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共16页

合集下载

第二讲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PPT课件

第二讲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PPT课件

▪ 亚里士多德的一生活动可分为三个时期:
▪ 1.“学园精英”(公元前367-347)
▪ 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公元前367年18岁 的亚里士多德进入阿卡德米学园求学近20年。他天 资聪颖、求知欲强、兴趣广泛、思维敏捷、学业精 湛、超群拔萃,是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被柏拉图称 为“学园的精英”。亚里士多德非常尊敬自己的老 师。据说,柏拉图创办“学园”以后,一直想物色 一个理想的继承人。但是,由于另一人是柏拉图的 近亲、学术观点更与柏拉图像似,最后被任命为继 承人。对此,亚里士多德并不怨恨自己的老师,仍 然由衷地热爱和尊敬他。
▪ 2.王子之师(公元前347-335)
▪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游历小亚细 亚及各城邦,完成政治学、伦理学著作。前343年, 马其顿国王腓力要求他做成为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 山大的家庭老师。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 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 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正是在亚里士多德 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十分关心, 对知识十分尊重。但是,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 帝的政治观点或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 观是建筑在即将衰亡的希腊城邦的基础上的,而亚 历山大大帝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帝国对希腊人来说 无异是野蛮人的发明。
▪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著作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 理学》、《伦理学》、《政治学》和《诗学》等。他的思想 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 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仅存 政治学著作《政治学》和《雅典政制》。《政治学》系统地 论述古希腊政治思想,第一次创立了独立的政治学体系,西 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
▪ 3.创办吕克昂学校(公元前347-335)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理想国》与《政治学》
国家的起源
柏拉图认为,国 家产生于人类 生活的需要
亚里士多德认 为国家是由人 的本性的发展 所决定的,在历 史长河中自然
而然产生的
《理想国》与《政治学》
国家的阶级构成
柏拉图崇尚的 是一种由哲学王 直接统治的,社会 中各阶级等级森 严的理想社会
亚里士多德所 崇尚的是以法治 国,社会各等级比 较松散的理想社
会。
《理想国》与《政治学》
政体形式
柏拉图认为 最理想的政体 是贤人统治,即 “哲学王”
亚里士多 德则阐述了6 种不同的政 体形式
《理想国》与《政治学》
私有制
柏拉图谴责 私有财产,认为 私产之下无好 的执政者甚至 会毁灭社会
亚里士多 德看来,只有在 私有制的条件 下,才能发挥人 类的各种美德
《政治学》内容简介:亚里士多
德的《政治学》成书于公元前326年, 是他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制度研究 的基础上完成的关于城邦政治学说的 主要论著。
亚里士多德在书中探讨了国家的 起源、本质、理想的社会政治制度等 一些重要政治问题,不仅系统地论述 了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思想,而且第一 次创立了独立的政治学体系。
《政治学》的主要内容
• 1.论城邦
(1)城邦的目的
–为了追求和实现城邦和个人生活的至善; –个人的善与城邦的善是统一的(教育和法律的作用); –政治上的善即公正——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权力必须是
善的) –纯思辨活动的属性是至善或至福的属性。(无所外求、自得
其乐、闲暇等)
(2)城邦的起源
• 家庭——村落——城邦;
• 游历时期:阿塔内斯、米提利尼(结识泰奥弗拉斯特)、 马其顿(受菲利二世之邀,亚历山大之师)、斯塔吉拉 城、雅典(前355);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三、公民学说
1、什么是公民
“单纯意义上的公民,就是参与法庭 审判和行政统治的人,除此之外没有任 何其他要求。” “凡有资格参与城邦的议事和审判事 务的人都可以被称为该城邦的公民,而 城邦简而言之就是其人数足以维持自足 生活的公民组合体。”
2、好人和好公民
“公民的德性与他所属的政体有关。” “如果一个城邦不可能完全由好人组成,而又要求 每一位公民克尽职守,做到这一点又有赖于个人的 德性;那么,既然全部公民不可能彼此完全相同, 公民和好人的德性就不会是同一种。所有人都应当 是好公民,这样才能使城邦臻于优良;然而除非假 设在修明的城邦中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那么就不 可能让所有人都具有好人的德性。” “如果善良的统治者和善良的人具有相同的德性,那 么一个公民就会是一位统治者了。”
一人执政 正确的政体 君主政体 蜕变的政体 僭主政体
少数人执政 贵族政体 寡头政体
多数人执政 共和政体 民主政体
3 、多数人执政要胜过少数人执政
• “看来,由多数人执政胜过由少数最优秀的人执政,这 虽说也有一些疑问,但还是真实可取的。因为在多数人 中,尽管并非人人都是贤良之士,他们聚集在一起也有 可能优于少数人…因为,众人中的每一成员都部分地具 有德性和明智,但他们聚到一起时,众人就仿佛成了一 人,多手多足,兼具多种感觉,在习性和思想方面也是 不拘一格。” • “只要群众不是过于卑贱,即使他们各自为政时在判断 上不如那些行家里手,然而全部聚在一起时,群众政体 的判断就会优于或者至少不逊于行家的判断。” • “在许多事情上众人的判断要优于一人的判断。此外,多数 的事物较之于少数的事物更加不易腐败;恰如大量的水 比少量的水更加不易腐败。单单一个人必定容易为愤怒 或其他这类激情所左右,以至破坏了自己的判断。但是 很难设想,所有的人会在同一时间发怒并且犯错误。“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一)亚里士多德的关于国家起源、本质和目的的观点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西方最早创立独立的政治学体系的思想家,是古希腊奴隶主中产阶级利益的思想代表。

