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攸县一中高一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一)》学案

合集下载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数学高一上必修1第一章1.1.3人教版 (1)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数学高一上必修1第一章1.1.3人教版 (1)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并体会它们的区别与联系.[2]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并集和交集.[3]理解全集和补集的概念.[4]能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关系和运算.[5]能综合应用交、并、补三种运算进行集合间关系的研究.1.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己动手,理解并掌握交集,并集和补集的定义。

[2]通过观察、动手、推理等活动,会解决集合里的参数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韦恩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识图能力。

[2]通过集合里参数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并体会它们的区别与联系.[2]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并集和交集.[3]理解全集和补集的概念.[4]能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关系和运算.2.2教学难点[1]能综合应用交、并、补三种运算进行集合间关系的研究.3 专家建议此节内容为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和补集。

为整个高中知识的基础题目,也是高考的必考题目。

要注意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和符号的掌握,提醒学生在学习中一定要细心审题,领悟题意。

4 教学方法定义推导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5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用直尺、三角板。

6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好。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

【板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新知介绍[1]并集【师】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吗?(1) A={1,3,5}, B={2,4,6} ,C={1,2,3,4,5,6}(2) 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C={x|x是实数}.【生】集合C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和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板书】1、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即:A∪B={|,}∈∈. 记作A∪B(读作“A并B”),x x A x B用Venn图表示为:即时训练:(1)两个集合的并集中的元素就是将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合在一起. ( )(2)A∪B仍是一个集合,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 ( )(3)若集合A和集合B有公共元素,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则在A∪B中仅出现一次. ( )例1 设A={4,5,6,8}, B={3,5,7,8},求A∪B.例2 设集合A={x∣-1<x<2},集合 B={x∣1<x<3},求A∪B.【总结提升】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由集合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对于表示不等式解集的集合的运算,可借助数轴解题.[2]交集【师】}}}{}{}}{{{31-1,1,2,3,-2,-1,1,-1,1;23,0,03;3111.A B CA x xB x xC x xA x xB x xC x x⎧⎧⎧⎨⎨⎨⎩⎩⎩⎧⎨⎩⎫⎬⎭⎫⎬⎭⎫⎬⎭====≤=>=<≤===观察下列各组中的个集合;()()()为高一()班语文测验优秀者,为高一()班英语测验优秀者,为高一()班语文、英语两门测验都优秀者上述三组集合中,集合A,B与集合C的关系如何?你能用Venn图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生】集合C中的元素既在集合A中,又在集合B中.各组集合均可用下图表示【师】由图形可以看出:集合C中的每一个元素既在集合A中,又在集合B中。

2019-2020年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1.1《集合》(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2019-2020年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1.1《集合》(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2019-2020年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1.1《集合》(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一、学习目标展示1.知识目标: (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使用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2.过程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创新(2)学会沟通,鼓励学生讨论,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二、自主探究导航(一)复习回顾1.集合的分类(集合中元素个数的多少)及集合的表示方法2.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集合中元素的性质有哪些?3.用列举法和描述法分别表示:“与2相差3的所有整数所组成的集合”(二)自学探究1.自主整理①阅读教材第6页---第7页中间(集合D的元素与集合C的元素是一样的)思考回答下例问题:⑴观察第6页中的前两个例子集合A与集合B具有什么关系?(从集合中的元素入手)⑵观察第7页中的第三个例子集合A与集合B具有什么关系?子集定义:集合相等:⑶对于集合A,B,C,,如果AB,BC,那么集合A与C有什么关系?(4) 包含关系与属于关系正义有什么区别?试结合实例作出解释.(5) 能否说任何一人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6) 用图示法表示(1)AB (2)A⊈B②阅读教材第7页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回答下例问题:(1)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的含义记作若,且存在元素,但,则称为的真子集。

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与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之间有什么区别?(2) 叫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吗?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吗?(3)0,{0}与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③阅读教材例2思考回答下例问题:(1) 写一个集合的子集时,怎样做到不发生重复和遗漏现象?(2) 分别写出下列各集合的子集及其个数:,,,.集合M 中含有个元素,总结当,,,时子集的个数规律,归纳猜想出集合M 有多少个子集?多少个真子集2.上手练习3.疑点汇总:①②(三)精讲示范Ⅰ 知识归纳(1)子集:注1.有两种可能(1)A 是B 的一部分,;(2)A 与B 是同一集合2.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3.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不包含集合A 时,则记作AB 或BA(2)集合相等:(中的元素是一样),因此(3)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并且,我们就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B 或BA,(4)子集与真子集符号的方向(类似于不等号)≤及≥)不同与同义;与如B A B A A B B A ⊇⊆⊇⊆(5)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ΦA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若A ≠Φ,则ΦA(6)易混符号①“”与“”:元素与集合之间是属于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是包含关系如ΦR ,{1}{1,2,3}②{0}与Φ:{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如 Φ{0}不能写成Φ={0},Φ∈{0}(7)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1,非空真子集数为Ⅱ例题讲解例1.已知集合A =-1,3,2-1,集合B =3,.若BA ,则实数= .跟踪练习11.已知A ={x |x <-2或x >3},B ={x |4x +m <0},当AB 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已知集合A ={x ∈R |x 2-3x +4=0},B ={x ∈R |(x +1)(x 2+3x -4=0},要使A PB ,求满足条件的集合P .例2.若{}{}A B m x m x B x x A ⊆+≤≤-=≤≤-=,112|,43|,求是实数的取值范围.分析:由{}{}A B m x m x B x x A ⊆+≤≤-=≤≤-=,112|,43|,将此条件图像化,作图如下:根据图形,有,解得 .∴ 满足题设条件的实数的取值范围为.想一想:上面的分析完整吗?中的属性,可否出现的情况?评析:在具体问题中,特别是含有字母的问题中一定要注意空集的存在与否,以及元素互异性的讨论.要注意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正解:跟踪练习21.已知{}{}A C B C A B A 求,8,4,2,0,5,3,2,1,,==⊆⊆.2.已知集合,≥,且满足,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高一数学必修一学案集合运算专题学案

