区分点是什么? z答案:是否具有固定的物理区域。 {两者中重构难度较低的是那种? z答案:逻辑单元。 {两者中物料运输方便的是那种? z答案:物理单元。
z 制造单元的设计阶段: {因为逻辑单元重构成本低, z因此在设计制造单元时, • 总是先设计逻辑单元进行实验; z确定设计合理后, • 再改成物理单元,以方便物料运输; z若设计不合理,可低成本重构逻辑单元。 {同时,设计制造单元时总是先处理主要设备, z再处理不好划分的个别设备。 {因此,上述制造单元设计流程可进一步分为
VUOSO分类编码系统的码表(续)

0 0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铸 件 圆 有花键 其它 轴线上有螺纹 柱 齿 轴线外有孔 有槽或平面 1+2 1+3 2+3 1+2+3 锥面 异形 圆 锥 齿 蜗 轮 多 联 齿 其 它 有花键 其它 有花键 其它 有花键 其它 有花键 其它 各 种 型 板 线 材 和 锻 件 光滑或台阶
模块化工业汽轮机汽缸组合原理图:
利用不同模块组合而成的工业汽轮机汽缸:
模块化的工业汽轮机部件:
z 产品设计中的成组技术: z (2)零件分类编码技术 z 代表方法有德国的OPITZ、前苏联MNTPOФAHOB、 英国的Brisch、日本的KK-3、美国的CODE、荷兰 的MICLASS等。 z 本课件介绍最为简单的VUOSO,这是原捷克斯洛伐 克金属切削机床研究所为机床行业制订的一个系 统,属于10进制4位码。
第4章 单元制造系统与成组技术
z 4.1 单元制造系统 z 4.2 产品设计中的成组技术 z 4.3 生产管理中的成组技术
4.3 生产管理中的成组技术
z 首先为相对简单的(1)矩阵变换法, {使用关联矩阵表达零件与机床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矩阵变换(整行或整列移动)获得对角矩阵, {按对角矩阵分块,每块即成为一个制造单元。
零 件 1 机 床 2 3 4 列 键能 1 1 1 1 0 1 2 1 1 1 3 4 1 1 1 5 6 1 行 键能 零 件 1 2 机 床 4 1 3 列 键能 1 1 1 1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5 1 2 4 6
矩阵 变换
行 键能 2 1 2 2 12
z (1.1)排序聚类算法(rank order cluster, ROC) {将矩阵的行序视为一个二进制数序,并转换成十 进制数, 然后将行按其值大小排序; {同理,再将矩阵的列排序;列排序后,可能会改 变原来的行序,故重新将行排序; {如此循环往复,直至行(列)序不再改变为止。
z 制造单元的设计阶段: z (3)封闭成组单元, {为物理单元,并且各个制造单元独立生产, {制造单元之间不存在公用设备。 z (4)流水成组单元, {为物理单元,在封闭成组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 元内零件族的工艺路线一致,形成流水生产线。
z 制造单元的设计阶段总结:
虚拟成组单 准成组单 封闭成组单 流水成组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