他对城邦国家的产生、本质和目的做了系统地论述。

1 .国家产生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的产生基于人的本性,因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有天然要过道德生活的愿望。

2 .国家产生的过程。

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自然赋予人的本性是过国家生活,但是任何事物的本性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只有当它发展到最高阶段时,才充分显露出它的本性,社会也是如此。

亚里士多德指出;国家在产生过程中经历了家庭、村落而最终形成了高级完备的社团,它是人的本性的最充分体现。

个人只有作为城邦的组成部分,才能满足其自给自足的生活。

3 .城邦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至高广涵的社会团体,它是行业与职能相异的许多分子的集合,是由许多公民各以其不向职业、家庭等参加而组成的有机的整体。

4 .城邦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社会生活包括许多内容,城邦的存在不只是为了便于交换,防止互相损害等等。

城邦的目的在于实现道德的良善,即以城邦协调各人的功能,导致人类的优良生活。

个人和城邦的主要和最终目的都是谋取优良的生活。

这是城邦区别于其它社会团体的本质所在。

5 .学说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首次从政治学的意义上讨论了国家的起源、本质和目的等一系列的重要课题,为这门学科的建立提供了基础理论。

(二)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1.政体的定义:政体就是城邦的最高政权组织,是城邦一切组织的依据。

政体又关涉到全邦人民的生活方式,是公民的生活规范。

所以政体是城邦的决定因素,它决定城邦性质。

2 .划分政体的标准。

第一是宗旨,看政体是照顾全邦人民的共同利益,还是只照顾一个人、少数人或平民群众的私利。

前者为正宗政体,后者为变态政体。

第二是人数,看最高治权的执行者是一个人、少数人或多数人,这样共划出二类六种政体。

即正宗政体三种,有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

亚里士多德与政治学 PPT课件

亚里士多德与政治学 PPT课件

是人间的至善。立法 家应制定措施,通过教育,使城邦中参与政事的公民都具有 善德。妇女占城邦人口的半数,而儿童不久就要成长为公民, 所以他们的教育不应被忽视。
3.惟有教育能达到城邦的统一
城邦是许多分子的集合,惟有教育才能
使它成为团体而达到统一。苏格拉底、柏拉 图企图用公产制达成善德,而忘记了积习、 文教和法度可以化民成俗。

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论述了
人之所以为人、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性,也就
是人的本质。 1.人的社会性