高一数学必修一学案集合运算专题学案

【高一数学必修一学案】 集合的基本运算的综合应用一-集合的基本运算与方程的交汇问题(1)已知集合的运算结果求方程中的参数值,实质上是集合运算关系的逆向思维的应用.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集合运算的有关结果准确理解和应用.这些运算结果实质上是给出了集合间的关系或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一般地,有:①若A ∪B =A ,则B ⊆A ; ②若A ∩B =B ,则B ⊆A ; ③若U A =B ,则A =U B ; ④若A ∪B =C ,则A ⊆C ,B ⊆C .也就是说:若x ∈C ,则x ∈A 或x ∈B ; ⑤若A ∩B =D ,则D ⊆A ,且D ⊆B .也就是说:若x ∈D ,则x ∈A ,且x ∈B .(2)当{x |f (x )=0}=∅时,则说明关于x 的方程f (x )=0无实数解.如{x |mx 2-mx +1=0}=∅,则表示关于x 的方程mx 2-mx +1=0无实根,要注意当m =0时,方程无实根.例1、设集合A ={x |x 2=4x },B ={x |x 2+2(a -1)x +a 2-1=0}.(1)若A ∩B =B ,求a 的取值范围; (2)若A ∪B =B ,求a 的值.分析:可以利用条件“A ∩B =B ⇔B ⊆A ”及“A ∪B =B ⇔A ⊆B ”求解. 解:(1)∵A ={x |x 2=4x }={0,4},又∵A ∩B =B ,∴B ⊆A . ①若B =∅,则Δ=4(a -1)2-4(a 2-1)<0,解得a >1. ∴当a >1时,B =∅⊆A .②若0∈B ,则0为方程x 2+2(a -1)x +a 2-1=0的一个根,即a 2-1=0,解得a =±1.当a =1时,B ={x |x 2=0}={0}⊆A ; 当a =-1时,B ={x |x 2-4x =0}=A .③若4∈B ,则4为方程x 2+2(a -1)x +a 2-1=0的一个根,即a 2+8a +7=0,解得a =-1或a =-7.由②知当a =-1时,A =B 符合题意,当a =-7时,B ={x |x 2-16x +48=0}={4,12}A ,综上可知,a ≥1,或a =-1.(2)∵A ∪B =B ,∴A ⊆B .又∵A ={0,4},而B 中最多有2个元素, ∴A =B ,即0,4为方程x 2+2(a -1)x +a 2-1=0的两个根.∴22(1)=41=0a a --⎧⎨-⎩,,解得a =-1.二.集合的基本运算与不等式的交汇问题(1)求解几个不等式解集之间的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问题,通常要借助数轴,把集合所表示的范围在数轴上明确地表示出来,通过数轴,直观形象地找出集合的运算结果.(2)当{x |f (x )>0}=∅时,表示关于x 的不等式f (x )>0无解.当{x |f (x )<0}=∅,{x |f (x )≤0}=∅,{x |f (x )≥0}=∅时,也表示相应的不等式无解.如{x |mx -1>0}=∅,则表示关于x 的不等式mx -1>0无解.当{x |n <x <m }=∅时,表示关于x 的不等式n <x <m 无解,此时有n ≥m .如{x |a <x <1-a }=∅,则关于x 的不等式a <x <1-a 无解,则有a ≥1-a ,所以a ≥12.(3)对于含有参数的不等式的解集的运算问题,要结合数轴,通过观察尝试找出不等式解集的端点可能所处的位置,然后列出不等式(组),从而求得参数的值或范围.例2、已知集合A ={x |-4≤x ≤-2},集合B ={x |x -a ≥0}.(1)若A ∩B =A ,求a 的取值范围;(2)若全集U =R ,且A ⊆UB ,求a 的取值范围.解:(1)∵B ={x |x ≥a },又∵A ∩B =A ,∴A ⊆B . 如图所示.∴a ≤-4. (2)∵U B ={x |x <a },如下图所示.∵A⊆U B,∴a>-2.例3、集合A={x|-1<x<1},B={x|x<a}.(1)若A∩B=∅,求a的取值范围;(2)若A∪B={x|x<1},求a的取值范围.解:(1)如图所示,∵A={x|-1<x<1},B={x|x<a},且A∩B=∅,∴在数轴上,点a在-1的左侧(含点-1).∴a≤-1.(2)如图所示,∵A={x|-1<x<1},B={x|x<a},且A∪B={x|x<1},∴在数轴上,点a在-1和1之间(含点1,但不含点-1).∴-1<a≤1.:三.维恩图在集合运算中的应用借助于维恩图分析集合的运算问题,可以使问题简捷地获得解决,利用维恩图将本来抽象的集合问题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优越性.在使用维恩图时,可将全集分成四部分,如图所示.Ⅰ,Ⅱ,Ⅲ,Ⅳ这四部分的含义如下:Ⅰ:A∩(U B);Ⅱ:A∩B;Ⅲ:(U A)∩B;Ⅳ:(U A)∩(U B)(或U(A∪B)).例4、集合S={x|x≤10,且x∈N+},A⊂S,B⊂S,且A∩B={4,5},(S B)∩A={1,2,3},(S A)∩(S B)={6,7,8},求集合A和B.分析:本题可用直接法求解,但不易求出结果,用Venn图法较为简单.解法一:因为A∩B={4,5},所以4∈A,5∈A,4∈B,5∈B.因为(S B)∩A={1,2,3},所以1∈A,2∈A,3∈A,1∉B,2∉B,3∉B.因为(S A)∩(S B)={6,7,8},所以6,7,8既不属于A,也不属于B.因为S={x|x≤10,且x∈N+},所以9,10不知所属.因为9,10均不属于S B,所以9∈B,10∈B.综上可得,A={1,2,3,4,5},B={4,5,9,10}.解法二:如图,因为A ∩B ={4,5},所以将4,5写在A ∩B 中. 因为(S B )∩A ={1,2,3},所以将1,2,3写在A 中A ∩B 之外.因为(S B )∩(S A )={6,7,8},所以将6,7,8写在S 中A ∪B 之外.因为(S B )∩A 与(S B )∩(S A )中均无9,10, 所以9,10在B 中A ∩B 之外.故A ={1,2,3,4,5},B ={4,5,9,10}.练习:1.已知全集U ,M 、N 是U 的子集,若N M C U ⊇,则必有( )(A )N C M U ⊆ (B )N C M U ⊂ (C )N C M C U U = (D )M = N2.如图的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A )A ∩)(B C U ∩)(C C U (B )A ∪)(B C U ∩)(C C U (C ))(A C U ∪(B ∩C ) (D ))(A C U ∩(B ∪C )【课后作业】1、填空:设U={}10|小于x N x *∈, A 、B 是U 的子集,A ∩B={}3, A ∩{}5,1)(=B C U ,)(A C U ∩{}8,6,4)(=B C U ,则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2.高一(1)班期末考试成绩统计如下: (1)36人数学成绩不低于80分 (2)20人物理成绩不低于80分(3)15人数学和物理成绩都不低于80分问有多少人这两科成绩至少有一科不低于80分?3.某校有100名教师,其中订阅中国教育报的有67人,订阅考试报的有45人,两种都不订的有21人,那么同时订阅两种报纸的教师有多少人?UAB C。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一册)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一册)