亚氏认为,人类是趋向于城市生活的
动物(人类在本性上也是一个政治动物)。人
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离群索居。
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的人,或是为世
俗所鄙弃而无法获得人类社会组合的便利
或因高傲自满而鄙弃世俗的组合的人,他 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而 唯独不是人。
第二节 《政治学》中的教育思想
《政治学》(Politics)是亚里士多德的重要著
作之一。
本书共8卷。 第1卷论政治团体的形成及其基本单位家庭; 第2卷是对柏拉图在《理想国》和《法律篇》 中所设计的政体以及当时被称为3种典型政体的斯
巴达、克里特和迦太基的政体的批评;
第3卷阐述政治理论;
第4卷是对各种政体的各种类型的分析批评; 第5卷论政体变更的原因及方式; 第6卷论建立稳定不变的政体的方法; 第7、8卷论理想的城邦及其教育制度。
三、对儿童实施体、德、智、美和谐发
(二)教育应成为宣传“法治”、对人们进 行法制教育的工具 各种法律的具体内容必须使公民了解,这样, 人们才能“守法”,社会秩序才能安定。
亚里斯多德把城邦实施“法治”与进行公共
的社会教育联系起来。 “一个城邦应常常教导公民们能适应本邦政 治体系及其生活方式。”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 亚里士多德从分工角度对公民品德的一些概念做了说明。他指出,作为一个团体 中的一员,公民之于城邦恰恰好像水手之于船舶。既然按照各人的才能分配各人 的职司,每一名水手所应有的品德就应当符合他所事的职分。除了符合这些专职 品德外,显然,还须有适合于全船水手共同品德的普遍定义:各司其事的全船水 手实际上齐心合力于一个共同的目的,即航行的安全。与此相似,公民们的职司 固然各有分别,而保证社会全体的安全恰好是大家一致的目的。公民既成为他所 属政治体系中的一员,他的品德就应该符合这个政治体系。
➢ 《政治学》是一部专门讨论城邦政治问题和原理的著作。现存《政治学》分八卷, 卷一论述城邦的起源、目的、本质;卷二论述理想城邦的原则,其中对柏拉图的 “理想国”进行了批判;卷三研究城邦的性质及公民的本质,由公民的性质而论 及不同的政体;卷四、五、六研究现实的城邦,尤重对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分 析,涉及它们倾覆或衰落的原因及保持稳定的途径等;卷七、八讨论理想城邦的 规划。
➢ (5)执政者要凭借城邦的法度和自己的行动防止内讧和争吵,要有远见(6) 根据邦内的经济状况调整公民的财产资格
➢ (7)不让任何人在政治方面获得脱离寻常比例的超越地位 ➢ (8)密切关注私人的生活,对私人生活特殊的人进行监督,注意特别兴盛起来
的部分;设法加强中产阶级 ➢ (9)一切政体都要订立法制并安排它的经济体系,使执政的官员不能假公济私,
即要防止腐败 ➢ (10)平民政体应顾全富室,寡头政体应济助贫户。
三、中庸管理思想
Add the sub title
第二,凡是平民政体中存在较多的中产阶级,分享较大的政权,显示着中间性 格。
第三,最好的立法家都出身于中产家庭,梭伦、莱喀古士、嘉隆达斯等都是例证。 ➢ 中产阶级执政虽然是理想政体,但世间大多数政体或是平民或是寡头,原因如下: 第一、在大多数的城邦中,中产阶级一般是人数不多的;有产者们和平民群众两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放肆。他们或者是私下里中伤富人,迫使富人们联 合起来,或者是在公开场合鼓动群众围攻富 人。……有时候,平民领袖们为了逢迎群众不惜加 害于显贵人士,或者瓜分他们的财产,或者以巧取 豪夺的公益捐献来削减其家产,有时甚至诉诸指控, 以便没收富人们的财产,致使这些人不得不合力向 平民政权发难。
6种政体—平民政体
平民政体的品种
以财产为基础,订立担任公职的资格,但所要求的财 产数额是低微的 最严格地遵守平等原则的 凡出身无可指摘的公民都能受任公职,治理以法律 为依归 不问出身,凡属公民都可受任公职,治理以法律为依 归 极端民主制。凡属公民都可受任公职,政事最后裁 断由群众决定,“命令”代替了法律。
6种政体—平民政体
政体的优劣性 “依通例说,不问各邦特殊情况怎样,凡是和最好政 体愈接近的品种自然比较良好;凡离中庸之道愈远 的品种也一定是最恶劣的政” 种政体从优至劣的次序应是:共和政体——贵族政 体——君主政体——平民政体——寡头政体——僭 主政体
认为平民政体是最可容忍者
6种政体—平民政体
平民政体弊端: 最主要地起因于平民领袖们的
创作大背景:亚里士多德生活的公元前4世纪,正是希 腊奴隶制城邦发生严重危机的时代。作为希腊著名的 哲学家、思想家,亚里士多德面对奴隶制城邦由盛而衰 的现实,采取积极的态度和基于事实的理论研究,追根溯 源,探讨产生危机的原因,寻求克服社会危机使奴隶制城 邦中兴的社会途径。
作者介绍及创作背景
《政治学》内容简介:亚里士多 德的《 政治学 》成书 于公元前 326年,是他对希腊158个城邦政 治制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关于 城邦政治学说的主要论著。亚里 士多德在书中探讨了国家的起源、 本质、理想的社会政治制度等一 些重要政治问题,不仅系统地论 述了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思想,而 且第一次创立了独立的政治学体 系。