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集合的基本运算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集合的含义以及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这为学习本节内容打下了基础. 本节内容是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也是高考的对象,在实践中应用广泛,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课程目标1.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能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 理解全集和补集的含义,能求给定集合的补集;3.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基本关系与基本运算.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并集、交集、全集、补集含义的理解;2.逻辑推理:并集、交集及补集的性质的推导;3.数学运算: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及补集,已知并集、交集及补集的性质求参数(参数的范围);4.数据分析:通过并集、交集及补集的性质列不等式组,此过程中重点关注端点是否含“=”及∅问题;5.数学建模:用集合思想对实际生活中的对象进行判断与归类。

重点:1.交集、并集定义的三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及交集、并集的区别与联系;2全集与补集的定义.难点:利用交集并集补集含义和Venn图解决一些与集合的运算有关的问题.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教学工具:多媒体。

一、问题导入:实数有加、减、乘、除等运算.集合是否也有类似的运算.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

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二、预习课本,引入新课阅读课本10-13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 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是什么?它们具有哪些性质?2.怎样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并集和交集?3.全集与补集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用Venn图表示给定集合的补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新知探究(一)知识整理1、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 A∪B={x|x∈A,或x∈B}Venn图表示2 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 A∩B={x|∈A,且x∈B}Venn图表示3.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集合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知识点】 1. ! 2. 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 A ∪B={x|x ∈A ,或x ∈B} Venn<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3. 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4. 补集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 记作:C U A即:C U A={x|x ∈U 且x ∈A} 补集的Venn 图表示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5. 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高一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高一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内容及其解析(一)内容:集合的基本运算。

(二)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集合的基本运算指的是并集、交集和补集其核心是弄清楚相应运算的定义,理解它关键就是用好相应运算的规则学生已经学过了学习过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并且学习过实数间四则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集合的基本运算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它还与后续很多内容,比如圆锥曲线有思想方法上(都通过类比的想法来进行学习)有必要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交集、并集和补集,所以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目标及其解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学会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二)解析1.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就是指会用自然语言和集合语言定义集合的补集,对给出的集合要能求出补集并且结果的表达要正确合适;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就是指会用自然语言和集合语言定义集合的补集,对给出的集合要能求出补集并且结果的表达要正确合适;3.学会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就是指对一些较抽象的问题或者某些具体问题,会利用Venn图辅助分析。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全集和补集理解不到位,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不考虑具体问题的大前提.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依据实例反复操练纠正学生的不良思维习惯,其中关键是师生的互动要到位.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已经知道,两个实数间能进行四则元素运算,那么,集合之间是否能进行类似的运算?二、提出问题问题1:观察下面两个图的阴影部分,它们同集合A、集合B有什么关系?A B问题2:请看下面给出的例子,相应的集合A、B、C之间的关系如何?(1)考察集合A={1,2,3},B={2,3,4}与集合C={1,2,3,4}之间的关系.问题3:请看幻灯片上给出的例子,相应的集合A、B、C之间的关系如何?(1)考察集合A={1,2,3},B={2,3,4}与集合C={2,3}之间的关系.问题4:请看幻灯片上给出的例子,相应的集合A、B、C之间的关系如何?1 我们把集合C叫做集合A与B的补集,那么,一般地,我们如何定义补集呢?2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出补集数学定义及数学语言表述。

高中数学(集合)学案1 湘教版必修1 学案

高中数学(集合)学案1 湘教版必修1 学案

集合(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三)集合的基本运算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韦恩图(Venn)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2009年高考的命题情况,我们可以预测2010年集合部分在选择、填空和解答题中都有涉及,高考命题热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集合的运算、集合的有关述语和符号、集合的简单应用等作基础性的考查,题型多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二是以函数、方程、三角、不等式等知识为载体,以集合的语言和符号为表现形式,结合简易逻辑知识考查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题型常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一、集合1.集合是一个不能定义的原始概念,描述性定义为:某些指定的对象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2.集合中的元素属性具有:(1) 确定性; (2); (3).3.集合的表示法常用的有、和韦恩图法三种,有限集常用,无限集常用,图示法常用于表示集合之间的相互关系.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4.元素与集合是属于和的从属关系,若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若a不是集合B的元素,记作.但是要注意元素与集合是相对而言的.三、集合与集合的关系5.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符号表示.6.子集:若集合A 中都是集合B 的元素,就说集合A 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包含集合A ),记作7.相等:若集合A 中都是集合B 的元素,同时集合B 中都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集合A 等于集合B ,记作.8.真子集:如果就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9.若集合A 含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个,真子集有个,非空真子集有个.10.空集∅是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集合,它不含任何元素,∅是任何集合的,∅是任何非空集合的,解题时不可忽视∅.例1. 已知集合8|6A x N N x ⎧⎫=∈∈⎨⎬-⎩⎭,试求集合A 的所有子集. 解:由题意可知6x -是8的正约数,所以6x -可以是1,2,4,8;相应的x 为2,4,5,即{}2,4,5A =.∴A 的所有子集为,{2},{4},{5},{2,4},{2,5},{4,5}{2,4,5}φ.变式训练1.若a,b ∈R,集合{}1,,0,,,b a b a b a⎧⎫+=⎨⎬⎩⎭求b-a 的值.解:由{}1,,0,,b a b a b a⎧⎫+=⎨⎬⎩⎭可知a ≠0,则只能a+b=0,则有以下对应关系:1a b ba ab +=⎧⎪⎪=⎨⎪=⎪⎩①或 01a b b a b a⎧⎪+=⎪=⎨⎪⎪=⎩② 由①得1,1a b =-⎧⎨=⎩符合题意;②无解.所以b-a=2. 例2. 设集合2{2,3,23}U a a =+-,{|21|,2}A a =-,{5}U C A =,某某数a 的值.解:此时只可能2235a a +-=,易得2a =或4-。

高中数学(集合)学案10 湘教版必修1 学案

高中数学(集合)学案10 湘教版必修1 学案

集合的运算一.课标解读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中明确指出:“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2.重点: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3.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要点扫描1. 交集⑴交集定义:由属于A 又属于B 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叫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表示为A x xB A ∈=⋂|{且}B x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集合A 与B 的交集:注意:此定义包含了两层含义:一层含义为凡是B A ⋂中的元素都是两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另一层含义是集合A 与B 中的所有公共元素都在B A ⋂中。

另外,当两集合A 与B 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集合A 与B 没有交集,而是∅=⋂B A 。

⑵交集的运算性质:对于任何两个集合A 与B ,都有。

则如果A B A B A A A A A A A B B A =⋂⊆∅=⋂∅=∅⋂=⋂⋂=⋂,;;;2. 并集并集定义:把给定的两个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并在一起构成的集合叫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表示为A x x B A ∈=⋃|{或}B x ∈,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集合A 与B 的并集:注意:两集合的并集,公共元素只能出现一次。