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

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

对君主制的看法
亚里士多德认为,君主制是原始家属关系的延续。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君主制应该逐渐为民主制所代替,野蛮民族才 实行君主制。“政治家所执掌的则为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所托付的权 威”。特别强调正义,“人类由于志趋善良而有所成就,成为最优良 的动物,如果不讲礼法、违背正义,他就堕落为最恶劣的动物。 “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是奴隶制的维护者,他反驳了那种认为奴隶制违反自然, 是源于强权、是不正义的观点。他并不认为人生来平等。发动战争以 掠取奴隶也是合理的,如果那些本应服从的卑下的部落却拒绝服从的 话。因为,掠取奴隶就如同狩猎掠取野兽。 亚里士多德那里已经有了任期制的思想 。
对财产管理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反对苏格拉底财产共管的思想,因为人们的利己本性决定 了他关心自己的所有物,而忽视公共事物,至多只关心与自己有关的 公共事物。在财产公有的情况下,实际上人一无所有。 亚里士多德是主张“产业私有而财物公用”的经济制度的,其中“私 有”是关键。他认为世界上的罪恶并非来自私有制,而是来自人类的 罪恶本性,即使实行了公有制也不能消除这些罪恶。因为人们大都生 活于私有制下,很少生活在公有制下,对公有制下的罪恶少有觉察。 “人类的恶德就在他那漫位止。惟有训导大家以贪 婪为诫;至于他们分内应得的事务当然应该给予公正的分配,勿使发 生怨望。
政治思想
实行公有制,必然导致社会的完全划一,而亚里士多德却赞成社会的 多元化。 自由的公民各阶级禀赋相同,政权不应由一部分人垄断,而应实行民 主制度。政治制度是“居民由以分配政治权利的体系”。 亚里士多德把统治分成两个方式:1、主人统治非自由人、即奴隶, 2、自由人统治自由人,即公民统治公民。 立法须与现实相适应,政体决定法律。<没有好的政体,便没有好的法 律.> 平民政体的变种—非法治的平民政体否定了法律,趋向专制, 不能算作政体。最坏的政体是非法治政体。 对一种政体来说,最好是恪守“中庸之道”,对于统治者来说也是 如此。 平民政体 平民主义政体的精神为“自由”。平民政体的正义原则是 数量的平等,即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论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论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论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被誉为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在政治学方面的贡献也无可置疑。

他的政体论对于我们理解不同政体类型、探讨政治组织和治理方式,乃至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重点探讨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论,并分享一些关于这一概念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政体的定义和分类亚里士多德将政体定义为由一群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方式和制度。

在他的政体论中,根据统治者的数量、目标和性质,他将政体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宪政。

1. 君主政体:君主政体是指由一位统治者(君主)领导的政府形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君主政体可以是理想的,如果君主是一个有德行、智慧和善意的统治者,他将追求国家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个人的私利。

然而,如果君主缺乏德行,君主政体就容易变成暴政。

2. 贵族政体:贵族政体是由一小部分富有和有教养的人组成的政府形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贵族政体的统治者是有德行且关心整个国家的人,那么这种政体将是一种优越的形式。

然而,如果贵族只关注自己的私利,贵族政体就会变得不公平。

3. 宪政:宪政是由广大公民参与政府运作的政体形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宪政是最理想的政体形式,因为它可以确保政府的权力受到制约,不会导致专制或特权。

在这种政体中,公民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并参与政治决策的制定。

二、政体的优缺点亚里士多德对于各种政体形式都进行了详细的评估,他指出了每种政体的优点和缺点。

在他看来,君主政体的优点是效率和一致性,因为决策可以迅速实施。

而贵族政体的优点是富有智慧和经验的统治者可以更好地管理国家。

至于宪政,亚里士多德认为其优点在于公民可以参与政治决策,确保政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然而,君主政体的缺点在于君主可能滥用权力,导致暴政;贵族政体的缺点在于富有的统治者可能过分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广大民众的需求;宪政的缺点在于政治权力分散可能导致决策缓慢,人们难以达成共识。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简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简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公管14 张宇星2014311651《政治学》是公元前325年亚里士多德根据他和他的学生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法律制度的调查结果写成的。

这是古希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政治问题的著作,也是我们研究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主要依据。

本书分为八卷。

卷一讨论家庭;卷二讨论理想城邦和优良城邦;卷三阐释公民和政体理论;卷四讨论现实政体的类别;卷五讨论政变和革命;卷六讨论建立较为稳定的平民和寡头政体的方法;卷七讨论政治理想;卷八讨论教育原则。

本书主要关于两种问题的讨论(一)关于政治理论的讨论;(二)关于现实政制的讨论。

卷一:首先,人类各团体各有其目的,其组成和治理的方式亦各异,然而政治团体在于实现善业,具有最高尚的目的。

政治团体即至高的社会团体——城邦。

城邦起源于家庭,家庭由主奴、夫妇、父子三伦组成。

家务管理主要在于治产。

奴隶是有生命的工具,奴隶制度是家务管理的一个条件。

此外还讨论了财富之获得与家计管理之间的关系。

卷二:评论了《理想国》中的政治理想,表达了不认同《理想国》里妻子共育,儿童以及财产公有的观点。

评论了柏拉图《法律篇》里的政治理想。

此外还评论了法勒亚的法制和希朴达摩的法制。

政治较为修明的现世各城邦评论了斯巴达,克里特和迦太基三种政体。

并肯定了梭伦的民主改革。

卷三:只有政治权利才是成为公民的真正资格条件。

其他诸如居住权利,诉讼权利公民的后裔都不足构成公民身份。

就一般政体而言,凡属公民在一定时期内可参加司法和议事机构。

根据所立的宗旨和统治者的人数分为正宗政体:君主、贵族和共和政体变态政体则相应地分为僭主、寡头和平民政体。

再者,公民资格和政治权利的分配。

最后,描述了君主政体各品种。

卷四到卷六讨论国家的形态学与病理学。

卷四讲现实政体的类别,卷五讨论了政变和革命,卷六讨论了简历较为稳定的平民和寡头政体的方法。

这三卷里,讨论了“最好的国家”、暴君统治及民主。

讨论寡头统治,与民主相对,讨论“最好的国家”,与暴君统治相对。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治的本质就是统治奴隶的艺术公元前431年,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之后,雅典的执政官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的葬礼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其中有一句话被世人广为传颂、经久不绝;他说:“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在伯利克里的时代,雅典的奴隶制民主已经发展到了顶峰,统治的艺术变得极具吸引力。

这种观念扭转了苏格拉底“把自己限制在私人生活中,远离政治”的伦理主张。

希腊人逐渐意识到政治学与统治者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在谈论哲学的同时,他们也开始注意到了政治学。

柏拉图的《理想国》前半部分主要围绕“正义”的话题进行辩论,本质上还属于伦理学的领域,而到了后半部则转到政治学之中,描绘了理想城邦的形态,并且提出让“哲学王”来统治国家的观点。