A x ∈或B x ∈包含了三种情况:A x ∈但B x ∉;A x ∉但B x ∈;A x ∈且B x ∈.⑵并集的运算性质:对于任何两个集合A 与B ,都有。

则如果B B A B A A A A A A A A B B A =⋃⊆=⋃∅=∅⋃=⋃⋃=⋃,;;;3. 补集⑴补集的定义如果U A ⊆,由全集U 中不属于A 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A 在U 中的补集,记作A C U ,表示为U x x A C U ∈=|{且}A x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集合A 在全集U 中的补集:⑵补集的运算性质:对于任何集合A ,都有。

高中数学: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全集与补集 教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1)

高中数学: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全集与补集 教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1)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全集、补集)【教学目标】1、了解全集的意义,理解补集的概念.2、能用韦恩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3、进一步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性与明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交流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教学难点: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教学过程】(一)复习集合的概念、子集的概念、集合相等的概念;两集合的交集,并集.(二)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观察下面两个图的阴影部分,它们同集合A 、集合B 有什么关系?二、检查预习1、在给定的问题中,若研究的所有集合都是某一给定集合的子集,那么称这个给定的集合为 .2、若A 是全集U 的子集,由U 中不属于A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 ,记作 。

三、合作交流Φ=⋂A C A U ,U A C A U =⋃,A A C C U U =)(B C A C B A C U U U ⋂=⋃)(,B C A C B A C U U U ⋃=⋂)(注:是否给出证明应根据学生的基础而定.四、精讲精练例⒈设U={2,4,3-a 2},P={2,a 2+2-a },CU P={-1},求a . 解:∵-1∈CU P∴-1∈U∴3-a 2=-1得a =±2.当a =2时,P={2,4}满足题意.当a =-2时,P={2,8},8∉U舍去.因此a =2.[点评]由集合、补集、全集三者关系进行分析,特别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所以解题时不要忘记检验,防止产生增解。

变式训练一:已知A={0,2,4,6},CS A={-1,-3,1,3},CS B={-1,0,2},用列举法写出集合B.解:∵A={0,2,4,6},CS A={-1,-3,1,3}∴S={-3,-1,0,1,2,3,4,6}又CS B={-1,0,2} ∴B={-3,1,3,4,6}.例⒉设全集U=R,A={x|3m-1<x<2m},B={x|-1<x<3},B⊂≠CU A,求m的取值范围.解:由条件知,若A=Φ,则3m-1≥2m即m≥1,适合题意;若A≠Φ,即m<1时,CU A={x|x≥2m或x≤3m-1},则应有-1≥2m即m≤-21; 或3m-1≥3即m≥43与m<1矛盾,舍去. 综上可知:m的取值范围是m≥1或m≤-21. 变式训练二:设全集U={1,2,3,4},且A={x|x2-mx+n=0,x∈U},若CU A={2,3},求m,n的值.解:∵U={1,2,3,4},CU A={2,3}∴A={1,4}.∴1,4是方程x2-mx+n=0的两根.∴m=1+4=5,n=1×4=4.【板书设计】一、 基础知识1. 全集与补集2. 全集与补集的性质二、 典型例题例1: 例2:小结:【作业布置】本节课学案预习下一节。

高中数学集合基本运算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基本运算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基本运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

2. 掌握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补集等基本运算方法。

3. 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补集等基本运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集合的差集和补集概念的理解。

2. 运用基本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
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基本运算规则。

3. 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补集等运算方法。

4. 集合运算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相关实例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基本含义和表示方法。

2. 讲解:介绍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补集等基本运算方法,并讲解运算规则。

3. 示例:给出若干例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理解集合运算的过程和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5.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进行解题。

6. 总结: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集合的基本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相关章节内容。

2. 练习题和实例题。

3. 多媒体教学课件。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

2. 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

八、教学反馈
1.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

2. 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3.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下节课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高中数学教案《集合的基本运算》

高中数学教案《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计划:《集合的基本运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集合的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等基本运算的定义,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图形展示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理解集合运算的直观意义和数学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集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的定义及其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运算的直观意义,并能准确应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约5分钟)●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如班级学生选课情况、图书馆藏书分类等)引入集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集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复习旧知:简要回顾集合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和元素性质,为学习集合运算打下基础。

●明确目标: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并能运用这些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讲授新知(约15分钟)●定义讲解:分别讲解集合的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的定义,强调它们各自的特点和运算规则。

●图形展示:利用Venn图等图形工具,直观展示集合运算的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集合运算的直观意义。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集合运算的结果,加深对集合运算的理解。

3. 动手操作(约10分钟)●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集合运算的实物教具(如卡片、模型等),让学生动手进行集合运算的模拟操作。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相互纠正错误,共同提高。

●教师指导: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集合运算的基本方法。

4. 练习巩固(约15分钟)●课堂练习: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集合运算的知识和技能。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导学案