在柏拉图的众多弟子中,亚里士多德似乎是专门为反对他而生的。

当柏拉图还在世的时候,后者就主动退出了学园,对此,柏拉图说:“亚里士多德踢开了我,犹如小雄驹踢开生养它的母亲。

”这名“小雄驹”在哲学领域用“形式论”来批驳老师的“理念论”,在另一个领域又写出了《政治学》,直接与《理想国》唱反调。

柏拉图认为政治学是“哲学王”的治国之术,把它交给肉食者们来谋划就行了。

而亚里士多德则说:“人是一种天生的政治动物”,小到家庭,大到城邦,无不充斥着各种政治生活,政治学绝非政客、君王、家主的专利,它属于每一个“公民”——当然,奴隶、妇女、工匠和异邦人要被排除在外。

由谁来作为城邦的统治者?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以家庭为逻辑起点,他认为家庭是组成城邦的基本要素,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而自然形成的共同体。

当数个家庭聚集群居时,就形成了村落。

每个村落都会推举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老来主持集体事务;而多个村落为了更优质的生活而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城邦。

正因每个人都出生在家庭中,而城邦又包含着村落和家庭,所以每个人一出生就获得了“某某邦人”的政治属性,也就是取得了“籍”。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Aristotle,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

【2】Arrow, K. J., 1970, and 1986: Social Choice and Individual Values, Yale University Press; Social Choice and Multi-criterion Decision Making, MIT Press(肯尼斯·约瑟夫·阿罗:《社会选择:个性与多准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

【3】Arrow, K. J., 1984):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Basil Blackwell Limited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信息经济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4】Asimakopulos, A., 1988, Theorie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阿西马科洛浦洛斯编:《收入分配理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

【5】Blaug, M., 1980, The Methodology of Economics—Or How Economists Explai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6】Bottomore, T., Elites and Society(汤姆·巴特摩尔:《平等还是精英》,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7】Bromley, D. W., 1989, Economic Interests and Institutions: The Conceptual Foundation of Public Policy, Basil Blackwell Inc., New York(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

第二讲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PPT课件

第二讲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PPT课件

▪ 亚里士多德并不盲目崇拜自己的老师,他说 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吾爱吾师,吾尤爱真 理”。他虽然受到老师的巨大影响,并将许 多思想继承下来,但他著作中常有对老师观 点的严厉批评。这种批评不仅仅是后来,即 使在柏拉图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了。 以至于柏拉图经常善意地称亚里士多德为小 驹。这个称呼的意思是说小驹吃足了奶就会 乱踢它的母亲。正是这种不迷信、不盲从、 敢创新、善开拓的精神使他在古代学术研究 上做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
二、全书结构
▪ 全书共八卷,主要涉及到城邦、公民和政体三个 方面的问题。
▪ 城邦论:第一卷、第二卷1-8章、第七卷1-12章
▪ 公民论:第三卷1-5章、第七卷13-17章、第八卷
▪ 政体论:政体的类型分析:第二卷9-12章、第三 卷6-18章、第四卷

政体的变迁分析:第五卷、第六卷
▪ 第1卷:我们可以把第1卷看成全书的导论,重点 论述了城邦的内涵、目的、原则以及起源。城邦是 由家庭发展而来的,家庭由三种关系构成:主奴关
▪ “就我们各个个人说来以及就社会全体说 来,主要的目的就在于谋取优良的生活。” (第130页)
▪ “城邦不仅为生活而存在,实在应该为优 良的生活而存在。”(第137页)
▪ “一个城邦的目的是在促进善德。”(第 139页)
▪ “城邦是若干生活良好的家庭或部落为了追 求自足而且至善的生活,才行结合而构成 的。……一个城邦的作用及其终极目的却是 ‘优良生活’,而社会生活中的这些活动却
第四,城邦与个人。
▪ “城邦出于自然的演化,而人类自然是趋向 于城邦生活的动物(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 一个政治动物)。凡人由于本性或由于偶然 而不归属于任何城邦的,他如果不是一个鄙 夫,那就是一位超人。”(第7页)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著作贡献
<4>主张通过公民教育和培养实现城邦生长的完善 与和谐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有三种途径是人变善良, 即本性,习惯和理性。所以最优良的立法者可以通过 立法和教育来培养公民德行,使公民灵魂的三个组成 阶级达到和谐一致,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城邦少年儿童 进行教育。
结论 “中庸适度”的思想,及其对当今中国政治的启示细细品味, 亚里士多德于几千年前提出的共和主义思想,对于当代中国亦 有着深层意义的启示:在当今中国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情况下, 只一味强调政治上的民主,或许远不足以解决社会中存在的贫 富矛盾问题。在中产阶级仍十分弱小的情况下,强制推行民主 只会使社会中极贫、极富这两类群体中更强大的一方执掌国家 政权,而这又必然会导致失势一方的不满,有资料表明:在当 代中国,是7%的人口掌握着80%的财富。因而,在完善民主制 度的同时,培养和壮大中产阶级的力量亦是必须的。民主是左, 共和是右,民主共和是中间。笔者认为:共和主义思想的一个 显著倾向,就是“行于中庸”。它反对极左与极右的主张,因 为无论是左和右,都只是社会中一部分人意志的体现。极左或 极右的政策,要么是在损害富人利益的基础之上增进穷人的利 益,要么是在损害穷人利益的基础之上增进富人的利益,因而 对于整个社会的长久发展都是不利的。
著作贡献
<1>使政治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开创政治研究之先河。 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对科学进行分类,把各门 学科按照知识不同分为理论学科、实践学科创制学科。其 中政治学就属于他所谓的实践学科,在他看来,政治学是 研究至善的学科,是一切科学中最权威的学科,因此他有 力“政治学奠基者”美誉。
著作贡献
结论
“行于中庸”,也就是采取调和矛盾的方式,才是解 决贫富矛盾的最佳办法。因为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有 一件事是办不到的:同一组的人不能即是富人又是穷人” 而我们也可以进一步说:至少在实现真正完善的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之前,贫富差距是无法完全消灭的。因而共和主 义混合政体,不失为一种调和贫富矛盾的良好政体。中国 走向“中庸适度”有其自身优势: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 性质为其铺垫了舒适的温床;

第二讲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第二讲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二)主要著作
据记载他写的书不下170本,留下来的有47部,不过,他的 成就并不限于作品,而在于他知识的渊博。在科学上,亚里 士多德研究了解剖学、天文学、经济学、胚胎学、地理学、 地质学、气象学、物理学和动物学。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则 研究了美学、伦理学、政治、政府、形而上学、心理学、以 及神学。亚里士多德也研究教育、文学以及诗歌。亚里士多 德的生平著作加起来几乎就成了一部希腊人知识的百科全书。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著作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 理学》、《伦理学》、《政治学》和《诗学》等。他的思想 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 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仅存 政治学著作《政治学》和《雅典政制》。《政治学》系统地 论述古希腊政治思想,第一次创立了独立的政治学体系,西 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

“所谓平等有两类,一类为其数相等,另一类为 比值相等。‘数量平等’的意义是你所得的相同事 物在数目和容量上与他人所得者相等;‘比值相等’ 的意义是根据各人的真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衡 称的事物。举例来说,3多于2与2多于1者其数相等; 但4多于2者与2多于1者,比例相等,两者都是2:1 之比,即所超过者都为一倍。”(第234页) 解读:亚里士多德把平等分为“数量平等”和 “比值平等”,并进而主张把两种平等观结合起来。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数量平等”是指不论个人贡献 的贡献大小而获得的结果是平等的,即平均主义; 而比值平等是每个人获得与每个人贡献程度相适应 的结果。
“城邦是若干生活良好的家庭或部落为了追 求自足而且至善的生活,才行结合而构成 的。……一个城邦的作用及其终极目的却是 ‘优良生活’,而社会生活中的这些活动却 只是达到这种目的的一些手段而已。城邦为 若干家庭和[若干家庭所组成的]村坊的组合, 由此结合,全城邦可以得到自足而至善的生 活,这些就是我们所谓人类真正的美满幸福。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政治团体的存在并 不是由于社会生活,而是为了美善的行为。” (第140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