1.1.3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预习指导】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1.集合有哪些基本运算?2.各种运算如何用符号和Venn 图来表示.3.集合运算与实数的运算有何区别与联系.【自主尝试】1.设全集{}|110,U x x x N =≤≤∈且,集合{}{}3,5,6,8,4,5,7,8A B ==,求A B ⋃,A B ⋂,()U C A B ⋃.2.设全集{}{}{}|25,|12,|13U x x A x x B x x =-<<=-<<=≤<集合,求A B ⋃,A B ⋂,()U C A B ⋂.3.设全集{}{}{}22|26,|450,|1U x x x Z A x x x B x x =-<<∈=--===且,求A B ⋃,A B ⋂,()U C A B ⋃.【典型例题】1.已知全集{}|U x x =是不大于30的素数,A,B 是U 的两个子集,且满足{}{}()5,13,23,()11,19,29U U A C B B C A ⋂=⋂=,{}()()3,7U U C A C B ⋂=,求集合A,B.2.设集合{}{}22|320,|220A x x x B x x ax =-+==-+=,若A B A ⋃=,求实数a 的取值集合.3.已知{}{}|24,|A x x B x x a =-≤≤=<(1)若A 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若A B A B A φ⋂≠⋂≠且,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4.已知全集{}22,3,23,U a a =+-若{}{},2,5U A b C A ==,求实数a b 和的值.【课堂练习】1.已知全集{}{}{}0,1,2,4,6,8,10,2,4,6,1U A B ===,则()U C A B ⋃=( )A.{}0,1,8,10B.{}1,2,4,6C.{}0,8,10D.Φ2.集合{}{}21,4,,,1A x B x A B B ==⋂=且,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 的值为( )A.1或0B.1,0,或2C.0,2或-2D.1或23.若{}{}{}0,1,2,1,2,3,2,3,4A B C ===⋂⋃⋂则(A B)(B C)=( )A.{}1,2,3B.{}2,3C.{}2,3,4D.{}1,2,44.设集合{}{}|91,|32A x x B x x A B =-<<=-<<⋂=则( )A.{}|31x x -<<B.{}|12x x <<C.{}|92x x -<<D.{}|1x x <【尝试总结】你能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个总结吗?1.本节课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内容?2.集合的运算应注意些什么?【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设集合{}{}|2,,|21,M x x n n Z N x x n n N ==∈==-∈则M N ⋂是( )A.ΦB.MC.ZD.{}02.下列关系中完全正确的是( )A.{},a a b ⊂B.{}{},,a b a c a ⋂=C.{}{},,b a a b ⊆D.{}{}{},,0b a a c ⋂=3.已知集合{}{}1,1,2,2,|,M N y y x x M =--==∈,则M N ⋂是( )A.MB.{}1,4C.{}1D.Φ4.若集合A ,B ,C 满足,A B A B C C ⋂=⋃=,则A 与C 之间的关系一定是()A.A CB.C AC.A C ⊆D.C A ⊆5.设全集{}{}|4,,2,1,3U x x x Z S =<∈=-,若u C P S ⊆,则这样的集合P 共有( )A.5个B.6个C.7个 D8个二、填空题6.满足条件{}{}1,2,31,2,3,4,5A ⋃=的所有集合A 的个数是______________.7.若集合{}{}|2,|A x x B x x a =≤=≥,满足{}2A B ⋂=则实数a =__________.8.集合{}{}{}0,2,4,6,1,3,1,3,1,0,2U U A C A C B ==--=-,则集合B =___________.9.已知{}{}1,2,3,4,5,1,3,5U A ==,则U C U =_____________.10.对于集合A ,B ,定义{}|A B x x A -=∈∉且B ,A ⊙B=()()A B B A -⋃-,设集合{}{}1,2,3,4,5,6,4,5,6,7,8,9,10M N ==,则M ⊙N =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1.已知全集{}|16U x N x =∈≤≤,集合{}2|680,A x x x =-+={}3,4,5,6B =(1)求,A B A B ⋃⋂;(2)写出集合()U C A B ⋂的所有子集.12.已知全集U =R ,集合{}{}|,|12A x x a B x x =<=<<,且()U A C B R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3.设集合{}{}22|350,|3100A x x px B x x x q =+-==++=,且13A B ⎧⎫⋂=-⎨⎬⎩⎭求A B ⋃.。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优秀教学设计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一.教材分析我校选用的是人教A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课程为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定义》中1.1.3节《集合的基本运算》中并集的内容,一个课时。

并集是在学习集合定义以及集合的性质之后学到的,它对日后学习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区间等内容起到知识储备作用。

教材内容的分析:1.在教材内容上,教材通过“思考”小栏目设置的问题,引出并集的定义,通过图形即Venn图和数轴对定义进行了直观的描述。

2.在内容的编排上,教材把并集、交集、全集和补集归入集合的基本运算中。

3.在习题的安排顺序上,教材是在学完知识点后才安排习题。

4.在重难点上,人教版教材主要着重于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对集合的并集运算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强调了Venn图的应用,教材中注重三种语言即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

优点:1.提出一道类比实数加法的思考题,通过学生思考,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从整体上看,新教材内容显得清晰明确,有条理,体现了并集其实就是集合的一种基本运算的思想。

3.教学内容、知识量少且简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留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但对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的要求更高。

缺点:1.例题和习题的安排不够合理。

教材这样安排不能立即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不能及时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

2.不能够以一般到特殊的方法,体现出并集的几个比较重要的性质(A B B A =;A A A = ;A A =∅ ;B A B B A A ⊆⊆,;如果A B ⊆,那么A B A = )。

二.学情分析:1.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高一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

2.知识掌握上: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集合的定义,对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在理解集合间的基本运算上,学生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过程中应予以直观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 学会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方法。

3. 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规律。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集合运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集合的图形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集合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如用大括号表示集合元素。

2. 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的基本运算,引发学生对交集、并集、补集的兴趣。

二、集合的交集(10分钟)1. 介绍交集的定义:两个集合中共同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2. 演示交集的运算方法,通过图形示例解释交集的概念。

3. 引导学生通过集合的图形表示,找出交集。

三、集合的并集(10分钟)1. 介绍并集的定义:两个集合中所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2. 演示并集的运算方法,通过图形示例解释并集的概念。

3. 引导学生通过集合的图形表示,找出并集。

四、集合的补集(10分钟)1. 介绍补集的定义:一个集合在全集中的补集,即全集中不属于该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2. 演示补集的运算方法,通过图形示例解释补集的概念。

3. 引导学生通过集合的图形表示,找出补集。

五、集合的基本运算练习(15分钟)1. 给出一些集合,让学生运用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方法,求出相应的结果。

2. 引导学生通过集合的图形表示,验证运算结果的正确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理解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规律,并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图形示例,直观地理解集合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六、集合的运算性质(10分钟)1. 介绍集合的运算性质,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 通过示例讲解和图形表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集合的运算性质。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教案(1)-新版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教案(1)-新版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通过集合运算的学习,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掌握交集与并集运算的基本特点,分清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数学抽象、直观想象在集合运算中的作用.(二)学习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并集的概念及性质.2.理解两个集合交集的概念及性质.3.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三)学习重点1.交集与并集的概念.2.利用Venn图、数轴求解集合交并的有关问题.3.交集、并集符号的正确使用.(四)学习难点1.对集合交集、并集的理解和运用.2.灵活使用Venn图与数轴解决集合交集、并集运算问题.3.对集合交集、并集性质的理解与应用.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读一读:阅读教材第8页至第9页.(2)想一想: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3)填一填: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记作:A∪B={x|x∈A,或x∈B}.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记作:A∩B={x|x∈A,且x∈B}.2.预习自测(1)设A={2,4,6,8},B={4,6,8,10},求A∪B,A∩B.下面选项正确的是()A.A∪B={2,4,6,8,10},A∩B={2,4,6,8}B.A∪B={4,6,8},A∩B={2,4,6,8,10}C.A∪B={2,4,6,8,10},A∩B={4,6,8}D.A∪B={4,6,8},A∩B={2,4,6,8}【解题过程】A∪B={2,4,6,8}∪{4,6,8,10}={2,4,6,8,10};A∩B={2,4,6,8}∩{4,6,8,10}={4,6,8}.【答案】C.(2)设A={x∈N|2≤x≤6},B={x∈N|3≤x≤5},求A∪B,A∩B.下面选项正确的是()A.A∪B={x∈N|2≤x≤6},A∩B={x∈R|3≤x≤5}B.A∪B={x∈N|3≤x≤6},A∩B={x∈N|2≤x≤5}C.A∪B={2,3,4,5},A∩B={3,4,5}D.A∪B={2,3,4,5,6},A∩B={3,4,5}【解题过程】A ={2,3,4,5,6},B={3,4,5};A∪B={2,3,4,5,6},A∩B={3,4,5}.【答案】D.(二)课堂设计1.知识回顾(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2)集合的表示方法:自然语言、图形语言、数学语言(列举法、描述法).(3)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若集合A与集合B的元素是一样的,称集合A与集合B相等;若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A不等于集合B,则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2.问题探究探究一类比实数加法,认识并集★▲●活动①通过练习例题,回顾所学旧知之前,我们已经学过集合的的概念与表示方法、集合中元素的三特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以及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我们来看下面的例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联合国所有常任理事国组成一个集合B.重庆育才中学年龄较小的学生组成一个集合C.{1,2,3}与{2,1,3}是不同的集合D.由1,0,5,1,2,5组成的集合有六个元素【答案】A.(2)设集合M={(1,2)},则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A.1∈M B.2∈MC.(1,2)∈M D.(2,1)∈M【答案】C.(3)集合{1,3,5,7,9}用描述法表示可以表示为()A.{x|x是不大于9的非负奇数} B.{x|x≤9,x∈N}C.{x|1≤x≤9,x∈N} D.{x|0≤x≤9,x∈Z}【答案】A.(4)集合{1,2,3}的子集的个数是()A.7 B.4C.6 D.8【答案】D.(5)下列集合中表示空集的是()A.{x∈R|x+5=5} B.{x∈R|x+5>5}C.{x∈R |x2=0} D.{x∈R |x2+x+1=0}【答案】D.【设计意图】通过实际例题,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学习两个集合的基本运算打下基础.●活动②类比实数加法,探究并集概念★我们知道,实数有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吗?(1)A={1,3,5},B={2,4,6},C={1,2,3,4,5,6};(2)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C={x|x是实数}.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入并集的概念.同学们,刚才你们发现A和B相加就是C,即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种关系:集合C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记做: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可用Venn图来表示:那么像刚才我们引入的题目我们就可以有C=A∪B,又C=A∪B同学们能不能得出它们的另一个关系呢?(抢答)A⊆C、B⊆C.【设计意图】通过类比实数加法,引出集合并集的概念,并分别用自然语言、符号表示、图形表示,突破重点,并通过集合A,B,C的关系,复习之前所学的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活动③通过实例,深入理解并运用并集概念▲(1)设A={4,5,6,8},B={3,5,7,8},求A∪B.解:A∪B={4,5,6,8}∪{3,5,7,8}={3,4,5,6,7,8}.若集合的并集理解为简单的实数相加,那么最终结果能够表示成{4,5,6,8,3,5,7,8}?(抢答)不能,因为集合中元素是互异的.能用Venn图反映出集合间的关系吗?C(2)设集合A={x|-1<x<2},集合B={x|1<x<3},求A∪B.解:A∪B={x|-1<x<2}∪{x|1<x<<3}={x|-1<x<3}.能用图形语言更简洁的表达出集合的并集吗?可以,除了Venn图还可以用数轴更加直观的表示出集合的并运算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认识集合的并集运算并不是简单的两个集合相加,对前面学习集合的互异性进行巩固,强化记忆,并通过Venn图与数轴等图形语言更加直观的表示出集合的并运算.●活动④理解并掌握并集性质▲结合并集的运算特点,你们能发现哪些运算性质?(1)A∪A=A;(2)A∪B=B∪A;(3)A∪∅=A;(4)A⊆A∪B;(5)A∪B⊇B;(6)A∪B=B⇔A⊆B.【设计意图】通过集合并集的概念,复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巩固所学知识.探究二探究集合的交集运算★▲●活动①认识差异、探究交集概念★类比实数加法,我们得到了集合的并集运算,那么集合间还有哪些运算呢?考察下面的问题,集合A,B与集合C之间有什么关系?(1)A={2,4,6,8,10},B={3,5,8,12},C={8};(2)A={x|x是育才中学2017年6月在校的女学生},B={x|x是育才中学2017年6月在校的高一年级学生},C={x|x是育才中学2017年6月在校的高一年级女学生}.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入交集的概念.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 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可用Venn图来表示:那么像刚才我们引入的题目我们就可以有C=A∩B,又C=A∩B同学们能不能得出它们的另一个关系呢?(抢答)A⊇C、B⊇C.学生可能会类比实数加法,提出集合间的差运算,可告诉学生集合间的差运算会在大学里学习.【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引出集合交集的概念,并分别用自然语言、符号表示、图形表示,突破重点,并通过集合A,B,C的关系,复习之前所学的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活动②通过实例,深入理解并应用交集概念▲(1)育才中学开运动会,设A={x|x是育才中学高一年级参加百米赛跑的同学},B={x|x是育才中学高一年级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求A∩B.解:A∩B就是育才中学高一年级中那些既参加百米赛跑又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组成的集合.所以A∩B={x|x是育才中学高一年级既参加百米赛跑又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2)设平面内直线l1上点的集合为L1,直线l2上点的集合为L2,试用集合的运算表示l1,l2的位置关系.解:平面内直线l1,l2可能有三种位置关系,即相交于一点,平行或重合.1、直线l1,l2相交于一点P可表示为L1∩L2={点P};2、直线l1,l2平行可表示为L1∩L2=∅;3、直线l1,l2重合可表示为L1∩L2= L1= L2.除了以上两个例子,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并说明其并集与交集吗?【设计意图】从给出的例子到学生自行举出例子,检查反馈学生对集合运算的理解,加深对分类的认识.探究三巩固集合的交并运算★▲●活动①巩固基础,检查反馈例1 求下列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1)A={A,B,c},B={A,c,e,f};(2)A={x|x>-2},B={x|x≤3};(3)A={y|y=x2-2x},B={x|y=-x2}.【知识点】交集及其运算,并集及其运算.【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解题过程】(1)A∪B={A,B,c,e,f},A∩B={A,c}.(2)把A和B表示在数轴上,如图.∴A∩B={x|x>-2}∩{x|x≤3}={x|-2<x≤3},A∪B=R.(3)A={y|y=(x-1)2-1}={y|y≥-1},B=R,∴A∪B=R,A∩B={x|x≥-1}.【思路点拨】求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依据它们的定义式,利用Venn图、数轴等图示法分析两个集合的元素分布情况,有利于准确写出并集和交集,注意当已知集合较复杂时应化简后再求并集和交集.【答案】(1)A∪B={A,B,c,e,f},A∩B={A,c}.(2)A∩B={x|-2<x≤3},A∪B=R.(3)A∪B=R,A∩B={x|x≥-1}.同类训练求下列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1)若A={x|x=2n,n∈N*},B={x|x=2n-1,n∈N*}.(2)若A={x|x 2-5x+6=0},B={x|x 2-6x+8=0}.【知识点】交集及其运算,并集及其运算.【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解题过程】(1)A={正偶数},B={正奇数},∴A∪B=N*,A∩B=∅.(2)A={2,3},B={2,4},∴A∪B={2,3,4},A∩B={2}.【思路点拨】求交集是找出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公共元素构成集合,求并集是找出所有既在A中的元素又在B中的元素构成集合.当已知集合较复杂时应化简后再求并集和交集.【答案】(1)A∪B=N*,A∩B=∅.(2)A∪B={2,3,4},A∩B={2}.例2 设集合U={1,2,3,4,5},集合A={1,2,3},集合B={3,4,5},则A∪(B∩U)=().A.{1,2,3,4,5} B.{3}C.{1,2,4,5} D.{1,5}【知识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数学思想】【解题过程】∵A={1,2,3},B={3,4,5},∴B∩U={3,4,5}.∴A∪(B∩U)={1,2,3,4,5}.【思路点拨】两集合A,B的并集A∪B是把集合A,B中的元素并在一起组成的,但两集合的公共元素只能出现一次,因此,在由并集A∪B确定两集合A,B时,要注意对公共元素的处理.【答案】A.同类训练集合A={x|-4≤x<2},B={x|-1<x≤3},C={x|x≤0或x≥5 2},则A∪B=________,A∪B∪C=__________.【知识点】并集及其运算.【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解题过程】作出几个集合表示的数轴如下:容易根据并集运算方法得到A∪B={x|-4≤x≤3};A∪B∪C=R.【思路点拨】正确使用数轴解决集合的基本运算.【答案】{x|-4≤x≤3};R.【设计意图】巩固检查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活动2 强化提升、灵活应用例3 已知集合A={x|x≤2},B={x︱x>a}.(1)若A∩B=∅,求a的取值范围;(2)若A∪B=R,求a的取值范围;(3)若1∈A∩B,求a的取值范围.【知识点】并集与交集的应用.【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解题过程】(1)画出如图(1)所示的数轴,知只有a≥2时,有A∩B=∅.(2)要使A∪B=R,如图(2),即a所对应的点应在2的左侧,故a≤2.(3)∵1∈A∩B,1∈A,∴1∈B.故a<1,见图(3).【思路点拨】(1)数形结合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2)常见的错误是丢掉a取端点时的值.【答案】(1)a≥2;(2)a≤2;(3)a<1.同类训练设A={x| a≤x≤a+3},B={x|x<-1,或x>5},当a为何值:(1)A∩B=∅;(2)A∩B≠∅;(3)A∩B=A.【知识点】并集和交集的运用.【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解题过程】在数轴上画出集合A与集合B,由已知条件判断a的取值范围.【思路点拨】注意端点处的取值.【答案】(1)-1≤a≤2(2) a<-1或a>2(3) a<-4或a>5.【设计意图】巩固集合的并集、交集运算,培养学生运用数轴解决集合运算的思想与能力.3. 课堂总结知识梳理(1)并集的概念.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的并集,记为A∪B={x|x∈A,或x∈B}.Venn图表示为:(2)并集的性质.①A∪A=A;②A∪B=B∪A;③A∪∅=A;④A⊆A∪B;⑤A∪B⊇B;⑥A∪B=B⇔A⊆B.(3)交集的概念.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的交集,记为A∩B={x|x∈A,且x∈B}.Venn图表示为:(4)交集的性质.①A∩A=A;②A∩B=B∩A;③A∩∅=∅;④A∩B⊆A;⑤A∩B⊆B;⑥A⊆B⇔A∩B=A.重难点归纳(1)注意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含义与符号,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是由所有要么在集合A中的元素要么在集合B中的元素组成的(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是由所有既在集合A中的元素又在集合B中的元素组成的.(2)在解决集合的并交运算时,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学会用venn图与数轴来解决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与方法.(3)学会应用集合交并运算的性质.(三)课后作业基础型自主突破1.已知A={1,2,3,4},B={2,3,4,5},则A∪B=()A.{1,2,3,4,5}B.{2,3,4}C.{1,2,4} D.{2,3,5}【知识点】并集及其运算.【数学思想】【解题过程】A选项中包含集合A与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思路点拨】根据集合并集的概念进行判断.【答案】A.2.设集合M={1,2,4,8},N={x|x是2的倍数},则M∩N=()A.{2,4} B.{1,2,4}C.{2,4,8} D.{1,2,8}【知识点】集合的交集.【数学思想】【解题过程】C选项中包含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公共元素.【思路点拨】根据集合交集的概念进行判断.【答案】C.3.设集合A={x∈Z|0≤x≤5},B={x|x=k2,k∈A},则集合A∩B=()A.{0,1,2} B.{0,1,2,3} C.{0,1,3} D.{0,2,3}【知识点】集合的交集. 【数学思想】【解题过程】集合A ={0,1,2,3,4,5}, B ={0,12,1,32,2,52},A ∩B ={0,1,2}. 【思路点拨】正确理解集合所表示的含义.【答案】A .4.已知集合A ={x |-5<x <2},B ={x |-3<x <3},则A ∩B =( ) A .{x |-3< x <2} B .{x |-5< x <2} C .{x |-3< x <3}D .{x |-5< x <3}【知识点】集合的交集运算.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解题过程】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集合A ,B ,由图形语言解决问题. 【思路点拨】将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答案】A .5.已知集合M ={-1,0,1},N ={0,1,2},则M ∪N =( ) A .{0,1}B .{-1,0,2}C .{-1,0,1,2}D .{-1,0,1} 【知识点】集合的并集运算. 【数学思想】【解题过程】M ∪N ={-1,0,1,2}. 【思路点拨】根据集合并集的概念进行判断.【答案】C .6.若集合A ={ x |-2< x <1},B ={ x |0< x <2},则集合A ∩B =( ) A .{ x |-1< x <1} B .{ x |-2< x <1} C .{ x |-2< x <2} D .{ x |0< x <1}【知识点】集合的交集运算. 【数学思想】【解题过程】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集合A ,B ,由图形语言解决问题.【思路点拨】根据集合交集的概念进行判断.【答案】D .能力型 师生共研7.若A ={x |x2∈Z },B ={y |y +12∈Z },则A ∩B 等于( ) A .B B .A C .∅ D .Z【知识点】集合的交集运算. 【数学思想】【解题过程】A ={ x |x =2n ,n ∈Z }为偶数集,B ={ y |y =2 n -1,n ∈Z }为奇数集,∴A ∩B =∅. 【思路点拨】将集合化简后再进行运算. 【答案】C .8.下列四个推理:①a ∈(A ∪B )⇒a ∈A ;②a ∈(A ∩B )⇒a ∈(A ∪B );③A ⊆B ⇒A ∪B =B ;④A ∪B =A ⇒A ∩B =B .其中正确的为________. 【知识点】集合交并运算的概念及性质. 【数学思想】【解题过程】①是错误的,a ∈(A ∪B )时可推出a ∈A 或a ∈B ,不一定能推出a ∈A . 【思路点拨】利用集合交并运算的概念及性质判断正误.【答案】②③④.探究型 多维突破9.已知A ={x ︱2a <x ≤a +8},B ={x ︱x <-1或x >5},若A ∪B =R ,求a的取值范围. 【知识点】集合并集的概念及性质.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解题过程】∵B ={ x | x <-1或x >5},A ∪B =R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湖南省攸县一中高一数学《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学案

湖南省攸县一中高一数学《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学案

1。

1。

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学习目标:1.掌握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2.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3.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与运算,体会直观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一. 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P 8—10)(二)预习自测1.集合A 与B 的并集:=B A ;用Venn 图表示:2.集合A 与B 的交集:=B A ;用Venn 图表示:3.填空:(1)=A A ; (2)=A A ;(3) A Ø= ; (4) A Ø= ; 4.设}8,7,5,4{},8,6,5,3{==B A ,则B A = ;B A = .5.已知}|{B }|{是直角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x x x x A ==,则B A =;B A = 。

二、 合作学习例1 设集合}23|{<<-=x x A ,集合}31|{<≤=x x B ,求B A ,B A .例2 已知集合}21|{≤≤-=x x M ,集合}0|{≤-=k x x N ,若≠N M Ø,求k 的取值范围。

例3。

已知}1,5,9{},,1,2,4{2a a B a a A --=--=,若B A =}9{,求实数a 的值.三、问题探究思考:下列结论成立吗?试用Venn 图表示出来.(1)若B A ⊆,则=B A A ,=B A B ;(2)反之,若A B A = ,则B A ⊆;若=B A B,有什么结论呢?四、总结反思1.交集、并集运算时,特别涉及有关不等式的题目,注意 的运用;2.几个常见的结论:(1)⇔=A B A; (2)⇔=A B A ;(3)⇔=B A B A .五、反馈练习 1。

设}1|{},054|{22===--=x x B x x x A ,则BA =( )A 。

}5,1{B 。

}1,1{- C.}1{ D 。

{5,1,1-}2.已知集合A 满足}10,8,6,4{},10{}10,8{},4{}6,4{⊆==A A A ,则A= ( )A.}10,6,4{B.}10,4{C.}8,6,4{ D 。

湖南省攸县一中高一数学《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案

湖南省攸县一中高一数学《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习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明确集合中元素的特性;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3.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一、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P2-5)(二)预习自测1.一般地,我们把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

集合中的元素的三个特性是。

2.集合的常见表示方法有。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班所有的好学生B.集合}3,2,1{和}1,2,3{表示不同集合C.集合}0x-x含有两个元素(|{2=)1D.所有小于0的整数组成一个集合4。

用∈或∉填空(1)0 N(2)0R(3)πQ+(4)3 }9|{2≤x;(5)a}{a;x(6)若}0=xxxA,则3 A ;+6|{2=-(7)若}10Nx=xB,则8 B,9。

2 B;{≤1|≤∈二、合作学习例1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不等式354<-x 的解集;(2)偶数集;(3)坐标平面内在第二象限内的点所组成的集合。

例2. 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032=-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大于14且小于或等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例3.当集合}10,52,2{2a aa A +-=,且A ∈-3,求a 的值 。

三、展示交流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小于5的正整数;(2)方程组⎩⎨⎧-=-=+13y x y x 的解集;2.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2)一次函数3+=x y 与62+-=x y 的图像的交点组成的集合;(3)不等式354<-x 的解集.四、总结反思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2.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 ; 3.一些常见的数集的表示方法.五、反馈练习 姓名: 班级:1.下列各组对象:①接近于1的数的全体; ②平面上到点P 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全体; ③比较小的正整数全体; ④ 等边三角形的全体.其中能构成集合的组数是 ( )A.1B.2 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掌握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
2.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3.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与运算,体会直观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一. 自主学习
(一)阅读教材(P 8-10)
(二)预习自测
1.集合A 与B 的并集:=B A ;
用Venn 图表示:
2.集合A 与B 的交集:=B A ;
用Venn 图表示:
3.填空:(1)=A A ; (2)=A A ;
(3) A Ø= ; (4) A Ø= ;
4.设}8,7,5,4{},8,6,5,3{==B A ,则B A = ;
B A = .
5.已知}|{B }|{是直角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x x x x A ==,则
B A = ;
B A = 。

二、 合作学习
例1 设集合}23|{<<-=x x A ,集合}31|{<≤=x x B ,求B A ,B A .
例2 已知集合}21|{≤≤-=x x M ,集合}0|{≤-=k x x N ,若≠N M Ø,求k 的
取值范围.
例3.已知}1,5,9{},,1,2,4{2a a B a a A --=--=,若B A =}9{,求实数a 的值.
三、问题探究
思考:下列结论成立吗?试用Venn 图表示出来.
(1)若B A ⊆,则=B A A ,=B A B ;
(2)反之,若A B A = ,则B A ⊆;若=B A B ,有什么结论呢?
四、总结反思
1.交集、并集运算时,特别涉及有关不等式的题目,注意 的运用;
2.几个常见的结论:
(1)⇔=A B A ;
(2)⇔=A B A ;
(3)⇔=B A B A .
五、反馈练习
1. 设}1|{},054|{22===--=x x B x x x A ,则B A =
( )
A.}5,1{
B.}1,1{-
C.}1{
D.{5,1,1-}
2.已知集合A 满足}10,8,6,4{},10{}10,8{},4{}6,4{⊆==A A A ,则A=
( )
A.}10,6,4{
B.}10,4{
C.}8,6,4{
D.}10,8,6,4{
3.已知集合}22|{},1|{<<-=->=x x B x x A ,则B A = ;
B A = ;
4.设集合}2873|{},42|{x x x B x x A -<-=<≤=,求B A ,B A .
5.设}5,4,3{},3,2,1{,}9|{===C B x x A 的正整数是小于,求B A ,C A ,)(C B A ,)(C B A .
6.已知集合}3,1,0{},,2,1{2
3a a N a a M -+=-=,若}1,0{=N M ,求实数a 的取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